会计改革与会计电算化研究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会计改革与会计电算化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计改革与会计电算化研究论文 篇1:

会计电算化管理与改革措施研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

末期,发展于80年代,广泛应用于90年代,经过

20多年的发展, 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许多单位

在具备条件后,逐步甩掉了手工账;实现了讣算机替

代手工记账的飞跃。笔者从会计电算化管理上作的角

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

浅议如下。

作者:袁鸣锐 何志新

会计改革与会计电算化研究论文 篇2:

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摘 要]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会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环节。文章主要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施进行详细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实施

中等职业学院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进行有效改革,是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及质量,更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操作水平,为社会及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专业人才。

一、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的制订

本课程是财经类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建立在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技术、管理科学基础上的综合课程,其有机地将会计理论与实践操作无缝对接起来,对提升学生操作技能,直观领悟会计理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好会计电算化,对学生成才至关重要。那如何才能教授好这门课程,可以通过分析比对当地经济结构、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对培养会计及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本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这样的三个层次上。一是熟练运用计算机,了解一定会计知识的档案管理/数据录入人员(如:收银员、库管员)。二是熟练运用计算机,理解并掌握会计原理和会计核算流程的核算人员。三是具备较高会计理论水平,熟练操作财务软件能力的会计管理人员。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正好对应不同能力、有着不同就业意向的相关学生,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因材施教,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从学生兴趣出发,调动其会计实践性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在具体教學过程中,职业院校必须明确并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才是有效的教学。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计算较为复杂,若要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兴趣,充分调动其自身的实践主动性,首先要进一步优化会计专业师资和生源力量,在进入门槛上进行拔高;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作业设计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双向、探讨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操作演示,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为学生设计一整套企业的模拟账套,涵盖企业日常的经济业务,并兼顾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激发学生研究软件、应用软件的热情,作业设计可以分小组或者个人独立完成,以作业任务的形式将电算化软件的操作重点予以强化。实施作业设计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企业财务软件的使用有具体化的认识,对会计信息化流程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实现寓教于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性应用,从而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和实践欲,培养学生对于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再次,站在学生角度,则应意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对于未来就业的紧迫性,珍惜机会学活课本。

三、用好手工及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

动手能力强与实践技能突出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会计专业所要培养的会计人才是要以会计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而要达到提高技能,就必须要有实训场地,这就需要在会计教学中,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来作为教学的支撑而对于会计专业,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是学生对会计专业技能训练的场所,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是进行会计及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课堂,这是办好中职会计专业以及保证学校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另一方面要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走出学校到实际工作岗位亲自实践,感悟会计工作实际,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些学校已经采取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建立实训基地,但目前各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基地普遍不足,有的实训基地还只是个牌子,只是走形式,没有落到实处,没有真正被运用,因此要建好实训基地,并充分运用,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马上顶岗就业。

四、有效利用教辅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

教师应该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主要特点,选择出适合此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态度、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技术、团队的配合意识等方面。在结果分析的过程中,结合学校的总体特点,将职业资格证有效地引进教学之中,把其证书作为考核之中的一部分。有效的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测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方法。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体系建立十分重要。会计电算化课程应有效利用教辅助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第一维度,课堂表现。课堂表现这一维度可以设置三个子考核指标:出勤、实验成果、演示。第二维度,综合网络课程利用程度,统计学生利用综合网络课程的程度。第三维度,期末考核。每一维度的考核分值可依据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而定。多维度考核体系的考核指标建立离不开教辅助工具的有效利用。例如实验成果、学生演示以及综合网络课程的利用程度,都需依赖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的作业管理、学生演示、学生管理等功能的有效运用。有效利用教辅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不仅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还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发展离不了改革创新,做好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实施,学院与教师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自身教学方式,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与操作水平,促进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育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彭俊英,刘泽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1:106-108.

[2]彭俊英,刘泽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1:106-108.

[3]邓馨.以职业资格证书为驱动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4:259-260.

作者:苏新健

会计改革与会计电算化研究论文 篇3:

《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电算化会计课程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及技术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较好的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培养与社会需求零对接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与建议,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电算化会计是一门结合计算机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会计知识、管理思想、计算机基础及会计软件应用。目前由于各高校电算化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过分强调理论,不注重实践教学,使得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强。这就要求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制订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提高整体效率,培养能够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应用型人才。

一、 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时严重不足

目前各高校电算化会计课程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设置一般为2:1,理论教学课时占相当大比例,上机实训时间严重不足。即使有的高校是按照教学大纲安排了足够的时间上机,但是仍然采用周课时为4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时间做系统化综合训练,这就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业务不能前后衔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电算化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是电算化会计课程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一般高校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会计软件操作能力,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大多数高校目前并未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计划,只是把实训内容分散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导致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七零八落,违背培养应用型人才宗旨。

3、 教学软件比较单一

很多高校在讲授电算化会计课程时,都以大型通用财务软件为教学蓝本(如用友或者金蝶),这虽有助于学生了解规范的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处理模式及具体模块操作,但由于学生只会操作一种会计软件,从而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差。如对中小企业使用较多的管家婆、速达等财务软件的应用界面和具体操作方法无从下手。此外,学生上机操作的演示版软件主要是单机版财务软件,使学生对网络软件较陌生,而财务软件的实际用户多是网络版,这也增加了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困难。

4、 教学内容不丰富 大多高校中电算化会计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以用友或金蝶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子系统及报表系统为主,对薪资子系统及固定资产子系统简单讲解,让学生略有了解,而对于应收、应付、购销存子系统则不作要求,甚至不讲解,造成学生实践综合知识不全面,实践技能处于初始阶段。

5、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电算化会计课程内容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讲授能力、丰富的财务知识,还要对财务软件操作非常的熟练,这就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师资团队。虽然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缺少校外实践工作,且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 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适当增加电算化会计的实践课时

首先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调整为1:2课时,适当增加实践课10-20以保证有充分授课时间及实验操作时间,为该课教学内容的拓展奠定基础;其次,集中安排授课时间。可将授课时间集中为4周,先进行财务软件的单项模块练习,然后进行综合实训,最后通过完整的案例操作,这样不仅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应重新定位

在电算化会计发展不断加速的今天,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应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教学体系改革为基本内容,以校企协作、产学研结合为途径,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的特点培养具备会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组织教学中更重视实践教学,特别要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

3、 丰富多元化的教学财务软件

目前,大多数高校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学只有一种财务软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未来工作中可能面临众多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因此,在课程学时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将通用财务软件(用友或者金蝶)为蓝本,选择其他一到两个比较好的财务软件进行讲解,并向学生提供实验资料,让学生运用不同软件进行操作,以便于学生对不同类别财务软件的操作进行比较,了解各类财务软件的异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应用不同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

4、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课的教学形式

为了达到更好的实践效果,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自愿组合编组,每3人一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采取轮换负责制的原则。每个学生担任组长时全权负责全组操作进度和准确度。简单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难点统一由指导教师讲解。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的团队精神,又可以提高学生实践的教学效果和组织能力,把实践课真正变成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平台。

5、建立具有综合素质的电算化会计师资队伍

随着电算化会计在各个企业的普及,高校教师如果不时刻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就会面临知识老化、陈旧的尴尬局面。在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具备一支高素质的电算化会计师资队伍是该课程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因此,只有及时对教师进行充电,才能使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首先,教师个人要在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的基础上,了解该学科最新的前沿动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学效果;其次,可聘请财务软件公司优秀的讲师为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师进行技术讲座,帮助教师了解财务软件的最新变化、新增功能及日常数据库的维护工作;最后,可选派教师深入到企业调研,了解通用财务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以便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韩金红.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全国商情,2013,(3).

[2]邸红娜.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

[3]于敏.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0,(5).

[4]彭勇.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优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

注:本文系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科研项目“《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成果。

作者:张菊

上一篇:反家暴日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非智力因素和小学外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