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长期以来都被全世界,全人类所关注。环保问题是关系每个人的问题,教育下一代的使命就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让孩子们在学习各种学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建立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也能自觉地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论文 篇1:

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摘 要:目前,中学生环境保护知识匮乏,环保意识淡薄,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环境教育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培养环保意识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关键词:美术教学;环保意识;环保行为

环保意识这一主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很多省市都已开展了环保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的环境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轻环保习惯的培养,致使学生只会喊环保口号,而难以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缺少正确的行为引导,不能真正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一、利用美好环境,感知环保概念

学生每天学习、活动在校园里,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及成长,也对他们的言行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认识环境美、感受环境美,在美丽、舒适的环境中接受熏陶,从而形成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例如,《徒手画校园》一课教学,笔者播放自制的VCD,与学生一起欣赏校园景色。学生惊叹:“这是我们的学校吗?老师拍得真好!”“美无处不在,大家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走出教室,用笔画出学校的美吧!”笔者告诉学生,这堂课的任务首先是选择校园的景色进行观察、体验,然后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校园,描绘校园,可以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开启环保意识。

此外,经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写生,让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看看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滚滚浓烟,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鲜明的对比能使学生关心、保护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环保概念慢慢地在学生心灵里就有了印记。

二、挖掘教材内容,激发环保兴趣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环保教育内容,特别要注重挖掘教材中隐性的环境教育因素。拨开表象,挖掘实质,做到美术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有机统一。充分利用和发挥美术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兴趣。

美术教材中涉及到环保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不要蜻蜓点水,而应充分利用教材,仔细研究教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选好切入点,有选择地适时穿插。教材中有些美术知识,表面看来与环境问题没有关系,讲述的是绘画、建筑、雕塑等方面的知识,但其实质上都具有环境保护方面的内涵,这需要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从教材的隐性知识挖掘出蕴含的环境内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激发学生关注的环保的兴趣。

三、结合美术创作,增强环保意识

在美术创作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美术创作,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亲身参与了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传递自己的环保意识,把自身融入到了环境公益事业中。

1.进行环保主题创作,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绘画创作反映了创作者的个性行为,融合着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在绘画创作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创作,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对环保措施提出一些新奇、美妙的设想。

2.选材用料,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美术是物质材料结合思想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材料运用新奇巧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身边的一些废旧物品都可以为创作所用,只是学生没有发现它的价值,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

3.在绘画制作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绘画材料要摆好位置,用色要注意画面整洁,不乱涂乱画。及时清理垃圾,收拾干净,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参与课外活动,强化环保行为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具有多样性、自由性和实践性,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把环境意识渗透到课外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活动课的多样形式,使环境意识更加深入学生,对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活动可以单独就某一主题展开,也可以结合环境宣传日开展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活动,如环保时装秀、环保海报设计、环保黑板报、可爱的家园绘画、给垃圾箱穿上美丽的衣裳等……通过组织和参与,让学生在留意身边一草一木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接受环保教育,使环保由意识转化为实践行动。

例如,在环保服装秀活动中,学生为模特写的解说词:

“下面出场的这两位男同学服装造型非常别致,一位身披光盘做的衣服,时尚又前卫。而另一位身披原始的树叶,自然清新。废旧光盘是现代化的垃圾,对绿色植被造成极大地危害,看看我们身边的绿叶子,它们带着悲哀与酸楚,正在慢慢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伸出我们的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开始,珍惜环境,重拾美好。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把环境保护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以适应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能引起广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强了环保行为。

总之,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美术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持之以恒地开展寓教于乐的环保教育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强化环保行为。

作者:姜海华

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论文 篇2: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环保教育

摘 要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长期以来都被全世界,全人类所关注。环保问题是关系每个人的问题,教育下一代的使命就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让孩子们在学习各种学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建立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也能自觉地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秉着环保教育的原则,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时刻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

关键词 环境 环保教育 教学 手工制作 绘画

当今社会威胁人类生存的最大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水土的流失,空气和水质发生污染,,植被的减退土地沙漠化,这一系列问题,不能不引起国家的关注,同时,环保问题是关系每个人的问题,教育下一代的使命就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让孩子们在学习各种学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建立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也能自觉地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秉着环保教育的原则,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时刻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

一、欣赏画面,进行绘画创作的形式,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长期以来都被全世界,全人类所关注。在教学《世界地球日》这一课时,我出示一组画面森林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到处是白色污染,空气严重污染,流着眼泪的地球妈妈显得多么的无奈,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时不住发出感叹。

欣赏完这样的一幅画面,适时对孩子们进行提问:“为什么地球妈妈流泪了?”孩子们都抢着回答:“地球上到处污染,变得很脏,地球妈妈就伤心地哭了。”我接着问:“怎样才能使地球妈妈高兴起来?”有的孩子说:“植树净化空气;减少”白色污染”;也有的说:“搞宣传活动,节约水、电等多种资源;保护动植物;”“大家不要随便丢垃圾,要保护环境。”有的孩子说:“我们来给地球妈妈种上好多树和花让空气变新鲜。”……于是孩子们就开始动笔发挥各自的想象画了起来。通过这节欣赏绘画活动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也增加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培养孩子们爱护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捡起一张废纸,节约一滴水,少开一盏灯,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资源,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进行手工制作加强环保教育

“厉行节约、变废为宝”,大自然毫不吝啬,给了我们丰富、可贵的自然资源。农作物收割后的秸杆,干果的一些外壳,各种蛋壳,还有农村来料加工所剩余的小材料、碎布头等等。我们可以用报纸做成纸棍让孩子练习玩耍,用布、海绵制作三节棍、沙包,用各种饮料瓶制作响罐,用旺仔牛奶罐制作高跷,用奶粉盖、废纸盒制作飞盘等,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人们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达到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像这类的环保工艺教学来说更具有优越性。到处都可以见到树木,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材的好材料,学生随处可采,既经济又实惠。美术课前引导学生采集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花瓣,放在书里压平,阴干备用。美术课上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工具,然后指导学生在画纸上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花瓣修剪后组合拼摆后粘贴成画。与此雷同的布贴画,黄豆、绿豆、红豆等植物种子、树皮、树根、石子、瓷砖、易拉罐、旧报纸等都是绝好的美术创作资源,在学生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幅漂亮的画或一个个有用的东西。

在冬季,叶子落了,多了许多枯枝,我引导学生捡拾一些枯枝来,并把它们带到手工课上,用色纸,色浆去装扮它们,一束束好看的花枝做好了,插在花瓶中,挂在墙上,靠在书橱里,别有一番情调。艺术之花的绽放,学生会发现自然资源的利用,可以创造出丰富别致的手工作品。一方面在手工创造中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再轻易的破坏环境,树立起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课堂教学中时刻进行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是国策,它是全球性的,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条件。我们不但要在课堂的美术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做好环境保护,更要做到“环境保护从小做起、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学生欣赏这些优秀建筑作品,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大地、海洋、森林、天空等自然景观、大自然中动植物生态环境和世界名胜古迹。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破坏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反面影响等知识。向学生渗透这样的意识:世界是人的世界,环境是人的环境,建筑是人的建筑,每个人都要关心我们生存的世界、所居住的环境与建筑,消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隔膜,使之互相渗透,互相沟通。

如在《公益招贴画》欣赏教学中,从作品反映的问题也可以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噪声、浓烟、污水、砍伐树木等等已成为现今社会上随处可见的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成为学生作品的主要内容。通过欣赏此类作品,学生不仅领悟到作者的表现意图,更是深刻理解了环境教育。

欣赏教学,绘画教学,手工制作中,处处都渗透了节约能源、再生回收、减少排放、保护生态的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逐渐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节能减排”可以创造一个绿色的环境、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河水……

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爱护我们的校园,美化我们的环境,节约资源……這样,生命的绿,地球的绿,将会是永恒的绿……

作者:杜枫楸

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论文 篇3: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摘 要:若要通过美术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必须充分理解基础美术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必须认真分析美术教学的环保教育因素,必须不断研究美术教学的环保教育方法。浅谈了在美术教育渗透环保教育的理解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教学;美术;渗透;环保教育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美术课的教育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大胆实践、勇于探究,使学生在美术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同时接受环保教育,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明显增强。

下面,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有关精神,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在美术学科教育教学进行环保教育的问题,浅谈一下我的见解。

一、在美术学科教育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必须充分理解美术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

自然教育、环保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实施过程要重在滴滴渗透、潜移默化,切忌空洞说教,就事论事,要渗透到每一个教育内容,默化到每一个思想情节。因此,必须首先理解把握好美术教学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我认为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体现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体现在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体现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体现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在美术学科教育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必须认真分析美术教学的环保教育因素

认真分析、充分挖掘美术课程中的环保教育因素,是更好地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如果对每一课教材蕴含着怎样的环保教育因素都不清楚、不明白,根本谈不上渗透环保教育,也不可能潜移默化地进行环保教育。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四个美术学习领域,探究了四个方面的环保教育因素。

1.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构思与创造环境的环保教育因素。因为“造型·表现”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所以在渗透环保教育方面要突出培养学生构思创造、表现环境的能力。

2.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设计与美化环境的环保教育因素。因为“设计·应用”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对此在这一领域强化美化环境意识效果尤为明显。

3.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热爱美丽大自然,抨击破坏环境行为等环保教育因素。因为“欣赏·评述”领域是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同时增强他们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4.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提高环保意识以及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教育因素。因为“综合·探索”领域是让学生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各种问题的美术学习活动,它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于一体,并与其他学科和现实社会相联系,因而是渗透提高环保意识以及树立环保责任理念的最佳领域。

三、在美术学科教育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必须不断探究美术教学的环保教育方法

美术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和方式,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透过美术教学的总目标可以看出,环保教育只能是渗透、潜移默化地进行,切不能将美术课上成品德课、环保教育课。因此要: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决克服空阔无味的说教,放手开展以欣赏、绘画、手工制作为主的实践活动,透过实践升华理论,受到环保教育。

2.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以“看自然、画自然、造自然”为主题的美术课外小组活动,弘扬环保正面典型,曝光破坏环境行为,用画笔、手工做环保的捍卫者。

3.坚持四种课型相结合。即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环保教育渗透体系。

4.坚持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要同其他学科联系,了解语文等其他学科的环保因素,配合其他学科深化环保教育。

综上所述,从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针对在美术学科教育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还有许多不深、不透、不宽泛之处,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环保教育更加和谐地渗透到美术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美术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陈利萍.美育要与时俱进[J].现代阅读,2012(12).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翟营大街小学)

作者:王洋

上一篇:社区上半年司法工作总结下一篇:旅游行风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