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文化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企业安全管理思想的不断转变,企业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更多的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依旧存在问题,很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不能够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提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文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文化论文 篇1:

探析企业安全文化在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方法

摘要: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运输二大队上下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核心理念,深度构建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坚持用理念引领员工思想、规范员工行为,用文化引领推进工作,做到安全理念从无形到有形,再到完美执行。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理念;文化引领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找准安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从安全意义上讲,员工既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护对象,又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要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该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安全的本质是生命”的价值取向,使广大员工在生产实践中自觉维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实现人与企业自然和谐发展[1]。

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客观要求。员工的安全素养是企业能否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是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客观要求。首先要提高大队管理者的素质。各级管理者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安全文化素质,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的生命,一切以员工的生命健康为重,防止产生重生产、重经营、重效益而轻安全的思想,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同时要提高驾驶员的素质。基层员工的文化水平和技術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决定着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也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因此,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法规的宣传教育,广泛持久地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和安全经验分享等活动,使员工从更深层次理解岗位安全的内涵,为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二、坚持全面构筑的原则,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文化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的灵魂是以安全管理为轴心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形象文化,这是车辆单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

(一)培养驾驶员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立精神文化的前提,培养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是建设车辆安全文化的基点

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规程是法,安全是福”的安全理念,使安全理念成为大队“违章驾驶、杜绝隐患”的思想引领[2]。驾驶员要熟练掌握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车辆事故应急预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认真完成每一项出车任务。大队本着“保油上产,车辆先行”的服务理念,在全大队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安全文化理念征集活动。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收到干部员工提出的文化创建建议350条。同时,向广大家属征集交通安全亲情感言,有“母念妻等娇儿盼,愿君平安把家还”的牵挂,有“若要亲人勿牵挂,酒后不要把车驾”的规劝,更有“一人安危系全家,全家幸福系一人”的责任,让广大员工心有所系,行有所忌,使安全工作做到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行相同。

(二)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是建立安全制度文化的基础

抓好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及时修订完善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结合新情况,制定严密的规程,达到长期有效管理的目的。由于油区周边村庄路口较多,老百姓违章占道现象严重,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为此,2009年起,该大队创新开展了“安全里程碑”活动。通过全员共担、逐项达标的方式,形成了系统性、动态化、全覆盖的管理模式。

(三)打造服务品牌是建立安全文化的目标

企业安全文化落实体现着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综合实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车辆单位如何塑造自己的企业形象,是驾驶员必须面对的问题。首先,大队领导班子定期到用户单位进行监督走访,重点对服务质量、服务正点率进行回访并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了解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制定对策、积极整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其次,在员工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理念,在中队内营造自觉落实责任的浓厚氛围。整洁规范的环境可以影响和改进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提出了“每天劳动一小时,一天工作好心情”的工作口号,全员抓清洁和设备亮化,既提升了班组的整体形象,又凝聚了员工队伍。

三、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一)形成安全文化是管理者文化共识

推行车管干部“一日‘十字’工作法”,即:早晨“觀谈送”,上午“巡查明”,下午“听检收”,恶劣天气“限”速行。实现了管理操作规范细致,安全运行科学高效的闭环安全管理模式。大队的各级领导应将安全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寓于组织指挥生产用车任务的全过程,坚持“管理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全面执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把安全管理工作同生产指标完成情况相结合,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兑现,避免出现“两张皮”和顾此失彼的现象。

(二)稳步推进凸显安全文化实效

2016年,大队车检车人员及岗位驾驶员及时发现整改球头松旷、轮胎异常、设备故障等安全隐患136次,检车2000多台次,路查夜检、发现整改安全隐患38起,避免事故发生5起。全员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全员安全生产“随手拍”活动中,员工发现整改安全隐患85处。同时,通过展示员工原创安全警示标语、粘贴安全操作须知等方式方法,提振安全之心、唱响安全之声,保障安全出行。

总之,就外在的、冰冷的、被动意义的安全制度约束而言,构建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主动意义上的安全文化,更能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形成文化自觉。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它必将引领广大员工牢固树立“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信心和决心,助推企业砥砺前行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侨,吕宝科.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途径的探讨[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3(3).

[2]孙斌.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25).

作者:冉霞

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文化论文 篇2:

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效能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企业安全管理思想的不断转变,企业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更多的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依旧存在问题,很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不能够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提升。文章通过对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的内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阐述,指出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的提高。

关键词:企业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效能;管理目标;管理理念 文献标识码:A

企业良好的安全文化与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安全是第一原则,我国的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生产安全事故数量依旧较高。导致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原因较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本文就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效能关系进行研究,旨在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1 企业安全文化

不同的学者对安全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部分观点认为安全文化的表现为价值观、信仰等;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其表现的范围应该更为广阔,包含行为、实践、行为规范等。文化现象不仅仅在个人的意识层面中存在,在集体的意识与想法中同样存在。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中包括个人安全价值观、集体安全价值观及在安全价值观影响之下的安全态度、能力与行为等。企业的安全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安全文化应该在员工的思想与行为中进行渗透、在企业的安全管理环节与规则制度中进行融合。企业安全文化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安全生产成为所有员工的共识;第二,安全保障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第三,企业员工将安全生产视为自身权利;第四,员工积极履行对自己、对他人的安全保障责任;第五,员工充分掌握安全知识,能够对事故进行正确处理。

2 企业安全管理效能

效能指的是事物内部所蕴含的能力与组织内在功能的体现。安全管理效能指的是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能力与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成效。企业安全管理效能主要是通过管理手段、规章制度、安全文化氛围等调动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安全生产能力与安全执行效率的提高来降低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效能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生效速度与安全管理程度两个方面。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影响着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安全生产工作能力,安全工作执行者的主动性决定着安全工作的效率。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员工安全知识水平不高而导致的。员工安全主动性指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而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同的员工有着不同的安全主动性水平,较高的安全主动性才能够促进安全管理效果的提升。

3 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的影响

3.1 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理念的影响

安全理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精神中有所体现,属于企业安全生产的内在价值体系。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发挥的主要作用为引导管理者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提高责任意识与更新安全管理理念;引导员工树立积极的安全生产价值观,提高安全责任意识。通过这些方面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效能建设成效的进一步发展。

3.2 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行为的影响

企业安全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与安全生产实践中更好地融合管理者与员工的安全文化理念,实现他律性与自律性相互结合,将安全理念转化为安全行为。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管理行为存在约束作用,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实现管理行为与安全行为的巩固,促进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与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3.3 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影响

企业利用安全管理制度的约束性与规范性特点来对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引导、约束与规范。不同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中的安全管理制度有着不同的特征,部分企业强调运用惩罚代替管理,导致安全管理效能较低;部分企业强调安全生产数量、不重视安全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效能同样不理想。企业安全管理不仅要重视管理制度内容的科学、严密,还要重视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方面才能够实现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成效的提高。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制定与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另一方面要重视安全生产制度执行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安全管理制度效用最大化。

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4.1 重视文化模因,促进安全管理效能的提高

文化模因对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都存在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文化模因指的是能够对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进行传递的信息形式,具有非常强大的感染力与传播力。积极的安全文化模因能够促进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效能。

4.2 防范文化退化,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化法治

安全文化建设属于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其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坚持的观念,实现在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各个环节中的有效渗透,树立非常牢固的安全观念,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效能提高。如果发现企业安全文化出现退化的情况,要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各种连锁反应的出现。一旦出现安全文化退化而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巨大的安全事故损失。

4.3 强化安全反思,注重企业文化发展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行动情境更加复杂与不确定,因此要通过知识对行动情境进行再次定义与监控,通过反思来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反思实际上就是自身风险意识的强化,应该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得到贯彻。同时,需要通过反思来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结构与方向的调整,控制同类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5 结语

企业文化的形成受到了企业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有着决定作用。企业一旦形成,企业文化就随之产生了,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促进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与素养的不断提高,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江石,傅贵,唐静,郭竟成.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关联性分析与实证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5(12).

[2] 李林,曹文华,毕海普.基于SMART原则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2).

[3] 张跃安,何国琳,王吉文,杜怀荣.浅议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在钻井中的应用[J].吐哈油气,2012,2(21).

[4] 陈飞.安全文化建设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整合运行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3,4(32).

[5] 杜学胜,王恩元,凌利,王超,宋大钊.企业安全领导力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12).

作者简介:韩冬(1980-),男,天津人,天津市华腾理工安全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安全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安全生产。

(责任编辑:蒋建华)

作者:韩冬

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文化论文 篇3:

企业安全管理创新与实践

摘要:企业安全管理是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故而需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企业安全管理创新的作用,并通过建立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应用高新管理技术、打造安全管理示范专区等措施,以此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安全;激励机制;奖惩目标

据了解,我国2019年上半年生产安全事故共计1.5万起,死亡率高达18.9%。虽然同比往年有所下降,但企业安全管理事项仍需予以重视,进而合理保证企业生产安全。另外,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应适当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按照工作准则落实安全作业内容,由此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企业安全管理创新的作用

对企业安全管理进行创新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由于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故而加强安全管理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风险预测能力,以便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虽然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属于企业生产项目中的基础内容,但它却极易出现问题。一旦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将造成企业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生命代价。因此,结合新时代发展特征创新安全管理手段有助于增强企业生产力,促使企业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1]。另外,随着我国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水平,可帮助企业储备更多的生产资源,由此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最终在市场体系中体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安全管理创新与实践的措施

(一)建立安全管理激励机制

在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时可借助“马蝇效应”建立相應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另一方面,可激发员工工作动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安全生产活动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应根据激励机制的具体要求明确奖惩细则,以便员工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生产工作。

从国家层面上,应由当地政府负责开设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对企业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进行表扬与奖赏。针对在当地安全生产工作中具有特殊奉献的企业应发放500万元左右的奖金,具体金额可根据当地政府经济条件所决定。

从企业层面上,对于认真履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企业,应对前五名表现卓越的企业发放1000元/人奖金。至于处罚方面,可参照安全事故审核表对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比如因安全管理不到位原因导致员工遭受1次轻伤,应根据受伤情况按照1万/次或3万/次的罚款标准进行处罚。若出现两次一般事故,应按照10%工资总额上交罚款,并扣除所有安全管理积分共计1000分[2]。

从员工层面上,应设立奖惩目标,在各项工作环节渗透安全生产理念,由此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只有员工感受到奖惩目标的威慑性时,才能确保每个员工都能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最终打造安全生产型企业。

(二)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宣传培训

安全文化的建设对于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应通过宣传培训的方式营造一个安全生产的氛围,以便员工能够认真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以昆钢企业为例,它在安全管理宣传培训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设计安全生产简报”、“设立安全生产月”等方法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另外,还专门借助网络技术、传统媒体循环播放安全生产重要准则。尤其针对高危从业人员,该企业还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引导更多员工在工作中做到“安全第一”。

同时,为了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有机会接触到企业安全教育知识,还印发了许多案例预警手册,让员工汲取以往安全事故经验,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并启用了企业微信公众号,不定时发布安全生产教育影像资料,确保该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风险防控及安全生产意识。

2.责任划分

在企业安全管理阶段还需针对各个领导阶层划分主体责任,并利用领导者威信对下属员工进行施压,以便企业上下人员都能产生较高的安全生产觉悟。其中需注意的是:由于各个企业运营模式不同、技术工艺不同,故而所承担的安全风险也存在差异。因此,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划分安全责任,不能一味效仿别厂成功的安全管理模式,否则将出现安全管理质量不佳现象。

此外,还可成立专业安全监督小组。比如为了避免再度发生安徽水泥厂“3.18”特大事故,安徽宣城某水泥厂在2020年3月26日成立了安全检查机构,并对厂内作业区域内的风险进行了精准识别。同时,还根据安全管理制度对台账资料进行了补充,最终将本厂安全管理风险控制在了最低标准内。

(三)充分应用高新管理技术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安全管理应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促使企业安全管理获得更大进步。比如某钢铁企业。

首先,它建立了井下水泵远程监控系统,对泵井下方具体安全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一旦超出安全范围,将立即发出预警,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完成撤离,杜绝人员伤亡。

其次,它根据当前成熟的4G网络通信技术在各个高危作业区域内建立了通畅的通讯渠道,并在泵井下应用了风能优化技术,在改善作业环境的基础上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质量。

最后,该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可利用事故管理、应急预警、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等模块,促使企业拥有较高的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

(四)打造安全管理示范专区

要想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效率,就应当打造安全管理示范专区,并根据示范专区的安全管理结果,从中分析出当前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制定新的安全管理方案。

以食品生产企业为例,可先行在安全管理示范专区对所生产的产品安全进行有效管理。比如果蔬农药残留合格率应保持在95%之上。企业可将安全管理示范专区作为其它生产区域的模板,当示范专区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时,可将其应用于整个企业生产范围内,进而避免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出现不适应现象。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就应充分意识到安全管理对于企业生产的重要性,并从激励机制、安全文化、管理技术、示范专区等方面着手,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还应积极组织安全管理宣传活动,让员工从实践中深知安全生产重要性,以此为企业发展储备扎实的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马蝇效应”带给企业安全管理的启示:设定明确且适度的安全奖惩目标,能让企业员工更有动力地进行安全生产[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03):2.

[2]叶厚明,刘杰,袁伟飞,鲁玉喜,苏红.特大型企业安全生产创新管理实践[J].安全,2018,39(11):72-74.

(作者单位: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申梓安

上一篇:救死扶伤尽职尽责演讲稿下一篇:水利建设工作者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