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增加了交流的机会,英语翻译工作也随之发展,各个高校都增设了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企业也开始与高校开展合作,通过校企合办的方式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英语翻译的技巧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取得巨大的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论文 篇1: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双向模式在网络英语电影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双向模式,有利于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有利于增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文化教学双向模式英语电影 交际能力

一、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双向横式的构想

1 现实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这种交际实际上是跨文化交际,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重要,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环境里,主要是通过文化教学和自主学习获得。然而,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对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存在以下问题:(1)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文化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操练语言形式为主,以词汇量为目标,而没有结合文化知识进行教学_致使学生难以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2)重知识文化的传授、轻交际文化的教学。有的老师也进行知识文化教学,如文化事实、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等,但是,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要比这些刻板知识复杂得多,如果不进行交际文化的教学,当学生面临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时l{R难保证交际的成功。(3)重课堂的讲授、轻课外个性化自主学习文化的指导,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4)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双向模式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双向模式是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提出的,通过该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所谓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双向模式,指的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知识教学相结合,文化知识层教学与文化理解层教学相结合,课内讲授与课外个性化自主学习文化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依托跨文化交际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输入与输出理论。融入多种外语教学法及现代信息技术。

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双向模式在网络英语电影教学中的应用

1 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知识教学相结合

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观看各种类型的原版英语电影。然而,原版英语电影中的语言材料真实、地道,包含大量的俚语、习语等,而且,有的语言材料中语音、词汇、语法等很不规范,大都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显然,英语电影的内容与语言承载了大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的信息,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俚语和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地域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社会风俗、交际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文化内容。电影通过对不同故事的刻画去折射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民族文化。不了解英美文化,要看懂英语电影是不可能的,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之间又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观看网络英语电影时,既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也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

2 文化知识层教学与文化理解层教学相结合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还可分为文化知识层与文化理解层教学。文化知识层教学主要传授的是知识文化,即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等不直接影响交际的背景知识:文化理解层教学主要传授的是交际文化,即直接影响交际的背景知识和普通的文化模式,它包含衣食住行、伦理标准等。利用网络原版英语电影进行文化知识层与文化理解层教学,具有其它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优越性:(1)真实场景下的自然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2)真实的文化氛围,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本国和目的语文化差异。(3)提供一个真实的交际语境,通过人物对话、说话人的语调、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理解交际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差异敏感性。

3 课内讲授与课外个性化自主学习文化相结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将学生有限的英语学习课堂拓展为全方位和多渠道的学习时空,已成为可能。除了课堂进行常规的文化教学之外,教师可推荐一些视频资源以及相关网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欣赏优秀的英语电影或选择合适的内容自学自练,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如语言与非言语手段、社交准则、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具体地说,语言包括词语的文化内涵、篇章结构、逻辑思维等方面:非语言手段指手势、身势、服饰、音调高低、微笑: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社会组织指家庭中各成员的关系、同事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等:价值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观念、道德标准、人生观、世界观等。让学生了解和研究这些文化因素,进而培养他们在实际交流中应具备的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

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要发挥主导作用。目前网络英语电影种类繁多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英文电影观看,如何查询资料、确定重点、挖掘和分类语言文化点以及活动练习的设计。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课内或课外,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观看电影后,组织小组讨论、角色表演、配音、写观后感或影评、复述电影内容、改编或续写故事情节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网络英语电影为学生开创了一个学习语言与文化的多元空间。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双向模式,有利于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有利于增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刘显才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论文 篇2:

浅谈英语文化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增加了交流的机会,英语翻译工作也随之发展,各个高校都增设了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企业也开始与高校开展合作,通过校企合办的方式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英语翻译的技巧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取得巨大的进步。但是,英语文化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小,甚至很多高校没有制定相应的培养政策,导致学生出现“中式英语”的问题。本文将以大学隐喻翻译教学中的英语文化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英语文化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各高校和教师对英语文化的重视。

【关键词】英语文化;翻译教学;重要性;策略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高中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对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特别是翻译教学在保证意思翻译正确的基础上,还要求语言优美、句子连贯。笔者对大量的四级和六级英语考题进行考察,发现考题中涉及到很多目前正在研究或已经取得研究成果的实验内容,还有例如“脱欧”等时事政治内容,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一方面涉猎较少,课本制定也与社会脱节,只注重融入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长期处于这种教学范围,学生不仅不会对异国文化感兴趣,还会产生弃学、厌学等心理,进一步削弱课堂活跃和参与的热情。

二、中西方文化差距

(一)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的差异与东西方文化生长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中国自古就物资充沛,拥有各种黄金和稀土资源,中国的古话中就有“挥金如土”的介绍,所以,中国人的文化中就有“只选贵的不选对的”的意识,而西方在未发展之前水资源比较缺乏,特别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普遍形成了节省的观念,表现在住公寓、吃快餐等方面。以送礼物为例,中国人非常讲究送礼物的排场,像中秋节的月饼本身不值多少钱,但是经过商家华丽包装后价钱翻了好几倍,但是越是价格贵的越受消费者欢迎,而西方人则更看重礼物的实用性,从接受者的角度出发进行选择,有时候接受礼物的人会提前列好礼物清单,供朋友或家人参考购买,包装方面也十分质朴,只用彩纸简单装饰即可。

(二)价值观与审美意识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熏陶下,必然会生成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中国人自古就讲究集体的力量,例如“大公无私”“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等,特别是我国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讲究集体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的人生追求,而西方文化则倾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都有所表现,例如“漫威”系列电影,讲述英雄拯救世界,传达和平和爱的观念,虽然传达的观点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但是也暗含了能力强的人大于所有人的力量。在审美方面,同一事物在东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像龙图腾在中国是皇帝的象征,代表了庄重、威严、神圣,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邪恶的动物,预示着灾难的来临。所以,如果不了解相关英语文化很容易在交谈或做题时产生误解[1]。

(三)文化历史差异

每个国家都有都属于自己的国家发展史,中国作为历经五千多年的东方古国,经历了奴隶制、封建制、半殖民半封建制,并最终成立了新中国,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之相对,美国的发展史比较短,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南北战争的洗礼,成为当今世界强国。历史的时期、经历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中西文化,中国人在儒家和道家思想文化的教育下,提倡“和谐”“平衡”等合作观念,习主席也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全球治理观念,希望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互联互通、互相尊重的大国交往,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不断的战争中铸成了包括信念、成功、奋斗等为内容的美国精神。

三、英语文化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作用

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语言,语言与国家的文化、历史紧密相关,为国家发展提供语言支持的同时,文化也对语言产生影响,英语文化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作用可分为以下两点:

(一)丰富课堂内容

英语翻译的实质就是将英语转化为符合国人阅读习惯的中国话,它需要翻译人员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多种翻译技巧,如直译、意译和创译,尽可能地接近翻译原文。英语翻译教学内容主要是不断的练习和学习,这个过程比较繁琐,学生长期处于练习、修改、再练习、再修改的过程中,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弃学、厌学心理,对翻译教学抵触情绪。

适当增加英语文化知识可以调节学生压力,活跃课堂氛围,延伸和扩展课堂内容[2]。学生在翻译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教师要有调节课堂气氛的意识,英语文化与课本内容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但是与课本内容不同,它简单、直白、易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學生在上课过程中突然听到课外话题,会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二)提高翻译准确性

翻译准确不仅指每句话都翻译正确,还要求整篇文章表达的意思正确,这也正是高校学生和专业翻译人员的差距所在,很多学生翻译完后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翻译的意思,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不深入,在遇到相关内容的翻译时以中国的生活思维进行翻译,就很容易出现误差[3]。

增加英语文化知识了解,学生就能将语境和翻译英语语句结合,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意识的功能,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说话倾向于主谓宾的语句形式,定语和状语等作为补充部分穿插其中,而西方人则喜欢比较直接的表达方式,将最重要的关键词放在前面,所以,翻译人员在翻译时不仅要实现中文向英文的转化,或英文向中文的转化,还要实现中西方思维之间的转化,而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多了解英语文化。

四、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思维的策略

(一)帮助师生树立英语文化意识

教师是课堂的辅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英语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文化程度,所以,要帮助教师树立英语文化意识,在此观念的指导下开展日常的教学工作。高校可通过引进外教、利用寒暑假开展对外交流项目等方法增加教师对异国的经验;教师也要有自我进步的意识,在英语翻译教学事业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4]。

学生是教学主体,特别是素质教育推动下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要想实现翻译教学效果最优化就必须从学生着手,除了教师在备课时注意要缩近英语文化和课程内容的联系,在课堂上穿插教授,将英语文化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内容外,还要多多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内容,如可以播放《泰坦尼克号》经典片段,让学生观察影视中的字幕翻译和商务英语中合同翻译的差别。学校还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随老师一起参加对外交流项目,或者参加与国外学校合办的交换生活动,让学生提前接触国外的实际生活情况,对西方国家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帮助学生搭建文化思维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比较婉转,而西方人则比较直接,例如,送礼物时中国人不喜欢明确自己需要什么,而西方人则会列出购物清单供朋友参考,因此,如果用中式思维翻译英文很可能会造成理解偏差。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灌输英语文化知识,依靠自身的经历和经验为学生总结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还有哪些不同。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主动地搜集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搜索或看美国影视剧等方式,并在课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异国文化的了解。教师要注意英语文化思维的搭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

(三)拓展英语文化阅读

正如中国古话中“要想跑先学会走”一样,要想获得丰富的英语翻译经验,就必须要阅读大量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积累各种翻译技巧,还能了解英语文化知识等内容[5]。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标过多地注重学生读写能力,而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殊不知,阅读能力是其他一切英语能力培养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沉浸在完全的英语环境中,不需要花费时间在读和写的工作上,只需要在脑中形成模糊的印象,随着阅读量的增多,这种模糊的印象不断具象化,学生在下次翻译时就能立即反应出语句的含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文化对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当引起重视,制定相关策略增加英语文化所占比重,教师也要提高专业素养,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扩展异国知识,特别要注意的是英语文化不仅不包括了英语的形成、发展过程,还包括了西方历史、人文、风俗、地理、衣食住行和时事政治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扩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国际视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金一丹.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8,40(4):429.

[2]郭帅柯.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5):154-155.

[3]王慧丽.论翻译教學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22(3):93-95.

[4]张登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1):222-224.

[5]安薇薇.浅析文化背景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5):182-183.

作者简介:燕频(1978-),男,汉族,山西朔州人,山西大同大学,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和文化;景美霞(1971-),山西朔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

作者:燕频 景美霞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论文 篇3:

英语文化在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

【摘要】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由于英汉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增加了翻译教学的难度,所以需要积极引进英语文化。基于此,本文将具体阐述英语文化对于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并以充分利用英语文化内涵、积极拓展英语文化阅读、积极拓展英语文化阅读、加深文章与文化的结合为切入点,探究引进英语文化优化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主要措施,旨在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降低翻译教学的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文化;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教学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加大了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说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工作显得更加重要。目前,在很多翻译教学中缺乏与英语文化相关的内容,使得学生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还无法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影响学习的效果与积极性。为了优化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引入英语文化知识,进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英语文化对于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1.掌握英汉词汇差异。即使是相同的语言,将其置于不同的语境之中,其自身所表达的含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历史发展得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语言的英、汉解释存在明显的差异,甚至有时会存在相反的含义。例如:在中国的文化之中,存在很多与“狗”相关的贬义词,而在西方国家中,“dog”则寓意着忠诚;在很多的忌讳性质语言中,中西方同样存在很多差异,通常西方避讳数字“13”,起源于著名画作《最后的晚餐》,而中国则很避讳数字“4”,由于其与“死”的发音相似。所以,将英语文化引入大学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中,能够引导教师、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注重中西方词汇之间的差异,尽可能以英语文化为基础完成英汉翻译,从而提高翻译的质量,同时有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推动语言教学的发展。

2.明确语言结构差异。众所周知,中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受这一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中国人在讲话的过程中,会将目标词语放在状语、定语的后面。但是,西方国家的人们在讲话时,则会将目标词语放在状语、定语的前面,与中国的语言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相比之下,英语更加重视语言表达的主要意思,当表达完主要部分以后再对其进行补充,最终形成完整的语句。例如:中文表达为“听到这个坏消息,我很不开心”,那么英文的表达为“I’m sorry to hear the bad news”或者为“I was unhappy when I heard the bad news”。由此能够看出,如果仅仅是结合英语的表达顺序对其进行翻译,其结果为“我很不开始当我听到这个坏消息”,不仅不符合语言逻辑,也无法充分表达英语语言的美感,所以通过英语文化能够明确中西方语言结构的差异,提高英汉翻译的精准性,便于更好的表达与叙述。

3.认识文化意义差异。由于中西方的词汇文化存在差异,使得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即便是根据词汇完成了翻译,但是往往二者所表达的意义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影响了翻译结果同时也影响他人的理解。例如: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以“胸有成竹”为例,如果仅仅是结合成语字面的意思进行翻译,其结果为“There is a mature bamboo in the chest”,这样翻译并没有将“胸有成竹”的本质含义表达出来。所以,通过引入英语文化,经过翻译教学,则能够掌握更加正确的翻译方法,而“胸有成竹”的翻译应该是“He has a well-thought-out plan in his mind”,即以寓意为的目标为进行翻译,使语言能够在不同的文化中表达同样的含义,避免其文化发生偏差。

二、引进英语文化优化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英語文化内涵。在大学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中,无论是针对英语还是汉语,其相关的词汇都具有相对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会在不同的语境之中表达不同的含义、效果。所以,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大对文化内涵的认识,特别是在翻译概念相近但是含义完全不同的语言时,更应该将英语文化纳入其中。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正确的理解并使用词语搭配方法、传统文化等。另外,师生还需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惯用语,主要是因为语言是惯用语的基础,更能够彰显出文化特征、内涵,所以也可以将其作为的教学的一部分,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掌握更多与英语文化相关的知识。例如:“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ls”是英语中常用的俗语,如果将其翻译为中文则是“将羊、目标分开”,显然这并不是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而实际的含义则是“区分好人与坏人”;如果将中国的成语“力大如牛”翻译为英文,其最终的翻译结果为“As long as a horse”。

2.积极拓展英语文化阅读。在大学英语专业中,其教材的设计通常就是将培养学生大读写能力做为重点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英语的文化背景,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文化的理解而无法进行准确的翻译,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为能够提高翻译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对学生国际文化、翻译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与锻炼,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文化环境。在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时,文学作品是最佳的教材,也就是说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Bible》,由于其属于基督教、犹太教的经典,所以能够彰显出西方国家的文化,同时有很多具有比喻性质的俗语都来源于此,如上文的“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ls”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与掌握,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

3.树立传授英语文化理念。在日常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将英语文化融入翻译之中,教师还可以将英文典故、传说等作为授课的一部分,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吸收更多的英语文化,从而为更加精准的翻译奠定基础。例如:英语“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其中文的含义“我们必须尽快聚一聚”,实际上在西方文化中这仅仅属于客套话,并不是正式的邀请。而在正式邀请时,邀请者需要清楚表明时间、地点等信息,如:“Come ti my home for lunch this weekend”,其中包含了时间“this weekend”、地点“my home”、目的“for lunch”,这才属于正式且正确的邀请方式。这一点,与中国文化较为相似,在任何正式邀请中,都会将时间、地点等主要的信息表达出来,使被邀请者能够掌握具体的信息,并感受到被邀请的诚意。

4.加深文章与文化的结合。在大学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之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应变能力强、实际能力强专业性英语翻译人才,为推动国际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所要翻译的文章具有体裁的差异,所以整体的语境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教师需要积极引入英语文化,引导学生文章的整体角度出发,并结合英语文化的具体背景,选择最为恰当的翻译方式、表达方式,从而在保证翻译效果的同时,还能够符合文章体裁的的相关要求,增强翻译结果的精准性。所以,要求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英语文章、英语文化、英语语境结合起来,保证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体的翻译要求,选择最佳的翻译方式,从英语词语到句子,再到文章,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能力,增强语言转换的灵活性,实现语言翻译的目的与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中,英语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将英语文化引入教学中,提高了英语文化内涵的利用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阅读的机会,同时树立了更加正确的英语文化教学与翻译理念,进一步加大了文章与英语文化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翻译中英语文化的认识。所以,为了优化大学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可以结合文中的方式将英语文化落实在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宫蔷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调查——以一所江苏省211理工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6(18):174-176.

[2]陶沙.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我国传统文化的翻译[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122.

[3]孙毅,杨娜,包永星.探讨医学专业英语中专业词汇的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15(64):90-91.

作者:王欣

上一篇:畜牧业考察报告三篇下一篇:我国外贸战略调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