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宁城第四中学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但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新课程实施以来,通过接受各级各类培训,对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越来越真实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只满足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知道历史人物、记住历史发展的过程等是远远不够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改历史教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改历史教学论文 篇1:

新课改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幸福感

摘要: 当今社会,和谐社会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谐社会理所当然地应该是一个幸福的社会,幸福作为教育的追求的最终目标,应当也必定回归到本源位置。新课改最大的意义则是要将学校教育成为“活的教育”,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将学习变成一件幸福的事。但在新课改下,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部分学生对探究式学习不适应,加之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填鸭式”课堂教学,造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幸福感的缺失。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对提高中学生幸福感的教学策略研究做了些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幸福感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后,“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教改实践探索后,开始有了一些新体会。我体会最深的是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不仅仅是由考试制度造成的,还在于我们自己,是我们组织的历史教学枯燥乏味,是我们八股文式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学生缺乏幸福感。因此,要摆脱失落的历史课堂,作为教师,必须在历史课上如何让学生获得幸福感上下功夫。

首先、让学生做到我“想”学,我“愿”学。

让学生“愿”学。这就要求教师会“燃情”,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历史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同时,教师还要会“煽动”,让学生的情感更深、更持于久。正确地引导,及时地鼓励,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老师能做得很到位,这样有利于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比如,可以不断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

其次,让学生“乐”学。

这就要求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我们至少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还可以在校内多办一些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讲座、展示学生的历史小文章、搞一些历史性的纪念活动,等等。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让他们觉得至少在学校里,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再次,让学生“会”学。

这是提高学生幸福感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学习、会动脑,让学生大脑的各个功能区都能协调地发展起来,这就必须让他们学会动嘴,甚至会动手、动脚。在课堂中,我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先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这样,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言辞犀利,观点新颖独到,他们所表现出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大大地超出了教师的预料。以前信心不足的学生,现在也竞相发言了。同时,还根据教材专门设计一些需动手做一做的活动,用来培养和锻炼他们在收集和整理素材、设计和绘制图表、撰写分析报告以及运用电脑进行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只是当一名忠实的听众和点评员。三尺讲台不再是老师一人的天下,也是学生尽显才华的舞台。相信学生,让学生放手去做,你会为他们在活动中迅速地成长起来而惊叹!但教室的空间也是有限的,教室也仅仅是一个载体,教师的任务是要用“活”它,尤其需要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

最后、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责任,我“必须”学。

怎样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关键要从学生学习的动机入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有一个经典的“鸡吃米”的理论,有一次,给家长们讲课时,他拿了只鸡走到讲台上,在讲桌上撒了一把米,他摁着鸡的脖子,让鸡吃米,可鸡说什么也不吃。他放开了鸡,鸡自动吃起了桌上的米。陶行之说,要让孩子学习就和鸡吃米一样,强迫是达不到目的的。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激发动机靠强制的办法或者是空洞说教难以持久生效,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自我需要感”,这正好是发挥了历史学科特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史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我实践研究、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历史课要走出枯燥、乏味的困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才能激发出自身的潜力,才能全身心的参与教学活动,也才能享受付出后成功和进步的喜悦。我们也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把握住新课程的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遨游史海,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才能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水”,从而增强历史课堂的和谐感和幸福感。

作者:宋丽

新课改历史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改历史教学谘议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宁城第四中学

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但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 新课程实施以来,通过接受各级各类培训,对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越来越真实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只满足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知道历史人物、记住历史发展的过程等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高中学生,我们的历史教育关注的焦点就不应只是提高历史知识的教学质量,而更应该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注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国民素养的形成,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强调的。因此,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还历史教学的本义——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一、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独立、反省和思辨力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教育以其宽阔的胸怀、丰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人类睿智,赢得了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地位。我们呼唤有思想的历史教育,还历史教育以生命的活力,唤醒我们民族的人文理想,提升未来公民的人文素养,通过兴趣引路,能力渗透、逐步养成,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造就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底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少说废话,空话,大话,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历史教育中获取思想,再融化成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人生的大道上,不论处在喜、怒、哀、乐或困难挫折中,都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不会惊慌失措。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每一个教师就有责任让学生获取思想,而且尽可能快地科学地获取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有益于他们个体生存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当然教师首先就应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一个人真正可贵的也是他的思想,而使一个人真正有别于他人的也是思想。为人师表,有思想才有光彩,有思想才有魅力,有思想才有价值。

二、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情感、使学生在感悟历史进程的过程中形成向真、向善的审美力

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活水源头。在这个精神故乡里,凝聚着每一个民族先贤祖辈沥血之路上的光荣与梦想,借助于历史学这一精神形态,人类的智慧、理想、经验、情感才得以延续下来,积累起来,传承下去,所谓“欲明大道,必先知史”。没有历史,没有对历史的承继与发展,那么我们并不会比“北京猿人”有更多的智慧,生生不息的历史智慧与知识日积月累的历史,发展与变化着的历史,使我们得以继承以往一切时代,一切民族的精神、思想和情感,以此来面对当前的生活,应付未来新的挑战。同时,对自己历史的认同与守护,更是每一个民族保持自尊心、自信心的前提,失去与自己历史联系的民族,忘记或背叛了自己历史的民族,会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精神流浪者。这种无根的痛苦是一个民族最大的不幸,而这一切都将是我们历史教师肩上所承载的重任。

三、历史教育还应给学生以深邃、多维、宽阔的眼界,自信、博大、宽厚的胸怀,以及有品位、有素养的文化

反思我们现在的历史教学,并没有能够真正体现这些新理念。究其原因虽然说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应该说是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我们的课堂只注重历史教学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的丰富多彩,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的生动活泼,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對学习历史知识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阻碍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那么,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历史,亲近历史,学好历史,从而真正领会到历史是有生命的呢?就个人的教学经历及感悟与同行们交流。

第一,丰富教学内容,营造学习历史的良好氛围。有生命的历史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中,可以把教材内容置于鲜活的历史背景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有血有肉,寓哲理于史实,寄智慧于真理,利于激思明理,获取人生启示。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好奇心和启发思维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所以,历史教学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在教学中穿插趣味性,知识性的内容,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讲《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时,在幻灯片中加了一段录像,一个雅典人的政治生活,抽象的历史知识生活化,学生很容易理解。

第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 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或者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创设具有较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过程。

第三,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设疑很感兴趣,他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你的思路去思考、去琢磨。因此,我認为提问式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所以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历史教学的抽象性,知识层次的台阶性,学生思维的递进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问题设计时还要考虑到问题的梯度、注意把握分寸。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历史课改对每一位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突出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新功能,实现历史教育的宏伟目标,是每一个历史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才能焕发历史课堂的生机与活力,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作者:赵兰芳

新课改历史教学论文 篇3:

浅议多媒体在新课改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

【摘 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媒体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具有能直观地展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授课质量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和总结教训,将多媒体教学加以完善,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历史教学 利弊随着电脑使用的日益普及和学校多媒体网络设施的日臻完善,计算机辅助教学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灵活等特点,从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是一种很有活力的教学手段,成为教学中有力的辅助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所制造的声、光、像等效果能有效地加强学生各种感官间的相互协同作用,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的具体化、形象化,更加容易为学生所“识别”。因此,计算机多媒体的引入,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是,多媒体技术若使用不当,也会存在一些弊端,这就要求教师扬长避短,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良好的辅助作用。

1 多媒体对历史教学的积极作用

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具有诸多优势。

1.1 创造更加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有兴趣之后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其主导地位。而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产生。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出一个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课堂环境,学生自然就具有自主学习探索的兴趣,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林则徐》中关于禁烟、硝烟的片段,同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的个人事迹等对整篇课文加以讲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一课。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将以往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1.2 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呆板、内容有限,而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的教学课件,可以提升学生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在课堂上对历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3 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随着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学时数在逐步减少。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手工书写教案,在课堂上又将书本中已有的知识罗列到黑板上,势必缩短有效授课时间。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师从这些枷锁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思维,进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效果、学科内容的进展,所授班级的不同将授课内容进行调整,通过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的配合,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融入历史情境中去,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2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2.1 授课进度过快学生应接不暇

多媒体教学包含的信息量大,播放的速度快,在学生眼中和头脑中停留的时间短,使学生目不暇接,理解、分析和消化的时间少,常常会造成教师对着屏幕讲课,学生不停抄笔记而没有经过思考的现象。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脑疲倦,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听懂,后面的就更听不进去了,长期下去就会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长此以往也可能会使得一些学生上课时不作必要的笔记,下课后将教师的幻灯拷贝作为复习资料这将大大降低多媒体教学效果。

2.2 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传统教学中,因教师除在脱稿情况下授课外,并需要板书,这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备课,对授课内容深刻理解,熟记在心,并能深入浅出、准确和流利表达。但在多媒体教学中,授课内容都已编入幻灯片中,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幻灯内容做指引,按部就班地按照课件所提供的内容进行讲解,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掘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在遇到突然停电、硬件设备发生故障等意外情况时,习惯于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会显得手足无措,影响正常的教学。

3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3.1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占据课堂授课的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口头、笔头表达能力、语言手势、身体语言甚至表情的交互传递等特点都发挥和产生了极大的作用。而多媒体教学有时会使教师忽视通过这些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传统教法与现代媒体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学生记笔记,也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相关知识。教师的口头陈述及板书也能体现教师对课程的熟悉程度而非单纯依赖多媒体,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将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使学生调整视觉角度,防止长时间注视屏幕而产生的眼睛疲劳和思维僵化,也可以调整教学节奏、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提高了教学效果。

3.2 学生应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

学生应该习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预习、复习。多媒体能直观地体现历史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在课前有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预习,这样才能充分消化、理解课堂知识。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可保存性和再现性,学生同样可以通过课后的复习来弥补课堂上遗漏的部分以及加深巩固学习,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学习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魏育栋. 从历史多媒体教学看教育技术应用的误区[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01).

[2]王慧民. 浅谈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反思[J]. 文理导航(下旬),2010(08).

作者:石岩

上一篇:医药公司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医院门诊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