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油画艺术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研究革命历史题材绘画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历史画的深刻内涵。蔡亮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和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绘画,有着鲜明和简洁的效果,以微妙的色调、独特的构图以及丰富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和反应社会,更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区油画艺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区油画艺术论文 篇1:

黑龙江地区油画艺术的发展及风格

摘要 黑龙江地区的油画艺术在20世纪初就已诞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黑龙江地区的油画艺术在自律时期和开放时期分别展现出不同的风貌。当前,这一地区的油画创作逐渐朝着展现地域特征与风格多元并存、中坚力量与新生代并存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 油画创作 地域

油画艺术作为欧洲传统的绘画形式,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如今油画艺术在中国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术界所提出的“油画民族化”足以说明这个问题。黑龙江作为我国的边疆省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在油画艺术发展的历程中也显现出独特的面貌。

一 1949年以前的油画艺术

由于黑龙江地区与俄罗斯接壤,所以包括油画在内的文化艺术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早在20世纪初期,就有一些俄罗斯侨民画家在黑龙江地区生活、创作,因此,这些俄侨画家一方面开启了黑龙江油画艺术创作的大门,另一方面则对黑龙江油画创作风格与面貌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因为当时的俄罗斯艺术是从属于欧洲体系,所以黑龙江早期的油画艺术实际上是间接受到欧洲油画艺术的影响。如同建筑等其他艺术一样,由于黑龙江地区缺乏中原地区传统文化那样深厚的积淀,所以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从一开始就显现出强劲的势头,况且油画又是在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的外来艺术。

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后,仍然有一些苏联油画家在黑龙江地区(主要是哈尔滨)活动,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有洛巴诺夫、斯捷巴诺夫等。他们直接传授着油画的创作技巧,为黑龙江油画艺术的启蒙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斯捷巴诺夫在20世纪30年代初曾在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任油画教师,培养了第一批油画创作人才,这对黑龙江地区早期油画创作和油画教育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 自律时期油画艺术的发展

自律时期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三十多年间。从大的背景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国美术在创作方向上反映出了毛泽东思想始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文艺被高度政治化,并被赋予了及其鲜明的政治使命,产生的所谓“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一体化的艺术体制,在消解各种思想观念冲突的基础上产生的,现实主义成为油画艺术创作的主流。

50年代初期,洛巴诺夫和斯捷巴洛夫俄侨画家仍在哈尔滨生活,受业于他们的画家石辑、韩景生、韩乐然、鄂广居、高昆、刘志谦、周正等成为黑龙江第一代本土油画家。这些油画家集中在哈尔滨市,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哈尔滨成为黑龙江地区油画创作的中心。从绘画风格来看,由于受到俄国侨民画家的影响,黑龙江第一代油画家的作品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都显现出了“苏式油画”的遗风,尤其是在色彩方面,显现出更为明显的受俄罗斯画法影响的自觉性。画家石璞的《建筑工人》、史国才的《夜袭汤原》、宋学斌的东北抗联题材作品、李敏的《志愿军卫生员》、刘砚的梅兰芳京剧题材作品以及韩景生的风景和静物作品等,都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从50年代末到“文革”爆发前,随着黑龙江省美协创作室、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和哈尔滨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创立,以及由十万转业官兵创立的牡丹江农垦局集中了一些油画创作人才,杨角、张晓非、向阳、张钦若、徐介城、李秀实、臧尔康、郝伯义成为黑龙江油画家队伍的新成员,创作队伍的扩大使得黑龙江地区的油画创作形成了新的局面。这一时期的油画家虽然拓宽了视野,开始对地域性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素材进行挖掘,创作题材也日趋丰富。石璞的《苏广铭》《毛主席视察哈尔滨车辆厂》《毛主席为黑龙江省题词》《伟大的教导》,李秀实的《万里长江横渡》,以及张钦若、徐介城创作的以农垦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从全国范围来说,“文革”期间的美术实际上是将毛泽东时代的美术推向了顶峰,创造了与毛泽东思想和社会理想相匹配的风格样式、创作手法,最终成为毛泽东时代的形象表达和视觉象征,这也成为自律时期美术样式的终结。模式化、概念化成为这一时期美术创造的主要表征,因此,很难出现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作。这一时期黑龙江油画创作也是如此,几乎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基本上没有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出现。

三 开放时期油画艺术的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在党所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全国的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创作题材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由于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往往是以地域性文化传统为背景的,创作主体所处的地域不同,导致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艺术的感受也存在差异,因此,某一地域总会有一个大的艺术风格统辖着个别的艺术风格。就黑龙江地区的绘画艺术而言,虽然在画史上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绘画体系,但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大荒板块的黑土地文化迅速崛起,并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传统。

宏观来说,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可以看作新中国油画艺术在开放时期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思想上的解放使得社会意识形态发生改变,美术家们开始反思并重估美术的价值。这一时期黑龙江地区的油画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伤痕美术”和“乡土写实主义”的风格特征。“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陈宜明与李斌合作的《有知与无知》以及李秀实的《疾风》、赵廷椿的《祭》等作品,都是在内涵上反映出反思“文革”和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价值取向,而成为这一时期黑龙江“伤痕美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也越发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李秀实的人物画和风景画色彩丰富、富于哲理;臧尔康、李斌的绘画风格写实;张仲达的绘画表现出超写实主义风格;而刘治的作品则倾向于表现主义的手法。其中,李秀实的作品《霜降》曾入选“1982年法国春季沙龙美展”,这是黑龙江油画作品首次入选国际美展,代表着黑龙江油画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此外,李秀实的《蜿蜒千秋》和李斌的《赵一曼》在1984年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荣获了优秀奖,也是黑龙江油画家在这一阶段取得的最高成就。

经由了自“文革”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的黑龙江油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这种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兴起、大众文化的出现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所谓“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油画艺术各自形成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油画艺术体现着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画家朱伟、林建群、郑艺、田卫平、兰立斌、刘曼文、尹佩、王丕、杜晓东、邢义君、薛智国、刘广海、李振宇、高岩、汪磊等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画家。这些画家大多能立足于本地区的文化积淀,从地域性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进而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

画家朱伟的油画作品大多取材于黑土地文化板块的风土人文,作品风格显现出“再现中的表现,具象中的抽象,理性中的情感”(钟涵语)。林建群擅长用凝重的色彩描绘北方的风景,色彩中饱含着丰富的主观情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郑艺则可以称为黑龙江地区乡土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他的作品大多以东北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景为题材,写实中散发着浪漫主义的情调,不仅再现了北方辽阔土地上的浓郁乡情,而且还能进一步刻画作品中人物的复杂心绪,是作品具有更多的文化和历史意味。田卫平的作品多以新时期的科学技术为文化背景,以突出的形式感挖掘油画本体语言的内在表现力,作品中又显现着明确的装饰意味。兰立斌的油画作品虽然多以藏民生活场景为题材,但在形式语言上却饱含着黑土地的文化格调。刘曼文是黑龙江地区女性油画家中的佼佼者,她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以丰富而感性的色彩表现对生命的体验,并以超越的价值判断方式表达了情感的真实和精神的真实。尹佩的油画弱化了古典主义那种严谨的造型,进而以高雅的色彩和娴熟的笔触表现一种别样的细腻情感。王丕是一位擅长描绘石油工人的画家,如《老歌——我为祖国献石油》中的石油工人造型坚实,光影与色彩的运用体现了画家对油画语言表达的深度认识。杜晓东的人物画作品在将人物造型适度夸张的基础上,用浓重的色彩和粗放的格调表现北方农民的浑朴。邢义君擅长运用细腻写实的手法描绘北方冬景,画面往往表现出一种令人感动的静谧。薛智国的作品则以动人的色彩融入写实主义创作中,既体现了对印象派绘画色彩的借鉴,又以严谨的造型表现出古典绘画的情调。刘广海是一位擅长从自然物中捕捉生命形态的画家,他笔下的向日葵往往以大红大绿的色彩对比来表现一种别样的生命力。李振宇的作品无论是人物画还是风景画,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对物象形体的归纳和主观的色彩表现,表明了画家对油画本体语言的深刻认知。高岩的油画作品写实细腻,多以北方农民生活为题材,富含着古典绘画的意味。汪磊的油画多以表现哈尔滨的地域性建筑为主,作品具有明显的装饰意味,作品《关于城市》还饱含着类似16世纪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画作中的戏剧性色彩。凡此种种,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黑龙江地区当代油画家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将本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并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四 当前黑龙江油画的发展态势

可以说,经过几代油画家的努力,黑龙江地区的油画艺术已经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础。近年来,一些青年油画家集中在高校美术学院、地方美术馆、画院、文化馆,他们用时代的眼光把握着文化的时代脉搏,正在努力探索,尝试着确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语言。

2012年10月,由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2黑龙江省青年油画作品展”可以说是一个青年油画家群体进行的一场新锐艺术展览活动。参展的近200幅作品不仅展现了黑龙江省年轻油画家对油画艺术的执着探索,同时更反映出了他们在这片黑土地上真实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所展出的油画作品题材不一,有人物肖像、静物,也有风景。这些作品风格异彩纷呈,既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既有具象写实风格,也有意象表现风格,代表了黑龙江省青年油画家近年来的创作成果,展现出黑龙江省新生代油画艺术的勃勃生机。

五 结语

黑龙江地区的油画艺术从20世纪初由俄国侨民画家作为开启者,到今天已历经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历曲折,但在改革开放以后一直朝着多元并存、多彩纷呈的方向发展,体现了黑龙江地区油画家在艺术道路上积极探索所作出的努力。综观当代黑龙江地区的油画艺术,地域性特色构建了审美意义上多元化的风格特征。客观上,黑龙江地区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给画家提供了创作素材和审美对象;主观上,画家们善于思考,用心去感悟自然、感悟人生,反映了作品语言和形式背后画家对油画艺术和人生万象的认识和体悟。近年来,这一地区群体集结意识正使得更多黑龙江油画家致力于创造本土文化精神的美学体系和视觉艺术样式,并以独特的艺术风貌诠释着各自的审美理想。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建国以来黑龙江地区油画艺术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C034。

参考文献:

[1] 卢禹舜:《黑龙江美术发展简史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 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3] 张宾雁:《黑龙江的当代油画创作》,《美苑》,2003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陈祥云,男,1974—,吉林抚松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史论,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张进平,男,1964—,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油画、视觉传达,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陈祥云 张进平

地区油画艺术论文 篇2:

西北地区革命题材油画艺术特色研究

摘要:研究革命历史题材绘画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历史画的深刻内涵。蔡亮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和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绘画,有着鲜明和简洁的效果,以微妙的色调、独特的构图以及丰富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和反应社会,更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延安火炬》是 1959 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中国革命博物馆落成时,蔡亮应邀参加革命历史题材中“延安军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而创作的,此幅作品成为那个时期文艺创作的典范,代表了革命历史题材绘画的一个高峰。

关键词:《延安火炬》;蔡亮;革命题材;长征

一、蔡亮《延安火炬》的艺术特色

以《延安火炬》为例,描绘了延安军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个历史性场景。画面中那无数舞动着的火炬象征着燃烧在中国大地上的抗日烽火;燃放鞭炮,吹响唢呐,敲起陕北大鼓,蕴含着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蜿蜒的欢庆队伍和长龙般的火炬,构成了动感恢弘的气势,画面多以焦点透视为主,将明暗与造型为主体。整幅画面以壮观的气势、交响乐般的旋律、欢腾热烈的气氛、鲜明的色彩、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脍炙人口的巨大场面,歌颂了革命圣地延安军民在宝塔山下高举火炬,敲锣打鼓欢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的情景。

从“光”的控制,到色彩的统一以及行进中的游行队伍的画面设置都是提纲掣领的解读。山上“之”字型火把队伍在素描版上并未明确,而在最终油画稿上,这断续的“星火”起到破开“宝塔山”大面积的深色色块的作用,同时“之”字形的设计也赋予画面更多动势。

围绕宝塔山,游行队伍与左侧山下成片火把呈现一个巨大的“U”形,这样的构成形式无疑是具有政治象征意味,同时也提示出事件的发生地。远处灰蓝色的天空更多体现的是空间的表达。画面左侧点点“星火”由远及近,连成一片,所有火把方向一致,让人联想到陕北腰鼓那种一大群人从山坡冲下的动势,给予观看者视觉的震撼。

对于整个游行队伍的热烈氛围会是削弱和损失,这种构图设计下,整个游行队伍完整地呈现了前景、中景和远景,并且避免了单一直线透视下人物在空间中塑造的简单化,更重要的是“S”形游行动线赋予画面更多律動,并且整个队伍下降再上扬的动势赋予了最前端唢呐手以“胜利号角”的图式象征。不得不说,《延安火炬》的构图思考非常的完整、饱满并且巧妙。这样的处理,使得画面上所有“人”都处于一种动态下,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延续的、流动的“时间感”,有效的避免了一般油画所呈现的“瞬间记录”,就像莱辛所说的:“最能产生效果的只能是可以让想象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了……上述那一顷刻得到一种常住不变的持续性。”

三、西北革命地区革命题材的特点

(一)宏大叙事的审美特征

宏大叙事是指用较完美的形式,有目的地表现宏大的历史和现实内容的作品。

艺术具有审美性,因而使其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新中国成立初期,长征主题油画的创作者们在创作前,首先会先考虑长征的表现内容、传达怎样的长征精神。其次,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去表现。从思想到主题,从局部到整体,全方位的全景式审美是艺术家的必然选择。这里所说的全景式不仅指绘画语言,还指长征主题油画创作丰富的精神内涵、发生事件的跨度、画面场景的丰富性、人物形象的多样性,所有的作品排列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全景式的长征史诗。

从内容而言,长征主题油画创作涉及长征途中各个阶段的战争和行军状态,1957年尹戎生创作的《告别》,2008 年沈尧伊创作的《转折之湘江之战》,1957 年魏传义的《强渡乌江》,2016 年杨参军、周小松、井士剑创作的《遵义曙光》,2016 年邵亚川创作的《四渡赤水出奇兵》,1950 年张漾兮、庄子曼创作的《巧渡金沙江》,2017 年廖宗怡创作的《彝海结盟》,2016年李如创作的《强渡大渡河》,2016 年孙立新创作的《雪山壮歌》等一系列作品整体而言,长征主题油画创作就是一幅全景式的史诗般的鸿篇巨制,是中国美术史中的宏伟篇章。

(二)典型的英雄形象特征

英雄形象的刻画其实是国家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具体外在表现形式,更加体现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凸显了国民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节。长征主题油画创作发展的七十多年里,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英雄形象,如2011年沈尧伊创作的《大渡河十七勇士》是根据1936年9月斯诺在宁夏与大渡河英雄合影创作的。描绘的十七勇士后来大都在革命战争中牺牲,除了连长熊上林,其他人最后的踪迹在哪里都不为人知。沈尧伊先生的《大渡河十七勇士》,使用表现的手法描绘了十七位勇士的形象,勇士们手持枪械、背着大刀,腰间系着手榴弹,穿着草鞋,带着红军帽,因为长途行军作战已不那么崭新的衣服。每一位勇士都知道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境遇,但都昂首挺胸,体现出了无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精神是无数红军英雄的典型代表,同时这样的英雄形象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创新,也是中国美术所独有的特色。

四、结语

我们知道,抗日战争胜利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也是中国人民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表现抗战胜利的题材有很多。但蔡亮却选择以延安军民火炬游行为突破口,揭示抗战胜利这一伟大的主题。作品巧妙的避开了政治、历史性题材的局限,以象征光明的火炬为喻,将火炬的光与黑夜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火炬不仅赋予作品视觉形式个性,也把作者心中累积的历史知识、爱国情怀、绘画技巧、生活基础和素材积累等各种要素有机的交融为一体。在火光映衬下刻画出一个个生动的普通军民的笑脸,成功的烘托出胜利的主题。以独特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让人们正确理解了革命。画面情节具有典型性,表现得也极为成功。

综上所述,蔡亮的红色经典革命历史题材绘画,非常有气氛,有力量,从中可以感受到他深厚的艺术造诣,作品感情真挚。在艺术风格上,从画面中始终能感受到温暖的人情味。看蔡亮的油画,它唤起了我们对上世纪 50 年代优秀艺术作品的重新审视,他的艺术成就,一直影响着当代画坛。

参考文献

1、蔡若虹:《蔡若虹文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2、蔡亮:《蔡亮作品集·素描卷》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

3、蔡亮:《油画人物写生·2》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

作者:李昊

地区油画艺术论文 篇3:

油画艺术中色彩元素的表现手法与价值研究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色彩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而在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中,色彩元素则有了更为鲜明的特色,在进行油画艺术创作过程中色彩元素的表现是十分深远的。同时其重要的展示手段以及表达方式。人们对于色彩的定义往往是基于个人主观世界中情感的体现,而通过油画中丰富的色彩表现,在某种程度上说,色彩元素为油画的灵魂部分,通过多种多样的色彩可以把油画艺术家多姿多彩的世界展现出来,现如今油画艺术的发展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关键词:绘畫创作;油画艺术;色彩元素

众所周知油画这一绘画艺术是在西方传过来的,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此之中塑造油画艺术的方式大多为是通过色彩元素的强烈对比去进行相应的情感表现的,可以说色彩为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十分重点的表现方式以及表现语言,所以,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对色彩对比进行合理的运用可以充分的表现出油画创作者自身所想要进行表达的情感与意境,以此来体现出油画的鲜活的生命力以及作品的情感表现力,让油画的艺术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本文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对于色彩元素实际的应用价值为基础,较为深入的对色彩元素与油画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法以及表现方式进行分析。

一、油画创作中的色彩表现

(一)节奏韵律

在油画作品中,色彩元素的体现可以将其比作为歌曲的韵律节奏,色彩元素的应用能够让其表现更为鲜活。著名油画艺术家博纳尔的油画在用色上更喜欢且善于使用对比色,对比色的使用是一个较为大胆的创新与尝试,其油画作品常常能够使人感到宁静、自然、和谐、安逸的状态。丰富多样的色彩好像一个个现货跳动的音符,由此形成了作品独特的旋律与节奏。

(二)色彩和形式的搭配

在进行油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形式与色彩元素的有效融合,若是在此过程中色彩可以与形式进行合理搭配,则能够让油画作品更具表现力。带给人以更加深刻、强烈的情感体验。所以这就要求油画艺术创作者不仅要具备出色的构图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造型能力,如此一来油画创作才能越来越成功将油画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进行平衡使得各个部分的色彩相互呼应,相互贯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整体的油画作品更夫生机与感染力。

(三)色调运用

所谓色调即为整个作品中的整体颜色倾向,而色调运用为表现色彩的一项重点途径。同时色调还能够给作品烘托气氛。就好比油画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往往利用暖色调去体现色彩斑斓的世界,与之相对的是用冷色调去体现悲凉安静的意境。

二、油画艺术中色彩的表现手法

(一)艺术家表达情感的载体

当我们去对一副油画作品进行赏析时,对欣赏者能造成视觉上冲击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色彩。从油画中的丰富多样的色彩元素中,欣赏者可以较为深刻的体会到油画艺术家所希望能表达的情感与精神。而由此可以看出油画艺术家通过色彩元素这一载体进行情感的表达,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油画艺术家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借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提升作品的感染力,赋予油画作品灵魂与生命。

(二)油画的主要表现方式

一般情况下,为能够让欣赏者出现情感上的共鸣,当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大多数油画艺术家往往会凭借多种手段去丰富其作品自身的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增强其作品为欣赏者所带来的视觉盛宴。在这之中色彩是其最为主要表现手段之一。通过色彩能够直观有效的把油画艺术作品想要凸显的主题进行完美的表达,从而形成创作者和欣赏这之间的情感对接。

(三)是油画重要艺术语言

在油画角度上进行分析,油画的艺术语言中色彩元素是其最为主要的组成。而油画艺术家利用色彩元素去对不同形体进行塑造,并将其展现到外界,以此来表达出自身创作的思想与意图。因为大家所处是地域存在差异,所以在文化背景上也存在一定区别,因此不同人审美的观念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在色彩方面也存在着不同认知和理解。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在不同地区油画艺术家进行创作油画时,色彩运用的方面往往存在独特的理解。其实不管其怎样去理解与运用色彩,作品在最终都会把创作者的情感在色彩方面充分的表达出来,带给欣赏者更多的情感体验。

三、油画艺术中色彩元素的价值

(一)充当感情表现符号

在油画创作过程中色彩往往是情感的重要表现符号。人类最为常见的主观反应为情感,当人们在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所出现的心理形式,好比惆怅、愤怒、哀伤、喜悦等。在油画创作中,其为一种用绘画语言去表达创作者情感的具体过程。色彩是最能够彰显人物个性以及传达思想的载体,所以油画中色彩元素存在的意义是为充分的表达情感,其服务于具体的油画创作。

(二)彰显艺术情感

通常来说色彩能够彰显出油画作品所蕴含的艺术情感。一切形式的艺术作品皆蕴含着一定主题,而此主题为创作者的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并将其进行总结从而得到的。而对于油画艺术创作也是一样的。在油画艺术创作者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其往往会于创作中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并把个人的情感与油画作品进行融合。除此之外油画还是一种依靠视觉进行欣赏的艺术,而油画艺术家往往会通过这些丰富的色彩去表达其内心所蕴藏的情感。

(三)由单纯色彩转化为感情色彩

一个成功的油画艺术创作可以把单纯的色彩元素转化成油画创作者内心的情感色彩,从而进一步让欣赏它的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艺术感受。所以油画欣赏者与油画创作者不能只是把色彩元素当做自然界中所客观存在的物质,而是要将这些丰富的色彩元素看作是一种物理的存在状态,通过自身主观的情感去进行油画创作或是去欣赏油画,如此一来才可以让油画艺术作品充分的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结语:油画作品的创作以及表现手法是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所得出的,其中色彩元素于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力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当艺术家进行油画创作时,其应该进一步丰富油画中的色彩元素表达空间以及表达的形式,更加深刻的探究色彩和情感的发展与融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色彩搭配对于油画创作的重要作用以及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赋予其油画艺术作品更为丰富的灵魂体现以及内涵的表达。由于色彩元素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要,因此希望广大的油画艺术家可以在平时的探索以及实践中能对色彩元素进行自如的应用,从而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郭国仁 . 浅析油画创作中色彩的作用与情感表现 [J]. 美术教育研究 ,2015(23).

[2]张娟 . 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及情感表现浅析 [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7):15.

[3]王森 . 油画创作的色彩运用与情感表达之间关系浅论 [J]. 考 试 周刊 ,2011(80):29-30.

[4]周朝元 . 浅谈自我情感如何在油画创作中更好的融入与表达 [J]. 赤子 ( 上中旬 ),2015(11):56.

[5]徐燕.论色彩在中西现代油画艺术中的情感表现.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又,2012.

[6]翟启兵.探析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青年又学家,2013(12).

作者简介:赵珂,女,1995年11月,民族:汉,山东枣庄人,本科学位,四川轻化工大学,研究方向:油画。

作者:赵珂

上一篇:审计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新生儿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