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销售公司信息化建设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西凤酒大量基酒来自外部采购,且其毛利率已经在上市酒企中垫底。在经历了长时间等待之后,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凤酒”)于3月23日披露招股书申报稿,这意味着“四大名酒”有望在资本市场聚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酒销售公司信息化建设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白酒销售公司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1: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关键词】山西汾酒;盈利能力;杜邦分析法

白酒作为一种高端消费品,其盈利的多少深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2012年禁酒令和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的实施,给白酒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度使白酒行业陷入低谷时期。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白酒市场有所回暖,而2020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又是对白酒行业的一次巨大考验。近几年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山西汾酒)在全国白酒市场的排行中一直落后于“茅台”“五粮液”等名酒,面对疫情,尽管山西汾酒迅速做出应对措施,但其盈利能力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提高该企业盈利能力是一个重要手段。利用杜邦分析法对山西汾酒近两年按报告期体现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对该公司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山西汾酒概况

1.1 基本情况

山西汾酒是以白酒生产销售为主,集贸易、旅游、餐饮等为一体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该集团下属5个全资子公司,11个控股子公司,2个分公司,1个隶属单位,现有员工近10 000人。其中,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为山西汾酒核心子公司,于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中国白酒第一股”“山西第一股”。

山西汾酒地处酒都杏花村,以生产经营中国名酒——“汾酒”“竹叶青酒”为主营业务,年产销白酒约75 000万L,是全国“AAAA”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酒文化学术活动基地。杏花村汾酒酿造作坊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入选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汾酒酿造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进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而著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汾酒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与华夏文明、黄河文明、晋商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汾酒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白酒行业独树一帜,为行业所公认,是汾酒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1.2 经营情况

近3年来,山西汾酒各个季度的经营成果波动较大,业绩不稳定。但从整年度情况来看,该企业的营业收入是逐年上升的。2018年,山西汾酒完善OA办公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与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多次进行国际交流,提升品牌影响力,打开国外市场,2017—2018年超额完成目标责任书中的任务,并且在行业中排名由第八名上升至第六名,成为白酒行业唯一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

从企业年报数据来看,该企业2019年业绩收入为2.91亿元,增长速度居行业前列,但从各季度的数据可以发现,2019年第二季度企业营业收入中,净利润和销售毛利率与第一季度相比大幅度下降。第三、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略有回升,第四季度的经营状况不理想。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控措施,但是公司经营仍然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因此2020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上涨幅度不大,甚至营业收入在第二季度下降了33.33%。2020年截至第三季度,企业的销售毛利率一直呈缓慢下降趋势,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略差,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

2 山西汾酒盈利能力的杜邦分析

本文通过杜邦分析法分析山西汾酒近期的财务指标,从中摘取杜邦分析体系计算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所需的各项财务绩效数据,逐期比较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山西汾酒近期的盈利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该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杜邦财务体系中,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數[1]。所以,本文将从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3个方面分析山西汾酒的盈利能力。

2.1 销售净利率分析

销售净利率是企业实现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用于衡量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收入获取能力[2]。销售净利率越高,说明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表1为山西汾酒每个季度的相关财务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山西汾酒的销售净利率变化波动起伏较大。

2019年第二季度,企业的销售净利率较第一季度下降幅度达到8.8%,原因是企业的销售收入下降。2019年4月,有媒体报道称,在山西太原、汾阳等地,山西汾酒出品的产品存在价格、产品信息混乱,以及暗藏私自灌装等现象。此类事件对山西汾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其不得不压缩开发商数量,通过提高门槛等措施加强品控监管。因此,2019年第二季度的销售收入仅有23.3亿元,净利润只有3.362亿元,导致第二季度的销售净利率下降。2019年第三季度,企业扩展电商渠道,推广文化品牌,销售收入增加了4.5亿元,销售净利率也提高到19.65%。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成本费用额增加,但是销售收入却下降了,导致净利润下降较大幅度,销售净利率也跟着下降。

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为41.40亿元,同比增长1.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5亿元,同比增长39.36%;基本每股收益为1.414 5元,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商品酒产量减少,相应缴纳消费税等税费减少及2019年底收购汾酒销售公司10%的股权、竹叶青营销公司10%的股权带来的少数股东损益减少所致。2020年第二季度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下跌导致销售净利率也随着下跌,2020年第三季度又有所回升。

从山西汾酒的销售净利率变化趋势来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也是影响企业生产及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体现的是企业对于自有资产的运用效率,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经营效果越好。图1按报告期摘取了山西汾酒近7个季度的相关数据。

由图1可知,该公司近7个季度以来,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动大致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2019年第四季度是一个大的拐点。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化方向基本一致。

2019年,该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一直稳步上升,在第四季度达到0.851 7,相比第一季度增长了0.524 5,说明公司销售能力在增强,资产利用效率和盈利水平提高,因此净资产收益率在这段时间同样是逐步增加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也在增长。

2020年第一季度,总资产周转率大幅下降,跌落到0.266 9,同比下降了68.66%。与此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也大幅下降,可以看出,企业一定期间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慢,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弱,企业大量资金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了企业总资产的周转效率。原因可能是春节前后,正处于疫情严重时,大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国家和政府提倡人们尽量少走动,春节期间不要走亲访友,而作为送礼好物的高端白酒,销售量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企业积压存货较多,固然会使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到了第二、第三季度,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消费场景逐渐恢复,并且疫情加速了行业内企业线上销售的布局,这使得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回升好转,到第三季度增加到0.620 6,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所提高。

2.3 权益乘数分析

权益乘数是指资产总额和股东权益的比率,表明资产总额与股东权益的倍数关系。权益乘数越大,资产负债率就越高,说明公司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反之,公司的财务风险就越小[2]。表2列出山西汾酒近期权益乘数的变化。

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企业在这段时期的权益乘数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总体变化趋势不大,其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仅0.42,除2019年第四季度达到2.11,其他季度的数值基本相差无几。2019年第四季度的权益乘数较第三季度涨高0.26,说明股东投入的资本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小,财务杠杆越大,进而公司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

3 对山西汾酒的总体评价及建议

3.1 总体评价

本文选取的时间段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阶段,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各行各业都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白酒行业亦是。从杜邦分析结果看,山西汾酒的盈利能力在疫情暴发之前是不错的,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状态。但是面对疫情的暴发,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是受到了影响。同时,山西汾酒在白酒行业中也存在来自其他竞争对手的危机。公司应当努力开展防疫和抗疫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与经销商和供应商保持沟通,减少疫情对公司带来的影响,增强销售能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3.2 对策建议

(1)合理控制成本支出。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可以提高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中尤其是在残酷的价格战中的竞争力。应该合理控制日常费用和材料采购成本,尤其是销售费用。近几年,山西汾酒大幅攀升的销售费用,是降低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原因,导致山西汾酒的销售净利率在可比公司中排名靠后且明显落后于“茅五洋泸”。因此,企业应该适当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避免不必要的耗费。同时,企业应当意识到想要提升品牌竞争力,一味地增加销售费用是行不通的,应转换思路,在品牌定位、销售渠道等方面想办法,淡季广告费用较低且容易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利用淡季多投放广告,特别在一些“抖音”“快手”等群众基数大的应用软件首页投放宣传,合理控制销售费用支出。

(2)适当提高存货周转率。山西汾酒应该合理地控制酒类产品的存货周转率,使存货周转率处于企业盈利的适合范围,此次疫情暴发导致白酒积压,体现出提高存货周转率的必要性。因此,山西汾酒應注意加强库存管理,避免库存过多导致成本费用增加,资金利用效率太低,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特别是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更容易造成存货积压,所以山西汾酒要适当提高存货周转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3]。

(3)创新营销模式。随着“抖音”“快手”等视频软件大众化,电商直播带货成为当下非常流行的营销渠道,众多事实也表明这种方式颇有成效。山西汾酒应该跟随时代潮流,根据消费者迭代升级所呈现的线上消费特征,在做好线下传统渠道工作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数字化等新技术、新工具,扩展企业知名度,实施数字化营销、大数据应用,提升营销组织效率。

(4)注重健康养生酒的开发。当健康上升为国家战略,消费者的健康饮酒、理性饮酒理念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推崇“少喝酒,喝好酒”饮酒方式,健康养生酒也成为当今人们的热门选择。因此,山西汾酒应该更加注重健康养身酒的研制,加大对其研发力度,积极应对消费需求的变化,注重发展多元化战略,以期强化盈利能力。

4 结论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限制“三公”消费及“限酒”等政策的出台,国家对公款的管控力度不断升级,使得市场对白酒的需求出现了变化,2020年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这些都是白酒行业遇到的危机与挑战。在经济形势严峻和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山西汾酒应当利用好自身优势条件,强化品牌与文化的引领作用,推进营销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以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在白酒行业中的地位。

参 考 文 献

[1]杨林.汾酒集团盈利能力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5):53-54.

[2]曹新杰.基于杜邦分析法的X乳业盈利能力分析[J].财经界,2020(34):100-102.

[3]陈美莲.杜邦分析法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以G公司为例[J].纳税,2020,14(17):77-78.

作者:侯潇

白酒销售公司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2:

西凤酒八成基酒靠外购

西凤酒大量基酒来自外部采购,且其毛利率已经在上市酒企中垫底。

在经历了长时间等待之后,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凤酒”)于3月23日披露招股书申报稿,这意味着“四大名酒”有望在资本市场聚齐。

2012-2014年,西凤酒分别实现营收32.47亿元、36.75亿元和33.2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35亿元、2.49亿元和1.30亿元;2015年前9个月分别为18.93亿元和1.08亿元。显然,西凤酒的盈利能力与其“四大名酒”的身份并不相符。

作为与茅台、汾酒和泸州老窖齐名的“四大名酒”,西凤酒的上市之路略显曲折。而公司披露的信息也显示,与其他名酒相比,西凤酒早已今非昔比,毛利率垫底的同时,公司还只能依靠大量外购基酒来满足生产。

此次IPO,西凤酒计划募集资金15亿元。其中,优质凤香型酒酿造及制曲技改项目和凤香型特色酒海陈化储存项目分别投入7.5亿元和1.2亿元。西凤酒表示,虽然募投项目投产后不会新增产能,公司依旧保持1.5万吨基酒的设计产能,但基酒结构会发生变化,优质基酒的产能和占比将大幅增加。西凤酒表示,优质大曲产能不足是限制公司优质基酒的一个因素,通过募投项目,公司可新增1.87万吨大曲产能。

对于白酒企业来说,基酒的多寡直接影响公司白酒的产能。在白酒的香型类别中,酱香型的代表是茅台酒,五粮液(000858.SZ)主打浓香型,山西汾酒(600809.SH)则以清香型出名,西凤酒是凤香型的典型代表。

但作为凤香型的代表,西凤酒的基酒却只能依靠外部供给。招股书显示,2012-2014年及2015年前9个月,西凤酒的基酒产量分别为4453.78吨、4267.78吨、7074.34吨、6954.36吨,产能利用率不过60%上下。

但与外购基酒相比,西凤酒自身的产能相形见绌。2012-2014年及2015年前9个月,公司采购的凤香型基酒和调味基酒合计分别达到17435.86吨、25796.18吨和30589.34吨、16174.5吨。

也就是说,2012-2014年,西凤酒外购基酒占比达到80%左右,2015年前9个月占比虽然下降,也接近70%。

招股书显示,西凤酒基酒的前五大供应商以四川酒企为主,那么西凤酒自身的研发实力不足以支撑起“四大名酒”最基础的基酒需要吗?

招股书显示,西凤酒现有研发人员152人,其中技术中心集结了56人。按照西凤酒的介绍,公司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但在公司明示的管理费用明细中,百余万元的差旅费都详细明示,却没有研发支出的详细信息。

研发投入难见踪影,广告费用的投入并不含糊,2012-2014年,西凤酒的销售费用分别为6.81亿元、8.13亿元和7.98亿元,其中80%以上用于市场推广和广告宣传。

不止如此,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是第二大募投项目,投入金额达到3.6亿元,剩余的1.5亿元用于仓储系统升级及信息化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和品牌建设仍旧是用于销售而非研发投入。

基酒大量依赖外购影响了公司的盈利水平。虽然号称“四大名酒”,但在上市白酒企业中,西凤酒的毛利率水平却直接垫底。

2012-2014年及2015年前9个月,西凤酒的营业毛利率分别为54.61%、49.47%和48.62%、49.87%。在西凤酒给出的12家可比上市白酒企业中,只有泸州老窖2014年47.61%的毛利率略低,其余时间所有酒企的毛利率均远在西凤酒之上。

在上市酒企中,顺鑫农业(000860.SZ)经营的白酒是以中低端的二锅头酒为主,但自从2013年开始,顺鑫农业白酒业务的毛利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60%且逐年提高。

号称“四大名酒”的西凤酒如何面对基酒依赖外购、毛利率在上市酒企中直接垫底的尴尬局面呢?

作者:钟禾

白酒销售公司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3:

五粮液净现比背离的信号

即便有疫情的扰动,2020年五粮液(000858.SZ)仍继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而且收入和盈利增速在上市白酒公司中都名列前茅,顺利完成了年初制订的经营目标,2021年一季报也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开门红。然而,公司的现金流并没有这么优秀,明显增加的应收票据和开始下降的预收款使得公司收现比和净现比大幅回落。

年报中,五粮液披露了公司基酒产能情况。在接近满产情况下,五粮液又一次掀起了扩产的高潮,投入约百亿将使公司产能扩张不止一倍。在此次投入前,五粮液已经开始大规模扩产,而最初至少50亿元的大手笔扩产计划似乎成了烂尾项目,公司也不再提起。

应收票据保增长

2020年,五粮液实现营收573.21亿元,同比增长14.37%;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55亿元,同比增长14.67%。在年报中,五粮液送出了每10股派25.8元(含稅)的分红方案,分红总额首次破百亿达到100.15亿元。

2021年一季度,五粮液实现营收243.25亿元,同比增长20.19%;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24亿元,同比增长21.02%。2020年,五粮液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在行业中排名居前,2021年一季度增速明显落后。

在收入和净利润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五粮液的现金流并未随之增长。2020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26.68亿元,较2019年的631.11亿元反而有所下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6.98亿元,较2019年的231.12亿元更是有了断崖式的下跌。

现金流的减少导致五粮液的收现比和净现比明显下降。收现比是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则公司销售获得的现金越多,营收质量越高。净现比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比值,该数值越高,说明净利润的“含金量”越高,净利润收到了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

2018-2020年,五粮液营收分别为400.3亿元、501.18亿元和573.21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60.31亿元、631.11亿元和626.68亿元,收现比分别为1.15、1.26和1.09。净现比的下降更为明显。2018-2020年,五粮液的净利润分别为140.39亿元、182.28亿元和209.1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23.17亿元、231.12亿元和146.98亿元,净现比分别为0.88、1.27和0.7。

预收款的下降是导致五粮液现金流下降的一个原因。按照会计规则,五粮液将预收账款调整至合同负债和其他流动负债。2020年年末,公司合同负债和其他流动负债合计为97.36亿元,2019年年末为125.31亿元,同比减少27.95亿元。2017-2019年年末,五粮液预收款为46.46亿元、67.07亿元和125.31亿元,即2020年五粮液预收款出现了三年来的首次下降。在销售渠道增加和销售方式多样化之下,预收款作用逐渐削弱,但仍是酒企平滑业绩的重要方式。对预收款的下降五粮液或许可以有多种解释,但对公司现金流的不利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除了预收款之外,攀升至历史高位的应收票据是影响五粮液现金流更重要的原因。对于应收票据的使用,五粮液一直是上市白酒公司中激进的一家,也是引发市场的关注点之一。五粮液的应收票据是从2018年开始大幅增长的。2017-2020年年末,公司的应收票据为111.88亿元、161.35亿元、146.43亿元和185.68亿元,2020年增加了近40亿元,涨幅接近三成,五粮液在年报中并未有任何解释。

在最初解释应收票据大幅增长的原因时,五粮液在机构调研时表示,主要是为了减轻经销商资金压力及提高经销商盈利空间,在年初制定了收取银行承兑汇票免贴息政策,即经销商在完成全年打款计划一定比例则可使用一定金额、一定期限的银行承兑汇票免贴息。年初经销商执行计划热情高涨,一部分经销商使用较长期限的银行承兑汇票享受免贴息,故应收票据相对较高。五粮液随后还表示,将对经销商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作进一步规范,整体将大幅缩减票据使用总额度。事实是,2019年年末,五粮液的应收票据仅仅是小幅下跌,2020年再度攀上新高峰。兴业证券就指出,五粮液应收票据的大幅上涨主要是大经销商有足够的实力可用票据打款,体现大小商拿货成本不一样,这也体现大型经销商资金情况并不宽裕。

除了经营上的原因外,支付的税金大幅增加是五粮液现金流下降的又一主要诱因。2018-2020年,五粮液支付的各项税费分别为133.09亿元、156.35亿元232.28亿元,2021年一季度已经达到93.41亿元,五粮液似乎在为过去递延的税金买单。

在2020年年报中,五粮液披露了公司产销和产能情况,公司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产能大跃进。行业上一轮景气高峰时五粮液就搞起了产能大跃进,不低于50亿元的投资项目如今似乎成了烂尾楼,新一轮扩张重启又将去向何处?

百亿扩张再跃进

近些年来,五粮液基本保持产销满负荷状态。仅以最近三年为例,2018-2020年公司实现酒类生产量19.2万吨、16.83万吨和15.88万吨,销售量分别为19.16万吨、16.54万吨和16.04万吨。

2018年是五粮液的产销高峰,之后公司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都开始逐步下降,不过这并非公司的销售遇到了什么问题,而是公司主动调整的结果,公司的增长主要依靠价格的提升实现。

以公司主打的五粮液系列为例,2020年公司五粮液系列营收为440.61亿元,同比增长了13.92%,同期公司五粮液系列销量为2.81万吨,仅增长了5.28%,即公司8%以上的收入增长来自价格的提升。2019年5月,五粮液上调了普五的出厂价,因此2020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同比明显受益,五粮液提价的一个原因或许是公司产能紧张。

实际上,五粮液的基酒产能已经接近极限。2020年五粮液罕见地披露了公司基酒产能情况,当年公司基酒设计产能为10.38万吨,实际产能为9.54万吨,在建产能为2万吨,已经没有多少向上的空间,因此扩产势在必行。在扩产上,五粮液毫不手软。2020年7月,公司宣布启动12万吨生态酿酒项目(一期)项目,投资额估算为12.68亿元。在2020年业绩说明会上,五粮液表示,2021年开工建设2万吨纯粮固态发酵白酒,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产,剩余10万吨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公司将加快项目进度。

除了这个投资逾12亿元的扩产项目外,五粮液还有更大的手笔,时间是更早的2020年4月份。五粮液公告,公司变更部分定增资金用途,将其中的16.76亿元用于投资“成品酒包装及智能仓储配送一体化”(下称“成品酒一体化”)及“勾储酒库技改工程”项目。成品酒一体化项目的投资总额为85.97亿元,勾储酒库技改工程投资为17.26亿元,投资额合计为103.23亿元。前者计划2023年12月建成,后者2022年12月计划完工。产能扩大预计将为五粮液带来不菲的利润。根据估算,成品酒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将每年实现含税收入444.01亿元,税后利润22.33亿元。无论是对五粮液的收入还是净利润,新项目都将使公司迈上一个新台阶。

除了还未建成的储酒项目外,2017年五粮液启动的30 万吨陶坛陈酿酒库一期工程基本建设完毕。2020年年报显示,项目进度已经达到99%,公司的储酒规模有望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在变更募投项目的公告中,五粮液给出扩产项目有望带来的收益,但没有透露项目扩产的规模,逾百亿投资会给五粮液带来多少新增产能呢?

一份扩产环评报告透露了新增产能情况。报告介绍,五粮液目前的包装能力仅15万吨左右,五粮液要打造千亿集团目标,据测算需要包装能力达到30万千升/年。根据介绍,成品酒一体化项目将分两期建设,新建包装车间4栋,形成28条包装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包装成品白酒21.84万立方米,新增存储能力约30.24万个托盘。

按照近似换算,21.84万立方米成品白酒可大约是21.84万吨,在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即使按照2018年最高时的19.2万吨产量计算,五粮液两年后都要实现翻倍;按照2020年产量计算,公司产量扩张接近1.4倍。

大约21.84万吨的新增白酒意味着约4.37亿瓶500ml/瓶的产出增加。根据环评公告的介绍,在总计21.84万立方米的新增成品酒产量中,高价位酒4.37万立方米即约4.37万吨,折合8740万瓶/500ml;低价位酒约17.47万吨,约3.49亿瓶/500ml。

高价位酒是否公司主打的普五系列,报告中没有介绍。2020年,五粮液产量中五粮液系列占比约为16%出头,此次成品酒一体化项目中,高价位酒占比约20%,两者占比较为接近。

这还没有计算公司投资近13亿元的12万吨生态酿酒项目,项目一期同样是在2023年完工,新增2万吨产能,这意味着两年后五粮液新增产能将进一步增加。

在2020年16万吨出头的销量中,五粮液主打的五粮液系列销售了2.81万吨,销量微增5.28%。两年后,五粮液新增扩产项目如果顺利完工,高价位酒有望成倍增长。五粮液系列能否顺利切换为高速增长,市场能否承接近亿瓶的高价位五粮液,很快就将见分晓。

2018年产销高峰后,五粮液的产销在逐渐回落,公司主要依靠提价实现收入的不断增长,其他主要白酒公司也同样如此。在实现产能缩减后,公司又开始产能扩张,公司又回到过去的老路?

虽然描绘了美好前景,但扩产能否顺利达成预期尚不得而知,这不是五粮液首次在行业景气度高峰时大手笔扩产了,只是上一次的扩产计划已经基本停滞,五粮液在年报中也少有提及。

2020年,五粮液的在建工程中有一个“五粮液产业园区建设项目”,项目预算2.3亿元,期末余额为1.16亿元,当期投入额竟然为零,建设进度65%。

这个看似投资规模不大的项目曾是五粮液扩产的重头戏。早在2012年8月,五粮液公告称,公司确定拟技术改造扩建年产10万吨酿酒生产车间及配套项目,计划投入不低于50亿元。

很快,白酒行业受到塑化剂和八项规定等影响迅速转冷,五粮液刚刚启动的扩产计划不得不调整。2014年,五粮液公告将投入2.3亿元先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酿酒车间等后续暂缓建设,项目变更为调整为“五粮液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即使是调整后,这个产业园项目似乎也已经被遗忘在角落了。2015年年末,产业园项目就已经投入了1.12亿元,工程进度达到60%。之后的五年时间里,五粮液对这个产业园项目合计投入不到600万元,工程进度基本停滞了。

项目前期建设已经基本停滞,后续建设自然无从谈起。对于这个当初的大手笔投资项目,五粮液已经少有提及,项目的后续安排以及扩产规划同样难觅踪影了。

在发布2020年年报之前,五粮液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司三年前参与定增的员工持股计划迎来解禁,面对约60亿元的巨额红包,员工持股计划是选择继续坚守还是套现分羹?

浮盈15倍

如前所述,五粮液此次扩产的一部分资金来自变更定增资金用途。五粮液的定增是在2018年4月完成的,彼时公司以21.64元/股向10名投资者发行8564万股募资18.53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等三个项目。

在定增对象中,国泰君安资管计划也即五粮液员工持股计划合计认购5.13亿元,持股2370万股,参与员工人数达到2428人,其中董监高等12人持股190万股,持股更为集中。

先不说近几年五粮液在二级市场上的涨幅,在定增完成后,2018-2020年五粮液分别送出了每10股派13元、17元和22元的分红方案(含税),三年分红员工持股成本已经下降至16.44元/股。2020年,五粮液又送出了每10股派25.8元(含税)的方案,如果员工持股持有至分红完成,每股成本进一步下降至13.86元。更大的盈利来自二级市场的涨幅,如今五粮液的股价在270元/股上下,按照目前16.44元/股的持股成本,员工持股的浮盈在15倍左右,如果完成2020年分红,浮盈进一步达到18倍左右。依照目前的股价,五粮液员工持股的2370万股市值远超60億元,考虑分红影响,浮盈基本在60亿元上下,人均盈利远超200万元,其中的12名董监高持股190万股,浮盈在4000万元左右。

除了员工持股外,五粮液的经销商同样赚的盆满钵满。在定增时,公司部分经销商以君享五粮液1号认购了4.2亿元,持股1941万股,员工持股赚取的浮盈经销商持股同样享有。参与定增时,仅有11个经销商组成君享五粮液1号参与认购,最低投入也超过1100万元,这意味着随着解禁到来,这10余名投资者轻松实现上亿收益。

在解禁公告中,五粮液没有直接表示员工持股计划的后续动向,仅表示根据员工持股计划持有人的意愿合理安排后续事项。面对眼前的10余倍浮盈,定增参与机构能坚持多久?

二级市场上获益的投资人已经陆续离场了,这从五粮液股东人数的不断增长可以窥见一斑。最新的一季报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五粮液的股东人数为42万户,较一年前已经增长超过40%。彼时五粮液股价在百元出头,随后一路拉升最高超过了350元/股,即使如今有所回调也在270元/股上下。

股价大幅拉升同时股东人数也在逐渐增加,这说明部分大资金正在获利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基金仍有部分加仓,一直被誉为“聪明钱”的陆股通正在持续减仓。2019年年底直至2020年上半年,陆股通持股都超过了3亿股,之后开始减持五粮液,2021年一季度末陆股通持股数量为2.14亿股,是近三年来的新低。五粮液员工持股计划是走是留,市场拭目以待。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向五粮液所披露邮箱发送了采访函,但邮件被自动退回。

作者:杨现华

上一篇:酒店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论文下一篇:关于消防安全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