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废旧材料环境创设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仅有的集体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新奇事物的探索热情,需要成人不断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创设情景,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小组的、个别化的学习活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环保废旧材料环境创设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保废旧材料环境创设论文 篇1:

环保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有效利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幼儿教育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加强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将环保废旧材料运用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对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和提升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文章先分析了环保廢旧材料的利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意义,并对如何加强其在环境创设中的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环保废旧材料 环境创设 利用

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环保意识的宣传,就必须抓好环境教育工作,这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因此加强对幼儿进行环保理念的教育,贯彻“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理念对推动社会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种大背景下,在幼儿教育中加强环保废旧材料对教学环境的创设,已经成为当前将幼儿教育同环保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环保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意义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加强对环保废旧材料的利用,就是要让幼儿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的充分接触,从而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和态度。加强幼儿对环保废旧材料的使用,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对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幼儿对环保废旧材料进行利用的过程中,还离不开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除此之外,幼儿通过对环保废旧材料的再利用,还能提高自己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幼儿对学习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和健康成长,还能实现对幼儿教育的不断完善和促进。因此可以说,做好环保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既能加强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又能明显地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环保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利用措施

(一)加强对绿色办园理念的宣传

要提高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对环保废旧材料的利用,就需要加强对绿色办园理念的宣传,要通过提升幼儿和教师以及家长的环保理念,促进对废旧材料的再回收利用。这就需要在幼儿园中加强对绿色环保理念的宣传,充分发挥废旧环保材料的利用价值,将其同幼儿教学实践完美结合起来。幼儿园可以通过将废旧的材料制作成环保理念的宣传标识或者是手册,在院内的墙壁和教室内进行张贴,让幼儿正确认识到旧报纸、旧水杯等材料的多种用途,通过使用图文并茂的宣传方式加强幼儿和教师以及家长的绿色环保理念,在幼儿园内创设出一种健康向上的环保理念,促进环保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有效利用。

(二)加强对废旧环保材料的应用

要提高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对环保废旧材料的利用,还需要加强对幼儿进行环保废旧材料再利用的正确指导,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要实现对环保废旧材料的高效利用,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幼儿手工操作的正确指导,通过收集更多的具有创造性的废旧材料,在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的同时,也能实现对幼儿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用比较适合开发使用的废旧材料 ,比如旧报纸、旧玩具等,可以指导幼儿用牛奶纸盒制作小动物,或者是用饮料瓶制作机器人等,在幼儿完成手工后,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不断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环保废旧材料的发现能力,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院内走廊中设置专门的地方,将幼儿使用环保废旧材料制造的小物品进行集中摆放和展示,在加强对幼儿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环保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利用。

(三)加强对环保特色情境的设置

要提高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对环保废旧材料的利用,还需要加强对幼儿园特色环保教学情境的设置,充分发挥环保废旧材料在教学主题环境中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主题,让幼儿在教学主题的环境下寻找到合适的环保废旧材料并进行制作,提高幼儿对环保废旧材料的有效利用。比如教师可以为不同的班级设定为不同的环保主题,有的班级可以作为一棵大树,有的班级可以是小蝴蝶,通过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的主题情境创设中,充分发挥幼儿对环保废旧材料的使用。比如幼儿要进行有关大树的主环保特色情境的创设,就可以使用不同的废旧报纸和各种购物绳索袋子进行大树枝干的制作,还可以将蛋糕包装纸和废旧的彩色图画装饰到树杈上,让幼儿能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感受对环保废旧材料利用效果的同时,通过构建环保特色的教学情境,加深幼儿对环保理念的体会,以促进幼儿园对环保废旧材料的高效利用。

总而言之,加强环保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有效利用,既能加快对幼儿正确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又能充分地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对环保废旧材料利用环境的创设,通过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正确指导幼儿利用废弃材料进行玩具制作,并创设具有特色环保情境的教学环境,以此来不断提高幼儿对环保废弃材料加以利用的能力,将幼儿教学实践同环保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充分结合起来,为幼儿营造出一种自然环保的学习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慧.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对幼儿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培养[J].新课程, 2015.

[2]陈丽湘.环保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有效利用——以福州丞相坊幼儿园为例[J].金田, 2014.

[3]卞莉.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环保风[J].启迪与智慧, 2016.

[4]范微微.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特色环境的开发与利用[J].启迪与智慧 ,2014.

[5]李雯.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特色环境的开发与利用[J].青年文学家, 2015.

作者:姜立扬

环保废旧材料环境创设论文 篇2: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游戏

摘要: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仅有的集体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新奇事物的探索热情,需要成人不断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创设情景,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小组的、个别化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创设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型的活动材料,整个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让幼儿通过感知、动手操作、探索以及讨论活动,使孩子们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游戏;主题;综合能力

文献标识码:A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教师的任务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幼儿园《纲要》所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的最有效的措施。

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呢?怎样把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仅有的集体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新奇事物的探索热情,需要成人不断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创设情景,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小组的、个别化的学习活动。随着主题活动的交替开展,根据我班实际情况和幼儿需要,主题活动进行期间围绕主题活动对区域游戏活动的环境进行创设,以及材料的合理投放。让幼儿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区角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探索,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围绕主题,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一)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与主题活动教育目标相一致

良好的环境对孩子起着刺激、引导、激励的作用,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启示。实践表明,孩子经验的积累与迁移运用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我们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很难把握,必须借助于老师不断观察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重点分析幼儿的经验基础,从而调整目标与优化环境,使环境更具有挑战性。

(二)区域游戏的环境要创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关的情境

在区域活动创设中,老师要融合主题目标对各区作整体布局,投放相关的材料,保证在区角活动中孩子有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环境。如主题活动《动物世界》,我们与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动物玩具,布置动物展示台;布置动物饲养角,更好地让幼儿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美工区让幼儿制作些小瓢虫、野斑马及蛋壳小老虎,然后以悬挂的方式布置立体空间;收集各种关于动物的图书,放在语言区一起分享。区角活动浓烈的动物世界的情景,给孩子以强烈的感染,使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三)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随着幼儿活动的需要而变化

我们的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或延伸活动的需要,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如:在开展“我们生活的周围”主题活动中,我们先根据主题需要为幼儿提供了玩具汽车,接着在主题的开展中引导支持幼儿找自己家的路。从家里出发到幼儿园的路线,马路边的标志等。在此同时,教师关注到了孩子们这个对同类物体的匹配和排序的知识点。为了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认知和理解,教师相应的提高排序的难点与要求。

(四)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与幼儿生活接轨

区域环境的创设应该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固有经验,让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如:“我爱妈妈”这一主题活动中,其主要目标是: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在这一主题中,主要是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热情,并在亲身的活动中,感受到要回报妈妈的爱。让幼儿自己去收集图片与照片,自己帮妈妈做一些事情,和妈妈一起制作卡片等等。这样的环境创设才没有与幼儿生活脱节。

(五)区域环境要具有互动性和操作性

区域活动的环境要成为互动的、可操作性的环境,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例:我们开展的小小精品屋、我有一双巧巧手、温馨的家这几个区域和天天超市是具有关联性和互动性的,小朋友们制作的灯笼、窗花等等都可以作为年货供应给超市,赚了钱以后还可以在大卖场里买自己喜欢的其他东西。这样的区域交流具有了较强的互动性和操作性。

二、结合主题,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特点

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学习的主要载体,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必须具备如下特点:

(一)投放的游戏材料要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匹配

投放材料时,教师要考虑材料与主题活动目标的关系。不同的主题要以相应的材料加以支撑,这样才能够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来加深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其中所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因此,在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二)材料的投放能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去发现

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自主探索的形式来达到主题学习的目标。游戏活动中,教师创设让幼儿看、听、摸、嗅的环境,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究,使幼儿的区角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的乐趣,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经验。

(三)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材料

如果区角中提供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幼儿就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互动,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因此,多层次、多递进性的多样化的材料才能够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

需求。

(四)充分发挥各种材料所含有的不同教育功能

区角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并不是指一个目标只能与一种材料对应。一般,某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够为达成多项目标服务。因此,我们探索了解各个区角中的各种材料所内隐的不同教育功能,将幼儿发展目标与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确切地对应起来,有目的引导幼儿进入到区角活动中,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使幼儿逐步接近预定的目标。教师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角内的多种教育作用,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三、融合主题,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探索的习惯

让幼儿产生探究、发现的欲望,正是幼儿通过对感兴趣的活动材料的运用,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能开发幼儿的潜能,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速度、不同的认知风格,为不同个性的幼儿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在没有心理压力的前提下自主开展活动,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孩子之间的交往,发展社会性能力及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在区角活动中,培养与主题相关的社会性能力

幼儿的社会性能力总是在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而得到发展的。而区角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环境创设作为依托,幼儿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产生兴趣、灵感,进而获得发展。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其社会性能力会获得不断的提高。幼儿在其中协作分工、交流协商,最后分享活动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其实,幼儿在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参与的过程、关注社会的过程。与此同时,幼儿的社会性能力也得到了丰富与提升。

(三)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表达表现的能力

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创造性,要提供机会和条件给幼儿选择的自由,让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表现的勇气,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中国娃》的主题中,我们开设了表演区,幼儿们在表演区戴上自己设计的京剧脸谱,唱着简单的京剧歌曲,快活的进行表演。活动无形当中和主题联系了起来,而且让幼儿表现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

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游戏材料我们尽可能的运用废旧材料,让孩子们在与各种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看看、做做、试试、想想,在学与玩的尝试、操作与创造过程中,感受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并逐渐明白: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有限的资源,是小朋友们从小应该做的事,更是我们所有人都应一起来做的事情。

融合主题,教师创设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型的活动材料,整个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让幼儿通过感知、动手操作、探索以及讨论活动,使孩子们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

作者:牛锦华

环保废旧材料环境创设论文 篇3:

生活材料在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中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使用“拿来就用”的材料进行区域环境创设,而大量的可利用的生活材料却被忽视。本文主要从生活材料的科学选择以及生活材料在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中的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教育同行更好地利用生活材料进行环境创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材料;区域游戏环境;开发和利用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们习惯使用“拿来就用”的材料进行区域环境创设,因此,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普遍存在缺乏符合幼儿特点的创意设计,环境创设形式单一、缺少更新和补充,环境缺乏趣味性等问题,而大量的可利用的生活材料却被忽视。本文中所指的生活材料是一些常见的生活资源,即指身边随手可得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废旧物品等。这些材料随处可见,将这些废旧物品进行充分利用,不仅节约了自然资源,同时也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了环保意识。。

一、生活材料在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中的科学选择

区域游戏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幼儿发展的元素,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材料之间互动的关键因素。生活材料虽然随处可见、便于收集,但是品种繁多,内容冗杂,只有科学性、针对性的选择,才能让环境更具有目标性和整体性。

1.材料的选择突出主要性

环境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教师要结合班级主题内容,细化主题目标,最终确定区域环境的主材料,来进行环境的改造和美化。例如:班级主题为“我爱我家”,经过前期的调查问卷,主题活动目标和内容的确定,确定了厨房用品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主材料,要凸显家的主题,因此在主材料的选择上,要侧重圆形的物品,来打造一个神奇的圆圆的世界。

2.材料的选择体现可操作性

材料是游戏环境的重要支撑,材料的选择,既要便于幼儿创作作品,又要便于幼儿创设环境,所以,生活材料的选择要体现可操作性,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例如:班级活动主题为“蜗牛”,材料可选择废旧光盘、纸盘、废旧丝袜、旧报纸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剪、贴、画、组合等,可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蜗牛形象,而这些蜗牛,通过悬挂、摆放、成列、粘贴等手段,可组成区域游戏的隔断,主题墙、门头海报、区域牌上的主要装饰。

3.材料的选择突出层次性

在收集和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所有的生活材料都可以进行再创造,材料结构本身的层次性并不明显,这里所要突出的层次性,是指随着幼儿的课程和游戏的开展,幼儿经验的增长对材料要求变化的一个层次性的递进需要。例如:班级主题为“奇妙的线”,前期,经过调查学习,幼儿了解了常见的线,并和家长们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线,有毛线、棉线、纸线、丝光线等等。中期,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特殊的线,家长和幼儿又共同收集了电线、鱼线等等。后期,由线延伸出关于服装的话题,又共同收集了各种服装再进行探究和探索。所以,教师要根据活动的进程、幼儿的经验提升,不断地添置和更新,以提高材料的层次性。

二、生活材料在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中的合理利用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创造的,是幼儿关注的、喜欢的、需要的环境。教师在区域游戏环境中,要充分利用生活材料,合理、细致地运用生活材料。

1.巧妙利用主材料,突出班级主题环境

前面说到,环境是课程目标的载体,在我园,每个班环境都不同,每个班环境都有特色,是因为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主题内容,环境装饰形成主题、形成风格。在主题“我爱我家”的班级中,师幼共同确定厨房废旧用品为班级环境的主材料,先后收集到了锅碗瓢盆、铲子、瓶子等各种材料,在美工区,幼儿对各种材料进行上色、美化、创造,小一点的作品被串联起来,变成了游戏区之间的悬挂隔断,大一点的作品被用到植物角,变成了小动物的家;在表演区,锅碗瓢盆成了好玩的打击乐,厨房的瓶瓶罐罐加上沙子,就成了沙球;各种托盘进行美工改造就成了作品展示架;利用麻绳将铲子们组合在一起,加上树枝、干花等装饰,即成立漂亮的悬挂,又能展示幼儿作品;鸡蛋托整片的粘贴在数学区的墙上,和毛球搭配,成了练习排序的游戏,将鸡蛋托一个个剪开,再用颜料渲染,成了美丽的花朵,可以装饰到整个环境中。主材料的巧妙利用,让游戏环境,即有整体的展现,有趣区域的区分,让幼儿能在一个鲜明的环境中,不断深入主题课程,生成主题环境。

2.整合多种辅助材料,体现环境的发展功能

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课程的进行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所以,单单是主材料的运用是无法支撑环境的,需要丰富的辅助材料的支持,让幼儿与环境更有效的互动。例如,班级主题“一壳一世界”,师幼精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壳;在美工区,师幼通过各种坚果壳与树枝的结合,让枯树枝上开出了美丽的果壳花;通过各种贝壳和服装的结合,让原本单调的衣服,成了美人鱼的礼服;在科学区,利用醋就能观察记录鸡蛋壳溶解的实验现象;在生活区,沙子和贝壳是黄金搭档,将贝壳埋在沙子中,一起来尋宝,幼儿是不亦乐乎。可见,主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环境的发展功能。

总之,生活材料作为生活化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注入了新的方法和活力。此外,这些生活材料在优化班级区域游戏环境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它的教育功能。因此,只要教师能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生活材料的利用价值,很多生活材料都能成为环境创设的好素材,从而让生活支持环境,让环境优于生活,使幼儿在环境创设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美、创造美的感受,从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作者:杨颖悟

上一篇:卫生部新学期工作计划书下一篇:学生管理工作计划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