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煤矿安全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害,最大幅度地提升安全事故的预警能力与应急能力。本文针对贵州金元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现状,结合具体实际建立的煤矿安全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智能化;真正做到“过程控制,精细管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监控系统煤矿安全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监控系统煤矿安全论文 篇1:

KJ90NA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监控分站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摘 要】保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持续有效运行,及时排除故障,充分发挥其长时间、全方位持续监测的作用,就能有效降低矿井“水、火、瓦斯”等事故的发生概率,是有效预防矿井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关键之一。以KJ90NA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为例,浅谈几点对故障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故障分析;解决方法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对矿井生产、安全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实时监控、监测、监管系统,对矿井的生产运行情况、安全水平、预测预报具有重要作用。为预防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避免和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是最切实可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目前低瓦斯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使用现状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目前,所有矿井都安装了安全监控系统,但在低瓦斯矿井中真正投入使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认识不足。许多低瓦斯矿井认为瓦斯不会构成威胁.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只是为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并不是为了监控生产安全而安装。②管理不足。日常生产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重生产轻安全,在日常管理中常常忽视瓦斯的监测监控,瓦斯管理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③投入不足。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元(配)件均有相应的使用寿命,在初次投入大笔资金后,因未见到明显成效,后续资金难以及时跟进,使安全监控系统设备维护保养跟不上。④系统存在不足,安全监控系统软件兼容性较差,会被杀毒软件误杀,造成系统软件运行不够稳定。另因井下环境恶劣,空气湿度、粉尘浓度较大,另如小面积冒顶、片邦、机车运输刮擦等原因,导致传感器、线路等设备经常出故障,造成安全监控系统运行不稳定。无法实时连续监测。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故障原因:

⑴系统“Config.ini”文件配置不正确:⑵数据传输接口故障;⑶避雷器损坏;⑷井下主通讯电缆可能出现断开、短路或接线盒进水等情况;⑸井下分站损坏。

分析及排除:

⑴系统“Config.ini”文件配置不正确。解决办法:检查、修正“Config.ini”文件配置。步骤:打开中心站软件,将“Config.ini”文件配置框图里“通讯类型1网络方式2RS485方式mode=1”语句中的mode=1改为mode=2即可。

⑵数据传输接口故障:①数据传输接口“发、控”指示灯常亮(正常时应为交替闪烁),“收”指示灯不亮。

故障分析:接口电路板上由MAX232、AT89C2051、CD74HC04等芯片组成的转换电路损坏,造成监控主机的RS232信号指令不能下发。

检修方法:用示波器测量检查电路板红线框内芯片MAX232的第12脚,观察其是否有RS232方波信号输出。如没有波形输出则说明MAX232芯片损坏。如有,则说明该芯片工作正常。继续检查反相放大器(74HC04),测量其第5、6脚的波形,重点观察74HC04的第6脚有无方波输出。如无波形输出则说明74HC04反相放大器损坏,更换后即可恢复正常。

②“发”指示灯闪烁,“控”指示灯常亮,“收”指示灯不亮。

故障分析:“发”指示灯闪烁,表明监控主机RS232信号指令下发正常;“控”指示灯常亮,表明无控制信号;“收”指示灯不亮,表明无分站返回的接受信号。

检修方法:重点检查数据接口电路板上的信号耦合部分和184通讯芯片。故障查找过程中,先用万用表测量184通讯芯片的8脚,观察其有无5V工作电压。如有,说明芯片供电正常。再用示波器检测该芯片的2脚或3脚,观察它们有无控制信号(正常时应为跳变的方波),如有,且波形稳定则说明该184芯片通讯芯片已损坏。反之则继续检查与184芯片输入端相连的光电耦合器4N35脚1、脚2间和脚5、脚6间分别有无波形输出,如没有,则说明该光电耦合器4N35已损坏。如有,则将二个波形对比观察,并检查其波形幅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满足要求,则需进一步检查与4N35输入端1、2脚相连的外围电路,看有无其它故障。

③“发、控”指示灯都闪烁,“收”指示灯不亮。造成此故障原因可能是安全删保护电路、通讯电路损坏,重点检查电阻、二极管等器件。万用表电阻档位测量安全删电阻是否在100欧姆以内,如果电阻值无穷大,说明电阻烧断需要重新更换。测量二极管是否有短路的现象,如果短路也需要更换。用示波器测量184芯片4脚的波形(正常时为跳变的方波),反之,更换184芯片即可恢复正常。

⑶避雷器损坏。打开避雷器后盖,检查保险管是否有明显被烧坏的迹象,接线柱接触是否良好。分别测量A组、B组两端接线柱之间是否有短路或断开现象,如果短路可以是压敏电阻被击穿,需要重新更换。

⑷对线路的检查。检查线路的方法一般是分段进行。首先,在重点怀疑的地方或者接线盒处断开,然后分别测量两边是信号(正常时,分站端为2.5V直流电压,地面发下的信号为0.5V~1.7V直流电压之间变化)。逐步往下检查,直到找到线路根源排除故障。

⑸井下分站损坏。①若分站显示、采样都正常,通讯指示灯不在闪烁,说明分站主板通讯部分有问题,应先更换分站主板恢复通信,然后维修分站主板。

②若分站显示停留在某一点不在巡检,通讯指示灯不在闪烁,说明分站已经死机需要复位。这时重新送上交流电源或者将分站电源开关重新在开一次即可。

③若分站无显示,应先测量12V电源,没有12V电源的情况下,应更换12V电源板。

故障分析:

⑴井下主通讯电缆老化或接线盒接触不良好。⑵数据传输接口带负载能力较差。⑶ 部分分站有微短现象。

分析排除:

1、应先观察出现故障分站是否具规律性,(包括出现故障的时间、地点、相同分站等)。若具有一定的规律,应该检查出现问题的分站或者几台分站的同用线路,主要是接线盒是否有接触不良好的地方或者接线盒里有积水情况,通讯电缆与动力电缆相隔太近,当大型设备启动的时候,受电磁场的干扰使通讯中断。线路老化接线盒过多等情况应逐一检查。

2、当无规律出现此故障时,安装分站数量有较多(40台)且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应先考虑数据传输接口带负载能力,可以通过调节接口内部可调电阻,增强接口的带负载能力。

3、在安装分站数量较少距离近的情况下,检查分站的方法是断开一个片区或者一台分站后,观察另外一个片区或者另外部分是否正常,这样逐个片区检查;也可通过计算整个线电阻来确定故障在那个片区或某台分站,正常情况下,每台分站的阻值在480欧姆左右,每千米电缆线的阻值是10欧姆左右。先算出几台分站的电阻之和在加上线电阻,便得出整个片区的线电阻值。然后在前端测量该片区线电阻值进行对比,如果实际值明显小于计算值,则说明该片有短路现象。再具体在某一台分站就比较容易,最后查出故障点更换分站主板,使之恢复正常。

3、结束语

为切实有效地发挥安全监控系统在生产中的安全保障作用。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安全监控设备应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规定进行安装、管理与维护,保证安设位置、报警点、断电点、断电范围、复电点等符合要求。另外,还要加强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管理和业务培训.确保安全监控系统有人管、有人查、有人修,最终保证安全监控系统能连续、可靠、稳定地运行。

作者:郭建生

监控系统煤矿安全论文 篇2:

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害,最大幅度地提升安全事故的预警能力与应急能力。本文针对贵州金元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现状,结合具体实际建立的煤矿安全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智能化;真正做到“过程控制,精细管理”。

【关键词】信息化;煤矿安全;管理提升

一、引言

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金元)隶属国家电投集团下属二级单位,是一家拥有火电、水电与新能源及煤矿等多元化综合性企业、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点保障企业。

贵州金元一直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贯穿于各产业板块的生产管理中。因下属煤矿企业沿袭传统管理模式,信息化程度远落后于其他产业板块,造成贵州金元对所属煤矿的安全生产信息不能随时掌控,管理层形成真空地带。随着集团公司不断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得到同步提升。在贵州省安监局和国家电投集团指导下,贵州金元集中部署煤矿安全监测系统,有利于全方位、全时段地监控所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二、项目建设过程

2013年11月,贵州金元科信部对所属煤矿企业开展现场调研工作,结合安监局、集团公司的管理需求,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了生产管理部门的普遍认可。经多方洽谈、甄别选型,最终确定系统采用上海宝信自主研发的ICV监控平台和SQL server数据库,嵌入煤矿人员定位与安监系统监控画面,来实现对所属煤矿企业生产情况的实时监管。

项目于2014年3月初开始实施,7月完成整个系统环境搭建工作,2014年11月20日完成所属煤矿系统的接入并投入运行。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一)网络架构图(图1)

項目整体的网络架构如上图所示。详细说明如下:

1.按照用户的业务特性和安全问题考虑,整体系统的网络划分为广域网区域和局域网区域。

2.搜集数据功能通过局域网完成,以便数据的传输、共享和分发。

3.搜集的数据包括各个矿点的数据采集以及人员主数据。搜集的矿点安监数据都存储在安监系统数据库。

4.由于业务原因,个别矿点的业务采集数据服务器已经停用。

(二)功能架构图(图2)

项目的整体功能如上图所示,详细描述如下:

1.整体功能分为 功能应用层、实时数据层、数据采集层、数据展示层

2.功能应用层为业务人员在PC端可以操作的功能,通过人机交互完成业务的处理。

3.实时数据层为通过数据采集接口机将各个矿点的实时数据采集到安监系统数据库,并加以必要的处理。同时将数据通过接口共享服务发布到需要的终端,例如数据分析、业务访问等。

4.数据采集层通过各个矿点的安监设备实时上传数据到安监系统数据库。

5数据展示层是将安监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经过筛选、汇总、分析后的结果,按照不同的业务需求,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各个层级的业务用户,业务用户可以通过协同门户、移动办公平台、运营监管平台访问这些分析结果。

(三)系统功能详细描述

根据生产部门管理需求,煤矿企业的生产特性,推动煤矿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确定系统模块功能如下:

1.人员定位模块。

人员定位模块是实时反映井下人员及其位置及轨迹管理的模块,通过该模块生产管理人员可实时及查看历史某一日期井下人员、人数、所处基站位置、带班领导下井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实时监控、基站信息查询、井下人员信息查询、人员轨迹活动查询等(图3)。通过人员定位模块的实现加强了管理人员对人员的把控、管理,实现以人为本。

2.安全监测模块。

安全监测模块主要集成各矿的实时数据,对煤矿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图4),可任意调出测点趋势图查看数据走向,并结合电厂DCS实时数据趋势图的优点,增加了在同一趋势图上可同时查看8个测点趋势(图5),为系统分析、查找原因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在瓦斯超上限时发出声音报警、短信报警,并弹出报警信息,多途径通知监控员与管理人员做出相应处理。

3.视频监控模块。

实时展示各矿生产区域视频信息(图6),可直观、方便、随时掌控现场生产情况。为生产管理人员了解生产现场、事故情况提供基础保障。

4.短信报警模块。

增加短信报警模块,在瓦斯等重要生产参数发生超限报警时,系统立即通过短信方式告知各级相关管理人员。

5.系统扩展。

煤矿安监系统与移动办公(图7)、协同门户(图8)、运营监管平台接口,将人员定位、安全监测信息通过接口传送到移动办公、协同门户和生产运营平台中,各相关管理人员可随时使用手机、门户等查看当前下井人员、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主动掌握煤矿安全生产动态,做到“安全在心中、安全在手中”。实现全方位、全时段了解现场生产情况。

四、应用效果

从2014年11月投运以来,系统运行稳定,并定期迁移往年数据,保证系统性能处于最佳状态。随着系统的深入应用,煤矿的安全性以及执行力得到了提升,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显著提升;系统得到了贵州安监局、集团公司及贵州金元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为加快推进所属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对现有功能进行了扩展,充分利用贵州金元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与贵州金元各信息系统进行无缝对接,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从办公、短信、手机等多维度、多角度随时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情况。通过对系统的整合、优化,解决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不严格、不到位、不及时、信息沟通难的问题,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煤矿安监系统建设以“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行动指南,为煤矿安全生产增加了一道防火墙,系统的应用扩展,辅助、监督井下危险因素,提前发现存在危险隐患,将一切危险因素勒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为煤矿及时处理潜在危险提供安全有效保障。系统在发生重要参数超限报警时,贵州金元本部及各矿管理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使安全生产落到实处;确保了人员安全,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五、结语与思考

煤矿安监系统的建设,改变了煤矿企业信息化落后,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煤矿生产情况,使煤炭企业从粗犷管理逐步实现精细管理,杜绝煤矿“山高黄帝远”、麻痹、瞒报的思想,为安全生产提供有效保障,真正做到“过程控制,精细管理”,为贵州金元管理煤矿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传统、高危性行业中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时掌握企业生产状况已初见成效。但对生产企业来说还远远不够,如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将传统、高危性行业实时生产等数据挖掘、分析及安全共享,实现提前预估安全事故;真正创建智能化,智慧型能源互联网企业,才是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方志民等,探讨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型[J].中国电力,2000,第1期.

[2] 万津,网管数据质量评估模型研究[J].电信科学,2013,第2期.

[3] 冯冲等, 统一建模语言UML的MIS应用[J].中国电力,2000,第8期.

[4] 彭珍,基于GIS的光缆资源管理系统在电力通信网的应用[J].中国电力,2011,第8期.

作者:李萍

监控系统煤矿安全论文 篇3:

数字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实现

【摘要】文章鉴于煤矿传统安全管理的局限性,介绍了可视化监控系统在某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对系统特点优势、基本功能以及系统设计的介绍,可为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建立监控系统提供借鉴。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监控系统

随着煤矿视频监控系统也日趋成熟与完善,图像处理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可视化技术应用到煤矿生产中的案例日渐增多,通过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延伸了管理视角,拓展了管理空间,提升了矿井安全监管效果。在规范操作行为、隐患排查整改、事故防范、现场管理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

1.传统安全管理的局限

某煤矿开采条件十分复杂,特别是随着生产向矿井深部发展,瓦斯、煤尘、自燃发火、水害、顶板等灾害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上述危害因素经常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给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困难,再加上职工队伍安全素质参差不齐,作业场点多,施工条件变化快,安全管理难度极高,安全效果也不理想。

一是隐患排查和安全确认执行不到位。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现场安全确认制度是一项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对施工地点重大危险源安全确认、开工前风险预控安全确认、重要岗位风险预控安全确认、工序转换安全确认,是隐患排查落实在现场、落实在生产过程中的具体行动。

二是安全监管不能全覆盖。安全监管是煤矿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主要依靠矿领导、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以及机关职能科室人员通过安全检查来实现。但是煤矿井下点多面广,各类生产活动24小时不间断地开展,仅仅依靠这部分安全监管力量,无法实现对井下各个施工作业点进行全过程、全时段、全覆盖的安全监管。为解决上述问题,该煤矿经反复讨论、论证,决定引进工业视频监控技术,推进安全可视化管理建设,为安全管理的信息收集、决策和有效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构建安全可视化监控系统

根据该煤矿高瓦斯突出矿井特点,采用现场实时可视化监控系统。可达到防爆、抗震、防潮等目的,具有低照度、高清晰度、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监控器可作任意角度旋转,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实现远距离监控,能够较好地满足安全管理需要。

2.1 试点先行、构建网络

首先尝试在两个掘进工作面安装视频监控探头,测试设备安全性能和成像质量,将井下监控信号实时传输到矿调度监控中心和各级领导办公室,图像清晰稳定,试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现场实际需要,在采掘工作面、斜巷轨道运输、煤眼以及其他安全管理重点地段全部安装了监控探头。

2.2 完善机制、规范管理

针对安全可视化监控系统管理需要,制定了《安全可视化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明确了视频监控的安装位置、移动与维护,以及使用和管理要求,实现了对井下生产环节和安全重点部位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实时监控。

2.3 实时监控、加强调度

为确保安全可视化视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管理,视频监控由安全生产信息中心负责统一管理和调度,矿总值班和调度员实时对各视频监控点进行不间断监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各级管理人员通过网络传输,在办公电脑可实时调取监控点动态画面,及时了解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调度指挥各作业点的施工过程,实现了24小时实时动态监控。

2.4 严格考核、确保实效

为充分发挥安全可视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在明确使用、管理和维护责任的基础上,还制定了详细的考核与奖罚办法,由安全生产信息中心执行。安全生产信息中心重点对设备的安装调试,摄像仪挪移以及安全确认监控情况等进行考核,违反规定的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确保可视化管理系统正常应用。

3.可视化监控系统作用分析

3.1 扩大安全监管深度和广度

目前,该煤矿井下主要施工地点和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地段均已安装了工业视频监控,实现了重点部位全覆盖。安装工业视频监控的作业场所,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矿领导、调度人员和基层管理干部在办公室通过办公电脑即可随时掌握现场安全生产动态情况,对现场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调度指挥。

3.2 进一步规范现场管理

作业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可视化监控系统使施工和操作过程始终处于监控之下,有力促进了班组和科区自主管理,职工作业行为和管理人员管理行为更加规范。

隐患排查整治落到实处。可视化系统突破了原先只有到现场才能排查隐患、监督隐患闭合的局面,不出办公室即可通过调节镜头远近和角度实时对现场情况查看,排查隐患,并对已经排查的隐患监督闭合整改情况,有效提高了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效果。

自主管理凸显成效。基层单位通过可视化系统可以对作业现场实时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的生产进度、安全措施落实尽在掌握之中,更有利于科区的自查自纠和实时管理,凸显了科区安全自主管理的成效。

3.3 解决安全生产难题实现远程會诊

对于安全风险值比较大的作业或检查诊断,可以使用可视化监控器代替人员作业,例如:检查煤眼仓壁完好情况时,把可升降并且可旋转的监控器放入煤眼,把图像资料光缆环网直接传输到煤眼上口显示器和地面办公室电脑上,眼内情况了如指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既可据此选择最佳处理方案,避免了人员进入煤眼检查带来的安全风险。

3.4 起到“防大控小”的作用

在预防大事故方面,通过工业视频监控,杜绝了瓦斯空班漏检,实时监控瓦斯探头、便携仪悬挂位置,防突钻孔施工的方位、角度和深度。同时对防治水设施管理等实行实时监控,从而实现对瓦斯、防突、防治水的有效管理,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在控制零星事故方面,通过视频监控,促进了风安全确认在现场的落实。要求跟班干部、班队长对重大危险源和开工前的安全确认的主要环节都必须在视频监控下进行。通过加强对安全确认行为的监控,有效控制了职工因作业行为不规范或隐患排查确认不到位而造成的零星事故发生。

通过推行安全可视化管理,推进了安全管理和区队自主管理,取得了较好的安全效果,人身事故和生产影响事故比过去同比都下降了7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编号:GB50115—2009)[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6.

[2]吴元峰,董玉超,杨增志等.关于可视化走动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企业管理,2011年增刊.

作者:史晋德

上一篇:司法局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力定义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