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体质健康临床医学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及心理行为反应状况,为进一步疫情防控宣教及相关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方法2020年3月8日—3月14日,通过网络问卷平台,对我校1365名大学生进行了疫情认知自评、心理行为调查以及焦虑水平调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医学生体质健康临床医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学生体质健康临床医学论文 篇1:

天津医科大学学生自测健康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生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1.0)对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其性别、年级、专业、学习时间、上网时间、体重指数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生SRHMS量表总分为(339.28±41.19);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男生为(144.90±11.41),女生为(142.73±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级、专业、每天上网时间不同的学生,其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每天学习总时间不同等级的学生在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每月生活费不同等级的学生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BMI的学生在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医学生SRHMS量表总分与每天学习总时间、每天上网时间和BMI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性别、学习负担、每天上网时间和BMI等是对医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自我检查;健康状况;对比研究;学生,医科

Influencing Factors to Self-Rated Health States Among Students in Tianjin Medical Unversity/XIE Juan, LIU Li, MIAO Ru-juan, et al. Public health Schoo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300070), China

【Key words】 Self-examination; Health status;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 medical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自测健康是个体对其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期望,自测健康已成为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健康测量方法之一[1]。许军等[1]建立了适合于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为了解非患病医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医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定量化的参考信息,使用该量表对天津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定量化评定。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天津医科大学在校医学生, 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常规体检和医院的诊断记录,排除有明确疾病诊断的学生。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个专业一~五年级学生878名。年龄最小17岁,最大26岁,平均(21.34±1.83)岁;男生424名,女生454名;专业分布为临床医学17.4%,预防医学18.0%,生物医学15.6%,医学影像16.4%,法学16.1%和护理16.5%;各年级分布为一年级20.2%,二年级20.0%,三年级19.8%,四年级19.9%,五年级20.0%。

1.2 方法 在学校团委和班导师的协助下, 调查员分别对被抽取的医学生采用现场发放统一印制的调查问卷, 采取相对集中、独立填写、现场监督、统一回收量表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后进行体格检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02份, 回收902份, 实际回收率为100%。回收的902份调查问卷中, 所有项目均被完全填写的878份, 调查表的完成率为97.34%。调查问卷回收7 d后,又从研究样本中随机抽取60人进行复核,比较前后问卷填写的一致性,一致性为99.56%。

1.2.1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包括2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即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专业、年级、原籍所在地等)、经济状况、家庭状况等;生活方式、学习状况、体力活动与锻炼、个人嗜好、饮食习惯等;个人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家族成员现病史、既往史等。第二部分为自测健康量表,采用SRHMS 1.0版本,SRHMS由48个条目组成,具体指标包括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正向情绪、认知功能、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角色活动、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

1.2.2 体格检查 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

1.3 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结果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 选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测健康测试结果 SRHMS测试结果表明,男女生的身体生活功能、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认知功能、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等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身体生活功能、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认知功能等得分为男生高于女生,而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等得分为女生高于男生。见表1。

2.2 医学生不同特征与自测健康的关系

2.2.1 年级与自测健康的关系 5个年级学生的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项指标均以二年级学生得分最低,五年级学生得分最高。见表2。

2.2.2 专业与自测健康的关系 6个专业学生的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项指标均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得分为最低。见表3。

2.2.3 学习时间与自测健康的关系 按照每天学习总时间(含上课节数)将学生分成5个等级,各等级学生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每天学习总时间≥12 h学生的得分最低。见表4。

2.2.4 上网时间与自测健康的关系 按照每天上网时间将学生分成4个等级,各等级学生的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每天上网3 h以上学生的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最低,其余指标均表现为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而出现下降的趋势。见表5。

2.2.5 每月生活费与自测健康的关系 按照每月生活费将学生分成6个等级,各等级学生的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

2.2.6 BMI与自测健康的关系 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2],即体重指数(BMI)<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体重,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调查的医学生中体重过低者占15.0%,正常体重者占73.1%,超重者占9.5%,肥胖者占2.4%。不同BMI的医学生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和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医学生的4项指标得分均为最低。见表7。

2.3 ZCZT主要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进一步以ZCZT为应变量,以每天学习总时间、每天上网时间、每月生活费和BMI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医学生ZCZT与每天学习总时间(r2=0.040)、每天上网时间(r2=0.052)、BMI(r2=0.062)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

3 讨论

SRHM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4],是健康测量的一个有效工具,从定量化的角度能够直观、准确、全面地反映自测健康的内涵,而且SRHMS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3个子量表[5],便于了解个体健康状况在躯体性、心理性和社会适应性等3种表现类型上的归属,有利于探讨影响个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人群或个体健康状况提供定量化的参考信息。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高等院校体育卫生工作逐步得到加强,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6];但是大学生相对于国内正常人群而言是心理卫生问题高发群体[7],大学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检出率较高[8],女生高于男生[9]。本研究表明,医学生自测健康量表总分高于一般人群(ZCZT=311.97),其中身体生活功能、生理健康子量表分,认知功能等得分为男生高于女生,而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等得分为女生高于男生,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杨云滨等[10]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人群的自测健康量表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董婷婷等[11]研究男生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高于女生,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5个年级学生的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项指标均以二年级学生得分为最低,五年级学生得分为最高。就不同专业而言,所调查的6个专业在4项指标得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各项得分为最低。年级和专业对量表得分的影响,可能与医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关,医学生二年级是学习专业基础课课程最多的1 a,而四、五年级则以实习课为主,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比其他专业略为严重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每天学习总时间(含上课节数)不同使各等级学生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每天学习总时间≥12 h学生的得分最低,这部分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较长,从不坚持锻炼身体的比例最高占45.0%,这可能是导致其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上网给大学生带来的网络成瘾和计算机综合征等健康负面影响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2-13]。每天上网时间不同使学生自测健康4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提示,应该对医学生上网时间给予合理干预和积极引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研究结果显示,每月生活费的不同导致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每月生活费低于200元的学生得分最低。进一步分析显示,这部分学生中来自乡镇的比例最高,占60.0%,而每月生活费其他等级的学生中来自乡镇的比例均在45.6%以下;这部分学生的生活费全部或部分来自勤工俭学的比例也最高(45.7%)。他们自我独立的意识和能力较强,而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较贫乏[14],可能是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最低的主要原因。

BMI异常会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5]。SRHMS测试结果显示,不同BMI的医学生在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医学生的4项指标得分均为最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是提高肥胖学生身体健康的主要途径。

4 参考文献

[1] 许军,王斌会,胡敏燕,等.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研制与考评.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 9(1):65-68.

[2] 陈春明,孔灵芝,主编.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3] 许军,李博,胡敏燕,等.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的信度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 11(3):341- 343.

[4] 许军,解亚宁,李博,等.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SRHMS V1.0)的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2, 6(14):2 082-2 085.

[5] 许军,王斌会,徐恒,等.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 382-8 386.

[6] 李志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42-45.

[7] 葛吉生,高全,孙海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及应对策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33.

[8] 任华能,杨小青,张金沙,等.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53-954.

[9] 吴泽俊,张洪波,许娟, 等.女大学生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32-234.

[10]杨云滨,许军,王斌会,等.一般人群自测健康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 9(2):87-90.

[11]董婷婷,卫平民.某高校医学生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测试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05, 16(4):10-12.

[12]闵娟.计算机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2004,20(9):853-854.

[13]张金沙,周顺祥,马维平.医学生上网健康负效应干预的近期效果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 27(11):938-939.

[14]陈月婷,张敏霞,张旺清,等.在校大学生贫富差距及其影响的调查与研究.高教探索,2005( 1):88-90.

[15]柏杨,顾新红,倪伟.BMI异常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影响.中国体育科技,2005, 41(2):138-139.

(收稿日期:2007-05-22;修回日期:2007-10-15)

作者:谢 娟 刘 莉 苗汝娟 张晓颖

医学生体质健康临床医学论文 篇2:

我校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及心理行为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及心理行为反应状况,为进一步疫情防控宣教及相关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方法 2020年3月8日—3月14日,通过网络问卷平台,对我校1 365名大学生进行了疫情认知自评、心理行为调查以及焦虑水平调查。结果 我校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持关注态度,网络媒体是大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对此次疫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熟悉程度总体上处于相对熟悉水平,医学生的认知熟悉程度要明显高于非医学生。心理行为反应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保持积极的应对行为,少部分学生存在消极的应对行为;8.21%的学生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高于50分,男女SA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医学生的SAS得分明显高于非医学生(t=4.818,P<0.05),研究生的SAS得分明显高于本科生(t=2.264,P<0.05),且医学研究生的SAS得分明显高于医学本科生(t=2.726,P<0.05)。结论 我校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具备较全面的认知,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突发的疫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甚至会使其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提示应加强防控宣教、尽早给予有效干预,这对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加筑抗疫防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校学生;认知;适应,心理学;焦虑;调查和问卷

doi:10.11712/jms.2096-5532.2020.56.17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网络出版]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7.1517.R.20200921.1441.001.html;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warenes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epidemic and psychological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relat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From March 8 to March 14, 2020,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platform was used to conduct a self-evalu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an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and anxiety level among 1 365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university. Results The students in our university were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and online media was the main method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obtain relevant information. College students were relatively familiar with the knowledge of the epidemic, and the medical student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degree of familiarity than the non-medical students. The survey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showed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aintained a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epidemic, and a small number of students had negative responses. Of all students, 8.21% had a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 of >50,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S scor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The medical student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SAS score than the non-medical students (t=4.818,P<0.05), and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SAS score than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2.264,P<0.05). The post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SAS score than the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t=2.726,P<0.05).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bu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 unexpected epidemic situation will affect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even cause negative emotions including anxiety. This suggests that the education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should be given as soon as possibl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building a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the epidemic.

[KEY WORDS] COVID-19;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on; adaptation, psychological; anxiety; surveys and questionnaires

2019年12月,我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造成该疫情的病毒命名为2019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020年1月31日,WHO宣布新冠肺炎属于“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强、影响人群广、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多样化等特点,给大众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冲击和心灵创伤[1]。面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了解公众对其风险的认知能有效引导公众正确应对突发事件、预防因公共行为反应不当引起的次生危害等[2]。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公众群体,是国家未来各行各业的后备人才,面对突发的疫情,他们能结合自身经验及专业知识,以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感知及评价,同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为及时了解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态度、认知,以及疫情下心理行为变化和焦虑程度等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试及心理行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青岛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共1 365人,年龄为18~28岁;其中男性540人(39.56%),女性825人(60.44%);医学生721人(52.82%),非医学生644人(47.18%);本科生1 047人(76.70%),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318人(23.30%)。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2020年3月8日—3月14日,采用自编网络问卷展开调查,不记名施测,每人只能提交1次。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类型、生源地、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度等基本问题,6个对新冠肺炎疫情认知相关的问题,16个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行为反应状况问题,以及1份焦虑自评量表(SAS)。受试者均独立完成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中关于高校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和熟悉度的6个问题,按1~5分计分(1分=很陌生,2分=陌生,3分=一般,4分=熟悉,5分=很熟悉);关于SAS评分的焦虑程度划分:划界线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2.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计回收1 39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 365份,有效率为98.20%。

2.2 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态度

有94.29%的大学生表示每天都关注新冠肺炎疫情进展,其中46.73%表示非常关注,只有5.71%表示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关注;大学生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途径,其中网络新闻为97.38%,电视新闻为76.15%,社区宣传板报为53.75%,广播及报纸分别为36.50%、17.61%(途径选择方式为多选)。

2.3 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与熟悉程度

对于“新冠肺炎病因”,医学生的熟悉程度高于非医学生(t=5.448,P<0.05);對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及致病性”,医学生的熟悉程度高于非医学生(t=2.975,P<0.05);对于“新冠肺炎的微生物学检查与临床诊断标准”,研究生的熟悉程度高于本科生(t=2.744,P<0.05),医学生的熟悉程度高于非医学生(t=9.254,P<0.05);对于“新冠肺炎的防护措施以及治疗原则”,医学生的熟悉程度高于非医学生(t=6.141,P<0.05)。见表1、2。

2.4 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行为反应

我校大学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既有积极的应对行为,也有消极的应对行为。积极应对方式的主要表现为:97.22%的大学生表示积极地做一些事情,减轻疫情期间的心理压力;90.18%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所学的专业或技能有资格去支援疫区,会愿意前往;89.67%的大学生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可防可控,并没有那么恐怖;89.01%的大学生认为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慌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并且会做好自我心理调节;73.3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体质很好,做好防护就不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消极应对方式的主要表现为:57.73%的大学生表示当身体出现发热时,无论是否是新冠肺炎,都会选择抓紧去医院就诊;25.71%的大学生表示此次疫情使得中国人受到了歧视;18.61%的大学生表示会怀疑所在社区周围有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15.46%的大学生表示如果社区周围有确诊/疑似病例被报道,会希望逃离。见表3。

2.5 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焦虑水平

本文1 365名大学生总体的SAS得分平均为(40.70±7.13)分。SAS得分>50分者共112人(8.21%),其中50~59分者99人(7.25%),60~69分者13人(0.95%)。男生的SAS得分为(40.28±7.87)分,女生的SAS得分为(40.98±6.60)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各年级阶段、各学科类别的学生中,男女学生的SAS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医学生的SAS得分为(41.57±6.66)分,非医学生的得分为(39.72±7.52)分,医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非医学生(t=4.818,P<0.05),且医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同年级阶段的非医学生(t=3.187、4.080,P<0.05)。研究生的SAS得分为(41.49±7.24)分,明显高于本科生的(40.46±7.08)分,差异有显著意义(t=2.264,P<0.05),且医学研究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医学本科生(t=2.726,P<0.05),而非医学研究生的得分与非医学本科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4。

3 讨 论

研究发现,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及积累的外界信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相应的认知及判断,同时能通过个人的心理调节和接受外界的社会支持,有效减轻此类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冲击或创伤[1,3-4]。

本文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持关注态度,并且大学生群体获取此类信息的途径主要是网络途径,其次是电视新闻及社区宣传。这说明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高校学生群体可以通过更多更快的途径及时获取信息,这与多年前非典时期大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不同[4]。但网络媒体上也难免存在关于疫情的谣言和伪科学言论,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高校学生群体学习能力强、对新知识的反应更为敏锐,因此,面对网络疫情谣言,高校学生群体应带头做好不信谣、不传谣,同时可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为周围的社会大众传播科学有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

本文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此次疫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熟悉程度总体上介于一般和熟悉之间的相对熟悉水平,且对于大多数问题,医学生的认知和熟悉程度要明显高于非医学生,这与之前对非典知识的认知情况相一致[4]。同时,本次调查显示,对于部分问题的认知和熟悉程度,研究生要高于本科生,这提示通过学校的教育、学识的积累,研究生对新发生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对于政府控制疫情流行的措施以及发布的各种信息等问题,不同年级阶段不同学科类别大学生的熟悉程度相当,这说明政府、学校等机构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是比较有效的,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新闻媒体的革新,大学生群体对新闻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到比较高的水平。虽然总体水平处于一般以上,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尤其是医学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大学生自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了解诸如此类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掌握其疾病流行特点,并结合自身所学总结防控要点,在今后面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做到可防可控可治。

关于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行为反应。本文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当被问到“如果所学的专业或技能有资格去支援疫区”,90.18%的大学生持愿意前往的态度,这反映了高校学生极高的社会责任感。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消极的应对行为,甚至有25.71%大学生认为此次疫情使中国人受到了歧视。当个体生命面临危险时会产生紧张或恐慌等情绪,它们会使机体全力应对危机,然而過度的情绪反应也会妨碍机体对危机的判断与应对,并且此类消极的想法对于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等都是非常不利的心理因素,长久的消极情绪甚至会影响学生对于学业及生活的信心。除学生自身应进行心理疏导外,家长、辅导员等也应予以重视,学校相关部门可与学生家庭实现家校联动,针对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建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学生心理辅导网络。

针对疫情期间可能出现的焦虑情绪。本文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学生的焦虑情绪是可控的,但也有7.25%的大学生的焦虑情绪处于轻度焦虑水平,甚至还有0.9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焦虑的情况,其可能的原因是新冠肺炎传染性强、蔓延速度快,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5]。学校应及时准确地发布疫情动态,消除学生恐慌心理,缓解其焦虑情绪。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医学生的SAS得分明显高于非医学生,且医学研究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医学本科生。这可能是因为医学生本身课业压力就较大,且研究生阶段的医学生除了要承担一定的临床工作外,自己的科研任务还常存在实验周期长、科研瓶颈多、论文数据不理想等问题,故具有较高的科研以及毕业就业压力[6-7]。此次突发的疫情使得学生不能如期返校,科研进度受限、学习任务的改变以及实习工作将要面临的挑战,提高了高校学生焦虑的可能性。对于存在焦虑的学生,除自身应及时做好心理调控外,必要时可寻求学校辅导员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社会各界也应重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注重相关的科普宣传、公众干预以及心理需要评估等[8]。

总之,我校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总体持关注态度,对疫情相关知识认知的熟悉程度处于相对熟悉水平,并且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采取积极正向的心理应对方式,但仍有需要重视的细节;小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但绝大部分仍处于可控水平。建议学校及社会各界继续加强对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督促学生防控措施的实施,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帮助其消除恐慌焦虑心理。

[参考文献]

[1] 舒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临床医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J]. 医学与社会, 2004,17(6):53-55.

[2] 代亚君,郝艳华,吴群红,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风险认知量表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中国公共卫生, 2020,36(2):227-231.

[3] 宋静,黄美芳. SARS时期医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述评[J]. 医学与社会, 2004,17(5):39-47.

[4] 陈伟建,吴振宇,陈荣富,等. 大中专学生SARS认知及行为改变的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19(12):1524.

[5] 刘冰,孙海娅,王文军. 医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28(2):214-217.

[6] 尤爱军,史卢少博,陈任,等. 医学院校研究生的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0,34(2):147-152.

[7] 金晓凤,苏丹,陈莉,等. 医学研究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调查[J]. 医学与社会, 2010,23(2):76-77.

[8] 李杨,吴俊林,黄明金,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重点及工作方式的转变[J]. 四川精神卫生, 2020,33(1):1-4.

(本文编辑 马伟平)

作者:王帅 秦倪 张驰 胡川 刘成玉

医学生体质健康临床医学论文 篇3:

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近日,教育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2020-2022年)》,部署开展2020年至2022年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全面落实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切实强化监管,治理突出问题,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行动方案》要求校外供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制定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倡导建立HACCP或ISO22000体系。严格筛选食品原料供应商,严格执行食品原料进货查验要求。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行为。主动接受监督,向学校、市场监管部门、教育部门公开食品原料采购和加工制作信息。定期对大宗食品原料、进餐用具清洗消毒效果等进行检验检测。

《行动方案》要求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学校制定明确、可操作的校园食品安全防控要求和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自查计划并严格落实。要以肉蛋奶、米面油等食品原料为重点,实行大宗食品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制度。要大力推进食堂“明厨亮灶”。要建立并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要加强学校食堂承包或委托经营管理。鼓励学校建立先进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行动方案》要求各地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频次,严惩重处校园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主动公开查处结果。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监管,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教育部:整治校园整体环境提升学生健康素养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推动校园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师生健康管理转变。

通知要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紧密结合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文明卫生教育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相结合,引导广大师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通知要求,要改善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校园整体环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保障校园饮用水安全,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加强公共区域清扫消毒和室内通风换气。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大力宣传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推进学校厕所革命,大力推进厕所改造。落实控烟要求,加大学校控烟宣传教育力度。

通知要求,要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保持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健康行为和习惯,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持续关注复学复课后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制。将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和要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内容,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融入课程教材体系。营造健康环境,完善健康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培育健康文化,引导各地和学校积极创建健康学校。

通知要求,要强化条件保障。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把深入推进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学校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纳入属地应急管理体系。要求各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多地多校联动等形式,及时启动本地区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

湖北:引导大学生基层从教

在“稳就业”和“保就业”的基础上,湖北省统筹考虑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招聘力度,吸纳更多大學生从教。湖北省教育厅不断完善“省招、县管、校聘”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管理新机制,紧抓招聘计划申报、组织统一笔试、打造招聘宣传品牌、给予经费补助等4个环节,确保招聘工作圆满完成。

湖北省今年增加5%的计划用于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计划重点向教育部门倾斜;允许各地用足用活中小学教师编制,将今、明两年减员纳入招聘计划。已核定该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计划1.2万名,全省高中、幼儿园预计补充教师4500名,招聘人数预计比去年增加10%。同时,扩大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工作的知晓度和影响力,用好用足政策。

该省教育厅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致力于当地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在落实新机制教师“空岗补齐”、农村教师“退一补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解决困扰当地教育发展的人才难题,为教师队伍储备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陕西:今年计划招聘5730名特岗教师

日前,陕西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对做好2020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全省计划补充特岗教师5730名。

陕西要求,各地要统筹区域内中小学教师资源,尽快启动2020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确保有不少于20%的比例用于体音美、科学、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补充,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师补充。

陕西明确,各地要按照教育部等四部门和陕西省相关部门要求,对服务期满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经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报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核准后,直接办理聘用手续,确保全部入编入岗。

河南:到2022年培育500所“五育”并举实验学校

河南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全面培养体系。到2022年,培育“五育”并举典型实验区10个、实验学校500所,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河南将聚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主题,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高智育水平,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强化体育锻炼,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办法,开齐开足体育课;提升美育素养,鼓励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同时,河南将推进“规范课程教材建设、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加强质量监测评价、强化教研支撑作用”五项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校长队伍培养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互联网+教育”发展工程等五大工程,提升义务教育水平。

海南:计划招收148名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

近日,海南省教育厅发布通知,明确2020年海南医学院为乡镇卫生院培养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共计148人。

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的农村区域范围为:乡村、乡村中心区、镇乡结合区、镇区、城乡结合区及特殊区域等区域。报考海南医学院2020年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考生,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须满足免费医学生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其中本科医学生临床医学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为化学、生物,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本科医学生中医学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生物,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专科医学生临床医学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为化学、生物,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

定向免费医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之前,须与培养高校和定向就业所在地的市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毕业后学生按协议规定到定向市县乡镇卫生院工作6年以上,本科医学生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专科医学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2年。

贵州:减轻中小学校和教师负担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校和教师负担,贵州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意见,要求各地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中小学教师等事宜,严格清理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明确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

意见强调,要全面清理精简现有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依法依规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改進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方式方法。在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方面,要规范部署扶贫任务,合理安排留守儿童包保和控辍保学工作、专项任务、城市创优评先和街道社区事务,科学安排有关教育宣传活动,坚决杜绝强制摊派无关事务,规范精简文件会议进校园,规范微信工作群、政务APP等的使用;要减少相关报表填写工作,规范精简报表填写,严格规范教育统计和调研,提升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取消不合理考核培训任务,合理制定考核评估标准,严禁安排教师参加无关培训。减少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从严规范借用中小学教师,严格限制和规范对教师的借用。

贵州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要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对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内容,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作为教育督导和开学检查重要内容。

广东:今年招2200名订单定向医学生

近日,广东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订单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工作的通知》。今年,广东计划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收培养2200名订单定向医学大学生,较2019年增加600名,专业包括中医学和临床医学。

《通知》要求,各项目市要将定向培养计划指标,优先安排给经济欠发达地区47家升级建设成县级人民医院的中心卫生院、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服务人口多、全科医疗需求大、全科医生较为短缺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通知》明确,广州中医药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为订单定向医学大学生项目定点院校。各定点院校要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推动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努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各定点院校要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规定。

妥善做好2020届定向毕业生就业和培训安排也被列入《通知》中。要求各项目市有关部门加强定向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协调各县(市、区)提供足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岗位,将定向医学毕业生优先安排到47家升级改造的中心卫生院全科医疗岗位。各项目市要对定向毕业生进行面试、考察,并落实编制。

浙江:2023年起高考语数外使用全国卷

浙江省政府日前召开新闻通气会,就浙江如何进一步深化完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作了相关介绍。

具体措施有6项。一是高中学考按年级定时定科统一安排,同一年级统一科目统一时间开考,从2020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二是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从两年有效改为当年有效,从2021年1月考试起实施;三是选考科目等级赋分的分差由3分改为1分,从2022年1月选考起实施;四是录取分段由三段改为两段,从2021年招生录取起实施;五是语文、数学和外语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从2023年起实施;六是职业技能操作考试作为合格性考试,由省统一标准、市县组织,考试合格作为报考条件,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考试仍全省统一组织,从2022年招生录取起实施。

为强化保障,浙江将在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适度增加普通高中的附加编制数量,用于配置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在绩效工资及年度考核奖分配时充分体现绩效和激励因素,向工作量增加较多的教师倾斜。提高普通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加快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等教学场地建设。

“长三角”试点中职跨区域招生

作为长三角职业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先行试点,日前,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三地6所中职学校率先启动联合招生。

根据招生计划,今年三地将有6所中职学校参与,跨区域招生395人,实行统一招录。其中,嘉善县招95人,青浦区招160人,吴江区招140人。有意向报考的学生,参加本地中考后进入当地的录取平台,按照分数和志愿的先后顺序录取。嘉善县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侯晓东介绍,这次联合招生的专业基本上为各地各校的特色优势专业,通常有6—7个专业可供学生填报,主要开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一体化培养。

同时,三地建立了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平台,规划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推进三地职教与行业企业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快实现教育从“互通”向“互融”转化。另悉,嘉兴市将在嘉善县设立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嘉善国际学院,牵头组建一体化示范区职业教育联盟。

成渝携手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

6月17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合作签约仪式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举行。本着“统筹共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互惠、创新引领”的原则,两地教师教育“一体发展、协同发展、创新发展”,将共同打造在长江教育创新带、中西部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示范区。

按照合作协议,成渝地区将依托两省市教师发展机构建立教师教育协同机制,聚焦一体化发展目标,研制出台一系列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举措,构建覆盖教师教育全流程的一体化机制。双方还将激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高等师范院校、教育部门、研训机构、一线学校的优质师资资源,共同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

双方还将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度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组织区域内高等师范院校、市县教师发展机构和优质中小学与当地薄弱学校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采取送教送培、名校跟岗、工作坊研修等方式开展订单式精准培训,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战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沈阳:2020年中考取消4项考试考查

辽宁省沈阳市考试委、市教育局、市考试院日前印发通知,对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其中,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对中考部分事项做出调整。

沈阳市2020年中考调整事项包括:文化课统一考试时间调整为7月18日至21日。取消初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考试,按满分24分计入学生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体育与健康总分60分不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考试占36分,按学生已获得的分数计入中考体育与健康总成绩。取消外语听力口语考试,按外语听力口语满分20分计入中考外语总成绩。取消信息技术考查,以“合格”计入考生中考考查成绩。取消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以“合格”计入考生中考考查成绩。

上一篇:县委办综合科竞聘演讲下一篇:公司财务经理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