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外贸企业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持续稳健经营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外贸企业快速发展起来。规模的扩大使内部控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拥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良好的执行力,才能在经营中为外贸企业保驾护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外贸企业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内部控制外贸企业论文 篇1:

基于内部控制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与国际间的交往必将更加频繁,市场给外贸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在其间隐藏了较大的风险和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虽然外贸企业具有很强的发展前景,但它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发展成熟,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外贸企业真正走出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当前新形势下,我国外贸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8%,其中外贸业全年进出口总额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可以看出,外贸企业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企业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处理好企业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是本文即将研究的课题。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预测、分析、控制及参与决策的能力欠缺

近几年来,我国外贸企业市场比较活跃,包括企业合并,交易规模快速扩张。这些并购重组业务均涉及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按照目前相关税法规定,外贸企业分为一般性财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财务处理规定,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各方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影响自然不同。

2、集中采购有名无实,销售价格管理机制不灵活

对于外贸业务企业而言,财务预测、分析,采购环节、销售环节以及职工队伍管理能力和财务关系等方面对采购有极高的要求。购进的各类物品并不通过配送中心,而是直接快速送到各加盟企业门面店,新鲜易损商品更是由公司总部直接填制收货单和发货单,但商品的价款和会计核算仍由总部处理,内部核算制度不规范。供应商向业主提供设备采购过程中所需的服务,如技术规格书的审核、编制询价文件、召开厂商协调会、设备检验、催交、运输、接收及开车调试服务等。通常这类合同的计费方式是以供应商所投入的人工时量为计价基础的。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采购供应合同方式,合同方式无好坏之分,采取何种方式主要从利润和承担风险两方面综合考虑,因为利润和风险成正比。

3、企业用工数量多,综合素质不高,管理能力欠佳

对于外贸企业容易出现不合规的问题,则要求合并企业必须具有一批通晓财务知识的管理人才。此外,在购并业务中保持与财务部门的良好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业务处理中遇到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可以将风险化解在事前。

4、财务关系不清、权责不明,费用控制缺乏弹性

企业总部与分公司之间,从准备、合并意向形成、分公司业务具体执行一直到合并后特定期限内,都需要关注相关的财务风险因素及其变化,及时评估后果,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但主观上使得一些管理措施难以推行和落实,企业的生产、销售及售后的核算与管理,总部和各分公司的财务核算及利润分配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筹好、用好企业资金,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1、外贸企业资金筹措

外贸企业经营需要大笔雄厚的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尽管外贸企业资金一般都比较雄厚,但也常常会因库存积压、到期债权(货款)不能收回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企业资金困难,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规模的扩大,从而产生资金筹措问题。一般说来,外贸企业资金(包括流动资金)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方式取得:一是调拨资金:即外贸企业通过国家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拨给资金,这曾经是我国外贸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它将逐步减少。二是银行资金:即外贸企业向各商业银行筹得的借贷资金,是外贸企业资金的主要渠道、来源。三是其他企业资金:指外贸企业从其他企业获得的资金,包括企业间资金拆借、企业联营、入股、商业信用等。四是职工或社会资金:指外贸企业以发行股票或债券方式从企业内部职工或城乡居民手中筹集的资金。上述渠道、方式对企业筹资者来说各有利弊。外贸企业必须根据自己所需资金数量、筹资时间、速度、成本、风险等,在综合分析、通盘考虑的基础上适当选用。

2、外贸企业资金使用管理

外贸企业资金管理包括流动资金、固定资金和外汇管理三部分。其中,流动资金管理是外贸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外贸企业必须在对本企业资金情况进行认真统计的基础上,对企业流动资金供求做出准确分析预测,把企业流动资金按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以便企业能及时支付商品的进货及其他各项费用的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企业资金周转。一般来说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合理核算商品的收购成本,认真按计划收购、销售商品;二是努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各项计划的衔接,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压;三是认真加强出口收汇的各种结算管理,提高资金到位与使用效率。

3、外贸企业成本和利润核算

(1)外贸企业成本核算。外贸企业成本包括进口成本和出口成本。其中,外贸企业出口成本主要指企业出口收入美元所花国内人民币的成本,是影响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它主要由商品进价、国内加工费、运费、保险费、商品检验费、利息、工资等组成。

(2)外贸企业利润核算。外贸企业利润是外贸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总成本后的差额。它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企业经营的最终财务成果,一般通过出口商品盈亏额和盈亏率计算。

总之,外贸企业必须在不断加强企业经营成本和利润核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针对外贸企业面临的财务预测、分析、控制及参与决策的能力欠缺问题,我们可以从全面预算管理入手。而全面预算管理要有效地发挥作用,主要依赖于组织体系的构建。构造一个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企业应着重注意三个关键环节:制定预算目标、设计预算编制的流程和建立预算管理的组织体制。税收优惠条件的承续范围最终要和是否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相联系,因此企业在选择确定合并方、合并价款支付方式等时,需要关注对未来纳税事务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纳税负担。

2、规范连锁企业内部核算制度,建立责任会计体系

集中采购和销售机制存在的问题则需从多方面入手,其中规范内部核算制度,建立责任会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外贸企业购并业务是一项重大业务,需要整合的资源多,涉及的范围广,有时需要跨越多个年度,因此需要外贸企业在合并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相关的税务处理要求和规定,并根据业务的变化和程序的变动不断更新、完善相关税务资料,防止意外操作或疏忽遗漏给外贸企业带来税务风险或由此带来损失。从准备、合并意向形成、购并业务具体执行一直到合并后特定期限内,都需要关注相关的财务风险因素及其变化,及时评估后果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3、创新财务管理手段,重视财务管理

外贸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目标,这样才能逐渐解决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通常处在经营不佳、财务困难情况下的外贸企业会被其他企业合并,此时可能存在瞒税、漏税问题。而在特殊性财务处理方式下,被外贸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是由外贸企业来承继的,这意味着被并外贸企业纳税义务履行状况可能会给外贸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如果被并外贸企业存在规模较大的未尽应尽税额,则后续外贸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4、实施信息化财务管理

外贸企业通过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对已信息化的原始财务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从而起到对财务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作用。因此,应对经营各环节的状况及时反馈和跟踪,对库存、销售、资金等关键环节进行预警,对关键业务的财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外贸企业整体运行的财务系统指标,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信息化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循序渐进。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财务信息化方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引进开发运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系统,逐步引进、消化、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从技术上解决财务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等问题。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系统,也称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或者管理型财务软件,它系统集成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存货管理等财务管理功能,并包含了对成本控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内容。随着企业需求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系统可以跨部门使用,实现购销存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管理,使企业各种经济活动信息充分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因此,该系统对企业加强采购环节的资金控制、减少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外贸企业作为21世纪商业模式的主流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从其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愿连锁等多种经营扩张方式以及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票流、物流分开的特点中可看出其与其他企业的不同。面对世界性的经济低迷、国内的通胀压力以及我国的外贸企业所处的尚不成熟的市场,我们应该深度剖析其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取长补短,逐一解决,各个击破。对此,可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会计体系、计算机分析系统,发展特许经营,加强职工队伍来寻求外贸业务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 邢艳:谈我国外贸高增长背景下出口跟单员的职业要求[J].职业,2012(16).

[2] 申建旗:后危机时代中小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3).

[3] 陈绍宇: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4] 吴彦:浅谈提升我国外贸代理企业服务职能[J].中外企业家,2009(24).

[5] 梁建芳、黎锦珍、梁亚林:针织服装外贸跟单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J].针织工业,2010(5).

(责任编辑:刘冰冰)

作者:张莹

内部控制外贸企业论文 篇2:

中小型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持续稳健经营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外贸企业快速发展起来。规模的扩大使内部控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拥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良好的执行力,才能在经营中为外贸企业保驾护航。本文通过对中小外贸企业的人员管理、内部制度的建立及执行、存货的管理及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关键词:中小型外贸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

一、中小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防范风险的现状

(一)外贸企业面临政策风险

外贸行业,作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受到国家层面高度关注,同时面临的调整政策也非常多。例如汇率:2005年汇改使人民币走上了升值道路,而到了2012年、2014年、2016年,人民币则进入了双向波动的通道。对外贸企业来讲利润=外币×汇率-成本。当汇率进入双向波动时,外贸企业实际利润就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又如退税率:在目前市场都相当透明的情况下,退税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对外贸企业销售产生直接影响。再如信用风险:2008年以前做信用保险时,对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基本不会考虑在内,美国次贷危以来,欧债危机还未平息,国际间冲突又时有发生,外贸企业的收款面临着企业和相应国家的多重风险。

(二)中小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部管理经营制度建设不到位、不能确实可行,是企业没落最主要、最危险的因素,因为它容易使企业出现管理松散、违规操作等。因此企业需要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关键问题。

1.“灵活”的业务人员

外贸企业业务人员由于长期接触国内外不同的新生事物及企业利润分配机制的影响,有些业务人员只顾眼前利益,法律意识淡薄,业务操作不规范。使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造成有章不循、有令难禁的现象。有些外贸企业的业务员甚至是“挂靠”在外贸企业中,在外贸企业挂名,单独开展业务,公司根本无从管理,也不会管理。同时,部分企业领导受业绩考核影响,降低了制度执行标准。给企业埋下了巨大经济风险和法律隐患。

2.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难、监督难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或是部分企业不够重视,内控制度不加以完善,业务操作还是依据以往的经验,没能将经验转化并提升成制度。

有些外贸企业在规模扩大过程中凭借以往经验或某种需要可能制定了一些制度,但对这些制度缺少监督机制,这在内控制度的建立与考核完全不起作用。也有监督人员发现了问题,向领导做了汇报并提出了建议,但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这些建议未引起重视或采纳,使得监督人员失去了监督的积极性。

3.风险控制薄弱

为了开拓业务,许多外贸企业只关注业绩,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表现在风险信息收集、分析、分享的缺少,风险决策方法落后,交易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缺乏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经营、财务等部门相互脱节,相互冲突等。许多企业发生了本可以避免的风险损失,由于管理手段落后,给企业造成了损失。

4.库存商品管理缺失

库存商品在外贸企业一般只有会计才会用上的名词。外贸企业与一般國内企业有两大区别:一是办公场地,二是物流特点。与一般企业不同,外贸企业不需要生产场所,只要办公场所即可,库储场所基本不大会有,有些可能会临时到一些物流园区租用一些场地,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报关海关的不同,这些场地也无法长期租用。

多数情况下,外贸企业的货物从购买到出口或内销,是不需要库存的,都是以在途的形式存在,所以一般也没有存货的概念。

这两个因素相加,造成了外贸企业在库存商品这一问题上无人管理。但外贸企业并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库存商品,当外贸企业在市场价格变动囤积货物以后销售或进口货物销售不畅时,库存商品就会出现。由于没有自己的仓库,相关的管理无从谈起,财务的盘点更是不可能的事。这种状况下,出现账实不符没人能发现。

二、加强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高层法制学习,建立良好内控环境

再好的内控制度也无法在内控环境不良的情况下正常运转。企业应从高层开始,加强法制学习,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内控氛围,以高层的严要求来改变业务员们“灵活”的习惯。

其次,加大对中层领导的监督,明确中层领导的责任,由中层领导加大对业务员的督导。强化规范化操作流程,所有进出口业务都需要由部门申批,采购合同要由相关领导签字才能采购。采购货物货款的支付都必须经过经办申请写明收款单位、合同号、采购商品和数量及采购金额,由部门内部审核该笔付款的真实性,再由财务审批是否超过该供应商的信用额度,最后由公司经理确认后再付款。

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较长,涉及的政府监管,企业应针对业务活动实行有效的程序控制。以出口业务为例,一笔出口业务完成,要涉及十几个步骤。建立有效且能落到实处的制度,才能使各个环节的责任部门、工作要求、工作程序、交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始终置于严格的监控之下。另外,大数据下的外汇监管更驱向于日常申报,外贸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当建外汇申报及出口退税管理制度,设立专职工作部门或专职人员对外汇申报及退税工作进行协调和跟踪,明确相关部门在外汇申报、出口退税中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明确工作程序,杜绝个别人员骗取出口退税的现象发生。

(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1.完善企业内控制度设计

“参照标准找差距”,这是内控的一种工作思路。这里的“标准”就是内控制度,有了“标准”就可以缩小或杜绝经营活动中出现的舞弊等“差距”,从而确保公司良好运转。

首先,优化单据流转程序,形成内部牵制。在财务操作过程中,经办、复核、审核、记账、对账等财务工作要严格区分不相容岗位。对财务人员、业务操作人员间单据的操作权限进行限制;对重要单据,如银行对账单等的接收严格授权,落实内部牵制。

其次,实行授权控制。对经济业务中的各个参与者设定操作金额权限、审批授权权限。对重大资金往来要实行联签,确保绝对安全并合理使用。

再次,内部稽核制度的建立健全,明确规定业务凭证、业务记录、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明确内部稽核组织形式、人员分工、职责权限,规范审核凭证、复核账簿、报表的方法。

2.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有制度就必须执行,有执行就必须要有监督,内部审计是内部监督控制其他环节的重要力量。审计部门不只是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还是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由其在内审过程中发现问题,提交审计报告外,还要帮助企业“亡羊补牢”,解决问题。

外贸企业内控审计应抓住货源、物流、报关等关键环节,定期物流出货、物流公司资质检查、评价和监督,保证能为公司带来优质、合法的出货保障。对报关数据进行复核,确保不存在错报等情况。对重点工厂进行产品审计,确保产品质量、供货期等能满足公司出货要求。

(三)存货管理

1.加强财务部与物流人员的信息交流,形成部门间的相互监督

物流(有些外贸企业也叫单证)大体有两种设置:一种是有独立的部门,一般都只从事单据及有关文件的操作;还有一种是归属业务部门,成为业务部门的一个后勤人员。但这两种的设置在公司监管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独立部门设置,相关的业务操作是由业务员或业务的后勤完成的,无法了解到一手资料;附属在业务部门,这种设置方式下相关的操作人员将受制于业务部门,比较容易听命于业务员而财务部门无法对其进行管理或是要求其协助财务工作。

物流人员负责全公司的一切出货调动,业务员在接到订单后联系好供应商并谈好价格,由物流人员安排包括生产、收购付款、租船订舱、报关、出运、办理保险、运费的支付。物流人员定期向财务部门报告安排生产及出货情况,确保财务部门第一时间得到采购、出货情况。

2.采购商品的督装和盘点

对于外贸企业的存货管理与生产企业相比要相对单一一些,基本是采购什么、采购多少那外贸企业也就只有什么。对付了款的业务,外贸企业就应在出货时进行监督,监督工厂是否按照合同在出货。如出现短装或溢装的,监装人员必须向财务部门报告实际出货情况,保证与物流人员所操作的一致。

对已经形成的库存商品应指定仓库,如工厂仓库或租用物流园区仓库,由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定期进行盘点,并与物流人员出货数量进行比对,确保库存商品的安全。

(四)管理软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在外贸企业的发展初期,很多外贸企业为了节约经营成本,没有使用相关的管理软件,而是用一些简单的office软件的一些功能,有些甚至是纸质表格。可一旦到了一定规模,首当其冲的是工作量的增加。单从工作量一个方面来讲每笔业务需要经过很多程序,而且业务量超过一定规模后员工的工作质量可能会降低。同时随着国家监管能力的增强,要求企业做的工作也越来越细,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所以必须要用管理软件,而且最好是按照外贸企业自身特点开发的软件,软件的功能在满足目前管理要求的同时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可通过请教与自身较相似的外贸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合理听取开发人员的意见。

在开发管理软件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严格的软件使用制度,如没有使用制度或虽然有制度但不严格实行,则软件的正面效果体现不出来,对公司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将带来致命的危害。

三、结论

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将面对各种挑战,如何化解是对经营者的一种考验,而为经营做坚实后盾的则是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从制度的建设、良好的执行力、善于对所将面临的风险防范,到有别于一般企业的存货管理、汇率变动等种种都需要外贸企业花费很大精力,而且需要在外贸业行势的不断变中日益完善。信息化社会中为企业内部控制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具——管理软件,相信在良好的制度及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管理软件将使外贸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馬凤升.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对策初探[J].现代商业,2012(8).

[2]赵春升.论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S2).

[3]陈文剑.新形势下外贸企业如何管理汇率风险[J].海峡科学,2008(2).

[4]李彬,肖颖.浅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

[5]王福年.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3).

[6]胡宏春.内部控制制度在外贸企业的应用[J].上海会计,2003(2).

[7]胡晓静.我国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经济师,2007(12).

[8]郑倩,郑宏.浅谈外贸企业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和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00(5).

[9]郝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N].中国产经新闻,2014(3).

[10]冯春英.谈新经济下企业的内部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5).

[11]王瑜,胡仁昱.新旧审计准则下内部控制之比较[J].财会月刊,2008(3).

[12]韩立岩.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意味着什么[J].当代金融家,2012(5).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进出口有限公司)

作者:韩李强

内部控制外贸企业论文 篇3:

我国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摘 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为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而采取的组织计划和全部方法与措施。由于外贸企业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其内部控制系统也具有显著的特点。鉴于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尚处于初级层次,文章分析外贸企业内控特有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关键词:外贸企业 内部控制 措施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是由管理当局建立的,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构成要素应该来源于管理阶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相结合,具体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特有问题

1.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我国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并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一些外贸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执行,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组织结构控制缺位。组织结构为企业活动提供了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外贸企业应该按照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必要的职能机构或专职岗位,并确定权责的关键领域,建立适当的报告负责部门。然而大多数企业并未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程序控制,在组织结构控制方面出现严重缺位的状况。

3.对业务流程的控制失效。外贸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出口前的准备,出口合同的磋商,备货和报检,信用证的催证、审证、改正,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办理报关以及议付等环节。目前,我国大部分外贸企业并没有针对这些流程实施有效控制,不但使交易无法顺利进行,从而不能实现经营目标;甚至会导致对方有机可乘,利用他国苛刻的法律条款制造贸易壁垒,或提出不合理要求,造成我方巨大的赔偿损失。具体来说,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业务人员包办全部流程。由于一项进出口业务的整个流程并不像制造类企业那样由不同人员分别操作各个环节,因此在外贸企业中往往会出现业务人员包办业务全过程的现象,使得企业的客户、订单、流程等知识资源载体个人化特征日益突出,导致企业对业务人员个体过度依赖,对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约束。

(2)单证管理薄弱。单证管理是外贸企业进出口流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关系到进出口合同的履行、议付以及索赔等各环节的顺利完成。然而目前许多外贸企业在单证管理方面十分松懈,存在着职责不明、流程不畅、传递不快、处置不当、报关不严等问题,导致业务流程失控,为进出口贸易带来很大风险。

(3)国际结算方式控制不严。在国际贸易中,国际结算方式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等,其中信用证是最主要的方式,它包括催证、审证和改证三个环节。然而许多企业忽视了对以上环节的控制,因此,无法察觉到对方在订立信用证时设置的“软条款” 和“陷阱条款”,导致我国外贸企业遭受信用证欺诈的案件时有发生。

4.风险意识缺乏、风险管理落后。外贸企业的风险存在于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中,然而,许多外贸企业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能灵敏、集中、全面的捕捉到风险信息,对规避风险做出的决策迟缓,方法落后,缺乏积极有效和有操作性的风险防范措施,交易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各部门权责划分不明确,相互推介,相互冲突,为企业带来了本可以避免的风险损失。

三、完善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完善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从多方面努力,根据外贸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和内部控制的不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组织结构控制。除传统的职能机构和岗位外,应该从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出发,针对单证管理、流程控制、内部审计等方面的不足,设置专职机构或专职岗位,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析,科学界定各部门或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要求及措施。

2.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对业务流程的控制关系到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否有效的运行。由于进出口业务风险大、环节复杂、持续时间长,因此,外贸企业必须加强对业务活动的程序控制,彻底改变由业务人员包办业务全过程的状况,降低交易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以出口业务为例,针对出口前的准备工作、出口合同磋商、签订合同、安排生产、租船订舱、报关储运、办理保险、收汇核销等各个工作环节,外贸企业要明确规定它们的责任部门、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及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协调等事项,从而保证交易有条不紊的进行,摆脱企业对业务人员的过度依赖,使交易置于严格的控制之下。

3.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其有效性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以及内部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制定和实施。以预付账款为例,由于多数外贸企业采取从国内收购商品,以预付账款的方式取得货源,再出口销售的业务模式,因此对于预付账款的控制显得格外重要。

4.加强风险控制。外贸企业的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并贯穿于整个进出口业务的流程中。因此若想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对于风险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确定主要的风险控制点。(2)建立风险评估系统。风险评估中基本的部分就是如何辨认已发生的改变,并采取必要的行动。由于外贸企业所处的业务环境比较特殊,所面临的风险大多来自国外,各国之间的竞争手段和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变化,因此企业在识别和评估上都有较高的难度。外贸企业可以采取向国内外有关中介机构咨询,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担任顾问等措施,提高风险评估水平。(3)主动规避风险。重点措施之一在于建立合同评审制度,为今后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在签订贸易合同之前,企业应对客户的资信进行全面的调查,根据客户的大小和资信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收汇方式和贸易方式。其次,对每项进出口合同都要进行合同评审,可采取按权限审批、会签等方式,针对合同的成本与效益的测算、对合同各项条款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评审。

5.加强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外贸企业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身及所属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其普遍的方法是内部审计人员与被评价部门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小组,管理人员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帮助下,对本部门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和集体讨论来改进建议,提出报告,交由管理者实施。

参考文献:

1.严继平.外贸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当代经济,2006(08)

2. 郑兴铎.完善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财会通讯,2001(10)

3. 胡宏春.浅谈内部控制在外贸企业的应用.上海企业,2002(11)

4. 丑春景.浅议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100000)

(责编:贾伟)

作者:胡晓静 兰 艳

上一篇:电器销售计划下一篇:学校安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