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泵使用过程分析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手术室医疗仪器行业,普通麻醉机已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市场需求,麻醉机向着工作站平台化方向发展是趋势。资源整合概念的不断普及,多功能的产品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医疗器械产业也不例外。文章将重点从资源整合角度,寻找麻醉工作站的平台化设计造型方向。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注射泵使用过程分析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注射泵使用过程分析论文 篇1:

一种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带注射泵的家用多功能医疗箱的设计与关键部位有限元分析

摘要:现有的医疗箱结构简单、功能过于单一,因此,设计了一种带注射泵的家用多功能医疗箱。作为一种帮助特殊人员解决随身点滴问题与检测使用者健康状况的工具,带注射泵的家用多功能医疗箱能让患者以更加舒适与方便的条件享受更优质的生活。该医疗箱可以收纳药物,提醒用户按时吃药、健康检测、磨切药物,提供便携药盒及输液泵,符合当代人的要求,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家用医疗箱;舒适性;多功能;随身点滴;优质生活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以及医学知识的全面普及,全球医疗产业欣欣向荣,整体形势一片大好,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一个功能齐全的家用医疗箱是家庭必备物资。当患者独自一人时,由于滴注器设计的限制,无法单独完成点滴换药和如厕等动作,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需要照看的幼童,需要一种使用更便捷的滴注器[1]。

1 设计理念概述

带注射泵的多功能家用医疗箱可以帮助使用者随身输液,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本设计在传统医疗箱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方便的输液系统、小药包、离线呼救系统、专业血糖血压血氧测量监控系统、切磨药器、电子说明屏以及提醒吃药系统,为人们便利的生活提供保障。

2 系统结构示意图及工作流程设计

2.1 系统结构示意图

系统结构如图1~2所示。

2.2 工作过程分析

带注射泵的多功能家用医疗箱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注射泵主体;(2)医疗箱主体。

注射泵主体拥有动力运输功能(输液泵中央电机由可充电电池供能,为转子提供动力,转子转动将输液管中的药品压动,延输液方向运输)、输液控制功能(输液泵中央的电机为转速可调电机,使用者可调节输液速度)[2]、输液保温功能(安装输液管的轨道内装有加热电阻丝,可以将输液管内药液加热到接近人体温度,减小药液对人体的刺激)以及输液检测功能(设置在输液泵输液入口端,该传感器利用光电非接触式探测药液的动态,触发电路工作,当输液管内没有液体时,会产生电信号,电动机停止工作并触发警报,提醒使用者输液已完毕)。取下注射泵上盖,调整转子夹持宽度,将输液管安装在注射输液泵内,盖上上盖,启动注射泵[3]。

医疗箱拥有收纳装置(本产品和其他医疗箱一样具有较强的医药收纳功能)、提醒装置(本产品为避免病人忘记吃药,具有电子提醒吃药功能)、便携装置(本产品还配备便携式小药盒,方便病人外出时使用)、健康自测和显示装置(本产品配备血压血糖测量仪,方便病人查看自己的基本身体情况)、安全装置(本产品配备联网报警呼救系统,防止发生紧急情况时,病人难以及时联系附近的医院)以及磨药装置(本产品配备切磨药器,方便病人对药品进行基本处理)[4-5]。

2.3 输液管槽结构有限元分析

采用SOLIDWORKS Simulation软件,对输液泵放置输液管的输液管槽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等效应力分析、等效应变分析以及总形变分析。

(1)输液管槽的等效应力分布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应力的最大值为6.23 MPa,集中在输液管槽与泵体接触的部位,接触固定处的等效应力都小于材料钢(SUS304)的屈服极限205.00 MPa。因此,该床板结构符合强度要求。

(2)输液管槽的等效应变分布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应变的最大值为4.329e-03 mm/mm,集中在输液管槽与泵体接触的部位。接触固定处的等效应变数值很小,能满足输液管槽与泵体对应变的要求。

(3)输液管槽的总形变分布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最大整体变形达到了0.32 mm,变形集中在床板中部,与床板实际的变形趋势相符,变形量较小,符合床板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3 结语

此产品结构空间设计合理,将功能组件合理安排放置,能节约空间;功能丰富,将使用者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集中到家用医疗箱中,方便用户使用,能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大空间收纳药品,便携式药盒方便外出携带药品,磨切药装置方便药品服用;输液泵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帮助使用者随身输液,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在容易损坏输液管槽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经过应力、应变、总形变全方面分析后,可得出此输液管槽设计合理。

由功能和有限元分析两个方面可知,此产品能解决当代家用医疗面临的问题,为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新方向和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猛.老年人应急性家用医疗产品的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1.

[2]张要花,李彬,朱明贤.微量注射泵低速运行时的流速精准度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12):180-182.

[3]罗帆,汪诤,陶一铭.基于单片机的自动进样机系统[J].自动化与仪表,2021(8):29-33,42.

[4]刘激扬,白清清,牛聪,等.新型应急救援便携组合式医疗箱装备的研制[J].武警医学,2016(4):382-385.

[5]佚名.节省空间、简化设计的多功能功率输入模块方形模块包含多达六种功能,减少了部件数量并易于电磁兼容[J].今日电子,1999(4):26.

作者:田享忻 郭天源 那雯雯 刘镇烨 高福生 程彦麒

注射泵使用过程分析论文 篇2:

麻醉工作站平台化设计方法

摘要:在手术室医疗仪器行业,普通麻醉机已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市场需求,麻醉机向着工作站平台化方向发展是趋势。资源整合概念的不断普及,多功能的产品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医疗器械产业也不例外。文章将重点从资源整合角度,寻找麻醉工作站的平台化设计造型方向。

关键词:平台化设计;麻醉工作站;医疗产品设计

1医疗仪器行业研究背景

我国医疗产品种类上较为齐全,但高端产品非常少,手术室标配的麻醉工作站这一种类的高端产品仍为国外品牌GE、德尔格等所垄断,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品牌的产品没有适应用户的需求,没有得到认可。国内的购买力提升了,而国内品牌的产品定位及技术还没有跟上。

因此,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仪器行业市场,进行对高端医疗仪器产品的研究来提升产品价值和竞争力,显得十分有必要,研究者选择麻醉工作站这一有代表性的,手术室不可缺少的高端医疗产品来作为研究对象。在高端领域中,医院和患者对其各种客制化需求显得更迫切。可以满足医院及医生不同需求的平台化麻醉工作站是行业产品的主要趋势。因此,高端麻醉机更有设计空间和设计价值。

2麻醉工作站平台化设计解释

2.1麻醉工作站

麻醉工作站是一个将麻醉机的气体输送、麻醉监护以及信息记录和储存管理等多项功能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的一体化麻醉系统,是现代麻醉机与微电子技术及电脑的完美结合,是高度一体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麻醉工作平台。麻醉工作站主要部件如图1所示。

2.2麻醉工作站平台化设计(见图2)

(1)平台化。平台化就是指建立平台的过程和规划,以一个基础单元为主体,选用不同的组件或其他单元组成一个系统的全过程。平台化设计常规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共享机制,通过共用、沿用某些系统、部件、结构、材料和加工工艺等,减低设计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零部件采购成本、生产管理成本等而采用通用化设计的理念,将产品模块化、通用化,以便以更低的设计成本实现更多的产品类型的开发与生产。平台化设计不仅是一种具有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特征的设计方法论,也是一种资源整合利用的设计策略。

(2)麻醉工作站平台化设计。麻醉工作站产品的平台化,指的是麻醉工作站本身为一个手术室里的中大型医疗器械产品,在保证产品本来应有的功能前提下,将其他的手术室需要用到的产品和部件搭载进去。

2.3麻醉工作站平台化的优势

(1)信息融合,无缝衔接。麻醉工作站、心电监护仪、电脑、电子病历、注射泵、肌松监测仪等设备都可能需要在手术室由麻醉医师使用到,这些产品如整合到麻醉工作站平台中,会减少麻醉医师的操作及读取信息的时间,降低误操作的可能性,并能把更多精力关注在患者身上。

其二,简化设计。平台化简化设计,降低研发成本,平台产品与一般产品的区别在于,研发主要是基本的“载体”设计,也就是麻醉工作站本身的设计。平台的外部组件是组合构成的,用户直接从市场上选购接口相同的产品搭配即可。这种区别于传统的从零开始设计全新产品的设计研发方式被称作产品平台化设计。

其三,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产品平台的部分标准化和通用化,更能够有效地对产品进行维护和更新。按照产品平台战略进行产品设计,只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某些产品进行重组和改进更换,无需再进一步设计和发展。在一个通用基础的平台上进行升级与创新,对于此平台化设计的产品也是同步升级的。

麻醉工作站由于产品售价高,需要有较长的产品寿命,且市场主要以二、三甲医院为主,所以相对来说市场体量小。而且医疗产品相比较消费类产品来说,有更高的产品标准和研发要求,新产品的研发是非常高风险、高成本的行为。平台化能提升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进一步分担研发投入,减少分摊到单套售卖产品上的成本,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麻醉工作站平台化设计方法

3.1平台化理念的设计流程分析

任何設计活动均需要一定的流程,麻醉工作站对平台可扩展性及产品人机操作要求很高,因此设计流程上也会有不同的侧重面。前面分析了麻醉工作站这类产品,也展开描述了平台化设计这个概念。基于平台化产品的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明确需求:确定产品定位和主要使用群体,充分调研用户需求,了解并收集资料。

使用环境分析:分析使用环境、产品和用户、其他产品的相互关系,产品怎么融入环境之中等等。

使用过程分析:用情景构建法或类似方法模拟产品的使用全过程,分析用户的动作及使用产品时碰到的痛点,分析有哪些优化空间。

分析结果整合:将前面工作得到的结果作综合考量,分析产品器件排布、造型、色彩要朝什么方向设计会有更好的包容性,提取出关键字。

造型概念探索:根据关键词及方向,用草图或者效果图方式探索各种方向的可能性。

并行开发设计:选出一到两款造型概念深化,在此阶段,外观设计、结构设计、电子设计并行开发设计,进一步完善产品造型、人机性能、平台可扩展性等。

设计定案:根据完善方案,制作功能样机验证,在投入加工模具前继续完善修正方案,直至批量生产。

3.2麻醉工作站使用环境及使用过程分析

麻醉工作站的使用环境以医院手术室为主,环境复杂,麻醉工作站需要和其他一个或几个产品配合使用,需要考虑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尺寸可以更方便使用且不会给其他产品带来影响。手术室中出现的设备应该充分体现稳定、可靠、值得信任的形象,这样的形象不但会向身处该环节中的人员传递安定的力量,同时也有助于设备正常运转。

图4为常见手术室的麻醉工作站正常运行环境平面图,麻醉工作站背部的管线繁杂,较为影响美观,且还要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因此要考虑如何做好人机跟管线排布的合理性。医生在使用电脑的时候,要从手术床位置经麻醉工作站前面绕过,要求麻醉工作站前方不能有器件造成阻碍,麻醉过程中医生需要使用大量药品及耗材,这些耗材的收纳与放置是手术室内必须考虑的问题。

设计者对使用过程用情景构建法作了详细分析,分为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因篇幅有限,此处就不再展开,表1是使用过程及使用环境分析发现的问题点汇总,针对问题点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3.3麻醉工作站外观及人机分析

产品的外观形态是产品功能和情感的载体,是设计师根据用户的情感倾向及其设计理念在产品形态上的表现,外观是与产品与用户沟通的载体。产品的色彩通过人的视觉刺激可以使人产生心理或情感上的共鸣。产品色彩和产品形态相辅相成。

麻醉工作站设计需要符合医疗行业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竞品外观进行分析,是设计麻醉工作站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步骤。研究者分析了Drager,GE,Spacelabs,Mindray这些当前市场上知名品牌自身的造型特色。得出如图5所示的风格定义,随着产品的不断迭代,同行业各品牌在外观风格上出现了向科技感、温和圆润方向偏移的趋势。

麻醉工作站在新机风格迭代上趋向于感性圆润的风格,配色上侧重于在医疗行业常见的白、灰色基础上搭配局部的企业色。

3.4麻醉工作站人机尺寸分析

麻醉医师是麻醉工作站的核心用户,因此需要麻醉工作站的人机尺寸设定尽量貼合麻醉医师的使用习惯。

研究者的产品定位以国内市场为主,选择以亚洲人种作为人机尺寸参考基准,主要考虑此人群内75%的人机数据的中间值。基于人机数据及用户使用习惯,定义更便于用户使用的产品造型。

如图6所示,机器的主控面板等可以根据需要有10°~60°的倾斜,具体视摆放高度而定。

3.5麻醉工作站设计造型语意定义

前面章节详细分析了麻醉工作站的产品设计趋势,并了解到麻醉工作站设计趋势主要是追求感性圆润的科技感风格。据此趋势,研究者在医疗展会及网络搜索引擎上做了大量的医疗新产品图片搜集工作,分类归纳出造型风格意向,如图7所示。

造型整体:整体的造型会更加协调一致,在扩展了不同设备之后,产品依然能较好地融入手术室环境。

流畅曲面:流畅的曲面让形体更柔和顺畅,更显亲和力,更有医疗产品的感觉。

块面分区:让产品丰富、有层次对比,凸显科技感与设计感的同时,结合功能来做提示使用的引导性块面分区,提升使用体验。

点睛配色:配色上需考虑在大面积白色、灰色基础上搭配局部彩色,让产品“活”起来。

光洁质感:高档的产品,会有凸显品质的质感,6分光的质感(满分为10分)既不容易显脏,也会有更好的触感,而且还是现在的风格趋势。

线条鲜明:线条鲜明,产品才会更加地与众多同质化的同类产品不同,有自己和品牌的风格。

理性结构:一个使用逻辑清晰的产品,必然有一个理性的内在结构。

3.6麻醉工作站设计色彩及质感语意定义

手术室的环境较为干净、明亮,光洁的白瓷的主配色及质感与市面上现有老一代产品拉开差距。配合圆滑的线条,营造精良的产品形象。大面积的白色搭配小面积的灰色,再辅以局部彩色。这样的比例搭配,既符合手术室的环境搭配,在小面积使用的灰色,也能传递一种稳定和安全的感觉,不至于太过轻巧,在局部点缀有彩色能给人_种活泼、亲切的感觉。

医疗产品多以使用塑料材质居多,麻醉工作站也不例外,主体材质上,在麻醉工作站上使用以稍带反射质感的类似于6分光(全光为10分光)的表面光洁度,既不会让产品的表面产品反射带来炫光影响医生正常使用,也让整机体维持有一定的光泽度,显现出有品质感的感觉,并带来较好的触感。

4结语

笔者从麻醉工作站的基本组成出发,描述了平台化定义,根据产品及平台化特性,制定了此类产品的设计流程和的实施细则。并从麻醉工作站竞品分析里得出外观造型风格趋势是科技感柔美化,结合使用环境及人机分析,并提出了麻醉工作站的风格定义和色彩、材质定义,如图8—9所示。

平台化的产品设计思路应是以产品的人机操作性能和功能使用便捷性为核心点,同时兼顾美观及安全性。因篇幅有限及医疗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笔者仅从外观设计角度描述了设计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彭玉宝

注射泵使用过程分析论文 篇3:

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临床意义

[摘要] 本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临床作用进行总结,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预防职业暴露,加强职业防护、安全用药、提升医院药师综合素质、搭建药护协作平台、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临床意义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ospital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center

DENG Yongzho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Tianmen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Hubei  Province,Tianmen 431700,China

[Key words]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Clinical significance

静脉用药调配置中心(PIVAS)指在符合GMP标准,为改变液体药物静脉输注的治疗模式由开放式半开放式向着全密闭的输液方式转换,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师与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药物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提供服务的机构[1]。其临床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报道如下。

1 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PIVAS实际运行流程的不断优化可提高整体工作效率[2]。PIVAS的建立只需十余名护士参加配置,大大节省了医院人力资源,真正把时间还给护士,专心从事护理工作,对医院医疗和护理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临床护士从药物配制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服务临床患者,让患者更加满意。在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对医院临床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

2 预防职业暴露,加强职业防护

化疗药物不但使患者出现毒性反应,同时对于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专业人员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如:骨髓抑制,脱发,肺毒性和其他不良反应等。在配置中心将化疗药物实行集中配置,除戴一次性口罩、帽子、防渗透的连体防护服,双层的手套密封住袖口外,同时使用生物安全柜,柜内空气洁净度达百级标准,特制的垂直流装置和HEPA过滤网,特有的负压操作环境,可有效防止有毒气体的溢出,防止气体再循环,避免有毒性微粒的气体或气雾通过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进入人体而有效地保护操作者。定期体检结果证明其对配置者积极的职业防护[3]。由配置间排出的气体经过净化装置过滤后,不会污染大气,符合环保要求。

3 多重核对,减少差错,促进安全用药

资料显示,排药、配制是发生差错的重要原因[4]。PIVAS整个配置过程至少经过5次核对,大大降低了错误发生率,加强了药物配置质量的审核与监督,确保了输液质量和静脉用药的安全。避免了病区医生医嘱和护士录入医嘱错误(如收费错误),排药错误和护士配置差错等导致的用药风险(如有颜色的药物配制为无色,无色的药物配制成有色)。而配置中心药师对配置的异常情况可及时进行分析解决[5],将外差变成内差,大大降低了用药风险。

4 药师审核医嘱的互动平台,提升医院药师综合素质

药师习惯于传统意义的药品调配工作,对合理用药,临床药学知识的运用难以驾轻就熟,表现出难以胜任处方审核与合理用药监管。住院病人医嘱的配伍禁忌以及回避办法等方面的知识十分专业与深奥[6],相关技能要求极为严格。基层医院通常难以找到接受过专业化临床药学培养,善于从临床药学角度思维分析问题能力的优秀药师。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经验丰富的药学专业人才从事集中配置管理工作,最终的结果是难以完全胜任配置中心的处方审核,提供全面合理用药服务的职责。

PIVAS的建立,搭建了一个医药互动平台,利于发挥医院药师的职能,提升医院药学服务水平。通过HIS信息系统嵌入PASS系统[7],可以自动化地对药品配伍禁忌等问题进行审核把关,药师通过审查医嘱,参与临床用药过程分析,与医师、护士联系及时沟通,开展医嘱干预,将工作产生的问题去分析解决,循序渐进,从药物配伍禁忌,溶媒选用,联合用药,给药间隔,重复给药,给药浓度,途经,顺序,疗程长短,个体化用药等方面去不断积累,相关知识性书籍的学习,药品说明书的经常参阅,药物配伍禁忌检索表的应用,利用文献检索循证最新药学知识的捕捉,可弥补性地解决药师知识不足难以胜任大批量的处方审核把关工作任务的问题,可不断地促进药师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更好地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8]。

举几个实际工作中的例子如下:(1)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时溶媒一般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但新生儿患者,肾脏的有效血流量仅为成人的20%左右,盐水的调节能力差,不能耐受大量的盐,药师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2h内β-内酰胺类在两种溶媒中稳定性相差不大,所以对儿童特别是新生儿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更适宜。药师干预意见:将5%的葡萄糖注射液配制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打包送到科室配制,叮嘱护士现配现用,保障了患儿的安全。(2)消化科一医嘱如下:0.9%氯化钠250mL+盐酸左氧氟沙星0.4g+10%氯化钾5mL;0.9%氯化钠100mL+注射用奥美拉唑钠42.6mg;此例患者在入院初期联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药师可干预医生将盐酸左氧氟沙星改用非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因为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为胃壁细胞H+/K+-ATP泵抑制剂,不仅抑制胃酸的分泌,而且抑制肾小管H+/K+-ATP酶泵,使尿液pH呈碱性,该两种药联合使用,结晶尿形成的可能性大,应慎用,如必须联合使用,达到间隔时间2h以上使用,且大量饮水;因喹诺酮类药物可干扰糖代谢,糖尿病患者更不得使用。在药师干预下医生将质子泵抑制剂换成组胺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粉针;将盐酸左氧氟沙星改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如美洛西林1.5g×2支继续抗感染治疗。(3)感染科一医嘱如下:0.9%氯化钠250mL+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5mL×2支,50gtt/min。此药品说明书明确强调只可用不含电解质的注射液配制。电话通知医生,医生反映此患者为糖尿病患者。药师查阅相关药学资料,给出医生用药参考:因我院配置中心无5%木糖醇注射液,建议医生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5mL×2支+胰岛素2U ~ 4U即可[9],医生采纳建议。既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又保障了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浓度及其安全性。(4)某脑卒中患者“氯化钠注射液500mL+依达拉奉注射液30mL,ivgtt,qd”,因其蛋白结合率高,结合后很难通过血脑屏障,其半衰期短,代谢快,因此使用时应快速滴入[10],保证脑部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要求其溶媒量为100mL,并在0.5h内滴注完毕。药师临床干预态度诚恳和理由充分,医生接受药师的建议,保障了治疗效果。

5 高洁净度环境下搭建药护协作平台

PIVAS把以往分散在各病区的静脉药物集中在从原来开放不洁净的环境到洁净安全的环境下配置,避免了以往配药在掰开安瓶颈时空气中存在的微粒进入输液瓶中,引起患者肉芽肿静脉炎、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11]。药物配制过程中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和水平层流台、熟悉药物相互间的配伍、药物加入顺序及混合均匀、执行药物溶解的标准操作、加药时合理使用注射器、遵照操作流程和药物配制方法、保持配药过程中的慎独精神,必可达到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输液配置成品[12],避免热原反应,确保用药合理安全。

PIVAS护士在配置输液时,严格遵守PIVAS的各种操作规范,药师在复核成品输液的过程中对异常现象进行了干预,如注射用葛根素粉针低温配置空瓶结晶[13],再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亚胺培南1g+西司他丁钠1g。配制后输液浑浊。药师建议:亚胺培南浓度大于5mg/mL,会产生沉淀。将浑浊的输液加入一定溶媒量(至少100mL)后澄明即可使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6 经济、社会效益可观

PIVAS运行模式的差异导致运行成本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不同[14]。其覆盖的科室越多,相应的人力成本越低。建立PIVAS后,各病区备药量大大减少,药品集中管理可防止药物浪费,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药品过期、失效、丢失、损坏等现象,降低了破损,提高了药品周转率。

药物集中配置,同种药物可以共用注射器和溶媒,降低输液成本。

还可实现药品共享,通过合理拼用,减少药物使用中的浪费,如氯化钾、长春瑞滨、卡铂等,胰岛素类药物可以按剂量收费,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

药品与耗材由专人管理后,虽然PIVAS开支增加,但其他科室降低了与之相关的支出,只要以节约为原则,进行科学管理,注意成本和效益的计算,医院总体上还是有盈余。

7 结语与展望

PIVAS是一种先进的静脉药物配液技术和管理模式,其建立利于配置者的职业防护和临床护理质量、效率的提高,杜绝因输液反应引起的医疗纠纷,节约护理人力资源,减少了药物的浪费,降低了医疗成本,顺应了医院药学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的人性化药学服务的方向发展,推动了以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15]。不少大医院已经开始了门诊输液集中配置,法律政策的不断促进和医院发展的不断需要,相信PIVAS的前景一定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韩吉,梁宇,姜明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实践与分析[J].医药导报,2014,33(1):130-132.

[2] 汪立梅,薄红,隋颖,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业务流程重组在提高工作效率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826-828.

[3] 王竞兰,任俊辉,卢来春.化疗药物配置中的职业防护[J].中国药业,2011,20(4):61-62.

[4] 罗利雄,范红玲,陈健,等.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防范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3):330-332.

[5] 罗利雄,汪延安,孙文武,等.静脉输液配制操作不当导致用药质量问题分析[J].中国医药,2012,7(4):509.

[6] 黄浪,梁月兰,钟敬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分析与点评[J].医药导报,2013,32(8):1103-1104.

[7] 朱淑芳,赵荣慧,崔秀彦,等.PASS系统监测医嘱合理用药水平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2):66-67.

[8] 罗利雄,杨少武,郭胜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典型不合理医嘱分析与点评[J].河北医药,2012,34(17):2689-2690.

[9] 王晨,李雅静,陈雷,等.注射用吡柔比星与胰岛素在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2):1758-1760.

[10] 罗利雄,李勇涛,沈向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输液标签警示标志的设计与应用[J].医药导报,2014,33(1):133-134.

[11] 张峻,李晓廷,王毅.浅谈PIVAS验收工作中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参与的必要性[J].中国药房杂志,2013(45):4235-4237.

[12] 罗利雄,陈健,彭宣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6):382-384.

[13] 罗利雄,曾祥平,陈丽平.注射用葛根素粉针低温配制空瓶结晶原因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4):32-34.

[14] 黄寿和,叶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57.

[15] 宋金波,宋锦飞.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合理用药及临床药师培养的促进作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3):222.

(收稿日期:2014-10-16)

作者:邓永忠

上一篇:高层建筑与城市分析论文下一篇:秘书秘书与领导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