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提出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从而推动持续改进的全面建设,达到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质量观,树立教学标准意识,推进教学质量标准建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论文 篇1:

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评价结果被用于持续改进的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提出评价结果被用于持续改进情况的监控,主要包括教学质量评价、毕业生反馈信息被用于持续改进的情况,达到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质量观,树立教学标准意识,推进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关键词】评价结果 导向 持续改进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教学(教改)项目(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群及其教学组的建设与实施)资助;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质量工程项目(安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资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促进工程教育国际化,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实现了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为学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通行证”。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认证需要在确定的目标下不断的持续改进,其中依据是评价结果被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情况,也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质量观,树立教学标准意识,推进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1.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被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措施及效果

为确保评价结果被用于专业持续改进,专业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与监控机制,通过采用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评分表分析法和问卷调查对毕业要求质量达成度进行评价。

1)实习教学工作的改进措施

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训练与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2)毕业设计环节的改进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的评价结果,分别从选题、过程指导与毕业答辩等环节采取了用于改进该项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1)针对设计说明书中有部分雷同内容的现象,学院要求采用“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申请学士学位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重复率进行检测,根据文字重复率确定学生是否具备答辩资格。(2)鉴于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前松后紧”的现象,对毕业设计涉及的选题、下达任务书、进行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等几个环节进行进度和质量检查,校、院教学督导组随时抽检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完成情况,并进行现场问辩,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3)课程体系修订的主要内容与结果

根据《2012版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的评价结果,原有的课程体系合理,理论课、实践课和素质培养并重,交叉合理,有机协调,对培养方案的达成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但原有的课程体系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需进一步改进。因此,对课程体系进行如下调整,形成了《2012版培养方案-改进》:

①新增《无机化学C》、《有机化学C》、《安全法律法规》、《灾害地质学》和《防火防爆学》课程,以加强学生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与知识的培养。②新增《安全科学导论》、《MATLAB与计算方法》、《消防学实验》(在《消防學》课中进行,实验学时24另外增加)和《安全人机实验》(在《安全人机工程》课中进行,实验学时24另外增加),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2.毕业生反馈信息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情况

近年来通过毕业生反馈和评价机制建设,本专业收集了大量毕业生反馈信息和评价结果,反馈的信息主要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相对较弱;学生获取国内外先进安全技术相关信息量不大;学生对环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

1)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通过参加质量工程建设、教改立项研究,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立足专业与讲授课程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提出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性意识及能力的课程改革方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安全工程专业于2014年开始建设内蒙古首家煤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于2015年初开始投入使用。通过虚拟仿真模拟煤矿安全、生产等条件,为学生构建了逼真的实习实践环境,增强学生认知能力和工程意识。

3)强化实验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大赛与实训项目

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扩大实验室面积,并购置先进的大型仪器与设备,通过示范性教学,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4)加强学生获取安全技术前沿相关信息能力与意识的培养方面

聘请国内外安全工程领域知名学者到本专业讲学,同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或交流,回校为安全工程专业师生做报告。

5)新增课程以加强学生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识与知识

新增《无机化学C》、《有机化学C》、《安全法律法规》、《灾害地质学》和《防火防爆学》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识与知识。

3.结论

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反馈信息的评价结果是专业认证过程的结果和作用,同时也反作用于专业认证各个环节,只有依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专业认证的各个环节才能提高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水平,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振宏,杨书宏,宋守信.国外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分析与借鉴[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2):61-66.

作者:杨夺 王文才 康恩胜 姜小龙

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论文 篇2:

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的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提出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从而推动持续改进的全面建设,达到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质量观,树立教学标准意识,推进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关键词】反馈 评价机制 持续改进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教学(教改)项目(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群及其教学组的建设与实施)资助;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质量工程项目(安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资助。

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促进工程教育国际化,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实现了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为学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通行证”。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认证需要在确定的目标下不断的持续改进,其中反馈教学成果的是毕业生跟踪与社会评价,也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质量观,树立教学标准意识,推进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1.安全工程專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建设

学院及本专业要对建设毕业生反馈机制十分重视,成立毕业生调研反馈领导小组。由院长和党委书记任组长,教学副院长和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由系主任和分管就业的辅导员负责此项工作。为获得有关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质量及社会评价等信息,主要通过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反馈、招聘单位座谈、往届毕业生(校友)反馈等途径对毕业生反馈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如表1所示。

2.其他社会评价机制建设

学院及本专业除了积极建设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外,还通过其他社会评价途径来构建毕业生社会评价机制。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对本科生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价,目前已建立了23个校外实习、实践教学评价基地。另外,学院及本专业比较关注国内权威社会评价机构对本科专业的评估数据,主要有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的就业评估数据。

3.当前正在运行的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

1)应届毕业生调查

每年学生毕业前,教研室组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征询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组织、课程设置、任课教师、考核方法、专业实践等各个方面的看法及其达成度的意见,并结合“毕业生出口能力吻合度”问卷调查,收集反馈信息,改进专业的教学质量。

2)往届毕业生调查

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开展面向往届毕业生(校友)的跟踪调查。这种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通过这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问卷定位于通过校友调研学院在教学、实验室建设、学生基本技能、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情况,了解目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人文培养等未来发展的支撑作用,优化教学体系。

3)用人单位调查

按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要求,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和总结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

在培养方案修订期间,安全工程专业及学院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形式,了解社会和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征询企业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看法,并通过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修订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专业教师每年利用学生实习、承担科研项目等机会,由实习带队教师、科研人员,通过与用人单位的互动交流、填写调查问卷形式,了解企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根据上述调查情况,形成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

4.结论

通过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的运用,确定了持续改进的内容和方向,为全面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惠延,周连春,詹晶.开展多主体校内专业认证,持续改进内部质量监控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149-151.

[2]王孙禺,周连春,孙钢城,雷环.专《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0-15.

作者:杨夺 王文才 刘进才

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论文 篇3: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安全人机工程》教学内容设置研究

摘 要: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專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安全人机工程》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安全人机工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及课时分配进行研究,提出了教学内容分为7个教学模块,并增设研讨教学及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安全人机工程;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实验教学

引言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始建于1952年,依托江苏省首批“省级品牌专业”和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在2015年进行了安全工程专业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并顺利通过,为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国际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在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安全人机工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在将来从事安全管理和技术工作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安全人机工程》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人机工程学一个应用学科的分支,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在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认证标准》及《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安全工程专业补充标准》中涉及到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7大项、若干子项,其中认证标准中对于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着重体现。因此,为适应安全工程专业认证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目的的顺利实现,研究《安全人机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及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尤为必要。

一、课程现状

《安全人机工程》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场所内,人和机以及围绕着人和机器的关系及其环境所组成的综合体,对其建立合理的方案及功能分配,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生、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职业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中国矿业大学作为矿业领域特色明显高校,课程设置中《安全人机工程》的角色地位相对偏弱,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04)中《安全人机工程》列入C类专业选修课程,课时32学时;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2)中,将其列入C类专业选修课程,课时变为24学时;为适应社会需求和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同时为满足安全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在2016版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对该课程进行修改,将其列入A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课时24学时。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作为宏观层面的安全专业课程,涉及面广泛,以单一教材进行内容讲授时,教学效果一般,且本课程课时较少,教学班级有五个班外加其他专业选修同学,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及分析人-机结合面问题的能力撑持不齐。表1是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2012版《安全人机工程》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情况,从表中看出,该课程教学课程中缺乏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不突出。因此,笔者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经验及学生课程反馈,结合模块式教学分类及专业认证要求,对《安全人机工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从表2中可看出,将《安全人机工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七个知识模块进行教学,并对各个知识模块的内容及课时进行分配,同时针对中国矿业大学为《安全人机工程》教学缺少实践环节内容,增设了3个学时的实验及2.5个学时研讨环节,加深学生对安全人机工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安全人机工程》研讨、实验环节的教学内容见表3。

三、结束语

《安全人机工程》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的抽象性、综合性与实践应用的普及性并重,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凝炼与整合,明确了在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点,再结合课堂讨论及课程实验环节的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对该课程学习重要性的认知,提高学生学习《安全人机工程》的兴趣与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傅贵,周心权,秦跃平,等.安全工程本科的工程型大安全教学方案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8):64-67.

[2]欧阳文昭,廖可兵.安全人机工程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3]刘辉,袁昌明,王信群,等.安全人机工程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2011(8):94-95.

[4]朱方,刘宏,解清杰.“安全人机工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36-137.

[5]刘辉,李海航,杨春.“安全人机工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与实践[Z].第28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2016:293-296.

[6]范育青,汪华君,刘玉成,等.地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20):91-92.

作者:赵恩来,李忠辉,沈荣喜,刘晓斐

上一篇: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下一篇:专业实训经管类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