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肝胆外科护理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探讨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全程护理的方式对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进行调查和总结。患者对相关疾病的知晓率达到91.5%,患者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达到89.0%。说明实施全程护理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程护理肝胆外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全程护理肝胆外科护理论文 篇1:

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到2020年12月共计100例肝胆疾病患者进行探究,并按照随机分配和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护理,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全程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对比效果。结果:从两个不同护理组的护理效果可见,观察组护理效果要高于对组组患者。结论:将全程护理运用到肝胆外科护理工作之中,可以使肝胆疾病患者更早康复出院,可见全程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退广价值。

关键词:全程护理;肝胆外科;引流管

前言:

肝胆疾病主要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肝内胆管结石等多种疾病等等,当患者出现肝胆疾病,将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而随着以疾病为本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及联合诊疗机制的建立、完善和普及,致力于使各类肝胆疾病患者都能获得最优化的系统治疗,其中全程护理方式则是新时代下研究出的一种高效护理方式。相比于常规性的肝胆外科护理方式而言,通过运用全程护理方式可以使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都得到实施全程护理,有效提高护理部门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共计100力肝胆外科患者为例,严格地遵循随机和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共计50例患者,男性患者30名,女性患者20名,平均年龄在45~70周岁;对照组共计50名肝胆患者。男性患者26名,女性患者24名,平均年龄在43~75周岁。而且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在开展对两组肝胆患者护理的过程之中,两组患者均需接受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性的护理,及时告知患者的手术流程和康复注意事项等等,给予观察组全程护理,进行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面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全程护理方式如下:

1.2.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是整个全程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肝胆疾病的患者需要直接接受手术,这会使患者较为容易产生对手术的恐惧和错误认知,影响到患者的手术接受能力,使其无法在手术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工作。所以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开展对患者常规护理的时候,还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为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使患者能够真正消除疑虑,树立战胜疾病的正确信息,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开展手术。

而且相关的护理人员还需重视对患者各项信息的收集,从根源上防止因信息收治的不及时,产生的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的不良现象。

1.2.2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也是全程护理中的重要护理工作环节。因为手术过程中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手术效果,相关的护理人员在手术的过程中,应进行对患者的实施体征指标监控,使患者出现的不正常体征变化能够及时被发现与解决,以保障患者能够始终保持安全接受手术的状态,使护理效果和手术效果都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与此同时,相关的护理人员还需鼓励肝胆患者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其能够与患者及时进行沟通,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与医生沟通,使医生能够及时与患者沟通,有效地保障患者全程的正常和健康心理状态,保障手术和用药治疗护理效果。

1.2.3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工作也是全程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一旦护理人员出现了在术后护理做不到位的问题,将会使患者康复的时间得到不良延长,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后期出院康复。所以,相关的护理部门应注重对患者的术后护理,通过加强对患者术后的饮食护理、复建护理、并发症护理,使患者能够时刻保持健康的状态,促使护理部门对患者护理效果的不断提升。这样即可从根源上消除因患者并未注重饮食和复建护理,产生的不良术后反应等等,而是使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和康复效果都能够得的双重保障。

1.3观察指标

本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初次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全程护理对于肝胆患者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 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本文所有肝胆患者的护理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以均数 ± 标准差( X— ) 表示, 计数资料以 X 2 检验,以率(%) 表示,P< 0.05, 具有实际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可见,观察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比对照组短,而且疼痛评分比观察组低,可见观察组的全程护理效果更好。如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情况可见,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得到全程护理的肝胆患者其心理护理满意度更好,而且也比对照组中患者更早康复,可见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3讨论

肝胆外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而且肝胆疾病也是一种重要与危险性的疾病,肝胆外科应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才能保障肝胆外科患者早日康复。医院中的肝胆部门应真正认识做好肝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全程护理有效地运用到护理工作之中,以保障肝胆患者的实际康复效果,使其能够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从上文对全程护理方式的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也要低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可见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各个护理人员应注重对全程护理方式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树峰,李敏.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15).140-141.

[2]周劫.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討[J].基层医学论坛,2019,(36).5280-5281.

[3]侯淑玲.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浅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50).181-192.

作者:郑先群

全程护理肝胆外科护理论文 篇2:

全程护理在82例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探讨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全程护理的方式对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进行调查和总结。患者对相关疾病的知晓率达到 91.5%,患者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达到89.0%。说明实施全程护理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全程护理;肝胆外科;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以及心身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全程的健康教育已成为重要内容。在临床工作中,肝胆外科包括慢性胰腺炎、肝硬化、慢性胆管炎、肝癌等在内的大部分疾病,仅靠住院期间的护理还远不足以满足要求。因此,我们通过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提高对相关疾病知识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从而达到帮助康復、预防疾病复发以及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现将我们的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为 2011年 1 月至 2013年 1月间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并且进行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2例。其中男性患者共有47 例, 女性患者共有 35 例; 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22 岁 , 年龄最大的为 74 岁 , 平均年龄为 53 岁;患者中所患疾病为肝硬化的有21 例,为急性或者慢性胰腺炎的有15 例,患者为胆管病变的有 38 例(其中大部分为术后设置引流管病例),为肝癌的有 8 例。

1.2 方法

对于住院手术治疗的所有患者,按照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于患者从入院开始,到住院的全程以及出院后三阶段分别对患者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宣传人院后的一些基本须知和卫生健康知识,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以及强调遵守医嘱的重要性等教育;而护士长作为护理人员的直接管理者,通过检查指导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纠正和强化教育;临床医生则通过查房的时间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防治、合理用药以及康复和心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同时还可通过咨询、讲课、讨论、自助学习以及电视录像教育等多种健康教育途径对患者进行相关行为干预,从而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运动和休息,对患者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纠正, 帮助患者提高疾病防治的依从性,从而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于全程护理实施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调查,同时并对患者的健康行为形成情况进行调查。

2结果

所有82 例患者,全部在我院肝胆外科接受了手术,并进行了住院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全程护理的整个过程和环节,对患者共发放调查问卷 82 份,收回 82 份,回收和有效率100%。所有患者对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 91.5%(75 /82),住院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达到89.0% (73 /82)。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模式以及心身医学也在不断的革新,医院的职能也正在由纯技术性的单纯医疗服务向着医疗、 预防和保健相结合的社会性服务方向转化。因而,护理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程的健康教育已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肝胆外科常常因为会涉及到重大而且复杂的病例和手术,例如慢性或者急性胰腺炎、慢性或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大出血以及肝癌切除术等。通常这些疾病发生时病情严重、进展变化快,而且其中某些疾病还常出现反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年的加剧,伴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增多,也更加大了肝胆外科手术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危险性。因此,在肝胆外科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工作的全程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在我院肝胆外科的日常护理中,我们通过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健康教育,对疾病相关知识得以知晓以及形成了健康行为的患者均具相当高的比例。

通过对患者资料的总结以及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经验,我们认为全程护理健康教育,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环节:入院全面教育。 对于新入院的患者,应当有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包括环境介绍、 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介绍 、以及作息、陪护住院制度介绍等在内的入院的常规内容的介绍和教育,并给患者分发服务指南等资料;手术前后的教育。术前可针对患者的手术特点,对手术包括手术的医师、手术部位、手术前地准备等在内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的讲解,并对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问题进行说明, 避免患者术后心理应激反应发生的程度;术后对患者的饮食、卧位、治疗和用药方案以及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对患者和家属做尽可能详尽的说明;对特殊问题的重点宣教。例如对于并发症、伴发疾病以及特殊症状的患者进行特殊问题的重点宣教;可在科室的醒目位置悬挂肝胆系统的解剖图,发放相关的宣教手册,以便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系统了解,从而达到提高患者防病治病意识,减少并发症发生,纠正不良健康行为的目的;康复出院教育。可在患者出院前1-2 天内将患者出院后需注意的事项、以及饮食原则、可能的异常情况和复诊的时间等对患者做详细的讲解,并打印成文字材料,对患者发放。

总之,肝胆外科护理中,将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 可大大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对于患者的康复以及预防术后的复发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温晓玲, 张燕珊, 张卫红. 实施整体护理与专科介绍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4 (8) : 975-976.

[2] 蒋其芳.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 [J] . 祝您健康·新医药 , 2010, 1(4) : 58-64.

作者:余晶莉

全程护理肝胆外科护理论文 篇3: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应用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 2014年12月肝胆外科围手术期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及心率、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观察其护理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其忧虑抑郁情绪,血压及心率保持稳定,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干预;肝胆外科;围手术期;应用价值;SDS;SAS

[Key words]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Perioperative period; Application value; SDS; SAS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各种类型的腔镜、内镜外科技术在肝胆外科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模式向更准确、精细、微创化和多信息导向的智能化转变[1-2]。肝胆外科手术是常见的一种手术类型,肝胆疾病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伤害,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起到治疗目的[3]。随着护理观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护理方法逐步应用到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中。本研究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应用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肝胆外科围手术期的患者75例,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21~76岁,平均(43.1±11.5)岁。其中胆结石患者29例,胆囊炎患者36例,肝癌患者10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手术所需的各个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并在患者术后采用术后护理。

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必须针对患者围术期的焦虑抑郁情绪,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面带微笑,保持室内环境安静,低声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熟练、有序,从而使得患者有安全感。病房可以适度的播放轻快、欢畅的音乐,使得患者心情放松,注意力分散,不要老专注于病情。对患者讲述一些成功病例的故事,增强其对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护理人员利用晨、晚间的护理空闲时间与患者进行交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进行了解,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人员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指导,鼓励其与病友进行交流,不要自己胡思乱想,并告诉他们负面情绪会影响其疾病的恢复。分析引起患者情绪波动的各种诱因,并尽量予以消除,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过食辛辣,保持乐观情绪[4]。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手术前30min),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4-5]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每一条文字后有四级评分,1表示:没有或偶尔;2表示有时;3表示经常;4表示总是如此。然后根据您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在分数栏1~4分适当的分数下划“√”。在由自评者评定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再乘以1.25以后取得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标准分越高,症状越严重。按照中国常模,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每一项问题回答分4个等级:没有(0分)、少有(1分)、常有(2分)、一直有(3分)。评定时间为一周。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 ~ 19分为可能有抑郁症,≥20分为抑郁症。(2)干预前后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比较。(3)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4)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干预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得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率及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肝胆外科涉及病例多为重大又复杂的和手术病例,而肝脏又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消化腺和解毒器官,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以及食欲下降和疲倦乏力,患者对疾病的耐受能力也大为降低,同时,肝胆疾病患者由于担心自身的病况及经济状况,担心治疗效果、手术医师水平术后疼痛以及预后等,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从而影响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6-7]。

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从入院、手术到出院,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同时手术作为一生理应激源,紧张焦虑情绪会导致非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出现心率上升、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均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成为患者康复当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如何采用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信任,是其中的关键。护理人员应该以精湛的护理技术、良好的仪容仪表和一定的心理学技术去影响患者,提高他们对于生活和治疗的信心。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疾病的预后以及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8-9]。而外科护士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保持生理状况和心理状态的舒适度,以提高其依从性,树立抵抗疾病的信心,安心接受手术治疗[10-12]。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工作,耐心解答患者以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尤为重要[13-15]。

护理满意度是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最终评价指标之一,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患者满意度是医疗改革的最终目的。

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其忧虑抑郁情绪,血压及心率保持稳定,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华.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11-112.

[2] 彭海容.腹腔镜胆囊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医院,2011,11(8):76-77.

[3] 邱康梅.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232-233.

[4] 张爱华.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12,7(15):12-14.

[5] 张洋.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的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39-42.

[6] 李红霞.护理路径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观察体会[J].大家健康,2014,8(13):243.

[7] 张兴桂.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11(12):40-41.

[8] 张玉梅.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J].工企医刊,2012,25(4):11-12.

[9] 刘爱红.循证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7):5819-5821.

[10] 陈华萍,黄益军,邓玮筠,等.耳穴贴压结合护理治疗对改善失眠症患儿睡眠质量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5):617-619.

[11] 钟梅花.心理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66-67.

[12] 鹿彦.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4):31-32.

[13] 陆晓燕.快速康复外科在肝胆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6):93-94,97.

[14] 沈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64-265.

[15] 廖春梅.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应用的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35):7936-7937.

(收稿日期:2015-02-26)

作者:刘慧等

上一篇:电脑绘画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下一篇:转变作风实践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