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信贷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金融学专业三大主干课程之一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是一门实务操作性非常强的应用型课程。本文从探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施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入手,重点阐述了该门课程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实践经验。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新形势下信贷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形势下信贷管理论文 篇1:

探索新形势下的粮食信贷管理方式

摘要: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农发行在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和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期望和要求更高,新形势下粮食信贷管理将会凸现新的薄弱环节,当前农发行正在推进内部改革,其重要内容是改革和完善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实现按现代银行的要求运作。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信贷业务的运作与商业银行有明显的区别,应当在借鉴银行业通行的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方法的同时,更加注重突出自身的业务特点,不断探索和完善农发行特色的信贷管理方式。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粮食信贷业务;贷款方式;产品创新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王 军 刘禹超

新形势下信贷管理论文 篇2:

站在时代前沿 思考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金融学专业三大主干课程之一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是一门实务操作性非常强的应用型课程。本文从探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施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入手,重点阐述了该门课程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实践经验。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专门人才。”该规定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予以肯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施实验教学改革,既是培养新世纪经济管理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促进知识转化和知识拓展的重要教学手段。[1]作为高等院校显性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理论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以学生学会学习,接受现成专业知识为教学核心。实验教学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的教学活动。作为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2]近几年,全国各大高等院校都普遍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实验教学规律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尽管实验教学在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中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但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已获得师生的广泛认同。目前,国内财经类高校都加大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社会系统分析与模拟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和广东商学院与广东省教育厅共同投资建设的“经济管理重点实验室”,等等。但是以上初见成效的各种实验教学工作中,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课程相关的实验教学软件系统、实验教材和实验教学工作却相对比较匮乏。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商业银行会计学》作为金融专业本科的三大专业主干课程,是近二十多年国内高校金融学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在各大财经类院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课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主要研究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运行过程中商业银行与企业部门、居民部门之间借贷关系的管理理论、体制、机制和业务技术。[3]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基本业务活动之一,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4]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实务性,要求学生在学习、验证、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处理实际问题,是学生了解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运作和管理相关内容的重要窗口,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典型特征,能获得传统的黑板讲授、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及其它教学方式均难以实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5]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不仅对改变金融学专业《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缺少实验教学的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课程教学改革意义,同时能够有效地转变学生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金融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金融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西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正处于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转型过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应通过采取实验教学方式,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综合性培养,最终实现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对本科教学提出:“本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要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遵循这一基本指导思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具体改革思路如下:

1. 明确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课程专门为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模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管理环境,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处理、决策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和过程系统地纳入计算机处理,形成覆盖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全过程的科学体系,除了供模拟参加者进行贷款决策和贷款管理流程运作的演练外,还能够大量地提供各大商业银行实际贷款业务案例。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实践的理解,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学生充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应变和自学能力,并能通过各个模拟实验操作环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下,模拟商业银行面对众多企业贷款申请者和个人贷款申请者,正确地进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从而根据各种贷款申请资料做出正确的贷款决策,体验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流程以及贷款发放后如何展开贷款检查,进行贷后的跟踪监测和风险管理。[5]

2. 实验教学形式多样化,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具体实验教学形式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实验教学课时共计40课时,2个学分。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灵活、综合地运用金融学专业多门学科知识储备,如《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金融营销学》、《会计学原理》和《金融企业会计学》等先修课程的专业知识,以及《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各种预测、决策方法。按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开出必修和选修实验教学内容,其中基础性实验(演示性试验和验证性试验)应占40%,综合性实验应占40%。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设计性试验和创新性实验应占20%。

(1)精心地设计演示性实验内容。为便于学生深化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认识,应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贷款"三查"的基本内容、贷款基本原则、一笔贷款生命周期过程中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贷款在总行、分行、支行三个层次结构中的业务操作流程、各种类型贷款审批的流程、贷款审批中应关注的具体细节以及贷后管理的相关内容。

(2)紧密结合课程知识点展开验证性实验。为加深学生对本课程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实践操作方法与技能,本环节通过丰富的企业贷款案例和个人贷款案例演示,紧密地结合本课程的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各项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本实验环节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重点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3)综合性实验将侧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实验内容应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实验项目的设计力求做到理论方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配以详细的企业贷款申请者和个人贷款申请者的基本信息和财务数据。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筛选、设计和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各种类型贷款的贷款决策方法、实际操作流程和贷后风险管理。

(4)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展开创新性实验。本实验教学环节由学生依托实验课程软件,结合个人兴趣,通过团队合作形式,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上机演示和互动交流。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为例,学生分别扮演支行信贷员、支行信贷科长、支行分管行长、支行行长、信贷部初审员、信贷部副经理、信贷部经理、总行审贷委员、总行分管行长、总行行长等不同角色,从贷款业务启动到打印放款通知书,体验银行信贷审批流程,体会不同角色在信贷业务中所发挥的作用。本实验环节遵循"学生独立设计,教师重点辅导"的原则。学生可根据自已的兴趣点,自行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团队形式模拟案例演示或撰写相应的学术小论文。教师应在该环节中发挥引导作用,在纠正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所分析问题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不断加强实践,注重对他们科学创造才能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开发,不断地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该实验教学环节成为学生充分施展个人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良好平台。

3. 精心选择符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实践运作的优质教学软件系统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课程应依托我校国家级试验示范中心配备的优质计算机硬件、软件、各项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教学环境,精心选择符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实践运作的优质教学软件系统,为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模拟实验条件。该教学软件系统应为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实践运作同步的B/S结构,运用用户直接交互的程序,采用标准化模式,保证学生操作过程中能清楚地了解到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工作台、公告板等功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教学软件系统中应包括客户信息管理、信贷业务管理、信贷风险管理、信贷报表管理和系统信息维护五大系统功能。首先,客户信息管理。主要用于企业客户、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管理、业务活动管理以及客户交易管理、财务状况管理。其次,信贷业务管理。主要对信贷业务过程中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进行处理,实现电子化审贷流程。通过对行业信息、政策信息、银行贷款信息的分析,结合企业客户的财务状况、非财务状况、企业贷款或授信额度的分析,为信贷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第三,信贷风险管理。主要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对信贷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第四,信贷资产管理。主要对银行信贷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进行管理。第五,信贷报表管理。对银行的常用报表、自定义报表、上报人民银行的报表提供接口,并可根据系统提示的条件完成自定义的查询。此外,还应具备系统信息维护功能,对系统参数、权限设置、流程控制、分析指标和相关参数、企业类报表结构等信息进行维护,确定机构管理员和操作员,方便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4. 编写符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理念和业务处理模式,操作简便、易于理解的实验指导书或实验教材

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教学软件系统的开发者展开有效沟通、交流互动和共同合作,着力、精心地编写适应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发展现状,同时与实验教学软件系统相匹配的PPT课件、操作视频资料、全套企业信贷和个人信贷案例资料、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贷款审批、贷后检查、贷款五级分类资料以及实验指导书或实验教材,满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有效地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教学过程,达到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实现更为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卓有成效的相互合作,有利于及时发现教学软件系统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不足和缺憾,保证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学软件系统效用的最大程度发挥,实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5. 构建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师资团队

应从学历、职称和年龄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师资团队的构建,选择多年从事金融学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精力充沛和具有延续性的师资团队,运用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地指导学生实施实验教学工作,持续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师资团队建设的具体措施如下:

(1)每年组织实验教学师资参加相关专业培训、软件培训和实验教学改革会议,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扩充实验教学活动视野;

(2)组织实验教学教师到实验力量雄厚、教学效果良好的国内高校甚至国外高校展开学习交流或深造,获取有益的实验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实验教学水平;

(3)定期组织实验教学研讨会和公开示范教学课,及时交流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经验;

(4)总结实验教学经验,展开实验教学效果调查和评估工作,发表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改革论文若干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长期的实验教学经验积累,而且受制于外部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整合实验教师、实验学生、实验教学系统、实验内容、实验指导书或实验教材等诸多因素,充分发挥整体效用,获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实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值得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张真继等.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研究初探[C].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2]吴永林等.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8).

[3]江其务,周好文.银行信贷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张静琦.商业银行信贷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申韬.“《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经济与管理”教学研究论文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申韬

新形势下信贷管理论文 篇3:

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思考

摘要: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也成为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与结构调整过程中,国内以往被经济高速增长所掩盖的一些风险隐患逐渐显性化,金融风险事件屡屡出现。本文围绕“责任到位、监督到位、管理到位、人员到位、考核到位”,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机制,提升稳健经营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思考

一、信贷管理“五个到位”的基本内涵

信贷管理“五个到位”是商业银行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通过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机制,积极推进信贷资产质量稳步向好的重要抓手。

责任到位:“责任”是承担应当承担的职责,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监督到位:抓好监督到位是落实“五个到位”并使之长期有效地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管理到位:管理到位是落实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要求,时刻保持领先地位,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必然选择。人员到位:人员到位主要是指加强信贷队伍建设,确保人员数量到位,更重要的是质量到位。考核到位:通过考核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探索建立平衡风险收益、兼顾短期收益和长期效益的考核奖惩机制,传导稳健的经营理念。

二、存在问题成因剖析

当前信用风险多发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表明我们的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还存在不足,不做“切片”分析,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性的原因就难以被发现,问题就会长期存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部分行信贷制度执行不到位、关键环节管控失效;三是各类业务、各类风险的协调联动及整体管控不到位;四是稳健合规经营、风险控制优先的信贷文化建设滞后;五是考核任务年年大跃进,给基层管理者带来压力,给合规经营带来隐患;六是尚未完全建立鼓励主动暴露问题、揭示风险的容错纠错机制。部分基层行发现风险事项后,习惯于“自己想办法解决”,造成上下级行之间存在信息衰减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七是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三、落实“五个到位”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一)明確责任,压实风险管理进党委

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对风险管理工作承担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承担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党委班子成员根据分管工作承担风险管理的领导责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根据职责定位对所辖业务风险承担管理责任。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夯实关键风险管控,实现全流程管控到位

1.以经济资本管理工具应用为手段,促进风险管理由管控质量向贡献价值转型,严格客户准入审核,加大信贷结构调整。严格执行客户和项目信贷准入标准,做好客户选择工作。做实贷前调查。将贷前真实性核查、提高客户评级准确性作为流程管控最核心的环节来抓。在落实还款第一来源基础上,加快提升贷款抵质押率。严格执行年度对公信贷退出计划,退出名单内客户信贷总量只减不增。精准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振兴;积极拓展战略新兴产业、新消费领域、绿色信贷等新兴领域客户资源。严格执行国家“去产能”各项政策要求,加强逐步压缩行业风险管控。

2.严把授信审批与集中放款审核关口。审批环节:严格合规审查控制,规范统一审查工作标准和细则,分行业、区域、存量、新增等维度严格把控,严禁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客户进入审批流程。以问题和关键风险点为导向开展回访工作,提升审批质量。

放款环节:不断拓展业务集中范围。以依法合规为前提,条件落实为主线,注重客户实质性风险的把控。进一步完善产品审核要点,统一审核尺度和作业标准。

3.强化贷后管理专业化工作。加强贷后管理制度建设。压实责任,持续完善和推动矩阵式贷后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做实贷后跟踪管理会议。以季度风险分类为抓手,促进贷后检查报告及财务报表、人行征信等客户相关信息的及时更新,为贷后风险判断及贷前、贷中提供信息依据。加强授信业务风险监测系统、预警跟踪系统、催收系统等贷后管理工具的应用。

4.加强押品管理。按照“专业专注、岗位制衡”要求,制定押品集约化管理方案。严格押品准入选择,提高押品集约化管理水平,确保信贷抵质押占比提升,优化风险缓释结构。

5.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定期开展重点领域风险排查,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风险提示并跟踪整改动态,必要时调整相关行业、客户的授信规模,加强系统性风险预判和化解。

6.做实风险排查预警,实施统一监控 。借助银监预警系统、网站媒体等多方式、多渠道收集风险信息。发布预警提示,对潜在风险及时向相关机构和部门发出预警,并制定化解处置方案,防范风险蔓延。

7.发挥信息系统“机控”作用。积极依托和利用系统工具准确预判风险,及时提示预警;探索推广风险化解处置有效模式

8.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继续加大现金回收,做好批量转让组包和推。

(三)细化监督机制,丰富监督手段,做好信贷管理的“监督到位”

利用资产质量重点帮扶分行实施“一行一策”,开展资产质量“断尾”行动,强化风险处置分层诊断,力促处置“量、质、效”。加强担保圈风险管理,以高风险担保圈破圈解链为重点,根据新情况及时重检调整破圈方案,推进风险化解;开展信贷检查,扎实推进,查深查透,确保存在的风险隐患得到及时揭示、控制和化解。强化风险督察执行力,督察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

(四)打造专业队伍,提高人员的履职能力,推动信贷管理人员到位

充实信贷管理人员,在质量上重点补充具备专业背景的业务骨干;加强教育培训,细化信贷管理职能部门人员任职资格,提升信贷管理职能部门人员的履岗能力。专业人才建设:建立分级分类的信贷人员管理体系,并在职级职等上给予倾斜。

(五)健全风险决策机制,完善风险管理轨迹

分支机构党委至少每半年要听取一次辖内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情况汇报,重点研究信贷结构调整、内外部监管要求落实、创新产品(或业务)风险评估和管理情况、风险管理队伍建设、风险运行机制等事项。各级党委要及时审议资产质量管控、重大风险事件处置等信贷管理事项,对大额风险客户落实行领导包片管户机制。对风险管理重点工作的研究、讨论、决策、督导、协调应有据可查、完善风险管理轨迹。以党委会或专题会议形式进行的,应形成会议纪要;以专项调研、督导等形式进行的,应形成报告。充分利用会议平台,持续对问题贷款进行诊断,适时调整化解策略,提升处置效果。

(六)积极探讨建立各部门、条线全流程风险协同共享机制或系统平台,践行全员参与的风险文化,形成“监督合力”

对于各类风险协同管控不到位的问题,建议对于客户在准入、授信审批、放款审核、贷后管理、内外部审计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疑点争取内嵌至业务操作系统,以共享的形式反馈至涉及整个客户信贷流程各个主体,这相当于客户的全面“体检表”,作为管理、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和着力点。

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商业银行考核指标的设定也要顺应这种转变,认准“稳”的领域和重点,把握“进”的方向和任务,强化统筹平衡。结合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战术策略上适当“调整”。部分业务和产品发展要放慢脚步,资产质量管控、社会责任、创新方面的指标比重要增加,坚持支持好实体经济,坚决防止“脱实向虚”问题。

参考文献:

[1]糟胡.对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的思考[J].甘肃金融,2016,(02).

[2]于忠义.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思考[J].金融电子化.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

作者:史海水

上一篇:安全生产汇报材料(精选2篇)下一篇:暑假思想汇报(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