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差异性教学中学体育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颁布与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推动了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其中,如何正确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创新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十分重要,这也是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新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后进生差异性教学中学体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后进生差异性教学中学体育论文 篇1:

中学体育差生体育学习心理和行为改进探析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我国对于中学体育差生的体育教学开始重视,在这种改革背景下,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势必会发生重大的变革。而体育差生教学作为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根深蒂固的问题,势必会得到大力的整改。而事实上结果也确实如此。因此,为了充分迎合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学体育差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差生;学习心理;学习行为;改进探析

一、 引言

中学体育差生在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是一个形势严峻的问题之一,在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下,我国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健康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然而,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我国的中学体育差生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体育差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进行了一个深入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 体育差生的成因分析

1. 生理型体育差生

对于生理型体育差生来说,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受学生本人的身体素质限制。一般表现为肌肉力量、身体柔韧度、身体耐力、肌肉爆发力等方面的不足。对于生理型差生来说,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先天原因,同时也受到后天的锻炼以及生活习惯影响。一般來说,在生理型差生中由于后天锻炼不足和生活习惯不规律导致的体育能力不足的情况居多。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限制我国学生的体育锻炼,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中学生大多是在学校住校,饮食方面主要依靠学校食堂,而就目前来说我国的中学食堂一直在营养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我国的中学学生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不良现象比较常见。与此同时,我国中学的肥胖学生所占比重也较多,一部分肥胖学生是由于先天疾病,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饮食习惯较差导致的。对于肥胖学生来说,影响其体育技能掌握的因素不仅受身体原因限制,同时在心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造成肥胖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来源于同学之间对肥胖学生的歧视和嘲笑,导致了我国肥胖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了我国肥胖学生的正常体育学习。

2. 智力型体育差生

智力型体育差生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体育技能技巧的学习上,一般来说,在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训练项目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等。对于智力型体育差生的成因来说,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就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而言,我国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采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消极的接受教学,并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对于我国体育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的体育技能技巧掌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事实上,我国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以至于我国的中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导致我国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维。

3. 非智力型体育差生

对于非智力型体育差生的产生原因来说,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大多是属于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中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包括学生的兴趣、意志力、情感、学习动机等等。对于我国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来说,心理因素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心理状态良好,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表现出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而学生的心理状态较差,将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危害。由此可见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条件。在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体育训练来说都是觉得可有可无,部分喜欢体育的学生是由于这类学生不喜欢过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而部分能够接受体育教学的学生,则是因为体育教学能够减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压力。而不喜欢体育教学的学生,则是由于这类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对自身的学习过于重视导致的。通过对不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分析,不难发现,我国中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主要是受到学生的主观心理意识影响。因此,对于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来说,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培养。而事实上,在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由此可见,我国中学的非智力型体育差生的产生是教学模式影响的必然结果,但也不排除其中的个别因素。

三、 中学体育差生学习心理和行为改进措施

1. 加强对体育差生的自信心培养

对于我国中学体育差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改善来说,培养体育差生的自信心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改进方针。对于我国的中学体育差生来说,学习动力不足是我国体育差生的共同点。由此可见,改善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师必须着重培养体育差生的自信心,同时给予差异性教学,对体育差生的表现给出一个正面积极的评价,同时鼓励体育差生敢于挑战自我,相信自我,充分提高体育差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体育差生乐观、积极、自信、自强的人格。

2. 加强对体育差生的思想品质培养

对于中学体育差生来说,思想品质的培养对于改善我国中学体育差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我国中学体育差生的学习现状来看,大部分的中学体育差生在思想品质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整体上,我国的中学体育差生在意志力和自我约束力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条件下,我国的中学体育差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呈现出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充分的提高我国中学体育差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就必须要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一个正面、积极的塑造。一般来说,对于中学体育差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可以采用积极暗示的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行为对学生进行一个充分正面、积极的暗示,利用这种暗示手法,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但相对来说,这种培养方法需要教师指定一个长期的计划,因为思想品质的养成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只有通过长期的影响,学生才能彻底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思想。

3. 注重学生的兴趣取向,采用差异性教学

对于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来说,其教学内容包含的运动项目较为广泛,相对来说,在教材内容上我国的中学体育教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对于不同的体育项目教学,体育教师必须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差异问题。一般来说,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的男生对球类方面的体育运动都比较感兴趣,而在女生当中则更倾向于诸如:呼啦圈、跳绳、体育舞蹈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取向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调查,对于不同取向的体育训练项目来说,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同时还应该结合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提起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以兴趣为导向,我国的中学体育差生才能充分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中学体育差生教学中,需要格外注重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及心理因素。通过对中学体育差生的成因分析,本文得出了影响我国中学体育差生体育技能技巧掌握的主要影响核心。而通过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对于我国目前的体育差生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芊夏.女大学生体育心理行为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0:84-85.

[2]林梅霞.浅析巧用差异性教学转化中学体育后进生[J].大众科技,2014,12:137-138+151.

作者:蒋虹

后进生差异性教学中学体育论文 篇2: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颁布与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推动了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其中,如何正确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创新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十分重要,这也是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新课题。

一、正确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二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育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更新上,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

四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课程目标。

总的来说,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体现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这个理念下的课程体系将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新课标下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创新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坚持“健康第一”

要做到:1,坚持教学内容、方法及措施有益于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增进健康,提高体能,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把学科、学生、社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符合学校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实际情况,同时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3,既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又体现区别对待,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4,既能处理好当前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观以及终身体育意识、行为和能力。5,重视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御能力,不断提高健康水平。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育不仅要适应学生发展的共性,更要适应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要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开展适合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教育,要使学生在各自已有的层次水平上“能飞的飞起来,能跑得跑起来”。要做到:1,以多数学生的体育水平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依据。评价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我们制定体育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确定教学难度与要求,以及教学进度安排与教学实施的科学依据。所以多数学生应成为我们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但是,“抓多数”决不能“丢两头”,不能忽略少数体育尖子与体育后进生的提高。2,创造条件,让体育特长生发展得更好。体育特长生是在体育方面具有专长的人才。创造条件让体育特长生发展得更好不仅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也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需要。因此,我们不能压制体育特长生的体育个性发展,降低体育尖子生的标准要求,而要创造有利的学习氛围,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他们的体育特长,不断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使他们发展得更好。3,注重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所谓的体育后进生是指那些在身体运动素质、体育知识技能方面相对后进的学生。造成后进的因素很多,诸如学习动机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缺乏情感和意志力等。对后进生体育教师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情景,尽量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一旦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他们往往会有飞跃式的进步。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要做到:1,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在符合科学的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法。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3,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

(四)正确引导和发展学生体育兴趣

由于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社会活动,具有社会制约性,它势必要反映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因此重视学生的兴趣并不是教师要一切都围绕学生的喜好转,那种认为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体育课程与体育课改的唯一依据是错误的。当然,学生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体育实践逐步培养形成。体育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体育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以提高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三、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教学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它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创新中学体育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的由单纯传授知识向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转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不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应是参与学生的开放式活动,与学生一起感受运动的乐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具有新的教学理念,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过程由单纯传授知识向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转变。

(二)教学方式由“结构化”、“封闭式”向“非结构”、“开放式”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与形成的规律,这种方式阻碍了教师知识的发挥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原则,新课标下创新体育教学应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注重培养

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精神,教师个人知识水平应提高,师生互动的空间也应充分放大。

(三)教学内容向多样性与可接受性转变

根据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充实,选择适宜终身健身和提高生存能力所需要的内容,为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和学生终身锻炼打好基础。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动机、活动、经验为中心”转移。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还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方面考虑,灵活运用有限的条件,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重组与搭配,选择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内容。例如,可由教师提出多种项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修,也可由学生设计并提出具体的项目,并参与到自己设计的项目中去。这样可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教师要会从各个角度对课程内容中的竞技运动加以改造。例如,在教材内容上,中学的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空中技术应简化。又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开设篮球的“三人制”比赛、足球的“七人制”比赛等。再如,增加趣味性项目或地域性民族传统项目,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锻炼途径。

(四)教学方法由学生“跟着练”向学生“自主练”转变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要由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创设让学生独立探索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课堂气氛;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掌握创新方法。体育课以练为主,应该让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维,在思维中积极练习,从而不断掌握与巩固技术、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让学生根据上课内容、自身特点并结合教师的要求创编准备操,课上学生轮流领做,教师指导学生创编体育游戏等。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还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得到培养。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而且合作是双向、主动、协调的,师生之间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体育教学应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压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赏其顺从性,也不能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应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在创新教育中必须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这并非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引导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责编 王学军)

作者:曾伟东

后进生差异性教学中学体育论文 篇3:

初中体育毽球课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为了解决初中毽球课堂教学中出现“吃不了”和“吃不饱”两级分化现象,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保持着学习的积极性,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学习的主人,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通过教学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对佛山市高明区杨和中学毽球课实施分层教学实验。试验后得出结论,实验班的学生运动技能高于对照班,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关键词:毽球课 分层教学 应用研究

自2008年以来,佛山市高明区杨和中学毽球项目多次获得高明区冠军,获得佛山市冠军,并获得高明区教育局指定毽球队参加佛山市比赛。带动了毽球运动在学校里推广普及,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是推广普及毽球运动主要方法之一。体育教学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与考核中,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体质状况,由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上进心不强、自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情况。要改变这种情况,在毽球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在佛山市高明区杨和中学毽球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可满足不同层次的个体生理、心理需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个性,保护学生的学习、锻炼的自尊心、自信心。对“分层教学”在毽球课教学的研究,这不仅对锻炼学生身体,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有重大的意议,而且对中学体育改革带来启示。

一、研究对象、时间、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实验班:佛山市高明区杨和中学七、八年级,七(1)、七(10)、八(4)、八(8)班,共178人,男生100人,女生78人。

对照班:佛山市高明区杨和中学七、八年级,七(3)、七(8)、八(2)、八(10)班,共176人,男生93人,女生72人。

(二)研究时间

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50多篇,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

2.教学实验法。对照班进行传统常规教学,对实验班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可以将学生分为优等生(A)、中等生(B)、后进生(C)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

二、结果与分析

(一)分层教学模式研究结果

为了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佛山市高明区杨和中学毽球课,证明该方法对学生学习和技能掌握有影响,并为提高实验效度,实验前分别对4个实验班和4个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毽球颠球、发球、两人对传球的调查,表1表明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技术水平有无明显差异,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属于同一总体,实验组和对照组初始条件相同。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毽球颠球、发球、两人对传球技术平均成绩要好于对照组,得出结果:两个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分层教学实验后,实验组的技术成绩整体上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实验组的学生成绩提高幅度比较大。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分层教学模式的实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在教学中我们遵循教学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了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1.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我们在实验中,首先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发挥其主体性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通过课前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讨论讲解的方式激励每位学生积极发表意见,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进行自学探究练,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创造精神。在一系列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养成一种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

2.培养良好师生友谊

在传统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师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内容,而不敢对教师的讲解提出疑问,认为这是骄傲或冒犯教师的表现,会引起教师对自己的不满。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创新,鼓励学生敢干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创造出主动和谐的教学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对学生进行个性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可实现对各班教学班的学生分别进行统一指导,并根据各层次不同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学有所长,好的学生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体育特长,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得到发展;差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多数都能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自己的运动水平。在各个层次中,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相当,因此对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统一指导。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面对集体中的多数学生,对优秀和较差的学生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很难做到逐一解决,即使能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实行分层教学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传统教学中的个性问题成为新集体的共性问题,从而做到对学生进行统一指导,节约了时间,提高学生练习密度,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4.增强学生团队与竞争的意识

实施分层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创新精神,毽球运动集体性特点使得学生在参与毽球运动的过程中建立人与人的和谐配合。教学中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5.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根据不同的对象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为了摸索经验探讨新路,教师必须钻研业务,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可行性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手段,跟踪实验,及时总结经验,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6.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层教学有利于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分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形成独立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结论

(一)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二)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有利于培养良好师生友谊。

(三)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发展。

(四)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团队与竞争的意识。

(五)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六)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有利于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宗平.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整合与运作[J].体育与科学.2002.

[2] 邓泽祥.分层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6.

[3] 曹芳.高校篮球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实验方法[J].辽宁体育科技.2009.

[4] 韩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运用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探析[D].2006.

[5] 郑定明.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初步探讨[J].成都体院学报.1990.

[6] 吴冶.排球教学俱乐部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

[7] 龚少清,郑定明.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探索讨[J].学校体育.1990.

[8] 刘为民,吕光明.普通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实验与探索[J].体育学刊.1997.

作者:吴旭锋

上一篇:中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纪念91周年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