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能桥梁工程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普及,我国的各项事业均向高科技以及高端化以及智能化的趋势发簪,各项产业都广泛的应用了网络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网络技能的应用也变得非常的普及,使用网络技术,节省了人力以及物力,有效的促进我国的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网络技能桥梁工程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技能桥梁工程论文 篇1:

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之中开始引入网络技能,以此来提高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整体性能,从当前的应用現状来看,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设计与后期养护维修中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各类型的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技能;道路与桥梁工程;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私家车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对道路与桥梁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网络技能应用到道路与桥梁工程中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其施工设计质量和后期维护保养的质量,从而达到提升道路与桥梁工程整体性能的目的。

一、网络技能在勘测设计中的应用

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勘测设计工作,这也是后期所有工作的基础。如果在勘测阶段出现质量问题,勘测数据不准确等,将会直接影响到后期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勘测设计工作中引入网络技能,提升勘测设计的质量变得十分的重要。

(一) GPS定位系统的应用

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勘测设计中引入GPS定位系统,利用电脑网络技术来辅助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工作,能够有效提升道路桥梁工程勘测设计得效率,降低勘测设计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各类型资源的调配,从而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为整个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节约施工成本。

(二)应用于道路与桥梁工程通行流量的模拟

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勘测设计阶段,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对道路与桥梁工程之中的流量、车型以及规模进行有效的统计,然后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与当前正在设计施工的道路与桥梁工程相结合,可以有效模拟今后施工完成的通行状况,观测其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设计状态,及时对设计方案做出科学的调整。这种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使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设计的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

二、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的应用

在此种网络技能应用中主要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为主,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能够实现对信息的特性分类,能够让信息的管理更加的科学,为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管理以及规划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

(一)对电子地图的使用

电子地图的成功应用为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管理工作带来非常大方便。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之中都是采用的一种静态的管理方式,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带给道路与桥梁工程管理人员的帮助非常小。但是在当前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成功的将空间数据与数据库信息进行有效的连接,创作出动态的电子地图,使得当前的管理工作变得十分的简单。

(二)交通规划模型的应用

在当前的网络技术中正在加大对交通规划模型的研究力度,希望能够开发出一款高质量的交通规划模型软件。通过交通规划模型软件能够对当前的道路桥梁工程规划带来帮助,也使得道路桥梁工程的规划施工能够更加的科学合理,对我国道路交通的规划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三)在道路桥梁工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在当前的道路桥梁工程设计之中引入网络技能,能够让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工作变得更加的简便,同时也提升了道路桥梁工程设计的准确性,让设计工作变得更加的高效。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之中有着许多的工程设计软件,这些软件都能够有效促进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设计工作的开展。在这些软件之中有着平面设计软件,也有着三维设计软件,如:AutoCAD、3Dmax等设计加工软件,不仅提供施工图纸的绘画,也提供三维效果图的展示,让人们能够通过这些软件还原施工完成之后的场景和画面,对整个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规划设计带来较大的帮助。

三、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之中的应用

当前的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实际施工当中也有着较多的应用,而且有助于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提升。道路与桥梁工程在施工之中有着较高的难度,受到外界影响的因素也较多,这无疑为道路与桥梁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必须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让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将网络技能应用到道路与桥梁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中,可以让整个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够让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更加的高效化,同时也有助于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利用网络技能也可以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计划编制工作带来帮助,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模型来对目标进行管理。而且利用这些网络模型可以将各级的管理目标进行细化,使得整个管理过程具有非常高的吻合度。各级管理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之后就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计划,这也让整个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计划编制清晰的呈现在管理人员的面前,为管理目标的实现带来巨大的帮助。

四、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养护工作中的应用

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后期的维护保养工作中也同样得到较大的应用。如在当前的道路桥梁工程养护工作中,可以通过道路桥梁地图来进行实体的查看,道路桥梁工程在出现问题之后,相关的维护保养工作人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地点的准确信息,了解其位置和线路走向,然后到达现场进行维护工作。又如:通过网络技能的应用,能够较为轻易地查询和收集到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相关资料,并经过软件进行自动整理分析,得到需要的数据,以此来为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养护工作提供参考。除此之外,在当前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使用当中也有着相当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一些运输单位上。这些运输单位通过对网络技能的应用可以让整个运输的线路得到较大的优化,提高运输的效率,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如:在实际的运输当中,可能在运输途中的某段道路桥梁工程上出现较大的事故,已经造成交通的堵塞。通过网络技能的监控作用,可以及时的发现这一问题,在运输途中可以临时调整行驶的路线,保证运输的高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之中的应用已经十分的普遍,从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勘测设计阶段到后期的施工养护阶段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而且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非常大的作用。不仅为我国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更加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后期维护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相信在未来的发展时间里,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参考文献:

[1]李春宇. 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运用网络技能[A]. 石家庄市翰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5年第九届杂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石家庄市翰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5:3.

[2]王太平,张勇,刘学葵. 简析信息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与企业,2015,(05):146.

[3]孟祥妹,趙振东. GPS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239.

[4]杨伟强,李晓飞,袁亚东. 浅谈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在桥梁施工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247-248.

[5]林屏屏. PaviX CCC100及Chem-Crete ASP在道路、桥梁和海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A]. 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防水材料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防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8:9.

[6]张传友. 网络计划在道路工程生产组织体系中的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4.

作者:丘国

网络技能桥梁工程论文 篇2:

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运用网络技能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普及,我国的各项事业均向高科技以及高端化以及智能化的趋势发簪,各项产业都广泛的应用了网络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网络技能的应用也变得非常的普及,使用网络技术,节省了人力以及物力,有效的促进我国的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工程;网络技能;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文化以及精神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科技的创新以及社会的信息化不断的加深,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也越来越丰富,从而提高了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这些需求都反映在对于道路与桥梁工程的需求中,人们对于出行的舒适性以及环境的优美程度以以及安全的等级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如此,网络技术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将其与道路与桥梁工程结合,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建设需求,将网络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进行推广,使之丰富道路桥梁工程的服务功能,也为之后的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

一、网络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勘测中的应用

网络技能能够简化很多人类的工作,并且有更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实际现场的勘测中,勘测工作的质量决定了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并及时的解决实际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加强网络技能的应用,使得施工的勘测范围扩大,简化了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为道路桥梁工程勘察工作提供了更加高效、智能的勘测工作,解决了实际勘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了人力以及物力的使用,为之后的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全球定位网络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将网络技术与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执行全方位的结合,并对数据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得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变得更加的高效,代替了传统的人工考察中出现的数据分析不足的问题,使得定位数据勘测的工作变得更加的简单。

1.2使用网络技术对研究道路与桥梁的通行

使用流量的网络技能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主干线的设计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一过程对于集成网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有极大的帮助,这一系统的使用通常涉及了流量、车型以及规模,并且进行分析工作的时候对交通流的数据在科学技术的辅助下进行了数据的处理工作,在这一系统的辅助之下,对于交通系统的模拟就变的具有网络化以及集成化的特点,使得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水平更具有现代化的特点。

1.3全面结合投资特点以及交通网络系统的研究

在处理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对于速度以及油耗的问题在网络技术的辅助下得到了更好的处理与解决,在一系列的匹配中能够对模拟的数据进行匹配的处理,计算相应的数据,这样就可以构建系统的正常运行,收集有关的数据,实现在网络系统下的动态数据展示,并采用图文并茂的模式实现更直接的展示,使得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更加的科学,施工的时候工作更加的精准。

二、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道路与桥梁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了诸多学术领域的设计与结合,需要多个学科的相互交流,并且参与工作的人员成分也是非常的复杂的,因此要将网络技能与道路桥梁的信息化管理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更加有效的总体网络,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

2.1道路设计中使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进行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工作环节设计时,借助电子地图等网络技术能够实现设计工作的发展和完善,在这一过程的数据处理中,空间数据与数据库的挂接应用发生了更具积极意义的改变,传统的信息管理的方法使得电子图的技术广泛的应用在了道路与桥梁工程中,改变了传统的静态的地图记录的传统的方式,改变了以往数据存储的途径,使得交通部门针对道路与桥梁管理更加的便捷,相关的管理工作执行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2.2增强公路网络规划工作在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管理强度

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方面,网络技术能够优化道路与桥梁工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应用科技性强的软件模型。

2.3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利用网络技术进行道路的设计和养护工作

在进行道路与桥梁的过程的保养养护工作的期间,网络技能的应用能够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将养护工作以及保养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之下,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为道路与桥梁工程提供功能完善且数字处理能力强的平台,使得道路与桥梁工程的三维设计更加的积极,对促进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可视化设计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网络技能能够辅助形成更加有效的科学链接,使用先进的网络技能手段对道路与桥梁工程中出现的施工设备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测与修复,减少其中出现的误差。

在实际的进行道路与桥梁的氧化工作的时候,网络技能能够帮助所得到的地图更加的准确,与地貌的契合度更高,也使得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所有施工指标变得更加契合实际,更加准确的展示出道路中出现的交通现状,并对系统内出现的交通情况进行分类与处理,并将其中出现的资料进行有效的保存、处理等操纵,方便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以及监督以及日后的道路桥梁工程的数据资料的整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养护工作进行的时候,网络技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非常的巨大,尤其是在高效利用网络技能的时候制定出最高效的运输方式。

三、总结

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勘测工作中,使得勘测的工作变得更加的简单、高效,特别是能够对道路与桥梁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不仅如此,在进行道路与桥梁工作的养护之中,网络技术也做到了大量的覆盖,实现了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交通运输出现了管理、监督、智能化的引导、运作,使得所有的工作能够实现系统化的工作,并促使道路与桥梁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强化网络技能在道路与桥梁工作中的应用,充分的发掘优秀的因素将其与道路桥梁工程联系在一起,使得二者能够形成紧密的联系,促进我国的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方峰

网络技能桥梁工程论文 篇3:

桥梁工程课程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为改进当前高等学校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针对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桥梁工程课程的新型交互式教学模式。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理论知识形象化,教学与学科竞赛的结合和学生实时评教等方面阐述了桥梁工程课程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以期增加课程的师生互动性,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桥梁工程;实施方案;师生互动

桥梁工程课程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需将理论知识与不断发展的工程实践很好地融合,为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以适应现代桥梁工程科技与实践持续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国内外高等学校的相关教师和学者[1-3]在总结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给出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改革措施及建议,为新时代改进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思路。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活动的预期效果,美国教育心理学者Brown和Palincsar提出交互式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4]。交互式教学是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基于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师生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4-5]。交互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特定的用以促进理解的策略。

文章结合南京理工大学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对交互式教学模式与桥梁工程课程的结合展开研究,以增加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提高桥梁工程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获得相对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同时,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桥梁工程课程的应用探索也可为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当前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不足

目前,国内高等学校桥梁工程课程主要采用 “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单向信息灌输式教学方式,而较少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方式[6]。

“教师为主体”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学生通常较为被动地接收专业知识。这种方式虽然能较好地保证课程教学工作的进度及完整性,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师生间缺少课内交流互动,使学生逐渐丧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教学往往转向“教师口若悬河,学生埋头苦记”的局面,从而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7-8]。

(二)课时较少与内容较多的矛盾

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一般按“大土木”方式培养,分配到桥梁工程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6]。但是,桥梁工程课程所涵盖的内容相对较多(包括桥梁结构的力学原理、组成材料、设计以及施工等多个方面),以往教师讲解教材+学生记笔记的教学方式已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在较短的学时内理解掌握相对较多的内容,以及采用怎样的方式将部分专业知识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都是本课程教学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课程考核不能有效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桥梁工程课程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方面。学生平时学习表现主要包括考勤和作业练习,考勤只表明学生走进了课堂,无法体现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平时作业在课后完成,可能会存在抄袭现象,这增大了教师把握学生学习效果的难度。期末考试成绩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考查,学生在考试前进行短时间的“突击”复习也可能获得较好的卷面成绩,但不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导致学生将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等同于获得学分。因此,如何改进桥梁工程课程考核方式,使其真实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并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或实践环节的积极性,还有待深入探讨。

(四)学生评教缺乏客观性和实时性

现行的学生评教通常采用课程结束后学生网上评教的模式,学生根据设定好的问题选择不同评价等级。这种评价模式虽然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但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缺乏客观性,有些学生在网上评教时随意勾选选项,可能导致最后的评价结果没有针对性;二是缺乏实时性,课程结束后学生再评教,教师虽然可根据学生的评价在下一届教学中进行改进,但针对该届学生的教学不能进行有效调整,而且每届学生的整体需求不同,这可能影响课程教学改进的效果。

二、桥梁工程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针对当前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在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和毕业生就业单位的需求进行调研,获得来自不同方面的反馈资料,进而初步形成全方位考虑学生及用人单位需求的桥梁工程教学计划与方案。

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如:结合学科竞赛、将理论知识形象化、构建网络互动平台等,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桥梁工程交互式教学工作。在试验性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及结束后,基于网络平台反馈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若评价结果不好,则调整或重新制定教学方案,再进行课程教学;若获得好评,则综合总结前期成果,形成桥梁工程课程交互式教学模式。三、桥梁工程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基于《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4](以下简称《规范》),对桥梁工程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在满足《规范》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为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桥梁工程课程效果,引入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从实际桥梁工程的相关问题出发,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桥梁工程理论问题,基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及反馈,教师可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

例如,在讲解梁式桥结构设计时,可引入桥梁实例:“2012年8月,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发生事故,距阳明滩大桥3.5公里的上桥分离式匝道侧翻。坍塌主梁(钢混叠合梁)长约130 m,属于整体垮塌”[5]。然后提出问题:“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为何垮塌?是主梁或桥墩设计不合理导致,还是超载车辆使结构偏心受力过大导致?”引导学生基于课程知识自主思考,并相互讨论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课程知识的形象化

桥梁工程实践性较强的部分内容,采用传统的书本教学方式讲解,对于初学者来说,不仅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而且会使学习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互动。例如,桥梁施工方法部分,对于一些施工方法(如平衡悬臂施工法、逐跨顶推施工法)专业名词,采用常规的语言文字描述来讲解不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可结合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施工方法教学动画视频,或者收集国内外实际桥梁建造过程动画视频)来讲解,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立体,这不仅使学生更易于掌握相应知识点,还可提升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课堂知识传授效率,缓解少课时与多内容的矛盾。

对于桥梁工程部分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如荷载横向分布计算,可增设学生建模实践环节。利用计算机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建立感兴趣的桥梁结构形式,并进行结构模型计算和结果分析。通过立体的桥梁结构受力分析,使学生在计算机有限元模型中掌握桥梁结构基本力学原理、理解桥梁荷载的传力路径等重要理论难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学生桥梁结构建模比赛,增加学习乐趣。

(三)教学结合学科竞赛

桥梁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工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我校每年均举办“南京理工大学桥梁结构设计竞赛”,并将此类桥梁结构设计竞赛与桥梁工程课程紧密结合(竞赛作为桥梁工程课程考核的一项指标)。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结构转化为实物模型,产生对桥梁工程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图2所示为学生桥梁结构设计竞赛中进行加载测试。在竞赛中,学生分组自主设计制作感兴趣的小比例桥梁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的桁架式梁桥、拱桥等),然后施加荷载至结构破坏,加载过程中测量结构变形(刚度评价)和最终承载力(强度评价)。桥梁工程课程任课教师对不同的桥梁模型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分析自己设计桥梁的内在力学原理。通过桥梁结构制作、加载和互动讨论,学生切实感受到不同桥型的传力途径和失效模式,强度和刚度特征,以及每种桥型的优势和缺陷。由于此类活动采用竞赛激励的方式,每组学生会努力提高本组的桥梁承载能力,使其自主加强桥梁工程课程学习,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基于网络平台的师生互动及学生在线实时评教

如前所述,目前国内高校桥梁工程课程的课时数相对较少。若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则无法扎实掌握本课程的丰富知识。为了应对此问题,可建立课程网络共享平台(如基于校园网的在线课程),及时更新所涉及课程的延伸文献和资料,供学生课外在线学习,扩展其知识面。学生也可将桥梁工程相关的优秀网站、实际桥梁工程施工动画等资料上传共享,并相互交流探讨。

此外,可根据需要建设网络交流平台(如微信平台),作为该课程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使学生灵感或疑问得到高效表达,并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网络能更自由、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四、结语

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正在由桥梁工程大国向桥梁工程强国迈进,这要求高校培养具有主观能动性且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适应这种需要,改进、完善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文章首先论述了当前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桥梁工程交互式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方案,并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理论知识形象化、教学与学科竞赛的结合和学生实时评教等方面阐述了该课程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桥梁工程课程中的运用有望改变传统的单向信息灌输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生实效和工程实用技能,为桥梁工程建设输送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勇,谭红梅. 桥梁工程教学中若干能力培养的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 2014, 23(2): 66-69.

[2]Cheryl J D, Karlson C H. Surveying the stat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nergy efficiency, in Australian engineering curriculum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0, 18(7): 652-658.

[3]Tomas U J, Abdulaziz S A. Cultural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course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Qassim University[C]∥ 6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2,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 300-310.

[4]刘珍芳. 从教学媒体的变化看课堂交互式教学的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9(7): 103-105.

[5]郝怀芳.语文交互式教学的理论及应用[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6]张新军,彭卫兵.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 17(6): 72-75.

[7] Fatin A P, Khairiyah M Y. Taking the “guess-work” ou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establishing the virtuous cycle of research [C]∥ 6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2,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 212 - 220.

[8]高燕梅,刘东. 桥梁工程课程讨论式教学实践方法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2):86-88.

[9]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0]京华时报. 专家质疑哈尔滨塌桥事故调查:大桥设计存缺陷[EB/OL]. http://news.sina.com.cn/c/2012-09-20/035925211687.shtml, 2012-9-20/2015-11-06.

作者:张于晔 范进

上一篇:一年级新生发言稿(精选2篇)下一篇:中专语文传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