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争端预防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p>BT(Build-Transfer)即“建设-转让”,通常指政府部门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投资承包人,由投资承包人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由政府部门回购,并向投资承包人支付回购价款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筑业争端预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建筑业争端预防论文 篇1:

安装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我国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建筑安装合同管理的建议,对提高建筑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推动行业的诚信建设、提升行业形象,营造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都是很好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合同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 我国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目前中国的建筑市场的发展是不完美的,交易行为的建设是尚未标准化,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合同不规范,不详细,不真实的,达标率不高等,没有充分发挥约束签约双方行为的作用,是造成当前建筑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合同签订中的问题

我国目前建设市场是买方市场,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承、发包双方的地位难以对等。业主(发包方)在签订合同时居主导地位,是强势一方;施工单位处于被动地位,是弱势群体。不少发包方不顾施工现场的客观实际,主观臆断地决定合同条件。为了片面追求自身的“效益”,将风险转嫁给施工单位,要求其接受条件苛刻的合同条款,这样的合同有失公平。“不平等契约”和“霸王条款”为合同的正常履行埋下了隐患。另外,部分地区的施工企业,为了应对发包方的强势和压力,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在工程投标中进行围标串标、低价抢标或者与发包方签订阴阳合同等。

(二)合同履约中的问题

1、合同流于形式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在与关系单位或个人发生经济往来时,只是将签订合同当作一种形式。比如,有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先实施,在需要付款时再后补合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就很难将双方的责、权、利划分清楚,给项目的实施带来麻烦。

2、承包方转包工程,出借资质一些承包商中标后违反合同约定,将工程转包给资质比较低或没有资质的小企业和劳务队伍;或者假借分包的名义,倒手转包、转卖工程,从中牟利。有的承包商甚至将工程层层转包,给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留下了隐患。从当前建筑行业的现状看,大型施工企业大多都挂靠着众多的中小企业,造成实际上的超越资质承包。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3、发包方不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不按期办理竣工结算

4、承包商恶意索赔有的承包商针对低价中标的原则,利用我国目前索赔法规不完善和发包方不甚懂得索赔业务的特点,采取低价抢标、高价索赔的谋略,投标时低报价,设下暗井,得标后,在执行时恶意索赔。受建筑市场主体自身和客观条件的阻碍,施工企业恶意索赔和建设单位不准索赔的现象同时存在。

(三)合同管理问题

由于合同管理法制不健全,一些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不熟悉《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合同管理不规范,导致合同执行纠纷,合同纠纷的使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

1、合同意识普遍缺乏。不重视合同管理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后就将其柬之高阁,不去认真研究合同条款和内容,直到发生争执和索赔才将合同找出来。

2、合同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不规范大多数合同签订方尚未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工作程序,缺乏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文档管理混乱,合同管理水平远未达到专业化管理的程度。

3、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对合同管理人员要求不严,培训力度不够,造成合同管理人员法律观念不强,合同管理知识缺乏,素质有待提高。合同的约定粗糙,合同条款和现场实际情况脱节,也是合同履行过程中相互扯皮、互相推诿、乃至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本次调研的问卷显示,虽然大部分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但对合同条款的熟悉程度并不高。

4、把罚款作为执法的主要手段政府在建筑市场监管中,常常把罚款作为执法的主要手段之一,有的执法机构甚至把罚款作为创收的渠道,失去执法者的公正,损害了执法者的形象。

5、合同纠纷逐年增加近年来,建筑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已由过去局部的单一层面向综合型和大型层面扩展,涉及的工程量大,关乎的问题层面也随之扩大。

(四)合同文本问题

目前使用的建筑工程合同示范文本是1999年颁发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推行,原来的合同文本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由此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1、示范文本的内容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现行的合同示范文本在通用条款中只对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各方的分工和相互之间关系、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和分工做了相应的规定,但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缺少相应的约定。国外的合同示范文本用相当大的篇幅把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处理的几种意见都在文本或文本补充条款中有明确表述。

2.对示范文本的使用缺乏强制性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国家规定为指导性的。采用示范文本签订合同的项目比例并不高,约为50%-70%。相当一部分已签工程合同采用了发包方起草的合同文件,而这种合同文件很不规范。还有一些国内投资工程项目的发包方,聘请国外的咨询公司进行合同管理,他们不是按照国内有关合同管理的文件和相关法规执行,而是按照西方的管理理念,采用国外的工程合同文本,甚至断章取义的套用菲迪克的条款,这种情况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多见。

3、示范文本适用范围窄我国目前的建设工程合同文本,包括1999年由建设部:国家工商局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一1999—0201)、《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示范文本》、《监理合同示范文本》,这三种合同文本涵盖了施工、勘察设计及监理三方面,只能支持一般的施工承包合同,仅适用于采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工程项目。随着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出现了对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等合同的示范文本的需求,因而存在签订总承包合同缺乏依据,总、分包合同各行其是的问题。

2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风险及防范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一般具有投资大,持续时间长。项目发包方和承包方实施的过程中,最初仅仅依靠在图纸上,从图纸的建设和安装的产品来实现,不仅取决于施工质量,各单位的工作,而且还与建筑材料的质量、设备、工艺选择、施工和安装人员技术水平的利弊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建造和安装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前不可预知,不可抗力,政策或造成的经济风险,合同风险管理的条款,技术风险造成的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风险的风险。如何预防和控制损失的风险,是在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损失的风险,注意风险因素的风险概率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在项目实施阶段。一、要加强执行合同的成本控制,经常使用的统计和评估的建造和安装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注意风险的发生和发展所提出的损失预测的风险迹象;二、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在政治和经济变化的形式和业主支付能力和信誉,熟悉合同和保险法规条款,声称要控制亏损;第三、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风险离开了成本的一定比例,以减轻风险;第四分散的合同风险,形式由联合体或分包商签约,以分散风险,另一个是由一些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投保。实施建设和安装合同,业主和承包商合同风险分担的监管的共同努力下,减少合同风险,注意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并在合同管理,实施各方面的不同阶段有效的风险控制,提升的主要当事方的责任和抗风险意识,以确保建筑和安装工程的顺利实施。

3 发挥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的措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原建设部制定的《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及其配套相关文件已经实施十年了,对规范建筑市场承发包双方交易行为起到了制度性作用,对我国建筑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随着市场的发展,示范文本应更加突出国际性、系统性、科学性,更好地体现示范文本应具有的完备性、平等性、合法性、协商性,为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作出更大贡献。

3.1 尽快完善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示范文本体系应在现有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基础上,做好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合同示范文本以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专用条款的制定工作。应吸收借鉴国际工程合同范本中适应我国国情的内容,女HFIDIC合同条件,将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形成“补充条款”,让签约双方确认其中的解决办法,以便承、发包双方有所遵循,减少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出现纠纷后各执一词,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发生。增加和细化索赔条款。把双方索赔作为合同执行条件发生变化时调整总价的正常手段。

3.2 建立适合不同合同参与方的合同体系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以合同文本为基础和依据的。然而,目前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只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合同文本。应根据合同缔约方的不同,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合同体系,包括:业主一工程师;总承包商一分包商;承包商一材料或设备供应商等合同文本。

3.3 建立适合不同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示范文本近年来,工程建设实行工程总承包的越来越多,这样做,既有利于建筑产品成本低,质量好,又能够简化建筑产品购买的组织管理,使建筑业能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如国际上实行的EPC、PM、POT等合同模式。我国地域广大,自然环境、经济体制等方面影响因素很多,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也不同,迫切需要根据工程总承包的特点,加速建立各种不同需求的合同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合同文本,以适应建筑市场的要求。

3.4 提高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的实用性和权威性修改、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时,应明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提高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才能提高它的权威性,才能充分发挥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的价值。

4 积极完善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纠纷的解决渠道

根据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的特点,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合同纠纷调解制度,成立调解机构,加强对合同纠纷的解决力度。

4.1 借鉴国外经验,倡导大型项目采用争端裁决委员会的争议解决方式

争端裁决委员会的出现是工程建设领域长期实践的结果,它弥补了传统工程解决方式的不足,具有有效性、预防性、现场性、保密性等特点,有利于解决工程纠纷,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争端裁决委员会适用于合同金额较大、施工期限较长的大型或特大型工程项目,大力倡导争端裁决委员会的争议解决方式,确立其在纠纷解决中的地位和价值,有助于推动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健康、规范、有效地发展。

4.2 建立合同纠纷调解制度

调解是解决合同纠纷的主要方式,其效率高、成本低,应大力推广和采用。我国应鼓励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工程纠纷调解业务。为保证调解质量,调解员采用上岗证制度,由经过培训具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方面的人员担任。为保证调解制度的尽快开展,应将其纳入仲裁或诉讼前的必经程序。对调解机构和调解员的选择由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加以明确。

4.3 完善仲裁制度

建筑工程合同由于其标的物的特殊性,具有涉及面广、履约时间长、技术复杂等特性,其纠纷的解决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各地市仲裁机构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联合有关协会等,吸收业内高级管理人才,建立建筑工程专业仲裁委员分会,提高仲裁业务能力,加强合同纠纷解决力度。

5 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设市场风险继续增加,并逐步完善建筑市场管理体系,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建筑安装工程的风险意识,在这种新形势下,合同管理成为施工和项目管理的核心,项目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应集中开展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的核心,实现建筑安装工程的科学管理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要高度重视建筑安装合同管理,深刻理解其重要的地位,在项目管理,探索和总结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技能,寻找新的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的基础,促进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并认真履行合同条款,从而降低了施工风险和安装工程合同,以保护各方的利益,以确保建筑和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安装协会,完善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的政策建议,2009(10)

[2]中国安装协会,我国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的成就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009(9)

[3]刘军,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前期管理要点[J],建筑工人,2006(5):29-32

[4]张耀元,刘德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合同的规范管理与发展[J]城市建设,2011(3):57

[5]陈得顺,董安泰,建设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索赔[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2):21-25

[6]王志英.浅谈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合同风险及防范对策[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9):49-62

作者:丛毓敏

建筑业争端预防论文 篇2:

初探BT模式在园区建设中应用

BT(Build-Transfer)即“建设-转让”,通常指政府部门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投资承包人,由投资承包人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由政府部门回购,并向投资承包人支付回购价款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

1 研究背景

该园区地处浙东沿海,规划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土地用途主要用于工业开发和村民安置,部分用于商住开发。在园区建设方面,至06年末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建成道路12公里,完成约20万平米的商住用地开发和村民安置点建设。但由于园区用地主要用于工业拓展而不是商业开发,从长期来看是筑巢引凤,给当地政府产业提升、扩大就业、增加税利、提高城市竞争力带来极大的好处,但短期内由于征地、拆迁、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成本与开发收益短期内很难平衡。银行惜贷、财政支持有限,造成园区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企业无法正常进场,严重影响园区的信誉,制约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并影响社会稳定。

2 方案分析

项目要上马,首缺资金。在财政无法解决巨额资金,银行无法贷款的情况下,园区想要发展,解决要素制约和发展进度之间的矛盾只能另寻途径。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考察同类案例、比对各种方案以后,BT模式无疑是实现发展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人们很容易把BT模式与带资模式混淆起来,实际上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带资承包的主体不是项目法人,仅仅是建筑业企业,而在BT模式下,投资承包方是项目的主办,对项目拥有全面控制权,拥有项目产权,在项目建设中的身份往往是建设单位。两者的权利义务也不同,BT合同里的投资承包方的主要权利是按约定条件获得项目价款,主要义务是按条件对项目投资并组织建设,在竣工后依约移交给政府部门,这与带资代建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和传统的融资建设方式相比,采用BT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筹措建设资金,缓解资金压力,还可以降低工程实施难度,提高投资建设效率。

3 运作过程

采用BT模式在项目的运作方面必须规范合法,一方面是工程项目建设必经的程序,另一方面,也是为预防纠纷和争端设定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该园区重点做好以下五个阶段的工作:一是确定项目阶段。根据政府投资项目报批程序,编制项目建议书,对建设方案、项目组织与管理、融资方案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再报请当地政府研究同意后决定实施。二是项目准备阶段。项目确定后,制定项目技术参数的研究报告,列清项目的性质和规模,根据报告准备招标文件,通过招标来确定项目投资承包人,同时咨询邀请有经验的单位参加做好基础工作。三是招标阶段。实施BT方式招标一方面是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BT招标吸引高水平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同时降低工程造价。因此,选择合适的投资承包人至关重要,既要考虑中标方投资能力,又要考虑其工程建设管理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加上BT项目需用财政资金将其回购,所以按照规定的范围和规模标准进行招标发包这一步骤必须规范到位。四是建设阶段。BT模式项目的建设由项目投资承包人与分包企业签订合同,采用固定价格、固定工期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项目投资承包方建立招标投标制度和监理制度,确定中标单位,签订合同,确保整个项目的运作按照预期的投资、工程规模、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有计划进行。五是验收回购阶段。按照BT模式合同规定,项目建设完成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项目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投资承包人即可按照事先签订的协议规定向业主移交项目,分期收回投资获得利润。

4 实践启示

采用BT模式在园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明显的。首先是履行了与招商企业的合同和承诺,树立了园区的诚信形象,使工业区迅速形成规模效应,对下一步的招商引资有着显著的示范作用。其次是迅速安置好区块内拆迁的村民,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体现了政府建立和谐社会的决心,树立了良好的亲民、勤政形象。其三由于工业区的迅速形成,招商吸引力的提高,所开发的土地地价将明显提高;引进企业的实力和品质将上一个台阶;区内企业将相应地迅速形成生产能力,成为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并带来可观的就业机会。其四是政府可将本来需要投入的资金投到其它需要的领域,在相同的时间里办成更多的事。

而采用BT这一融资模式时,因为没有约定俗成的统一范本,各地方都局限于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差异性较大。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由于推行时间短、经验少,其运作规则和框架模式尚在探索阶段,也容易走样。因此政府在BT项目应用实践中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是明确好BT模式的适用范围和决策程序。BT模式目前尚应局限于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际是政府负债经营。其操作因涉及前期决策和后期回购,往往时间较长,因此必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是否真正有实效进行科学评估、民主决策。对于政府缺钱项目不是采用BT模式一哄而上,而是做好甄选,财政将其列入下几年度的财政预算,未雨绸缪。

第二是研究好相关配套法规政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BT模式必须经过确定项目、项目准备、招标、谈判、签署与BT有关的合同,移交等阶段,涉及政府许可、审批以及外部担保等诸多环节,牵扯的范围广,复杂性强,操作的难度大,不易实施,建设成本也因中间环节相应增多而提高。在BT模式下,项目经竣工验收合格后由投资建设方移交给政府,实质上是一种资产转让行为,按照现行税法规定,投资建设方要缴纳资产转让环节营业税。而在施工环节,建设方已缴纳了建筑业营业税,如果再缴纳资产转让营业税,相对于常规的建设项目,无疑加大了项目的运作成本,不利于BT模式的推广。为此应加快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模式的立法步伐,及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BT项目的运作,促进BT融资建设模式健康有序运行,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是严格审核投标企业的投资能力。BT的核心在于Build(建设),而Build(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于投资承包人要有较强的投融资和对工程施工组织协调能力,要在规定的期限内用组合资金将项目建成。在资格审查时,要重视对投标人的财务状况、银行的资信等级、银行的授信额度等方面的内容,严格把关,确认投资承包人具备相应的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及同类工程的经验,把好参与招标的企业投资能力的审核,避免被中标单位操作成“带资承包”。特别是要关注那些集投资建设于一体的施工单位,避免其在中标后因资金实力不足,而通过转、分包的形式,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分项“带资承包”项目,将投资风险转嫁给各转包单位或分包单位。

第四是规范好统一的招标办法和合同文本。因为没有规范的通用合同文本,没有形成一整套解决工程索赔、争端的法律法规,这对BT模式的应用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因此需特别注意做好前期工作,明确建设范围、标准和工程接口,尽量减少日后争议。

作者:胡 江

建筑业争端预防论文 篇3:

谈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

摘要:建筑工程合同是保障双方利益的重要法律依据,能否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并对相关风险加以防范,是促进建筑工程高效推进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的价值意义的基础上,明晰了合同管理风险类型,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控制策略,以期裨益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控制策略

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建筑业市场的繁荣,各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亦日渐加剧。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何对其加以防范,从而裨益工程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的价值意义

1.1 对施工环节诸行为予以有效约束

建筑工程合同涵盖了项目双方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且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合同内容的履行,故而能够对施工环节的大部分行为进行有效地约束。如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发包方未按照合同支付相应工程款,承包方即可通过法律形式维护其利益;相对应地,合同中对承包方具体施工行为也有着明确规定的,若承包方未遵照合同要求進行,发包方亦可用法律维权。因此,建筑工程合同对施工环节所涉及不同主体的行为都有了一定地约束,为工程的合规推进起到了促进作用。

1.2 契合国内外发展形势的现实要求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行业间的规范运营实践有了巨大的进步,合同意识业已成为各行业开展其相关业务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特别是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良好的合同管理能力是其防范市场风险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筑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3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管理

建筑工程的最终目的在于为业主在合理时间内提供投资较合理能够满足其使用需要的建筑物,故而,对建筑物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管理尤为重要,这也是建筑企业实现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所在。进行科学的合同管理,就是为建筑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管理保驾护航,一切均以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进行,施工的效率亦得到极大的保障。

2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类型

2.1 管理型风险

从管理的视角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审视,可以将其划分为直接、间接两类型的管理风险。直接管理风险对应的是因直接责任所引致的合同风险,如建筑企业在工程合同签订时未对相关条款的内容予以细致地考虑即会造成直接管理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指非直接责任人的失当行为所造成的合同风险如合同相关人员因违背工程内容所造成的合同变更情形,即产生间接管理风险。

2.2 控制型风险

从控制的视角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审视,则可将其划分为可控、不可控两类型的管理风险。针对可控型风险需要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及相关规定来化解争端,以切实保障合同主体的相关利益;不可控型风险具体是指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会受到诸如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外部影响,使其无法签订或履行,或履约难度加大的情况。

3 引发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的因素

3.1 外部环境因素

引发合同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指法律政策的调整、经济环境的变化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等,现如今,由于国际经济正向一体化趋势发展,使得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对经济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的下,国家需对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预防措施,并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对财政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外,自然灾害属于偶然事件,可通过合同等方式进行风险转移。

3.2 风险防范与控制因素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下,制定合同已成为企业之间做出决策的主要方式。然而,部分企业管理这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使得其在制定合同时没有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由此导致在当前的合同制定过程中,常有权责不明等现象发生。承建方的风险相对更大。责任意识较浅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对风险问题的认识不深,进而导致风险防范与控制效果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给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风险。此外,还有部分企业管理者对法律法规缺乏深入的研究,对合同的详细条款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对合同的要求也没有认真履行,进而引发了法律风险。

3.3 合同管理制度因素

合同管理制度因素是引发风险的主要因素,对合同的评审、成本制定、项目款支付等均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对不同部门进行合同评审来说,评审制度缺失很容易导致合同无法有效签订;成本制度可能会使项目成本核算结果出现偏差,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项目款支付制度可能会引发单位违背合同要求,造成项目支付不及时、公款被随意挪动等事故,进而使合同无法被履行。此外,当企业的结算制度存在缺失现象时,会使结算工作无法按要求完成,进而导致合同没有履行。

3.4 员工素质因素

员工素质因素主要关系着员工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水平。对建筑工程而言,由于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完整有效的培训,使得其专业素养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而给合同签订流程的推进造成一定阻碍。同时,若员工的能力水平较差,其很难对合同中的不合理因素及时发现。进而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产生。

4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控制策略分析

4.1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

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建筑工程防范风险的基础,来自制度层面的支持可以让风险防范工作以更加规范的方式进行下去,并给予相关工作人员可靠的依据,以此保障相关工作的效率性与质量性。具体而言,首先,建筑合同务求规范,做到对参建各主体相关权利及义务的明晰,从源头防止日后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出现。合同拟定的过程中,支持审核工作的制度要细化,将易遗漏与缺项的问题明示出来,对发包方、承包方在遭遇合同纠纷时的利益予以保障。此外,为了方便日后的查阅及检查,合同文件的保存工作也应该做好,让其成为详实可靠的依据。

4.2 构建动态合同风险预警体系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务求全面,故而需要构建起一个动态的预警体系加以实现。首先,标的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的评估机制要建立起来,在准确把握合同对象的基础上以其信誉等级作为相关分析指标,并据此选择信用资质较好的承包方,同时要将评估工作贯穿到合同履约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其中所隐藏的风险并予以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切实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须以风险跟踪管理机制辅助评估机制,持续控制易引发风险的各类因素,进而实现工程合同管理效率的提升。

4.4 完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的持续培训机制

任何工作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人来执行,有效地防范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人员队伍进行支撑。为此,建筑企业应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予以充分的重视,首要的一点便在于建立起常态化的持续培训机制,通过培训强化合同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问题处理能力。其次,建筑企业要大力引起专业型人才,失当地提高自身的人才引进标准与相关待遇,充实工程合同管理人员队伍,为后续的风险防范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应注重对合同管理人员的科学分配,根据员工所擅长的领域安排对应的工作内容,将人为因素对合同风险防范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

4.4 贯彻全面细致原则评估合同履约及变动情况

建筑工程合同往往涉及相对繁多与复杂的内容,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全面反映,能否做到对合同的有效评估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再者,评估的内容可以成为日后双方开展类似工作的宝贵经验,为其有效避免一些重复性的错误起到借鉴作用。故而,建筑企業应秉持全面细致的原则,定期对建筑工程的合同履行情况予以评估,确保合同效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裨益后续工作的开展。另外,建筑工程通常来说跨越较长的时间周期,且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变更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建筑工程的参与方彼此之间需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予以合理的变更。

4 结语

建筑合同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繁多且复杂,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建筑企业对其风险防范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为此,需要建筑企业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构建动态合同风险预警体系,完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的持续培训机制,贯彻全面细致原则评估合同履约及变动情况,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始终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工程建设的稳定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一辰.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J].居舍,2019(36):143-144.

[2]金春辉.浅谈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J].居舍,2019(21):164+198.

[3]王丽卓.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控制研究——以建筑工程为例[J].价值工程,2016,35(35):243-245.

江苏永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作者:邱允军

上一篇:网站推广方案(精选2篇)下一篇:地质雷达古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