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已纳入精神分裂症医疗路径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论文 篇1:

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与护理组(35),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护理组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82.86%,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88.57%,对照组为65.71%(23/35),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抑郁、退缩、精神症状、激惹、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循证护理,能使健康教育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循证护理;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

循证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将现有科研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按照患者实际意愿、需求以及情况,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相应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精神分裂症是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可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生活障碍,甚至危害社会。本文主要分析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让患者及家属掌握更全面的相关疾病知识,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恢复并保持正常自知力,提高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与护理组(35)。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对照组中,15例女,20例男,年龄为平均为(33.23±6.33)岁;病程平均为(3.23±1.24)年;住院时间平均为(7.34±3.34)个月;5例离异,14例未婚,16例已婚。护理组中,16例女,19例男,年龄为平均为(34.45±6.43)岁;病程平均为(3.21±1.53)年;住院时间平均为(7.34±3.22)个月;6例离异,15例未婚,14例已婚。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婚姻情况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以后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每周开展1次有关知识讲座,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护理组采取循证护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循证护理路径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具体为:①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含主管护师、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以及副主任医师。②分析问题。通过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对患者健康教育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明确健康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缺乏有效健康教育方法;大多数患者缺乏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患者不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对疾病认识能力差。③循证。利用网络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根据所分析的问题明确检索关键词,并查阅相关资料与书籍,总结有关内容。④系统评价。掌握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使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患者、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医护人员均参与健康教育,有效结合随机健康教育与量化健康教育,充分运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重视患者实际的个体化需要。⑤运用方法。将所收集的数据与患者临床特点相结合,对实践指导方法进行整理归纳;评审全部有关文献的实用性以及科学性;在对其进行评价以后,获取相应研究证实,结合患者实际需要、临床经验以及对患者健康教育产生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采取相关健康教育措施。除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以外,健康教育措施结合实践实证措施。可以参与医疗方面的干预,和医生共同讨论健康教育手段。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并对比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使用NOSIE-30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包含抑郁、退缩、精神症状、激惹、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3.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 ±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护理组满意度为97.14%(34/35),对照组满意度为82.86%(29/35),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968,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88.57%(31/35),对照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65.71%(23/35),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8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NOSIE-30评分改善率对比

护理组抑郁、退缩、精神症状、激惹、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NOSIE-30评分改善率对比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组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大部分是在青壮年开始缓慢或者是亚急性起病,通常表现为症状各异综合征,涉及到行为、情感、思维、感觉、直觉等不同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方面的不协调。通常患者意识清晰,其职能基本上无异常,但一些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病程迁延,容易反复发作,病情甚至会加重或者是恶化,有些患者会发生精神残疾、精神衰退,但部分患者在通过治疗后可以维持基本痊愈状态或痊愈状态。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由一组症状群所构成的临床综合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病因无明确定义,但是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以及个体心理环境中的易感素质已在医学界达成共识。不管是不良因素,还是易感素质,都有可能在生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出现,不同患者发病因素可能只是某一个方面比较重要。部分患者精神分裂症属于终身性,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精神失常。所以,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要给予正确引导,采取科学教育,使其能准确认识精神分裂症,防止患者出现自暴自弃情况,给其带来心理阴影与心理压力,抵抗临床治疗。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能完善健康教育手段,但需要听取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意见与反馈,对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修改,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疾病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确保健康教育质量。

健康教育对象主要为患者与患者家属,护理人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教育使患者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转变不良行为,使其健康发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利用资源,使健康教育手段得以完善[4]。例如,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方便护理人员执行,鼓励患者咨询、学习疾病有关知识,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采取分层教育,在健康教育实施、制定中患者与护理人员均参与,属于互动式形式,使健康教育效果提升。循证护理能使患者依从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能使患者对于疾病有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加强,了解用药后不良反应,正确认识疾病。除此之外,循证护理能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坚定治疗信心,患者依从性提升,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82.86%,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88.57%),对照组为65.71%(23/35),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抑郁、退缩、精神症状、激惹、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循证护理能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提高健康教育满意度,护患沟通加强,患者能掌握疾病有关知识,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符合刘雪珍报道内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华,蔡莹莹,潘玲.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06(01):97-100.

[2] 王艳梅,郑爱民.循证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2):123-127.

[3] 陸红霞.循证护理在135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09):78-80.

[4] 罗红叶,冯启明,李宏亨,李斌.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07):59-62.

[5] 刘雪珍.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8(22):133-136.

作者:魏海燕 陈凤

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论文 篇2: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已纳入精神分裂症医疗路径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其内容效度和协调性较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

在临床优质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是重点,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始终。传统健康宣教采取随机口头宣教或书面资料发放等方式,系统性、连贯性不强,难以真正迎合患者所需。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可避免遗漏,提高护理质量。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典型的精神类疾病,青壮年是高发群体,病程较长,复发率、致残率居高不下,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每况愈下[1~2]。在治疗的同时,不得忽视健康教育工作。对此,本研究提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择已纳入精神分裂症医疗路径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3)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2)存在交流障碍、意识障碍或者影响临床评估的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31.64±2.28)岁。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30.21±2.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存在同质性,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和需求积极帮助解决,出院常规填写《住院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

观察组以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采取集中讲解、一对一宣教、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健康视频等方式开展。基于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制作相关教育卡片及手册,根据临床路径发放相关材料及手册,每天下午播放视频,至少半小时。同时,基于患者所需开展教育与评价活动,如实记录在册,若没有掌握,第2天再重复讲解,直到患者完全掌握为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制定方案见表1。

1.3 观察指标

采用《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健康教育时机、健康教育内容、宣教表达方式,每项分为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满意(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满分15分。分值越高,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在现代社会,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持续增长。精神分裂症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事件,急需对患者及家属开展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引入护理路径,可结合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流程,确保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开展,实现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充分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促使其能够尽快回归社会。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可提高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

参考文献

[1]范彩云,王焦荣.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5):27-30.

[2]杨颖.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7):120.

作者:杜鹃 吴丹 高洁

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论文 篇3: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的资料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实验组制订健康教育方案,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对照组采用一般解释教育的方法,以遵医行为的效果和NOSIE作为评价依据。结果:实验组在遵医行为,掌握相关知识,社会技能,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NOSIE 量表中的社会能力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社会兴趣较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评价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社会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 资料分析

随着医学发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显著,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因不明,病程迁延,复发率高,特别是急性期的患者由于自知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1],往往不愿意住院接受治疗护理,被强制住院,如何实施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社会活动能力,真正实现从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人性化管理,促进患者康复,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主要收集了我院2006 年8 月至2007 年2 月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抽取80 例,均符合CCMD—3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此80 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6 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8 岁,平均36岁,已婚30 例,未婚40 例,离异10 例,病程最短的1 年,最长的20年。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例,中专(包括高中)15例,初中以下55例。病前性格:趋于内向性格的50例,脾气略暴躁的20例,敏感多疑的10例,均无重大躯体疾病和智能障碍,对此80例患者进行编号、分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复发次数等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两组均执行精神科护理常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解释教育方法,对其所提的问题给予一般性回答,说服起被动接受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实验组遵循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实行目标激励和行为干预。

1.2.1 制定健康教育依据: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精神科护士负责认真查阅资料,全面收集病史,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充分了解患者不同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求,结合医生的治疗计划,编写教育方案,并及时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

1.2.2 制订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健康教育时间,②健康教育内容,③健康教育方法。

1.2.3 健康教育形式:①个别指导②集体讲课③小组讨论。

1.2.4 健康教育实施:本实验采用知识问卷调查进行需求评估,主要包括①身体状况评估,②心理状况评估,③社会文化背景评估,④以往学习经历评估,⑤学习方式评估等,采用《精神疾病标准健康教育》[2]中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标准计划进行健康教育,最后进行效果评价。具体教育的内容:第1周:入院介绍、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如:何谓精神病?第2 周:药物知识、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及辅助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实施准备等相关知识,如:如何掌握精神病患者的服药剂量?精神分裂病患者为何要坚持长期服药?如何配合各种采血标本的留取?第3 周:康复知识。第4周:常见问题及应对技能。第5周:针对患者关心的问题,如:出院后如何坚持治疗?如何心理调适?预防复发的自护措施等。第6 周:评估患者对教育的接受情况及通过教育达到后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改变情况。对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改变方式再进行教育,如此反复到第8周结束,每周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1.2.5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主要内容有:①相关制度;②药物治疗;③各项检查;④保持良好生活习惯;⑤出现新问题及时处理。效果评价分为4级:优、良、一般、差。评价优、良的患者为遵从,由患者自评和护士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对治疗护理合作情况进行的评价相结合,以护士评价为主,与患者共同制定目标及评价标准,许诺激励,如治疗护理合作,即评价为优、良的患者允许其亲戚、朋友来院探视、外出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并可按时出院,而对于效果评价为一般、差的患者,只允许在病区内活动并适当地延长住院时间,实施过程中如发现患者不配合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原因,帮助处理,并做记录。对照组不参加实施,8 周后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并利用NOSIE对两组社会能力和社会兴趣进行比较。

1.2.6 统计学方法:全部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在遵医行为、掌握相关知识、社会技能、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能力和社会兴趣有显著意义。

2.1 两组在实验健康教育前对于遵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后与对照组在遵医性方面有极显著差异(P<0.01),见表1)

2.2 两组在教育前社会能力和社会兴趣无明显差异,而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后与对照组在社会能力方面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社会兴趣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教育前后NOSIE对照分析(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程迁移、复发率和病残率均较高,造成严重的社会和家庭负担,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还是依赖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精神症状,但其在预防复发和改善社会功能方面仍不理想,大多数已经回归社会的患者,包括对药物治疗反应很好的患者,即使在坚持服药的情况下,由于社会功能缺损,也很可能病情复发,再次住院,而且大部分患者缺乏自知力,甚至在症状支配下怀疑他人陷害、下毒,拒绝治疗,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不依从是极常见的行为,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系统的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我们通过对实验组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会得到全程、科学的教育指导,让其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促使其观念及行为的改变,充分调动患者对自己精神健康的责任心,认识到住院治疗和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由表1所见实验组较之对照组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更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对预后大有益处。

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的社会能力及社会兴趣,促进了患者康复,实验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之间及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唤起了患者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关注,增强了患者的社会能力,树立了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由表2示NOSIE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健康教育后社会能力因子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社会兴趣因子有显著差异(P<0.05),所以,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

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病情缓解,首先良好地依从性在控制精神症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护士的教育指导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使其掌握了康复技能和自护能力,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这与曹新妹[3]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有益的,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增强疗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掌握康复技能,降低复发率和住院率,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渔邨 .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4.

[2] 武春建.精神疾病标准健康教育[M].远方出版社,2005,50~57.

[3] 曹新妹.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66.

作者:宋桂珍 刁咏梅

上一篇:医院院长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学雷锋做好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