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畜牧经济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如何在坚持绿色发展的新常态下培植畜牧业新经济是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对鄂州市畜牧业新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关键词:鄂州;畜牧业新经济;绿色发展如何在坚持绿色发展的新常态下培植畜牧业新经济,是广大畜牧工作者一直在关注的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林下畜牧经济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林下畜牧经济论文 篇1:

钦州市发展林下养殖情况的探析

摘要:以近期得利、长期得林、长短互补、协调发展为方针,钦州市依托林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林下畜牧养殖业,走林业和养殖业互惠互利,生态环保,高效益,可持续发展之路,使林下养殖逐步形成拓宽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生态型“黄金”产业。

关键词:林下养殖;养殖模式;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Key words: Under-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breeding mode; industr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当前制约着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突出问题是畜牧业用地紧缺和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1]。只有大力发展生态与健康养殖 [2],才能推动畜牧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近年来,钦州市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健康型畜牧业的目标,大力推行林下养殖方式,有效提高畜牧养殖的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减轻环境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增长,实现了畜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1 钦州市林下养殖发展情况

钦州市现有林地面积591333hm2,果园面积153333hm2。长期以来,农民素有在林下、果园饲养畜禽的习惯。近年来,钦州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林下、果园养殖畜禽,使林下畜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个重要途径。钦州市林下养殖主要以养鸡、养蜂为主,兼以养牛、养羊、养猪。如灵山县发展林下特色畜牧业,2012年有林下养殖农户9796户,带动了3.84万农民就业创业,涉及林下面积达8133hm2,增加农民收入5.3亿元。浦北县2012年发展林下养鸡达1333hm2,鸡存栏数达511万羽,出栏837.5万羽;建立林下养蜂产业基地达26667hm2,放养蜜蜂8万群,产蜜880t,产值达2640万元;建立林下养羊、养牛等产业基地达13333hm2,放养羊、牛等3.4万头,已出栏1.1万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钦州市林下养鸡场户数有15337个,年饲养量达7006万羽,占全市肉鸡饲养量的65.41%;林下养蜂场户数为1921个,年饲养量达88500群,占全市蜜蜂饲养量的90.3%;林下养猪场户数有664个,年饲养量达46567头,占全市生猪饲养量的1.25%;林下养牛场户数为829个,年饲养量达9328头,占全市牛饲养量的3.85%;林下养羊场户数有812个,年饲养量达57511只,占全市肉羊饲养量的65.95%。

2 林下畜禽养殖的模式及优势

2.1 林下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按参与经营签约的主体不同,逐步形成4种主要林下养殖模式。即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中介经济组织带动模式、专业批发市场带动模式及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带动模式 [3]。目前,钦州市林下畜禽养殖的模式主要为龙头企业带动模式:表现为果园+养鸡、松林+养鸡、桉树+养鸡等。钦州市果园养鸡时间早、规模大。如钦北区于2003年度就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命名为“中国果园鸡之乡”,并注册了“果园鸡”品牌。目前林下养鸡多数采用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展养殖。如灵山县园丰牧业有限公司,农户只要向公司提出申请,经公司派人实地调查,达到养鸡场地、劳力等条件的,交纳一定数量的押金,签订养鸡合同,即可以记帐形式,领取公司的鸡苗、饲料、疫苗、兽药等,并可免费享受公司指派技术人员的全程技术服务,肉鸡由公司统一保价回收。果林养鸡是一种适宜农户快速养殖的好模式,具体做法是:在果园的一端,搭起半敞开的简易鸡舍,用竹篱或铁丝网把果园四周围起来,作为鸡群的天然运动场。雏鸡在育雏舍培育20-30d便可放入运动场。鸡舍和运动场设置一定数量的旋转料槽和饮水器,让鸡只不仅可以自由活动,还能自由采食饮水,白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可以放养,晚上关入笼舍以防野鼠的祸害,这样经营和管理模式比较简便,农户也比较容易接受和参与,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2 林下养殖的优势

2.2.1 疾病少、成活率高 由于成片的果园一般都远离村庄和公路,人畜也少到,所以一些疫病较少传入。另外果园的空气新鲜,冬暖夏凉,噪音及其他干扰少。饲养的鸡群以果园作为运动场,可以自由啄食虫蚁、砂砾、杂草等,食物丰富,营养也比较充足,有利鸡只的健康生长。果林养鸡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

2.2.2 生长快,出栏早 由于果园是自然光照和通风,环境好于传统舍内养殖,除了给鸡群喂食配合饲料之外,鸡只还可以在果园内自由采食其他食物及运动。林下养殖的肉鸡,120日龄时体重一般可达1.5-2kg,此时出栏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2.3 种养互促,禽果丰收 果园环境有自然光照和通风,利于鸡只的生长,而由于鸡有啄食、扒地等特性,加上排出粪便,所以放牧于果园的鸡群理论上起到了除害虫、松土壤、施有机肥等作用,非常利于果树的生长。

2.3 成本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2.3.1 投入成本及收益 林下养殖投入主要有:雏鸡苗2.0元,从小鸡到商品鸡出栏所耗饲料11元,疫苗及预防用药费及其他杂费约2元,这样每只鸡投入约15元。120d出栏时,体重最低达到1.5kg以上,按市场销售批发价15元/kg,扣除鸡苗、饲料、疫苗、药品和5%的死亡率等费用,养鸡纯利润每只可达7元。

2.3.2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提高单纯水果种植大户用工的劳动生产率,降低果园套养肉鸡的饲养成本,每只鸡可降低成本0.5元;果园放养肉鸡外表美观、体形不大、皮薄肉嫩,保持土鸡风味,蛋香黄多,不但销路不成问题,市场售价比普通饲料鸡每公斤可高出2-3元,可增收4.5元/鸡;果园放养鸡仅需晚上补饲1次,补饲量为每天每只80g,降低了饲料成本;果园放养鸡既可除草,粪便又可作为有机肥施入果园,有助于作物生长,改良土壤,是增加果园产出效益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果园放养适宜密度的肉鸡,达到了种养互促,禽果丰收,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对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健康型畜牧业,增加经济及社会效益具有显著的作用。

2.4 林下养殖成功案例

实践证明,果林养鸡使农民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灵山县丰塘镇潭龙村果园养鸡户梁文和,近年来,他利用承包的6.7hm2果场优越的地理环境来做活“鸡”文章。他先后投入20多万元修建鸡舍5幢,并购置电风扇、饮水器、冲水管等养殖设备。通过钻研、学习,很快掌握了一套科学养鸡技术。由于果园里有树有草,空气清新,冬暖夏凉,病菌少,不受污染,非常适宜养鸡。他养的鸡成活率高达100%,时间短,仅4个月则可出栏,无瘟疫,人工少,易管理,经济效益可观。由于鸡群放出于果园中能自由运动和觅食,所以鸡肉吃起来具有山地鸡肉的鲜味,嫩滑清甜,出栏的果园鸡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为避免断货,每隔l月就要进二批鸡苗。目前鸡舍现有的l.4万只鸡早被玉林、广州、湛江、海南等商贩订购。2009年出栏4批5.8万只鸡,总收入达112万元,纯收入32.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果园养鸡-鸡粪种果”的生态农业养殖模式展示出了勃勃生机。梁文和致富后不忘众乡邻,他把自己总结出来的成功养鸡经验,复印成技术资料800多份送给众乡邻,并为乡亲们义务讲解肉鸡防病和饲养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39多户兴起山地果园养鸡,饲养肉鸡达到18万多羽。

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村委在林铭瑞、王清华二位经济能人的带动下,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形式,大力发展林下养殖。该村在桉树和松树下发展养鸡、养羊、养牛等,其中林下养鸡年出栏量105万羽,年产值4200万元,年收入525万元;林下养羊985只、牛650头,年产值210万元,年收入157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全县林下养殖的典型。

3 林下畜禽养殖业发展存在问题

钦州市发展林下养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与先进兄弟市的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资金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到位迟,影响项目建设进度;项目经费缺乏,工作开展较难;金融部门对林下畜禽养殖户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规模养殖场(户)贷款难,资金短缺,政府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养殖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造成发展后劲不足等。

3.2 养殖规模小,养殖水平较低

目前钦州市利用果园养猪的养殖数量大部分都在几十头到100头之间,年出栏在200头以上的果园养殖户相当少,林下养牛户存栏都在20头以下,这种家庭式的林下养殖普遍存在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落后的缺点。

3.3 养殖用地落实困难

林业改革后将山林分散到各家各户,成片租赁山林比较困难,难形成较大规模的林下养殖。

3.4 交通不便,水电不通

林下养殖多在山上,多数山区交通不便,地形不规则,导致水电不通,增加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和工作难度。

4 发展林下养殖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林下配套养殖是一项富民利林的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林业质量均有好处。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应积极发展林下养殖业。

4.1 加强领导,宣传发动

发展林下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大,工作任务重,各级政府应对此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政府主导,水产畜牧兽医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强化指挥和协调职能,为林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在加强领导的同时也应加强林下养殖的宣传工作,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林下养殖的优势和好处以及对增加农民收入 [4],抵御单一产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4.2 制定养殖规划,合理布局

为促进林下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制订适宜当地的林下配套养殖长远发展规划,通过科学地规划林下养殖的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不仅利于环保,也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灵山县根据县生态区建设规划要求,在制定《灵山县水产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把畜牧业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纳入了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五线十片百区千场万户”的总体方案,即:在209国道、灵—陆等5条公路沿线,重点建设10个畜牧业养殖示范片,打造3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小区,培育10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带动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户1万户。同时结合全县种植业及林业发展规划,将种养结合区规划在种植业发达镇和林业资源优势镇,使养殖业与种植业同步发展。目前,规划了209国道奶水牛-沼-草(渔)、灵陆线猪-沼-果(渔)、灵城-丰塘-平南-武利-陆屋林(果)下生态香鸡、平山-佛子-新圩林下生态羊等种养结合区。养殖区涉及18镇241个村,为实现种养结合、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浦北县结合各镇、村的林地面积、林地条件、群众传统养殖习惯和技术基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工业园区“集聚化、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的理念,及时编制了《浦北县“十二五”林下养殖发展规划》,形成了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林下养殖带,建立了泉水、张黄、北通林下养鸡,泉水、小江林下养羊,小江、福旺林下养蜂,官垌山泉流水养鱼等53 333hm2林下养殖业八大生产基地。

4.3 出台优惠政策,助推发展

为提高林下养殖业发展水平,钦州市各级政府出台了林下养殖扶持优惠政策,用林业发展理念抓好林下养殖业发展。财政、涉农部门每年安排林下养殖发展专项资金,对有养殖能力的林业主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扶持,对林下养殖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林农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因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大面积疾病引起的养殖损失给予养殖户适当经济补偿。促进了钦州市林下养殖业的高速发展。

4.4 规范林下养殖,强化服务

果园养殖应采取依托果园,适度养殖规模,种与养互补,实现种养和谐共存,养猪宜采取猪沼果配套:“一栋猪舍+一片果园+一个沼气池”的合理养殖方法,而养鸡则宜采用“专业孵化+合同供苗+公司统一回收”的养殖方法,从而做到低风险,低成本,小规模,高品质。钦州市各级水产畜牧兽医部门应重视加强对发展林下养殖的指导和服务,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协助解决资金、技术、生产、销售等问题。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搞好防疫,每年春秋两季,在全市组织开展畜禽免费强制免疫,为养殖业发展保驾护航,免疫密度年年达到100%。二是积极为养殖户推荐、引进适宜林下养殖畜禽品种,举办技术培训班加强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每年办班100多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逾1万人次。三是引导发展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安全卫生畜产品。四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引导农民开展合作经营,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五是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依托龙头带动养殖业发展。六是依托市养猪协会、市养禽业协会,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养殖户提供法律政策、市场行情等信息,为养殖户发展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4.5 提高林下养殖产业的科技含量,打造品牌

为提高林下养殖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对林下养殖业应该逐步实行科学的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在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的同时,重视名牌效应,着力打造畜产品品牌,如钦州市生产的水牛奶、果园鸡、浦北黑猪、浦北蜂蜜等特色产品闻名区内外,在各地市场上享有较大的知名度和较强的竞争力。如灵山县的“百强”水牛奶品牌、钦北区“绿果园”牌果园鸡、浦北县的“越州黑”和“黑大帅”牌黑猪畅销海南、广东市场,每公斤销售价比其他瘦肉型猪高1.6元;浦北县“纯蜜岛”牌蜂蜜品牌,每年在荔枝花期,吸引周边蜂农前来该镇放蜂,数量达2.5万群,不但产出300多t优质蜂蜜,而且使荔枝受益增产40%。

参考文献:

[1] 黄斌.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1-12):67-68.

[2] 周元军.我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04):725-726.

[3] 沈忠明.林下养殖模式及实践形式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02):339-341.

[4] 李金容.发展林下养殖 促进农民增收[J].畜牧市场,2010,(07):124.

作者:陈进喜等

林下畜牧经济论文 篇2:

鄂州市发展畜牧业新经济的思考

摘要:如何在坚持绿色发展的新常态下培植畜牧业新经济是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对鄂州市畜牧业新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鄂州;畜牧业新经济;绿色发展

如何在坚持绿色发展的新常态下培植畜牧业新经济,是广大畜牧工作者一直在关注的课题。近年来,鄂州市畜牧业始终坚持以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为主线,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壮大畜牧业新经济,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全市畜牧业呈现出生产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如何在畜牧业绿色发展中培植新经济也成为当前鄂州市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在对鄂州市畜牧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参考。

1 鄂州市畜牧业新经济的现状

1.1 生态养殖发展提速,成为推动鄂州市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新动力

鄂州市积极推广高效、经济、适用的生物净化、沼气处理等粪污处理技术和林牧、果牧、渔牧、菜牧结合等农牧结合模式,加快建设了一批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场,为鄂州市畜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1)着力打造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大力开展创建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优秀家庭牧场、规范化养殖合作社的“三创”活动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四级联创”活动,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重点培植一批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创建了以湖北大丰牧业有限公司、梁湖春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市梁子湖中原种畜场、市凤鸣畜禽发展有限公司、湖北丰盈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养猪场等为代表的一批省级及市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2)大力发展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养殖。按照“种养配套、立体发展、优势互补、综合利用”的原则,采取经济、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大力推广生猪“150”、蛋鸡“153”、土鸡“553”、肉牛“165”模式、肉羊“1235”模式和“土鸡无障碍养殖”等相关配套养殖技术,支持家庭牧场建设。新增了一批生猪“150”、蛋鸡“153”、土鸡“553”等标准化畜禽养殖栏舍和家庭牧场,形成了以汀祖、涂镇、沙窝等乡镇为重点的生态土鸡养殖基地。

(3)积极推广种养结合配套模式。利用鄂州市山林、水面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畜牧业、种植业、水产业种养配套模式,大力推广“猪—沼—菜(果)”、“猪—沼—鱼”、“鸭—鱼”混养、“林—草—鸡”等高效立体养殖模式及综合配套技术,全市配套种养面积不断增加,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配套率达到了100%。

1.2 畜产品加工快速发展,已成为带动鄂州市畜牧业发展的新引擎

(1)生猪屠宰加工。2015年6月,总投资6 000多万元的湖北润康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厂建成投入运行。该厂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拥有2条先进的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配有病畜隔离间、屠宰间、待宰间、分割车间、检疫检验室、冷藏间、无害化处理间及防疫、消毒、冲洗等设施齐备,年屠宰量可达100万头,该厂的建成结束了鄂州市没有3A级屠宰厂的历史。

(2)家禽屠宰加工。2016年1月份,鄂州市首家禽类屠宰厂—市众康活禽屠宰加工厂正式投产运行。该厂按国家3A级屠宰标准建设,厂房面积1 600 m2,包括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检验检疫室和400 t冷库。为鄂州市在主城区实现“禽类定点屠宰、集中检验检疫、白条家禽上市”提供了生产和质量保证。

(3)禽蛋加工。通过加大同华中农业大学和省内外皮蛋加工厂的沟通和联系,新建智威鱼鸭混养合作社鸭蛋加工厂等鸭蛋加工企业8个,改建鸭蛋加工厂6个,鸭蛋加工能力达到4万t,形成了“武昌鱼”、“寿昌益”等多个品牌,产品销往江西、上海等周边地区。同时,鄂州市涂镇、沼山等地蛋鸡养殖场目前正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洽谈合作,计划共同投资新建保洁蛋加工生产线。

1.3 “互联网+”畜牧业开始启航,为鄂州市畜牧业增效开辟了新途径

(1)湖北千秀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发展土鸡生态养殖为主体,按照“建设园林式庄园,以生态农业带动餐饮业、旅游业发展”的经营方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其生产的“千秀谷”牌土鸡及其土鸡蛋获得绿色畜产品认证。该公司采取“互联网+”模式,通过自己的官网、博客、微信工作平台、微信客户平台和官方微信号向顾客推介自己的特色产品和经营项目,在增加产品销量的同时,也扩大了公司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2015年,该公司累计增加顾客2万人次,增加收入200多万元,其生产的“千秀谷”牌土鸡蛋在武汉等地大型超市设立专柜销售。

(2)鄂州市华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自办的网店、微店及3家实体店,将公司生产的猪肉销往市内外各大酒店和超市。同时,该公司还通过实体店内的移动云视频将生猪生产的全过程及时传播给广大顾客,让顾客吃得放心。目前,该公司每天的微信访问量达3 000人次,每天网上销售的营业额已达10 000余元。在公司微店销售的影响下,鄂州市已有2家土猪养殖户成为该公司的正式会员,17家土猪养殖户提出了加盟申请。

1.4 特色养殖蓬勃兴起,为鄂州市畜牧业发展另辟蹊径注入了新活力

(1)鄂州市传阳贸易有限公司以梅花鹿养殖及产品深加工为主营业务,同时注重梅花鹿文化推广工作,目前梅花鹿存栏量达到450头,每年可产鲜鹿茸300 kg,鲜梅花鹿茸血30 000 mL,鲜鹿肉4 000 kg。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梅花鹿的保健功能,使特色养殖与高附加值深加工紧密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养殖资源,该公司还与吉林省长春公司通力合作,开发出了梅花鹿系列保健酒和系列美容护肤产品,其中试制出的四种系列鹿产品酒(梅花鹿阳酒、梅花鹿血酒、梅花鹿茸鞭酒、梅花鹿筋骨酒)受到了品尝者的一致好评,这些深加工的产品很好地发掘了梅花鹿的各项保健功能,更有效地提升了梅花鹿养殖的附加值,为梅花鹿养殖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奠定了基础。

(2)鄂州市华容区鑫林特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自有林地上创建,采用林下立体养殖,是鄂州市第一家大规模野外放养贵妃鸡基地,合作社社员120人,带动市内外养殖贵妃鸡70多户,该社凭借其湖畔林鸡的优良品质,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仅鄂州市场每天售鸡60多只,鸡蛋1 000多枚,二、三期投资后将新增规模4万羽,新增产蛋量70万枚,新增收入360万元,同时将很好地示范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

2 培植畜牧业新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鄂州市畜牧业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新的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还远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对整个畜牧业经济还不足以形成带动和支撑作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畜产品加工深度亟待提升

虽然鄂州市畜产品加工条件有很大改观,但仍然存在着加工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没有强势的知名品牌、缺乏龙头畜产品加工企业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鄂州市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2 养殖场档次有待提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排污设施简陋。目前鄂州市养殖业基本没有高标准的排污设施,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差距很大。二是养殖设备落后。很多畜禽养殖场缺乏自动喂料系统、自动供水系统、自动控温系统等先进养殖设备,既增加了成本,又影响了效率。三是管理措施滞后,许多养殖场仍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工作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2.3 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

一是目前技术服务机制不健全,机构、编制、人员没有完全到位;二是技术服务工作注重形式多,技术服务手段单一,不能很好地为农民解决具体问题;三是技术服务连贯性不强,许多技术服务只重形式不讲效果,服务没有很好地跟踪。

2.4 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现代畜牧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土地、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在排污设施和养殖设备方面,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现有畜禽养殖场的改造、高标准畜禽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新建难度极大。

3 发展畜牧业新经济的建议

笔者认为发展畜牧业新经济关键是要在绿色发展的前提下着力培植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结合鄂州市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要进一步发挥畜产品加工企业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新建、扩建、兼并等方式,培植几个过亿元的、产品质量高、品牌价值大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市场带动能力,并采取“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等方式,刺激鄂州市畜牧业的发展。

3.2 推动养殖企业改造升级,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要大力推广生猪“150”、“153”模式,大力推行现代高标准的畜禽舍,提高畜舍的优质率;鼓励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积极应用自动喂料系统、自动供水系统、自动监控系统等先进的设施设备,提高养殖人员的劳动生产率;要进一步加强对生产工艺、排污工艺及相关设备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3 不断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为畜牧养殖业提供技术支撑

要进一步完善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吸引一批高校毕业生进入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队伍,负责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工作;要加大对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与投入,制定畜牧兽医技术工作规划,加快人才选拔和交流,为畜牧养殖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3.4 加强环境保护,为畜牧业绿色发展提供助力

一是大力推行养殖区域划分工作,实施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管理制度,完善畜牧养殖的审批制,加大执法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二是推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家庭牧场,实行种养配套,做到粪污科学返田。三是加快对环境和技术落后企业的淘汰和升级改造步伐,积极改进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施,健全管理制度。

3.5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为畜牧业新经济发展把握方向

一是各级政府积极引导畜禽养殖业主向生态、绿色方向发展,鼓励建设生态标准较高的畜禽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厂。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政策,从土地、资金、税收、技术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扩大养殖规模基础上,开展特色养殖产品的精深加工,提升产品质量,创建品牌产品。三是适度引导养殖业主打造种、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产业链,使其成为畜牧业新经济新的增长极。

作者:范水胜

林下畜牧经济论文 篇3:

漾濞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 要: 近些年来漾濞县林下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除核桃产业以外另一种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总结漾濞县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发展前景,为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和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借鉴资料和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漾濞县;林下经济;现状;问题;对策

Key words: Yangbi County; under-forest economy;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林下经济是农林复合经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是林改之后增加林地产出、提高林业效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也是现代林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林下经济的不完善,人们认识程度的低浅,资金短缺等许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现如今生态文明建设概念的提出,对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漾濞县林下经济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及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为促进漾濞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资料。

1 漾濞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针对林业发展较快,林地面积不断增大的实际情况,漾濞县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路子,充分利用林地的空间差、时间差,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最大限度的发挥林地效益,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林业用地16.33万hm2,核桃种植面积7.13万hm2,80%属于中幼龄果园,现已发展林下养殖和种植2.05万hm2。

2 漾濞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与潜力

2.1 自然优势

漾濞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海拨高差大,立体气候突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山地面积宽广,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多种植物生长。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漾濞森林覆盖率78.77%,生态环境良好,县内水质、大气、土壤均无污染,有利于林下产业的发展。

2.2 区位的优势

漾濞县区位优越,外部交通便捷,县城距大理州府大理市仅29 km,与大理火车站相距仅30 km,与大理飞机场仅相距35 km,是大理州境内离州府最近的“卫星城”,堪称大理的后花园。地处博南古道要冲,也是当今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要冲,过境公路干道比较发达,滇缅公路贯穿县境,大保高速公路、320国道和与周边县市连接的公路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3政策方面的优势

近年来,由于我国一直在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并且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养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且有新政策表明要对在林业科学研究、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由于各省市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视,近两年来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2.4 林下经济发展潜力

漾濞全县林业用地16.33万hm2,核桃种植面积7.13万hm2,其中80%属于中幼龄果园,林下空间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加快林業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我县核桃林地资源丰富,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发展林下经济优势明显,潜力雄厚,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 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2016年底,漾濞县林下经济发展总规模达2.16万hm2,发展类型有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景观利用等,发展模式主要有:林粮、林药、林菜、林禽、林畜、药材采集加工、竹产品加工、野菜采集加工、森林旅游等。其中全县林下种植1.04万hm2(林下粮食作物种植0.73万hm2,林下中药材种植0.27万hm2,他林下作物种植0.04万hm2),年产值9.9亿元以上。

(1)林下种植模式有林粮、林药、林菜等。其中林粮模式,种植品种主要是玉米、蚕豆、豌豆、小麦、黄豆、大麦等;林药模式,种植品种有重楼、纹党参、红花、续断、天麻、秦艽、丹参、龙胆草、桔梗、半夏、石斛、太子参、附子、玛咖、玄生、大黄、三分三、板蓝根、黄芩、猪芩、防风、柴胡、木香、白芨、黄精、黄草乌、紫丹参、当归、辣木、灯盏花等30多种。

林下中药材种植是漾濞县林下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截止2016年底,全县共种植中药材2 666.67多hm2(其中2016年新种植1 389.50 hm2,其中:重楼90.34 hm2,魔芋293.50 hm2,滇橄榄82 hm2,红花406.67 hm2,其他药材516.99 hm2),年产量16 000多t,年产值2亿多元;全县共有中药材种植大户8户(其中:重楼种植6户,附子种植1户,桔梗种植1户);全县共成立林下产业协会48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专业合作社10个,分别是镜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漾濞县昌茂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漾濞县星瑞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云南省亚榕顺公司、云南天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漾濞县涵轩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漾濞县林光林下特色产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漾濞县漾江核桃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漾濞县富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漾濞龙云盘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林下养殖模式有林禽、林畜两种,其中:林禽模式养殖品种主要本地土鸡和野鸡等,林畜模式主要养殖特种杂交野猪、肉牛、黑山羊等,目前规模较大的林下养殖企业主要有鸡街向明养殖专业合作社、马厂核桃林场养殖场等。

(3)林下采集加工模式有药材采集加工、竹产品加工、蕨菜采集加工、野生菌采集加工,其中:野生菌采集加工主要品种有鸡棕、青皮菌、见手青、牛肝菌、羊肝菌等等;野生药材采集加工品种主要有防风、半夏、小白芨、天麻、龙胆草等;竹产品加工主要加工品种为竹编篾器。其中规模较大的蕨菜加工企业有富恒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大的药材采集加工企业有漾濞县利源特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4)森林景观利用模式主要是森林景观利用。主要包括以森林景观为基础的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目前已成功打造了苍山西镇光明村万亩核桃林下观光旅游区等。

4 漾濞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

林下经济发展在漾濞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全县实施当前产业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通过充分利用核桃林地资源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一是提高了林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林地产出;二是通过实施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可以增加林农收入,对实现贫困地区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三是林下中药材种植需要大量劳动力支撑,由林业企业、合作社组织实施林下中药材种植,可以解决大量当地及周边劳动力就业问题,通过劳务输出可以增加当地及周边农民收入,也促进和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如漾江中荮材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总种植规模达213.33余hm2,其中秦艽80 hm2,木香33.33 hm2,玛咖33.33 hm2,附子33.33 hm2,金铁锁33.33 hm2,另外还有零星种植的重楼,党参、白术,天麻等,总投资达2 100多万元,产值2 400万元,销售利润为300万元左右。社员户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户616户脱贫增收致富。近几年合作社通过实施中药材种植使该地区农民外出打工的数量大幅减少,这与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有直接的关系,林下中药材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平时生产管理需要劳力,季节性的种植、采收更需大量的劳动力,2015年合作社聘请的农民工达12 000多个工,支付劳动报酬近10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促进和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5 漾濞县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漾濞县林下种植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林下种植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经营管理程度低。近年来,县林下种植业已具一定的规模和产量,但由于缺乏产业带动和龙头牵动,依然是小而散、管理粗放,缺乏规模效应,总量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知名度不高。全县9个乡镇都有林下作物种植,但产品过分单一,缺乏珍稀品种,且以提供初级产品为主,流通环节的大块蛋糕由外地客商切走,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空间不大。林下粮食作物种植农户很多,但是普遍管理粗放,基本是自生自灭、靠天增收。目前全县已建立的各类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48个,但规模偏小组织层次低,除镜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天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几个较大的合作社外,基本不能正常开展合作经营。

(2)产品市场情况不清。近年来我县地道的玉米、魔芋等林下种植产业发展很快,对生产规模发展重视。但对产品的市场预期缺乏明确认识,市场情况不清,且缺乏与大企业的直接联系,加强合作的认识,林下种植产业无深加工、高产品附加值产品。这两年漾濞县的魔芋、天麻等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目前都是初级产品销售,客商上门收购,产品的市场流通不明。

(3)林地条件制约因素大。全县林地面积尽管较大,有林地面积163 335.9hm2,但大部分为山高坡陡难以用于发展林下种植的林地,地形复杂、坡度大、岩石多,发展林下种植受到一定限制,林地综合利用率低。多数地方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且开发利用成本很大,林农发展林下种植热情不高,致使先进的种养技术无法推广,从而制约林下种植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4)认识理解有偏差。一是農户普遍认为林下种植与普通种植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普通种养;二是部分农户对林下种植业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热情;三是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畏首畏尾,对发展林下种植持怀疑观望态度。四是一些农户和干部对于林下种植的概念理解不清,对发展林下种植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高,认为抓林下种植业属于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对发展林下种植业持怀疑观望态度。

(5)资金制约因素大。很多群众对发展林下种植热情很高,但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种植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做强方面止步不前,致使发展林下种植业方面缺乏后劲;政府资金支持力度较小,林下中药材种植投资成本高,如种植一亩重楼需投资接近6万元,而中央、省、州对林下中药种植资金扶持力度较小,几乎全部靠企业、合作社和农户自筹,无法解决企业合作社资金圧力。

6 漾濞县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应将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倾注人力、物力、财力,逐步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漾濞县林下种植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把林下种植业作为退耕还林、林权制度改革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林业产业发展项目。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对发展林下种植产业的认识,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倾斜,推进林下种植业的发展。

(2)科学做好发展规划。要科学的做好全县林下种植产业的发展规划,规划要系统明确“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布局重点、发展方向、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工作措施、政策体系等,并做好与全县“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年度实施方案要明确年度发展目标,提出重点推进项目、重要工作以及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3)科学选择种植品种。一是立足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明确林下种植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任务目标。把发展林下种植业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建设森林生态旅游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种植的发展潜力。二是根据群众意愿,围绕林下种植做文章,科学选择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不盲目发展。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投入,扶持中药材基地建设,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种植业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种养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一是按照政府牵头、市场运作的方法,积极培育县内龙头企业。一方面继续把现有的林下经济企业和林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种植户、和各类社会主体新办领办林下种植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吸引省内外、各行业客商到我县兴办林下种植龙头企业,实现林下种植产品与市场对接。三是集中人、才、物,重点抓好林下种植园区、专业合作社、林下种植大户建设。

(5)强化科技综合服务。一是加强与省级乃至国家级农林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引进应用推广林下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在我县建立研发基地,积极开发我县林下资源,培育乡土特色品种。二是认真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系统整合我县农林水部门人才技术资源,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大力培育农民技术骨干。构建政府项目引导、主管部门统筹、培训机构实施、农民自主参与的新型农民培训机制。加强先进技术培训和科普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务农能力,促进科学种田。四是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园区,由各级主管领导和技术骨干联系包挂,培育典型,以点带面。

7 发展前景

林下经济是实现从平面林业向立体林业跨越、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助推器,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只要坚持“能人带动、市场驱动、群众联动、政府推动”的原则,注重地区适合性、品种适应性、过程指导性、收益确定性,以“红色信贷”、扶贫贴息贷款等政策为扶持,实现以农促林、以林保农、农林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漾濞縣林下经济建设一定能再上新的台阶,创造新的辉煌。

参 考 文 献

[1]朱培林,房海灵.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14,42(06):35-39+60.

[2]孙洁琼,杨映礼,尹芳,等.漾濞县加快核桃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精准扶贫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24):265-266.

[3]苗雨露,周杨,杨春宁,等.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森林工程,2015,31(05):35-39.

[4]字全忠.漾濞彝族自治县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业优势及对策建议[J].现代园艺,2014(24):20-21.

[5]熊贵才. 漾濞县林下经济“钱景”诱人[N]. 大理日报(汉),2014-08-30(A02).

[6]杨洁. 林下经济鼓起漾濞贫困群众的腰包[N]. 大理日报(汉),2017-09-26(001).

(责任编辑:唐 岚)

作者:孙洁琼 杨智明 尹芳 杨映礼 张无敌 赵兴玲 吴凯 王昌梅 柳静 杨红

上一篇:办公室信息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大学毕业实习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