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基础医学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是医疗行业的重要服务项目之一,相关研究表明,以“卓越护士”培养为目标,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可有效激发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本文以“卓越护士”培养目标为前提,探讨了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础课基础医学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础课基础医学论文 篇1:

浅谈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摘 要:基础医学是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基础,是学好临床知识的桥梁。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与临床实际案例相结合。本文探讨了目前基础医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基础医学教师不仅要讲解书本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临床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和培养,建立与学生角色互换、双向的教学机制,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并提出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几点措施,以期为学生后续的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双向教学;教学方法

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浙江特殊教育学院为例,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十多门的专业课程,很多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的时候,很难理解其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基础医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能为以后的临床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教学中凸显的问题是许多教师只是单纯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导致这些知识显得枯燥乏味,与临床案例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这让学生没有办法很好地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际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随着对高校改革的深化,医学方面的课时在减少,而教学内容是只增不减,教师没能很好地将难点讲明白,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明显下滑的趋势。

二是由于许多现实的原因,使得学校的基础医学师资大多来源于临床医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因为从来没有从事临床工作,缺乏临床经验,导致在教学中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无法很好地相结合。

三是医学院校所聘请的部分基础医学授课教师毕业于生物医学专业,更多的是讲解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而缺乏临床医学知识。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及教师需要反思如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加入临床实例,做好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第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实践的能力。

许多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临床医生或者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临床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科建设中招聘“双师型”人才,要求其不仅要懂医学知识,还要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例如,纵观国外的一些医学院校,其中40%以上的基础医学课程都是聘请在医院就职的临床医生来讲授。如果一名基础医学教师具有临床医生的经验,在基础医学的授课中,就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将理论知识讲解得更加生动透彻,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医生,情景模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不仅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轻松学到了临床知识。

第二,加强对基础医学教师的培养,建立“双师型”人才培养机制。

对于浙江特殊教育学院来说,在人才培养方面比较重视“双师型”人才培养,在招聘基础医学教时,明确提出要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以及临床工作经验。

第三,创新教学方法,使基础医学教学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略尽绵薄之力。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酌情开设一些发散学生思维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临床实践能力。比如,在讲解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时,可以将临床实际案例融入其中,开设一门病理学与临床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病理生理学这门基础课程后,可以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案例和操作中。再比如,人体解剖学是讲解人体正常结构的基础医学,结构与功能是相对应的,教师可以在后续开设一门疾病与人体解剖课程,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如何在结构上发生变化的,这样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后,在学习诊断学、内科学等临床实践课程时,就会融会贯通。各个学科的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科知识间做一个交叉和综合,创新教学方法,在基础医学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推行PBL教学法、案例讨论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时,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其以后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洪海,龚卫娟,傅奕,等.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227-229.

[2]冯友梅,厉岩.基础医学教学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329-333.

[3]Caren MS,Tamara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in women’s health integrating basic and clinical sciences:clinical anatomy and women’s health[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2,187(3S):S49-S52.

[4]周勁松,宋天保.美国私立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概况及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292-293.

作者简介:吴琳(1986— ),女,湖北十堰人,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

作者:吴琳

基础课基础医学论文 篇2:

“卓越护士”培养目标下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是医疗行业的重要服务项目之一,相关研究表明,以“卓越护士”培养为目标,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可有效激发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本文以“卓越护士”培养目标为前提,探讨了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卓越护士”;基础医学课程

护理是一门具有强实践性的專业,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伴随我国“卓越护士”培养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当前各高校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已无法满足我国护理人员培养的需求。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卓越护士”培养这一目标,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合理设置学时及教学内容

“卓越护士”培养目标要求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护理服务相关知识,并能合理应用于实践护理操作当中。基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应合理设置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学时,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学校应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系统化地整合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的特征,适当压缩基础医学课程当中疾病表现、诊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与护理相关的知识,如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等,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多数高校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仍是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较低,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不利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卓越护士”培养目标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包括沟通能力、心理分析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等,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将人文素质、健康教育与相关社会课程贯穿于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全过程,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三、突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内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科研能力,实验教学的这一作用与“卓越护士”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除了要基于“卓越护士”的培养目标,还应加强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实验教学。一方面,可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时长,使其与理论教学学时的比例达1:2,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另一方面,应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不断优化实验项目,将一些重叠的、相对陈旧的实验删除,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些具探索性、综合知识应用、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实践性实验,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系统化培养。

四、加强对实践操作的考核

当前很多护理专业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高校对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也多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对实践过程进行评价,这既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实现培养“卓越护士”的目标。为此,应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的考核。在实际工作当中,高校可采取分阶段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进行评价,不仅要重视考核学生的实验结果,同时也要兼顾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考核,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如对学生基础性实验的考核应综合学生实验预习与报告、实验操作、实验考试结果等进行全方面评价。

五、结语

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授予学生专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卓越护士”培养目标下的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实际工作当中,应结合护理专业的特征,以社会及市场需求为指导,遵循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培养原则,切实培养出一批拥有专业护理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可将所学护理知识更好地应用于护理实践当中的“卓越护士”。

参考文献:

[1]韩丽莎,宋芳,苏燕等.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为目标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01):9-12.

[2]闫云辉,倪天军,刘林霞等.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0):803-805.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

作者:姚坤

基础课基础医学论文 篇3:

高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摘 要] 医学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开展医学基础课教学,对高职学生加强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而实现医学专业技能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然而现阶段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主要对高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期能够为高职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高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高职院校医学类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以培养技能特色为中心,将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目标定位在社区以及农村地区的医疗岗位上,进而培养出满足基层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专业化实用型技能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在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中,就需要坚持必需性以及实用性原则,加强对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改进力度,对构建科学完善的高职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

高职院校医学类教育相关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实施课程改革时,与基础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不需要太过深奥,而要遵循必需以及够用的标准,关键是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掌握在日后的医学研究以及临床实践中可以广泛运用道德专业技能。需要按照学生所学专业的具体工作岗位来进行相关的培养与教学,以促进学生专业化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以高职院校药理学教学为例,在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时,需要加强对基础医学中与药理学相关实用技能的密切衔接进而帮助学生在今后走向具体的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地进入角色,在工作实践中得以熟练运用。

(二)注重实践原则

对于高职基础医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其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加强对高校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医疗事件中,了解到在基础医学课程中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如何在事件中得以运用。同时借助让学生了解与接触真实的医学技能实践操作,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这对其未来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内容优化整合原则

高职教师需要结合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全面而又系统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将教学内容中实现对学生技能培养的主线进行最大限度彰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最新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不断优化与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情况。

二、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通过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调整与优化,能够促使该课程在结构、时间以及具体顺序的分配上保持科学合理的状态,进而为促进专业化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能够保证基础医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实现有效衔接,进而将高职院校基础医学课程的特点加以彰显,最大限度满足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推动学生更好地通过执业资格考试,与行业准入的要求相契合;通过对教材或者是讲义进行编写创新教材,探索体现课程特点的基础医学教学内容体系;优化重组基础医学实验项目,构建与高职各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将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三、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与课程发展不适应

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就是教材内容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即便是近年来高职医学教材的更新速度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无法满足医学研究以及基层人民群众的具体需求,滞后性比较显著。另外,很多基础医学课程的任课教师由于长期脱离临床,导致对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认知不清,因此在编制高职基础医学教材时,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无法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同步,这也是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陈旧滞后的又一主要原因。基础医学教材中有大量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一旦教材本身出现滞后的问题,势必会对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轻实践,重理论

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中,局限性较强,往往会限定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不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教学内容不仅比较单一,并且还会导致教师无法按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来开展教学。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知识缺乏实践操作技巧。大量的就业实践调查表明,许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存在基础医学知识掌握不扎实、分析并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等问题。实际上,基础医学类的相关知识在医学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地应用,通过参与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当前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存在着另一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无法适应具体工作岗位的实践要求。

(三)教学方法落后、单一

现阶段,高职基础医学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依然采用传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对主导地位,只需要为学生讲授课程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只能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且进行记忆,以便于在考试的时候能够进行正确解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只是认真听课,长此以往学生势必会变成机械化的、呆板的学习机器,单纯借助强行记忆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无法灵活地运用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去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对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当前的学习以及日后走上社会、适应具体工作岗位需求都是极为不利的。

四、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结合具体专业,调整教学内容

作为基础类课程,高职教师在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时,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专业化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所讲授的基础知识其重点需要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因此在高职医学类专业教师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特点,对基础医学的教学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删减与增添,进而将本专业的技能特色加以突出,最终适应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比如说在开展高职药理学的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与药理学相关的技能训练,另外就需要删除一些与临床应用关系不大的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与临床关系密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用药监护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果高职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压缩。

(二)采用模块教学法开展教学

首先要按照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求,结合整合后的教学模块,编写教学计划,进而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有机的联系,在保证学习内容结合的基础上,对相似的教学内容加以剔除;其次要求基础医学专业教师要加强各个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教学,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最后要对考试评价方法进行变革,在传统考试模式的影响下,对于高职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考查有着诸多不到位的地方,由此造成学生擅长死记硬背,缺乏灵活机动能力,从而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屡屡出现。因此,要尽量减少单纯记忆类型的考题,增加病案分析等实践性较强的题目,这样不但能了解学生的医学知识掌握情况,而且也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

作为高职医学基础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加强与巩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无法与新型的实验教学理念相适应。因此需要加强对基础医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优化。首先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去,可以为学生增设新型的趣味实验,进而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其次是要保证实验设备的现代化。高职院校开展基础医学教学时,需要加强对相关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实现设备的更新换代,进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最后则是要求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知识水平的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开展各类实验时,可以鼓励教师对各种实验机能加以全面掌握,进而为促进实验教学点改革在师资方面发挥作用。

(四)制订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高职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需要按照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对象具体情况,并且要以为社会培养出专业化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制定出专业的教学计划,重新调整医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改革的重点,要坚决摒弃落后的,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综合能力,进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对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专业而言,它是一种相较于其他教学有较大差异的新型医学教育模式,有着自身显著的特征。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加大对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学的改革力度,注重对高职基础医学教師教学水平的提升,并且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来充分调动高职学生参与基础医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高职基础医学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化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玲华.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6(25).

[2]张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4).

[3]王锦倩,祁国明.关于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5).

[4]唐骏.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5).

◎编辑 张 慧

作者:刘丹花

上一篇:点线面历史教学论文下一篇:EDA电子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