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生强化思想道德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分析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探讨加强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关键词】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策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加上个人、家庭、社会及学校多重因素的影响,聋哑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聋哑学生强化思想道德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聋哑学生强化思想道德论文 篇1:

关于加强聋哑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有关思考

摘要:由于校园中聋哑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多元化、敏感性”等特点,外加上受到校园、教师、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聋哑学生经常性出现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素养上面的问题,对校园、教师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而这也是目前特殊教育工作所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因此,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而言,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聋哑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并积极从“心理健康、人格塑造、家园共育活动”等角度出发,才能有效促進聋哑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成为祖国的未来栋梁之才。

关键词:全面加强;特殊教育;聋哑生;思想道德

一、积极提高并强化聋哑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

聋哑学生作为我国的特殊教育群体,虽然很多在身体上天生存在着缺陷,但是他们的自我心理意识却非常强烈,可能会因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利益”而作出相关违反道德行为的事情。而这现象问题的出现,往往与聋哑学生的早期成长过程有关,由于聋哑学生群体,因为天生的语言沟通障碍,导致他们所接触的生活形式和内容相对较小,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在面对此类学生的时候,对于身体上的关心往往要远超于对内心的呵护,这也就致使了聋哑特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足,无法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因素。

而聋哑学生在整个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出于本能的会对物质上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需要通过物质来满足心灵上的空缺,正因如此才更应该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帮助此类学生形成并培养“为人着想”的价值行为观念,并同时将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工作有效融入其中,从而为聋哑学生的未来成长打下牢固的道德思想基础。

例如,当聋哑学生在家中的时候,面对吃饭,理当先礼让长辈、幼小和客人,同时在校园中也要懂得如何与其他同学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相互扶持的友善共处关系。而在此期间,身为特殊教育群体的教育指导老师,在日常教育发展期间,也应该积极发挥自身重要的引导教学作用,科学规范特殊群体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对于那些表现良好的聋哑学生,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借此来帮助聋哑学生,在“和谐、温馨”的校园学习氛围中,学会“与人分享、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并同时形成强烈自信心,以真诚微笑来面对世界。而倘若想切实实现以上教育发展目标,最核心的点便是针对聋哑学生的道德思想观念进行科学形成和有效加强。

二、全面强化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共同教育

对于聋哑学生群体而言,倘若想切实将德育思想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充分展现,光靠校园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学生家庭、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协助。这是因为,有部分的聋哑学生,即使在校园中已经接受了相应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工作,但是却在家庭中、社会中遭受了负面影响,从而严重破坏了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的原有价值作用。从而导致部分的聋哑学生,对校园教育逐渐失去信心,甚至产生了怀疑情绪,十分不利于校园特殊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家庭和社会作为聋哑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场所,其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对于促进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观念建设而言起着有效促进作用。尤其是社会教育,作为聋哑学生的终生学习场所,贯穿于聋哑学生“早期启蒙、学习发展、后期成才”等重要阶段。因此,社会教育工作才更应该充分展现出“连贯性、适宜性、针对性以及约束性”等特点,从而将对聋哑生所展开的道德思想建设工作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借此赋予教育工作更强的渗透能力。

而家庭教育,作为帮助聋哑学生形成并培养相应思想道德意识的实践教育基地,倘若学生家长也能积极配合校园教师的道德教育工作,并同时将生活化元素有效融入其中,便能够更好地帮助聋哑学生加强德育价值意识,从行为、心理情绪、人生价值观等角度对自我道德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在此期间,身为校方,同样也需要及时地跟学生家长、社会取得密切联系,通过积极开展各项教学娱乐活动的方式,将家庭、校园乃至社会进行充分结合,借此来不断扩大校园的教育影响力。此外,特殊教育指导教师,还应该逐渐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指导工作,让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性与其必要性,从而在家庭、社会校园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方案,真正意义上实现“校园、家庭和社会”的三位一体发展。

三、着重关注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构建良好心理素质,同样也是有效帮助聋哑学生培养思想道德行为意识的重要前提保障。与其他学生相比,聋哑学生由于身体上的部分缺陷,导致心理成长过程屡受阻碍,具有较强的“执拗、敏感、猜忌”等心理情绪特点,无法轻易地融入到集体化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往往“格格不入、与世隔绝”。而正因如此,将情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工作相容,反而是感化、转变聋哑学生心理成长变化的关键点。

因此,这也就要求相关的特殊教育指导教师,不仅要履行好相应的教育发展职责,同时也要包含一颗“仁爱之心”。此外,还应该将聋哑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知己、在传递思想道德知识内容的时候,更要注重适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着重针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重点关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坚定不移、奋勇拼搏”的精神品德,进而引导聋哑学生继续走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之上。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发展工作中,着重强调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是不可脱卸的责任。正因如此,才更应该在树立正确思想教育意识的同时,针对聋哑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建设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措施,从而帮助聋哑学生有效融入到社会大发展环境中,并努力成为综合性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解健.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途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0(10):19-20.

[2]李勤.特殊教育中的个性化德育方案[J].人民教育,2019(02):76-77.

[3]刘桂香.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5.

[4]王静.加强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30(05):10-12.

[5]黄康.浅析如何提高聋哑生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7):291.

作者:潘鹏

聋哑学生强化思想道德论文 篇2:

加强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摘 要】分析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探讨加强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聋哑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策略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加上个人、家庭、社会及学校多重因素的影响,聋哑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随着人们思想意识不断地更新,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突出,这给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基于此,本文探讨加强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一)聋哑学生对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认识不足。首先,由于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伤害,聋哑学生形成孤僻自私、偏激冲动等不良个性,使其思想道德方面极易犯错误。造成这些错误思想的原因在于聋哑学生对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认识不足,是非观念混乱,这使他们难以用社会道德准则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不断调整,也难以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出现道德缺失。其次,由于听力与语言的障碍,导致聋哑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狭窄,校内有限的资源成了他们获取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也造成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认识的不足。

(二)来自家庭与社会的负面影响。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只是学校一方的职责,而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支持。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家庭与社会对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常常产生负面影响。很多家长只注重对聋哑学生生存本领的培养,却忽略了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由于聋哑学生生理的特殊性,其家庭长期处于悲观情绪之中。任何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父母在发现自己孩子存在聋哑缺陷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悲观和失落感,心中充满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也不同程度地传承给自己残疾的孩子。此外,由于聋哑学生生理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缺少对社会的理解能力。当前,少数正常人对聋哑人仍存在一定的偏见,这也对聋哑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学校教育形式有待提高。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数都采用“输入式”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讲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学习。其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谈话教育也是使用说教方式,很多学生对这种教育模式很反感。聋哑学生是一群特殊的教育对象,这种说教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明显不符合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特殊需求,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更难以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

二、加强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聋哑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由于生理缺陷,聋哑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有时为了保护自己会做出一些违反道德的行为。这些行为与聋哑学生的成长经历密切有关。由于生理缺陷,他们生活范围较小,因而其思想道德意识的形成远远落后于正常人,再加上聋哑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本能要求,形成他们对物质的过分第一性要求及强烈的独我观念,因此,高度重视他们为人着想意识的培养,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家里分享美味食物时,应先让给家人,在学校与同学相处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等。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引导聋哑学生懂得团结互助、关爱他人,养成群体意识,使得他们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加强聋哑学生思想教育要通过“三结合”教育进行。所谓“三结合”教育是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教育。首先,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应塑造好形象,发挥榜样的作用。从聋哑学生年龄来分析,他们比正常儿童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更长,因此,聋哑儿童的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父母品德、文化涵养、情感及生活习惯对儿童的影响,是做人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第一个启蒙老师,家庭是聋哑学生最先获得教育的地方,聋哑儿童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的行为。对于聋哑学生来讲,长时间的家庭生活为他们进行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因此,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应塑造好形象,发挥榜样的作用。其次,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应有明确的目标,学校各种工作应渗透思想教育,强化“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再次,学校应充分利用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之机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关心、爱护残疾儿童,并组织聋哑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将逐步使聋哑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改进思想道德的教育形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思想品德课任课教师一般由班主任担任,这样既方便掌握聋哑学生学习、生活、爱好、思想动态等基本资料,又能够帮助教师因材施教,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动作、观点、态度和方式甚至可以影响到聋哑学生价值取向的转变。对于聋哑学生的心理特质,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的形象,再加上科学严谨的教学理念和默默奉献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他们。例如,教师书写工整、课件丰富多彩、着装得体、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甚至是着装的搭配都会对聋哑学生起到较大的影响,并且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情感动力,推动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学校方面则应注重制订思想道德教育有关制度,以引导全校教师加入培养聋哑学生优质思想道德的队伍中。思想道德教育课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邀请法院、司法、公安等有关部门人员到学校交流,增强聋哑学生对遵纪守法的认识并提升自觉性;组织聋哑学生到残疾人工厂实践,引导他们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邀请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开展交流活动,讲述他们融入社会的经历与感悟,从而调动在校聋哑学生努力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与融入社会的自信心。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引导聋哑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中,并将其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才.美育教育——聋校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Z1)

[2]李永乐.当前聋生思想道德状况及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2)

(责编 苏 洋)

作者:蒙山野

聋哑学生强化思想道德论文 篇3:

行自强教育 促聋生发展

一、活动设计

(一)策划主旨

聋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应对网络环境的机遇与挑战,让聋哑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长,实现德育的实效性是聋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据对我们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六至九年级初中生关于网络的调查显示,聋生沉溺网络是普遍现状,对他们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少的负作用。因此,学校根据本校聋哑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开展“行自强教育、促聋生发展” 网络时代聋校自强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全面促进聋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活动安排

1.学一学

(1)每日学习一句关于如何健康上网的手语。

(2)每天在班级显示屏及校园网上滚动播放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

(3)每周安排一次午会学习文明上网、行为规范。

2.找一找

(1)上网收集网瘾危害的相关资料。

(2)收集你所了解的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中国聋哑人的资料。

(3)找一找你所熟悉的在你身边的了不起的聋哑人事迹。

3.说一说

(1)以升旗仪式讲话的形式号召同学健康上网自强自立。

(2)举行“我做文明网络人”手语演讲比赛。

(3)以主题队会、晨会的形式来说说、学学你所了解的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聋哑人。

4.做一做

(1)文明上网小报制作活动。

(2)“特殊学校文明小使者在行动”活动。

(3)“文明上网、自强不息”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4)校内阳光牵手互助活动(聋哑—脑瘫)。

(5)“健康上网我参与,自强不息我能行”聋生才艺大比武活动。

二、活动实施

引导聋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光靠知识的教授和理念的灌输是不能完成的。我们设计了学一学、找一找、说一说、做一做这几个环节,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对聋哑孩子进行教育,让聋哑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长,提高聋哑学生拒绝网瘾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以及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个性品质,实现德育的实效性。我们首先安排的是学一学环节,让我们根据聋哑孩子的特点,结合小公民“五小”道德建设教育,在网络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上有所侧重:低年级侧重“应知”,中年级侧重“应会”,高年级侧重“判断实践”,使网络道德教育形成一个阶梯形。同时,学校根据聋生的发展规律,按不同年级提出了明确的德育要求及训练内容,班主任制定了训练纲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与要求,修订了《学校一日行为规范》,使之更符合特殊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健康,使学生更加明确进校、升旗、上课、课间休息、十分钟劳动、午餐、离校、学习习惯、文明上网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每天我们都利用晨练的时间安排青年教师教聋生学习一句行为规范要求的手语;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校园网,把“行规”用语在班级显示屏和校园网上反复地播放进行强化训练,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学生上网的有关规定,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学校也充分发挥了晨会、班会、队会、校会的作用,要求“四会”必须专时专用,把指导学生文明上网安排进课内,同时要针对学生的“行规”状况有计划,有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德育室每月不定期组织班主任互听晨会、班会、队会,“四会”在落实网络道德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聋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后我们安排了找一找环节,让孩子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等形式收集网瘾危害的相关资料及故事;收集他们所了解的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中国聋哑人的资料;找一找你所熟悉的身边的了不起的聋哑人。同学们通过学习相关课文、上网查资料、到图书馆看书等各种形式了解了很多的资料,并作了记录和积累,为以后“说一说”作好了准备。他们对于故事中同龄人网瘾的教训或网瘾带来的危害有了深刻的体会。同学们找到的聋哑人楷模让他们体验到了残疾人一样可以残而有为,一样可以为国家作出贡献,同学们为身边有这些聋哑人而感到自豪,也有了正面学习的榜样。

经过“看、找”的体验后,同学们有了很多的感触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于是顺其自然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学校组织了“争做健康网络人”手语演讲比赛。同学们以主题队会、晨会的形式来介绍他们所了解到的了不起的聋哑人,积极的参与与热烈的讨论,让聋哑学生能自己思考并在情感上得以认同。各班的主题班会组织得热烈而又感人,同学们把所学、所思、所想,都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说一说这个环节,同学们的感悟更加深刻,体验得到了深化。“找”让聋哑孩子感受到了网瘾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同时认识到作为聋哑人必须要健康上网,自强自立。在感情上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层层递进的教育方法为培养他们的自强行为作好了铺垫。

学校根据聋生的情况结合日常的教育活动开展文明上网小报制作展评、“特殊学校文明小使者在行动”活动、“文明上网、自强不息”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校内“阳光牵手”互助活动(聋哑—脑瘫)、“健康上网我参与、自强不息我能行”聋生才艺大比武活动,各项生动活泼的活动始终贯穿于系列活动中。学校搭建舞台,让同学们用各种形式宣传健康上网、学习聋人楷模、展现文明自我。特殊孩子们用自身的行动告诉大家:怎样拒绝网瘾,怎样自强不息。规范的手语表演反映了学生文明上网的内心想法;奔放的舞姿体现了同学们对生活的热爱;五彩的图画是同学们拒绝网瘾决心的表白;学生间的互助体现了他们乐于助人的爱心。同学们说啊、跳啊、演啊,学校成了欢乐的海洋,“行自强教育、促聋生发展”网络时代聋校自强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活动成效及体会

(一)活动成效

通过开展“行自强教育、促聋生发展”网络时代聋校自强系列活动,学校努力为残障学生找回了自信,使得学生在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的同时,减低了残障程度,开发了潜在能力。学生们在各类竞赛中获奖无数,在各个领域展现风采,独具魅力。全体学生都能顺利毕业,大多聋哑学生以优秀成绩考入高中;有的甚至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若干思考

1.依托家庭社区、携手开展工作

由于学校聋生大多来自于南汇、嘉定、奉贤等地区,大部分家长为郊县农民及外来务工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我们认识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文明上网自强教育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及教育,让家长既要为学生创造上网学习的机会,又要有效地对孩子的“网上行”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我们通过组织家委会、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系统地教授家长手语,对家长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及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的作用。学校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学生所在地社区青保办的联系沟通,全方位地了解孩子的情况,重点关注严重上网成瘾学生的动态。我们希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携手培养听障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和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良好品德。

2.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教育实效

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是要“内化”。学校网络时代背景下的自强教育活动虽然丰富多样,但不足的是大多为自上而下的安排,还未完全发挥听障学生的自主性自动性。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设想在听障学生中开展“文明上网、自强不息”金点子工程,建立学生校园网管队,进一步倾听听障孩子的心声,调动学生的主动行、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利用听障学生的聪明才智,真正把“他律”转化为听障学生的“自律”行为,创建以教师管理为辅,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让聋生成为学校真正的小主人。

总之,遵循听障儿童发展规律,抓好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过程。学校将继续深入探讨网络时代聋生的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聋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水平,让网络真正成为聋生的良师益友。

【申俊,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督导,小学高级教师,区第二教育署小学思品骨干教师】

责任编辑/谷雨

作者:申 俊

上一篇:试用期自我鉴定(3篇)下一篇:培训学习体会(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