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直接投资分析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小岛清模型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互补效应,其实质就是贸易创造效应。本文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同时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替代效应。因而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净效应,要依据不同产业而定。在小岛清模型的理论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三个模型来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直接投资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直接投资分析论文 篇1: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解析直接投资流量与流向的相关变化情况,预测了FDI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 金融危机 FDI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经济现在正在逐步摆脱危机的影响,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又称对外直接投资 ( 简称FDI )的环境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将分析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后这一整个时间段内国际直接投资的变化情况并对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在危机后于2010开始复苏,但复苏势头于2012年瓦解

图1是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历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显示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变化情况。

通过图1,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金融危机以前全球FDI流量呈现增长趋势,并与2007年达到1.8万亿美元的峰值。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跌至1.697万亿美元,降幅为14%。2009 年又进一步下降了37%, 达到 1.114 万亿美元。到2010 年,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出现复苏势头,FDI流入量增长了5%,达到 1.24万亿美元。2011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进一步回升,增长率达到16%,FDI流量达1.5万亿美元,然而好景不常,今年的投资报告显示全球FDI复苏势头在2012年宣告瓦解,本年FDI流量仅有1.35万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

总体来看,全球FDI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大幅度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受危机影响企业收益降低加之国外融资困难导致公司投资能力降低;其次,危机期间全球范围内需求下降,各大跨国公司对经济体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前景持较悲观的态度,从而降低了投资意愿。至2010年,世界经济逐步走出危机,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全球投资者以及消费者的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使得FDI也出现了复苏迹象,FDI连续两年出现较大幅度回升之后,出乎各投资预测报告预料的事发生了,2012年FDI流量较上年出现18%的下跌,分析其原因,多是由于目前各国投资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世界经济尚处于初步恢复时期使得投资者们更持谨慎观望的态度。虽然如此,联合国贸发会议仍对2013年及以后的FDI做出了乐观的估计。

二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出现大幅度提升

发达国家一直在国际直接投资(包括吸收投资与对外投资)均占据绝对性的优势,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受创,改变了发达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格局中的地位。

表1表示近些年流入发展中国家FDI量占全球FDI流入量的比率,该比率在金融危机以后持续攀升,并于2012年首次超过50%,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吸收FDI超过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FDI吸收国。另外,表2显示出发展中国家FDI量占全球FDI流出量的比率,可見,2012年发达国家的FDI流出量也出现大幅下滑,仅有0.909万亿美元,而发展中经济体对外投资量确实逐年上升,与2012年占据全球对外投资总量的31%。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作者:万腾腾

国际直接投资分析论文 篇2:

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摘 要:小岛清模型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互补效应,其实质就是贸易创造效应。本文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同时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替代效应。因而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净效应,要依据不同产业而定。在小岛清模型的理论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三个模型来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关键词:小岛清模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型;信息产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型

作者:李 波 游晓霞

国际直接投资分析论文 篇3:

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融合分析

摘要:自从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各个国家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不断应用,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增加。文章简要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中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相融合的新趋势,就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趋势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融合

一、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传统区别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快速飞速发展,产业资本跨国流动日益增加。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种与传统的资本流动形式截然不同的特点和方法。首先,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直接投资对国外企业控制权的要求。在投资的过程中直接投资是通过全部或者部分国外企业的进行管理和控制,更是通过间接方式对国外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而间接投资则很少涉及到这一问题。从资本发展的过程中看,其形式也不尽相同,直接投资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货币形态的投资方式,而逐步的转向为其他各种方式的货币投资方法,其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方式在国际上也在日益应用,逐步的进行转移化。

二、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融合趋势

随着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投资应用的过程中对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方式进行了综合的处理与分析,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严格的区分,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它们相伴相随,有的时候在投资控制的过程中对其接线的划分很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资本市场的高度发达使大量对外投资行为既有直接投资的内涵,又有间接投资的手法和特点

在资本市场上,资产表现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①现金资产:各种货币资产;②实体资产:表现为各种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生产资料;③信贷资产:各种债权债务;④证券资产:表现为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和各种投资收益凭证等证券。实体资产的国际流动是FDI的本质特征,而间接投资则侧重于其他金融资产的流动。然而在现代经济中,实体资本的转移必然大量的借助于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

(1)兼并收购(M&As)在FDI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方式也日趋复杂。较之新建方式的直接投资,并购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它可以让投资者在进入东道国市场的同时就消灭一个竞争者;而且,它可以让投资者获得公开市场上不易获取的被收购企业的商标、技术、管理经验、关系网、销售渠道等等;并购方式建设周期短,使投资者可以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迅速扩展产品线和营销渠道,从而有利于降低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并购方式还可以让投资者利用东道国货币贬值、股市大跌、东道国企业面临财务危机等情况廉价地获取资产从事海外经营。

(2)少数股权投资。这种投资虽采用股权形式,但并不要求对受资企业的控制权,同时也有别于单纯追求股票升值的间接投资。通常,它是企业间欲达成某种联盟而采取的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如今的商业竞争比任何时代都要激烈、复杂,即使是像500强这样的大企业也没有能力在各个方面保持领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很多企业积极地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寻求与同行乃至其他行业的优秀企业的合作,以求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3)从FDI的回收来看,传统的直接投资是通过海外企业的赢利逐步收回,而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情况下,企业还可以利用各种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转移风险、收回投资,从而使得FDI在回收上要利用间接投资的回收手段。

2.一些投资机构的国际投资行为往往兼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特征

(1)国际资本市场风险大、技术要求高,能在这样的舞台上提供大量资金的多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各种基金会等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它们的投资通常数额大,期限长,注重通过投资组合降低风险。

(2)风险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基金,更是兼具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双重特性,它以权益资本的形式向那些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小企业(通常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创业资金。它是一种直接投资,因为它提供的是权益资本,而且常常占有风险企业的大部分股权;风险投资不仅为企业提供资金,而且提供技术上和经营上援助,帮助企业发展业务计划,促成企业成长;风险基金在投资时必须对风险企业有全面的了解,从技术水平到产品的市场前景乃至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等,只有这样,它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潜力有适当的判断。

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融合带来的启示

1.引进外资需要加大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如前所述,外商直接投资的发生往往和间接投资是相伴相随的,对金融资本流入的限制也会阻碍直接投资的进入,特别是在兼并收购在FDI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限制国内企业向外商发行或出售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也变相地限制了直接投资的流入。

2.两者的融合趋势,既反映了金融中介力量的发展,也对金融中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金融中介的穿针引线,它们的紧密结合是不可想象的。收购、兼并、各种资产的证券化、相关信息的收集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金融中介提供专业服务才能顺利而高效地进行。同时,在这种条件下生产企业对金融中介也有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能够提供从资金融通到投资顾问的全方位金融服务,而且要能够在全世界开展业务提供服务,为跨国公司的国际拓展提供金融支持。

四、结束语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其投资方式逐步变换。在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提高其投资方式是当前人们探究的重点,更是提高企业发展效益的关键。在投资的时候,不仅仅要从去演方位进行管理和控制,更是要通过业务开展方式进行跨国公司业务开展服务和金融方式的支持。

作者:王玉泉

上一篇:高中助学金申请书(精选2篇)下一篇:申请补助申请书(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