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工业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提出了循环经济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循环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构建出循环型钢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循环经济工业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循环经济工业论文 篇1:

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工业园系统结构与动力比较

[摘要]循环经济工业园是循环经济在中观层次上的一种实践模式,按照传统的循环经济工业园理论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具有成本高、风险大、计划指令色彩浓、内在动力机制不足等问题。要使循环经济工业园得以成功实施,有必要对现有的循环经济工业园理论进行创新。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借鉴产业集群理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可以大大降低循环经济实施的成本、让循环经济工业园模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形成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内在发展动力。

[关键词]循环经济工业园 产业集群 动力机制

[文献标识码]A

[

作者:程达军

循环经济工业论文 篇2:

循环经济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 要:本文提出了循环经济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循环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构建出循环型钢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关键词:循环经济;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引言:企业循环经济是将生产所需的资源通过回收、再生等方法再次获得使用价值,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经济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目前,有关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研究不少。宏观上,国家统计局课题组给出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及指标;赵波等构建了由“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资源循环利用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组成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微观上,于冰等分别综述和探讨了企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和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田凤权论述了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指标的选取和该体系的运行保障;李健等给出了循环经济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其评价方法。但这些研究均未将体现循环经济特征的指标应用于企业再生产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为此,本文拟把企业再生产循环过程同循环经济3R原则有机结合,在传统的工业企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加入体现循环经济特征的指标,从整体层面上构建出循环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一、构建循环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及思路

(一)设计原则

1、企业再生产过程与循环经济“3R”有机结合的原则。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是按照再生产环节设计的,循环经济可以按照3R的每个环节设计,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2、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原则。统计指标能对循环统计系统各层次、各环节的物质和资金投入、产出内容进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并揭示其内在规律,同时统计实践应具有可操作性,数据资料具有可行性。

3、全面性与层序性相结合原则。设计指标体系时应考虑从不同的侧面,从各种指标的纵向、横向、上层、下层等交织的关系中对于统计指标体系衔接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同时,使整个指标体系结构层次和顺序清晰明了。

4、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既要有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静态指标,又要有能综合反映循环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的指标。

(二)设计思路

1、以现有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为基础。现行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是按照企业再生产过程,由活动条件、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四大指标体系构成。为了解全国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进行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的统计报表制度中,工业统计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及主要财务成本指标和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应付账款等。

2、充分体现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要求。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按照“3R”原则,按照工业企业的四个生产环节来设计。“3R”原则即减量化(R)、再利用(R)、资源化(R),根据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二条的界定: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3、把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要求有机结合于现行的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之中。以工业企业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为基础,在企业生产环节上加入能体现循环经济特征的指标,将现有的工业统计指标体系与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有机地进行融合,从而构建出循环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二、循环经济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准确衡量工业企业是否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在构建循环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时,将所有指标分为目标层、过程层、条件层三个层次。在遵循上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选取工业企业生产条件、生产过程、生产成果、生产效益这四大子系统作为过程层指标,再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指导,将每个子系统设计相应的指标进行衡量,并在每个过程层下面设计若干条件层指标。

基于以上分析,并假定工业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充足,最终对循环经济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的选取如下,生产条件有:原材料购进量、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能力、从业人员人数;生产过程有:固定资产折旧、综合能耗、经营费用、业务成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产成果中的指标分别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净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出口交货值、产品合格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COD排放量;生产效益有: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单位产值综合能耗、资源产出率。

(一)指标体系结构的解释。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目标层、过程层、条件层)、4个子模块(生产条件、生产过程、生产成果、生产效益)、29个指标。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COD排放量、单位产值综合能耗、资源产出率”是能体现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基本原则的指标。

(二)主要指标解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比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其中总用水量为生产中取用的新水量和重复利用水量之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指将固体废物焚烧或者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并不再回取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与工业总产值的比值,它反映单位工业总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资源产出指标主要是指消耗一次资源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该项指标越高,表明自然资源利用效益越好。

三、以钢铁产业为例构建循环型统计指标体系

钢铁行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行业之一,长期以来能源消耗量大,在生产中转换效率低,三废产生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另外,由于钢铁行业也是废弃物回收利用的重点对象,能够大量吸纳和减少生产过程向大自然排放的废弃物,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循环型钢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其作为一种实用工具,一方面帮助政府部门了解掌握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为宏观管理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有利于推动钢铁企业的循环经济持续有效地向前发展。

目前,关于钢铁产业的循环经济的研究仅局限于小循环层面,不能全面反映钢铁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整体状况,基于此,本文依据上述指标体系,构建出循环型钢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生产条件包括原材料购进量、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能力、从业人员人数;生产过程包括经营费用、业务成本、固定资产折旧、烧结工序能耗、焦化工序能耗、炼铁工序能耗、转炉炼钢工序能耗、电炉炼钢工序能耗、轧钢工序能耗、尘泥利用率、废渣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产成果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净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产品合格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吨钢外排废水量、吨钢外排废气量;生产效益包括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吨钢综合能耗、轧钢综合成材率、炼铁综合焦比、资源产出率。

结束语:本文提出了循环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设计思路,接着以传统的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为基础,将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有机结合于现行的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中,进而构建了由目标层、过程层、条件层组成的逐级藕合的指标体系框架,包括生产条件、生产过程、生产成果、生产效益这四大系统的循环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着重在工业企业生产环节上体现循环经济的“3R”原则。

作者单位:张甜甜 兰州商学院

李小杰 杭州资信评估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6,9.

[2]赵波,严立冬.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经济体制改革.2007,1.

[3]于冰,石磊.企业循环经济相关指标体系的比较与对策建议[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11.

作者:张甜甜 李小杰

循环经济工业论文 篇3:

循环经济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摘 要:循环经济以及其核心的“3R”原则,正在影响着现今工业设计的活动,并成为现今设计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的原则。循环经济即节约经济、持久经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和再循环原则。

关键词:循环经济 3R原则 工业设计 可持续发展

1 循环经济的由来和发展

循环经济的诞生以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K.鲍尔丁(K.Bounding)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为标志。他指出,目前人类经济发展采取的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模式,由于可利用资源及环境承受力的限制,人类的资源消耗率始终高于资源的再生率,最终必然引发资源危机,地球将像一艘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宇宙飞船一样,由于能源的最终枯竭而走向毁灭,而延长这一毁灭过程的惟一方法是尽可能地循环使用现有的资源。尽管K.鲍尔丁没有直接使用循环经济一词,但其所包含的思想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一思想,启发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1972年,意大利“罗马俱乐部”的专家们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资源的稀缺将制约经济的发展,而资源的逐渐耗竭使人类经济不可避免地达到极限。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经济界和企业界的极大震动,对资源和人类生存的忧患意识达到空前的高度。1983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开始研究“没有极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于1987年提交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人们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循环使用自然资源,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循环经济是人类发展无极限的根本出路。至此,循环经济思想逐渐应用到实践中。

2 循环经济的“3R”理论

3R理论是循环经济被广泛认可的操作原则,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1)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2)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

(3)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3 循环经济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1)绿色设计的发展趋势。人类社会从手工业社会迈入工业文明社会,在这一期间,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产生了很多不可逆转的恶果。多年来人们对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无污染的环境都习以为常。但是,人们眼前的这些生态环境都已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虽然造成被污染的河流、有害的空气的因素很多,但我们工业设计师对这环境加速恶化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过分的强调产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铺张浪费,无节制消费的一个重要媒介。“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这与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新时期工业设计的职责与作用。不少设计师转向深层次上的探索工业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环境—资源— 人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个标志着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的转变,是当今工业设计的发展的主要趋势。而绿色设计的核心就是循环经济的“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3R”原则涉及到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报废,回收等整个产品流程的各个环节,对工业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2)工业设计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强烈的审美含义。在这一原则下,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在外观方面的标新立异的做法,而把设计的重点摆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进行创造产品的形态,使用更简洁的造型。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种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流派兴起,这就是所谓的“减约主义”(Minimalism)。法国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是减约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家具设计异常简洁,基本上将造型简化到最单纯但又十分典雅的形态,从视觉上和材料上都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原则。但这种“小就是美”、“少就是多”不是单纯片面的为了简单而简单,甚至不惜放弃功能。它追求的是经过综合后得到的最优化的结果。就像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大自然万物呈现出来的形态上极端完美的状况,每种形态都是最合理最简约的。它更多的是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出发,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强调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

(3)再使用原则也就在保证产品经济性指标、使用价值和对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延长产品的寿命,以达到缓解资源消耗和降低对环境影响。这就要求工业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使用寿命,针对产品的使用环境和使用的方法,选择可靠的材料,提高产品的耐用性。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使产品便于维修和保养。还可以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互相更换使用的模块,从而使得本来只有单一功能的产品,具有更多的功能。模块化设计,可以保持产品的功能与时俱进,不会因为技术的更新而落后,从而增加产品的寿命,减少资源的使用。

(4)再循环原则对工业设计的选材有了指导性的作用。再循环原则既是回收设计(Design for Recovering &Recycling),就是实现广义回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同时还要考虑资源的再生性和替换性,这要求在产品设计的选材上要考虑:首先要减少材料的使用,避免使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材料,寻找相应的替代物品。要优先选用废弃后在自然环境下可降解的为环境吸收的材料,要优先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材料,要优先选用低能耗的材料。同时对产品的材料进行详细的说明,为材料的回收提供便利。如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先生为巴沙法国公司设计的电视,采用了一种可回收材料高密度纤维模压成型的机壳(如图1)。在再生资源的使用上要考虑到对可再生资源要在能够保证再生的前提下使用,使资源的消耗速度不高于资源的再生速度。同时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材料的研发,开发新的替代品。如设计师使用竹子设计的灯具(如图2),简洁的形态同时具有优美的光影效果。它摈弃了传统的塑料材料或者金属材料,而采用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竹子作为产品的主要构成材料。竹子作为大自然中常见的一种素材,生在速度快,成长周期短,加工方便同时又是环保材料。废弃的竹子在天然的环境下就要自动的被降解而不会产生有毒的废弃物。

4 结语

循环经济为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的思维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而工业设计作为是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在“3R”原则的影响下,工业设计从原来的“以人为本”的设计,转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设计。即充分的考虑的人作为使用的者的地位,同时也考虑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安全。相信在循环经济3R原则的影响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工业设计必然会给人类带来更美好的幸福生活。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参考文献

[1]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修订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http://www.southcn.com/nflr/llzhuanti/xhjj/jbcs/200505310265.htm.

[3] http://jlcyfz.ccut.edu.cn/ReadNews.asp?NewsID=385&BigClassName=学术活动&SmallClassName=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37,

作者:朱峰

上一篇:养殖调查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企业学习考察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