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山水画特点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陶瓷山水画是我国陶瓷装饰中的重要画种之一,本文从气韵、笔墨、构图、款印四方面论述了陶瓷山水画的欣赏。关键词:陶瓷山水画、笔墨、构图陶瓷山水画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的三大画种之一。包括釉下山水画、釉上山水画,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斗彩、综合装饰山水画等种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陶瓷山水画特点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陶瓷山水画特点论文 篇1:

浅谈陶瓷山水画的欣赏

在陶瓷山水画的形成过程中,国画山水对陶瓷山水画的影响深远,历史悠久。山水国画的皴法、勾线、填色、构图,都对陶瓷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山水画,经东晋顾恺之发端,历南北朝到隋唐,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料。隋代展子虞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以勾线、填色的青绿重彩法绘制,开青绿山水之先河。唐宋时期,中国山水画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吴道子的线描山水,王维勾线、晕染的水墨山水,李成、范宽、董源的山水皴法,使山水画技法更为完美。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山水,明代戴进、唐寅的工笔山水,清代石涛的写意山水,对山水画的形成都有重要关系。陶瓷艺术工作者不仅吸收了历代山水国画名家的作画技艺,而且把古代山水国画名作,用各种颜料绘制到瓷器上。古代山水国画创作理论,对于陶瓷山水画创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古代山水画起源于明代,吸收了民间年画、版画的表现技巧,结合瓷器造型装饰,以刚劲的铁线描作画。清代康熙山水画“渔舟唱晚”图盘,江心有渔夫划船,岸边近处是茅棚,远处楼阁。以山石、花卉树木图案环绕。画面疏朗、意境清远。康熙古彩山水以红、绿、蓝、黄、紫等色彩填色,以铁线描、圆点形式作画。勾勒出山峰树石的轮廓以后,用长短、粗细不同的钉头鼠尾描画细部,排列出树木、岩石的转折变化,并运用沙点装饰,把树、石的苍劲表现出来。

清代后期,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吸收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画,创造出浅绛彩山水瓷画。浅绛山水瓷画色调清新淡雅,简洁洒脱,具有文人画的艺术风格。浅绛彩山水以写意为主,画面有浓厚的水墨画特色,山水瓷画改变了以前刻板模仿画谱的形式,创作出洋溢画家感情,自然天成,意境深远的山水瓷画。浅绛彩山水画,从图稿设计到彩绘完成,均出自作者一人之手,改变了以前勾线、填彩各有专人的情况。追求文人山水画的淡逸简寂,润厚苍浑的笔墨功力,以平淡天真的空灵意境挥写自然景色,是浅绛彩山水的艺术特点。陶瓷山水画吸收了古彩,珐琅彩的绘制工艺,康熙后期在景德镇开始试验绘制,经过雍正、乾隆年间改进颜料配方与绘画工艺,取得了重大发展。

陶瓷山水画包括釉下山水画、釉上山水画,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斗彩、综合装饰山水画等种类。它是以釉下青花钴料或釉上新彩、粉彩颜料为主,以水或油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陶瓷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欣赏陶瓷山水画主要指品评陶瓷作品的优劣,属艺术批评学的范畴。则重在陶瓷山水作品的艺术论析、气韵意境、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品评。

一、突出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陶瓷山水画的主要原则。气韵,在传统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清代唐岱谈到:“六法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呆板矣。”由于历代艺术家的分析、总结,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宗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成为陶瓷山水画品赏的主要准则。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景德镇的艺人们吸收借鉴中国画的绘画手法和审美观,注重意境的营造。陶瓷绘画艺术中的意与境、情与景具有一定的关系。他们是心与物的关系。意与情属于主观范畴,意与景是客观范畴。在表现意境中主客观统一才能达到情景交融。陶艺作品的意境能引起人美感,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画面与生动的表现形象。艺术作品丰富的意境形象集中了现实生活中美的精华,充分通过画面反映出生活中能唤起美好情感的特征。所以说陶瓷艺术是以画面说话,通过陶艺家提炼生活,融入陶艺家对生活的认识、情感,这样的艺术品才能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呼应,并引起共鸣。

二、追求笔墨流畅

在欣赏陶瓷山水画时往往也从笔墨入手。在陶瓷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墨(这里的墨是指釉上、釉下各种陶瓷颜料的总称)。一幅好的陶瓷山水画作品无不在用笔、用墨、用线、用水方面有高妙之处,在画面上显现出浓淡干湿变化。古人说的好,“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这个道理。笔墨是为表现对象服务的,要自然形成。在陶瓷山水画的创作中切忌追求笔墨,而放松对自然对象的表现。笔与墨是不可分割的骨肉关系,笔是第一位的。在陶瓷山水画中,画笔的种类繁多,釉下的就有分水笔、写画笔、调料笔、画笔、中羊毫等。釉上彩的笔就更多,如画粉彩的有画笔、彩笔、洗笔、填笔等。新彩用的羊毫笔、油料笔、鸡狼羊毫扁笔等等。而颜色的浓淡变化是通过运笔来达到的。因此,可以说画笔是灵魂,笔触的变化重于颜色的变化。只有颜色的变化而无笔力变化,陶瓷山水画作品则显得软弱无力。在陶瓷山水画中讲究利用笔力去勾勒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来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陶瓷山水画以线条构成,是因为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陶瓷载体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陶艺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陶瓷山水画的灵魂。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利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在画面上构成造型的诸多形式。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陶艺家的才思、功底。笔韵是画家们追求的较高境界。笔韵是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笔力、笔气、笔韵是有机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三者完美地结合,方称上佳的用笔。陶瓷山水画不仅要讲究用笔,也要讲究用墨。前人就有“墨分五色”之说,意思是说墨有浓淡变化,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感、韵律感、节奏感。陶瓷颜料中也可追求这种类似水墨的浓淡变化。如在新彩颜料中通过添加樟脑油的多少来稀释颜料而达到颜料浓淡的变化,在青花料中通过添加茶叶水或清水而使青花料在坯体上达到类似国画中的水墨效果。追求一种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飘逸洒脱的韵味。

三、讲究构图布局

同传统山水画一样,陶瓷山水画也讲究构图,而构图也有多种形式和多种提法,习惯称谓“章法”、“布局”。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谢赫则称之为“经营位置”。提法虽不一样,但其意相同,即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一幅作品境界或高或低,或奇或特或平庸,构图至为关键。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凡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作品,就耐看,就有美感,就有吸引力,反之,美的因素就会大打折扣。但是,陶瓷山水画的构图不仅是像宣纸一样在平面构成,还要结合造型来构图,由于陶瓷往往是花瓶、钵罐等立体造型较多,因此,对这类器型的构图,既要讲究装饰本身的艺术情趣,更要结合器型。在进行构图设计之前,要看看该器型适合哪些形式的装饰,装饰在哪些部位,怎样构图,使造型与装饰达到和谐统一、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考虑好上述因素,就可以开始创作。

陶瓷山水画强调主观的加工取舍,概括集中,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抓住它的特点,对重点突出的形象刻画入微。陶瓷山水画不是自然描绘,应删繁就简,对不需要的旁枝末节,大胆简化,留有空白,更富有想象。陶瓷山水画,可以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陶瓷山水画同中国画一样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姿的世间万物,给陶艺家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具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欣赏陶瓷山水画作品的艺术水平的高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品评标准。张怀瑾提出了“神、妙、能”三品,朱景玄提出了“神、妙、能、逸”四品,黄修复则强调“逸、神、妙、能”四格,张彦远定了“自然、神、妙、精、谨细”五品级。不论是神先逸后,还是逸先神后,都说明中国画始终追逐着高品位。充满着美学意识,自我意识,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艰难探索,力求创出个人高雅的风格,力争呈现出更加自然的气息。此外,欣赏陶瓷山水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等等。

四、完善题款印章

陶瓷山水画还要讲究章法布局、诗词、印章等,没有题款和印章的陶瓷山水画是不完整的。题款和印章不仅说明作品创造的时间、地点,还可以表现作品的主要内容,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人们对陶瓷山水画作品有个全面的了解。陶瓷山水画题款的内容很多,包括画题、作者姓名、年龄、作画的时间、地点、感想、诗文、题跋等。诗、书、画、印相结合,也是陶瓷山水画独特之处。诗书画的结合一是可以抒发情感,阐述和发挥画意;二是可以增强山水画的形式美感。它将诗文美妙的内容,用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到画面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画因诗而生趣,诗因画而更加形象化。诗画互相衬托,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并使章法丰富多姿,出神入化。在画面上加上印章,不仅可以增强山水画的美感,而且能够运用篆刻的语言阐发画面的意境和画家的真切感受。在典雅素静的山水画中盖上一枚红色的印章后,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十分新鲜醒目。印章通过分朱布白来取得形式美的魅力,在画面上起着构图的作用,为画面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得好,可以使画面顿起精神,达到构图美的效果。一幅优秀的陶瓷山水画作品应为诗、书、画、印相结合的造型形式,欣赏者看画又吟诗,还可欣赏书法印章之美,得到多方面的艺术享受。

陶瓷山水画,线条精细、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画工精细,被人们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陶瓷山水画吸收了国画、古彩、浅绛彩的表现形式,构图特点,逐渐产生了粉彩山水的艺术手法。陶瓷艺术家深入探索,又创造了流霞彩、玛瑙彩、水晶绣彩、色釉综合装饰与粉彩山水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现代陶瓷山水画妙趣天成的画面,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受。

作者:王京

陶瓷山水画特点论文 篇2:

浅谈陶瓷山水画的欣赏

摘 要:陶瓷山水画是我国陶瓷装饰中的重要画种之一,本文从气韵、笔墨、构图、款印四方面论述了陶瓷山水画的欣赏。

关键词: 陶瓷山水画、笔墨、构图

陶瓷山水画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的三大画种之一。包括釉下山水画、釉上山水画,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斗彩、综合装饰山水画等种类。它以釉下青花钴料或釉上新彩、粉彩颜料为主,以水或油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陶瓷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欣赏陶瓷山水画主要指品评陶瓷作品的优劣,属艺术批评学的范畴。则重在陶瓷山水作品的艺术论析、气韵意境、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品评。

一、突出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陶瓷山水画的主要原则,气韵,在传统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清代唐岱谈到:“六法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呆板矣。”由于历代艺术家的分析、总结,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宗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成为陶瓷山水画品赏的主要准则。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景德镇的艺人们吸收借鉴中国画的绘画手法和审美观,注重意境的营造。陶瓷绘画艺术中的意与境、情与景具有一定的关系。他们是心与物的关系,意与情属于主观范畴,意与景是客观范畴。在表现意境中主客观的统一才能达到情景交融。陶艺作品的意境能引起人美感,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画面与生动的表现形象,艺术作品丰富的意境形象集中了现实生活中美的稍华,充分通过画面反映出生活中能唤起美好情感的特征。所以说陶瓷艺术是以画面说话,通过陶艺家提炼生活,融入陶艺家对生活的认识、情感,这样的艺术品才能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呼应,并引起共鸣。

二、追求笔墨流畅

在欣赏陶瓷山水画时往往也从笔墨入手。在陶瓷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墨 (这里的墨是指釉上、釉下各种陶瓷颜料的总称)。一幅好的陶瓷山水画作品无不在用笔、用墨、用线、用水方面有高妙之处,在画面上显现山浓淡干湿变化。古人说的好,“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这个道理,笔墨是为表现对象服务的,要自然形成,在陶瓷山水画的创作中切忌追求笔墨,而放松对自然对象的表现,笔与墨是不可分割的骨肉关系,笔是第一位的。在陶瓷山水画中,画笔的种类繁多,釉下的就有分水笔、写画笔、调料笔、画笔、中羊毫等,釉上彩的笔就更多,如画粉彩的有画笔、彩笔、洗笔、填笔等,新彩用的羊毫笔、油料笔、鸡狼羊毫扁笔等等。而颜色的浓淡变化是通过运笔来达到的。因此,可以说画笔是灵魂,笔触的变化重于颜色的变化,只有颜色的变化而无笔力变化,陶瓷山水画作品则显得软弱无力,在陶瓷山水画中讲究利用笔力去勾勒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来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怠为目的。陶瓷山水画以线条构成,是因为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陶瓷载体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陶艺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陶瓷山水画的灵魂。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利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在画面上构成造型的诸多形式。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千湿、无不显现着陶艺家的才思、功底。笔韵是画家们追求的较高境界。笔韵是运笔吋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笔力、笔气、笔韵是有机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用笔。陶瓷山水画不仅要讲究用笔,也要讲究用墨,前人就有“墨分五色”之说,意思是说墨有浓淡变化,使画而产生丰富的层次感、韵律感、节奏感。陶瓷颜料中也可追求这种类似水墨的浓淡变化。如在新彩颜料中通过添加樟脑油的多少来稀释颜料而达到颜料浓淡的变化,在青花料中通过添加茶叶水或清水而使青花料在坯体上达到类似国画中的水墨效果。追求一种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飘逸洒脱韵味。

三、讲究构图布局

同传统山水画一样,陶瓷山水画也讲究构图,而构图也有多种形式和多种提法,习惯称谓“章法”、“布局”。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谢赫则称之为“经营位置”。提法虽不一样,但其意相同,即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一幅作品境界或高或低,或奇或特或平庸,构图至为关键,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凡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作品,就耐看,就有美感,就有吸引力,反之,美的因素就会大打折扣。但是,陶瓷山水画的构图不仅是像宣纸一样在平面构成,还要结合造型来构图,山于艺术陶瓷往往是花瓶、钵罐等立体造型较多,因此,对这类器型的构图,既要讲究装饰本身的艺术情趣,更要结合器型。在进行构图设计之前,要看看该器型适合哪些形式的装饰,该装饰哪些部位,怎样构图,使造型与装饰达到和谐统一、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考虑好上述凶索,就可以开始创作。

陶瓷山水画强调主观的加工取舍,概括集中,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抓住它的特点,对重点突出的形象刻划入微,陶瓷山水画不是臼然描绘,应删繁就简,对不需要的旁枝末节,大胆简化,留有空白,更富有想象力。陶瓷山水画,可以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陶瓷山水画同中国画一样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姿的世间万物,给陶艺家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具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欣赏陶瓷山水画作品的艺术水平的高低,不同时代有不同品评标准。张怀瑾提出了“神、妙、能”三品,朱景玄提出了“神、妙、能、逸”叫品,黄修复则强调“逸、神、妙、能”凹格,张彦远定了“门然、神、妙、精、谨细”五品级。不论是神先逸后。还是逸先神后,都说明中国画始终追逐着高品位。充满着美学意识,自我意识,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艰难探索,力求创出个人高雅的风格,力争呈现出更加自然的气息。此外,欣赏陶瓷山水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等等。

四、完善题款印章

陶瓷山水画还要讲究章法布局、诗辞、印章等,没有题款和印章的陶瓷山水画是不完整的。题款和印章不仅说明作品创造的时间、地点,还可以表现作品的主要内容,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人们对陶瓷山水画作品有个全而的了解。陶瓷山水画题款的内容很多,包括画题、作者姓名、年龄、作画的时间、地点、感想、诗文、题跋等。诗、书、画、印相结合,也是陶瓷山水画的独特之处,诗书画的结合一是可以抒发情感,阐述和发挥画意; 二是可以增强山水画的形式美感。它将诗文美妙的内容,用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到画面中,使诗节、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画因诗而生趣,诗因画而更加形象化。诗画互相衬托,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并使章法丰富多姿,出神入化。在画面上加上印章,不仅可以增强山水画的美感,而且能够运用篆刻的语言阐发画面的意境和画家的真切感受,在典雅素静的山水画中盖上一枚红色的印章后,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十分新鲜醒目,印章通过分朱布自来取得形式美的魅力,在画面上起着构图的作用,为画面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得好,可以使画面顿起精神,达到构图美的效果。一幅优秀的陶瓷山水画作品应为诗、书、画、印相结合的造型形式,欣赏者看画又吟诗,还可欣赏书法印章之美,得到多方面的艺术享受。

通过对陶瓷山水画作品的欣赏,一是可以对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艺术思想的全面理解,二是一种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

作者:程建军 方 毅

陶瓷山水画特点论文 篇3:

瓷上山水 意境深远

怎样欣赏一幅陶瓷山水画?能从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角度来欣赏陶瓷山水画吗?什么样的陶瓷山水画才算是佳作……我们都知道传统山水画和陶瓷山水画虽说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艺术,但二者互相影响、互相融通、互相启发。但问题是,该如何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吴天枫叶》是清末民初瓷画名家何许人的一件作品。画面以艳黑为主勾画山岭,墨色秀润磊落,次第有序,再以敷粉留白表现雪色,使画面彩料浓淡自如,雪色逼真,层次有度,既有传统填色的粉润效果,又具有画意生动的意味,画面高洁旷达、晶莹剔透、意境深远。

何许人的山水瓷画作品有董源、巨然的影子,也有浙派山水吴伟、戴进的流脉。不难看出,画家追求一种平淡天真、萧散闲逸的艺术境界,这正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中关于主客体的统一、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而从何许人的陶瓷山水画创作中,也大致可窥传统水墨山水画和陶瓷山水画的关系。

瓷上神与韵

远处雪景寒林,苍茫空灵;近景板桥树石,简括明快;雅士、坐骑、僮仆,形象生动传神——这是何许人瓷板画《踏雪寻梅图》所表达的意境。这幅瓷板画在构图上远承五代、宋人造景取势的传统,吸收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及表现形式。

中国山水画历来重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迁想妙得”,着重追求意境美,讲究笔墨的韵味和表现力,遵循“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与陶瓷艺术,无论是从表现手法还是从艺术本体语言来看,都有着很多共通之处。陶瓷绘画正是吸收和发展了中国画中“扼其要,传其神”的笔墨特点和表现力。

何许人14岁便开始在景德镇学艺,初学青花,后学粉彩、浅绛彩和青绿山水。在何许人的创作生涯中,为提高画艺,开阔视野,他曾多次游历黄山、庐山等名山大川,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1911年,应詹元广、詹元斌兄弟之聘,何许人赴北京摹画仿古瓷器。此次北京之行,正值何许人而立之年,他得以饱览故宫所藏历代名画名瓷,并结识了许多前清遗老和八旗子弟。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何许人临摹了大量历代大家的作品,扩大了自己的绘画视野和审美情趣。而正是这些丰富的储备使得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神韵意境在何许人的陶瓷山水画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何许人以山水为内容的陶瓷装饰中,无论是青花还是粉彩,在基本技法及表现形式上,都能感受到传统山水画的影响。他着重于画理与技巧的结合,在艺术形式上,他的陶瓷山水画讲究章法布局,注重近、中、远三重构图,山势相叠、坡岸交错、层次有序。

瓷中观山水

用墨彩为主色描绘山岭的莽苍、辽远;以细腻的笔触、暖亮的色彩着意刻画细节,使人在荒寒中见暖意、沉静中见空灵——何许人的粉彩瓶《风雪访戴》画面意境开阔深远,构图新奇。这件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画面充分表现了绵长无尽、景随器转的视觉空间效果。而这个特点体现的正是传统水墨画和陶瓷山水画的不同。

传统水墨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是客观的,但也是有条件的。从工具与材料上看,在陶瓷上进行绘画,笔、色料、溶剂与瓷的结合所产生的质感与水墨画中的笔、墨色的结合有很大的不同。水墨画笔痕与墨色在宣纸上所产生的湿润的渗透感和笔墨的自然幻化效果,与陶瓷色料、笔痕和瓷胎坯胎结合的那种附着感是完全不同的,这两种材料的差异决定了两者艺术表现力的差异。

从空间和形式上看,传统山水画是在平面上进行三度空间的表现,画面内容一目了然。而陶瓷装饰则是在立体的曲面上进行三度空间的表现,因而无法在一个方向上欣赏其画面的全貌。这样在陶瓷装饰上就要求尽可能有一个既有联系又相对完整的画面,并且从每个角度欣赏都能产生逐渐展示并流动着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雪景有情怀

群峰屏立,山势高峻,有冒雪出云之势。高山之麓,溪水之滨,山坳间村居房屋,隐约可见一人张门而望,仿佛在观赏萧寺雪景,秦陇山川雪后浩莽阔大的磅礴气势跃然于观者的眼前——宋代画家范宽在其名作《雪景寒林图》中,以不同的墨色,将景物依近、中、远层层推出,表现出玄淡旷远、苍茫清逸之气。画面那种内含深远、寓意广阔的效果,让观者浮想联翩、遐思无限。而陶瓷山水画同样要经过艺术家笔墨的运用、巧妙的构图安排、重墨淡彩的虚实处理和诗意的表达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

陶瓷山水画的装饰是极富魅力的一种形式,其表现力更为丰富。而要使山水画达到磅礴气势和丰富内涵,最主要的还在于意境。唐代大画家张璪在论画中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和心源的凝合,组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就粗浅的方面来说,意境就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景的交融渗化。

“写意传神”是中国绘画的艺术表达方式,“神在形似之外”、“形在神气之中”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之处。中国山水画把意境的表达贯穿于空间的表现,重在表达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认识和感悟,强调意境和哲理性,这在陶瓷装饰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陶瓷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陶瓷山水画艺术家不断追求的艺术境界。

一幅优秀的陶瓷山水画作品必须能够表达感情才具有艺术感染力。1916年以后,何许人画瓷渐以仿古雪景山水为主。构图上远承宋人造景取势之技,笔墨上取“四王”之法,而且在工艺上革故鼎新,巧妙地把粉彩玻璃白运用于雪景山水之中,既有传统填色的粉润效果,又具有画意生动的韵味。

然而,何许人的雪景山水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还是在于画面中洋溢着的那股浓浓的文人情怀。而这种文人情怀正来自于他对乱世磨难、坎坷的郁结与感悟,和诗书画全能的文化素养。这些个人的情感与认识也正是形成他雪景山水意境的基石。

中国水墨山水画所具有的具体而真实的空间想像是陶瓷山水画意境构成的基础,山水画的意境是熔铸在理想化和情感化的艺术表现之中的,同时又给观者以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何许人的陶瓷山水画正是在借鉴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基础上,更注重发掘它潜在的“意”的表现力,综合借鉴中国画等门类中的各种写意表现技法并加以运用,使其雪景山水技法流传至今。

陶瓷山水画作为依附于瓷器上的一种装饰形式,既能弥补瓷器造型方面的某些缺陷,又能增强美感和意境韵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只有当陶瓷艺术家的自我意识、自身情感的表达得到了空前强化时,陶瓷山水画这一装饰形式才能在陶瓷艺术中绽放出异彩。

作者:吴瑾

上一篇:民工荒问题法律论文下一篇:高一英语教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