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瓶颈制约的艺术教育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针对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原因所在并提出一些对策。关键词:农村;美术教学;现状长期以来,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课程表上倒是都排着,可是上没上就得划个问号了。换言之,美术课在农村初级中学里,基本上就是个配盘的角色,可有可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瓶颈制约的艺术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学瓶颈制约的艺术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农村的美术教育

【摘 要】农村中学缺乏合格的美术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的缺失现象严重,让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蒙上了阴影。在提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值得深思。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专业素质;美术教育;美术课程

由于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形同虚设。有的学校只是体现在课程表上,于是造成在很长的时间里,农村美术基础教育总是没有起色,真正相当一大部分学校还没落实美术课,由于片面强调给语文、数学课长期如此语文、数学成为老师的责任田,而艺术学科则成为被遗弃的一片荒土,无种无收。大部分农村学校老师将美术课视为负课,可上可不上,有美术活动任务就上一上,活动一过学生就再也想不到上美术课,这样使学生失去一个最重要的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而实际上,由于错误的主科和付科的认识,以及美术教师的缺乏或换岗,致使农村的美术教育举步维艰。农村美术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关键是要解除困境,突破瓶颈,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坚定不移的走农村美术教育改革之路。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的陈旧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磁场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还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二)师资匮乏

没有专业素养的美术教师,美术课由主科老师兼课。不少学校为了执行国家素质教育规定,虽然没有合格的美术教师,为了开齐开足美术课程,没有美术素养的“主科”教师被“赶着鸭子上了架”其实,由于兼课老师根本不具备兼任美术的素质,上美术课时,往往是让学生看一会美术书,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任学生胡乱地画上一会儿,便成为处理语、数、外的作业课了。

(三)环境条件的制约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有三大制约:一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他们往往只是为了任务而任务,特别是山村完小学校,为了各自学校的语、数质量在中心学校的排名,几乎都是语、数教师包班上课,完全剥夺了学生上美术课的权利;二是农村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大部分担任美术课都由语、数老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培训,所以也缺少这方面的观念,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三是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

(四)评价标准的单一

以往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与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多数美术教师的评价仍是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层面,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注重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及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设置

通过对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状况的分析,深感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难以真正实施,特别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后劲不足。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反思扬弃,让美术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多年来,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加上教育管理意识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美术教师应努力走出课堂,让学生开拓视野,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整合资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体验美术的趣味,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

(二)加强师资,改善条件,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

加强对农村中学美术师资的培训工作,使农村中学之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稳步的提升。

(1)符合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具体表现为:①具有新的教学观;②确立新的学生观;③建立新的教材观。

(2)美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使农村的美术教师具有:爱岗敬业、艺德健康、品德高尚、教书育人等品质。

(3)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一个称职的美术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最基本的美术技能外,还须有一定的人文知识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三)促进城乡及农村校际间美术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以增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

(1)努力创造条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到城区中小学去求教取经,请城区的专家型老师到农村来上示范课、观摩课,让他们到农村来传经送宝。

(2)主动与城区学校结对子,实现城乡间的美术教师互动,让农村的美术教师接受城区教师的帮扶。

(3)在农村校际间进行美术公开课竞赛活动,并邀请教研室和城区的专家点评与指导,以促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四)完善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分数,而美术却没有分数的要求,这就容易失去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为此,在美术课中,教师要重视倾听与思考学生的声音,以引导学生建构自我评价,同时,应采用民主、开放的多主体评价方式,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采用小组内同学互评、小组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着重对学生的活动状态及在活动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和体验进行评定、鉴赏,使教师的指导水平与学生的能力均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论》(郑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邓玉娟

中学瓶颈制约的艺术教育论文 篇2: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现状与思考

摘 要:针对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原因所在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课程表上倒是都排着,可是上没上就得划个问号了。换言之,美术课在农村初级中学里,基本上就是个配盘的角色,可有可无。在一些学校里,美术、音乐等课程被视为“豆芽科”,偶尔上之,多应付了事。更多则是被语数英等“主科”“征用”,学生们是欲学而不可得,只好任老师们任意地将这些课挪作语数英之用。

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美术课应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应如语文、数学等学科一般享受平等待遇。而目前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

1.对美术课的漠视,应试教育乃始作俑者

应试教育是我国传承多年的传统模式。虽然早在数年前国家提出向素质教育转轨,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就导致不少学校将不需要参加中(高)考的科目置于高阁而不顾。或者虽排上美术课,也只是作为中(高)考科目的“机动课”而已。即便上,也只是作为可有可无的鸡肋,消磨时间,流于形式,教师、学生均未引起重视。如此一来,美术课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2.师资力量欠缺,教学方式单调而枯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中学美术教师严重紧缺,成为制约美术课发展的一个瓶颈。应该说,美术教师担负着引导、启示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专业教师的紧缺,不少学校在安排美术课时只好安排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是这些老师的共同特征。即便按课表上课,由于学校的相关硬件并未达到相应要求,加上这些老师专业底蕴的不足,不得不草草了事。教学形式的单调与枯燥,导致美术课既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也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最终走进死胡同。

3.急功近利的追求,是美术课的又一瓶颈

如今一些示范性高中都开设了美术特长班,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专业的高等学校输送人才。在这一导向下,一些文化成绩无法脱颖而出的学生退而求其次,选择就读特长班。然而,因为这一功利思想的存在,导致了学校、社会、家庭为达到目的而选择了一些民办或在学校授意下开办的“特训班”“短训班”,参加这种形式学习的学生们并未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多的只是少年成长的无奈。

基于此,为了让美术课真正成为当前农村中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目的。笔者就自己所在的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转变观念,从管理上将美术课纳入整体课程体系

应该说,新课改将新时期课程的选择性充分体现了出来,其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导致了美术课程在这一大环境中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此,笔者认为,首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适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美术课的独立地位,将美术课提到与语数英相等的地位,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其次,美术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均应以新课改理念作为指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一言堂向互动型课堂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既使学校重视美术教学,又将美术课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大课堂。

2.更新思维,改革并完善美术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

应该说,长期以来,农村中学对于美术课的不重视,主要在于一直以来并未为其制定相关的评价机制,认为美术课的评价无法实现像其他文字科目那样的量化积分。随着新课改的施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督促学校制定并完善相关评价机制,将美术教学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之中,作为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及教师工作是否达标的一个重要指标。美术教师则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美术教学的有机融合,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地综合考核学生的美术课业。

3.加强交流,学校与家长为学生创造学习美术的良好环境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不少家长认为美术是无用的,既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专注于考试科目的学习。更有些家长直斥美术课是不务正业。因其如此,学校、教师应努力增加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就美术课的开设与授课对家长进行正面的疏导,努力使家长转变思想观念,进而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美术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营造宽松有利的环境,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分享美术带来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从而拓展美术课在农村学校发展的宽广空间,有效积蓄助推美术教学的正能量。

综上所述,只有广大农村中学将美术教育教学切实抓实抓好,才能达到艺术教育为社会服务、传承艺术价值、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终极目的。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县团溪中学)

?誗编辑 郭晓云

作者:陈寿勋

中学瓶颈制约的艺术教育论文 篇3:

特色课程设置,从学生需要出发,以保证创建特色学校为目的

摘 要:课程设置是实现创设特色学校的重要途径,是组织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它集中体现和反映创建特色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因此,创建特色初级中学,使之与特色高级中学教育相连接,首先要从社会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在课程设置上确保特色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特色课程设置;学生需要;特色教育创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的学校教育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特色的学校,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没有特色的学校,只能使学生成为“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创建特色学校,学校优质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

怎样打造特色学校?如何充分开发学区特有的地域资源优势,构建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这些问题是困扰学校的难题之一。研究和破解这些难题,让自己的学校从千百万所学校中脱颖而出,是不少学校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办学理想。创建特色学校,开发人才资源,塑造校园文化,打造教育精品,是学校发展的理想境界,是办学者的至高追求,也是时代赋予校长们的崇高历史使命,它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特色学校的创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课程设置是实现创设特色学校的重要途径。课程的发展应该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课程变则学校变、教育变,课程不变则学校不变、教育不变。那么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呢?怎样才能既保证国家对课程设置的要求又能实现创设特色教育,同时又满足学生教育的需求?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做的主观反映。课程设置要根据创设特色学校的需要,根据学生对教育的需求,达到与高级中学特色教育相承接,挖掘并培养符合高一级教育需求的学生而设置课程,以课程设置保证特色教育的实施。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比如,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其次,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再者,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变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不难看出课程成为校长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载体,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就应该建构什么样的课程。

一、特色课程设置——从学生“升学”需求入手,从特色高级中学相应特色课程出发

初级中学的教学要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学生上“好学”的需求,设定课程,就是要保证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得以实现。以南昌市为例:南昌市实验中学办有音乐美术特色教育高级中学,其中以音乐艺术教育特色著名,为高等院校音乐艺术专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全市有志于音乐艺术专业的初中毕业生趋之若鹜,有这方面爱好的考生求学都有些难,我们一些学生都苦于没有专业成绩,南昌市第十八中学以美术特色著名,在美术特色教育上形成了品牌,深受这一艺术类考生青睐,大多数美术类的高考生从这里走向高等艺术殿堂,我们初级中学很多学生向往就读南昌市第十八中艺术特色班。这些特色高中专业班级,深受社会喜爱,满足了部分学生的求学需求。我们的课程设置就要从衔接特色高级中学的特色课程入手,以满足学生升学的需求。

就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比较差的学校,文化积淀不够,学生主要学科素质较低,要想办好就必须办出特色来。以我们南昌市为例,中学招生范围划分不够科学,同时在就近入学的管理上也不到位,尤其是一些热门学校收地段外生源问题,导致学生偏向热门学校流失,造成薄弱学校入学学生素质偏低,在主要学科方面的学习远远不如市属中学。那么创建特色学校,要从特色课程入手,从学生爱好、需求出发,走出瓶颈,办特色学校。

二、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校本化,从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入手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学校教育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公民基本素质的保障。因此,国家课程体现的是学校教育“共性”的一面。而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遗传素质不一,因而特点千差万别。这种差异的存在,决定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多样化,推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时值国家正倡导办特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我们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应该是课程。素质即能力即素养。从哪里来?从课程中来。也只有将课程规划好、设计好、实施好,学生才有可能从各门学科中获得各种能力和素养。为什么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实施呢?一方面,如果国家课程(基础课程)没有实施好,学校、教师和学生是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发、实施、参与其他课程;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在没有实施好基础课程的同时,硬要盲目开发和实施其他课程,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有人认为,搞课程设计留给我们的时空很小,就只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那点“自留地”,而国家课程是不能动的。虽然国家课程设置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做到更细致、更有效,让其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内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体现其基础性和工具性。

我们认为应坚持以国家课程设置标准为纲,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的,创设特色学校,改革课程设置,从根本上确保特色教育的实施。

1.以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为前提,研制校本课程设置标准系统。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坚持以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的为前提,从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出发,利用学校课程资源,细化课程标准,合理开发课程资源,“让每一朵花儿在科学与艺术的熏陶中安然绽放,每一颗金子在智慧与道德的锤炼下闪闪发光”。课程校本化的做法不仅增强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中的适应性,而且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根据特色学校特色课程的需要,在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上下工夫。把特色的课程门类科学地安排到课程设置中去,研制出表现本校特色课程设置及标准。

2.形成特色教育的校本教学内容系统,增强教材的针对性、系统性、拓展性(即对教材创造性使用,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我们的特色教育就是要保证学生升学上与特色高级中学教育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设置的课程以及教学内容系统都要为学生开发自身特长和进入相应的特色高级中学服务,针对性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前提下保持系统性和拓展性。

3.编制特色课程教学设计系统,突出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分层性、整体性。教学设计要经过教研组反复研究,彰显个性、层次性,体现不同年级、不同内容、不同要求。

三、自主课程——发展个性特长,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长期以来,我们的优势是长于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扎实,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很欠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设置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价值取向,通过分析框架、制定目标、确立方案、组织和实施、评价与改进等五大环节来形成校本教材,构建起完善的课程体系,其目的是在构建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引领,最终为学生服务,使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基于此我们开发了自主课程。自主课程即地方或校本课程,它是二期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它的内涵是指在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从而发挥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通过兴趣活动培养,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个性张扬的多元化人才。学校在广泛征集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师资,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要立足于校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以学生为本,开发并实施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为学生进入高级特色中学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玉河中学)

?誗编辑 马燕萍

作者:章水林

上一篇:幼儿教师演讲稿:我的孩子们下一篇: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