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 要从新一代因特网、移动IP技术、物联网、宽带用户入网技术四个方面对网络技术的新发展进行了概述。关键词网络;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尤其是从“信息高速公路”概念的提出,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论文 篇1:

关于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摘要: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一、引言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

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第二代移动通信是蜂窝数字移动通信,使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除了能提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拥有的各种优点,克服了其缺点外,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现在用的大多是第二代技术,第三代技术还不太成功,但已有了第四代技术的设想。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标准比第三代具有更多的功能。

二、4G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統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拥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一)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

(二)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

(三)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娱乐等业务无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4G应能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各种业务应用、各种系统平台间的互联更便捷、安全,面向不同用户要求,更富有个性化。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

(四)智能性能更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例如,4G手机将能根据环境、时间以及其他因素来适时提醒手机的主人。

(五)兼容性能更平滑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2G、3G平稳过渡等特点。

(六)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提供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为此4G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

(七)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由于4G通信不仅解决了与3G的兼容性问题,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能轻易地升级到4G通信,而且4G通信引入了许多尖端通信技术,因此,相对其他技术来说,4G通信部署起来就容易、迅速得多。同时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运营商们将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

三、4G移动通信的接入系统

4G移动通信接入系统的显著特点是,智能化多模式终端(multi-modeterminal)基于公共平台,通过各种接技术,在各种网络系统(平台)之间实现无缝连接和协作。在4G移动通信中,各种专门的接入系统都基于一个公共平台,相互协作,以最优化的方式工作,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通信需求。当多模式终端接入系统时,网络会自适应分配频带、给出最优化路由,以达到最佳通信效果。目前,4G移动通信的主要接入技术有:无线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例如2G、3G);无绳系统(如DECT);短距离连接系统(如蓝牙);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卫星系统;平流层通信(STS);广播电视接入系统(如DAB、DVB-T、CATV)。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新的接入技术将不断出现。

不同类型的接入技术针对不同业务而设计,因此,我们根据接入技术的适用领域、移动小区半径和工作环境,对接入技术进行分层。

分配层:主要由平流层通信、卫星通信和广播电视通信组成,服务范围覆盖面积大。

蜂窝层:主要由2G、3G通信系统组成,服务范围覆盖面积较大。

热点小区层:主要由WLAN网络组成,服务范围集中在校园、社区、会议中心等,移动通信能力很有限。

个人网络层:主要应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服务范围覆盖面积很小。移动通信能力有限,但可通过网络接入系统连接其他网络层。

固定网络层:主要指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组成的固定通信系统。

网络接入系统在整个移动网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未来的接入系统将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技术革新和突破:为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在接入系统的物理层,优化调制、信道编码和信号传输技术,提高信号处理算法、信号检测和数据压缩技术,并在频谱共享和新型天线方面做进一步研究。为提高网络性能,在接入系统的高层协议方面,研究网络自我优化和自动重构技术,动态频谱分配和资源分配技术,网络管理和不同接入系统间协作。提高和扩展IP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加强软件无线电技术;优化无线电传输技术,如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业务、无缝连接和网络安全。

四、4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一)定位技术

定位是指移动终端位置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它主要分为基于移动终端定位、基于移动网络定位或者混合定位三种方式。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可能在不同系统(平台)间进行移动通信。因此,对移动终端的定位和跟踪,是实现移动终端在不同系统(平台)间无缝连接和系统中高速率和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的前提和保障。

(二)切换技术

切换技术适用于移动终端在不同移动小区之间、不同频率之间通信或者信号降低信道选择等情况。切换技术是未来移动终端在众多通信系统、移动小区之间建立可靠移动通信的基础和重要技术。它主要有软切换和硬切换。在4G通信系统中,切换技术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并朝着软切换和硬切换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

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软件将会变得非常繁杂。为此,专家们提议引入软件无线电技术,将其作为从第二代移动通信通向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桥梁。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尽可能地接近天线,即将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地靠近RF前端,利用DSP进行信道分离、调制解调和信道编译码等工作。它旨在建立一个无线电通信平台,在平台上运行各种软件系统,以实现多通路、多层次和多模式的无线通信。因此,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一个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在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畅通无阻的使用。目前比较成熟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有参数控制软件无线电系统。

(四)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功能,能满足数据中心、移动IP网络的性能要求。智能天线成形波束能在空间域内抑制交互干扰,增强特殊范围内想要的信号,这种技术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

(五)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

待开发的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技术应成为4G的组成部分,它们以交互干扰抑制的方式引入到基站和移动电话系统,消除不必要的邻近和共信道用户的交互干扰,确保接收机的高质量接收信号。这种组合将满足更大用户容量的需求,还能增加覆盖范围。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两种技术的组合将大大减少网络基础设施的部署,确保业务质量的改善。

(六)新的调制和信号传输技术

在高频段进行高速移动通信,将面临严重的选频衰落(frequency-selectivefading)。为提高信号性能,研究和发展智能调制和解调技术,来有效抑制这种衰落。例如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自适应均衡器等。另一方面,采用TPC、Rake扩频接收、跳频、FEC(如AQR和Turbo编码)等技术,来获取更好的信号能量噪声比。

五、OFDM技术在4G中的应用

若以技术层面来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DMA为核心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则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ency Division Multiplexer,OFDM)最受瞩目,特别是有不少专家学者针对OFDM技术在移动通信技术上的应用,提出相关的理论基础。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都将在未来采用OFDM技术,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则计划以OFDM为核心技术,提供增值服务。

在时代交替之际,旧有系统之整合与升级是产业关心的话题,目前大家谈的是GSM如何升级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而未来则是CDMA如何与OFDM技术相结合。可以预计,CDMA绝对不会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消失,而是成为其应用技术的一部份,或许未来也会有新的整合技术如OFDM/CDMA产生,前文所提到的数字音讯广播,其实它真正运用的技术是OFDM/FDMA的整合技术,同样是利用两种技术的结合。因此未来以OFDM为核心技术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将会结合两项技术的优点,一部份将是以CDMA的延伸技术。

六、结束语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不少人都认为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技术系统。总的来说,要顺利、全面地实施4G通信,还将可能遇到一些困难。

首先,人们对未来的4G通信的需求是它的通信传输速度将会得到极大提升,从理论上说最高可达到100Mbit/s,但手机的速度将受到通信系统容量的限制。据有关行家分析,4G手机将很难达到其理论速度。

其次,4G的发展还将面临极大的市场压力。有专家预测,在10年以后,2G的多媒体服务将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此时覆盖全球的3G网络已经基本建成,全球25%以上的人口使用3G,到那时,整个行业正在消化吸收第三代技术,对于4G技术的接受还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

因此,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运营商们将考虑直接在3G通信網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使移动通信从3G逐步向4G过渡。

参考文献:

1、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宋文涛,罗汉文.移动通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3、何林娜.数字移动通信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胡文昌

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论文 篇2:

现代网络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 从新一代因特网、移动IP技术、物联网、宽带用户入网技术四个方面对网络技术的新发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尤其是从“信息高速公路”概念的提出,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前使用广泛、最有发展前景的二十余种网络新技术,包括新一代因特网、IPv6、宽带移动因特网、宽带接入新技术、10吉比特以太网、宽带智能网、网格计算、网络存储、无线自组织网络、无线Mesh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家庭网络、智能代理、移动代理、全光网络、智能光网络、自动交换光网络、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应。

1现代网络新技术

1)新一代因特网(IP over WDM)。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以IP为主的数据业务是当今世界信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据有关专家预测,每6~8个月,主要ISP的因特网骨干链路的带宽需求就增长一倍,2005年以后纯语音和数据流量之比1:99。因而在未来传输平台趋于WDM化的过程中,IP over WDM必将成为新一代因特网的支柱。

2)IP over WDM工作原理。IP over WDM也稱光因特网。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是:在发送端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组合(复用)送入一根光纤中传输在接收端将组合光信号分开(解复用)并送入不同终端构成光因特网。

2移动IP技术

1)移动IP技术的概念。所谓移动IP技术,就是移动用户在跨网络随意移动和漫游中,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时,不用修改计算机原来的IP地址,同时继续享有原网络中一切权限。移动IP技术是移动互联时代最基础、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也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与任何人通过任何方式进行任何业务通信的全球个人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未来的移动网络将实现全包交换包括话音和数据都由IP包来承载,话音和数据的隔阂将消失,移动IP技术是实现全球个人通信的关键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石。

2)移动IP的基本原理。使用传统IP技术的主机使用固定的IP地址和TCP端口号进行相互通信,在通信期间它们的IP地址和TCP端口号必须保持不变,否则IP主机之间的通信将无法继续。而移动IP的基本问题是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网路上移动,它的IP地址也许经常会发生变化。而IP地址的变化最终会导致通信的中断。

如何解决因节点移动而导致通信中断的问题,蜂窝移动电话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先例。因此,解决移动IP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处理蜂窝移动电话呼叫相似,它将使用漫游、位置登记、隧道技术、鉴权等技术。从而使移动节点使用固定不变的IP地址,一次登录即可实现在任意位置上保持与IP主机的单一链路层连接,使通信持续进行。

3物联网

1)物联网的概述。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短距离无线通讯、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定位、射频识别、远程网络、多网络融合等。物联网的发展,也是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形态的形成。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下一代创新的核心。技术更加全面,体验更加丰富成为新一代物联网的发展目标。

4宽带用户入网技术

宽带用户接入网络的技术有:DSL数字用户链路网、Home PNA对称式数据传输技术、Cable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和VPN技术等。

1)DSL数字用户链路网:以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组合,一般称之为XDSL技术。

2)Home PNA对称式数据传输技术的双向传输带宽均为1Mbps或10Mbps。其传输距离一般为100~300米。Home PNA技术运用现有的电话线高速接入互联网。不需要改变原有电话的设置,而且上网速度很快。

3)Cable接入技术:可以使有线电视公司利用现有HFC(光纤铜轴混合网)网络提供了宽带业务。HFC在一个500户左右的光节点覆盖区可以提供60路模拟广播电视和每户至少2路电话、速率至少高达10Mbps的数据业务。

4)光纤接入技术是指在光纤用户网中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接入网技术。光纤用户网具有带宽大、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多种综合数据业务的传输,是未来宽带网络的发展方向,它采用的主要技术是光波传输技术。

5)无线接入技术利用无线技术作为传输媒介向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用户通过计算机的调制解调器和卫星配合接入互联网,从而获得高速互联网传输、定向发送数据、网站广播等服务。

5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开放、集成、高性能和智能化。

1)开放:开放的体系结构、开放的接口标准,使各种异构系统便于互联和具有高度的互操作性,归根结底是标准化技术问题。

2)集成:表现在网络的各种服务与多媒体应用的高度集成,在同一个网络上,允许各种消息传递。既能提供单点传输,也能提供多点传递;既能提供无特殊服务质量要求的信息传输,也能提供有一定时延和差错要求的确保服务质量的实时传递。

3)高性能:表现在网络提供高速率的传输、高效率的协议处理和高品质的网络服务。

4)智能化:表现在网络的传输和处理上。能向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友好的应用接口。在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管理等方面显示出更强的主动性。尤其是主动网络的技术研究,使得网络内执行的计算能动态地变化,该变化可以是“用户指定”或“应用指定”,而且用户数据可以利用这些计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未来趋势是优化网络体系结构、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解决网络关键技术。

当今社会,已离不开网络,网络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的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解决各种难题,极大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谷林柱,王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概述[J].软件,2011,3.

[2]唐宇.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概述[J].信息技术,2007,7.

[3]潘爱民.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

作者:任立锋 梁宇

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论文 篇3:

5G时代广播电视传输技术转型研究

【摘要】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我国社会逐渐的朝着5G时代在不断的努力。与以前的传统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信息的高速传递,同时降低了网络延迟的问题,增加了信息容量。同时,拓宽信号的覆盖范围,有效地满足更多用户的不同需求。针对于这一情况,通过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应用5G技术,可以保证整个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转型,既可以避免出现卡顿,信息传递延迟等不良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媒体服务。所以,在5G技术下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也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对于我国整个广播行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5G时代;广播电视;传输技术;转型分析

2019年1月,5G网络在国内首次进行4K传输,成为5G技术融入新媒体行业的重要标志。当前5G移动通信技术在垂直行业内部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广播、物联网等业态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质量高等应用优势,相较于以往传输技术具备更加优越的性能。研究5G技术与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有效融合路径,对于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转型与技术升级具有现实意义。

1. 5G技术与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研究

1.1 5G技术使用特點

5G移动通信就是在3G和4G通信基础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创新的,是无线网络接入技术的创新提升和发展。结合宏观的角度分析,5G网络通信技术下网络的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加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不断优化。5G技术的应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传播速度非常快、能耗比较低、延时性低、应用广泛等。第一,传播速度快。与3G、4G技术相比5G技术的传播速度更加的先进。第二,能耗低、延时性低。应用5G技术能够加快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效地降低通信的延时性,同时减少功能的损耗。第三,广泛性。5G通信技术将覆盖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很多的方面,因此具有很强的广泛性。

1.2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主要特征

针对于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主要特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特征。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使用对于无线广播传输技术是最基本的组合方式,同时是我国实现全面覆盖广播电视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无线广播电视传播技术能够实现全国各地区群众对于广播电视的使用要求。在无线广播电视传输的过程中传输的方式将电视传输与无线微波信号传输作为主要的传输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所以能够实现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其次,微波通信网络传输技术是目前广播电视通信传输中应用术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特别是针对发达国家来讲为了加强电视通信网络的建设水平,则离不开微波通信技术的有效应用。我国现阶段广播电视通信网络技术运行的过程中,这一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后,光纤通信互联网技术。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平都在不断的提升,光纤通信互联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保障,它为社会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未来我国光纤宽带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光纤宽带占线传入网和光纤宽带接入网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2. 技术转型升级应用表现

2.1 媒体融合化趋势

目前,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创新,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优化。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改变趋势势在必行,这也威胁着广播电视行业稳定发展。因此,当前广播电视企业要根据5G技术的应用实现对传输技术的转化,还要保证在当前媒体发展下,对新媒体创新探索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和应用水平。

2.2 内容创新化趋势

对于传统领域发展中传播的内容为重点的信息。而对于5G技术下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转型发展工作更多的是注重节目的质量,通过利用5G网络技术结合新技术和新工具,保证将其理念融合到创新工作中。另外,结合当下我国5G时代技术的发展也会对广播电视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其节目内容更加的创新优化。同时把电视节目地制作交到了观众的手里,可以通过多渠道多方法的编排方式满足用户对于电视节目的使用需求,不仅可以增加节目的使用效果,同时可以实现我国电视广播行业的全面发展

2.3 广播媒体智能生产

依托智能技术的引入推动5G时代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实现转型升级,重塑广播媒体内容生产模式。一方面体现为用户原创内容模式,利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使广播节目的生产主体由专业媒体扩展至普通用户,利用语音识别软件将录制的内容上传至平台中,利用5G通信技术实现交互式双向传输,使得用户由以往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控制,并且在光纤网络架构上支持连接多种智能家电,进一步拓宽智能生产模式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体现为机器生产内容模式,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自动生成新闻资讯、完成数据比较分析、识别报道内容差异,并依托智能算法与语音交互技术建立媒介与受众间的通信关联,实现信息传递与交互目标。

2.4 5G+VR制播

2.4.1 VR广播

VR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设备与现代化技术进行现实世界环境的模拟,通过创设虚拟环境,传达给使用者近似真实的体验,调动主体的不同感官系统形成真实感受。AR技术是指搭建虚拟世界与现实环境间的衔接机制,利用计算机设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受众的仿真体验。通过将VR技术和AR技术融入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中,利用VR/AR进行内容制作,完成边缘存储或存储在内容服务器中,通过低延时传输链路将内容上传至5G通信基站中,借助广播实现分发,用户可在5GVR影院中佩戴相应设备进行广播信息的接收与内容观看,保证高传输速率与优质传输质量,有效优化用户的观看体验。

2.4.2 VR视频制播

5G+VR全流程制作系统是基于IP流的VR全景视频制作系统,系统基本架构由以下五个模块组成:其一是VR信号采集回传模块,由VR全景摄像机作为主要设备,采用360°全景拍摄模式,可实现对全部镜头参数的调校与同步协调,借助陀螺仪维持稳定画面拍摄效果,利用内置拼接、编码模块实现全景视频流的高码率、稳定性、低延迟输出。其二是流媒体转发服务器模块,用于支持视频流的中转,将采集到的VR全景信号经由编码压缩处理后,采用用户数据报协议完成高质量全景视频的回传。其三是制作协议转换服务器模块,内部配置多网卡,利用VR切换制作系统在交换机上完成视频内容制作,依托5G网络将用户数据报单播流,其中两个网卡分别与回传链路、网络设备接口制作网交换机集成在同一虚拟局域网中,通过安装多媒体播放器串流软件,即可完成用户数据报单播流向网络设备接口流信号的转换。其四是VR切换制作模块,由网络设备接口切换设备、VR摄像机和播放器等设备组成,基于网络设备接口协议进行设备配置,以播放器端为基准进行幅型比的调节,支持超高清4K信号传输,可完成VR视频信号的切换,并获取到其中内嵌的通道信息,完成视频的图文与字幕植入。其五是编码推流发布模块,采用专用编码器接收4×3G数字分量串行接口信号,将信号经由压缩编码后转化为用户数据报组播流,借助专线网进行输出、完成信号分发处理,最后依托客户端、第三方平台进行拉流,成功获得VR直播信号,完成VR视频的制播。

2.5 远程制播

传统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在传输距离、受众人数上存在一定局限,通过引入5G技术能够有效扩大广播电视内容的传输范围、拓宽受众群体,支持多种类型个体执行访问操作,并且在通信内容、传输途径上均有所创新。利用5G技术可提供多种传输链路,待选取恰当传输链路后经由制播平台将其传送至各分用户端,满足不同主体的差异化内容点播需求,并且在内容传输速率、质量上均呈现出显著提升。例如,采用远程制作的5G直播形式,利用端到端5G设备进行电视节目的转播,配置有源天线单元5G无线接入网、核心网、承载网等网络架构与客户前置设备商用终端,通过5G进行转播信号的传输,由电视台制作人员在5G基地进行远程制作,改变传统无线摄像机与转播车直接连接的形式,有效提高内容播出效率,支持大容量、多区域电视节目的同步转播

3. 结束语

当前5G技术已逐步取代4G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伴随5G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行业应积极探索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转型路径、VR/AR等技术手段,创设远程制播、应急广播等新模式,借此满足不同业务场景下的音视频传输需求,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峻.5G时代下广播电视传输技术转型升级研究[J].电子世界,2020(14):179-180.

[2]李利民.5G时代下广播电视传输技术转型升级研究[J].通讯世界,2020,27(01):48-49.

[3]楊武.5G时代下广播电视传输技术转型升级[J].电视技术,2019,43(19):60-61.

作者:吴新宏

上一篇:管理工作汇报下一篇:林业局工作汇报(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