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今是信息化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处于白日化状态。企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对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促使便捷、高效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迅猛。在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者应重视并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论文 篇1:

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

[摘 要]会计电算化是当今技术发展的会计工作变化的趋势,这给相应的审计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暴露出一定的不足,而企业在面对这两种工作的变化时,也会进行自身的调整来更好地适应这种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审计工作的变化及存在的不足,进而讨论企业所面临的好处与风险,并总结了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企业内部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5.193

1 引言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审计工作也随之发生变化,就传统的审计工作来看,在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大多管理人员对审计工作存在错误的认知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效率较低,无法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作用与重要性。本文通过比较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变化,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变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执行现状、会计电算化审计对内部管理的好处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

2 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审计工作变化

2.1 审计工作的方式变化

传统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基于会计准则聘请专业人员,即采用人工的方式来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及财务报表等进行技术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合理、虚假、伪造等的记录。对外而言,审计是保证企业提供真实财务状况的保证;而对内,这更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审计工作顺应这一变化制定了新的工作准则,建立了一系列适应新发展的审计标准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审计程序,从而保证审计的公平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2.2 审计工作内容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采用当代科技设计出的软件系统来简化会计工作,而在此过程中虽然很大程度地减少了企业的非系统风险,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软件系统本身带来的系统风险。由此,审计工作的重点便从核算会计记录时的数据错误、错记、漏记转变为对企业采用的核算系统对数据处理是否得当、内容是否准确以及软件的各部分子系统是否正常协作等过程进行审计;尤其是财务部的数据是关乎企业的重要数据,对核算软件是否会泄露企业重要数据也是审计过程中的重点工作。

2.3 审计工作人员的变化

传统的审计工作是对企业的账簿、凭证、报表等材料经过审计人员的审核,对企业的财务数据以及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反馈,工作内容烦琐、范围较大,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要求集中在审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基本职业素养。但在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以上的能力,更加需要对企业会计的相关软件具有一定的认识:软件运作的程序、子系统间的相互协作以及软件问题的解决等,提高了审计困难的同时对审计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

3 审计工作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执行现状

3.1 认识程度不足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审计工作反映出的信息往往会给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有效信息,从而更好地防范内部风险,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它不仅是对财务方面的审查,更是贯穿企业的方方面面,这正是大多管理层所缺乏的意识。但在很多管理人员的理解中对审计的认识大多为强制性,并由此产生抵触心理,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效率较低,对审计工作为内部管理带来的机会和风险没有正确的评估,体现出管理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程度有限。

3.2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在对审计工作认识不足的基础上,企业对内部审计管理的相关体系的制定自然存在着缺陷。我国在这一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标准,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对此的监管随之放松,审计管理人员没有一套标准的体系和工作流程去参考,从而导致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基层人员工作随意性增加,更加不利于内部审计管理,形成了恶性循环。一旦出现问题便开始手忙脚乱,不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

3.3 审计人员的自身不足

正因为以上的两种缺陷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主要是掌握专业的会计知识,而忽视对其管理知识以及审计后对于反馈的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当代社会都应该需要加强对专业的审计人员的培养。

4 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好處

4.1 节约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会计电算化使得记账、算账、报账等财务活动均由计算机代替人工来完成,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会计记录时易产生的错记、漏记等错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检查会计记录中的错误,审计委员会也不再需要招聘大量的审计人员对会计记录过程进行详细审计。因此,企业在内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因审计工作更加简便,可以节约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因审计工作更加集中,可以节约审计委员会中审计人员的获取和开发成本。

4.2 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委员会需对财务人员提供的财务活动记录进行详细的审计,而公司又拥有委托人和被审计人的双重身份,因此,审计委员会在审计过程中很难保持独立性,从而无法保证审计质量,难以发挥应有的揭露舞弊作用。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财务活动记录的准确性、客观性、可靠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保障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也促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客观的态度,保证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应有的揭露舞弊作用。

4.3 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便于制定准确的战略目标

在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得到提高后,企业相关各项信息的准确性也能随之得到提升,使得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能够清晰了解并掌握企业所拥有的价值链、竞争优势、价值创造能力等内部资源与能力。通过确认支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活动,明确价值链内各活动之间以及价值系统内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分析企业相关经营业务之间的现金流量,找到企业资源的产生单位和这些资源的最佳使用单位,从而制定准确的战略目标,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决策。

4.4 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保障各相关者的利益

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委员会未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在提高信息准确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审计工作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企业管理者做出虚假出资、操纵利润分配、关聯交易等损害各相关者利益的行为。通过广泛关注企业运营和其财务报告之间的关系,对公司的主要经济、运营和财务风险进行总体把握,从而判断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的战略目标的准确性和发展战略决策的可实施性,并对决策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决策的顺利实施,保障各相关者的利益。

5 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

5.1 数据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得所有的财务数据,需要通过计算机来上传到相关的财会软件,再通过自身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以及财会软件本身系统的运作,达到处理数据的目的。一旦数据出现问题,将会造成连锁反应,影响后续的很多步骤和操作,对企业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是会计电算化影响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基础。

5.2 分工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得很多审计工作通过计算机便可轻松完成,之前的核算分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如果企业只是实现了设备的升级,不断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而忽视了人员分工的相应跟进,那不匹配将会导致企业内部冗员混乱、权责不清,对企业内部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人员分工及职能划分的推进是会计电算化影响企业管理的重要保障和条件。

5.3 安全问题

5.3.1 财会软件的选用

会计电算化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财会软件。当下,市面上的财会软件各式各样,使用方法和记账核算方法不尽相同,同时审计工作人员的技能受限。行业中也没有较为统一使用的软件,选取合适的财会软件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网络安全一直是目前在极力维护和完善的部分,其中包括数据丢失、盗用、篡改等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将会对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影响企业的内部管理。

5.3.2 会计电算化制度

虽然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越来越快,但是远远没有达到覆盖所有大小企业的程度。与此同时,国家也并没有关于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规章制度来约束管理,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电算化程度也有较大的不同,从而造成审计工作的开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样一个巨大的制度漏洞,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同样是充满不利因素的。

5.3.3 审计人员的技能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在进行财务统计、财务核算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最终的分析方面,都会借助财会软件来进行。这要求审计人员要拥有更高的技能,对电算化情境下的数据进行更加精确的核查,减少风险和人为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从而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管理。

6 结语

总而言之,审计工作在电算化背景下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会计电算化不仅对审计工作带来了好处,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相应的重视其带来的诸多问题,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人员团队的素质,重视技术问题降低安全风险,不断适应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相关模式做出更新,企业才能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笑林.会计电算化对财务审计的影响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9(10):216.

[2]王晓娜.会计电算化对财务审计的影响研究[J].商讯,2019(31):90.

[3]肖小玲.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7(17):88-89.

[4]贺龙.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电子制作,2014(15):266.

[5]卫振高.基于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9(4):195-196.

[6]徐志平.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的相关性分析[J].财会学习,2021(3):156-157.

[7]徐欣然.关于审计信息化的研究和思考[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20(16):75-76.

[8]李月琴.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162-163.

[9]杜媛媛.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经济师,2021(1):93-94.

[作者简介]赵雨欣,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就读于云南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赵雨欣 张瑾 王俪蒙

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论文 篇2:

探讨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作用

摘 要:当今是信息化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处于白日化状态。企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对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促使便捷、高效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迅猛。在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者应重视并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了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中凸显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会计人员有所裨益。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作用

高节奏、高效率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比别人慢一步意味着被淘汰。企业要想在风云诡异的环境中生存就必须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手工会计核算被会计电算化取代是会计领域的必然趋势。这也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会计资料与经济信息失真问题,给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工作造成极大困扰。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工作势在必行。

一、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工作的概述

1.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依托,网络为载体,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会计实务中的一种简称。它利用计算机程序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人脑进行会计信息的预测、分析、决策等,其目的在于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现代化的会计工作。

2.审计工作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是指在会计电算化系统(CAIS)环境下,审计机构与人员以信息系统及范围内会计信息多方面的经济行为为对象,对单位的经营活动、财务以及相关信息进行监督和审查,从而维护财经法纪、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一项经济监督活动。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作用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领域中的发展趋势,不仅加强了会计内部控制,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同时也对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1.对审计线索的作用

在传统的会计记账中均采用纸张的形式对各种会计资料进行登记及存储。审计人员通过对这些纸面信息的查阅搜集审计线索、完成审计工作。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只需要将会计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就能完成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对于大多数审计人员来讲,由于作为审计线索和凭证的原始数据经过了计算机的数据盘查和信息处理,从而大力加强了漏洞查找、查错、防弊等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对审计内容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环境十分复杂,使得审计内容相应改变。审计的顺利完成需要流程图及数据测试,而执行数据文件中主要依靠计算机软件的运行和审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等方面。

3.对审计人才的作用

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审计基础性理论知识,而且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及会计处理系统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部门应该兼具审计人才、计算机人才、系统分析人才、系统操作人才等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

三、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建议

1.不断健全审计准则和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审计制度的约束。时代发展变化快,旧的审计准则难以满足新形势的会计需求。因而不断健全相关审计制度势在必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过程中对审计线索的保留和存储也极为重要。例如: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应该详细记录并保留下来;系统中的某些暂存文件,超过一定时间段后就应该立即处理;对于审计需要的文件,应及时进行备份等。

2.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

会计电算化以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作为衡量标准。基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不仅审计中要对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考虑周全,还要重视对系统设计、开发阶段的审计。通过对事前、事中审计的落实,有利于协调审计与会计职能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审计人员应该进行软件开发应用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对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监督。保证审计和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之间的协调性。事前和事中审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是否严格按照相关开发控制标准进行整个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信息提供的管理制度和安全保密措施是否健全;信息系统是否建立了及时防止会计人员对信息有意的舞弊或偶然失误情况下的相应措施;信息系统的操作是否实用合理、功能是否完善、能否满足用户管理及数据处理的要求;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应该与我国会计纪律、法规的规定相符合等。

3.培养复合型财务审计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复杂性和技术性,审计工作的开展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审计、财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当下,应该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软件操作、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知识及能力的培养,促使审计人员能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环境,快速、准确的进行信息查阅、提取、审核,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学校方面应该注重复合型财务审计人才的培养,在会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日常教学计划中,应该加入计算机内容的教学,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时代在进步,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领域发展的趋势,也对会计工作的效率及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审计准则标准的完善、事前审计的加强、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调整,从而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秋霞.浅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审计工作的发展[J].财经界,2013,(17):246.

[2]黄培,张丹媚.浅析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监督[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5):16-17.

[3]袁世强.论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0,(8):125.

作者简介:杨泽宇(1994- ),男,汉族,安徽临泉人,现就读于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会计1311班

作者:杨泽宇

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论文 篇3:

探究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文章首先以会计电算化的定义解析为切入点,引出下文关于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体现,从而提炼了其对审计工作影响的重要因素,并就此提出了与之对应的个性化建议,希望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更好地配合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会计;计算机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许多会计的手工系统逐渐被电算化系统所替代,这样虽然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增添了许多风险,所以,对审计工作进行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要的。如何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降低审计工作的风险和难度系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1 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人员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传统手工方式进行会计工作。它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会计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取代原先传统手工模式下由大脑完成的一系列对会计信息的机械重复式整理和分析。

目前,会计电算化因其高效、科学、实用的特性已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型会计技术学科。它不仅规定了电算化会计的制度,还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计划,更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等都作了相关说明。总之,人们目前所说会计电算化除了是一项体制完善的学科,更是一项服务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型信息技术, 它以信息系统为中心,注重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2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2.1 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经常会碰到要处理大量数据的难题。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被取代,会计工作人员只需将记账凭证的数据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均可由计算机自动计算、整理和归档。如此一来,不仅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被减少,财务的工作效率也将大大被提高。

2.2 加速会计核算速度,满足实时性要求

会计电算化的实行对数据的核算速度显而易见。计算机除了能以最快的速度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记录、汇总和分析,更能高效地迅速将企业或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直接体现出来,这反映了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2.3 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会计基本职能的中心思想是使会计人员参与到会计的监督经济活动中,并对经济活动的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从而影响经济活动的决策过程。在推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在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上的时间被大大缩减,他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这使得他们的工作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

2.4 推动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个企业或单位的管理信息离不开会计信息,其经营活动一般也将以会计信息进行综合性的体现。会计电算化除了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写照,更是企业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它推动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全球化,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

3 会计电算化下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3.1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推行,使得传统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变得不再适用。首先,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审计人员的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等都发生了变化。其次,不同于会计的手工系统,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会计工作将出现的新情况和碰到新的问题,并且必须会有一套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与之对应。最后,由于我国法律制度体系的不完善,经济法的更新推行缓慢,加上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起步较晚,都不利于我国计算机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发布。

3.2 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推行,使得常规的手工系统审计技术变得不再适用。常规的手工审计技术主要是对会计人员手工工作结果的检查,并不涉及计算机方面的审查技术。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之后,审计的工作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审计人员在利用各种传统的审计技术的基础上,更要对单机、网络和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进行学习,以掌握新的会计审计技术。

3.3 对审计环境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使得审计工作的技术强度要求变高。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建立成本较高, 一旦投入运行, 其系统的更新、改进和维修也都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另外,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对整个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改进进行事前、事中审计都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审计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4 对审计对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使得审计人员的审核对象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计算机输出系统中,所有要交予审计人员审核的内容均隐蔽存放于企业的专用磁盘中。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途径,当会计人员将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录入到计算机,数据信息将以字符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文件内。编制会计报表的数据来源均由机内文件产生,而会计人员在权限范围内可随时对这些数据进行自由编辑而不留痕迹,审计人员仅凭由计算机打印输出的会计报表很难判断其真实性。

4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优化审计的应对之策

4.1 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审计标准与准则,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一方面,可以制定规范文本,对电算化审计人员资质和审计技术等方面进行规定。另一方面,在法律法规上对审查机关、审查人员和审核软件的权限进行界定,同时规范审计对象(单位或企业)需要被审查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

4.2 开展审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规范计算机审计技术和工具,是优化审计服务的需要。计算机审计技术主要用是对大量的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收集,研究系统的技术人员若对系统进行测试时,需要收集大量符合测试的数据信息,并通过模拟数据整理进行测试以此形成测试证据。所以,为了优化审计服务质量,应加强对计算机审计术和方法的研究,尤其是计算机的内部控制测评技术,尽快从根本上提高计算机审计技术。

4.3 努力开发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的审计软件

开发适用的审计软件,是推进会计电算化的重要途径。首先,针对会计的数据采集,适用的审计软件应该实现能智能访问不同介质、不同编码、不同类型和不同文件格式的数据。其次,在网络型数据库方面,审计软件应降低用户对访问数据库的配置要求。再者,在审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时,适用的多功能的分析工具能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在增加软件的特定性领域分析时,还应该增加一些特定的分析工具, 例如:数据的关联分析、序列分析等。最后,审计工作可以建立独立的、个性的电算化审计系统。

4.4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建立完整的审计评价体系,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需要。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准确、可靠的会计记录是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起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两方面,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存在漏洞,也能够检查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错误,还能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否发生过舞弊等情况。

总而言之,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董化礼.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2.

[2] 林文彬.试论审计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J].现代审计,2001,(1).

作者:曾艳

上一篇:安全管理协议书范文下一篇:校就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