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技术能源管理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工科的重要意义是应对新时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基于未来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培养能够支撑我国产业的创造性卓越工程人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节能技术能源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节能技术能源管理论文 篇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战略与对策

摘 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对于现代社会汽车产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汽车发展前景。在当前环保和能源节约主题背景下,建立汽车新能源模式,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展望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文章中简要阐述新能源与汽车节能现状,并对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工艺进行分析,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汽车 新能源汽车技术 发展战略

Energy-saving and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ountermeasures

Zhu Yusheng

Key words:automobil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汽車是当前社会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传统汽车使用化石能源作为燃料,其在应用过程中造成大量的尾气排放,影响了区域内的空气环境。而随着汽车数量增加,汽车尾气排放越来越多,造成严重的社会环境影响。所以,相关人士指出要做好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减少环境污染。此理念提出背景下,汽车行业立即将进行转型,采用新型能源作为汽车动力能源,如氢气能源的使用,实现了汽车使用环保。并且随着化石能源储量逐年下降,汽车技术也朝向节能方向发展,以实现汽车行业的节能环保战略制定,确保汽车行业发展更加有效。

1 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汽车节能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发展突破。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而言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新能源技术在汽车行业中应用能够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新能源具体可以指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结构创新后的新能源技术等。例如,当前氢气能源的制取和使用、太阳能资源的使用等都属于新能源使用。而新能源的研发和使用,正是由于传统能源的枯竭。进入到21世纪以后,世界生产开始飞速进步,而部分发展中国家更是兴起了能源开采行业以及能源出口行业,所以短时间,世界能源迅速减少,部分能源面临枯竭。其次,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在汽车行业中应用能够解决环境问题。传统的化石能源在汽车中使用,化石能源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碳等气体,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采用新型能源之后,可以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燃烧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从实现环境保护。

2 汽车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汽车新能源技术是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整体行业发展,对于现代社会环境保护以及能源节约有重要的作用。新能源主要是指非化石能源的新型材料能源,包括电力能源、氢气能源以及太阳能能源等。

①纯电力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使用,电力能源汽车是以电能输送动力的汽车。在汽车结构中将燃料油发动机置换为蓄电池发电机,从而实现了汽车能源的转换,而采用纯电力能源进行汽车动力供应,实现了环保和节能。

②氢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应用。氢气能源作为汽车燃料时,在燃烧后主要产生的成为为水分,所以氢能源汽车排放非常环保,对大气环境实现了“零污染”。在当前氢能源汽车发展中。制取氢气的方法包括电解、化学等多种方法,而氢气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也有不错的表现,所以氢能源汽车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发展对象。美国依然是对氢能源汽车率先研究的国家,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了氢燃料汽车的研究,并在厢货汽车的基础上对氢燃料汽车进行了改良,在改良中使用了150kw的氢燃料电池组,使氢燃料汽车的续航历程能够达到200千米。但是,由于当时制氢技术和储存技术都不完善,导致氢燃料汽车车身较大,成本也比较高。所以氢燃料汽车就暂时搁置。而在当前,作为汽车产业的大国日本,对氢能源汽车的研究非常突出,最近有丰田公司推出Mirai 燃料电池汽车 FCV,而本田公司也推出了Clarity氢动力汽车。丰田公司的FCV汽车可以实现氢气车续航力程的突破,续航里程将达到700km。而本田Clarity氢东汽车的体积比传统氢动力汽车减少近1/3,功率输出则提升了60%左右。氢气能源的使用,对于现代汽车行业发展有关键的作用,提升工业生产效果。在实际生产中,更应该落实好生产效果,确保氢气能源的生产应用更加合理,提升生产技术效果,确保汽车行业整体发展。

③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相比传统热机驱动的汽车,太阳能汽车是真正的零排放。正因为其环保的特点,太阳能汽车被诸多国家所提倡,太阳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日益蓬勃。太阳能能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也能够产生电能,从而实现对的汽车的驱动,确保汽车动力转换,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提升汽车生产效果。

3 汽车节能技术总结

汽车节能技术也是氮气当前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对于现代汽车产业发展建设有关键的作用,也能够提升汽车节能生产效果,所以在汽车节能发展中,更应该落实好汽车生产技术效果,针对汽车的能源使用节约管控,确保汽车节能生产更加合理。

首先,在现代汽车节能技术应用过程中,混合动力节能技术是常用的技术之一。混合动力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和汽车节能发展过程中,应用的最主要技术之一。混合动力技术,来源于汽车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汽车新能源技术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且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但是很多汽车新能源技术还存在着瓶颈。例如,氢能源技术就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所以在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过程中,很多专家开始尝试新能源的过度期技术,而混合动力技术就属于介于传统能源汽车和现代新能源汽车中间的汽车能源技术。混合动力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的汽车动力技术与新型环保技术进行混合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的作用。在当前混合动力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向的发展内容;一种汽油汽车与电能汽车进行混合应用的混合动力技术,而另外一种则是柴油汽车与电能汽车进行混合应用的混合动力技术。通过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能源应用污染较高、消耗量较大的问题,更是有利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实现汽车行业发展[1]。

其次,内燃机节能技术也是当前汽车节能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汽车内燃机是汽车动力供应的主要机械设备,内燃机技术的进步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汽车的节能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其汽车内燃机节能技术主要包括汽油直喷技术以及高压共轨技术两种。首先,汽油直喷技术是对传统燃料油喷射状态的一种改进。在传统燃料油喷射大内燃机时,大部分处于液体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燃料油的燃烧面积和效率。而采用汽油直喷技术时,直喷技术将燃料油转化为雾状在喷射到内燃机气缸中,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燃料油的燃烧效率,并未汽车提供更多的动力能源。另外,采用汽油直喷技术,在汽车动力运行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辛烷物质的使用,从能源节约的角度而言,也是一种资源节约。其次,高压共轨燃料油喷射技术具体就是指通过高压将燃料油喷射到供油管内,而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高压共轨系统可以通过原理调节来实现对油泵压力的控制,从而实现对汽车燃料油发动机的转速进行控制,能够高效的控制汽车发动机的转速,就能够控制汽车运行效率、运行稳定性、从而达到噪音减少、能耗降低的目的。在汽车节能技术应用中,内燃机节能技术应用属于汽车内部结构节能优化,对于汽车节能工艺的进步和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程度作用[2]。

4 汽车新能源发展和节能技术发展对策分析

汽车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发展对于汽车工艺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汽车能源发展效果,并且进行汽车生产过程中,应该落实好汽车新能源发展策略研究,同时做好节能技术的发展措施规划,确保汽车发展更加合理。

4.1 加强对新能源的应用重视

新能源汽车以及汽车节能技术发展对于现代社会环境保护以及能源保护管理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更可以落实好能源生产技术效果,确保新能源发展更加合理,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能源发展质量。要求各部门应该给予新能源汽车相应的重视。

①建立新能源汽车总体规划,帮助汽车产业完成能源发展总体规划,能够提升能源发展效果,确保新能源发展按照规划落实,能够提升能源发展效果。如,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②完成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地区相关部门重视其新能源的发展,在实际的发展中,应该做好对新能源的有效管控,从而实现能源发展技术升级,也可以落实能源综合发展效果,确保能源发展应用更加合理,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能源技术效果。如,我国加氢气站建设共计23座,位列世界第四位,为了追赶与发到国家之间的距离,我国政府当前大力发展氢能源行业,在2019政府报告中,将氢能源发展纳入其中,并且提出加氢气站的建设计划。建立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对于汽车新能源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3]。

4.2 完成新技术人才培养

21世纪是人才发展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增加,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汽车行业的总体发展,也能够提升人才发展效果,要求在汽車新能源以及节能技术发展过程中,落实好技术人才的发展管控,从而提升人才发展效果,确保新技术人才发展更加合理有效,最大程度上促进新能源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从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入手,要求学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创新性人才培养。同时,也要注重人才培养效果提升,确保人才更多的投入到节能技术研究当中,促进人才发展优化[4]。

5 结束语

本文笔者针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人才培养以及政府规划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与汽车节能技术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宋鹏超.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J].时代汽车,2020, No.348(24):102-103.

[2]张全跃.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2019, 000(008):249-249.

[3]杨晔.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J]. 内燃机与配件, 2020, No.321(21):182-183.

[4]许小明,徐玉霞. 低碳经济视野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以比亚迪汽车为例[J]. 2021(2016-1):112-116.

作者:朱余盛

节能技术能源管理论文 篇2:

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新工科的重要意义是应对新时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基于未来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培养能够支撑我国产业的创造性卓越工程人才。为了培养车辆工程的学生紧跟目前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本文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当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产教结合等多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当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教学效果的目的,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符合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潮流的需要。

关键词:新工科 教学改革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产教结合

Key words:new engineering,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energy-efficient and new energy vehicl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teaching.

1 前言

隨着我国的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当前社会的关注重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首次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的汽车产业,也是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发展方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的提升汽车经济性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因此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作为给社会输送人才的高校,有必要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课程的发展和改革,培养符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人才支撑我国的产业升级。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人才出现了较大的短缺现象,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当前高校本科车辆工程课程体系下,学生接受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课程较少,同时培养的人才也与市场和产业的契合程度较低。因此有必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现有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探讨和摸索,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更加符合汽车电动化趋势发展以及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课程体系,实现培养学生助力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发展的目标。

2 目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课程较少,知识体系不全

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目前较多企业单位存在缺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背景知识的人才[1]。但是大学课程体系改革较为严谨,因此在目前的大多数高校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课程开设相对较少,而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课程通常为选修课,因此目前课程中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课程较少。同时较多车辆工程专业开设于机械学科,导致在大一、大二未专业分流前,学生的知识体系基本围绕传统机械学科,而后专业分流进入车辆工程专业后,由于学分限制,在优先满足《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设计》以及《汽车测试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后,留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课程的学分明显不足,通常仅仅开设《电动汽车原理与设计》、《电机与拖动》等少数课程。上述两个主要原因导致目前大多数开设车辆工程专业的学校,现有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课程相对较少,仅有的少量课程难以支撑整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进而造成该课程体系的知识缺乏。

2.2 课程内容局限,难以紧追前沿

通常授课内容需要根据大纲而定,目前大纲主要是由教材的范围,然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教材内容往往难以反应最近的行业技术和发展状况,导致学生的知识较为落后[2]。例如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在2016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被列入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内,然而在当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仅剩增程式电动汽车依然作为新能源汽车,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会随产业的发展而更改,然后课本知识的更改会相对滞后,会造成学生知识存在一定的错误。另外,由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和知识处于不断更新迭代的时期,仅教授教材范围内的知识,也会造成学生知识的局限,难以跟随较为前沿的技术。

2.3 侧重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环节

目前高校课程普遍都是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相对较为缺乏[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教育实践环节较为缺乏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第一,通常本科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更侧重理论知识,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较少,再考虑到本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体系的课程本身较少,因此该体系的实践部分更少。第二,即使能够安排适当的实践环节,但是目前高校教师普通缺少实际的工程开发经验,对实践环节的指导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即使高校教师具有一定项目经验,但高校的科研项目与企业的工程实际项目开发差异巨大,也进一步造成实践环节指导效果较差。第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实践环节较多,比如电控软件开发与测试、电机设计与开发、电池系统开发与测试以及新能源整车测试实验,因此在有限的课程内,实践环节显得更为有限。

2.4 教学手段单一,学习效果较差

受限于课堂环境,目前授课手段主要以PPT、视频以及板书为主[4]。然而课堂时间有限,仅依靠课堂内有限的时间和知识量,难以让学生更为系统、形象、全面的掌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知识。同时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开发流程,试验验证手段等,目前教材还是网络上的相关详细资源均极其缺乏,也会造成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全,导致学习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尤其针对一些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兴趣浓重的学生,目前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不足,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达到心理的预期。

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教学改革探索的目标

上文对目前高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称述和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下文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探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从而构建系统、科学以及契合市场、产业需求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探索适应新工科发展的教学改革机制、方法和手段,实现面向产业升级和人才个人发展的课程培养目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供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4 教学改革措施及方法

4.1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紧跟科技前沿技术

第一,在教学内容中增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最近的产业发展以及科学研究成果。授课教师优先由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研究的承担,由于相关教师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研究,因此对于该领域的前言科学研究以及产业发展有更深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上述知识的介绍可使得课程内容得到较好的补充。

第二,教师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设计开发流程、质量管理等内容进行学习,针对该部分进行专门的讲解,让学生对企业的研发、生产、测试以及质量管理有更多的了解,更贴近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尤其是整车设计开发的V流程,该流程在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开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结合V流程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产品的市场定位、系统方案制定、软件开发方法、软件测试、实车测试以及质量管理均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

第三、在教学内容中增加電动汽车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的介绍,增加汽车产业最新的技术发展知识介绍,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对教学内容中与当前实际差异较大的内容进行改换,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正确性。同时授课教师需要根据当前国家政策、产业现状等,对课本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更新,保证课本知识与当前的国家政策、产业现状更好的接轨。

第四、在倡导学科交叉融合的当下,将智能驾驶、汽车大数据以及网联汽车等相关知识引入课堂中,对课堂内容进行一定的扩展,尤其是目前上述汽车新技术主要均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紧密结合,通过上述知识的引入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实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开发,制定较为简单,但覆盖整个开发系统流程的产品项目,通过该项目让学生能够对工程开发体系有更多的了解,也能够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之外的部分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第六、增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验内容,尤其涉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台架实验、电机试验以及电池试验,在试验经费和试验场地受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对上述试验内容进行展示,也可以增添更多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实验认识了解更多。

4.2 教学模式多元化,注重理论实践结合

第一,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授课和实验为主,该模式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授课老师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授课教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将实践经验和成果应用于课堂之中。然而目前高校教师普通存在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讲座类课程。讲座类课程可邀请从事相关研究的本校或外校教师,或邀请企业专业的工程师进行专业的讲座,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效果。

第二,适当增加一些讨论和辩论的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将课程知识与工程开发结合的思考。例如给出某款汽车的市场定位,让学生分析并讨论该款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通过技术路线的分析和讨论,学生会对不同类型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结合当地企业的产业现状,增加参观学习环节。结合当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技术特点,组织学生对企业相关的技术研发、制造生产以及试验进行参观学习,同时由企业专业的工程师对企业的相关环节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生产,丰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第四,增多学生自学的环节,尤其是工程软件的学习和应用能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更看重电控软件的开发,因此工程应用中更多的需要使用电控软件开发的响应工具,因此应督促学生学习Matlab/Simulink,并利用该软件进行一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性能仿真和电控软件开发的学习内容。通过软件的自学让学生具备一定仿真能力以及编程能力,不仅对日后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开发工作,也对从事其他工程设计具有较大的帮助。

4.3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掌握知识

第一,由于疫情和网络的发展,线上教学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认可,同时线上的资源质量越来越高,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手段对进行教学手段的补充。同时也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让学生对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团队和试验设备进行参观学习,让研究生对本科生进行一定的专业指导,通过学生来指导学生,利用学生之间更好的互动,让研究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行一定的讲解和介绍。

第三,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应的教具、模具以及虚拟现实等,通过丰富的设备,增加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和形象性,更好的展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流、动力系统耦合模式以及系统零部件的结构等。

第四,教师也可以录制或者借用其它教师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对课程知识适当的补充以及复现,让对课程兴趣浓重或课程内容未消化有更多的学习时间,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4.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优化教学内容

第一、与新能源车企建立深度合作,例如本科生的“3+1”培养模式,本科生通过在企业实习,由企业给学生制定毕业设计要求,使得学生更早进入企业学习。

第二、利用新能源企业技术开放日,组织学生对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的文化背景、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企业最新的前沿技术。

第三、邀请资深工程师作为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参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以及相关答辩环节,由资深工程师从工程师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更好的提升。

第四、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资深工程师等企业专家,与教学委员会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商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与企业专家形成长效的教学优化机制,实现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的持续优化。

第五、由企业工程师担任某些课程的部分内容的授课教师,由工程师提供更加专业详细的知识,尤其利用工程师在企业工作得到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使授课教师得到知识的拓展。

第六、由企业人力资源相关人员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一定指导,通过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在早期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使得学生能够更早的端正学习态度,更有目的的进行专业学习。

5 结语

为了解决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环境下,当前传统车辆工程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升级需要的问题,本文对现有车辆工程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分别从课程数量、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侧重角度等进行阐述,并根据存在的问题设定了构建合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知识结构和学习效率为目的,再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产融融合五个角度详细论述了达成目标的方法,上述方法重点在于通过授课教师讲解前沿科学技术,企业工工程师参与教学毕业设计、制定大大纲、设置专业讲座,学生参与工程实践项目开发等,进而实现在新工科背景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优化,学生能够符合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升级的人才需求。

为了解决新工科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满足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需求的问题,本文从教材知识、教学手段、授课内容、课程侧重点等角度论述当前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而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产教融合以及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进行探索,提出课程中引入最新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动态、企业开发体系流程、资深工程师授课以及实验室参观等措施和方法,实现产业需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目的,从而让学生掌握符合当今汽车发展潮流的知识。

基金项目:2020年度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面向产业需求的电动原理与设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03028)。

参考文献:

[1]卢宗霞. 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5.

[2]杨姗. 淺谈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时代汽车,2019(17):57-58.

[3]汪震,郑晋军,王雨蒙,李静.基于PDCA循环对车辆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9):26-31.

[4]郑仕杰.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板书的创新设计与应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 No.333(09):75-78.

作者简介

詹森:(1986—),男,汉族,湖北十堰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综合控制技术。

作者:詹森 贾涵杰 崔晓璐 肖勇

节能技术能源管理论文 篇3:

合同能源管理地方扶持政策的完善

【摘要】山东省是合同能源管理大省,为了扶持和培育节能服务市场,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提供法制保障,山东省密切配合国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步伐,结合山东省的具体实践,陆续出台了地方立法、部门规章和各类规范性文件,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仍有漏洞。文章分析了山东省合同能源管理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山东省合同能源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山东 合同能源管理 地方扶持

山东省合同能源管理概况

合同能源管理是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机制应运而生的。1996年1月,国家经贸委确定并支持成立了包括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现山东融世华租赁有限公司)在内的三家示范性能源管理公司,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正式登陆我国,山东省也因此成为国内最早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的省份之一。经过了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在山东省逐步进入快车道,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一方面,山东省是全国排名比较靠前的经济大省、工农业大省,同时又是能耗大省,拥有巨大的节能减排市场空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山东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另一方面,山东省拥有众多的节能服务企业。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告的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共5批)来看,目前山东省共有289家节能服务企业,融世华、高密蓝天、鲁信能源等一批较有实力的节能服务企业也是山东乃至全国的行业领头羊。近些年来,这些节能服务公司开展了大量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山东省实施节能服务项目453个,数量为全国最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全省每年实现节能131万吨标准煤。全省已有63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享受到国家及省一级财政补贴,总额超过4千万元。

但发展到现在,山东省的合同能源管理在全国的排名略显落后。在2014年度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单中,山东省的节能服务公司寥寥可数,给山东省的节能服务产业敲响了警钟。

山东省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扶持政策

2010年以来,山东省陆续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合同能源管理的地方立法和政策,极大地鼓励了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的节能积极性,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完善了市场机制,是促进山东省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地方性法规:《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2009年7月24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该条例要求各级政府设立节能专项资金,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七个方面,其中包括支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自愿协议①。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节能服务公司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山东省的节能服务公司也不例外,这一规定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开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是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鼓励。

地方政府规章:《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自2009年5月20日起施行。该办法强制要求公共机构进行节能改造,而且辅以严格的能源审计,公共机构的负责人要对节能改造和能源审计后的效果负责②。由此,公共机构的节能改造就势在必行,而且配合以较严格的能源审计制度。虽然该办法没有直接规定公共机构的节能改造优先选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但公共机构是公认的耗能大户,强制公共机构进行节能改造势必给节能服务企业带来大量的业务,有利于该产业的发展壮大。

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25号文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发〔2010〕47号)是山东省助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主要依据,在实践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该意见重申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在明确了山东省的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列举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措施:大力发展节能服务机构、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六大项。该意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第一,放宽节能服务企业的注册准入条件,不另行设置为节能服务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条件。第二,加强能源审计和监察。第三,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强与国内外技术先进、资金充裕的知名节能服务公司的合作、合资,借外力带动山东省节能服务机构发展。积极推动省外市场开拓,抓住时机发展壮大。第四,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各种节能中介服务。第五,发挥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健康发展。

《关于进一步加强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山东省合同能源管理的实际状况出发,强调了进一步增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紧迫感,要求加强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调度,充分发挥示范项目带动作用,进一步规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管理。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3〕40号)提出,要加快发展山东省的节能服务产业,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对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医生”诊断等专业服务政府予以支持。从意见中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的目标看,合同能源管理将作为节能改造的主要应用方式,在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可以获得长足的发展,节能服务企业在山东省的发展有良好的预期。

《山东省能源审计暂行办法》要求山东省、市经贸委考核的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进行能源审计。重点用能单位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能源审计。具备特定情形的还应进行专项能源审计。对重点用能单位加大能源审计力度,加大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的紧迫感,必然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大量的机会。

《关于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领域实行信用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是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对财政专项资金实行信用负面清单制度。虽然山东省并没有制定地方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制度,貌似落后于其他省份,但是信用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弥补了这一缺憾,而且使得山东省在对节能服务公司的管理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是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财政专项资金信用负面清单制度不仅能够发挥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制度的功效,而且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节能服务市场的秩序,一举两得。

《山东省节能考核奖励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8日起开始实施。考核奖励资金重点支持公共、公益性领域以及能够在全社会或行业内起到应用推广作用的示范性项目,考核奖励因素包括节能目标和节能措施,奖励资金专款专用③。此办法与信用负面清单制度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体现了山东省在合同能源管理地方扶持政策上的逐步完善。

青岛市财政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除了中央财政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奖励资金外,还包括了市财政配套资金,这无疑是地方政府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大力支持。同时,项目实施完成且正常运行三个月后(财建〔2010〕249号规定的申请时间是项目完工后),节能服务公司方可申请奖励资金,此规定延后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获得奖励的时间,提高了节能服务公司获得奖励的难度,一方面保证了奖励资金的有效利用,但另一方面也给节能服务企业制造了难题。

山东省合同能源管理的不足

虽然山东省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推广和奖励制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其他省市相比,山东省在合同能源管理地方扶持立法和政策方面还略显滞后。

首先,尚无省级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融资难是制约节能服务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山东省的节能服务公司比较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总值又较大,能够得到财政支持和奖励是节能服务公司的福音。横向比较来看,全国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山西等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出台地方性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山东省青岛市也先行一步,但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省却迟迟未见动作,这显得对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视度不够,也没有在资金方面为节能服务公司助力。

其次,对节能评估中介机构的管理没有制度依据。目前,市场上的节能评估中介机构的发展良莠不齐,要确保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加强对节能评估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而山东省目前的节能服务中介机构仍然还处于无制度约束的状态,这对建立良好的节能服务市场是不利的。

再次,缺乏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备案管理制度。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与节能量直接挂钩,确定节能量、实现节能量是合同能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2011年9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目录(第一批)的公告》确定了26家单位作为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该公告是为了配合政府财政奖励而出台的,是为了确定政府财政奖励对象,但没有解决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之间关于节能量的认定问题,而且26家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还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还需要更多的独立的第三方开展此项业务,并且开展源于节能服务公司或用能单位一方的委托对节能量进行认证,认证结果作为能源管理合同履行效果的依据,认证机构独立开展认证并对做出的认证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山东省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制度出台。

最后,公共机构节能缺少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撑。一方面,《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的出台为节能服务公司开辟了市场,另一方面,该办法并没有首选合同能源管理,甚至没有明确提到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公共机构进行节能改造,这可能和该办法出台较早有关,但此办法将合同能源管理和其他节能方法一视同仁,明显忽略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优越性,也使得山东省在此方面落后于河南、黑龙江、福建、吉林、长沙等省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公共机构节能改造,一方面能够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公共机构节能领域,提高公共机构能源的利用效率,为建设节约型公共机构铺平道路,另一方面又能在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创造发展机会的同时实现对该市场的规范。

完善山东省合同能源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加紧出台《山东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由于山东的节能服务产业仍处于急需培育和推广阶段,因此,《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应该更多地体现出对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的扶持和鼓励,而非限制、管理和约束。

第一,奖励范围上把公共机构的节能改造项目列为优先。可以考虑在制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时,明确公共机构节能可以优先得到财政奖励资金,这一方面弥补了《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为公共机构节能优先争取到财政奖励资金,一举两得。除此之外,商业、市政等领域也可以考虑列入奖励的范围。

第二,奖励对象上有所扩大。作为地方性的规定,山东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可以在奖励对象上有所扩大,把节能量保证型和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也纳入进来,即使不能和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享受同等的待遇,结合山东省的财政状况,对新增两类项目的奖励可以按照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奖励标准的50%执行。

第三,奖励标准上增设地方单方奖励。目前,山东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同承担,山东省(青岛市除外)没有单独出台单方奖励,而浙江、上海、山西等地在2012年前走在了前列。增设单方奖励可以在奖励条件上略有放宽,降低中小型节能项目申请奖励的门槛,刺激中小型节能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成本,缓解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的困境。另外,还可以对资金的补助项目进一步扩大,对达到一定节能量的节能项目的前期诊断费用给予一次性补助。为了保障奖励资金的有效利用,补助时间可以掌握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结束后的三个月内。具体措施上,可以根据山东省的财政实力,适当提高奖励标准和降低获得奖励的门槛。

第四,奖励资金的支付时间和方式。无论是中央与省级的共同奖励,还是须制定的地方单方奖励,要保障奖励资金的有效性,对奖励资金的支付时间和方式的把握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奖励太早,一些节能服务公司可能浑水摸鱼,在项目没有良好预期的情况下获得了奖励。奖励太晚,节能服务公司的积极性又得不到保护。财政奖励的基本原则还是对成功的项目进行奖励,所以奖励时间可以界定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完工并正常运行一个周期后方可提出。奖励的具体方式可以分两期支付,节能服务公司具备条件提出申请后先奖励50%,有关部门经过审核后再发50%。

制定《节能评估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建议由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制定《节能评估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设立节能评估中介机构库,并对节能评估机构库内的中介机构进行管理、指导和协调。明确节能评估中介机构入库备案的基本条件,包括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职称、专家库的建设等。规定从事节能评估中介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必须遵守相关执业纪律。节能评估中介机构对所出具的报告结论负责。发改委对节能评估中介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底依据工作完成情况对节能评估中介机构进行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择优留库,不合格的淘汰出库,年初时再进行补充,实现优胜劣汰。

对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进行入库备案管理。目前,第三方的节能量审核是多省市共同选择的有效模式。节能量审核机构是特指能够为申请政府性资金扶持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其他政府性资金支持的项目开展节能量监测、审核工作的机构。设定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建立山东省节能量审核机构库。在政府的主导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节能量审核机构自愿申请入库,经专家评审后择优入库。为保证节能量审核结果的公正,切实体现第三方审核的效果,节能量审核机构和专家必须对本机构承担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进行回避。總之,对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的入库备案管理可以参照上述对节能评估中介机构的管理。

节能量审核机构库不能一成不变,应每年根据机构的工作质量、业绩等对节能量审核机构实施考核,根据考核决定继续留库还是淘汰出库。另外,还要根据项目审核的实际情况和机构的审核能力,及时增补节能量审核机构进入机构库,有进有出,促进行业竞争,提高行业水平,实现优胜劣汰。

(作者为山东政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山东省合同能源管理政策与法制保障研究”成果的一部分,项目编号:ZR2013GQ003)

责编/于岩(实习)

作者:张玉东

上一篇:护士长竞职演讲稿(精选2篇)下一篇:高中竞选班长演讲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