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分析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岩土勘察贯彻整个工程从施工设计到竣工整个过程。本文结合实例以观音阁普天同庆庄园项目展开深入分析,通过对岩土工程地质特征进行研究,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程地质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惠州市观音阁镇,交通较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岩土工程勘察分析论文 篇1: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属于工程勘察项目建设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能够给后期的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在应对地形地势复杂勘察项目的时候,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使用难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需要积极创新和完善勘查技术,确保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可以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控制要点

1导言

近年来,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各种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对岩土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应用岩土工程技术,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岩土工程实践中,相关人员不仅要注重技术操作,还要注重理论分析,并且采用大量的试验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另外,相关人员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强化技术措施,以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

2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2.1意义

在工程设计及施工前期,应根据要求事先展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而且需要遵循相关标准及程序规范,确保可以准确收集施工区域的各项数据,准确掌握不良地质及地质灾害的数据,认真严格完成勘察和分析工作,进而为后续工作的顺利開展奠定基础。再加上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可以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可以了解岩土工程勘察区域的实际情况,并以准确数据作为支撑,制定详细的工程建设方案。此外,要想能够避免产生这种问题,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勘察工作,选择合理的方法收集各项数据信息。其中需要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土质特点等内容开展严谨的分析工作,设置多个方案来进行分析,进而选择最合理的方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属于项目落实的基础内容,能够有效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时期,需要科学调查该地区的地质条件,科学的地质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础内容,通过掌握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勘察方法,能够得到更加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信息。

2.2岩土工程勘察特点

2.2.1建筑岩土工程荷载大

和一般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在高度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施工难度与日俱增。因此在具体施工期间,工作人员要采取最为合适的手段确保结构的可靠性,一般高层建筑选择用以下两种构件来支撑建筑主体:一是钢筋混凝土;二是钢结构,二者的荷载都非常大,因此必须在施工前期做好岩土工程勘察,以便于采取措施提高地基承载力。

2.2.2基础埋深大

我国城市化脚步日益加快、城市用地愈发紧缺,为满足人们的居住生活需求,城市地区建筑整体高度不断提高,而建筑的基础埋深也必然随之增加,在施工期间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手段确保建筑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做好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依据具体状况制定埋深,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3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要求

相比于传统建筑工程,高层建筑工程存在较强的特殊性,其建筑高度较为突出,想要保证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固性,就必然面临更大的施工难度和更多的施工问题,为此必须在施工前期做好勘察工作,借助最终勘察结果调整原有建设方案,从而降低建筑整体施工难度。岩土工程勘察是提高施工水平的关键途径,因此要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上,熟练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关键技术,并对建筑施工所需达到的具体条件进行了解。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因为岩土结构的整体荷载系数远超传统建筑,如果不能保证建筑岩土工程质量,在长期使用中建筑稳定性必然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应当借助岩土工程勘察结果和相关信息优化建筑施工方案,适当提高整个基础结构的压强,充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常规建筑的地基深度通常是建筑整体高度的1/15,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建筑的施工难度,所以在施工前除了要熟知地形条件以及岩土结构性质之外,还应重视地下水的影响。不仅如此,还需要对施工地区的具体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特别关注岩土结构和地下水性质等,选择最为适合的深度以及形式,达到有效强化建筑上部结构安全性的目标。

3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存在的问题

3.1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相关资料搜集不够全面,也没有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资料搜集工作方面如果收集的不够全面,只是单纯的收集了附近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结构形式以及用地面积。无法全面的了解在当地实施岩土工程勘察需要的技术和设备的,在资料搜集和准备工作的时候就使勘察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参与勘察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是在现实中岩土勘察工作中有部分的人员是不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也没有在前期的准备工作环节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导致勘察工作进度缓慢并且还不能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勘察结果无法保证准确性就会导致勘察工作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风险。前期工作的准备不足必会导致接下来的工作的难度加大,没有规避掉一些没必要的风险,加大了勘察工作的困难。

3.2野外勘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如今大部分勘察工作都是在野外开展,野外的环境比较复杂,在进行勘察工作的时候会遇到较多问题。勘察人员不掌握地形的实际情况,难以有效掌握勘察重点和难点,而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充分地掌握勘察地点和地质条件信息,选择不合理的勘察措施,就会影响到勘察工作的顺利落实。

3.3设备操作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需要涉及较多的专业测量设备,而且每种设备的运用方法有着一定的差距,为全面提升整体设计的效果,则应该加强分析,并制定针对性优化方案,提升整体设计的效果,为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多帮助。但是,在实际进行设备运用时,严重受操作不当的因素限制,无法保证检测参数的准确性。再加上设备日常维护、参数操作及工程参数等问题的出现,都不利于工程结果的精准获取。

3.4勘察资料不够完善

由于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常见的问题包括资料不够准确,资料过于陈旧等,在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时候,首先需要仔细收集各项数据资料,方便后期进行参考。不过由于部分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在收集资料的时候难度较大,传统的技术条件无法收集到完整的地质资料,甚至产生地质资料信息和实际的地质情况不匹配的问题,资料准确性较低。这部分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落实,无法发挥勘察工作的实际效果。后期再选择措施进行处理的时候难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产生安全隐患,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3.5信息获取问题

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来讲,主要是对工程区域信息进行获取,进而通过信息数据支撑工程建设。其中,在勘察工作开展环节,主要包含地质承载能力、工程项目对环境的要求以及地下土层配置形式等,必须要保证数据获取的准确性,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虽然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可以保证数据获取的精准性,但是无法将其作为勘察代表性数据。因此,在勘察工作开展时,如发现土壤为粉质土壤,理论上此环节不适合工程建设,而且地下空间应合理进行土壤处理,由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过于重视结果,并没有注重各项细节,导致不准确的数据被解读,影响数据运用的规范性。

3.6勘察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工程项目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对于勘察技术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勘察人员在进行勘察工作的时候,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勘察人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胜任勘察工作,在勘察时期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其中无论是勘察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些因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不足导致的问题,由于各个环节小问题的不断加剧,从而演变成大问题,进而嚴重影响到岩土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3.7权责不明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每个人的职责混乱,当勘察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找不到出现问题的源头。没有细化整个勘察工作的层次和步骤,工作人员因为不能明确自己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责任,工作环节出现模糊,也无法知道勘察工程具体实施到哪一步。当勘察工程中出现错误和风险时无法找到责任人,确定不了具体的责任。

4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控制要点分析

4.1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勘察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进行的方面很多,第一是资料的搜集工作,充分了解勘察工作区域内的地质环境。要收集全附近地标和地形的建筑的总平面图、建筑结构以及项目的荷载情况。明确这次勘察工作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去设计勘察工作的过程和具体的操作过程。第二要建立完善的提高工作人员能力的培训体系,使工作人员用更加专业的能力去完成勘察作业。第三是时刻关注勘察技术的革新情况,可以用最先进的技术去完成勘察工作,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勘察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但是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前期工作的充分准备,可以合理的规避掉一些风险,大大减少了勘察工作的难度。

4.2选择先进的勘察设备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持续增快,传统的岩土勘察设备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因此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用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就需要先从勘察设备入手,选择先进的勘察设备开展工作,如此有助于提升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这个时期,需要积极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升级勘察设备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开展地面勘察,并且使用加密测点技术完成对于数据信息的获取。要想能够完善岩土勘查技术,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增强岩土工程的研发能力,增加资金的投入,方便研发出更加先进的勘察设备。

4.3勘察质量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决定了项目建设能否顺利开展,所以保证勘察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不但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而且还要运用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通过管理与技术双管齐下,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提供保障。具体措施如下:根据工程特点,成立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和相关技术人员负责现场协调工作,保证勘察作业的顺利开展。现场技术人员采取跟班作业的方式,对勘察班组的作业质量进行控制。严格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及规范标准的规定,遵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原则,编制内容详细的勘察技术实施细则,以此来指导生产,为勘察质量提供保障;现场勘察作业正式开始前,技术人员应将钻探技术规程及质量标准以书面的形式下发给各个钻机台,并向作业人员开展技术交底工作,将交底记录妥善保存。要保证野外工作的每个环节均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执行,现场技术负责人对勘察施工质量具有一票否决权;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采取程序化的控制方式,质量不达标的中间产品及工序,须及时整改和补救,从而确保工序质量及原始资料的可靠性。同时,要逐步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所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消除质量隐患,保证勘察质量。

4.4设置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的时候,需要掌握复杂的地质环境,如此可以更好地落实岩土勘察工作,其中借助监督管理工作有助于提升岩土勘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进行工作的时候,需要设置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而且要增强对于勘察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仔细检验数据信息,方便更好地掌握岩土工程的施工进程,之后联系工程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勘察技术,保障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不仅如此,需要仔细审查合同内容,根据相关条例开展勘察工作,防止产生跨级勘察的问题。

4.5明确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使用要点

首先,在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时候,需要高度重视对于地基承载力的分析,在岩土工程勘察时期,需要保障地质承载力可以满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相关需求,确保勘察技术可以发挥出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开展地质勘察的时候,需要高度重视对于水利资源要点的重视,通过有关分析找出合理的岩土工程勘察标准。所以在这个时期,地基承载力属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勘察工作需要以低于地基承载力的分析为基础,促进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为了保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正确设置勘测点的距离,确保岩土工程的勘察结果可以满足相关工程需求。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在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时候,需要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勘察工作的相关需求,控制好勘测点的距离,确保得到的勘测结果能够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能够给后期的工作提供保障。不仅如此,工作人员需要细化勘探试点,正确地进行调整,确保可以满足岩土工程的勘察需求。

4.6加强内部管理

要想全面提升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则必须要加强对内部管理工作的认识,如相关机构可以对岩土工程进行动态管控,并通过技术管理模式的健全,减少勘察过程中所出现的隐患,进而合理的对多种工作进行落实,减少勘察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施工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明确技术操作方案,并对技术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循各项制度,提升整体工作开展的效果。对于违规操作的情况,监理人员应该进行制止,并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同时应追究违规人员的责任。与此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全面审核报告信息,到现场进行勘察分析,评估报告的准确性,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工程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岩土工程勘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一旦勘察数据不准确或勘察报告存在问题,则会导致后续工程无法顺利进行,甚至较为严重的会存在安全问题。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勘察技术想要适应新环境发展,则应该科学合理制定内部管理方案,通过约束工作人员,全面保证施工質量。

4.7保证信息获取的准确性

信息获取作为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一环节,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优化,要求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化管理体系开展工作,总结当前施工存在的地质问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例如,对于不同深度条件下,较为接近地表层次的为粉质土壤,但其承载力及力学参数较差。所以,在进行信息获取时,应对参数有着更为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对深层次土壤结构进行分析,选择可以满足支撑要求的土壤层级。除此之外,对于不同区域作业水平、工程参数和施工项目调整等,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的选择,如钻孔灌注桩的运用,由于粉质土的吸水能力较强,而且塌陷问题较为常见,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钻孔方案,并采用设备防护的方式,提升整体工作效果,提升信息获取的效率。

结束语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须重视岩土勘察工作。采取合理可行的勘察技术,保证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施工提供指导依据。未来要加大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研究力度,除对现有的技术逐步改进外,还要开发一些新的技术,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田敏辉.基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33):233-234.

[2]陈永,徐晓明.基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13):102-103.

[3]程兴洪.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探索[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17):153-154.

[4]朱海明,叶森.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J].四川水泥,2021(06):176-177.

作者:毛学师

岩土工程勘察分析论文 篇2:

浅谈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岩土勘察贯彻整个工程从施工设计到竣工整个过程。本文结合实例以观音阁普天同庆庄园项目展开深入分析,通过对岩土工程地质特征进行研究,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程地质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惠州市观音阁镇,交通较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根据勘察任务书,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4160.00m2,总建筑面积为56890.00m2;研究区及周边现状地形标高28.46m~66.50m,首层地坪设计标高35.00m(±0.00),负一层沿街大门入口标高32.00m。根据建筑物设计总平面布置图、设计经济技术指标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建筑物主要由地下室、住宅楼、服务配套组成。本项目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夏长而无酷暑,冬季偶有阵寒的气候特征。气候特点表现为高温、多雨、湿润、霜期短,雨、旱季明显。

2.研究区岩土地质条件

2.1研究区岩土特征

根据地质勘探揭露,研究区岩土层由新至老为素填土、第四系冲积层、第三系泥质粉砂岩、泥盆系砂岩,分述如下:

(1)素填土层

①素填土:黄色,褐色,松散,主要为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砂砾,不均匀夹植物根系,含砂砾较多,成分不均匀,密实度较差。表层分布,共11个钻孔见有揭露,层厚1.50m~3.00m,层顶埋深0.00m,层顶高程29.62m~33.87m。

(2)第四系冲积层

②淤泥质土:灰黑色,流塑—软塑,主要为粉粘粒夹腐殖质组成,含有机质较多,局部含少量粉细砂,不均匀夹灰黄色软塑的粉质粘土,干强度、韧性高。本层主要在山间凹地、鱼塘处分布,呈透镜体分布,层厚0.60m~5.00m,层顶埋深为1.50m~3.00m,层顶高程25.46m~28.12m。

(3)第三系泥质粉砂岩

③-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褐色,褐红色,岩体结构基本被破坏,为极软岩,岩芯呈坚硬土状,土夹砂砾状,夹较多强风化岩,风化不均匀,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特点。层厚1.00m~ 8.50m,层顶埋深为0.00~7.00m,层顶高程21.46m~59.00m。

③-2-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褐色,深褐色,岩体结构大部分被破坏,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土夹碎块状,局部见含砂砾,遇水易软化、崩解,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层厚2.80m~18.40m,层顶埋深为0.00~11.00m,层顶高程17.46m~50.00m。

③-2-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褐色,深褐色,岩体结构大部分被破坏,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碎块状,极破碎,局部见含砂砾,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手捏易碎,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层厚2.50m~30.50m,层顶埋深为0.00~ 28.10m,层顶高程17.79m~57.00m。

③-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褐色,红褐色,粉砂质结构,薄层构造,泥质胶结,为较软岩,裂隙发育,岩芯呈柱状、碎块状,裂隙面较新鲜,局部见含砂砾,揭露岩体整体较破碎,其中泥质粉砂岩岩质较软,含砂砾岩质稍硬,似薄层状穿插发育,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揭露层厚2.10m~10.50m,顶埋深为10.30m~40.50m,層顶高程7.11m~28.30m。

(4)泥盆系砂岩

④-1全风化砂岩:灰黄色,岩体结构基本被破坏,为极软岩,岩芯呈坚硬土状,土夹砂砾状,局部夹强风化岩块,风化不均匀,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特点。层厚1.00m~ 12.90m,层顶埋深为0.00~2.30m,层顶高程27.85m~66.50m。

④-2强风化砂岩:灰黄色,灰色,岩体结构大部分被破坏,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碎块状、碎块夹土状,局部夹中风化岩,遇水易软化,局部手捏易碎,为极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层厚1.50m~26.60m,层顶埋深为0.00~13.90m,层顶高程18.62m~65.00m。

④-3中风化砂岩:灰色,青灰色,局部深灰色,粉细粒结构,薄层状构造,局部含炭质,裂隙发育,岩心呈柱状、碎块状,为较软岩,揭露岩体整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揭露层厚2.60m~15.00m,顶埋深为0.00~24.50m,层顶高程9.92m~44.50m。

2.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

研究区邻近紫金博罗大断裂,现今仍有活动,以及研究区内发育有次生断裂,三面环山,东侧临近东江河岸等情况,开挖山体形成的人工边坡易产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受断裂影响,研究区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及结构体块度小等,研究区区域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上覆20m范围内揭露的岩土层有人工填土、流塑—软塑的淤泥质土,属软弱土,而揭露的全风化岩属中硬土,研究区及岩土层地震稳定性较差,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1.8条规定,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建议增大系数λ=1.2采用。

3.研究区工程地质评价

3.1研究区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据区域地质资料、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及钻孔资料,研究区附近及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见有次生断裂构造通过,揭露的岩体裂隙发育,多呈碎块状,研究区原始地貌类型主要为剥蚀残丘、山间洼地,位于两个地貌单元处,经挖方及局部整平,周边地质环境遭受较大破坏,研究区内未发现有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的现象,但揭露的岩土种类较多,工程性质差异较大,岩体破碎,研究区等级为二级,该研究区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根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第8章、附录C,研究区稳定性差,工程建设适宜性差。

3.2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

在钻孔揭露深度内岩土种类较多,各成因类型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大,岩体具有风化不均匀性,岩层风化界线变化较大,岩层界面坡度较陡,为不均匀地基,地基等级为二级,对地基稳定性不利。

①层、素填土:厚度变化较大,为人工堆填,成分较杂,以粘土夹少量碎石为主,研究区表层均有分布,均匀性差,具湿陷性,密实度差。

②层、淤泥质土:流塑—软塑,高压缩性土,微透水性,承载力低,埋深变化较大,透镜体状,其均匀性及稳定性差。

③-1、④-1层、全风化岩:极软岩,呈坚硬土状、含砂砾,研究区局部地段分布,均匀性及稳定性一般。

③-2、④-2层、强风化岩:极软岩,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研究区局部地段分布,承载力较高,稳定性较好。

③-3、④-3层、中风化岩:较软岩,强度高,工程性质均匀,稳定性好。

4.边坡工程地质评价

4.1人类工程活动

研究区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主要因研究区工程建设需要,对研究区山体斜坡按一定的坡率进行放坡开挖,根据山体现状标高,人工开挖形成的坡高约3m~28.3m不等,坡度55°~65°,人工边坡坡度较陡,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坡面岩土体裸露,未及时对人工边坡采取有效工程治理措施,易诱发研究区边坡地质灾害的发生。

4.2边坡地质环境评价

研究区地貌单元为剥蚀残丘、山间洼地,地形起伏较大,钻孔揭露深度内,边坡岩土体主要为强-中风化岩,揭露的岩土种类较多,有泥质粉砂岩、砂岩,其强度相差较大,风化不均、节理裂隙极发育,因人工削切斜坡坡面大部分出露为强风化岩体,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岩土体在地表水、地下水及其它外力作用下,易诱发滑坡或崩塌地質灾害,研究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中等。

4.3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与评价

(1)现状稳定性分析

根据各边坡现场工程地质调查,边坡所处地貌类型为剥蚀低山丘陵区,边坡高3m~28.3m不等,坡度约55°~65°,坡长约为390m,边坡体主要为强风化岩,顶部有少量的坡残积土和全风化岩,局部地段坡脚处见中风化岩出露。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部分为顺层或切层张性裂隙,裂面充填砂泥质,岩体多呈碎块状—散体状,根据现状调查,节理裂隙将岩体切割/包围呈锥形、楔形、菱形、方形,岩体完整性差,现场发现2处小型滑塌现象,滑塌岩性主要为强风化砂岩边坡、及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边坡,滑塌边坡坡体高约10m~20m,滑塌宽度约5m~10m不等,后缘高度3m~5m,坡度约45°~50°,规模为小型,致灾形成机制为人工开挖边坡使山体形态的改变,形成高陡边坡,破坏了斜坡岩土体原有的应力平衡条件,改变了坡体的地形条件,且坡体内存在外倾等不利结构面组合,以及边坡在雨水冲刷、潜蚀及重力作用下而引起滑塌,洪雨期间坡面可见面状水流从节理/裂隙中渗出,同时对坡面碎屑状/碎块状岩体形成冲刷破坏,坡体表面可见大量冲沟,对边坡体的不断潜蚀作用,对边坡稳定性不利;结合当前边坡体局部已发生崩塌、滑塌地质灾害现象,边坡当前已处于欠稳定状态。

(2)整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边坡破坏机理分析与评价:边坡坡面主要为强风化岩,节理/裂隙极发育;由于边坡较陡,岩石受强烈风化及剥蚀使其强度降低,并且不断形成碎石块和岩屑,岩块常沿陡斜岩层的节理面裂开,同时雨水大量渗入岩石空隙中,增加了岩体重量,降低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在水和其它外力作用下易沿结构面形成软弱带,从而边坡产生破坏,在重力作用下易沿风化界面形成滑坡、或脱离母体形成滑移—倾倒式岩土体崩塌、撒落。

2)边坡稳定分析与评价:根据边坡出露的强—中风化岩体结构面的调查与分析,各边坡坡面岩体主要发育多组走向与坡面走向斜交的结构面,根据已有工程经验,当结构面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同时,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决定于结构面倾角与坡面倾角的关系,而多组结构相互切割岩体时,岩体的稳定性取决于结构面组合交线的产状与坡面的关系;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有关规定,现状岩体为破碎、散体状岩体的破裂角θ=45°+φ/2,以及结合已有不良地质作用分析,现场顺坡向破坏性结构面倾角多为45°~50°,经统计分析计算,各边坡产出的岩体稳定边坡角宜小于45°,即岩体放坡坡率宜小于1∶1.0时对边坡的稳定性是有利的。

4.4边坡稳定性计算

(1)边坡体开挖后,边坡出露岩土主要为强风化岩,局部为中风化岩出露,边坡类型属土岩质边坡,为分析边坡破坏的动力学特征和计算边坡体剩余下滑力的大小,选取3条代表性剖面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剖面位置详见平面图。边坡破坏形式主要考虑沿岩土体内部最不利方向滑动的可能性和沿岩层界面滑动的可能性,破碎岩体的稳定性计算采用圆弧滑动法(简化Bishop法)。

根据野外调绘的结构面特征,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赤平投影分析,经统计分析绘制赤平投影图见下图1。

从上图可见:L1、L2、L3与坡面呈小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在结构面组合中,最不利组合是L1与L2组合、L1与L3组合,裂隙交棱线倾角为23°~30°,裂隙切割形成的块体易形成崩塌或小型滑坡,现场局部地段可见已发生滑塌现象,属于较不稳定结构面,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2)根据以上定性及定量分析计算,边坡处于当前稳定—欠稳定状态;而岩体出露的坡面受多组结构面切割,坡面岩体易沿结构面交线或不良结构面产生崩塌、滑移的潜势,且稳定性系数多小于规范规定的最小稳定性安全系数(Fs= 1.35),其呈圆弧破裂时的危险破裂面多在各风化界面处或破碎岩土体形成的牵引式破坏,而呈折线破裂时的危险破裂面多沿节理面破坏,因此须对边坡采取支护结构措施。

4.5边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1)边坡发展趋势预测

研究区边坡体节理裂隙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裂隙水发育,对边坡体起到不断潜蚀作用,以及边坡体人工开挖后未见有及时支护结构措施,坡面可见雨水及裂隙水混合冲刷形成的大量冲沟,且多处见有滑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同时经稳定计算,边坡多处于欠稳定状态,因此通过上述种种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在现有影响因素的作用下,边坡体有滑动和变形的趋势。

(2)边坡危害性预测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工程规划,边坡与拟建住宅楼距离较近,最小距离约5.0m,一旦边坡失稳,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将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对社会、经济的不良影响,因此应及时对边坡体采取支护结构措施。

8.结论与建议

(1)研究区原始地貌属剥蚀残丘、山间洼地,研究区邻近紫金博罗大断裂,以及研究区内发育有次生断裂,研究区三面环山,东侧临近东江河岸等情况,开挖山体形成的人工边坡易产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受断裂影响,研究区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及结构体块度小等,研究区区域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研究区等级为二级,研究区稳定性差,工程建设适宜性差。

(2)研究区内土体及岩体种类较多,下伏揭露不同时代的工程岩体及各类岩体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岩土层界面坡度较陡,性质不均匀,为不均匀地基,对地基基础稳定性不利,地基等级为二级。

(3)研究区土类型综合评定为中软土—软质岩石,研究区类别为Ⅱ-Ⅰ1类,综合评价研究区及岩土层地震稳定性较差,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工程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設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25s~0.35s。工程区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标准设防类。

(4)拟建建筑物基础类型及地基基础持力层建议详见5.5章节选型分析。

(5)对研究区的山体斜坡应及时采取支护结构措施,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建议提高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同栋建筑不宜跨越两个不同时代的基岩体。

参考文献

[1]郭泽平.建设工程中岩土勘察的重要性[J].广东园林, 2013, 157(06):78-80.

[2]张龙飞,董斌,韩晓飞,史双双,史琳娜.汶川地震桥梁震害特征分析及地震易损性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01):12-19+71.

作者:李哲军

岩土工程勘察分析论文 篇3: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摘要:岩土勘察工作属于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基础性工作,要求相关工作者予以高度重视把岩土勘察与项目工程设计关联起来,基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实际应用,强化提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对项目工程勘察中出现的诸多难题进行有效解决,强化提升在勘察工作方面的认知,寻找更为有效的创新方式,确保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岩土工程勘察属于城市复杂地形中的一项前置性工作,牵涉到诸多内容,对项目建设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进行分析。

关键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引言

我国地势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很多工程建设施工避免不了复杂的地形地质环境,这为工程前期的岩土工程勘察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不仅使勘察的评价、设计、测量难度大大提升,而且增加了勘察人员的工作风险。因此,很有必要对复杂地形地质环境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

1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价值

①了解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状况,在正式施工前,调查研究场地周边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充分评估区域附近的水文地质状况是否会给工程建设带来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这样可以为项目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也便于为评估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提供依据。②了解施工周边的地质构造,工程项目的稳定性与适宜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建筑场地区域与场地地质构造的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可以搜集场地周边的地质构造信息,从而判断场地与周边是否存在活动断层与断裂带,以及与施工场地相距多远,是否需要避让以及是否符合避让距离要求。根据相关规定,同一单体建筑一定不能跨越活断层,否则将导致严重的人财损失。③搜集场地地层结构信息,岩土工程勘察通过对现场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调查不同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判断地基土强度以及变形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地基土有没有液化与湿陷,有无软弱夹层,并分析岩层的破碎程度与风化程度。在此基础上获得施工区域的地质变化信息,从而为工程施工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2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2.1做好勘察技术筛选

做好勘察技术筛选工作,有利于岩土工程勘察数据的快速采集,同时能够提高勘察数据精准度,满足后续数据整理的相关要求。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土层参数的复杂程度较高,如果所用的勘察技术适用性较低,将直接影响到勘察结果的精准度。因此,要结合勘探初期得到的基础资料,选择合适的勘察技术进行勘察工作。目前,在很多建筑工程中,使用综合物探技术,即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勘察技术组合,完成对区域地形、地貌、不良地质特点等信息的采集,搭配计算机处理技术,得到较为准确的勘察数据。

2.2勘察、设计工作的有效规范

在岩土勘察工作中,勘察与设计属于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在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发展中,会产生一定制约影响。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需要进行协调统一,为了能够确保勘察工作的质量,需要提升勘察工作水平,并且逐漸趋向于一体化发展。二者的协调统一,不仅能够强化提升勘察工作的质量与成效,更能够有效管控所有工作的周期,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此外,在具体勘察工作实践中,不同地区的地质、地貌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应对其进行科学划分,并重视对地基渗透性、含水量的研究与分析,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有相同场地环境特点的工程要将其归为一类,并依照实际含水率、地基渗透性等指标明确具体的场地环境类型。

2.3岩层钻探技术

利用机械设备、人力的作用冲击凿碎或旋转切割岩石,获得岩芯,便于工作人员分析岩层性质、岩体风化以及地质构造。利用从钻孔中取得的岩样与水样,开展有关试验,常见的有水文地质与灌浆试验、工程地质试验、长期观测工作与地应力测量等。与物探技术相比,钻探勘探的精度更好,勘探效果更直观。目前,在钻探时常借助DPP-100型车装钻机,或选择30型台式钻机。钻探作业时选择回转钻进的方式,并用泥浆护壁,全部采芯。对于砂土层要求岩芯采取率高于75%,对于黏性土要求岩芯采取率高于90%;同时,要全面仔细描述不同土层的宏观特征,全面记录下不同土层的水平与垂直方向存在的变化,这样才能为进一步研究地层结构分布规律奠定基础,在采样不同深度土层的样本后需仔细研究,并明确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的有关参数。

2.4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手段

为进一步提高岩土勘察质量与地基处理水平,克服单一技术手段的应用局限性。企业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持续推动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技术体系的优化完善。例如在岩土工程勘察层面,可选择引进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此项技术具有轻便、环保、勘探精度高等优势,可以在30min左右完成单点勘探任务,将勘探数据导入SWSmap软件进行处理,可快速生成速度彩色剖面与地层剖面图,实现地质评价与地层划分等勘探目的。在地基处理层面上,企业应结合工程条件与地质环境特征,灵活运用碾压夯实、排水固结、振密、挤密、土工聚合物置换、注浆固结、换填垫层等处理技术措施。可选择组合运用多项处理技术,如采取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与传统的堆载预压技术相比,此技术具有加载速度快、土体固结快、土体密实度与承载力提升幅度大的优势。

2.5加强现场测试管理

加强现场测试管理,能够确保各环节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提升所得初始勘察数据的价值。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测试管理制度,明确参与现场测试的人员、设备、勘察区域等,同时对各个勘察环节内容进行梳理,提高各环节工作内容的针对性。同时,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建相应的测试管理队伍,对测试过程进行监督,如果发现违规操作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从而降低操作过程的差错率,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6做好资料整理工作

做好资料整理工作,可以为后续有价值数据的提取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资料整理工作属于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勘察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来辅助资料整理工作。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要根据数据类型进行分类。在数据整理过程中,要对数据关键词、编号、精准度、匹配性等内容进行检查,对于不合理数据进行处理,提高数据库内容的合理性。

2.7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

在工程中,很多施工作业情况、条件等愈加复杂,所以对岩土勘察工作也提出了更为严格地要求。基于此,传统形式的勘察技术无法对现代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进行实际满足,所以要积极地引入、应用和推广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不仅要对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认真核算,同时还要基于岩土工程的勘察需求、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等,构建出合理、有效地管理工作机制,对管理工作进行妥善地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复杂地形地质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受地质、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开展起来较为困难,特别是在施工阶段,复杂条件下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会更高。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当提升勘察能力,运用先进合理的勘查技术,将勘察过程的每个环节控制好,有效提升勘察的质量和效率,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新蓉.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214-215.

[2]黄小平.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方案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19):199-200.

[3]刘献科,许颜,李松然.岩土工程勘察在复杂地质环境下的相关技术方法探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5):133-135.

[4]滕亮,王玉山.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探索[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4):253-254.

作者:钟叶青

上一篇:爱的教育演讲稿下一篇:新农保工作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