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类型分析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笔者对历经几十年的增值税改革中关于增值税类型的选择进行了思考和分析,认为消费型增值税是目前改革中的最终選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增值税类型分析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增值税类型分析论文 篇1:

不同类型增值税纳税人价格与利润敏感性分析

需求方为小规模纳税人在购进货物的时候,含税价款中的增值税税额不能在其销项税额中得到扣除,构成其存货成本。小规模纳税人对含税购价敏感,对于不含税购价不敏感。小规模纳税人愿意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的含税价与愿意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的含税价均衡点是两者相等之处,谁的含税价低就选择谁为供给方。所以,本文主要讨论需求方为一般纳税人时供给方增值税与价格利润敏感性。

一、增值税与价格确定

(一)增值税对价格影响供应商的价格虽然是由供需双方博弈达成均衡的结果,但是由于作为一般纳税人的需求方选择不同类型增值税纳税人的供给方时,对增值税进项税额有取得17%(或13%)、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不能取得专用发票三种情况。这样必然造成不同类型增值税纳税人的供应价格对作为一般纳税人的需求方的税后利润的带来不同的影响。所以,小规模纳税人对一般纳税人销售应税货物或劳务的含增值税价格不仅取决于作为一般纳税人的需求方,而且还取决于竞争对手——作为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

(二)假设 具体如下:假设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加工某项业务,其不含增值税销售额为S,加工及管理成本为Z,该项业务产销平衡,期末既没有原材料存货也没有产成品存货;假设该企业为加工该项业务,既可以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应税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也可以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应税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但是,无论是从一般纳税人处还是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应税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除价格以外其他均是无差异的;假设该企业从一般纳税人的供货方购进的含税购进额为P,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1。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的含税购进额R,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征收率为T2,小规模纳税人根据需求方的要求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也可以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假设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T3,教育费附加费费率为T4,所得税税率为T5;假设需求方要求小规模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假设市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除上述假设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三)需求方对供给方选择包括:

(1)税后利润计算。根据以上假设以及“税后利润=收入―进货成本―加工及管理成本―流转税―所得税”公式,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供给方的税后利润Π11、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给方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的利润Π12计算如下:

(2)对供给方选择。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给方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的选择。令Π11=Π12得:

可见,需求方为一般纳税人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给方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增值税购进额不得超过一般纳税人作为供给方提供的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增值税购进额的88.03%(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率)或者91.15%(一般纳税人13%的增值税率)。

二、不同类型增值税纳税人价格与利润敏感性分析

(一)不同类型增值税纳税人税后利润计算具体如下:

(1)假设。根据本文第一部分的假设,在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某企业购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含税金额为A,加工及管理成本为H,该项业务产销平衡,期末既没有原材料存货也没有产成品存货;假设该企业为加工该项业务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应税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假设某企业作为一般纳税人时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单价为P,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1。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时出售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含税单价为R,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征收率为T2;假设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T3,教育费附加费费率为T4,所得税税率为T5;假设该企业供应量为Q;假设市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除上述假设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2)税后利润计算。该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税后利润计算。根据以上假设以及“税后利润=收入―进货成本―加工及管理成本―流转税―所得税”公式,供给方为小规模纳税人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需求方的税后利润Π21计算如下:

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的税后利润计算。根据以上假设以及“税后利润=收入―进货成本―加工及管理成本―流转税―所得税”公式,供给方为小规模纳税人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需求方的税后利润Π22计算如下:

-T5)(9)

(二)不同类型增值税纳税人价格与利润敏感性分析包括:

(1)假设。假设需求市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任何一个需求者都无法控制价格,总需求量为Q,需求方都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假设供给市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任何一个供给者都无法控制价格,总供给量为Q,供给方分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假设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为了税后利润最大化;假设是信息充分的,无不对称现象。

(2)不同类型增值税纳税人价格与利润敏感性分析。根据以上假设,假如两类供应商中的其中一类按照α的比例降价销售,另一类也随着按照α的比例降价销售,α<1。根据公式(7)和公式(9)计算两类增值税纳税人价格与利润敏感度如下:

小规模纳税人价格与利润敏感度。降价后的利润:

式(15)中分子减去分母差为:C1=0.1173PQ+0.0324A-0.154H。PQ为产品的含税销售额,而H是产品应该分摊的生式(15)中分子减去分母差为:C2=0.087PQ+0.0326A-0.1499H。PQ为产品的含税销售额,而H是产品应该分摊的生产过程中加工管理费用,一般情况下,PQ远大于H。所以,一般情况下,C2>0。

根据以上比较可得出以下结论:需求方为一般纳税人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降价销售利润的降低幅度要大于一般纳税人降价销售利润的降低幅度。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暂行结论:第一,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需求方是一般纳税人时,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提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在价格上处于劣势地位,要低于作为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提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在价格。第二,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需求方是一般纳税人时,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虽然可以降价来扩大市场占有率,但是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降价销售利润的降低幅度要大于作为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降价销售利润的降低幅度。第三,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应该尽量向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需求方提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才能扩大市场占有率,以求生存空间。第四,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加工管理费用占含税销售额比重比较大的产品才具有和作为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进行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编辑向玉章)

作者:胡国强

增值税类型分析论文 篇2:

税制改革中增值税类型选择的思考

[摘要]笔者对历经几十年的增值税改革中关于增值税类型的选择进行了思考和分析,认为消费型增值税是目前改革中的最终選择。

作者:钱 锐

增值税类型分析论文 篇3:

增值税转型之文献综述

【摘 要】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的改革,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增值税转型改革,既是完善税制的需要,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实行扩张性税收政策,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手段。本文对此做了概述,并对未来研究趋势提出了方向。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研究现状;综述展望

一、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增值税是20世纪人类在财税领域的一个伟大的改革和成就。美国学者T.Adams早在1917年就提出了具有现代增值税雏形的想法。德国C.F.V.Siemens于1921年正式提出了增值税这个概念。国外有关增值税的研究内容主要如下:Mclure.C.E(1987)讨论了美国是否开征增值税,开征可能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以及增值税的意义及其不足。Thomas C.Jensen和Stephen Wanhill(2002)分析了欧盟主要成员国因采用不同的增值税税率而导致了很多企业进行税收套利的行为。Rao.M.Govinda(2005)研究了印度舍去营业税、采用增值税的原因及结果。Sujjapongse和Somchai(2005)对泰国商业税转变为增值税进行了分析。

二、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1994年我国正式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现增值税占各年税收总收入的30%~40%,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税种。增值税转型一直是很多税务专家密切关心的话题,国内在增值税转型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四方面:一是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瑶,陆新葵(2006)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投资与消费结构等不同角度对增值税转型可能会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可能会使本已失调的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觉得选择增值税转型推进方案时应该慎重考虑。陆炜、杨震(2000)从财政、税收、会计、计量经济学等综合角度,构建计税依据的实证模型,阐明了不同类型增值税对政府税收收入、国民经济投资活动的影响,认为消费型增值税具有良好的政府税收收入自动稳定器作用及对投资的反经济周期直接鼓励作用,最后,还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一部分学者还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杨抚生、蔡军(2006)着重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地方财政收入、投资和就业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消费型增值税会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引发投资过热、增加劳动就业压力。二是研究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孔庆景(2011)选取深沪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积极影响。李长春(2006)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转型前后净资产收益率和利润的变化,研究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筹资活动的影响;分析企业投资活动的变化,研究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三是研究试点地区增值税转型的经验。我国增值税改革首先在东北三省地区试点,后来又在中部地区、内蒙古东部和地震灾区进行了消费型增值税的试点。范潇(2010)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对中部试点地区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的影响。黑龙江省国家税务局课题组(2006)阐述了东北地区试点的效果,分析了增值稅改革的运行效果:从受益行业的效果看,体现了税收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从投资变化的态势看,有效地验证了增值税的“中性”特征;从试点操作层面看,反映出税制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王宏伟,刘焕龙(2006)深入分析了试点地区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局部问题。朱义顺,萧明同,石永新(2005)通过试点地区出现的问题,从新增增值税税额的退税口径、征管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四是研究增值税转型对各行业的影响。陈龙(2010)通过搜集2007~2008年两年部分试点地区的8个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等相关信息,分析比较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王素荣、蒋高乐(2010)通过对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信息业、制造业等五大行业在增值税转型前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变化,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后各行业的受益程度以及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程度。

三、未来研究趋势展望

增值税转型的短期效果已经显现,通过减轻企业税负,刺激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企业的财务绩效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但从长期来看,整个政策的执行能否符合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是政策推行后长期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其次,我国增值税转型仅仅是增值税税制改革的第一步,今后增值税税制改革将进一步完善消费型增值税的相关政策,使抵扣政策实现彻底地行业公平和企业公平;最后,一般文献只研究了上市公司,对于更多没有上市的公司,以及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增值税转型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也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参 考 文 献

[1]聂辉华,方明月,李涛.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管理世界.2009,5:17~35

[2]王素荣,蒋高乐.增值税转型与上市公司财务影响程度研究.会计研究.2010,2:40~46

作者:乐菡

上一篇:开学工作安排(精选2篇)下一篇:工作调动申请书(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