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的小学音乐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审美教育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小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实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和价值。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准备阶段、欣赏阶段和巩固阶段三个阶段分析了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若干体会,以供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审美教育的小学音乐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审美教育的小学音乐论文 篇1:

"心灵与美共栖"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

摘要:

审美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等方面有重要帮助。音乐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提升学生的审美,激发出学生的艺术潜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因此,为了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当重视音乐课堂的设计,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本文针对"心灵与美共栖"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进行探讨,文章主要阐述了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渗透策略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而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并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知识学习中得到放松,并促进学生的修养提升。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有重要帮助,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当加强审美教育的渗透,使学生的心灵与美共栖,真正体会到音乐中的美好,从而散发出独特的气质与美德,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

一、心灵与美共栖—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1、美育心灵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在新时期的教学内涵中,注重学生的综合品质,并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情感更细腻。音乐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主要途径,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重要阶段,学生从小建立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学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以积极的思想去思考事物的发展。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中可以用心体会音乐之美,并通过音乐鉴赏体会其中的情感,使学生的内涵得以丰富。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从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世界,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意义。

2、美促成长

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开展多种音乐赏析,使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音乐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并通过教师的介绍与引导,使学生对不同的音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有了自己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在繁忙的学习当中得以放松,使学生的心情得到舒缓,并通过音乐从内到外美化学生,使学生的内心变得柔软,语言变得柔和,思想变得积极,并对生活充满希望,这对小学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小学音乐教学使学生接触音乐的初期阶段,学生在此阶段对音乐更具敏感性,在此过程中通过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美养品德

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审美教育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美德。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并建立优秀的品格。而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将此教学任务良好实现,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音乐学校中感受到德育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例如教师在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通过讲述歌曲的背景故事,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心灵与美共栖—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1、美养环境-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为了更好的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应当加强课程设计,在音乐课堂的各个阶段都融入审美教育。在音樂课开始前的教学准备阶段,加强审美教育的渗透,使音乐课堂开展良好。由于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前准备阶段,使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对音乐课堂有良好的期待。教师为了节约上课时间,有效提升上课速率,在上课前应当将教材知识点进行提炼,将课程良好设计,准备一些有创意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来。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当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通过创设美好的意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当以本堂课所学习的音乐为主体,创建丰富的课堂环境。例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一课时,应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根据歌曲欢快的节奏,教师应当在课前为学生播放相关风格相似的儿歌,带入学生进入课堂。并为学生准备相关蜗牛或黄鹂鸟的布偶,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乐趣[1]。

2、净化心灵-课堂授课阶段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当创设美德意境,使音乐课堂丰富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之美。一方面,教师应当加强对音乐背景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或者通过多媒体教育,为学生播放音乐相关短片,使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将与音乐有关的视频和图片进行下载与展示,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良好配合,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述《金孔雀轻轻跳》一曲时,可以使学生们探讨有关孔雀的话题,并找到一些孔雀有关的图片,并为学生播放孔雀舞相关的舞蹈视频,使学生感受到孔雀的美,并通过音乐赏析,使学生们从听觉上进行感受,并对歌曲有了深层次的体会,使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了解孔雀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充分挖掘美的内涵。不同类型的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音乐曲目中运用的乐器、节奏、旋律等,都表达了独特的情感。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美妙。例如在赏析《二泉映月》一曲时,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曲子的旋律,从旋律中感受其中的凄美与忧伤之情[2]。

3、陶冶情操-课后阶段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也应注重审美教学的渗透,使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记忆,加强对课堂音乐学习的吸收与理解,并对学生产生深刻且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对音乐进行研究,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作业,使学生自主研究音乐,并对音乐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升感受力。例如在学习完《茉莉花》一曲后,教师可以使学生自己寻找些其他有关茉莉花的音乐作品,还可以进行自己创作,并与学生们分享[3]。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的发展有多方面影响,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堂设计,通过课前、课中及课后多方面将审美教育进行渗透,通过创设美的意境、挖掘美的内涵以及表现美的形式,将音乐中蕴含的美好充分挖掘,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美的情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汤颖. 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技巧探究[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5):173-173.

[2]张薇. 让"真音乐"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15):255-255.

[3]李春华.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5):140-141.

作者:吕小红

审美教育的小学音乐论文 篇2:

刍议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摘 要:审美教育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小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实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和价值。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准备阶段、欣赏阶段和巩固阶段三个阶段分析了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若干体会,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音乐教学

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审美的重要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音乐审美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这反映了一种时代教育理念,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传授只是课堂教学的一方面,音乐课堂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这种教学理念更加契合新课程理念的素质教育要求。

然而,在传统的音乐课堂理念下,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活动,生硬地将音乐知识和理论灌输给学生,认为将课本上的歌曲教给学生,学生会唱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音乐教学的基本原理也大相径庭。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将音乐的审美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不仅要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要注重音乐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获得音乐美的情感体验,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情感。

一、准备阶段: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审美愿望

精巧的构思和具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是一堂音乐课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创设别出心裁的铺垫和引人注目的衔接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力,进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因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特别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参与情感需求,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去。一旦教师通过生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强烈的音乐美感,获得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美感,音乐才会在学生的内心生根发芽。至于课堂的结束部分,则更加不可忽视,俗话说“编筐织篓,贵在收口”,好的结束语要能够产生余音绕梁的听觉效果,既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又是一种新的音乐审美联想。

笔者在歌曲《童年》的新课结束部分弹了一首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进而总结道:“童年就像一首美丽的歌曲,跳动着欢快而明丽的音符;童年就像一幅动人的画卷,每一笔都刻画着我们最真最美的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见证了音乐家值得回味的童年趣事,大家应该珍惜童年幸福时光,让这曲《童年》陪伴大家一同成长!”在音乐和语言的氛围中,同学们被深深地感染了,在学生走出教室的那一时刻,大家仍然在回味音乐的余韵,在这种美的体验下,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期待进一步加深了。

二、欣赏阶段:加强引导,培养音乐审美探索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一个关键性环节。音乐欣赏过程不仅是音乐审美的感知过程,而且也是音乐审美的探索过程。音乐审美因子隐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间,无论是教师的倾情范唱,还是在背景音乐下进行有声有色的歌词朗读,都能够很好地引发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感,使其对音乐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审美体验过程。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自身进行感情充沛的语言描述与感情引导,鼓励学生以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音乐的感受与演绎,增强审美体验。

如教学欣赏课《跳圆舞曲的小猫》时,我给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一天夜里,小主人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家的小猫在“舞场”上跳起优美的舞蹈来,它不停地旋转,越跳越高兴,这时候,传来一阵狗叫声,吓得小猫赶紧逃离了舞场。小主人醒来后却发现,他的小猫就躺在自己身旁,安静地睡着。小主人长大以后,他依旧深深地记得梦中的情形,记得梦中的乐曲,这个小主人就是美国音乐家安德森。我一边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一边播放音乐,同时给学生讲解故事,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一首乐曲就是一个小故事!

通过故事的讲解,学生对作品的内容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都有了深入的认识,在这个时候再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手,注意乐曲的力量、速度以及情绪起伏。第三遍听时可让男生听到管乐器演奏的较弱音乐时用尺子弹出声音,女生听到弦乐器演奏的较弱音乐时用手帕挥舞。通过这种简单的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乐趣,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巩固阶段:重视复习,提高音乐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复习阶段是师生在音乐审美感知探索的基础上,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音乐审美创造的阶段。音乐复习课是对音乐审美对象的重复过程。但是,音乐教学要力避那种机械式的重复,比如唱歌一遍又一遍却毫无新意,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复。复习的本质是创造。音乐复习课是一个创造性过程,要能够让学生萌发新的审美体验,从复习的过程中领会更深刻的内容,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通过复习课,让学生发现自己比上节课更好、歌声更有魅力,他们就能够获得创造的乐趣,在顿悟中获得更多美的感受。一旦学生发现自己在音乐上的确有了明显的进步,就会深深地喜爱上音乐,与音乐形成难以割舍的关系。例如,在开展练声的游戏环节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在唱歌的同时进行角色表演,小猫来了,轻轻地敲门几下,很礼貌地打招呼。通过边唱边动的情境活动,学生体验到了音乐的快慢和强弱,通过朋友之间的互动,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性,获得了美的体验。

又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地在复习中指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讨,王二小是怎样勇敢机智地和鬼子周旋的?被鬼子发觉后,二小又是如何视死如归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王二小是个英雄,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年轻的生命,不禁肃然起敬。在这样的情感之下,学生的演唱更加情真意切,更加投入,感情充沛。老师借此机会问学生:“生活在幸福年代的当代小学生,如何做才能报答祖国呢?”孩子们认真地思索,有的表示长大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卫边疆;有的想做一名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有的想做一名教师,为祖国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通过歌曲,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心灵产生共鸣,这是他们审美理解与创造的表现。很明显,如此复习和小结,使得音乐课极具感染力,这种情境的情感熏陶功能是巨大的,学生的审美理解与创造得到了充分的完善与发展,音乐的表现与孩子心灵的感悟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达到了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的目的。

柏拉图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的确,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担负着传播音乐之美的重任。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是我们要不懈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贺 娟.优化小学音乐教学 更好深化审美教育[J].新课程(下旬),2013(5).

[3]魏 兰.小学音乐课的审美教育重在感受和体验[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Z1).

[4]杜 娟.以情动人,情中审美——浅谈小学音乐“审美化”教学[J].教师,2012(34).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县首山镇中心小学)

作者:姜莹

审美教育的小学音乐论文 篇3: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三个站位

音乐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音乐课带给学生的是美的享受,美的追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让学生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呢?笔者觉得有必要明确自身的三个站位。

一、站在“启蒙”位,融洽师生情感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所教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个教师。受学生欢迎的,被学生喜爱的教师就是学生眼中最美的教师。师生情感的对接,基础是教师独特人格魅力的彰显。

教师的教学组织好比节目主持人,就像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金龟子刘纯燕那样,并不是唱独角戏,她需要站在儿童视角,串联每一个活动,需要与小朋友一起互动,因为小朋友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教学语言要生动精练,富有情感性和吸引力,让生动的音乐与优美的语言激励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去联想。教师富于表情的声态、神态、形态会使教学更具魅力和吸引力,会将学生带到音乐的情景和气氛的乐学之中。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要能诱发和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起到点拨、发展思维的作用。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提醒学生的注意,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论,也可诊断学生的能力,控制学生的行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教学中的“设疑”能激起学生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能引起兴趣使学生深加思考,“对比”可在比较中发现共性与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教学。教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着学生对待音乐的态度,教师唯有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借情感对接之力展音乐之美。

二、站在“儿童”位,培育音乐灵感

当孩子高兴的时候,通常喜欢哼哼唱唱,而这哼哼唱唱正是孩子无意识地进行音乐“创作”。孩子在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活动中,由自发性学习音乐而逐渐培养起良好的乐感。应该注意的是,不要要求孩子们立刻把音乐作品创作得完美无瑕,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创作的东西必定是幼稚的、带孩子气的,那才是孩子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根据低年级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学生可接受性及音乐教学的规律,明确规定把唱游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唱游教学是音乐学习活动中学与玩相结合的综合活动。即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集体舞等音乐手段和方法,组织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情绪等,在扮演的角色中获得内在的直接经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站在“儿童”位的唱游教学,是培育学生音乐灵感的重要方式。

如一年级歌曲《小小雨点》,它活泼快乐的情绪直接感染了学生,一部分学生在歌唱时纷纷舒展手臂模仿小雨点滴落的情景,另一部分学生表演花园里的小花,田野里的小苗掬起雨水畅饮,一点点开花、长高的情景,个个小脸上洋溢着快乐的表情,真是美的享受。又如集体舞《哈里罗》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兴奋、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顿挫、轻快,情绪欢快激昂,呈现出欢快热烈的场面。通过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律动作品与相应的形体动作组合的教学,无疑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真可谓见而有形、听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唱游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学生高尚品格、创新思维,更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书本与实践的距离,让孩子主动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站在“音乐”位,提升艺术通感

艺术审美的实质就是把握艺术通感。对于艺术接受者而言,其艺术通感能力越强,就越能在接受过程中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领会作者创造的意图,从而建构自己的艺术人格。所以,艺术通感能力的提高是审美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体现。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钢琴独奏《采茶扑蝶》,乐曲欢快活泼,反映了采茶女的喜悦心情,学生仅从乐曲的名字就能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个个都能比划动作表现出活泼喜悦的情绪来,在欣赏过程中,乐曲三段不同的情绪又把学生从欢乐跳跃的热闹场面带到委婉、清新、优美的旋律中来,感受采茶女对幸福生活的赞美,最后又在异常欢乐的场面中结束全曲。学生纷纷陶醉在美妙的乐声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此时此刻,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在交融,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见机而行,指导学生在今后欣赏音乐作品中,要多听、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领悟、去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音响美、音色美、配器美、肢体美、和谐美、意境美以美怡心。

音乐是门声音的艺术,审美教育更是一门学问。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具体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但我们坚信:明确了自己的站位,就相当于明确了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梦想就触手可及了。

作者:刘静华

上一篇:全运会志愿者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远教年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