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枝植物园林管理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造景原则、植物品种的选择,主要对街道整体景观、人行道植物景观、分车绿带植物景观三种道路类型的植物景观营造进行了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垂枝植物园林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垂枝植物园林管理论文 篇1:

浅谈垂枝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传统的花草树木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代写论文现代园林的快速发展也不仅体现在绿化指标的节节攀升,还体现在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植物景观的创造,仅靠一些自然的植物种类还不尽人意,要有丰富的植物材料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为此,园艺学科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选种、育种、创造新的栽培变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为了丰富植物色彩、体形和线条,垂枝类型的栽培变种越来越多,在园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调查所得的我国现有的垂枝植物类型树种中研究分析其观赏特性,初步探讨了垂枝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1.观赏特性

垂枝植物是枝条下垂向地伸展的植物的统称,如垂柳 ,绦柳,龙爪槐 等。 垂枝植物之所以备受人们的青睐,与其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生态适应性是密不可分的。它们耐旱、耐湿、耐热、抗病虫害,能适应各种温度变化,对土壤肥力也不苛求。同时,垂枝植物也为园林景观增加了特有的色相、动感和声音,这些特点有利于建造低成本的园林景观。

1.1形态和质地

垂枝植物最明显的观赏特征是其所有枝条自然下垂,形成伞形或蘑菇状树冠来展示其优美的形态。垂枝植物的枝条有不同的质地,有柔软纤细的垂柳,也有粗犷的垂枝北非雪松,可以给人带去不同的景观感受。

1.2动感和声响

在欣赏其优美形态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享受垂枝的动感以及风吹过时所发出的声响。微风吹过,大量种植在公园、道路边的垂枝植物,细长的枝条随风摇曳,就象海里的浪花一样,还发出沙沙的声响,象是在说着悄悄话,给人们带来与大自然的亲近之感;当微风吹过,种植在水边上的垂柳,细长而又柔软的枝条伸入到水里,随着清风轻轻摇摆着,让水面泛起一阵阵涟漪,仿佛一双巧手拨弄着一池秋水,别有一番风味。垂枝梅枝条自然下垂,花开时朵朵向下,宛若向水面探身弄影,用来装饰园林水景,无风时,纤秀柔媚的梅花,妥帖地融入温情一般的水中,可表现出一种如云飘逸的神采,表达着一种恬静的意境。起风时,碧水盈盈,和风拂拂,姿态更为动人。

1.3色彩

垂枝植物的叶色、花色、果色都很丰富多彩,叶色有终年常绿的迎春,有色彩极其丰富的垂枝榕、花叶垂榕等,还有常年叶片为红色的细叶鸡爪槭,入冬后叶色更为红艳,为冬季景观增色不少;垂枝植物一般在春季或夏季开花,花的颜色很丰富,有红色、白色、粉红色、黄色、浅蓝色等;有些垂枝植物的果实色彩也相当丰富,有红艳的宁夏枸杞,有粉红的垂枝桃等。

2.垂枝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垂枝植物种类繁多,能在不同的生境下生长,在园林中应用范围很广。 在设计时,通过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充分发挥其自身形体、质地、色彩等自然美,可以创造出生机盎然、优美靓丽的园林景观。

2.1应用原则

2.1.1选材适当,适地适栽

不同的植物对生态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和适应能力,环境适宜则生长良好,否则便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生态环境又是由各不相同的温、光、水、土等条件组成的综合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在栽培应用时,首先要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的种类,即选用生态要求与当地条件吻合的种类。从外地引种时,最好先作引种试验或少量栽培,成功后再大量推广。

2.1.2自然美与意蕴美

应用时,要同时关注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在满足植物生态要求,发现植物对环境的生态功能同时,通过植物的自然美与意蕴美来体现植物对环境的美化装饰作用,也是观赏植物应用的一个重要特点。垂枝植物种类繁多,姿态各异,通过叶、花、果在形态、色彩、芳香、质感等方面的特点及其整体构成,表现出各种自然美。植物以绿色作为大自然赋予的主基调,同时又以多彩的花、果、叶甚至整个植株发出清香、甜香、浓香、幽香等多种香味,引起人的嗅觉美感。植物除了自然美外,很多传统的观赏植物还富有意蕴美,其含义与通常所说的联想美、含蓄美、意境美等相近,其审美特征在于将植物自然形象与一定的社会文化、传统理念相联系,以物寓意、托物言情,使植物形象成为某种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载体,成为历来文人墨客、丹青妙手垂青的对象。在我国,这方面较为典型的垂枝植物有:垂枝梅、迎春、木香等。由于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载体功能,使这些植物在自然形态美的基础上又具有了丰富的意蕴美内涵。

2.1.3生态效应

应用垂枝植物时,除考虑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外,植物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环境绿化的重要目的。垂枝植物同其他植物一样具有调节环境温度、湿度、杀菌、减噪、抗污染、平衡空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等多种生态功能。由于在形态上、生态习性、应用形式上的差异,不同的垂枝植物对环境的生态功能的发挥不尽相同。例如:在市区、工厂等空气污染较重的区域则应栽种能抗污染和能吸收一定量有毒气体的种类,降低空气中的有毒成分,改善空气质量。保持水土,则应选择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的树种。

2.2应用形式

垂枝植物的应用形式与内容要根据环境特点、绿化功能要求,结合植物的生态习性、物候变化、观赏特点选用适宜的类型和具体种类,也可根据不同类型植物的特点、设计和制作相应的设施,使植物、构筑物、环境之间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垂枝植物可与其他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各种花卉搭配,在庭院、公路、公园等地方的绿化中经常被使用,可群植或片植形成大面积的景观,亦可孤植。不同的绿化场所,垂枝植物有以下常见应用形式与内容:

2.2.1水边种植

部分垂枝植物抗性好,耐水湿,适宜种于水边。 水边种植垂枝植物,使枝条伸向水面,形成柔条拂水、低枝写镜的画面,树姿与水体相互掩映,虚实相应,深化和丰富了植物景观的内容,提高了园林审美情趣。可用于水边种植的垂枝类型树种有:垂枝梅、垂柳、绦柳等。龙游梅,枝条自然扭曲如游龙,别具风致,因干形奇特,也很适合水滨作点景之用。它那灵动、隽逸、活泼的形与神,在水的衬托下,往往随意成趣,常有神來之笔,令人浮想联翩。

2.2.2 行道树

大部分垂枝植物姿型优美,性耐修剪,适应性广,抵抗力强,因此可种植于公路、园路的两旁,细长柔软的枝条向下悬垂,偶尔随风摆动,并不时地抚摸着人们的脸,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亲近。在浙江嘉兴,那里的垂柳树体高大,经常被做为行道树使用。可作为行道树的有:垂枝南洋杉、垂枝桦、垂枝槐等。

2.2.3 园景树

垂枝植物的树形优美,有很多的观赏特征,可赏花果,观形色,可在庭院、公园中作为园中布局的中心植物景观,在栽植上可孤植、配植、群植。以单株形式配植的各类树木,对单株的观赏形状要求高。垂枝植物中常用作园景树的树种有垂枝雪松、垂枝槐、垂枝榆、垂枝榕、垂枝樱花等。

2.2.4垂吊花卉

垂吊花卉极其迎合现代人美化和装饰室内的心理和要求,因为她有与生俱来的艺术格调,富有浓浓的梦幻感和飘逸感,她可以轻而易举将室内的环境布置得充满艺术氛围,焕发自然生机。垂吊花卉一般挂在较高处,以仰视观赏为主,基本的要求是枝叶繁茂,生长迅速,管理方便,观赏效果好,能很快成形。因此有些枝叶和花向下生长的种类是良好的吊盆材料。垂枝植物中可用作垂吊花卉的种类有绿之铃、倒挂金钟、垂枝石松、绿萝等。

2.2.5 棚架

棚架是园林绿化中最常见、结构造型丰富的构筑物之一。生长旺盛、枝叶茂密、开花观果的攀援植物是花架绿化的基本(下转第365页)(上接第362页)物质基础。垂枝植物中可用作棚架植物的有木香等。

2.2.6 护坡、堡坎绿化

护坡与堡坎绿化是城市立体绿化,特别是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的山地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堡坎、坡坎、堤岸等地段,可选用垂吊植物中的俯垂型植物植于坡坎顶部边缘,使其枝蔓向下悬挂,覆盖坡坎而起护坡美化装饰和绿化的功能。

2.2.7山石绿化

在山石边种植一些垂枝植物,山石与婆娑的树姿二者相互呼应,更富自然情趣,如垂枝梅,垂枝鸡爪槭等。梅石相配,刚劲简洁,妙笔生花,石因梅而活,梅因石更绝,对比强烈,收效甚佳。

2.2.8盆景应用

一些垂枝植物,经整形修剪,成为灌木状态,常用作盆景材料,如垂枝金花柳、垂枝龙爪槐等。

2.2.9大量片植或群植

英国园林设计师提出过“没有量就没有美”,强调大量片植,垂枝植物秀丽的外形,若大量的集中在一块,将形成一个大面积的景观。垂枝植物中常片植或群植的树种有垂枝樱花、垂枝梅花等。

2.2.10 其他用途

不少品种可用作切花,用作插花材料,加工成为艺术品,可放在室内数年,如垂枝银花柳;也可用作盆栽,自由移动,放置在不同的空间里,快速形成优美的景观,如垂枝金花柳等等。

3.展望前景

综上所述,垂枝植物是一类很值得推广的造景植物材料,它特有的观赏特性及生态适应性决定了它在园林中的应用,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应注意到垂枝植物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垂枝植物的培育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大部分品种应用主要集中在特色景观营造中,而且,目前还有很多垂枝树种处在苗木繁育阶段,在规格和数量上都还不能达到供应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垂枝的变异性状都值得培养。有些树木例如大叶杨培养出来的品种,完全不具备垂枝树木特有的观赏价值,因此对其市场前景的估测并不乐观。垂枝型树木的选育有几点值得注意:一般而言,要求植物的冠形为伞形或扁球形,其开张的树冠利于达到遮阴的功能;其次就是对枝条姿态、颜色以及叶型的要求,这也是影响垂枝植物观赏效果的重要因素;最后还要综合考察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如抗逆性等。

随着回归自然意识的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垂枝植物重要的应用价值。我国应大力发展垂枝类型植物,同时,建议科研单位加强垂枝植物的育种工作,尤其是在选育观赏价值高的新品种这方面。垂枝植物的种类繁多,情调各异,应用空间广阔,加强对它们的开发、研究与推广作用,将对人们生活增添无限风采。

作者:丁洪梅

垂枝植物园林管理论文 篇2:

关于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造景的探讨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造景原则、植物品种的选择,主要对街道整体景观、人行道植物景观、分车绿带植物景观三种道路类型的植物景观营造进行了探讨。

【关键司】城市道路;植物造景

1、城市道路植物造景的作用

1.1 景观美化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改变了建筑物生硬的形象,植物的形态、色彩和质地的合理配置形成了不同的景观,并通过其四季生长变化表现出自然的生命力。

1.2交通辅助作用

植物材料形成分车带绿地、人行道绿地以及环岛绿地等能有效地起到人车分流、疏导交通、规范行人、行车恶作用。此外,植物造景还可以为行人或车辆提供必要的阴凉,降低地面温度,提高道路利用的舒适度。

1.3 生态保护作用

街道两旁的绿色植物能改善道路的微气候,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并能通过绿地与周围非绿地之间产生的温差,形成气压梯度,造成局部小环流,促进空气流动,为行人提高凉爽舒适的感觉。道路绿地还是很有效的道路空气"洁净器",不仅可以固氮制氧,还能有效的减少道路上汽车的尾气、交通噪声,灰尘烟雾所形成的物理和化学污染,降低细菌含量。

2、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2.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其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阴、美化街景,选择其品种应考虑以下几点:

1) 株型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形、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赏树形、枝干。

2) 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 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 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 度,叶片紧密,浓荫。

5) 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 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以利于树木生长。

7) 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大缓慢。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有雪松、法桐、国槐、合欢、栾树、垂柳、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2.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枝叶丰满株型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 植物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其树形和高矮。

3) 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月季、紫薇、丁香、紫荆、连翘等。

2.3.地被植物的选择

目前,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月季和羽衣甘蓝等。

2.4.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常用矮牵牛、三色堇、美女樱、盆栽串红及菊花等。

3、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造景原则

3.1科学性原则

(1)适地适树

植物的自然美要在生长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植物的生长受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因此在道路绿化种植植物时,要选择适合道路环境的植物。

(2)群落内种间关系协调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造景要选择群落内各种间关系相安无事, 不会造成空间和养分的强烈竞争, 在层次、树龄、生态习性、体量、色彩等方面形成互补之势, 这样既保证种间植物个体生长良好, 又能形成自然的景观效果。

3.2、艺术性原则

(1)统一与变化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造景设计时, 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 但又要保持一定相似性, 这样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 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变化, 又会显得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变化中找统一的原则。

(2)协调与对比

道路绿化植物造景要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协调, 如道路广场上花灌木的规则配植、河岸边垂枝植物的自然配植、建筑物旁高大乔木的点缀种植等都能产生令人愉悦的协调感。而万绿丛中一点红, 强烈的对比深深吸引了人们的视线, 使人产生兴奋和新鲜感。因此协调与对比的合理应用使植物景观效果耐人寻昧。

(3)自然与规则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式,园林最高境界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而西方园林始于几何式,以示人类的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中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中西方园林也在不断变革,道路绿化植物造景已没有严格的自然式与几何式之分, 往往自然中有规则的配植,几何中有自然的景观表现。

3.3、意境美原则

从植物景观的形态美到其意境美是园林艺术的升华。古人赋予很多植物意义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梅兰竹菊四君子, 是对兰之清雅、菊之优雅、竹之气节及梅之品格的赞美。而荷花因" 出淤泥而不污,灌清涟而不妖" 更被视为清廉的代表。青松则被赋予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优良品格。因此在道路绿化植物造景时可根据特定的场景来表现其丰富的意境。

4、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营造

4.1 街道整体景观的营造

充分考虑行车和行人的不同速度和视觉特点, 特别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内部,不种植遮挡视线的乔木。道路景观设计应以科学性和艺术性原则为指导,既要满足植物在生态习性上的要求,又能达到视觉的要体现出植物的形式美。

4.2 人行道植物景观。

人行道最基础的绿化方式就是种植行道树, 在树种选择和种植设计方面影响道路景观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树种选择应多以乡土树种为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北方城市可多以落葉阔叶树为主,既能在夏季形成遮阴环境, 在冬季不阻挡阳光, 植物本身季相变化明显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植物配置中,用多层次的植物结构, 满足生态多样性的要求, 采用乔灌草分层结构。

4.3 分车绿带植物景观

分车绿带有组织交通、分隔上下行车辆的作用,对于在夜间行驶的汽车还有遮光效果。分车绿带根据道路宽度及具体要求有宽有窄。较宽的绿带(3~8m)可以综合布置乔木、灌木、色带造型等;甚至可以布置成中间高、两面低的斜面绿带,以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较窄的分车绿带则不适宜布置较高的乔木,一般以绿篱与花灌木结合布置。另外,在植物色带造型设计上应注意色带不可太单一、颜色不宜太眩,以免造成行车危险。

作者简介叶茂茂(1978.03),男,汉,广西北海,职称:园林绿化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学士),研究方向: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管理。

作者:叶茂茂

垂枝植物园林管理论文 篇3:

城市园林植物造景的分析和研究

摘要 城市园林植物生境由于人为因素的存在使其具有特殊性。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植物造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今国内城市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植物造景走生态设计的路线,以期为构建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园林植物;植物造景;生态设计;景观布局

A

植物造景就是运用植物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生态因子,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表达园林植物的特定意境,或具有特定用途的空间,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1]。园林植物作为城市景观的软景材料,是城市中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 具有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城市美景的功能,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特殊的地位,具体形式表现为:园林植物数量和面积大,可以改善和保护环境;园林植物是组建和分割室外空间形态的核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色彩和历史岁月的变迁;园林植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暗藏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展现出地域特色和乡土风貌[2-4]。

1 城市植物造景的研究发展

城市植物造景是指在城市特定的环境中,应用植物素材来创造具有文化底蕴的植物景观,利用其展示的形体艺术效果,使人们得到一种客观的视觉享受。其特殊性在于植物与城市建筑的关系,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重点要把控好建筑与景观植物的主从关系,使植物景观能够融于环境,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创造自然之美。中国传统的植物造景艺术体现在:借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引自然之象、依自然之理,归纳理解为在尊重和欣赏植物美的同时重视植物的群体美和数量效果[5]。基于自然式造景的基础上,采用孤植、对植、群植等植物栽植形式,来软化硬质景观,衬托具有特色的建筑物,从而加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传统造景理论。

植物造景发展到现在经历了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和恢复性几个阶段。居住区绿化植物的选择,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种植符合当地生长条件的植物,适地适树[4]。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四态在如今可以总结性地理解为:师法自然的生态性种植,基于植物的生态习性,最大化地发挥乡土资源和利用植物适地适树的特性;具有文化底蕴和特殊意境的植物文态性设计表达,体现出一定的植被特点和地域风情;表达情感意境的美学性植物配置,引入了西方的规则修整,延续着传统造景精髓;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性生态种植设计,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和行为心理[6]。近些年城市园林植物造景经过实践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及中西方的交流,逐步形成以植物生态习性为前提的地方风格;以文学艺术为蓝本的诗情画意风格;以设计者学识见闻修养品位为基础的独特风格和以师法自然,弘扬可持续园林发展观的自然风格[7]。苏雪痕通过研究自然式的群落构成和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指出植物造景的发展潮流是创造群落式的自然植物景观[1];毛春英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指出植物造景必须遵从生态性、突出造景主题、打造文化内涵、显示季相变化和色彩变迁、考虑近期和远期的绿化效果、因地制宜多重造景手法并用等[8]。

2 当前国内城市植物造景存在问题

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构建是以自然文化为基础,以自然要素为素材,以自然风景为源泉的艺术创作,具有自然的属性和地域的特征及自身演变发展的规律[9]。植物作为风景园林的主体元素,有其生命特征及与其他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目前的现状是植物造景仅停留在概念上重视,而应用上更侧重于追求空间构成等视觉效果的功能满足,没有给予植物景观科学属性般的重视,缺乏对设计手法的深入挖掘研究[10]。在植物造景的具体实践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出城市植物造景存在的共性问题为:选择植物时舍弃乡土树种,盲目引进外来景观形态较好树种,出现植物景观的同城化;植物造景设计时不注重人性化,现场施工与设计方案不符,较大范围的设计变更;设计上的不创新,植物配置欠科学性和艺术性,忽略功能性和植物多样性,空间布局的功能性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养护管理措施不合理,具体的养护过程中工人凭个人经验,缺乏理论技术指导等[11-14]。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既要考虑营造满足人们接近自然要求的环境,又要体现植物景观的科学性,以及如何保有植物景观的历史性,运用科学手法解决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对立局面,体现出植物景观设计的多面性。城市植物造景设计不再是单纯考虑视觉感官效果,从生境塑造的角度出发,展开空间布局和细部设计,营造自生演替的环境,在不同尺度上提高环境生态品质,形成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征的软质空间。

3 城市植物造景的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是在园林美学、景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植物材料从景观主客体的不同角度研究符合美学原理的景观,从功能、结构、景观3方面确定区域内植物景观设计目标,来改善城市环境和整体生态品质,补偿生态景观的恢复功能,通过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形成良性循环,保护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创造符合大众审美心理及行为需求的园林艺术植物景观,实现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的和谐发展。

3.1 植物材料选择

我国地大物博,植物的品种和物种资源丰富,在城市园林植物造景可控选择的配置模式较多。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外观,且在实际的植物造景过程中不仅以个体出现,而是以片植和群落的形式,展现植物的水平分布和立体层次的竖向美。如江苏云台山天然植物群落以栓皮栎群落+赤松群落+盐肤木群落为主体,在当地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秋季的色相更具观赏价值,在乡土植物绿化的基础上,凸显地域特色[15]。注重植物景观的组合及植物季相色彩的搭配,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采用速生树和慢生树、乔木和灌木相结合,从自然地形和植被群落分析,体现陆生-湿生-水生渐变的特点。如水杉-池杉-落羽杉植物群落,群落植物都是美丽的秋色叶树种,自身的四季变化体现了时序和四季的景观变化,结合其他园林要素合理搭配,体现出植物物候景观的变化多样,丰富了造景艺术效果[16]。在水平结构上采用多树种混交林的形式,在垂直结构上采用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多层次组合的形式,如植物造景中运用垂直植物的本身特性,形成的蘑菇状或伞状的形态、扭曲或螺旋状的线条及特殊的质感和季相变化,来展示垂直植物的景观美学特征[17]。骨干树种要突出地域特色,保持原来地区的植被整体风貌和绿化效果,选择乡土树种以及与其协调的树种。开敞空间的植物绿化需要保证视线的通透和空间的开敞效果,突出环境特点,如广西壮族植物造景、成都植物造景分别在壮族文化和巴蜀文化的基础上,承袭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乡土文化园林传统,结合当地植物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及突出的地域特性形成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园林乡土文化植物景观[18-19]。在植物群落设计中,应从植物种类的选择、改变群落设计和种植结构入手,同时遵循植物设计的艺术原理,把握好植物的树形、色彩、质地及比例的差异和变化,使人在观赏时产生柔和平静、舒适愉悦、稳定和谐的审美体验。植物选择意在绿化,尤重姿态、画意,突出个性特色,注重造景主体的植物品种。

3.2 植物种类及比例选择

植物景观的合理设计对恢复城市自然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依据不同环境气候条件和不同土壤生境,来确定乔木、灌木、地被,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乡土植物与外来引进植物,速生品种与慢生品种的配置比例。如在民用爆破器材工厂,针对不同危险级别区域选择合适植物物种并配置针对性的植物群落,达到绿色生产和植物安全防护的目的[20]。在进行实践植物造景设计和种植配置过程中,要考虑植物种群的优势种群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分布状况,群落中各植物的外貌和季相,群落交错区和边际效应,并结合植物组成的空间构成理论,来综合考虑植物种群的数量、丰富度及多样性。寺庙园林植物造景时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下要考虑其构建寺庙的宗教文化及植物本身蕴涵的寓意,如在川西选择黄葛树、曼陀罗等[21];四川书院种植象征人品性端正良好的植物,如松柏、木犀、杜鹃、竹子等,借用植物的文化内涵及寓意来渲染人的品格特点,为学子的学运仕途祈福[22]。

3.3 植物景观布局和配置模式

植物配置中可利用地形或植物种类、树龄、配置方式的变化来加强植物群落林冠线的变化,遵循物种多样且考虑植物边缘效应。园林植物平面布局主要是突出其林缘线曲线的变化,主要有规则式布局,对称或不对称构图,传统的法式规整形的几何布局,自由式布局。如苏州工业园区白塘植物园以生态岛屿区、湖区、花木展示区、山地自然林区、“五觉园”区以及喷泉音乐广场与名贵花草园2个节点进行景观设计布局,以植物题材为主题,运用植物品种的多样性进行优化配置, 结合多样的地形和山水空间构建优美的植物景观[23]。植物配置模式的平面设计还要注重色彩的处理,虽然绿地以绿为主,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的本身属性,辅以彩叶植物和芳香植物,使其有视觉色彩和味觉变化。立面设计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设计有机结合,结合原有或者人造的起伏地形、建筑小品及建筑第五立面、乔灌木、立体装饰、绿化来塑造立面效果,同时立面设计还要考虑动态的透视处理,形成乔木-灌木-草本-地被植物的复合立体模式,取得步移景异的良好效果。如江苏天台山的糙叶群落处于海拔低、坡度缓,林间郁闭度高且湿润的环境中,主要形成季相浓的秋色叶模式和观赏价值高的春夏花模式,表现为乔木(上、中、下)+灌木(上、下)+木本藤蔓地被层+草本层的复合立体配置模式,可以选择与这两种群落生境相近的区域,选择类似的植物群落进行模拟推广种植[24]。

4 城市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自然是城市园林发展的主线,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环境条件迥异,随着生态园林城市理念的提出,全国各个地方都在大范围的走生态城镇化之路,面对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和各行各业、境内境外设计人员的涌入与竞争,各国的风景园林师都在思考着如何运用植物景观营造技术体现科学性、艺术性,同时满足复杂的功能需要和形成可持续景观等多方面的高要求。时下的理论研究热点有植物观赏特征以及如何应用在不同形式的风景式和规则式的园林中,有科学价值地追求植物配置模式,如何运用植物的实用功能来改善气候环境、创造私密空间及分隔空间[25-26]。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关注环境的生态效益,这就推动了景观设计朝着更为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著名的景观规划大师麦克哈格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设计遵从自然的理念,指出以乡土植物应用为主的自然式设计模式将会成为新时代城市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将正确的生态理念融入城市植物造景,用生态学指导风景园林设计[27]。舒尔兹认为人必须与环境蕴涵着的场所精神和谐一致,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定感,与人的社会活动密切结合,强调场所与人的社会活动的统一性,场所精神强调地域文化性,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6]。在进行城市植物造景设计时,除了保证生态效益原则外,造景风格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是势不可挡的,异国风情在人们的生活中也会出现,应该充分考虑各级绿地的服务范围,增加乡土树种的应用比例,提高植物景观的物种多样,推广应用典型配置模式,丰富绿地景观类型,突出植物景观的群体或量的效果,让点、线、面有机结合,在尊重自然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方案设计,增强园林植物景观文化内涵,来打造自然的生态系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类生活增加新的亮点,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 马军山.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3] 卓丽环,陈龙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包志毅.园冶论坛:植物景观的价值[R].中国南京,2010.

[5] 徐德嘉.园林植物景观配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 郁敏,张亚辉.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四态”今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54-5257.

[7] 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形成[J].中国园林,2003(9):33-37.

[8] 毛春英,李和滨,徐斌,等.园林植物造景刍议[J].北方园艺,2007(2):72-74.

[9] 王春沐.论植物景观的发展趋势[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10]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 泷光夫.建筑与绿化[M].刘云俊,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 苏泳娴,黄光庆,陈修治,等.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1,31(23):7287-7300.

[13] 凯文林奇.城市的印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4] 吉佩佩,高祥斌,王营,等.滨水植物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77-4479.

[15] 张佳平,丁彦芬.江苏云台山天然植物群落调查与配置模式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11):90-95.

[16] 孙苏南,王小德,邓磷曦,等.水杉、池杉、落羽杉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13,40(2):171-175.

[17] 杨柳青,田英翠,宋平,等.垂枝植物景观美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2-93.

[18] 肖万娟,黎良财.广西壮族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3):4867-4870.

[19] 王璟,尹玉洁,刘珊.成都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14-18015.

[20] 高骆秋,秦华,骆畅,等.基于环境危险等级的民爆器材厂区植物配置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5(3):231-234.

[21] 马中举,王正祎.川西寺庙园林植物造景探析[J].北方园艺,2009(2):216-219.

[22] 王玮,董靓.四川书院园林植物造景研究[J].北方园艺,2014(10):76-79.

[23] 王继旭.苏州工业园区白塘植物公园设计[J].中国园林,2008(4):16-20.

[24] 丁彦芬,张佳平.云台山野生乔灌木资源园林开发利用综合评价[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4):558-565.

[25] 安德鲁·威尔逊.现代最具影响力的园林设计师[M].张红卫,译.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26] 王寿俊.西方园林植物配置与借鉴[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27]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楚鹏飞曹虎耿士均王波

上一篇:公司治理模式分析论文下一篇:妇女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