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风险控制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市场交易风险,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作为经济市场中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在企业运营中导致很多金融事件发生,给企业以及经济市场带来极大的损失。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金融工具风险控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融工具风险控制论文 篇1:

浅析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与防范

【摘要】我国已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资本市场迅猛发展,但对于金融业的监管仍不完善。近几年,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又成为金融界探索的热点。在认识和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和风险种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管理和防范,是安全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保障。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 风险 控制 防范

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衍生金融工具,其不断壮大的规模改变着世界经济的行为规范。这一期间,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如股票衍生金融工具、利率衍生金融工具、外汇衍生金融工具等也纷纷涌入我国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工具既是重要的规避风险工具,也是巨大的风险源,如何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金融衍生工具相关概述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

金融衍生工具,也称派生金融工具。指的是具有一定形式的金融工具和其他合同。国际金融市场上最为普遍的衍生金融工具有远期和期货、期权和互换,以及具有遠期、期货、期权和互换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虚拟性。指金融衍生工具是虚拟资本,体现了虚拟资本的二重性。(2)契约性。指金融衍生工具是交易双方签订的一种信用合约。(3)杠杆性。运用虚拟衍生工具进行交易时不必交纳资产的全部价值,而只需缴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小博大。

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种类

(一) 信用风险

指因交易方无法履行契约而造成我方经济损失。企业应在考虑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评估价格或利率变动的基础上来衡量总信用风险,建立独立信用管理机制来降低交易对象的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

指由于市场价格变动造成亏损的风险。虽然规避各种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初衷,但由于交易将各种原本分散的风险集中于少数衍生市场上,稍有闪失,风险将成倍放大。

(三)流动风险

指合约双方无法继续履行合约风险。很多情况下,由于企业不能以满意价格迅速出售金融资产而导致此类风险。合约标准化程度、市场交易规模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决定了风险的大小。

(四)操作风险

指不适当的制度、管理及控制、人为错误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在交易的记录,风险的衡量,交易对方规定程序、限额以及政策的遵循上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操作风险。

(五)法律风险

指因合约无法履行或草拟条文不足引致损失的风险。由于法律的滞后性,无法保障某些金融衍生工具的合法性使其游离于法律管制之外而使交易者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三、风险成因

(一)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交易双方与衍生交易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衍生市场为了规避现有的金融制度和管制,产生了许多新产品,加大了监管难度。此外,交易者无法低成本地得知双方的信用状况,以及经纪机构真实的服务质量,出现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二)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

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拉长了金融交易跨度。投机取巧的投资银行利用“精湛”的技术将买来的不同信用级别、收益率的各种证券分割、打包、组合,然后再经过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保险公司作为担保,然后再在金融市场上出售买给其他金融机构。

四、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工具和防范的措施

从表1中,我们发现,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发生了各种交易亏损事件,其中不乏世界赫赫有名的大公司以及超大数额的经济亏损。因此,对于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和防范是相当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金融主体内部自我监督管理

在金融主体内部要建立风险决策机制和内部监管制度,内容包括对交易的目的、对象、合约类型、止损点位、交易流程的限定以及不同部门的职责分配等。除此之外,提升内部控制力度,严格把关交易程序,建立层次分明的业务授权机制,将操作权、结算权、监督权分开,同时加重越权交易的处罚力度。

(二)强化信息披露

金融衍生交易中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提高金融衍生市场运作效率,促进金融体系稳定运行,防止系统性风险。信息的披露只要包括一个机构的整体经营目标、风险策略以及内部控制风险的措施等,同时也包括用于记录交易行为的会计行为证明。

(三)建立风险审计防范系统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难度较大。在建立完善的预示系统与监督系统的基础上,更要重视事后的审计防范,发现风险防范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整改,提高风险防范系统的效率。

五、总结

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它既能有效规避风险,又会让人陷入高风险的漩涡。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高风险,通过各种途径对其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以便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正面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海波.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03).

[2]宁国祥,金春,侯颖.透过次贷危机看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防范[J].黑龙江金融,2009(04).

[3]刘素琴.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分析[J].消费导刊,2010(03) .

作者简介:李维琳(1990-),女,河南省焦作市人,本科,研究方向:金融。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李维琳

金融工具风险控制论文 篇2: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应用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

摘 要: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市场交易风险,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作为经济市场中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在企业运营中导致很多金融事件发生,给企业以及经济市场带来极大的损失。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对于风险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机制,因此要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的发展经验,分析衍生金融交易风险出现的原因并加以控制,全面合理地建立起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衍生金融;风险;经济市场;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资产证券化程度也在快速增强,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形式、社会形态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在社会财富积累过程中,其物质形态逐渐下降,而虚拟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同时由于衍生金融交易时所用的工具存在诸多风险而导致金融事件频频发生。从我国衍生金融交易工具发展历程来看,其出现的时间很晚,仅仅在1990年对于国债、汇率以及股权期货有过相应的试点工作,但是因为那个时候我国的经济市场体制不够成熟,因此这些试点工作最后都失败了。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整体金融环境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而且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时机也已经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在意识到衍生金融工具所为企业发展、经济增长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风险,需要吸收借鉴之前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同时参考国外发达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最终建立起适合我国金融发展的独特衍生金融工具。

一、衍生金融工具概念

在当前的金融发展中,可以将金融资产划分成货币型与非货币型两种。其中货币型所包含的内容有存款与银行信贷业务,相对而言风险比较小,可控程度高;非货币型主要包括股票、债权以及各种相关投资、契约等,这一类型的金融资产风险比较高,而且也不容易控制,而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是更加不易控制,且以小博大。在美国的会计准则中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概念有过专门的表述:通过名义规定的价值在所依附的资产或者是指数中得以衍生的业务以及合约。在我国,有相关学者指出衍生金融工具实质上是由某些标有价格的物品中所衍生出价值的一种金融工具,运用估价、利率预测的方式来评估未来的价值走向,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或者是互相交换金融产品而发生交易的一种新兴金融工具。尽管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出现的非常短,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却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并且发展的也较为成熟。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特点

1.市场投机所导致的风险非常突出

对于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交易价格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控制、投机的影响,而对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市场价格涨跌非常迅速,甚至已经超出市场风险可控范围,这时通过价值信息就无法在真实有效地表现出具体的供求情况。这类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由自然灾害或者是意外情况而导致的损失;二是由人为操作错误,如欺诈性交易而导致的损失。这类风险损失非常大,甚至可以使受损的机构资产顷刻间就消失殆尽。

2.风险种类多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种类有很多,而且结构较为复杂,因此由其所产生的风险种类也繁多,复杂性强。此外,由于诸如股票、汇率以及利率等价格存在波动性,因此企业的收益也在上下波动,从而出现市场风险。在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中,市场风险是经常会出现的一种风险形式,而且也容易导致信用风险与流动风险的发生。

3.风险配置功能

当衍生金融产品种类不断推陈出新时,风险配置所可以起到的作用也就逐渐凸显出来。风险配置可以促使投资者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来完成投资组合。如当想要将一千万的股票转变为固定证券收益时,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一是将股票分批次地出售,从而获得资金收入,但是这一方式耗时长,运转效率低下,而且会耗费大量的资金成本;另一种方法是仅仅出售总额为一千万的期货合约就可以达到,所需耗费的时间非常短,而且也能够大大节省出售成本。

4.流动性风险的制度性

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流动风险中,比较明显的交割风险,这也是在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下出现的结果。交割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因为缺少足够的交易量而导致难以实现平仓所出现的风险;二是由于资金的流动性不强,企业难以在合同规定的日期内履行义务而不得不进行平仓所出现的风险。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在合约中包含的资金总额很大,因此如果发生亏损情况将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

三、衍生金融工具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分析

1.资产价格的波动性

对于标的资产价格而言,造成其波动性的因素不但有供求关系,同时还有周围的环境因素、经济形势、消费者以及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此外,在进行制定合约时,双方在信息披露方面有很大差异,诸如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衍生产品自身质量等这些信息都无法在合约中得以准确说明,因此在合约双方在后期执行合约时难免会由于信息的不一致而出现信用方面的风险。

2.金融市场制度建设且缺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自身存在着缺陷性,而且金融市场也不太完善,因此在制度方面难免会有很多不足。同时在国内很多金融机构中都会有投资失败情况,再加上国外某些游资机构肆意炒作,最终使得市场波动性变得更加明显,掩盖了资本的本来价格,导致经济投资过度而出现泡沫经济。在制度方面所导致风险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实体经济虚拟化。在金融机构进行的储蓄并不是都会转变为投资,仅有一部分会流入到实体单位,变为实物投资,而大多数的储蓄资金会继续滞留到金融机构中,也就是所说的虚拟资本,而缺乏相应的实物资本。虚拟资本的特点是在进行价值增值时存在着与实体单位相脱离的风险,因此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最终会导致泡沫经济发生,衍生金融工具则是最为突出的虚拟资本。由于金融体系不断朝着自由化方向转变,由此而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也会不断增多,对于各种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区分时更加不易,而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加快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导致金融体系的监督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在制定出衍生金融工具标准时也更加不易。此外因为和衍生金融工具有瓜葛的业务都难以在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信息的不真实性也极大地增加了监督管理工作难度。

3.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合理

在企业运行中,管理层的管理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对于企业的风险产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而管理者的个人风险喜好则会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有很深刻的作用。对于风险喜好类的管理者,他们对于那些存在风险的业务也都想要尝试,甚至是存在一种赌博心理,这样无疑会为企业造成极大的风险。而如果是自身就不是一个冒险的管理者,那么企业运营也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也会稳定有序的运行,也不太容易出现衍生金融工具风险。

四、衍生金融工具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在企业运营中,内部管理机制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内部控制对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也会有很大影响。通过对于我国企业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主要的风险控制措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权限与职责

企业要合理完善内部领导层制度,将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等不同主体的职责加以明确,制定出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使得不同部门在衍生金融投资中都可以尽职尽责,做好本分工作。一是董事会要就衍生工具规则进行文字说明,制定出明确的规章制度文件来,对于衍生工具的适用范围、大小规模以及最大风险范围进行说明,保证企业管理层在作出决策时有可以遵循的准则;二是要将董事会的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使得董事会在进行衍生业务交易活动、防范衍生业务风险时所采取的措施可以达到最开始企业所设定的战略规划要求;三是企业要建立起独立的审计部门与内部控制部门,可以不受财务部门控制,而是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工作。要想使得企业的审计控制工作可以真正起作用,就必须要保证内部控制体系正常运行,并且要定时检查企业审计控制工作进度。四是企业要加强审计部门建设,提高其职能,引进或者是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审计从业人员,加强与审计委员会之间的合作,最终对于企业衍生金融方面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并控制,保证企业的财务运行稳定健康发展。

2.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衍生工具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想真正有效控制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就需要建立起必要的衍生工具内部控制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在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时的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及实现方法;二是要规定衍生金融业务中企业各级部门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并实行问责制,对于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赏罚制度;三是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方面的授权、控制、执行及报告等的规定;四是要明确衍生金融交易种类,确定每一笔衍生金融交易业务范围、最大交易总额及相关的风险额度等。对于这些内容进行规定说明,制定出规章制度不但能够确保企业在交易时保证金融衍生工具的方向正确性,同时还能够避免企业在遭受巨大损失时相关人员之间互相推卸责任,难以问责。

3.实行衍生工具交易权限分离制度

在金融衍生业务活动中,要将各种权限分割开来,有明确的权限分离制度,而且企业衍生交易风险控制部门与企业管理部门也要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进行管理控制,不可以兼任。同时企业衍生业务交易人员也要与衍生业务风险管理人员区分开,不可以兼任。对于金融衍生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员工要进行定时轮岗,并给予更多的福利待遇。

4.建立起高效的交流沟通机制

高效、准确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交流可以有效降低衍生金融产品交易风险出现的概率,并且可以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对于目前衍生金融交易产品的风险高、结构复杂特点,各大企业更需要建立起有效、透明的信息传递机制。此外,企业还需要从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企业的运营情况,设置明确的约束规范标准,对于不同的衍生交易信息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如果是信息重要程度高的衍生工具,就需要建立起越级上报机制,从而确保衍生交易信息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传递。

5.建立起风险评估与处理机制

企业对于衍生金融交易风险进行管理时,并非简单的制定出条文规定就可以了,而是要加强各级监督控制,一旦发现风险隐患就要及时处理。所以,企业要有足够的衍生金融交易风险控制意识,对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建立起合理的监控体系,运用不同部门之间的监督来优化衍生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从而建立起真正行之有效的风险监督管理机制。

五、总结

现在,衍生金融工具并没有在我国大范围运用,多数的企业都很少接触到衍生金融工具,这主要可能是由于我国经济市场不够完善,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程度不高所导致的。但是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已经成为经济市场的必然趋势,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方面必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同时对于衍生金融交易风险也会尽可能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得衍生金融工具能够真正为我国企业运营所服务。

参考文献:

[1]贾炜莹,陈宝峰.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动机的实证研究——基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J].中国流通经济,2009,08:77-80.

[2]李飞,黄乐.浅析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J].山东社会科学,2012,S1:85-88.

[3]张明霞,李云鹏.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89-93.

[4]朱相平,王昱慧.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与完善[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05:87-89.

[5]陈燕青.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会计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作者:胡枭风

金融工具风险控制论文 篇3:

论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

摘 要: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避险和投机两大功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和实行强有力的外部监管是控制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有效措施。独立审计作为商业银行三大外部监管之一,有助于规范衍生金融工具运作。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独立审计

中圃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崔百胜 霍学喜 刘新生

上一篇:项目安全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培训工作汇报(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