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排水出路设计研究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介绍地铁车辆段的功能、设施与规模,通过近年来车辆建筑的不断变化,对我国地铁车辆段建筑的设计和开发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今后车辆段建设的发展动向。关键词:地铁;车辆段;集约用地;地上开发;节能与环保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轨道交通已经显的越来越举足轻重了,尤其在北京这种超大规模的城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轨道交通排水出路设计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轨道交通排水出路设计研究论文 篇1: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消防系统

【摘要】本文概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危险性,阐述了消防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介绍了常见的消防系统及其优缺点,为消防系统设计时选择合适的消防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火灾;消防系统

引言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发达经济地区城市的客流量不断增大,城市轨道交通以其方便、安全、舒适和快捷等特点得到青睐,城市对轨道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城市轨道交通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乘客的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消防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能否有效的控制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1、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重大火灾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输大、运行舒适、准时、能耗低和污染少等优点,是城市首选的交通工具,但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和客运量的不断增大,火灾事故也在不断增多,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

表1.1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重大火灾

时间 地点 起因后果

1995年4月 韩国大邱 施工时煤气泄漏发生爆炸,死103人,伤155人

1995年10月 阿塞拜疆 电动机车电路故障,死155人,伤269人

2000年1月 奥地利 电暖过热起火,死155人,伤18人

2003年2月 韩国大邱 人为纵火,死198人,伤146人,失踪289人

国内自1969年运行以来,因线路故障、电气设备误操和电焊违章操作等,共发生火灾190余起,其中重大火灾3起,特重大火灾1起。

2、火灾发生原因

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电气故障和人为因素两大类[2]。

1)电气故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电力、电气设备很多,系统的用电量也是很大的,由电器设备原因引起的火灾约占50%。电气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由于通常漏电与短路都发生在电气设备及电缆电线的内部,着火时一般看不到起火点,普通的烟感和温感探测器很难实现对电气火灾的早期报警,只有当火灾已形成并发展成大火后才能被发现,但此时扑救己十分困难,且不能用水来扑救。

2)人为因素。工作人员违章操作、行车隧道施工维修中进行焊接切割作业、生产生活中用火用电不慎引燃可燃物;

地铁客流量大,人员复杂,乘客违反规定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乘客在地铁内吸烟用火、近年来恐怖分子活动猖撅、由于社会压力普遍增大造成一些人的极端行为、人为纵火等原因。

3、火灾发生的危险性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车站、地下隧道区间、设备用房、控制中心、主变电站和车辆段等部分组成,其中控制中心、主变电站和车辆段一般位于地上,车站站厅、站台、车站控制室、车站变电所等设备用房和地下隧道区间都位于地下。由于大部分工程处于地下[3],只有室内空间,且空间连续性强,防火分隔困难;地铁内人员密集,空间相对狭小;地铁工程出入口少,一旦发生火灾,出入口还具有排烟、散热、人员疏散和消防队员扑救的入口等功能,在火灾发生的混乱时刻,其各项功能必受影响和牵制。

由于车站位于地下,通风不畅,氧气供应量不足,火灾时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浓烟,并致使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浓度迅速升高,高温烟气的扩散流动,使地铁内环境迅速恶化,能见度降低,给人员逃生造成更大障碍。而人员逃生的唯一出路—出入口在火灾时必然成为喷烟口,因为高温浓烟的流动方向与人员逃生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下而上,且烟气的扩散速度比人的逃生速度快得多,使人笼罩在高温浓烟中,造成更多伤亡。

4、常见消防系统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兴建、运营管理、火灾事故经验教训的不断积累和总结,和不断完善的设计规范,使城市轨道交通的消防设计,已经越来越体现出性能化防火的设计理念。

城市轨道交通消防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防火防烟分区、防排烟系统、防灾报警和设备监控系统、安全疏散和结构耐火设计、消火栓灭火系统、电气防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灭火器设施等。下面重点分析各种灭火系统的特点。

1)消防栓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区间消火栓系统设计为环状管网,由两路城市自来水管引入。在地下车站站厅、站台、人行通道、设备及管理用房和地下区间隧道均设置室内消火栓,保证车站范围内任意点均有不少于两股充实水柱可同时到达。消火栓箱内设自救水喉及报警按钮。区间隧道每50m设一个单口消火栓,不设消火栓箱、水龙带及水枪。消火栓管网在每个车站外设消防水泵接合器,每个消防

消防栓系统的优点有安装方便,价格便宜和灭火剂易于取得等。是在各种场合都被广泛采用的灭火设施。

消火栓系统的缺点是只能在发现火灾并报警后,等待消防员来救火。往往会错过扑灭火灾最关键也是最容易的初期火灾时期,等消防员到达,火灾可能已经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面。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优点有很高的灭火、控火率,能够及时扑灭初期火灾,降低火场温度,并具有报警功能和不污染环境等。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缺点有喷头喷水扰乱烟气层的流动规律,使烟气层高度降低,不但会危害到乘客,不利于逃生,也不利于排烟;自动喷水会产生高温蒸汽危害乘客,降低可视率;费用高。

在上海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消防系统中,大都采用了自动喷水系统。

3)细水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是以水为介质,采用特殊喷头在特定的工作压力下向保护对象喷洒细水雾进行灭火或控火的一种固定灭火系统。它是在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型灭火系统,由水源、供水管道、控制阀组、过滤器和水雾喷头等组成。

细水雾灭火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对环境无污染;灭火用水量小,水渍损失甚微,无需水池和大水箱,排水负荷也小;灭火效能高,可以扑救带电设备火灾;细水雾喷射时可净化火灾中的烟气,有利于安全疏散,适用于有人的场所;价格低。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缺点有:喷头需要进口;系统要求用水无污染、无悬浮物、无腐蚀且应设水的过滤器;对管材和施工的要求高。

4)SHT-2000系统。SHT-2000的灭火过程是活性化的,主要作用是在分子阶段物理化地冷却火焰。SHT-2000和冷冻用化合物同属一类,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的热转换剂,能实质性地把火中的热能消除,以至燃烧反应不能维持下去。另外,SHT-Z000还具有一种化学灭火作用,它在火中释放游离基,以最终阻止燃烧的连锁反应。

SHT-2000的优点有:不仅能防止火本身造成的损害,同时消除了灭火剂本身对设备和仪器的损坏;无污染;能很快恢复工作。

结语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消防系统关系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要充分认识城市轨道交通消防系统的重要性,认真做好消防系统设计,根据消防系统本身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消防系统。

参考文献

[1]秦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给排水及水消防设计[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7)

[2]叶霞飞,顾保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3]沈学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效益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作者:覃旭

轨道交通排水出路设计研究论文 篇2:

浅谈地铁车辆段与停车场建筑规划与设计

摘要: 介绍地铁车辆段的功能、设施与规模,通过近年来车辆建筑的不断变化,对我国地铁车辆段建筑的设计和开发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今后车辆段建设的发展动向。

关键词: 地铁;车辆段;集约用地;地上开发;节能与环保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轨道交通已经显的越来越举足轻重了,尤其在北京这种超大规模的城市。城市轨道交通(Rail Transit)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1 车辆段的重要性

车辆段是轨道交通中车辆停放,检查,整备,运用和修理的管理中心所在地。若运行线路较长,为了有利于运营和分担车辆的检查清洗工作量,可在线路的另一端设停车场,负责部分车辆的停放,运用,检查和整备工作。当技术经济合理也可以两条或两条以上线路共设一个车辆段。城市轨道交通除车辆保养基地以外,尚有综合维修中心,材料总库和职工技术培训中心等基地,有条件时,尽量将它们与车辆段规划在在一起。按照《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的规定,地铁车辆段根据功能可分为检修车辆段(简称车辆段)和运用停车场(简称停车场)。车辆段根据其检修作业范围可分为架(厂)修段和定修段。独立设置的停车场应隶属于相关车辆段。

1.1 地铁车辆段的主要功能

列车的停放、调车编组、日常检查、一般故障处理和清扫洗刷、定期消毒;车辆的修理;地铁车辆的技术改造或厂修;段内通用设施及车辆维修设备的维护管理;乘务人员组织管理、出乘计划的编制、备乘换班的业务工作。根据地铁线路的情况,有时可以另外设置仅用于停车和日常检查维修作业的停车场或检车区,管理上一般附属于主要车辆段,规摸较小。

1.2 车辆段的必备设施

车辆段应有足够的停车场地,确保能够停放管辖线路的回段电动车辆,车辆段的位置应保证列车能够安全、便捷地进入正线运行,并应尽量避免车辆段出入线坡度过大、过长;车辆段内需设检修车间,检修车间的工作地点为架、定修库和月修库;列检作业在列检库或停车库(线)进行;架、定修库内要有桥式起重机和架车设备、车轮旋削机床及存轮库,必要时应设不落轮车轮旋床;架、定修库内应有转向架、电机、电器、制动机维修间,应设转向架等设备的清扫装置,单独设立的喷漆库。

段内还应有车辆配件的仓库;根据运营管理模式的要求,多数运营单位在段内设运用车间,车间下辖乘务队、运转值班室、信号楼、乘务员备乘休息室、内燃轨道车班等;段内还应有设备维修车间,负责段内的动力设施及通用设备维修;为保持车辆整洁,应有车辆清洗设备并设专用的车辆清扫线;车辆段内一般还有为该地铁线路供电、通信信号、工务和站场建筑服务的维修管理单位;机关办公楼与其他服务设施,如培训场地、食堂、会议厅等。

1.3 车辆段的规模

一般情况下,一条地铁线应设一个车辆段。线路比较长或一个段的规模受到限制、停放车辆面积受到限制时也可以再另设一个级别低一些的车辆段或检车区(只搞列检或只搞列检、月修)。国外也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线路共用一个车辆段的。

车辆段的规模大小主要是由该线路所拥有的运营列车数决定的,其次是由车辆的技术状况、修程的间隔大小、维修的范围而决定其维修的规模。一个城市首建的地铁车辆段一般功能较为完善,并应有地面铁路与之相通。为车辆段服务的变电站、通信、信号、工务也需要一定的建筑设施。以车辆段为主体,常常根据段址区域地形条件,设置供电、工务、通信、信号的工区或段区,成为一个地铁综合基地。但是,不是所有的车辆段都应有这样的功能。此外,职工培训、生活服务设施应根据车辆段及辅助机构定员而定。

2 目前车辆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用地

目前地铁车辆段占用地都比较大,常常就是几十公顷。下表列举了北京地铁车辆段的规模及占地情况。

通过上表不难看出地铁车辆段的用地是巨大的。在这种大规模的用地上就存在着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土地的问题。

车辆段土地利用应秉承土地的集约利用:

1)将功能分区尽量的整合,已确保达到合理集约的利用土地

车辆段中主体分为两大分区。一为生产作业区:这个区域内包括了停车列检、月修、定修、综合维修工区等生产用房。当然内部也含有少量的辅助用房。二为办公生活区:这个区域内为该地铁线路供电、通信信号、工务和站场建筑服务的维修管理单位的办公用房以及机关办公楼与其他服务设施,如培训场地、食堂、会议厅等。如将这两大区域完美的整合,那么势必对节约用地起到巨大的作用。

首先是生产作业区的整合,这需要将各个功能分区按其生产类型及生产作业条件分门别类,将相同工作环境的功能分区充分整合利用以求达到节约用地的需求。接下来将维修工区类的用房进行整合 以求达到集约用地的原则。维修工区一般分为供电维修工区、供电检修间、机电维修区、材料库房、简单的机动车库等。在充分考虑各个区域不同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将其整合是集约用地的重点。笔者有幸参与过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定泗路停车场的设计中。在定泗路停车场的设计里,设计人员遵循着集约用地的原则,将供电维修工区、机电维修工区、材料库房及车库按照一个层数高低的排序关系将其分区分块的维合成为一个半闭合的四合院形式,中间的场地刚好成为运输材料、车辆转弯、人员疏散的一个综合型内广场。无论在管理还是使用上都有一定得优势。且在建筑的形式上较以往呆板的厂房有了较大的进步。

其次是办公生活区的整合。在这个区域内主要是地铁中供电、通信信号、工务和站场运营公司的辦公和生活用房。以及相应的公安派出所、地铁消防队等厂区内配套的公共设施。这里面包括的类似信号楼、办公楼、司机公寓、食堂等为车辆段及整条线路的工作人员配备的服务性用房。在这些用房的整合中笔者提倡按照动静分区、交通流向、服务对象等三个方面进行协调统一。

在建筑的形式中也可结合建筑群体的设计思路进行整合。已达到和谐统一的建筑效果。目前在北京项目中笔者接触到的车辆段中位于大兴线的一座在建车辆段中在这方面做的较为理想。其设计思路是将整个车辆段的办公及生活用房整合在一个建筑群内、每个单体间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个单体都是建筑群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单体的设计中把功能放在第一,在解决了功能的前提下将建筑设计的简单大方,豪无花哨。但就是这样的每个单体做为背景建筑,通过高低不同的连廊及错落有致的天桥将每个背景建筑串联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座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群落。在配以景观装饰很难让人联想到它是一做车辆段。但恰恰是这样的一座建筑群将车辆段的功能要求以及建筑的美感完美的统一在一起。既起到了集约用地的作用又将车辆段以前呆板的形式清扫一空。可谓一举两得。

2)与上部开发用地结合

在目前的车辆段设计里出现了一个新的类型就是地上开发。在轨道交通日益发展的今天车辆段已经是层出不穷,为了配合轨道交通的运营很多车辆段不得不建在市区内。这样就存在了车辆段与城市建筑间的矛盾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全新的模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那就是地下车辆段与地上开发相结合。这样既解决了车辆段用地的需求又能良好的解决车辆段与城市间的关系。

上盖开发这种运用模式的优点是他能较好的解决车辆段与城市建筑间的关系。在交通密集,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想要单独开辟出一片土地为建设车辆段使用存在着太多的困难。如果因为一座大型的车辆段坐落在城市中间。因车辆段的特殊性,势必对城市的交通造成较大的影响。试想一下大面积的一块用地将本来完整的城市分割开来。造成南北交通不畅,东西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城市的交通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北京这种超级规模的大都市。影响更是不可估量。而且车辆段的出现本来完美的城市布局定会应为其出现而产生瑕疵。好好的一片城市建筑就因为出现了一个车辆段而丧失了原本的完整性。更别提如何搭建城市的背景建筑了。这样的开发不仅是在使用能功能上对城市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因为其不协调的城市形象而饱受质疑。但上盖开发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上盖开发完美的将车辆段建筑群同城市结合起来。它将车辆段的生产和设备用房完全置于地下,将办公和辅助用房设置在地上。而且地上部分肯定会剩余出较大的空间,完全可以做物业开发,或是做成高级办公楼、或是做成住宅、或是开发成城市广场与绿地等等。这些完全可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来定夺。基本不用因为车辆段的出现,而打破了城市的布局。上部开发还可以解决部分线路因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困难。其上部物业的大面积开发,带来的经济利益时不可估量的。这对于目前资金紧张的项目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的。

笔者曾经参与过北京7号线焦化厂车辆段的前期方案设计中。在焦化厂车辆段的设计中涉及人员将车辆段建筑和上盖开发完美的结合。地下空间設置了停车列检库、月修库、定修库等等较多的生产用房。在上盖空间中开发了数栋办公写字楼。且为了较好的解决采光和通风的问题。设计人员煞费苦心,为提高地下空间的使用质量开设了几个大型的可开启天井。这就较好的把地下空间中一直难以解决的通风和采光问题叫好的解决。但这样一来也对上部开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噪声就是其中最为明显的一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人员将靠近天井的区域做成城市活动广场。在紧邻天井的四周做了很多的城市景观。这样做不仅能解决了车辆段对上部建筑的噪声影响同时也为上部建筑群提供了一个景观广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人们可以信步在这个绿意盎然的广场中。在繁忙的都市生活里找到一丝自然的安慰。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在心里上都给人以极大的安抚。

2.2 节能与环保

节能与环保是近年来建筑界所一直倡导的主导思想。车辆段建筑这个大型的群体建筑更应该好好的贯彻国家的政策。做到低碳环保。车辆段的节能与环保可从多个方面进行。

2.2.1 水资源的节约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水是不可缺少的,北京尤其是个缺水的城市。在这一背景下节约用水是重中之重。如何节约用水是车辆段设计的重点。在这个问题上设计人员集思广益,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进行不段的探索。

第一从雨水的收集利用上下手。车辆段占地庞大,如此大的占地面积雨水汇集后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在大型库房的屋面上我们做了很多虹吸雨水口。它一方面解决了大库屋面的排水问题,一方面也将大面积的未受污染的雨水收集集中存放。以便进行洗车,清洁地面,以及部分生活用水的使用。

第二车辆段内的中水处理。在车辆段里各种用水的总量惊人,如此大的用水如不加以合理利用将是个极大的浪费。在这方便目前常用的办法就是进行污水的处理与回收。在车辆段中建设一座污水处理站。把车辆段中的用水经过专业的回收且经过层层的过滤和处理,变成可二次利用的水资源。这样每年可节约30%-60%的用水。对于一个缺水的城市来说。这无疑是个大大的利好。

2.2.2 电能及燃气的节能

在当今社会各种能源都是有限的,车辆段中必须做到合理的利用能源。在车辆段里必须做好对太阳能、风能等各种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一般来说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时可观的。车辆段中加设大量的太阳能热水器以及最新的光伏发电设备。为的就是不浪费自然的能源。至于风能的利用还需我们进一步的发开中。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车辆段会的节能与环保设计会做的更好。真正的做到低碳生活、低碳出行。

3 结语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增多,车辆段作为地铁线路中一个占用土地较多功能较复杂重要环节逐渐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目前仅北京包括在建的就有6个车辆段。这些车辆段功能、效用如何,土地利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节能与环保的有关规定应该做些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以利于今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本文为此不揣寡陋,提出意见,供各位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钱七虎,《地下空间科学开发与利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张振淼主编,《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吴良镛,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梁广深,建设节约型地铁车辆段初探[J].都市快轨交通,2009,22

(6):14-17,28.

[5]肖瑞金,国外地铁车辆段的设计和车辆维修设施[J].都市快轨交通,2005,18(1):75-79.

作者:郝连波

轨道交通排水出路设计研究论文 篇3:

“多规融合”背景下的新汴河江苏段线路方案研究

摘 要:新汴河是推动皖北地区实现“通江达海”、加快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水运通道。在对航道建设条件和区域水运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四条潜在航道线路方案。在“多规融合”背景下,从建设条件与投资、航运效益、生态环保、水利防洪、国土资源、城乡发展等多个方面对线路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分析,确定新汴河江苏段线路方案。

关键词:多规融合;新汴河;航道线路

1“多规融合”理念应用

“多规融合”是指在同级政府事权下,协调各项战略规划内容并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各专业领域协调发展,实现城市一体化的统筹空间。“多规融合”最初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但近年来“多规融合”思路在各专项规划上有所体现 [1-2]。航道规划作为交通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其规划结构和建设涉及多项内容。在“多规融合”的背景下,航道规划建设选取需考虑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水资源与防洪规划等各项规划的衔接,并将其纳入航道路线方案选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从而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 线路比选基本原则

生态底线原则:航道路线方案的选择要严守生态底线,在严格执行国家及江苏省生态保护相关条例、要求、办法的基础上,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不破坏区域生态平衡。

区域协调原则:航道路线方案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沿线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建设意愿,在充分满足沿线地区物资运输需求的基础上,不影响地区城镇建设和农业发展,不干扰地区水利行洪排涝。

效益优先原则:航道路线方案的选择要考虑航线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确保船舶依托新汴河航道运输具备市场活力,防止航道建设与船民运输意愿的脱节。

最小投入原则:航道路线方案的选择应在充分考虑沿线可利用河道条件、闸坝尺度、桥梁净空的基础上,尽量利用既有河道,减少土地开挖和改建投入,利用最小的投入实现航道贯通。

3 新汴河航道工程概况

新汴河是淮河的重要支流河道,位于涡河以东、濉河及漴潼河之间,是一条打开豫东排水出路、解决豫皖排水矛盾、地跨豫皖苏三省的大型人工河道。2018年安徽省开展了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按照Ⅳ级航道标准进行整治,并改建三座船闸与三座沿线桥梁。而新汴河江苏段现状航道条件较差,原线路方案受制于洪泽湖生态保护的要求部分航段无法进行整治,成为宿州、淮北等地区航道接入江苏省干线航道网,实现“通江达海”目标的瓶颈航段。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背景下,安徽皖北地区对于水运发展的需求是迫切的,为加强苏皖两省互联互通水平,推动长三角地区港航系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开展了新汴河江苏段线路方案研究。

4“多规融合”背景下的路线比选

经过详细梳理和分析了航道建设条件和沿线城市、产业园区的水运需求后,根据相关规划及整治原则,提出了四条潜在的路线方案。比选要素方面,从生态角度分析,新汴河航道途径的洪泽湖湖区为生态环保严格管控的区域,项目建设受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的制约。根据相关生态环保规划[3~6],参选方案涉及两处国省级自然保护区、六处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和四处生态空间管控区。从水利角度分析,洪泽湖作为淮河流域防洪的重要泄洪区,溧西河、怀洪新河、淮洪新河等均为片区重要防洪通道,拓浚航道可能会使新汴河上游洪水下泄过快在溧河洼形成洪水阻滞,带来洪泽湖区与泗洪县城新的防洪压力。从用地角度分析,泗洪縣基本农田范围广阔,在航道选线时航道拓宽与新开河道应注意减小对基本农田的影响,同时也应兼顾考虑对城乡布局与产业布局的影响。受到多重因素制约,线路方案比选应以方案可实施为根本原则,重视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融合,弱化建设条件与资金投入。本次比选对建设条件与投资、综合效益、与生态环保协调性、与水利防洪协调性、与国土资源协调性、与城乡发展协调性六个方面分析,采用综合打分法进行,如下表。

线路方案穿过生态红线,仍有可能组织开展项目不可避让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的论证工作确保实施性[7],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目前尚未放开航道工程建设[8~9],可能产生“一票否决”情况,因此权重系数最大。而水利防洪系民生大事,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实施前基本无法进行方案一、二、三的航道建设工程,工程实施时序受限,权重系数较大。而建设条件与投资、综合效益则不作为主要的比选因素,两者权重仅占30%。方案二虽然在航道条件与投资、航运效益方面占有优势,但生态环保、水利防洪、基本农田占用方面制掣其工程实施;方案四不涉及生态自然保护区、对水利、基本农田影响也较小,经过综合分析,本研究推荐路线方案四。

5 主要结论及建议

(1)经过“多规融合”比选分析,石梁河-天岗湖方案利用石梁河、天岗湖接入怀洪新河,连接省干线淮河出海航道,线路不涉及生态自然保护区,对水利、基本农田影响也较小,可作为实现新汴河航道贯通的推荐方案。

(2)新时期的航道规划应重视与生态环保、水利防洪、国土、城乡等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融合,提高其在航道比选中的权重系数,增加规划的可实施性,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国武.“多规融合”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创新研究[J].交通世界,2020(22):11-12.

[2]顾宏.构建新时代多规融合的水利规划体系[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2):110-111.

[3]《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号).

[4]《江苏省生态空间区域管控规划》(苏政发〔2020〕1号).

[5]《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

[6]《洪泽湖东部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7]《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厅字〔2019〕48号).

[8]《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

[9]《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25号).

作者:周琳

上一篇:校园万圣节活动方案下一篇:医改总方案需要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