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移民搬迁扶贫是解决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居住安全的最根本的办法。当前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扶贫系统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移民扶贫工作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解决移民搬迁深层次的问题,更全面地扶助和服务移民群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 篇1:

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

[摘 要]着重提高广大党员政治理论素养、科学发展本领和为民服务意识,努力使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引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攻坚克难的坚强政治核心。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提升自身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以致用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广大党员政治理论素养、科学发展本领和为民服务意识,努力使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引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攻坚克难的坚强政治核心。

一、现状

北镇市下辖17个乡镇、2个街道、1个农场,227个行政村,人口53万,党组织635个,党员20065名。2010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6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83亿元,经济基础薄弱,是个传统农业大县。

近年来,市委立足于发展实际,将破解北镇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加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学为所用、学用结合”的学习理念,着重提高广大党员政治理论素养、科学发展本领和为民服务意识,努力使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引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攻坚克难的坚强政治核心。搭建学习平台,苦练发展内功。(一)向专家学。针对北镇产业特点不突出、发展思路不清晰这一现状,市委聘请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学者前来实地考察,系统分析北镇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并通过专家解读、座谈讨论、系统论证等措施,共同查找突出问题,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合理地谋划中长期发展规划。近年来,先后邀请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炉及工业炉分会理事长祖东光、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魏小安、省农科院和省农业产业化协会等多名农业专家,分别就北镇工业、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市场空间、奋斗目标、实现途径和措施及招商引资的重点和方向、招商政策的定位和制定、建设产业基地的途径和方法等内容,为全市各级组织负责人进行专题讲读,并通过层层传达、集中学习、分组讨论等形式,强化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对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学习和了解,为北镇确定以“中国工业炉产业基地、全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及精深加工基地、东北及京津唐地区旅游祈福度假基地”的“打造三大基地”的发展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二)向实践学。围绕领导干部发展视野不宽、素质不强、作风不硬等现状,市委组织市四个班子领导和乡镇党委负责人到开原、台安和义县等县情与北镇相似、但近期经济建设发展较快的县(市)参观考察,学习他们超常思维、超常建设、超常效率的工作思路、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同时,组织开展工业项目拉练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和提高发展本领。围绕城市规划不科学、设施落后、交通拥挤、人口密集等问题,结合正在开展的城市南扩工程,组织城建、交通、财政、发改等党组织负责人到开原、喀佐等县(市)参观调研,学习它们“改造老城、开发新区、沿河发展、提质扩容”的城建发展思路和“以路扩城、以校扩城、以山扩城、以水扩城”的城市扩展理念,为建设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城南新区提供重要参考。(三)向群众学。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围绕某一领域可能出现的重点难点工作,邀请相关负责人及专业人员详细解读国家政策法规和法律条文,就如何开展工作及决策展开讨论,最大程度上做到科学决策、周密布署。坚持群众听证制度,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召开民主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后进行综合评定。近年来,共召开冬季供暖价格、城市集中供暖、城市南扩和城市规划等大型听证会10余次,受到群众好评。坚持工作一线调研制度,采取四个班子领导包扶乡镇和企业的做法,规定县级领导干部每月深入包扶乡镇和企业不得少于10天,不断丰富和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使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明确

体现在不能正确处理两种关系。一是“学好”与“干好”的关系。有的党组织和党员认为学习是“虚功”,工作才是“实功”,没有认识到学习对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只是一味“蛮干”,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二是“单独学”与“共同学”的关系。有的党员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加快发展是单位领导的事,缺乏团队学习精神和共同发展意识。

(二)工作开展不够平衡

一是单位之间不平衡。在加强学习、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市、乡两级党委普遍抓得比较紧;村级组织抓得一般;非公企业党组织由于企业主重视不够,抓得相对比较松。二是个体之间不平衡。有的机关党组织对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抓得比较紧,对一般党员抓得比较松,有的农村和社区党组织对支委成员抓得比较紧,对一般党员和流动党员抓得比较松。

(三)学习措施不够科学

一是学习方法不活。一些组织学习仍采用老办法,“一张桌子一张报,围在一起听报告,时间一到就散会,学的是啥不知道”,这种以听读为主、内容枯燥的学习方式,感染力、渗透力不强,抑制了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学用结合不够。一些组织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联系不紧,部分党员为学习而学习,浮在表面,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入思考,学用脱节。三是学习持久性不强。一些组织在学习中采取“短、平、快”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制度保障,致使学习效果得不到有效巩固。

(四)学习成效不够明显

学习不够深入,直接影响了经济科学发展、改革攻坚克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问题的有效破解。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四不”:总量不大,各项指标仍处于全省县(市)下游水平;结构不优,工业比重较小,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旅游业服务体系不健全;质量不高,发展方式粗放,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后劲不足,项目建设水平低,主导产业集群培育明显滞后。二是影响和谐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涉及民生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三、建议和对策

(一)树立正确导向

注重加强典型引路,通过经验介绍、言传身教等方式,使党员自觉认识到加强学习对提升自身素质、引领群众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真正树立起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理念,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形成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学边干、学有所长、干有所成、学干互动的良性发展格局。注重加强方向引导,要求基层组织以提升科学发展能力为目标,研究县域经济发展动态和党员干部学习需求,找准理论学习和加速发展的结合点,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发展动力。注重加强团队学习,以“送学”提高团队素质,以“领学”提高团队学习力,以“帮学”提高团队凝聚力,以“比学”提高团队竞争力,以“奖学”提高团队学习积极性,真正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团队学习氛围和发展气势。

(二)构建学习网络

一是继续突出乡镇党委领导干部这一重点,通过参加政策理论培训、异地挂职、考察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使他们不断提高发展本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党员群众加快经济建设上发挥龙头作用。二是注重基层党员这一主体,区分层次,因人施教,机关单位要组织党员重点学习先进行政管理理念和知识,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需要;农村基层要组织党员重点学习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文化和民主法制等知识,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街道社区要组织党员重点学习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知识,不断适应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企业要组织党员重点学习先进的专业技术、生产技能和管理方法,不断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改进学习措施

一是创新学习方式。在坚持传统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适时开展技能比赛、拓展训练、示范互动、轮岗交流、基层调研等富有特色的学习活动,并充分发挥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资源优势,使党员干部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本领,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真正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二是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习机制,确保学习时间、内容、目标、责任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建立健全述学、考学、评学、督学和奖学制度,与评先创优、政绩考核、晋升职务和荣誉奖励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提升调研工作水平

党组织和党员要加大调研工作力度,将调查研究作为拓展学习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方法,重点加强对本地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分析和研究,对制约发展稳定突出矛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提高以科学规划指导科学发展实践的能力和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本领,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作者:常百庆

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 篇2: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移民扶贫工作中

移民搬迁扶贫是解决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居住安全的最根本的办法。当前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扶贫系统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移民扶贫工作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解决移民搬迁深层次的问题,更全面地扶助和服务移民群众。

一、基本情况

资溪县是山区林业县,更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全县有100多处省监控的地质灾害点,有3764户,15309人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全县国土面积1251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占87.6%,耕地面积为6.9万亩;总人口1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人均耕地少于1亩。2008年开始实施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工作,全县移民搬迁扶贫指标为700人,实际完成移民搬迁740人,为全年任务的105.7%;其中集中安置87户439人,分散安置70户301人;有土安置121户583人,进县城无土安置36户157人。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5个,已通路5个,通电5个,通水5个,基本上实现“三通一平”。2008年筹措移民建房补助311.85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210万元,市配套28万元,县配套7万元,县奖励补助66.85万元。

二、存在问题

1 移民扶贫补助与搬迁移民建房成本的差距较大。我省移民扶贫建房补助一直维持2003年以来的标准每人3500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每人1000元,移民建房实得补助每人2500元;大部分移民户家庭人口5人左右,建房补助为1.25万元左右。近些年物价不断上涨,建房成本逐年加大,调研过程中对资溪移民搬迁的成本进行测算,农村宅基地100平方米,建2层楼房平均费用9.29万元,装修3万元,购置生活用品7000元,这三项费用平均累计为12.99万元。这样每户搬迁群众自筹款达11万元,移民户中有45%的能解决自筹款,45%的能解决自筹款达的一半,其余的钱靠借债,10%的基本不能解决自筹款,即特困户、残疾户和五保户,他们都想搬,也应该搬,但既没钱也筹不到钱。

2 新村基础设施投入与筹集建设资金的缺口较大。资溪县是山区林业县,可用建设土地非常紧缺,群众的土地价值观念强,调剂移民建新村的土地难度大。通常实行群众双方自愿协商有偿补助,基价每亩2万元以上,平整地面基价1.3万元/亩,架电投入6万-10万元,护坡10万元以上,修村中路基价60元/平方米,这样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50万元以上。移民搬迁人口在100-200人,按每人1000元计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万元以内,缺口却在20万元以上。我们调研中发现,村干部测算里大源移民新村的护坡缺口资金30万元以上;何家山移民新村架桥缺口资金20多万元。目前有2个安置点公共卫生设施未建成,天气渐热,严重影响移民生活可能还会引发疾病。

3 土地难调剂是制约移民搬迁的最大拦路虎。我们在座谈中,已搬迁和计划搬迁的移民户普通反映调剂新村安置土地是最难办的事,特别像资溪山区县调剂用地就更难,只要把安置土地解决好,其它移民搬迁事情都能想办法做好。2008年资溪县5个集中安置点的建房用地,有2个点用地是搬迁地本村小组的田地,2个点用地是有偿购买的,1个用地是挖山造地建新村。

4 移民后续挟持政策措施缺乏。移民搬迁安置新村重建家园和发展生产生活保障等都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全社会的帮助。目前,搬迁移民后续扶持办法不多,渠道不宽,帮助移民发展生产创业的资金几乎没有,创业资金完全依靠移民自身能力解决。调查情况反映有20%的移民生活非常困难,每年拼命挣的钱还建新房的债务,同时维持最低的生活保障,出现因移民搬迁而走上返贫之路。

5 垂直管理单位与地方直属部门支持情况相差较大。由于支持移民搬迁工作在不同程度影响本单位的利益,因此许多部门特别是垂直管理单位考虑本单位的利益而不大支持移民搬迁工作。

三、主要做法

1 宣传发动广泛深入。资溪县充分利用会议、电视、座谈会、黑板报等各种宣传阵地和新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移民搬迁扶贫政策。各乡镇组织干部下村进户宣讲移民扶贫政策,重点突出“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工作目标和县里“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战略,做到三个到户,即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宣讲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通过宣传发动,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 坚持政策界线,严把移民对象关。开展宣传发动同时,再次开展全面调查摸底核实全县需要移民搬迁的人数、居住状况、生产生活等情况,为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和准确的资料。由于形势的发展和历史变迁等原因,如许多出嫁妇女户口不迁出,嫁进妇女和出生小孩不上户口,农村人口结构错综复杂。县里派出联合工作组上户调查,走访老干部和邻居,到公安部门核查户籍资料,逐户逐人调查核实,做到不漏了享受政策的每个人,清除不该享受政策的任何人,确保移民搬迁对象都符合移民政策要求和客观事实。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把移民对象审批关。

3 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实施无土安置。为了切实解决安置用地难的问题和实现“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资溪县大力鼓励搬迁移民进城无土安置,在县城购置商品房的移民搬迁户在国家补助每人3500元的基础上,再奖励每人3500元,两项共补助每人7000元。2008年共有36户157人进县城实施无土安置,占总移民人数的21%。这种安置方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移民安置地难落实和建房资金不足问题,而且为之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

4 多渠道并举的后续扶持措施。资溪县采取扎实有效的扶持措施,把它列入全县民生工程中,移民搬迁户进城后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医保、社保、就学待遇;在就业培训方面即可享用扶贫系统的“雨露工程”和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同时还可享用居民的“金蓝领工程”再就业培训的优惠政策,不断培训移民的生存和生产技能,移民搬迁家庭的劳动力都学会2门以上致富技术。

5 乡镇全免移民建房税费,减轻经济负担。在调研中,我们走访4个乡镇5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干部和移民都说乡镇政府优先安排移民建房用材指标并免收税费,其他属乡镇财政征收建房有关的税收也实行免收政策,移民户户均减轻负担3000多元。

6 动态淘汰机制效果佳。资溪县采取滚动式取优淘劣的动态管理措施,根据基层单位重视程度和群众搬迁所具备条件情况来确定初步移民搬迁指标,在工作进展中排名竞赛,不断取优淘汰工作表现差,淘汰出局的移民对象作为下年度预备对象,并提出整改的措施和办法。这样循环动态管理,促进全县搬迁工作高质高效发展。

四、感受和启示

1 领导高度重视支持是移民扶贫成功的保证。资溪十分

重视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每年都是以县政府名义下发移民扶贫实施方案,县长亲自任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移民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制定优惠政策,协调解决工作中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把此项工作列入乡镇场和县级部门年终考核主要内容中。县领导下乡时都会了解指导移民扶贫工作,宣传讲解移民搬迁扶贫政策。乡镇村干部把移民扶贫当作中心工作来抓,明确任务,落实人员,形成各级政府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2 发挥搬迁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搬迁扶贫的根本。搬迁群众是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主体。只有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发动,政策宣传,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才能使搬迁群众主动自愿地搬迁建新居,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使搬迁群众从内心感觉党和政府移民搬迁扶贫是给予他们的恩惠和帮助,就能全面发挥出搬迁群众的主体作用,工作中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整个工作就会快速有序地开展。

3 统筹城乡发展是移民搬迁扶贫的有效途径。移民搬迁进城无土安置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增加城镇居住人口,优化城镇人口结构、繁荣城镇,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同时移民户享用城镇居住同等的卫生、社保、教育等待遇,有效地提高移民搬迁群众生活质量;还有效地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实现农民增收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取得移民搬迁高效扶贫和城镇统筹发展建设“互惠双赢”的效果。

4 动态管理是推动搬迁工作的有效激励机制。资溪县实施滚动式动态管理以来,在五个方面有明显效果,一是有效地调动移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能动性。二是有效地解决基层领导的重视和配合难的问题,乡村领导主动来扶贫部门争取移民搬迁指标和移民安置地。三是有效地掌握了搬迁工作的主动权,消除被动的局面。四是有效地解决等靠拖的现象。五是有效地解决搬迁工作质量难把握的问题。

五、对策建议

1 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一是提高县乡村各级组织对移民扶贫工作的思想认识。有些乡镇政府认为,移民扶贫是扶贫部门的工作,乡镇政府只须配合就行,导致在抓移民扶贫工作时较为被动。从移民扶贫实践中反映,凡是乡镇党委政府对移民扶贫工作重视和主动的,成效就较为明显,乡镇党委政府对移民扶贫工作不重视和被动的,搬迁工作就难顺利开展。为此要落实“乡镇抓落实”的工作原则。二是提高移民群众对搬迁扶贫政策的认识理解。许多移民群众对搬迁扶贫政策了解不全面,存在一知半解,片面理解,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移民户树立“珍惜机遇、自力更生、主动搬迁、重建家园”的意识。

2 要逐步提高移民扶贫补助标准。现行的移民搬迁补助标准与移民建房成本相差太大,从而影响了移民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移民扶贫标准要逐年增加10-20%,尽量缩小两者间的差距,帮助减轻移民户的经济负担,尽量减少因移民搬迁返贫的现象。

3 要不断提高解决移民安置用地难的能力。移民安置用地难调剂是困扰移民扶贫工作进展的主要问题,也是导致个别地方工作滞后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难题,就不断地提高协调用地能力,一是积极争取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把移民安置用地纳入县政府规划用地中;二是主动加强与土管、林业等部门的联系、协调和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三是督促有移民任务的乡镇政府要提前向土管部门提出用地计划,早抓移民安置用地的落实,争取工作的主动。如2008年鹤城镇、马头山镇统筹好移民安置建设用地,年初上报县政府列入规划用地;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取得全社会的关心,特别是接受地群众支持移民搬迁,主动大方地提供适量有偿移民安置用地。

4 要加大整合基础设施资金的力度。移民群众实施搬迁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光靠移民扶贫资金来搞好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够,必须加大整合资金力度,争取更多社会资金和部门项目资金。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二是充分发挥移民理事会的作用,调动移民户的积极性,多方捐款捐物筹措社会资金。三是把新农村建设和圩镇建设与移民新村结合起来,把移民集中安置点列入新农村建设点或圩镇建设计划中,整合新农村建设和圩镇建设资金。四是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投入移民安置点,如交通、水利等。

5 要健全移民后续扶持长效机制。一是制定就业培训制度,加强对移民进行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本领;二是建立就业创业帮扶措施,就业局要把移民户列入再就业人员的重点对象,帮助创办就业基地、落实小额贷款、支持发展养殖业等多种途径,使移民户有稳定的就业。妥善地解决好移民户的生产生活问题。

6 要建立健全移民搬迁结对帮扶制度。要把领导和党员干部帮扶措施延伸到移民搬迁扶贫工作中,帮助经济条件差的搬迁移民重建新居。采取安排各极领导和党员干部挂点搬迁困难的移民,实行“一对一”帮扶措施,由结对帮扶领导(党员干部)自己出一点,协调部门扶一点,找社会爱心人士捐一点,号召企业赞助一点,银行贷一点等多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创造搬迁条件,实现搬迁愿望。

7 要解决好部门协调支持的问题。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是民生工程和综合工程,需多个部门共同支持才能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协调部门齐心支持移民搬迁工作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垂直管理的部门。县直各部门反映要按照省市对口上级部门文件来办。有文件具体要求,他们就好操作。

8 要安排移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搬迁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个全新的工程,建设项目多,投入资金量大,仅靠移民补助中每人的1000元是远远不够的;当地政府支持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是有限的,致使安置地许多基础设施项目没有实施或未能全部完工,给移民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省办要安排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基数应按不少于移民人均1000元来测算,这样能基本实施好移民新村的基础设施项目,给移民群众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作者:夏亚非 沈建华 黄振根

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 篇3: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落实十七大提出的这一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为此,必须做到三个深刻理解和把握。

其一,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做到深刻理解和把握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认识和理解了这个根本依据,也就认识和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来自于实践,是从实践中升华提炼出来的,它的作用就是指导实践,解决当前和今后实践中的问题。这有利于促使我们在实践中形成新的发展观念,把握新的发展规律,寻找新的发展方式,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其二,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做到深刻理解和把握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即世界是永恒发展着的;事物的性质是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抓主要矛盾;一切事物、以及事物的各方面都是互相联系的,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要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事物。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本质属性,与唯物辩证法的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即世界是永恒发展着的原理是一致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握住了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与唯物辩证法的事物的性质是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抓主要矛盾的原理是一致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把握住了科学发展观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及作用,与唯物辩证法的一切事物、以及事物的各个方面都是互相关联的,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原理是一致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把握住了认识和分析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与唯物辩证法的要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原理是一致的。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必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其三,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做到深刻理解和把握

仅仅有了对科学发展观根本依据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以及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还是不够的,还应把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省“两大开发”工作中。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两大开发”工作就是要促进项目区全面发展,全心全意为项目区的群众服务,用城乡统筹的方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两大开发”要顺应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趋势,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推进工作再上一个新水平。具体来说,农业综合开发在集中力量做好中低产田改造,打造粮食核心产区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扶持产业化项目、扶持经济合作组织、支持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的力度。扶贫开发在集中力量做好整村推进、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工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务工培训和劳动力转移、社会帮扶、产业化扶贫等工作。因为这些工作不仅顺应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趋势,也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而且,这些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处理好了就会相互促进,处理不好则会相互制约。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两大开发”工作中,还要进一步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优化“两大开发”资金、资源的配置,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配置资源,正是顺应了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趋势、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框框。以追求效益最大化才形成建立起来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新形势下开创“两大开发”工作新局面。

(作者单位:省扶贫办)

(本栏目责任编辑:胡雪勤)

作者:董运生

上一篇:政治文化及影响论文下一篇:私营化管理伦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