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会计专业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了当前会计人才应具备的主要职业素质,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考核评价机制,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业素质会计专业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职业素质会计专业论文 篇1: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的定位、培养目标及会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素质;培养途径

会计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专业之一。多年来,开设本专业的普通高校在探索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更新、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了本专业的发展。随着会计人才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要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量大质高”的要求,就要不断创新,尤其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这种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要强化高职教育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育人模式要突出实用性,淡化学科性;要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岗位的职业需要,而不是盲目向学科型高等教育模式趋近。

高职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鲜明的职业特点。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为社会所接纳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从事会计工作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拥有较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专业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人事部有关部门预测,今后数年内国际经贸及金融财务人才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并发挥惊人作用。目前,对于财经类专业,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市场相当广阔,新的人才竞争格局必然带来整个社会人才素质的大幅提高,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质量。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构建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胜任未来职业活动或顺利完成特定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特定能力的总和,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性因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以下内容:(1)会计职业意识。会计职业意识是指对从事本专业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包括对从事会计职业活动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中不同岗位、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具有的热情以及较强的竞争意识等。(2)会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思想与实践的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包括:正直、诚实、守信的品质,强烈的会计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等。(3)会计职业心理。会计职业心理是指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需的心理状态及特征。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会计工作必备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良好心态,勇于承担风险,面对失败与工作压力的非常承受能力。(4)会计职业能力。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潜在表现,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从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相关行业的会计理论以及行业财务制度、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会计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此外,还应有基本的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社交能力和文字表达等综合职业能力。(5)会计职业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得体的着装,严谨的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细致的观察习惯、缜密的思考习惯等,都是从事会计工作需要的良好职业习惯。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通过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体现职业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上,首先应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出发,在理论课程设置上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相应的评价体系。在对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应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及课程建设。会计专业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因此,在专业培养要素调整的过程中应以对会计人才的动态需求为导向,淡化原有的课程界限,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对课程内容中重叠的部分裁减重组,形成一组新课程。如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三者整合为《财务成本会计》等。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包括精品课程的建设及校本课程的建设。对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进行重点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中,以职业能力模块为出发点整合课程内容,进行教材、试题库、案例库的建设,以此促进其他课程的改革。根据会计的职业技能要求,将相关课程整合后形成校本课程也是有效的职业素质培养措施之一。例如,针对会计专业基本职业能力的要求,建设《基本技能》的校本课程,将会计书法、点钞、小键盘等相关知识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门课程,通过这类校本课程的建设可弥补现有课程所涵盖的知识、技能的不足,充分满足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同时,实践环节的设置以各职业素质能力模块要求为核心,配合理论课程,开设课内实验、实训周、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课程。

通过“三个结合”实现职业素质的培养(1)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的结合。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为实践教学提供支撑;实践教学从专业就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分解为各项技术技能模块,在安排上,做到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素质教育中如第二课堂、任意选修课等,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以三者的结合为指导,进行创新实践,以培养合格的会计职业人。(2)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注意开发教育过程中的有用资源。课外资源丰富多彩,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特别是在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在教学过程中,包括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专业实训教学、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各环节,要引导学生关注岗位职业要求,明确在将来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中,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什么该提倡,什么不该提倡,如何把握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期内与学期外的结合是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做到与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并通过考核给予学分;校内与校外结合是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专业的实训安排在企业或模拟工厂完成,进行产学合作教育。同时,实施校内外课程互认的学分顶替制度,承认学生在企业工作实习、学生自学考试和学科或技能竞赛成绩(成果),替换教学计划中部分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分。三个内外结合,要求在教与学的内容、方式、途径、场所、学习评价和教学指导等方面充分拓展,以满足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3)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会计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珠算等级证书等;选取的如英语三级或英语B级或英语A级证书等,在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时,将相关证书的考试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把社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目标中,实行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这种结合可以推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点向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转移,实现素质培养与就业的“零距离”。

通过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第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培养的重要场所。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构建以学生为本,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成才环境,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提供与第一课堂协调发展的平台。其内容可包括以下几项:(1)成立专业协会。针对专业特点,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协会,制定协会章程,规范与专业有关的能提高专业素质的协会活动内容,广泛接纳专业学生参与协会的相关活动。(2)开展技能运动会或技能竞赛。将会计单项或综合技能以技能运动会或技能竞赛的形式在学生中实施,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在学生中营造“学技能、重应用”的氛围,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3)“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聘请企业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各类讲座,与企业会计人员座谈,以此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活动及岗位的认识,建立和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意识;利用寒暑假,积极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专业调查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保障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善于调动学生各方面积极性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高职院校担任会计教学一线任务的大多是青年教师,他们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较好地掌握了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他们基本上是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既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也缺乏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而要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质量,教师除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做好表率外,首先应具备一定的会计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会计职业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经验和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引导,在生活中用自身的良好职业习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素质培养一方面可以让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进人企业会计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使教师通过现场实际工作的锻炼和学习,既培养了职业能力,又养成了职业习惯,可弥补这部分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到企业兼职,通过担任会计顾问、进行咨询和参与培训等工作,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此外,也可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以达到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职业素质培养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基础地位。高职会计专业为社会培养的不仅是具有高技能的人才,还应是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和道德标准的高素质人才。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要重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引导,要把握大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规律以及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要求,根据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切实提高专业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培植职业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打造职业道德教育特色活动,使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形成有特色、有品牌的格局,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希旗

职业素质会计专业论文 篇2: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了当前会计人才应具备的主要职业素质,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考核评价机制,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职会计专业 学生职业素质 途径与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通过对知识信息传递来促进和影响人的发展”。会计专业专业性、制度性、法规性强,中职会计专业教育不仅传授会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素质。

一、会计人才应具备的主要职业素质

1.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掌握企业商业机密的会计人员如果缺乏职业道德,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威胁。中职学生正值人生发展变化时期,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易接受新鲜事物,思想还不成熟。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应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帮助学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学生做到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保守秘密、文明服务。

2.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应用会计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对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会计人员不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还应掌握会计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把握会计工作的运行规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良好的沟通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中的会计工作者,对内要与企业各部门的人员交往,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的资金运动,并向企业决策层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对外要处理好与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工商、税务、银行、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因此,会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在企业的管理中显得十分重要。

4.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在讲究效益的时代,企业招聘员工一般都要求其能较快地胜任本职工作。学生从学校人转变为职业人的过程中有一个心理的调适过程,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能较快地融入社会成为职业人。会计人员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就越来越大,在紧张和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竞争中谋求发展。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1.专业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在信息时代,学生兴趣广泛,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不可能全面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新的认识,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互学互动,教学相长。

2.构建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构建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应从会计培养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出发,遵循会计实践规律,从培养一个适应市场要求的会计人员的角度,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以会计职业道德为核心构建会计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整合和优化,构建一个与会计职业活动过程相符合,实现学生学习与会计实际工作“无缝”对接,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计专业知识结构相对稳定,会计技能和职业素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课程体系设置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然而,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课程设置又必须具有弹性,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需要。同时,中职学校应本着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适用”和“够用”的原则,对课程进行整合,注重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协调发展,为实现课堂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打下基础。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由会计职业素质课程、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三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培养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体系。中职学生由于性格上的差异、成长的环境不同等原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也有着自己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课程设置在考虑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同时,职业素质课程可选面应适当地扩大,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和环境。

3.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学生在学习中有质疑和问题,才能思考、发现、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由度,把质疑问难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感悟。对学生正确认识给予肯定,对错误回答也不要急于否定,多加点拨和引导,培养学生想问、敢问、善问的良好习惯,提高适应变化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教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主体,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培养职业能力。根据项目内容灵活地将感性教学、沙盘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法、综合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感性教学主要是通过演示、参观,感悟会计职业。沙盘模拟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是将现场情景真实地进行浓缩,使行为人能亲自体验模拟的现场情景”;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项目中,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充分投入,从而获得履行职责的感受,同时分工合作,以团队合力完成每项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项目教学法是按会计工作的过程分为若干个子项目,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与做融为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提高学习的能力。综合实践教学就是模拟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由学生以一个会计身份履行会计的职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

4.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践教学中给予每一个学生具体的职责,从事某一个会计岗位的会计核算,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责任心。主要以会计模拟演练为主,以企业为主要的模拟对象。在开展模拟演练时,可将学生分为几组,每个组代表不同的企业,由学生代表企业自行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方法,自主经营、管理企业;学生应按照会计准则、财经法规、工作规范等财经制度做好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与此同时,还应设立审计组和税务组,负责对企业进行审计,征收税费。对企业经营业绩好的小组,要给予奖励;而对经营业绩差的小组,则要给予处罚。在演练过程中,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可安排一组学生在企业领导授意下虚开发票、或者该入账的收入没有入账、同时虚增费用等,通过各种的手段做假账,终于把企业盈利变为亏损。通过审计和税务组的审查,发现企业做假账,把企业违法行为向社会公布,并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小组,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情况,受到表彰,为企业赢得信誉。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下,不仅可锻炼会计处理能力,还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学生仿真实践活动,有效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视野,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完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考评体系

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会计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准确地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作出评价,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根据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内容,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可由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4项指标组成。全面考评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建立具体的评价体系时应做到: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评价体系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指标单一,考核内容单一,忽视了职业素质软指标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不同阶段评价指标有所不同,考核的内容也不同,既有专业知识水平的评价,也有职业技能水平和会计职业素质软指标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全方位地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评价。

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职业知识和技能可采用定量评价,但会计职业素质的软指标却难以定量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才能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

3.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评价主体是任课的教师,教师的评价特别是在定性评价时,往往有一定的主观性,为了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的主体不应是单一的主体,对于定性考核一般应由采用“二组一人”为评价主体,即先由学生本人对自己进行评价,然后学生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的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评价。

4.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在全面评价学生时,由于各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其侧重点不同,因此其评价重点也有所不同。同时,会计职业素质的内容在评价项目中其重要程度不同,设置权重系数也有所不同。因此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才能准确地评价学生。

总之,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规范会计行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树立诚信是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必须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包俊权.谈谈会计教学的职业道德渗透[J].中华会计学习,2006.3

[2]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 冯连娣.新准则背景下如何加强对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科技咨询,2008.21

作者:费蕾

职业素质会计专业论文 篇3:

校企合作在培养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中的作用

摘要:教师职业素质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严重缺失与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制约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校企合作办学为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提供了有力支撑。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应具有高层次、技术性、应用型等特点。以本院“金蝶会计学院”等项目的具体实践为例,分别从增强职业观念、提升职业能力、培养职业个性三个方面,论述了校企合作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形成中的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会计专业;高职教师;职业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高职院校纷纷出台人才强校战略,教师职业素质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会计教师的严重缺失与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制约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开展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对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升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打造高水平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进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内涵

职业是人们因社会分工而从事专业领域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所谓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是指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为了完成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与自身从教工作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观念、职业能力、职业个性等方面[1],为完成责任与义务的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个性修养等。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国家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既不同于中职院校,属于高等层次,也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是介于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中间人才,人才体现高等性和技术应用型特点,这决定了高职教师除了具备作为一般教师职业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等共性要求外,还特别强调了应具备面向行业、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必需的高层次、技术性、应用型等特点。

二、校企合作在培养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中的作用

为顺应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金蝶集团等企业展开合作。校企合作提高了专业与职业的对接度,在推进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校企共建、前校后厂等合作的同时,通过共同帮带、研发、引进、内培、兼职等方式,“金蝶会计学院”等校企合作项目促进了本院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培养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增强了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观念

通过校企合作,促使教师有史以来最大限度地突破学校办学围墙,将理论用于实践,真枪实战,在努力促进学生学做合一、职业素质形成的同时,教师首先贴近实践环节,接受企业环境、企业实际运营方式及管理体系的实地操作训练。教师边干边教,学生边干边学,利于教师从自身经历和体会出发,用意志品质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职业兴趣,从而使教师职业观念增强。有些高职院中部分会计专业的中青年教师存在功利思想,迫于晋升职称等压力,教学疲于应付,缺乏奉献精神,教师单单讲,学生呆呆学,过程缺少交流,忽略对学生从业思想、从业观念、职业道德与从业价值观等进行引导教育,职业观念淡薄。

为了改变这些现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后,学院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专门制定了《会计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的实施意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专业调研、项目研究、技术服务、技能训练、课程开发与建设、编写实训教材、开拓实训基地等。这促使每位会计专业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一个月,特别是无企业工作经历的中青年教师,每三至五年就要到合作企业实践锻炼或开展社会服务半年以上。这些教师通过深入管理、服务一线,亲身经历企业会计领域目前的管理现状,培养了会计专业教师从业情感和职业观念。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观念增强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有利地推进作用。

2.提升了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是通过职业人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来衡量的。校企合作促使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参与企业一线管理、服务与课题项目研究过程,与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企业人员交流学习,获得宝贵的会计从业经验,通过企业实践提升了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并且,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组织教学,让企业专家、岗位能手参与教学,共同打造专业技术教学团队,让教学更贴近实际管理、服务一线的要求,从而利于会计专业教师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对人才需求把握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开展教学,实现了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

有部分会计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与专业水平相对高职教育要求偏低,而部分新招的中青年教师,学历达到要求,但职称与教学经验又不够。并且,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验,信息相对封闭,很多教師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会计专业教师整体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会计从业能力、高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缺失。

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联合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着力打造以专业(群)带头人为引领的会计专业技术教学团队,实施订单培养。通过专业建设研讨,校企联手根据当前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来设置专业方向,如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会计(连锁经营财务经理方向)等,共同拟定未来几年的招生(聘)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联手设计了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融入行业标准新内容的课程与教材。通过打造会计专业技术团队与会计专业过程开发、教学组织,有力地提升了会计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3.培养了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个性

高等院校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职院校除了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直接参与企业课题研究、服务于企业成了吸引企业深入合作的另一有力保障。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3],高职会计教师要具备“解惑”能力,作为从教者帮助学生直面社会、人生难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具备专业疑难攻克能力。

通过校企深入合作,在教师参与企业研发课题、共建项目的同时,开发了教师的职业潜力,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科研、服务水平,这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教师的职业个性形成。由于会计首要遵循会计准则的职业特点,过去多数会计教师已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照本宣科,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观念陈旧,这无法与当前会计行业发展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也直接影响高职会计教师自身教科研能力的开掘。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共建创办金蝶会计学院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教师打开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学院制定政策规定会计专业教师分期分批脱产深入企业,共同开发软件,组织或参与企业课题、项目研发、为企业提供咨询、开展员工培训等服务。并在时间、设备、资金上予以政策倾斜,让教师真正走出校园,面向企业,面向行业学术研究与理论前沿。通过校企间的亲密合作,调动了会计专业教师投入教科研服务的积极性,许多教师为引导学生热爱会计专业、钻研业务知识,根据“90后”学生的智能与个性特点,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展现出蓬勃的教学活力。校企共建挖掘了教师职业潜力,提升了会计专业教师的科研服务能力,培养了教师创新与攻坚精神,发展教师职业个性,也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在社会上有力地发挥了示范高职院校的辐射作用。

三、结语

从历史经验得出,任何一个行业、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高素质人才。新形势下,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等技术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与产业、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结合起来,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校企合作对高职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都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增加了高职教师的职业观念,提升了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了高职教师的职业个性,而且为学校带来了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为在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相观而善”的机会,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为提升会计教师整体素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杰法.浅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3).

[2] “淺谈高职培养目标”职成时评[EB/OL].中国教育报:网络版,http://www.jyb.cn/gb/2001/02/19/zy/3-cjzj/2.htm.

[3] 王伟丽.教师职业素质与知识内涵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8,(27).

[责任编辑 魏 杰]

作者:杨宏

上一篇: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篇)下一篇:基层培训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