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卫生安全工程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了解林芝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加强居民饮用水卫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2019年西藏自治区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要求,对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点分别进行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的采集与检测。结果:共采集596份水样,总合格率为26.01%。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水质卫生安全工程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质卫生安全工程论文 篇1:

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情况。农村饮用水水质与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部门要立足于目前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的现状,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落实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的任务目标。本文对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结合影响農村饮用水水质的因素,分析了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现状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Quality in the Sanitation Management

YU Xinchun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Inspection Agency of Zhangqiu District, Jinan 250200, China)

在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城乡一体化脚步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作为基础项目,已经逐步展开了更规范化、系统化的探索和研究,饮水问题的管理力度加大。但在很多农村地区仍存在饮用水水质不佳的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

1 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的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是保障农村民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基础。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脚步逐渐加快,农村地区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逐渐加大了力度,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展开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卫生监管力度,提高水质安全水平,降低可能发生的水质事故风险,有效防范农村居民饮水健康风险问题。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施,立足于饮水卫生学专业角度,将相关的理论方法引进到水质管理中,成立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保护主体,构建符合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体系,为农村地区的社会和谐、居民安全提供保障和支持,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1]。

2 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因素分析

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因素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水源因素、农业因素等是决定农村饮用水水质的要素。例如,水源作为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基本因素,也是核心要素之一,在当地地质、地貌因素的影响下,水源本身的质量存在着不达标的问题,无法供人直接饮用。有些特殊地质中的农村饮用水铁含量超标,降低了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性;在工业污染下,水源结构发生了改变,水资源中混合了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污水,出现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问题。农村地区农业发展覆盖面积大,在开展农业活动的过程中,农民使用化肥的方式不合理、不科学,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管理工作。大量残留的农药等农业污染物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安全和区域内的水体质量,威胁着当地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此类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下,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是亟待改进的问题[2]。

3 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现状分析发现,职能部门缺失或交叉是常见的问题,参与到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中的部门较多,涵盖了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及建设部门等,缺少完善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机制,无法全面落实各部门主体的职能,形成了滞后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通常采取的是集中式供水设施管理的模式,导致了农村饮用水的水质难以得到保障,缺少完善的监管体系。农村地区集中供水设施管理具有一定的分散性,整体的规模小,难以构建起集约性、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的控制措施无法落实,控制机制不完善,降低了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卫生管理水平。由此可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目前在管理层面和建设层面均存在不足,监督和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对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安全形成了负面影响[3]。

农村饮用水工程中存在的管理力度不足、管理措施难落实、设备老化和管网陈旧等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改进和治理,滞后的管理工作降低了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管理水平,破坏了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究其根本,这是农村饮用水工程的管理人员、基层技术人员对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性和水质卫生的管理目标重视不足导致的。农村饮用水工程效益不理想、质量不可靠的问题时有发生,形成了对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的重重阻碍[4]。

4 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的发展策略

4.1 建立协同管理体系

在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卫生管理工作中,要立足于目前的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职能缺失、职能部门交叉等问题,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由当地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作为实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的主体,构建起协调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控制机制。强调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建立专门针对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的部门,形成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资源整合,落实协同管控的相关措施[5]。例如,要求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协同,发改委、卫生部门、当地的疾控中心和水利部门相互协同,卫生部门和发改委部门相互协同,提高对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的监测和管理水平。构建专门针对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的应急处理机制,落实紧急应急目标,切实维护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水质安全,构建起全面监控的管理体系,向着规范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展开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对当前农村地区集中式供水设施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贴近实际的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和衛生管理的需求,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处理措施方案。站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视角,将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和实际的需求相互融合,形成更具规模化、集中化、标准化的全新管理模式,为后续落实控制措施、整合措施打下牢固的基础[6]。

4.2 加强监督检测力度

为保证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要在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管理工作中,加强监督和检测的力度。针对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情况进行常态化、精细化的管理,当地政府需要结合农村饮用水项目加强关注,加大投资和支持的力度。在农村地区的各个项目建设中,将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安全作为监督和检测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常态化的工作实践中,落实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监督和检测措施。相关部门要有序推进农村饮用水的检测工作,构建针对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情况的自检体系,进行网络化的布局和建设,监测整体的水质情况。在疾控中心的相关条例内容的指导下,保证水质监测工作具备先进的技术性优势,在网络化的平台中进行数据的收集、整合和管理,建立功能完善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督和检测体系,落实最终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目标[7]。

在建立监督和检测体系的过程中,要强调监督管理模块的功能性,构建系统化的监督管理新模式。由当地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将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中的预防性措施落实到位,形成分级管理的模式。站在卫生监督和预防性的视角,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的管理水平,在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测中,落实责任制,及时发现和改进农村饮用水管网和设备老化等问题。针对卫生行政许可申报工作和相关的处理工作,要加强管控力度,保证相关的责任人认识到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从意识层面形成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全面认知,提高综合素养、职业修养。将标准化的监督和检测工作落实到位,主动加入到专题培训活动中,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水平、管理效果[8]。

4.3 构建水源保护体系

水源的保护是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实践中要落实的一项主要措施。在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因素中,水源因素所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要建立起水源保护体系,加快建设农村饮用水水质水源的保护项目,落实管控措施。结合实际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需求,建立起法律法规约束下的相关条例、控制措施与整合方案。例如,在某一区域内的水源保护区中,可以通过设置指示牌等方式,做好水源的保护工作,形成监管网络,对水源保护区域内的水资源产生保障作用,降低产业污染。对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明令禁止的方式,要求相关的污染产业在污水的排放方面要管控自身的行为,避免不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到农村的水资源环境中,对于当地的农民要加强教育,普及农药和化肥残留物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使当地农民形成较强的环保意识和水质资源保护意识,主动利用畜禽粪便或农作物秸秆等,取代具有污染风险的化肥、农药,形成全方位的保护体系,提高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水平[9]。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工作实施和创新还在不断进行,结合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各项因素,相关部门要在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管理中加强探索力度,将水质卫生管理职能作用利用起来,消除目前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在统筹规划中,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水平,为农村地区的居民创建安全健康的用水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乔松慧.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1.

[2]李张,秦岭,王粲,等.2018年四川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0,36(12):1572-1576.

[3]徐夷,张华美,陈晓南,等.饮水安全计划在农村水厂卫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EB/OL].(2020-07-10)[2022-01-03].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892591&uniplatform=NZKPT&v=TjRX_0fSS4vxn8u-0_ry3lyBkXj6wAKA4BCiw6yYPCROVxYG88DtT7OV0SLeYn_uGE629rX1elQ%3d.

[4]贾秀明.农村饮用水安全和水质卫生监测分析[J].智能城市,2020,6(9):158-159.

[5]谭菲菲,易晓玲.茂名市某区农村饮用水水质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4):82-84.

[6]廖雅芬,叶坚,古翠虹.肇庆市2016年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8,44(1):95-97.

[7]汪雪洋,汪雪涛,邓万霞.2015—2018年襄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9,30(5):70-72.

[8]宁丹.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现状及发展研究[J].人人健康,2019(8):291-292.

[9]苏景庭,覃冰兵,陆汉明,等.2014—2016年贵港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8,24(5):387-389.

作者:于新春

水质卫生安全工程论文 篇2:

2019年林芝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林芝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加强居民饮用水卫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2019年西藏自治区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要求,对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点分别进行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的采集与检测。结果:共采集596份水样,总合格率为26.01%。其中,枯水期合格率为33.89%(101/298);明显高于丰水期合格率18.12%(54/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水合格率为46.15%(72/156);明显高于农村水合格率18.86%(8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林芝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尤其是微生物和肉眼可见物指标,建议加强饮用水的净化、消毒,切实保障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

关键词:林芝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

林芝,是西藏自治区下轄地级市。为进一步了解林芝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保证居民饮水安全,为加强居民饮用水卫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样品来源

根据《2019年林芝市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要求,2019年林芝市54个乡镇全部纳入监测点,但由于墨脱县甘登乡道路中断原因,实际监测了7县(区)53个乡镇,水样类型包括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每个监测点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1次,城区设置监测点 156 个,乡镇级设置监测点440个。

1.2检测依据及判定标准

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 - 2006)[6]进行检测,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 2006)进行判定[1-2],所有检测指标均为合格则判定样品为合格,有1 项或1 项以上指标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样品。

1.3监测指标

对596份水样进行了水质常规指标及非常规指标共26项指标检测,包括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毒理学指标:砷、镉、铬(六价)、铅、硒、氟化物、硝酸盐氮;

1.4统计学分析

水质检测结果数据经《全国饮用水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应用Excel 将数据导出并进行汇总,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水质检测总体情况

2019年596份水样中,总合格水样155份,总合格率26.01%。

其中出厂水合格率19.72%(43/218),末梢水合格率27.25%(97/356)二次供水合格率72.73%(16/22)。丰水期合格率18.12 %(54/298),枯水期合格率33.89%(101 /298)(见表 1)

2.2供水基本情况 2019年按水源类型,监测点水源类型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从水处理工艺看,以沉淀过滤为主;按水处理工艺,在监测的596份水样中,常规处理工艺的工程数70处,占11.75%,沉淀过滤的工程为522处,占87.59%;未处理的工程数为4处,占0.68%。

2.3各项监测指标合格情况 全年596份水样中441份不合格,其中1134项次指标不合格,包括总大肠菌群342项次、肉眼可见物312项次、耐热大肠菌群251项次、大肠埃希氏菌89项次、菌落总数57项次、浑浊度52项次、耗氧量13项次、色度8项次、氟化物4项次、pH值3项次、氨氮3项次;

3讨论

林芝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较低,建议(1)加大农村改水力度,切实做好饮用水净化、消毒工作。(2)对供水水源采取有效管理和保护,改善水源周边卫生环境,防止水源污染。(3)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其业务操作能力和责任感,保证各种设施正常运营。(4)加大对居民饮用水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在农村学校宣传饮水卫生知识,提倡喝开水,提高群众饮用水卫生安全意识,防止介水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5750 - 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749 - 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作者:平措卓玛 达瓦卓玛 曹艳娥 樊磊 布都

水质卫生安全工程论文 篇3:

2018-2020年垫江县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

摘 要:目的:掌握垫江县水质卫生状况,为改善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要求采集和检测2018—2020年垫江县供水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要求进行水质评价。结果:2018—2020年共检测水樣490件,合格308件,总合格率62.86%;各年饮用水合格率分别为82.47%、48.70%、58.24%;枯水期(67.81%)高于丰水期(58.37%)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厂水(66.48%)与末梢水(60.71%)合格率、城区(69.84%)与乡镇(60.44%)合格率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不合格项目有色度、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游离余氯和氨氮,其中浑浊度、游离余氯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垫江县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较低。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垫江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饮用水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解垫江县饮用水水质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垫江饮水监测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供相关部门参考,对2018—2020年垫江水质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8—2020年垫江县城市供水和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样类型包括出厂水和末梢水。

1.2 方法、评价和检验项目

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50—2006),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规定限值进行水质评价。每份水样有1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为该水样不合格。

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指标4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毒理学指标11项(砷、铅、汞、镉、铬、硒、氟化物、氰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8项(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臭和味、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和氨氮),消毒剂指标2项(游离余氯、二氧化氯)。

1.3 质量控制

实验室通过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均接受过培训,并均考核合格。实验中,所有实验均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平行样测定、内控样测定、加标回收),对不合格的样品在有效时间内都进行了复检。

1.4 统计分析

所有监测结果均采用Excel 2003录入整理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合格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垫江县2018—2020年共检测水样490份,总合格率为62.86%;各年合格率分别为82.47%、48.70%、5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45,P<0.01);其中,末梢水合格率为60.71%,出厂水合格率为66.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1,P>0.05),见表1。

2.2 乡镇集中式供水与城区供水水样检测情况

2018—2020年乡镇集中式供水合格率60.44%,城区供水合格率69.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4,P>0.05),见表2。

2.3 不同水期水样检测情况

按照不同水期进行统计,枯水期合格率(67.81%)、丰水期合格率(5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0,P<0.05),见表3。

2.4 不合格项目检测

出厂水与末梢水不合格项有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锰、氨氮、耗氧量、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三氯甲烷、游离余氯,其中浑浊度、游离余氯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2018—2020年,垫江县疾控中心对全县39个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进行了监测,扩大了监测覆盖面,新增了村级水厂水质监测,实现了全县街道、乡镇饮用水水质监测全覆盖。其中,市政集中式制水工程3个,乡镇级集中式制水工程23个,村级集中式制水工程12个。覆盖人口73.23万人;水源类型为地表水(水库)的25个,江河水的4个。乡镇集中式供水主要以河水、水库水、溪水为水源,城市供水主要以水库水、河水为水源。本次调查比2013—2014年垫江县生活饮用水监测[1]常规监测的合格率低,有可能是因为垫江的水源水质本身较差,卫生隐患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应该考虑如何重新选择水源。

本次调查显示,城市饮用水合格率高于乡镇饮用水合格率,分析认为城市供水水源周围环境保护好,管理规范,供水设施设备完善;乡镇集中式供水选选址、施工不符合卫生规范,直接从河水、溪流取水,水源地周围受人畜粪便[2]、生活垃圾、农业施肥污染,且供水设施简陋、陈旧,消毒处理未到位,造成合格率低下,存在较大饮水安全隐患。不同水期的监测结果显示,枯水期的合格率高于丰水期的合格率,原因可能是气温低[3],水质微生物活动少,水质污染少。而丰水期由于气温高,水质微生物活动频繁,加大了消毒剂的使用,但是由于消毒剂的使用不规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消毒副产物量增大,从而使饮水的监测项目的不合格率增加。分析水质不合格项目指标构成中,以感官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占的比例较高,主要原因:①垫江县水源水质总体比较差,部分水源达不到国家饮用水水源标准,枯水期又极度缺水,处理起来较困难。②乡镇级水厂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虽大多已改扩建,但设备老化,工艺落实,水处理设施设备简单[4],水质净化处理能力不够。③输水管网老化,管网腐蚀漏损,可能导致水质二次污染。④部分水源水库因对外承包,投饵施肥养鱼,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水源地的保护。所监测的村级水厂中,大部分都只是一个沉淀池,且周围环境较差,水池没有密闭,没有投加消毒剂,无水处理设施设备,无专业的制水人员。

针对以上问题,为改善垫江县城乡生活饮水质量,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城乡居民对水资源保护和饮水卫生安全的意识。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严禁在保护区内建设可能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的工业和养殖业。③加大资金投入,寻找新的水源,加快龙滩水库建设,尽快投入使用,改进制水工艺[5],提高垫江县水处理工艺,提高水质。④加大管网检查和更新力度,确保水源地的保护和饮水输送安全,改善村级供水水质,加大对村级水厂建设投入,配备水处理设备,规范消毒,配备专业的制水人员,健全供水单位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生产。

参考文献

[1]雷鸣,梅连明,周莲.2013—2014年垫江县生活饮用水监测[J].预防医学论坛,2016(3):234-235.

[2]周庆荣,毛丽仙,郑升龙,等.江山市2014年—2017年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13):1644-1646.

[3]周宇,周宇华,刘俊玲.2010—2014年新疆喀什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J].预防医学论坛,2016(3):228-230.

[4]刘克克,刘利娥.2015—2017年许昌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4):310-313.

[5]朱兰兰.2014年—2017年三亚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9):3621-3624.

作者:胡艳丽 谭红梅

上一篇:建材销售合同下一篇:监理企业石油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