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案例西方经济学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我国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学者们要么集中在教学内容的深化或延伸,要么集中在教学手段的改变,要么干脆将传统的教学方式颠倒过来等方面,很少有学者关注到颇为得到教育界认可的“探究式教学”方式。由于西方经济学除了包括一些比较成熟的经济学理论以外,还有一些没有形成主流或者没有理论支撑的探究型内容,需要对其做出探索式的研究。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视频案例西方经济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视频案例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1:

关于高校《西方经济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开放课程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西方经济学》开展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然后从主要内容和实现条件两方面对高校《西方经济学》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思路与路径。

【关键词】微课;经济;教学改革

《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对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推动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对深化《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西方经济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从学科特点看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是采用数学模型方法研究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虽然研究的内容指向现实经济生活,但在理论陈述上重视数学分析和计算,相对其他学科来讲,比较抽象,知识结构严谨、逻辑性较强,是一门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学科。

(二)从学习过程看

鉴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抽象,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预习、学习和复习,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长下,教师可以改革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资源,将线下教学与线上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电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学习观摩,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二、《西方经济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微课

在微课设计与制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的裁剪。《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多,理论庞杂,关联性强,教学过程需循序渐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依托,筛选教学内容,每次微课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内容设计一要注意“嵌入式”的精准控制,二要注意知识的延伸与拓展。第二,教学手段的多元。微课制作所涉及到的教学元素包括文字、 图片、 语音、视频和动画等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取适宜的制造元素或者教学手段来完成导入、讲解、复习等教学环节。第三,教学方式的互补。微课教学中,教师可将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翻转教学等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关于辅助教学资源

教师要借助课件、教案、作业、习题、测验等辅助教学资源和教学环节,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建立聊天、论坛等互动板块,方便师生交流,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诉求,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三、《西方經济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现条件

(一)提高认识是基础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具有开放、共享及在线互动交流等优势,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重要成果,是高等教育的助推器。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自觉转变教学观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运行规律,熟知操作要点;同时将经济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并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应用。

(二)搭建平台是关键

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拥有独特的教学资源,各自为用,局限性较高。通过构建《西方经济学》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平台,可将教学资源在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下,整合交流,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

(三)团队合作是助力

要保证微课的教学效果,组建一支师德好、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团队至关重要,以便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分工协作体现在以下领域:一是知识点的整理与拆分,二是视频的录制,三是作业与习题的设计与制作,四是资料的上传与发布,五是论坛的讨论与答疑等。

(四)交互功能模块是难点

目前国内微课学习还处于发展初期,学习内容还局限于知识的单向呈现,共享的优质资源不多,交互功能不强。平台建设要注意增加交互功能模块,教师和学生能在模块中互动与交流,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克服人机学习的孤独感,使学生在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将知识消化吸收,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洪彬.西方经济学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国际公关,2019(09):141.

[2]甄程成.微课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219-220.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

作者:刘文彦

视频案例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2:

我国西方经济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

摘要:在我国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学者们要么集中在教学内容的深化或延伸,要么集中在教学手段的改变,要么干脆将传统的教学方式颠倒过来等方面,很少有学者关注到颇为得到教育界认可的“探究式教学”方式。由于西方经济学除了包括一些比较成熟的经济学理论以外,还有一些没有形成主流或者没有理论支撑的探究型内容,需要对其做出探索式的研究。通过探索式教学,将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主流理论;探究性教学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86

1研究背景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即市场和政府。而西方经济学主要是探究在现代经济制度下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其中微观部分主要分析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宏观部分主要分析政府如何配置资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资源配置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自政府明确提出构建公共性政府(服务型政府)以来,政府的资源配置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竞争性领域的撤出,资源愈来愈从生产领域转向公共领域,亦即党的文件中所提到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资源分配重点日益与从国计走向民生,越来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如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住房补助、教育扶持等。而微观领域的资源配置主要由市场进行,理论和实践也印证了市场能实现微观领域资源配置的最优。所以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转型,让学生在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领会到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必要性,及我国公共型政府构建的历程和内容,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能熟悉我国经济的基本状况。因此,在新时期,西方经济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2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国内外在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国内外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式上有所不同。

2.1国外教学方式

国外多数大学在基础课教师配备方面建立了严格的轮换上课制度。例如美国一些大学十分重视通过网络资源来强化经济学的课程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完老师布置的作业,通过电子邮件回答任课教师提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安排考试、答疑、批作业等。教师在个人主页向学生公布本人教课程的内容介绍、教学进度、参考书目以及学习求,甚至把本人发表过的论文以及工作论文等材公布到网上,给学生提供参考。这些手段的运用培养了学生高度的独立和自主能力,加强了教师与生之间互动和沟通(刘志彪,1999)。

2.2国内传统教学方式

在我国,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介绍西方经济理论的学科,具有概念众多、原理抽象等特点,对学生们来说晦涩难懂,并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沿用的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应试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这门课程成了空洞的理论,严重影响到学生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次据黑龙江省教育“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期高校学生培育工作创新研究”课题组调查发现,有50%左右的学生课后不温习和课前不预习功课,由此产生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另外,西方经济学还存在教学内容设置、课时配置比例不尽合理,以及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更轻探究型教学的问题,这对西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今后的工作十分不利,为此,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进行创新,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已显得十分必要。

2.3国内教学方式的改进

针对西方经济学理论教学的枯燥性以及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众多教学者纷纷提出多种改革方案或者建议,主要的观点集中在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几个方面:

比较早的讨论主张将工商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中的成功经验移植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案例教育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朗戴尔教授1871年首创,至20世纪初,被美国所有法学院接受,随后被经管类课程教学所接受。由于这种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复杂抽象的理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国内众多西方经济学教师所青睐(郑凌燕,2008;宋宝莉,2011)。

文良等人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提升学习效果,提倡采用辩论式教学法。主要内容是针对一些不同的观点或者为了加深某些理论的认识,开展一些“竞争好还是垄断好?”、“失业好还是通货膨胀好”等诸如此类的辩论赛。为了展开辩论,学生们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帶动课堂气氛,巩固学习效果(文良,2012)。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倡研究性教学。该方法主张在教学中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把研究的思想、方法和新进展介绍给学生、以研究的方式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则在研究中学习和成长,形成独立思考的气质和批判精神(曾祥炎,2014)。与这一提法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不同,董大朋等人主张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董大朋等,2016)。另有学者提出以教学团队形式和教师的科研来推动实施效果会更佳。教学团队通过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并解决问题(成新华,2008)。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一些学者建议采用较新的教学方式。主要分为四小类。首先是网络课程(幕课、微课)方式(杨继波,2013;韦忠娟,2014;施淑蓉,2015;)。通过网络课程或微型课程的方式,使学生达到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零散时间学习的目的。其次是多媒体教学法。唐秀伟等人建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整合案例资源(唐秀伟、李伟,2012)。还有学者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引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当中。“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源于2007年的美国。“翻转”意味着将课堂讲授、课后巩固和课下作业这一套传统的教学方式颠倒过来:学生先在课下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就不清楚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或与教师进行交流(施淑蓉,2015;战岐林,2016)。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建议使用微信、微博、博客和校园论坛等互动媒体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陈丽,2016;杨祖义,2016)。这些新型信息手段的利用,方便了师生,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地理空间,将有形教室和无性教师结合得天衣无缝。

3建议:将探索性教学引入西方经济学教学

综上可知,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学者们要么集中在教学内容的深化或延伸上,例如案例教学法是对经典案例的充实或者加入中国的具体案例、教研结合法是将教学和研究进行连接和延伸;要么集中在教学手段上,例如辩论教学法利用了辩论赛的特点、幕课和微课等利用了各种新型的电子信息手段;要么干脆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倒了个个,例如“翻转课堂”法。这些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反映了学者们对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努力,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学者们很少用到“探究式教学”方式。探究性教学概念自美国生物学家施瓦布于1961年提出以来得到了教育界的充分肯定。这种方法突破了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备课”变为“设计”,从课堂上的“独白”走向“对话”,从知识点走向问题域(郝志军,2005),是一种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然而,我国目前“探究性教学”在师范类专业使用比较多,而在普通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很少使用。

本文认为“探究性教学”更适合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因为西方经济学主要讲授一些比较成熟的经济学理论,这些理论或者通过案例得到了深化和理解,但也有一些内容属于探究型的,目前还没有形成主流,也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则需要做出探索式的研究。通过探索式教学,给予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它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推理、决策、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而且深化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因此实施探究性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将这种教学的理念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这对贯彻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至于如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具体实施“探究性教学”法,还需要在目的、内容、步骤以及实施的手段等方面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2):5254.

[2]鄭凌燕.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西方经济学教学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35.

[3]曾祥炎.研究性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3132.

[4]成新华.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8,(5):5356.

[5]文良.辩论式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109111.

[6]杨继波.高校网络教学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分析——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3):138139.

[7]施淑蓉.MOOC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教育,2015,(9):4950.

[8]韦忠娟.从微课的教学效果看微课程建设问题——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文化教育,2014,(6):101103.

[9]唐秀伟,李伟.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5):4749.

[10]战岐林.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研究——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金融经济,2016,(8):154155.

作者:李春华

视频案例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3:

地方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摘 要: 作者基于在赣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系统地提出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影视教学法、故事教学法和角色互换教学法等方法的思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西方经济学” 教学方法

一、引言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如何讲授好这门课程,使学生对这门课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是经济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然而,目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在地方本科院校,问题尤为突出。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感到“西方经济学”课程学起来困难。

在笔者十几年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能真正比较好地理解本课程的学生相当少见,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庞杂且抽象,专业术语和基本理论多,难以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生听得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我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基本上处于教师在讲台上不停讲理论、画图表、推公式,而学生则“聚精会神”坐在下面听讲的全堂“填鸭式”灌输的教学状态,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一节课下来,往往是讲了很多内容,但效果很差,学生云里雾里。其结果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学得累,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调动,课堂变成教师的“独角戏”。

3.学生对数学工具在经济理论中的应用普遍感到不适用。

“西方经济学”对数学工具的应用与定量分析相对较多,特别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部分在弹性、消费者均衡和生产者均衡中广泛涉及边际效用、边际产量、边际成本等众多的边际概念都需要用到微积分的知识,这与他们原来对经济学属于文科的认知不一致,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这些公式、图表、代数证明比较难接受,尤其很难理解这些图表和公式的经济学含义,导致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产生畏惧,缺乏自信,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三、“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内容比较庞杂。

“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理论体系比较庞杂,要讲授的知识点多,并且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教师比较难讲好,学生也难以理解。“西方经济学”课程就其研究内容而言,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因为后续专业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地方高校开设的西方经济学学时普遍低于综合性大学,一般只有48至56个学时,在这有限的学时内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只能注重理论的讲授,没有时间和空间联系经济实际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对内容理解不透。

2.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

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不足,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存在以下劣势:一是不同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课程,自从他们上学以来就一直在学,因而积累了一定的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和经验,这种类型的课程是以前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对于如何学习它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因而一下子难以适用这门课程;二是实际上要学好“西方经济学”,需要一定的对经济活动的直观的经验认知,因为经济理论都是从经济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一般来源于比较偏远或经济不发达地区,学生对经济社会的直接接触很少,因而即使对于一些简单的理论,学生学习起来也显得吃力。三是我校招生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文科生,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这给他们学好本课程增加了困难。

3.地方本科院校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西方经济学”的微观与宏观部分涉及内容很多,同时课时量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如下处理工作:一是要懂得内容的取舍,即哪些内容要讲哪些内容可以不讲,哪些内容对于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而言是基本的,要精讲,哪些内容对于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而言是扩展内容,可以略讲。二是要讲清楚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各章内容之间是平行关系还是递进关系,这对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做到以上两方面,教师就要具有较高的科研学术水平,对西方经济学具有较高的理解水平。在地方本科院校还有较大部分教师难以达到以上要求,故讲课时,往往呈现出流水账的形式,难以抓住重点,不懂得详略,结果是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好。

四、我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由以上分析可知,要解决“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列问题除了教师自身水平要提高、学生生源质量要提升外,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探索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解决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等问题,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讲授方法外还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影视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影视材料作为一种可视可听的信息传递载体,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很多视频既反映了经济规律,又把经济现象表现得更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结合影视中再现的情景更好更快地理解基本理论。

3.故事教学法。

在介绍一些比较抽象和枯燥难理解的西方经济学原理的时候,可以巧妙地用讲故事的方法。故事往往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运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其对于西方经济学枯燥无味的印象。

4.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结合教材的内容,运用游戏的手段,比如游戏产品、开发游戏课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转换成游戏,通过一系列感性活动,引导学生从游戏中掌握知识”。游戏教学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很好地强化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

5.角色互换教学法。

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中一些比较容易理解且易于收集资料的内容,我们采用角色互换教学法,即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短时间的讲授。老师与其他学生一起在台下听,最后老师对整个讲授过程进行点评与总结,既包括对授课内容的梳理,又包括讲授者的表现及讲课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与沟通。这样既可以活跃氛围,又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激发其学习动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

以上这几种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具体运用举例可以用下表表示:

五、结语

以上各种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为了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教师们不应限于以上总结出的这些教学方法,从而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使学生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波,李海明,王颖.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西南大学的教学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7).

[2]肖功为.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

[3]熊艳.地方高校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4]任妍,章磷,孫喜成.西方经济学“三螺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4(4).

作者:肖晓军 万小婷

上一篇:国土局理论学习工作总结下一篇:工作总结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