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小学数学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数学作为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空间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同时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一味地讲求被动学习、机械式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数学思维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学中小学数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中小学数学论文 篇1:

高等代数教学对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培养的意义及教学策略

【摘要】对照小学数学《新课程课标准》提出的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分析了高等代数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数学学科素养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等代数 数学素养 教学策略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实施,特别是有效教学的不断尝试和实践,对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学生既是未来的数学工作者,更是未来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因此,使其在数学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得到数学理性思维的严格训练,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高师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改变传统的数学专业的陈旧的教学观念,恰当的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手段,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策略,使传统的数学“三基”课程: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数学分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本文就以笔者任教的高等代数课程为例,谈谈高等代数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培养的意义及教学策略。

1.高等代数能促进数学师范类学生必备的数学教师素养形成和发展

国家提出“素质教育以来”,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特别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6版)》提出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可将其概括为十大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相应的我们未来的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对应的相对高的数学素养。高等代数课程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这些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业。

1.1高等代数能促进学生高等抽象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和符号运算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符号意识,教师就应该有较高的抽象思维和符号运算能力,而高等代数可以说是符号数学,代数符号语言是高等代数的基本语言,运算性和可平面摆布性是这些符号的基本特征。例如多项式,就是中学多项式的形式化,也就是不再把它看成一个数或函数,而仅仅是一个数学符号,而这里引入的运算也只规定的符号之间的运算。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在多项式的运算和相关结论的证明过程中,不能把它当然的看成数,一切都要按照规定的运算规则来推导,使学生逐步的习惯符号化的抽象的数学运算。再例如矩阵,矩阵就是按照行列摆成的一个数字阵,它也仅仅是一个代数符号,只有在具体的条件下才有相应的实际意义,它是类似问题的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正如数学分析中的导数符号,它可以表示切线的斜率,也可以表示质点的瞬时速度。再有高等代数中的向量空间、线性变换无一不是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整个的理论都是由代数符号的运算构成。这些概念的学习能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形式化和符号化的思维习惯。

1.2高等代数能够培养学生模型思想和较强的逻辑推理

高等代数可以概述为一门以公理化的定义为基础,以抽象的代数符号为对象逻辑推理严密的模型化的高度抽象的学科。例如,从线性方程组抽象出n维向量空间的数学模型;从n维向量空间、几何空间等更进一步到用一个字母ɑ,β等表示一个向量的建立在8个公理化的定义之上的向量空间,再到欧式空间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学习和理解都是对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高度训练。

1.3 高等代数能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数学统一观的形成

从几何直观到几何空间再到一般的线性空间和欧氏空间,这是具体到表象的一个高度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发展过程,通过高等代数的这一系里的空间概念理论的学习探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发展升华。在整个高等代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不管是多项式、矩阵还是线性变换甚至数学分析和几何问题都能够统一到线性空间或欧氏空间上来研究,从而能使学车形成数学的各分支不是孤立的数学统一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学习数学,认识体会数学的美,逐步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数学观。

2.高等代数具体的教学策略

怎样实现高等代数教学对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培养的目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高等代数教学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及近年参与的小学师资继续教育培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初浅的见解。

2.1高等代数的教学中应作好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高等代数与中小学数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高等代数中的诸多的概念、思想和方法都是从初等数学的概念和内容上发展而来的。概括起来,我们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衔接。第一是知识方面,高等代数中的多项式代数的内容就是中学的多项式概念的形式化发展,带余除法、整除、最大公因式等概念和方法都是小学中整数集合的概念和性质的拓展。由二元线性方程组、三元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自然的发展到n元线性方程组,进而形成行列式、矩阵、线性空间等高等代数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第二就是思想方法方面,若抽象的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模型化思想、构造化思想、分类思想等都是从中小学中的数学思想龅牙上由浅入深、由零散到系统、由自发到自觉发展而来。第三是数学观念方面,如数学的价值观、数学的本质等。

2.2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现在高等学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基本上都还是停留在“讲授法”阶段,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生怕学生学不会,一节课讲到底。这种满堂灌的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效果极差。因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转变,现在大多地方性二本院校都大量的缩减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课时,这更加剧了教和学的矛盾。高等数学的教学应该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2.3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在高等代数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能使能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课堂结构、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技术,音像同步,动静结合,为学生创设情景,使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Matlab等数学软件对高等代数的重点、难点进行模拟实验,能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教学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念、数学知识结构、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以及对数学人文精神的领会,都将在其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把数学应用到他们的生活实践之中。高等代數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优化数学知识结构,可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高度抽象的数学思维和模型化思想,能够促使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数学系前代数小组.高等代数[M].4 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运怀立,杨之.MM 教育方式与当代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4):74,77.

[3]魏立平.谈谈数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改革[J]. 数学教育学报,2006,15(2):97,99.

[4]龚罗中,曾玲玲. 地方性本科院校数学基础课程施行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8): 83-84.

[5]杜君花.多媒体教学课件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应用边疆经济与文化[J]. 2007,11,126-127.

[6]李勇华.多媒体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应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5).

作者简介:

龚罗中(1973.06-),男,汉族,博士,副教授,湖南沅江人,主要从事代数组合、编码与密码及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作者:龚罗中

教学中小学数学论文 篇2: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研究

【摘要】数学作为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空间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同时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一味地讲求被动学习、机械式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数学思维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基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工作经验,浅谈几点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以期对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当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当前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于人才素质能力尤其是其逻辑思维的培养需要从中小学阶段抓起。数学作为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空间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同时,《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关于数学教育目标的定位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具有初步的创新意思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改变以往传统机械式地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被动接受,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变得至关重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诱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证明和推理、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分析和借鉴问题的能力。所以本文基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工作经验,浅谈几点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以期对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数学思维方法对学生的作用

古人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人的名言道出了数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一旦掌握了各种数学思维方法,解题能力会显著提高,有利于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提高和促进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同时,开展数学思维的训练,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在数学中主动地进行实验和观察、猜想和推理,从仅仅的单纯知识传授到多方位关注学生的知识、素质和思维能力几个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完善和升华。

三、中小学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培养的建议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一方面可以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解题练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注重对概念的学习

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构成知识的重要基本成分,它反映了事物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数学学习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了数学概念的作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属于理科学科,只要学会相关计算就可以了,概念这些属于文科性的东西,是否掌握无关紧要,这可就大错特错了。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不但要牢牢记住它,做到信手拈来,而且要真正理解它,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同时对定义、公式、定理及推理都要有透彻的理解。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概念,才能充分运用它去解决各类数学问题,才能学好数学。

(2)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整体的框架,从而将学习过的各模块数学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从而深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完善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3)找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切入点

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养成刨根究底、深入探索的良好习惯,同时学会使用组织化策略,即通过将几个独立的信息单位组织委一个新的模块使任务简单化,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加强变式练习,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2007,46(5):1-5.

[2]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6.

[3]张维忠.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33.

[4]于慧娟.聚焦:思维的深度与理解的宽度[J].人民教育,2010(24):31-33.

作者:陈景莲

教学中小学数学论文 篇3:

关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经常有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在小学时各科成绩都很好,可为什么到了中学以后,成绩就下降了许多呢?”这一现象在数学这一科上表现尤为突出。其实这里面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小学的学科知识以及学习方法都存在不小的差异,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过度,就很容易出现成绩下降的情况。因此,如何做好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如何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已成为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我认为不仅体现在学生学法的衔接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育理念、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的衔接上,下面笔者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理念的衔接:从感性走向理性

曾经听一位中学数学老师发自内心地说:“教学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而不应该是‘急风暴雨’式的。”所以我想,一切教学行为的源头都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只有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相互融通了,教学行为才能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方面的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要统一理念,数学教育要符合学生特点。数学课堂要提高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因此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准确合理,课堂目标应该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有所得;而课堂设计中多媒体图片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并且课堂活动要提高有效性,每一个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二、学习兴趣的衔接:从当前的状态走向可持续发展

小学生的特点是:在数学上有能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能集中,还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所以数学成绩不好。因此,如果小学数学老师能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喜欢上数学,那么这些学生就是在进步。同样我认为初中的老师也应该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促学生发展的首要位置。而不能让学生用小学的学习方法一下子过渡到中学的学习思路。例如,我无论教什么样的班级,我都会让每一位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所有的孩子都感受到同等的待遇。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因为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爱,从而乐于与老师交往。

三.知识点的衔接,从局限走向拓展和延伸

小学数学教师上课应给学生留下知识生长点,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留下空间。例如有的学生问“镜子里的我左右的方向为什么和我的方向是相反的呢?”我们的老师就不能用“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一句话遏制学生的求知欲、探究精神,遏制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应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给孩子面对陌生领域寻求答案的方法;应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到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数学的课堂,“数学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应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然后加以引导。总之,我们要贯彻课程新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让学生满怀求知与探索的欲望迈进中学阶段的学习。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从相对孤立走向有效性

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进入中学的初期在学习上主要体现在:明显感觉知识相对孤立,方法理解比较肤浅,使用时模棱两可,缺少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已有的小学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指导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到在初中学数学其实也并不可怕,数学是很有用的,每个人都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掌握学习方法。3.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文化底蕴,还要真正做到以情优教,凭着自身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敬爱,从而转化成学生喜欢数学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缩小进入中学后逐渐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

五、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从有始无终走向早、全、恒

“早”是指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教育要早重视、早加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时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和知识点等诸多方面和因素在今后的发展,而中学数学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好中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让学生们能平稳而顺利地进行过度。

“全”是指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教育要全方位进行。

“恒”是指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教育要常抓不懈。

作者:史秀兰

上一篇:年终总结开头语(精选2篇)下一篇:化学高一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