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在与世界各地的本土语发生融合,带来了英语的本土化。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便形成了中国英语。本文主要分析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不同,以及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尽量避免使用中国式英语,引导学生使用中国英语。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国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1:

中国英语与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 以打好语言基础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形势。当今大学英语已进入后大学英语时代,其教学改革应从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层次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中国经济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中,中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帮助中国与世界在多领域进行对话与交流,同时传播自己的思想与文化。从后大学英语时代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中国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并提出应从中国典籍、大众传媒和中国英语语料库三个方面入手,建设和调整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 后大学英语时代 中国英语 中國典籍 大众传媒 语料库

一、引言自1982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改革,目标都是围绕在打语言基础上。也就是说,学生还是在学习语言知识本身。然而,语言知识的传授不再能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和学生水平。在此形势下,蔡基刚认为大学英语改革已进入后大学英语时代,并提出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总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学术英语而不是基础英语。学术英语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也即通过学习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相关的知识来学习英语的课程。然而,学术英语也只是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生源层次较高的重点大学实行。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4月24日,全国普通高校共2138所,其中本科以上大学841所。国家重点大学有121所,仅占普通高校的5.7%,占本科院校的14.4%。一本院校200多所,占本科院校的23.8%。也就是说,生源较好的院校仅占本科院校的30%左右。70%的本科院校都属于二本三本院校,这些院校的学生层次较低一些。那么,对于一般大学的英语教学应该如何改革无疑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后大学英语时代英语教学现状毫无疑问,任何课程的设置和改革都应从需求出发。当今社会正处在多元经济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的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在此背景下,国家教育部对人才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其中要求本科层次的卓越人才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从卓越人才的本科人才标准来看,学生应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及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一般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主要有基于分级教学的基础英语课程、选修课和通识课程三个思路,而这三种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英美社会文化为背景选取的。文化全球化是多国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共存,并不是被某一国文化所同化。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多国在政治、科技和文化等领域进行对话与交流。在此过程中,中国在吸取他国经验的同时,更希望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文化,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强大。这种以英美文化为主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文化全球化下的中国外语教学了。

三、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中的意义基于对文化全球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英语的学习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起主导作用,但英语因与世界各地的语言与文化长期接触从而产生了英语本土以外的各种变体。作为一种外语变体和使用型变体,中国英语主要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用于国际交流和沟通的一种工具。葛传槼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后,相关学者不断完善着中国英语的定义。汪榕培首先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在中国本土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应以规范英语为核心,它的词汇、句式和语篇具有中国特点,谢之君发现中国英语的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英语水平有关。贾冠杰将定义中的中国特点归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及思维方式在英语使用中的反映。这些学者对中国英语的研究虽然不能完全概括现阶段英语在中国存在的各种现象,但是却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指引了方向。首先,应转变英语教学的观念。中国英语是世界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客观存在。标准英语不在是大学英语评判的唯一标准,英美文化也不应英语文化的唯一内容。中国英语应该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观。其次,应规范中国英语加强母语的正迁移,避免或减少中式英语带来的母语负迁移。建立中国英语语料库是一个很好的规范中国英语的途径。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中国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最后,在中国文化的传播中适当考虑中国人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真实有效地让世界领略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

四、中国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材料的选取不仅应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与真实的语境相结合选取语料。例如,一篇介绍感恩节的语篇应附以中秋节的相关内容加以比较,借用原语篇用英语介绍中秋节。又如,也可多让学生阅读和收听中国官方媒体介绍中国文化的语篇。总之,中国文化方面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从而指导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一定程度地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症”,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表达个人观点,传播中国文化,从而提高个人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1.中国典籍译本中的中国英语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盛行于晚清时期,主要体现在西方传教士编写的汉英词典、汉英对照书籍、介绍中国文化的报刊、中国文化典籍的英译本等。中国典籍的英译是晚清时期中国文化传入西方的重要活动之一,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然而,20世纪中国典籍的英译作品数量远远少于西方典籍的汉译,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逆差。因此,在文化全球化的21世纪,我们应该更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高校师生是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成员。应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中加入中国优秀经典的文史哲作品,既选取中国译界大师翻译的作品,有选择来华人士和华裔人士翻译的作品,学习和比较中国英语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用中国英语介绍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从而让西方了解和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2.大众传媒下的中国英语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最有效的载体。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大众媒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对外传播进而树立国家在世界的形象和增强其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学习大众传媒的中国英语有助于工作和深造过程中的国际跨文化交流,让更多的外国人喜欢中国文化。国内媒体和具有较强舆论影响的国际媒体在报道中国事物时倾向于中国英语,如CCTV9,BBC,CNN,China Daily等。电影是除了报纸、电视以外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体。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并受到国外观众的喜爱,这与电影的翻译是分不开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大众媒体的中国英语素材将有效地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中国英语表达的意识和能力。3.中国英语语料库的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发展为英语语言和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国际学术界已建立了很多英语语料库。随着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需要规范化,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中国英语语料库,采用严谨的统计方法分析中国英语各个层面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学可以选取中国语料库的语料以及分析结果作为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中国英语更加规范化。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场景建立语料库,如电影对白、新闻报道、中国典籍等。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从不同的中国英语语料库中选取语料作为教学内容。

五、结语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本土文化也逐步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基于对自身文化的认可和信心,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也应该包括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即中国英语。通过学习英文版本的中国文学,来自各种媒体和中国语料库的中国英语,逐渐规范中国英语,提升审美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达到使其不仅能理解英语文化,更能通过英语来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和思想。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5).

[2]Hutchinson,T.& 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e[M]. Cambridge:CUP,1987.

[3]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4]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1,(1).

[5]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6]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现代外语,1995,(4).

[7]贾冠杰,向明友.为中国英语一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5).

[8]Brian Tomlinson,Dr Hitomi Masuhara.Applied Linguistics and Materials Development[M]. London:Continuum Intl Pub Group,2012.

[9]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12).

[10]乔春华,周华媛,骆红亚.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2,(3).

作者:韩英焕 高琳琳 葛忠强

中国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2:

中国英语与后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在与世界各地的本土语发生融合,带来了英语的本土化。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便形成了中国英语。本文主要分析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不同,以及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尽量避免使用中国式英语,引导学生使用中国英语。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大学英语教学

随着英语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必然会与本土语发生融合,从而带来广泛的本土化。目前,中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持续发展,使得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壮大,英语在中国的使用和应用范围、中国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就形成了中国英语。

一、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与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虽然看上去很接近,但在本质上却有天壤之别。中国英语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英语变体,对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具有积极意义;而中国式英语是汉语和中国文化对英语干扰影响的产物,不是标准的英语,对英语学习和夸文化交际具有消极意义。中国英语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葛传槼首次正式提出的。此后,汪榕培、李文中、张培成、谢之君及张辅军等学者也对中国英语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他们从不同的侧面给出了中国英语的概念。汪榕培对中国英语的定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人在本土上使用的;二是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三是具有中国特点的。而李文中把中国英语定义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中国英语的描述存在差异,但他们的描述都包含以下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表达的事物是中国特有的;二是表达的方式是符合英语习惯的;三是能被英语本族语者理解和接受的。而中国式英语最初指的是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是19世纪中国人与英语国家的人做生意时使用的一种贸易语言。中国式英语是一种中介语或过渡语,它是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李文中是这样定义中国式英语的:“所谓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和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中国式英语虽然不是标准的英语,但是它反映了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所作的尝试和经历的过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纠正学生使用的中国式英语,引导他们使用中国英语,说标准英语。

二、中国英语与后大学英语教学

1.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1)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无论是从传播华夏文明的角度,还是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角度,中国英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目前,还没有一种英语变体能准确的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因此,要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只有使用中国英语。但在与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事物的时候,时常会出现失语现象,这是因为他们的词汇储备中没有这样的词汇。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弥补教材中大多介绍英美国家文化内容的缺陷,适当引入中国文化题材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2)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想让世界了解中国,提升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中国英语就势必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英语的教学能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优越感,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改革翻译部分,目的是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历史、传统和文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这方面的材料,或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课后自学,并在课堂上做介绍。这样做既能督促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也能让学生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输入。(3)中国英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目前,大学生课上学习的内容,大多与英美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相关,有些学生会觉得学这些东西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太遥远,没有用,与人交流的时候,想谈论身边发生的事情却不知怎么说,从而缺乏学习动力。倘若学习了中国英语,他们就能熟练、自由的表达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实用性。

2.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纯粹的英美标准英语相比,中国英语更切合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汉语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的特点,更具实用性。因此,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国,就必须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改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开展中国英语的教学和学习。首先,在英语课堂上应适当加入有中国特色的文章,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虽然教材中没有太多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时的安排,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国文化,在课上以小组作业或其他方式,把所学的内容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阅读中国英语方面的报纸和杂志,如China Daily,21st century,China Today等等;还可以让学生多收听和收看中国英语节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其次,帮助学生克服中国式英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汉语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形成了中国式英语。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使用标准英语,要求学生对母语进行有意识的思考,不能受到汉语字面表达的困扰。好多学生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都会出现使用中国式英语的现象。如:在表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时候,会有学生用“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这样的句子;在表达“给他点颜色看看”时,会说“Give him some

color see see.”等等。这些表达都是中国式英语,学生使用这样的英语与外国人沟通,会让老外摸不着头脑;学生的表达得不到认可,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也缺少了英语学习的动力。第三,在帮助学生克服中国式英语的同时,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英语表达,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汉语思维,使用中国英语。教师要求每名学生都用英语思维方式来表达不太现实,但教师能做到的是用标准英语的规范来约束学生的汉语思维,借鉴英语表达的缜密性,弥补汉语表达上的欠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中国英语来复述典型的有西方思维特色的英语语句或段落,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促进学生对中国英语的运用。最后,教师应加强自身对中国英语的学习和研究。只有教师掌握了中国英语的理论知识,并对其专心研究,才能把中国英语更好的应用到教学中去,指导并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英语,避免使用中国式英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中国英语的发展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无论是英语学习者还是英语研究者都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汉语思维,避免说中国式英语;作为英语研究者,我们应该从更多层面研究中国英语,并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效率和效果,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参 考 文 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2]彭晓瑜.由中国英语引发的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宋延辉.浅析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4]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1)

[5]余芳.从大学英语教学角度谈谈中国英语[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1(5)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共享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L13DYY051)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贺静(1978~),女,辽宁义县人,沈阳工程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刘岩(1972~),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副教授;高琳琳(197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葛忠强(1979~),男,辽宁大连人,沈阳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宋大明(1980~)男,辽宁鞍山人,沈阳工程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

作者:贺静等

中国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3:

“中国英语”研究与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它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在分析中国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教学要求、教学观念和方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国英语”;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逐渐成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英语的全球化引发了它的本土化。“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中国英语”的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国英语”研究的现状

1980年,葛传槊在《漫谈由汉译英》一文中说道:“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在旧中国还是新中国,讲英语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翰林院”、“五四运动”、“赛先生”、白话文”、“八股文”等(imperial examination;Han linyuan/Imperial Academy;May Fourth

Movement;Mr Science;Baihuawen;eight—legged essay)他认为这些译文有些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不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而应该称作“China English”。这个提法肯定了“中国英语”现象,指出了这些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虽然葛老先生只是就我国翻译谈词汇顺便提出了“中国英语”的概念,并没有继续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但却迈开了我国对“中国英语”系统研究的第一步。1991年,汪榕培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1993年,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英语’社会文化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2001年,杜瑞清、姜亚军撰文回顾了“中国英语”研究近20年的发展历程,对“中国英语”音位、词汇和语篇层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总的来说,现阶段的“中国英语”研究在音位、词汇层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句式和语篇层面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中国英语”存在的必要性

“中国英语”体现了文化的平等性和中华民族的自尊感。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且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是值得国人为之骄傲的,而与此同时,世界也渴望了解中国。英语现在已经成为了国际交流的语言,应该承担起承载多种文化的责任,而众所周知,单一的一门语言是难以完成这个任务的,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语言必须进行变化,英语变体必须存在,“中国英语”必须存在。语言承载着文化,中国人在和外国人交流时不单要学习他国文化,也应发扬中国文化,介绍中国特色的事物,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目前,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中国英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课堂上老师提到l Ching,lychee, mahjong,papertiger,Great Cultural Leap这样的字眼时,学生往往会流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他们认为这是不规范的表达,以为在英文中有更加合适的翻译,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性认识不足的表现。在与外国人的交流当中,当有需要介绍到中国传统的文化事物时,学生就会出现失语现象,因为他们的词汇储备里缺乏这样的字眼。现在学校比较常用的教材主要是用英美英语编写的,教材的内容也主要是关于英美文化,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接受英语国家的文化熏陶,这在交流上可以看作是文化输入。交流应是双向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也需要进行文化的输出,但是因为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内容比较少见,在和外国人交谈时学生们总感觉难以充分表达。

三、“中国英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国英语”概念的提出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对英语教学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长期以来,标准英语对中国英语教学有很深的影响,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过分依赖标准英语的做法对学生学习英语并没有太大的好处。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真正弄明白我们的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空有对标准英语的一种“执着的爱”。

在全球化和英语国际化的背景下,英语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英美等主流英语语言被动的模仿者、追随者和使用者,而是具有跨文化意识,能够以中国人身份用英语得体、有效地同世界各国朋友交流合作的高素质人才。中国人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了解外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更是要利用英语对外宣传介绍中国的方方面面,表达我们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弄清楚了英语教学的目的,结合中国英语的特点,对中国的英语教学发展有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中国的英语教学必须体现母语和目的语双重文化意识和内涵。目前我国的大学荚语教学大纲虽然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总的来说在教材上表现得还不够明显,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比较少,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关于中国英语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课下的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做PPT演示,做话题讨论或者是情景演练等,提高学生上英语课的兴趣并提高其表达能力。举个例子,比如春节快到了,就可以以春节为例,让学生课下借助网络,书籍,报刊杂志等来了解规范中国英语表达,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这个进行讨论、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

其次,正确对待中国英语的特色。语音是语言的“名片”,目前各类学校语音教学独尊英美,存在“矫枉过正”的做法。世界上到目前为止,任何一种变体无不表现出一定的语音特色。这种各具特色的英语语音并没有妨碍英语的传播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因此,对于外语教师、口译人员等专业人士不妨要他们与本族人接近,而对于广大普通学习者和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相应降低要求。

总之,对待中国英语也应该像对待其他英语和其他文化现象那样采取一种容忍和开放的态度,在英语普及教育阶段暂时保持以英美规范英语为基础的同时,避免不假思索地断然否定或排斥各种中国英语现象;在专业提高阶段和研究领域,则需要补充中国英语文化方面的内容和汉英文化比较的内容,建立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方法。

参 考 文 献

[1]杜瑞清,姜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评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2]葛传渠.漫谈由汉译英的问题[J].翻译通讯,1980(2).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4]李少华.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5]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6]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学院学报,199l(11).

基金项目:1.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能源电力类本科院校优化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WYYB13105)的部分研究成果

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共享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L13DYY051)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刘岩 高琳琳 葛忠强 贺静 宋大明

上一篇:通信站站长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学习型机关建设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