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略论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小学作为一个起步重要阶段,在这个起步阶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做好学生引导阅读工作,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帮助青年学生迅速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思维习惯和培养掌握正确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增强青年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等,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研究目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略论教学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阅读略论教学管理论文 篇1:

2013年总目录(下)

校园春秋

特色办学 跨越发展林朝煌3.1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吴金文6.1

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许昱钒9.1

卷首语

完善评价机制 搭建教育梦想平台郭俊清12.1

本刊关注

视点聚焦

让教学技能大赛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刘仁增3.5

展现岗位练兵成效 彰显教学素养魅力

——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小学数学观赛感言

徐国裕3.7

践行新课程理念 锤炼教学基本功

——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小学英语比赛述评

黄宛辉3.10

让梦想飞翔在教育的天空本刊编辑部6.5

每位教师都应成为实现教育梦的重要力量王庆欣6.5

三尺杏坛梦想花开 用心培育中国未来

——解读“中国梦”里的教师梦想黄国才6.7

共筑“校园梦” 实现新突破

——让孩子在校园中幸福快乐地成长邓肇玖6.9

文化建设绽光彩 百年老校今梦圆林 义6.10

台湾小学习作教学经验之借鉴黄国才9.5

“儿童观”视野下的台湾小学作文教学林世凤9.7

追问本质 追求本体 追寻本真

——闽台两地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及启示曹建忠9.11

教育梦想与教师成长黄家骅12.5

树叶吹奏:承载我的艺术教育梦想

——“树叶吹奏艺术”进百千所中小学课堂情缘邹开煌12.6

追求梦想 走向成功

——我与我的“新成功教育”林 祥12.7

践行校园文化 放飞教育梦想

——以龙岩莲东小学为例林夏慧12.9

热点追踪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许文良9.12

加强培训 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王长雄9.14

提升教师素质 创设高效课堂张东梅9.15

名师名校

八闽名师

3.插页 易增加 杨承军 徐玉烟 陶雅珍

6.插页 方晓敏 陈芝敏 林秀芳 赖翩京

9.插页 夏 金 于玉芳 郭祥兴 黄艺琼

12.插页 陈育平 王博文 林启福 郑良意

名师风采

追逐教育梦想

——记厦门海沧育才小学校长黄马福潘清河3.12

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有感于厦门市湖里中心小学的办学理念潘清河9.17

办学治校

学校管理

谈教师管理中的激励策略沈文胜3.15

对“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的几点思考吴吓龙3.17

创特色文化 造和谐环境

——以明溪第二实验小学为例李金禄3.18

略谈校园文化建设的三种策略

——以周宁浦源中心小学为例徐 斌3.20

寓诗联文化于美德教育

——以晋江金井岱峰中心小学为例柯丽雅3.21

承行知精神之脉 建特色校园文化

——以福州市屏西小学为例林 彤3.22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以晋江海滨小学为例林红纯3.24

当一名执著的校长阙青松3.25

走科学管理之路 让学校发展魅力四射

——以龙岩第二实验小学为例朱志金3.27

强化管理 培养教师主人翁意识连益利6.12

加强民主监督 推行阳光工程

——以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为例郑惠懋6.13

运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调动和激励教师林碧鹤6.15

校本培训模式改革研究

——以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为例郑良意6.16

实施“差异教育”策略 践行“幸福教育”思想

——以惠安县第三实验小学幸福教育为例郭惠彬6.18

让小班化成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软环境李 征9.19

打开“儿童世界”的新画卷

——龙岩师范附小“童心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林水河9.20

秉承兰花文化 培育兰苑精神

——连城县朋口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罗志成9.22

“圈养”与“放养”的融合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方法探索蔡 颖9.2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与思考

——以邵武市沿山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为例黄志忠9.25

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基于我省53所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所在学校生师比的研究

潘必方12.11

优化教学管理 创建有效课堂黄明顺12.13

创设“三个环境” 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王昌发12.15

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心理调查研究林文瑞 林兆星12.16

盘活人力资源 实行精细化管理张君超12.18

加强法制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林清榕12.19

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

关注学情 提高课堂实效性吴金城3.29

准 趣 实

——浅谈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刘海霞3.30

畅游书海 领略阅读魅力

——浅谈小学高年段课外阅读指导策略陈 晶3.31

以课文标点教学为突破口引导语文学习王晓妹3.32

故事 让语文教学别样精彩庄少鹃3.34

彰显语文特点 培养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及对策何东魁3.35

立足文本 跟着作者学观察谢 云3.37

践行“教学做合一”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江雪萍3.38

真情实感赋予习作教学活力陈淑贞3.39

关注预设与生成 提高理答有效度黄带娣3.41

开“源”引“流” 让学生爱上习作姚晓英3.43

贯彻课标要求 倡导课外阅读林 颖3.44

解读文本密码吴丽娜3.45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郑红祥3.47

小学语文备课点滴谈唐清河3.49

以读导学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范隆方3.50

解读好文本 学好语文李一捷3.51

摭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六法蔡志扬3.53

谈农村小学起步作文教学陈 燕3.54

指导观察奠定习作教学之基江庆茂3.57

阅读和写作的聚焦点

——“阅读本位”读写观王讯义3.58

情景式体验是习作丰盈的泉源吴丽霞3.60

关注学生学习体验 有效评价语文教学陈银柳3.61

深夯文字基础 力促潜能释放

——低年级作文教学的实验与探索吴素明3.62

小学数学“先学后教”模式实施之要素张江梅3.64

灵智应对生成 打造深度课堂张阳花3.66

学生计算失误之原因分析王海梅3.67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谈谈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加工使用俞赛红3.69

借助多媒体 促学生学习体验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有感唐小燕3.70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以《去年的树》一课为例鲍晗青3.72

虚境型片段教学要把握“三变”林惠清3.73

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刘美红3.75

小学数学课堂操作要凸显“四性”邱桂珠3.76

从细节中寻找有效教学突破口郭锦玲3.78

经历建模过程 提高应用意识

——以人教版五年级《因数和倍数》一课教学为例王其柏3.79

润物细有声 美在诗中流

——古诗审美教育探索林燕波 何瑞婷3.81

小学语文教学提问艺术苏桂美3.82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习作教学思考王冬莺3.84

小学生在体育课游戏比赛中行为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孙仲奎3.85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陈云琴3.87

写作教学应让学生学会构思蓝耿星3.89

让口语交际生活化陈清琴3.90

巧设过渡语 好课如佳作蒋小琴3.92

让美在听说读写中生成林其渊3.94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学生数学建模陈爱美3.95

“问题”是提升数学思考力的金钥匙许克城3.97

调动词语积累 提高表达能力林晓静3.99

构建开放性课堂 永葆语文魅力傅雪华3.101

寻佳音 探优法 唱好歌

——儿童声乐启蒙教学初探李 征3.102

让情感之花在音乐教学土壤中竞相开放

——音乐课情感教学之我见林 群3.103

厦门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模式的若干思考段艳霞3.104

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短板”补长策略研究郭建源3.106

高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邵年轻6.20

高效课堂从多元细节做起于玉芳6.21

小议语文教师的幽默感齐 榕6.23

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学策略林雪钦6.24

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反思连秋凤6.25

写真人 叙真事 抒真情

——小学生真情作文指导、“五部曲”谢春红6.27

体验 实践 创新

——谈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王满清6.29

在沃土中成长 在苍穹下翱翔

——有效利用农村资源创设灵动数学课堂郭俊清6.31

体验促真情 下笔如有神

——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索陈梅凤6.32

谈多媒体课件作用及运用黄朝峰6.33

阅读教学整体性指导的思考与尝试江立旺6.35

利用“错误”资源 演绎灵动课堂吴乐颖6.37

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郑少卿6.38

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三步曲陈炳全6.40

以读悟情 以情带声 以声达意

——对朗读指导有效策略的探讨陈 瑾6.41

贴近生活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陈于福6.43

关注点滴 有效积累

——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点滴谈严明慧6.44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应对网络语言的影响陈 峰6.45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策略探究黄庆兴6.46

低年级几何直观教学例谈陈艳珠6.48

巧用情感资源 为数学教学插上翅膀谢晓霜6.49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提高数学教学实效蓝美惠6.50

构筑体验学习课堂 让孩子快乐学习谢雪恋6.51

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指导策略吕秀维6.53

有效理答 让阅读教学精彩纷呈陈阿娜6.54

仿写 补写 续写 改写

——让随文练笔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沈冰清6.55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之我见兰冬梅6.57

引导联想 发展思维苏琼兰6.58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策略张清裕6.60

引导自主学习 培养自学能力陈敏艺6.61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朱清彬6.63

幽默——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詹茂钎6.64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谢 飞6.65

课外阅读的“三定”效应林园秀6.67

加强动手操作 促进知识建构胡煌英6.69

识字教学的主与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一)《在家里》的教学建议谈刘耀琼6.71

语文教学小幼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林玉华6.73

让拼音教学“活”起来方祥立6.75

让语文课堂奏响学生反思的旋律李玉金6.76

把准阅读目标 进行有效训练黄秀霞6.77

充分挖掘资源 发展学生数感吴荔丹6.79

情到深处文自好邹翠金6.81

引进生活情境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潘 宇6.82

对教材解读和使用的两点思考王小琳6.83

哲理性叙事文本教学的三个维度陈碧容6.85

板块的力量

——谈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的设计张义平6.86

引导生本对话 放飞学生灵性卢成金6.89

播撒文学的种子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方兴基6.90

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张 平6.92

感悟习作教学的玄机林 峰6.9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之我见彭秋翎6.94

关注成长 追求言语生命课堂华秀秀6.96

以情感带动阅读 以复现带动积累石淑锦6.97

自学——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杨美连6.99

试析小学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肖汉元6.100

在语文实践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小《小露珠》教学为例林 枫6.101

以诗学诗 以诗悟诗

——谈小学古诗教学丘丽勤6.103

引导学生亲历体验 发展学生音乐素养

——谈小学音乐课堂体验教学的策略陈 清6.104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陈丽洁6.105

巧设引导 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叶 斌6.106

巧设教学情境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以《我们的画》为例陈珠华6.108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吴永钦6.109

电子白板教学应用误区及对策林 清9.26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林玉华9.28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展开想象翅膀高桂清9.30

“问”的学问

——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黄巧艺9.32

书法课堂教学实效提高策略柯小红9.33

浅谈低年级高效朗读教学蔡凤冠9.35

用足教材 追寻有效作文教学康碧月9.36

给作文评语一份精彩吴日州9.37

让语文教学拥有艺术美陈翠荣9.39

兴趣导航 让学生爱上阅读陈惠英9.40

个性化阅读应注重价值引导陈秀凤9.41

寻找课内外契合点 促有效阅读林丽仙9.42

建构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廖乃灯9.43

挖掘课文素材 促进学生习作杨心榕9.44

由“外”而“内” 化“静”为“动”

——谈小学生习作评改指导策略的优化张成聪9.45

以“趣”引路 放飞心灵

——谈“创生作文”训练的实践和体会黄秀敏9.47

略论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张秀芬9.48

提升阅读课小练笔效率“四招”华汉林9.49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江振珍9.50

夯实小练笔 成就大习作许成媚9.52

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点滴吴箕华9.53

以“思”为篙 撑行有效阅读之舟杨 华9.54

让生活丰润语文教学汤丽红9.56

作文教学中的评语魅力茅秀媛9.57

探寻电子白板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

——《海底世界》教学课例谈林 娜9.59

网络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郭 静9.61

放飞学生创想翅膀

——作文指导训练几点建议陈小新9.62

巧用文本练笔 演绎习作精彩

——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几点做法岳金春9.64

语文教学低效原因分析及对策陈永钦9.65

追问——让学生思维更深刻林丽玲9.67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李才群9.69

留白:凸显有效思考方式郭祥兴9.70

小学数学因材施教策略苏蔓花9.72

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郑巧燕9.73

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谢文焰9.74

提高小学课堂评价效率的几点思考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玉梅9.75

在主题情境图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郑荔花9.76

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谈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郑 伟9.78

在做、说、用中学数学李玉英9.80

例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兰文生9.81

毕业班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简桢琦9.83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索与实践甘毓岚9.84

论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曾玉碧9.86

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思想的探讨陈秀珠9.87

加强动手操作 促进知识建构胡煌英9.88

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灵动课堂詹秀英9.89

演绎数学形象化 促进学习有效性洪燕华9.90

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沈 铭9.91

增强小组合作 提升数学学习有效性丁 云9.93

让课堂设疑产生更好“效益”张美珍林文狮9.94

现代儿童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林启发9.96

谈“五学”课堂教学模式胡燕鸣9.97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之我见彭秋翎9.98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实践谢国华9.100

福州方言歌谣教学的思考唐天英9.101

为智障学生插上体育兴趣翅膀李丽娇9.103

巧设联想 创意无限

——小学抽象画教学探究郭秋菊9.104

从音乐课题小组合作研究看教师专业成长林 霞9.105

着眼学习方式转变 立足学生主体发展

——课堂教学落实语文新课标之实践庄丽娥12.20

略论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能力的培养林秀萍12.21

“写”在古诗教学中的妙用项如雄12.22

小学语文互文阅读教学策略林小英12.23

情感——语文课堂的生命力方小珊12.24

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三个策略罗旭玲12.25

巧借展台提升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吴雪凤12.26

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庄志贤12.27

“图形与几何”领域概念教学的四个亮点张丽芳12.28

关注课文“双价值” 学语习文承传统

——革命传统教育课文的教学陈喜霖12.29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杨云彬12.30

浅析低年级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张美芳12.31

读写结合的问题与实践探索林天赐12.32

添油加醋话讲评

——聚焦习作讲评课中的人物特写蔡丽金12.33

就简 就精

——小学语文“导学与反馈”的编写策略陈丽云12.35

分格训练在小学习作起步中的运用林 勤12.37

让说明文教学“活”起来

——说明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探究曾 哲12.39

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三个“抓手”王九琳12.40

走进文本构建课堂陈云朱12.42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林玉华12.43

从“一双慧眼”到“神笔马良”

——如何有效引导中年级学生习作起步陈菲菲12.45

切实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以“全国小语会青研中心送教下乡的教学案”为例

陈全席12.46

魅力语言

——语文味课堂的强力助剂卢月飞12.48

浅谈小学文学文本的教学价值追求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为例张 羚12.49

谈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中的看图与想象林碧华12.51

重视预设 追求生成

——促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成策略张秀容12.52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陈万勤12.5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俞赛红12.55

错因剖析 策略跟进

——一道几何题引发的思考黄琼兰12.56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两点探索朱碧英12.57

略论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林培康12.58

自主学习数学引导策略陈灼钦12.59

让小学数学教学赢在细节邱惠英12.61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江玉莺12.62

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欧志伟12.63

情境创设中渗透创新教育理念马晓明12.64

三种“对话”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陈少丹12.65

利用运动轨迹 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以《圆柱的认识》教学为例谢家文12.66

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化式教学设计黄娉婷12.67

创情境 导方法 提问题

——略论学生提问题能力的培养叶 斌12.69

古诗教学四要素姚晓英12.71

重视教学设计 生成精彩课堂林凤莺12.72

教材“陌生化”策略运用举隅张荣生12.73

小学生乒乓球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析游琴湘12.75

教无痕 学有效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初探林 莉12.76

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策略林秀锦12.77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优化廖良莲12.78

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杨朝春12.79

融多媒体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郑小珊12.80

创设情境 让学生善于交际张军志12.81

教育教学写作典型论证方法钟建林12.82

习作指导三部曲张小兰12.84

创设富有童趣的数学课堂陈凤山12.85

构建“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探索张 忆12.86

学生习作评价的几点思考张秋香12.87

浓浓朗读味 悠悠语文情

——朗读教学策略谈赖国毅12.89

价值取向与个性体验关系刍议郭文香12.91

反刍式使用语文教材之探索郑港珠12.92

看图写话教学有效性探微陈爱兰12.94

让语文教学焕发艺术美的光彩郭丽萍12.95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陈欣飞12.96

中年级语文与品德课程资源有机整合张佳敏12.97

幼儿教育

论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支持作用肖 丹3.107

推动“四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南安市第一幼儿园新园区发展的思考洪美芳3.109

注重坚持“三个面向” 增强园本教研有效性王 蓉3.110

论保育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四个环节张彩美3.112

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精细化管理的实践陈晓玲6.111

在情境中因势利导培养小班幼儿计数能力肖玉珍6.113

落实“四抓” 让早期教育充满活力

——以永春世哲幼儿园为例郑智梅6.114

幼儿“角色游戏”与口语交际张丽珠6.115

小班数学活动区域的设置与指导张模香6.116

注重行为习惯养成 促进幼小学习衔接庄娟娴9.107

幼儿园棋类游戏的探索张荔燕9.109

在艺术活动中建构师幼互动孙惠芳9.111

在值日生工作中培养幼儿责任感欧林云9.112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年龄特点及指导策略陈 宁12.99

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指导策略陈玉婷12.101

福州本土音乐素材的挖掘途径肖 丹12.102

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朱秀凤12.104

思想品德教育

创设和谐课堂 提高学习能力张自欢3.113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叶廷华3.115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工作陈 红3.116

落实课堂内外三“有”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黄 河3.117

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

——小学思品课生活化教学例析陈 青3.118

思品教学中情感教育之策略举隅黄文英3.120

走进生活的课程 奏响爱的交响曲

——《品德与生活》课程价值追求探究张阿满6.117

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探究杨继红6.118

抓点渗透 提高实效

——浅谈品德与生活(社会)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吴德芳6.119

小班课堂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思考梁能英6.120

论“品社”课堂避免时事教育说教式倾向林丽敏9.113

小议“品社”课探究合作式教学策略游永东9.114

启情 激情 渗情

——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情感渗透策略柯传琦9.115

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统一曾学元9.116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我见毛孔荣9.117

《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设计柯智勇9.118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与问题学生教育黄修钟9.120

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梁能英9.122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探索林玉婷12.105

润物无声 育人无痕

——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范晓娟12.106

运用多媒体让低年级品生课堂教学活起来林国琴12.107

以人为本 构建品德与社会的生命课堂余世棋12.108

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林 怡12.109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与感悟姜昌财12.111

让孩子乐于识字陈雅彬12.112

论“道德体验”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陈敬文 李明琴12.113

实施“问题解决”策略 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林 湛12.115

略论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无痕艺术郑文华12.117

守得云开见月明

——周记批语里的德育思考潘文尾12.118

探析导游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张文秀12.120

信息技术

小学生信息技术创作活动探索黄娇应12.121

开展校际教研活动 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以闽侯县青口小学学区为例吴昌波12.122

巧用信息技术 促进自主探究陈素霞12.123

实践与技术

科学教育

关注生命世界领域 建构生命科学概念刘守其3.121

利用闽南区域课程资源 提高科学教育实效性洪旭辉3.122

实现科学课堂高效的几种做法陈晓红3.124

科学探究需要培养问题意识苏步清6.126

加强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陈 平6.127

科学实验课教学五步曲刘守其6.128

精心指导 高效合作陈炎莲9.127

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倾听杨瑞花9.128

综合实践活动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的若干思考潘冬霞3.125

有效指导 促自主探究刘爱萍3.12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杨慧平6.121

在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游晓婷6.122

不因路远而踌躇

——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指导策略陈毅龙6.124

让综合实践活动回归生活冯翠丽6.125

探究解惑做好初小教学衔接王 静9.123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林美玉9.124

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兼并举”之路径

——以永安市第二实验小学为例谢传银9.125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黄裕湘9.126

阅读略论教学管理论文 篇2:

陈宏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小学作为一个起步重要阶段,在这个起步阶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做好学生引导阅读工作,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帮助青年学生迅速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思维习惯和培养掌握正确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增强青年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等,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研究目的。特别多的是对于就读五、六年级的学生们在进行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时,阅读听写能力的注重培养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前言

在小学阶段,教师既要把应用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过程中就需要对全体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书写能力不断进行积极性的培养。借助本书培养语文阅读综合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一篇文章,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不断增强,提升其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素养,进而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语文阅读素养普遍较低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影响他们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关于语文阅读的专门课也安排得比较少,由此也是造成学生阅读素养较低的因素之一。

1.2教师引导的缺失

小学生对于很多事情一无所知,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们由于年幼无知,对于事物充满好奇,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引导。在阅读方面,阅读的材料需要教师亲自选取。当下的小学语文的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去引导的情况很普遍,这样学生的潜在的语文能力就得不到正确引导,而且由于网络信息泛滥,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阅读信息的影响,阻碍了他们的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教师对语文课文的大量机械解读分析,使得部分学生对课本的机械解读;二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过多的条理讲解,使得了学生没有独立进行阅读与自主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致使学生不会阅读。这种高度功利化的语文阅读教学管理模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综合能力素养。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不断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阅读素质的有效教育措施之一。如果我们能够继续加强对小学语文的高效阅读教学,就一定能够有效使小学生更为高效的学习完成语文阅读。学生往往能够通过主动分析阅读文章内容,有效的快速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能够根据我的文章内容不断扩宽自身的政治知识面,使广大学生教师能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教师能有效的激发广大学生自主阅读书的兴趣,培养广大学生对于自主进行阅读的好奇和习惯,使广大学生教師能够有效率的利用学生业余时间自主进行语文阅读,这样不仅利于能够不断提升广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还有效的利于不断增长广大学生的语文见识,提高广大学生的语文综合阅读素质。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4.1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榜样激趣。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讲述一些关于名人朋友推荐自己读书的一些经典名人故事,或者通过检索让参加引导课的学生自己检索搜集一些关于名人朋友推荐自己读书的一些经典故事名言句和经典警句,给予鼓励引导学生,自己了解一些名人推荐阅读的书籍,培养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其次,活动激趣。在平时的学校图书阅读教学中,根据每个小学生的不同成长年龄段和发展阶段特点,组织他们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课外语文读书教育学习实践活动,使学校图书课外阅读学习活动发展成为每个小学生日常教育学习生活工作中和生活的一部分,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最后,拓展激趣。阅读仅仅靠课内课外学习开展是远远不够的,在一篇语文文章的课外学习过程结束后,教师还需要根据这篇文本的具体内容,选择与语文教材内容较为接近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其他学生,让更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是对小学生课文内容的逐步加深与不断拓展;另一方面,能大大拓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视野,让学生爱上阅读。

4.2传授阅读方法

例如,让我国小学生充分发展掌握阅读知识能力跳读与充分学习知识精读的一种科学阅读活动结合教学方法。在我们开始阅读这本经典医学名著时,告诉各位的小学生们你当然可以把这本名著书中无关紧要的一些基本内容全部紧紧放在一边,只是你同时需要紧紧抓住这本名著书的整个人体肌肉筋骨力的生理变化脉络后再对它进行反复性的跳读;而对于有特色的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要精读,学习借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作为一个小学生的语文教师,在学校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要正确想达到能够更好的达到提高每个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效果,首先就要特别注重对每个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的重点指导,让每个学生在一篇文章中的阅读中达到能够快速学会正确理解每个字词的基本意思,也就是说要进行三步走的精读法,分别分为是:重点指导课文精读、指导书写速度和特别注重课外阅读延伸。在这其中,指导教师精读在不断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上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指导教师一定要对此问题予以非常足够的高度重视。对于教师指导学生速读,要求教师同时结合指导学生实际阅读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读物进行指导和教学生如何进行指导速读,而在进行速读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往往还要特别留意注重对指导学生对于文章内容阅读理解的综合指导。这样这么做,有效地利用于使学生在最短的学习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多的语文知识。因而各位教师在语文阅读课的指导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最后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延伸。在当前的小学生的语文报刊阅读教学中,要么设想教师能够通过让小学生不断逐步扩展其语文视野,积累学生更多的语文生活实践经验,教师则要为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课文选择适当的语文报刊,并积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类阅读课文等的活动。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广大小学生的各种阅读教学兴趣,传授各种阅读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学生阅读思维习惯,不断创新探索各种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使好的阅读教学能够焕发更大的教学生命力,从而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樊静.如何优化我国小学阶段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j].小学课程阅读教育课题研究,2018(46):71-72.

[2]张慧,邵长松.小学语文校外阅读教学发展策略案例分析[j].中国校外阅读教育,2018(33):132-133.

[3]莫彬.略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126.

[4]邵世华,彭凯.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121.

[5]张玉芳.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22):134-135.

作者:陈宏兴

阅读略论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学士学位授予与处分关系研究

摘要:目前,社会对于高校本科毕业生是否同时拥有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越来越重视,但存在毕业生因在校期间违纪受到处分而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现象。本文对学士学位授予与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析,维护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秩序与教学质量的同时,处理好学士学位授予与处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毕业 学士学位 处分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对高校本科毕业生是否同时拥有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越来越重视。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规定不聘用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毕业生。因不能获得学士学位而与学校产生纠纷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因处分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者。

例一、某大学学生在学校课程考试过程中作弊,学校给予该学生留校察看处分。毕业前,由于该生认真悔过自新,表现良好,留校察看处分被撤销,课程也重修通过。但学校在毕业资格审查时,根据学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仅发放其毕业证书,而取消其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于是,该学生向法院起诉学校,受理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因此判决要求学校一方重新对其学士学位资格进行审核。

例二、某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一名学生,因违反学校校纪处分规定,被学校处以留校察看一年的校纪处分,在处分期间,该学生能较好地遵守校规校纪,未再出现新的违反校纪现象,因此学校在学生留校察看期限届满后,解除了对这名学生的处分。然而在毕业资格审查时,学生所在学院依据学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对这名学生做出不授予学士学位的毕业资审结论,并向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报送,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学士学位评定会议,评定学士学位授予情况,与会委员依据学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一致通过了不授予该生学士学位的决定。因此毕业时这名学生仅获得毕业证书,而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该生不认可这个结果,将学校告上法庭,受理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可根据本暂行实施办法,制定本单位授予学位的工作细则。据此法院认为学校制定的《学士学位授予规定》具有法律依据,学校以该学生受过留校察看处分而不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合法,于是,法院驳回了这名学生的诉讼申请,判决维持学校不授予这名学生学士学位的决定。

例三、某报纸曾经刊登过两篇有关大学毕业生状告学校的文章,都是要求学校授予学士学位并颁发学士学位证书的。这两个案例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因在校期间代替同学考试受到校纪处分,根据学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在校期间,因违反纪律受到行政记过及以上处分,不授予学士学位,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两位没有拿到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不认可这个结论,认为自己虽然犯过错误,但之后认真学习并悔改,没有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通过以后的努力达到了学校专业培養方案的要求,拿到了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证明自己已经达到了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的学术标准,学校应该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授予其学士学位。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就高校普遍性而言,虽然到目前为止,因受处分拿不到学士学位而将学校告上法庭的学生占比较少,但每年因处分不能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及家长找学校理论的呈逐年上升趋势。多年来,各高校的学十学位授予一直与处分密切相关。每年毕业季,都有学生因为处分被学校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有些学生会不服。那么,处分该不该与学士学位授予挂钩,如何与学士学位授予挂钩,怎样公平合理地让学生心服口服地与学士学位授予挂钩?是需要探讨与分析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管理工作实际,结合国家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与多所高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对如何处理学士学位授予与处分关系进行探析。

一、解决高校自主制定学位授予细则产生的问题,使相关条款在使用时和谐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根据这一条款规定,学士学位授予是学术范畴的行为,与处分无关,这也是有些案例学生能够胜诉的依据之一。第二十五条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可根据本暂行实施办法,制定本单位的学位工作细则。据调查发现,各高校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本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办法中规定,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行政处分,不能授予学士学位。这条规定是有些案例法院判决高校胜诉的法律依据。本来并无矛盾的两条规定,在使用中由于高校自主制定的学位授予细则产生了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是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有待在以后的修订中考虑并解决允许高校自主制定学位授予细则而产生的问题,使相关条款在使用时和谐统一。

二、通过提高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给予学生改过自新机会。

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对学生影响深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一生,其命运可能因此而改变。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在制定学士学位授予制度时应该慎之又慎。诚然,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应该受到惩处,但以此作为不授予学生学士学位的依据未必能取得好的教育培养效果。学校制定的学士学位授予办法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对学士学位授予的规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不应该严于国家法律法规,处分不应该重于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应该将国家法律在操作程序上予以细化,避免在实体法定权利上进行创设。学校为严肃校纪,保证教育质量,可以规定因处分取消其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但也应该给予学生悔改后能申请恢复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机会。

首先,高校授予的学士学位是一个学术水平标志,表明学生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违纪处分原因多种多样,并不一定是学术原因,比如在校园内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扰乱校园、课堂、食堂等公共场所秩序,致使教学、科研、校园日常事务等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等等。以上行为按校纪校规均会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的纪律处分,这些处分均与学生学术水平无关。所以,既然学士学位是一个学术水平的象征,那么类似以上这种与学术水平无关的违纪处分是否有必要挂钩学士学位授予有必要探析。

其次,高校学士学位授予都有一个学术要求标准,学士学位授予首先要达到本科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要求,且对于在校期间所学课程的平均分或平均学分绩点及外语水平也有要求,各高校普遍规定,要求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及以上,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要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以上所述这些学士学位授予标准是对于正常毕业生的学士学位授予要求。那么对于在校期间因考试作弊等学术不诚信行为,而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在校学生,可以考虑适度提高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要求,比如,可以规定因考试作弊等学术不诚信行为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在校本科生,从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至毕业时无再次考试作弊或其他学术不诚信行为,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到3.0及以上,可以申请恢复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或报考硕士研究生,达到全国硕士生统一录取标准,提供成绩单和录取通知书,可以申请恢复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既通过校纪校规教育了学生,维护了高校的管理秩序,保证了教学质量,又给了学生一个通过努力学习而获得学士学位的机会。加深学生对学术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以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促使学生学术水平获得提升。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源头上减少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学生违法违纪本质上是思想品德问题,因此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人才培养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全方位培养教育中,“德”字排在第一位,“德”字是核心,“德”字是基础。作为人才培养前沿阵地的高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贯穿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在课程教育中进行。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十八大报告又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品德教育应该贯穿教育的整体过程。在高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课程教育是重中之重,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将立德树人要求落到实处。一是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三是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四是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高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作为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充分运用每一门课程,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将品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过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起到重要的教育与引领作用,减少乃至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避免学生因处分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四、重视并加强新生入学教育,防止将来因处分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从多年教学管理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对于处分会影响学士学位授予并不是很清楚,意识不到处分后果的严重性,因此加强新生的人学教育,使学生对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规定从人学开始就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非常重要。各高校在新生人学时都会发给学生一本《学生手册》,手册里汇集了学生管理规定、学生成绩管理规定、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士学位授予规定等多项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学生并不会认真阅读学习,甚至有学生直到毕业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时才想起看规定。各高校在新生人学后都会对新生进行人学教育培训,组织新生座谈会,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但因培训时间的限制,往往侧重于课程学习方面的培训,比如,如何选课等。对于毕业时才会涉及的学士学位授予规定,往往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学习,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疏于对学士学位授予规定的学习,导致毕业时才了解清楚学士学位授予要求。在新生人学教育时应增加毕业及学士学位授予规定的培训时长与内容,使学生充分知晓学士学位授予的标准要求,使学生从人学开始就充分知晓学士学位授予与处分之间的关系,防止因处分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五、加强学生申诉管理,规范听证制度程序,维护学生合法權益。

目前各高校都制定了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学生申诉办法,但在具体执行上应进一步加强与规范。首先,作为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主体,各高校在听证程序的具体执行上并未引起重视,听证会随意性比较强,没有制定统一的操作细则与流程,导致听证会流于形式的成分较大。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听证会制度的细则与操作流程,是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基础保证。其次,听证会一般规定有教务处、学生处、院长办公室、纪检监察处、招生就业处、学生所在系办公室、校法律顾问、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参加,看似涉及面很广,但对听证人员的遴选标准并无要求,对听证会各类人员比例无规定.难以保证听证的公平、公正。确定听证人员遴选条件.遴选一定比例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又对高校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有一定经验的人员进行听证是高质量听证的保证。最后,重视听证结果,避免听证流于形式。目前,各高校在对学生做出处理之前,基本都能按申诉管理规定给予学生申诉听证的机会,只要学生要求听证,听证会就能按规定举行,但也存在听证与处理弱相关现象,听证结果难以对行政处理产生影响,导致听证流于形式。对听证结果进行认真的梳理与讨论,加强对听证结果的重视运用,才能让听证结果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保证处罚程度更加合理,在维护高校校纪校规管理的同时,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仙保.高校处分违纪学生的法律问题探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15-18.

[2]单林波.高校学生管理引入处分听证程序的法律思考[J].高教探索,2018(12):10-13.

[3]秦惠民.《学位条例》的“立”“释”“修”——略论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历史与发展[J].学位研究生教育,2019(8):1-7.

[4]曾审审.高校与学生纠纷解决的法律探析——学术道德是否应纳入学位的授予标准[J].学理论,2014(32):87-88.

[5]于志刚.学位授予的学术标准与品行标准——以因违纪处分剥夺学位资格的诉讼纷争为切入点[J].政法论坛,2016(5):83-96.

作者:高音

上一篇:医院制度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可研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