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人文关怀护理管理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文关怀在“90”后护士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阐述了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实践方法,针对“90”后护士的护理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素质、创造和谐氛围等策略。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实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管理发展的目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护士人文关怀护理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护士人文关怀护理管理论文 篇1:

人文关怀在护士长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摘 要】在临床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对人的生存意义、发展以及价值有重视和尊重的护理思想观。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临床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护理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该护理方法是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措施,不管是护理人员还是护理管理人员也得非常关注该方法。在临床护理中,护士长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之外,人文关怀的护理手段

是保证其完成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关键。本文就对护士长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体会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士长;护理管理;应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管是护理人员还是护理管理人员,必须保证护理质量的高效率和完善。护理人员与患者关系的维护,除了需要给予患者日常的临床护理之外,还需要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本研究就对护士长将人文关怀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相融合的要求进行分析,并提出护士长在进行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的主要措施,以期为相关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1 护士长将人文关怀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相融合的要求

在医院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长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责任有直接的承担职责,是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一线管理者[1]。所以在实施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时,护士长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以及熟练的护理技巧,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人文关怀护理措施以及科学创新的护理意识。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的具体工作中,应该对护士价值有一定高度的认可,并维护其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尊重护理人员的尊严、人格、身心健康以及权力等,对护士通过这一类的人文关怀,使其感受到自身被认可的价值,促进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护理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實施,以此保证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达到能为患者提供较高满意度的护理服务工作效率。

2 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这也是保证医护关系得到良好维持的关键。临床工作的开展,出了需要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护士长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处理好的工作之一,即是对医护关系进行协调并加强。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医护关系会因为护士与医师之间的小摩擦产生问题,这会影响到临床治疗中医护之间的配合,会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该采取人文关怀的理念对医护之间的问题进行正面的解决,以公平的态度进行各岗位之间的协调,采用有效的解决方法,保证医护关系得到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营造和谐、愉悦的护理工作环境[2]。

3 给予护理人员真正的关心和理解

护理人员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据关键地位的群体,保证临床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护理人员不仅需要给予患者日常的护理,还需要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保证患者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率[3]。但是护理人员的心理感受却很少有人顾及,特别是在当下医护关系问题层出的医疗环境中,护士更要做好调整患者心理因素的工作。可是如果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需求都都不到解决,或者自身感受得不到关怀,这样的工作是不能得到正常开展的。所以,护士长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各种需求的关注,在工作闲暇时与护士多交流沟通,真正去关心和了解她们的想法和感受,为护士解决力所能及是问题。

4 实施民主管理制度

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虽然直接负责所有护理管理工作,但是护士才是对具体工作的执行者,也就是说护士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有直接的参与权和参与义务。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可以向护士长提出有关改善护理工作建议或者意见的权利和义务。护士长应该实施民主管理制度,鼓励护士积极参与到护理管理工作中,以此完善临床护理工作[4]。当然,护士长应该合理采纳护士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护士能感受到自身工作被认可被尊重,促进护士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护士都有主人翁的意识,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5 合理安排护士工作时间

在医院科室护理工作中,需要全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进行,这就体现了护士工作强度较大的特点。所以,护士长应该对护士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的调配,使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松弛度,保证护理人员在正常工作中的护理效率。护士长应该对护士生理、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以不影响工作正常进行为前提,合理安排白班、中班和夜班,减少护士因为长期的夜班而增加的心理压力,能尽量为护士安排出能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使护士有愉悦的心情,在进行下一班工作的时候能保证有良好的工作状态[5-6]。

6 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护士护理工作的管理是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主要任务,但是对患者的管理也是主要的管理任务。在护理工作中,患者是直接的护理对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所以,护士长对患者和护士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重视,应该加强协调力度,正确引导护士使患者的各种权利何需求得到尊重,以此来建设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该以患者的需求为服务核心,从患者入院开始,就应该给予热情的服务,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并为患者介绍治疗环境,让患者消除對环境的陌生感,然后护士应该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回答,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为后续治疗工作打好基础,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人性化护理,保证高质量的治疗效率。

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长采取人文关怀管理理念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这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护士长通过人文护理关怀对护士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管理,能推动护理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正规化、细节化、人性化管理工作的制度的实现,有助于医疗护理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梅.人文关怀在护士长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7):115-116.

[2] 崔宇婷,张禹念,翟惠敏等.护士对护士长人文关怀满意度评价问卷的研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31-1436.

[3] 魏秀花.浅谈人文关怀在护士长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0(21):129-130.

[4] 黄辉,刘义兰,胡德英等.医院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及其效果探索[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5):376-378.

[5] 肖菲,刘义兰,王礼桂等.构建护理人员人文关怀传递链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5,(8):921-925.

[6] 张朝晖,黄春燕,吴梅芳等.护士长运用"双因素理论"塑造护理团队的探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5,(9):183-184.

作者简介:

李延萍,女,江西赣州,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作者:李延萍

护士人文关怀护理管理论文 篇2:

人文关怀在“90”后护士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文关怀在“90”后护士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阐述了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实践方法,针对“90”后护士的护理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素质、创造和谐氛围等策略。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实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管理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人文关怀 “90”后护士 护理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號】R473.6

根据相关的统计调查结果表明,有95.5%的护士希望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人性化的关爱,同时也期望在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规范要求的同时,能够将人文关怀也有所加强。在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下,简单、粗糙的管理模式使护理管理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人文主义精神,因此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形势下的护理管理需求,近几年的医院新入职的“90”后护士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因此在对她们进行护理管理时更应当注重人文关怀。据此本文针对“90”后护士的特点关于实施人文关怀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用实践方法,现具体报告如下。

一、更新管理理念

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注重单一的管理质量,主要的方式就是对护士及其工作工程实行监管,使护士成为被监管、被惩处的对象,忽略了人文主义关怀的重要性。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形势下的护理管理需求,近几年的医院新入职的“90”后护士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因此在对她们进行护理管理时更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应当从护士们的情感方面入手,为她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才艺学习、交流、展示的舞台,从而达到创新护理管理模式的目的。不断深

作者:刘皓月

护士人文关怀护理管理论文 篇3: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策略

摘 要:人文关怀品质对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要营造人文关怀品质培养氛围,在课堂教学、护理操作實训教学以及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和临床实习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措施,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文关怀品质培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以关怀为价值观,以关爱为先导”的人文关怀理念,认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内化人文关怀护理价值,不断提高人文关怀能力,同时掌握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应临床护理岗位需求。

关键词:人文关怀 培养策略 护理专业 高职高专

护理是一门具有科学化人性化艺术化的综合学科,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人文关怀品质对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文关怀品质的关键时期,培养护生关怀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目前护理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建立“以关怀为价值观,以关爱为先导”的人文关怀理念,培养具有较高人文关怀特质的护生,适应临床护理岗位需求。

1 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的必要性和氛围的营造

1.1 必要性

现今的医疗环境较为复杂,护患关系日趋紧张。这要求我们要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爱护、尊重和帮助病人的氛围,在新的模式下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单一地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文关怀品质。

提高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要从学校教育着手,学习人文关怀知识,深化人文关怀理念,促进人文关怀感知,提高人文关怀能力。要通过调查分析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现状,了解护理教育中的缺点和不足,为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提供依据,保证高校为临床输送优质的护理人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2 营造氛围

要培养和提高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可通过护士节授帽宣誓仪式、护理礼仪表演、人文护理知识和技能竞赛以及呼唤式护理、临终关怀等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等不同的途径,为护生创设学习和体会人文关怀的学习实习环境和氛围,熏陶情感,领悟人性化人文护理的重要性,提高其人文关怀素质,满足临床护理实际需求,提高就医者满意率。

2 学校教育中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策略

2.1 课堂教学策略

目前高职高专护理人文课程《人际沟通》《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所占比例较低,教学内容主要分布于各临床护理学科教学中,预期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这要求我们应该整合人文关怀授课内容,独立设置人文关怀课程,体现学科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要继续重视并将人文关怀品质培养融合于临床护理学科教学之中,根据授课内容不同,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倾诉情感变化的空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体会其他同学的情感变化,通过感知—共情—关怀这一有机过程,使护生体会并懂得被尊重被关怀的变化历程,逐渐启蒙并加强人文关怀意识的形成和培养,使学生逐渐理解如何做人并关心他人,明确护理专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讲授结合体验感知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促进人文知识向人文护理能力的转化。

2.2 护理操作教学策略

在护理操作实训教学中,要做到护理技术和人文关怀品质培养并重,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每项护理操作教学中,合理利用护理实训中心,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护理技能和人文关怀素质的同步提高。

要在模拟病房内或其他模拟环境中开展仿真实训教学和“盲人”体验教学。教学前教师应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临床典型案例,教学前训练学生或以标准化病人为此典型病例,使之认真体会角色特征和心理情感变化。教学时教师通过护理评估完成护理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与典型病例进行仿真沟通交流,在演示护理操作基本步骤的同时,要讲解在沟通交流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要点和具体做法,并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换位思考体会到患者的痛苦和人文护理力需求,使学生产生共情,主动表达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行为,不仅加深了学生感性认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将爱心和奉献倾注于护理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达到培养人文关怀品质的目的。

2.3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第二课堂即隐性课程,可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能有效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和护理品质。护理学院要结合实际实施影视剧观后感、操作技能大赛、小品大赛、社会实践、临床实践、摄影活动、文学创新写作等形式多样的与人文关怀密切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各种大型活动、教室宣传栏和各种学校媒体,充分利用微信平台、QQ群等现代科技,引导护生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护理实际,使之在实际生活和各种实践中关怀自己与他人,实现人文关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养成人文关怀理念,培养人文关怀品质,提高人文关怀能力,有助于护生掌握和巩固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3 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和临床实习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策略

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和临床实习是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产生的人文关怀培养效果更直接深刻而持久,更有利于护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

3.1 早期接触临床实践

早期接触临床实践的目的在于培养护生的患者意识、社会意识、人文关怀意识和职业情感。要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构建创设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环境和氛围,积极引导学生体验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态度、技巧和方法,内化人文关怀护理价值。

3.2 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和考核

针对目前的临床教学环境,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优质护理带教模式可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满意度,提升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对护生开展脑卒中情景模拟培训,使护生在急诊临床实践中能感同身受患者的身心痛苦,可显著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有效提升护生同理心。反思叙事法可使学生深刻理解护理人文关怀内涵和意义,掌握护患交流沟通技巧,促进和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认识人文关怀的临床护理价值。要增加人文关怀在护理技能操作考核中的占分比,使学生认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霖,沈洁.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形成特点及培养对策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22):2791-2792.

[2] 蔡鹏飞,陆翠,杨永强,等.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理论及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6):472-476.

[3] 张瑞芹,孙翠勇,张金华.以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护生第二课堂设计[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2):1291-1293.

[4] 雷鹏琼,高颖.第二课堂教学专业化对高职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影响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57-58.

[5] 王海燕,王长霞,陆红.脑卒中人文关怀情景模拟培训在急诊科护生同理心培养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7,24(11):164-166.

[6] 秦维,吴雪影,王秋节.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优质护理带教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3):2928-2930.

[7] 李琳,张琼.体验感知教学法对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2016,23(3):143-144.

[8] 冯金娥.反思叙事法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与康复,2012,11(8):773-774.

作者:丁佳鑫

上一篇: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总结下一篇:镇度文体卫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