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生态经济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畜牧生态经济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畜牧生态经济论文 篇1:

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摘要:对于畜牧生态经济来讲,主要指的是在实际发展畜牧产业的过程中,借助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以此来达到畜牧养殖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目的。现阶段,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但其实际落实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文章便针对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做出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畜牧养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前言:在以往的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科技水平以及社会发展的制约,使得尽管地方经济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相应地区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和破坏,从而反过来对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强有力的限制作用。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切实做好相关对策的研究工作,有助于推动我国畜牧业持续向好发展。

一、畜牧生态经济概述

对于畜牧生态经济来讲,主要指的是借助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举措开展畜牧養殖活动,这种活动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主要前提来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重视利用科学正确的技术手段,来不断地降低养殖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影响,从而保证在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获更为良好的生态效益。畜牧生态经济属于伴随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而诞生的一个全新概念。以往较为传统的畜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经济利益,严重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导致很多地区因为畜牧养殖而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问题。而随着畜牧生态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人们的思想以及行为开始发生转变,畜牧生态养殖开始得到广泛普及和运用,这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以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

二、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究

(一)注重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对于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其与养殖人员的思想观念有着直接关系,如果养殖人员充分认识到畜牧生态经济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形成良好的配合意识,那么畜牧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便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相关部门还是应该从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方面着手。具体需要做到两个方面:

首先,加大对养殖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对于大多数基层养殖人员来讲,由于其本身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对一系列先进理念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想要仅凭其自身有效转变思想观念一般较为困难。为此,当地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鼓励以及引导作用,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将畜牧生态经济理念广泛普及到当地的每一个畜牧养殖户。例如:当地相关部门,应该在坚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以及粘贴相应海报等方式的基础上,加大对各类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力度,充分借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快手平台、微博以及官方网站等多种渠道开展畜牧生态经济理念的宣传普及工作,这些新媒体平台能够借助图文形式、纯文字形式、图片形式以及视音频形式等有效地展示所要普及的内容,从而可以更为直观形象地为当地民众讲解畜牧生态经济理念,易于养殖户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宣传推广成效,这样便能够为畜牧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较为良好的基础[2]。

其次,是加大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力度。原因在于有需求便会有相应的生产,如果社会上人人都需求生态畜牧产品,那么必然也会引导畜牧养殖户转变养殖观念,积极主动地接受畜牧生态养殖理念,针对自身的养殖方法等做出有效转变,从而达到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各地相关部门应在针对养殖户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开展畜牧生态经济的普及宣传工作,推动社会大众形成良好的生态消费行为以及意识,进而带动畜牧业养殖模式的转变。

(二)注重加大支持力度

首先,当地政府以及国家层面应该持续完善一系列与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相应法律法规,以此来有效维护好市场秩序的健康稳定运行。当地相关部门需要出台一系列可以鼓励畜牧生态消费的相应政策和措施,借助这些政策来鼓励和引导消费者主动地去消费生态畜牧产品,同时在经济上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当地畜牧产业向着集约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借助优惠政策以及资金支持来持续推动企业研发生态消费产品,同时借助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来严格管控高耗、低效以及污染严重的企业和养殖户。除此之外,还应该进一步健全畜牧生态经济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地制定以及推出可以促进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计划以及规划,打造出一个可以推动畜牧生态经济持续快速向好发展的长效机制等。

其次,注重加大经济支持力度。对于畜牧生态养殖模式以及生产技术来讲,往往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成本,但是大多数基层畜牧养殖户实际上缺乏良好的经济实力,为保证畜牧生态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此时便需要当地政府部门能够针对这些养殖户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以此来确保基层养殖户可以度过畜牧生态养殖建设以及发展初期这个较为艰难的阶段,从而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3]。

(三)注重改善养殖环境

在实际开展畜牧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户应该对清洁生产理念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将其有效贯穿于动物养殖的每一个阶段,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持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例如:在生产前,科学选择最为适宜的养殖场地属于降低畜牧污染的一个重要保障,如果养殖场地过小,会对卫生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容易留下卫生隐患,进而对动物以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养殖场地过大,同样会给卫生清洁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应该合理规划好具体的养殖规模。除此之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对畜牧污染物的排放做出严格管控,充分借助一系列先进技术对污染物做出科学处理,以此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产生的污染[4]。

(四)注重加大技术研究力度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畜禽新品种培育还有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力度,尽可能地培育一系列新品种,快速地淘汰劣质种源,以此来提高畜禽单产水平,降低维持消耗;持续推广以及普及优质的饲料配方技术,结合饲料资源的优势以及畜禽品种具体特点,合理选用消化率相对较高以及安全性高的优质饲料原料;持续加大畜牧产品加工还有再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以此来不断地革新加工设备以及改进生产加工工艺,从而降低畜牧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污染等。

结语:综上所述,对于畜牧业来讲,其属于我国现阶段的一个主要发展产业,能够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切实维持好畜牧业生态经济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有助于全面增强各地区畜牧业的竞争实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文章先是对畜牧生态经济做出了简要分析,并基于此探讨了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此来推动畜牧业与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钰涵.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10):19-20.

[2]杨晓慧.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11):70.

[3]阿力木呷刘.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J].畜禽业,2018,29(08):74.

[4]李成保.草原生态改善与畜牧生产方式转变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05):51.

作者:丁丽娟

畜牧生态经济论文 篇2:

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7.09.084

摘要: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1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形势

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不过在当前的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同时,只有很少的区域意识到了生态以及环保的重要性,当前生态经济发展缓慢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比如,缺乏科学的畜牧生态经济发展制度,养殖人员素质较低等,都会影响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进程。目前的畜牧生态经济完善程度较低,而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不断的提高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水平,需要对其有更多的重视,比如可以利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科技相融合,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可以保证经济效益[1]。

2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政府需要给予大力的支持

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把控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科学监督和调控,而且需要结合畜牧生态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要制定科学的畜牧生态消费措施,并且要用合理的法律来保护畜牧经济市场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政府支持可以推动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更高的关注,可以提高起市场竞争力,重视畜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等,为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有力的保障[2]。

2.2注意环境保护和卫生

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助于动物的健康成长,所以需要重视环境的作用,比如引进清洁生产的理念,并且要注意在动物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进行清洁生产,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同时也要为动物提供足够空间的养殖场地,尽量减少畜禽污染,合理的空间安排能够为动物带来更好的环境,不过这一空间的设置也要保证合理,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还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动物饮水问题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也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了更好的促进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重视动物的福利,比如动物生长的环境以及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等。动物福利一般有生理、卫生、心理福利等,而且要保障动物在较寒冷的环境下不会挨饿受冻,在炎热的环境下不会难以忍受。因此要求为动物提供符合科学标准的福利,不断的完善饲养方式以及环境的建设,保障动物的健康。

2.3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

动物的饲料要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因此在调整动物饲料的过程中,最好可以结合科学的方法,并且添加一些无害的添加剂,减少畜禽排放物中的氮污染。因此在进行营养搭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要求,第一要注意调配粮食的营养,营养的调节,主要是包含粮食营养调节以及能够调节消化系统的调节技术。第二,要使用特制的调控剂,注意根据饲料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然后注意环境的保护,使用环保的添加剂,制定调控秘方,并且要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再一次的加工,还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饲料的使用价值,不过在使用添加剂的时候,拒绝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第三,饲料的调配,需要分析传统饲养模式的弊端,在当前的条件下,要选择符合现代动物生长的饲养模式,比如采用分段饲养的方式,对不同禽类采用分开饲养的方式,都是符合环境保护的他要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饲料的浪费。如果将公和母进行分开饲养,则有利于养殖人员对动物进行针对性的营养调节。第四,要注意改变饲料的工序,比如采用粉碎等方式,能夠更大的发挥饲料的营养价值,结合调查分析,饲料如果采用膨化的方式,营养价值会发生质的变化,如果是粉碎后的饲料,会帮助动物更好的消化[3]。

结论

随着动物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动物的产品也会质量越来越高,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的走向国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注意环境的优化、饲养模式的优化以及政策的扶持,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董全民,赵新全,徐世晓,赵亮,周华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优化经营模式[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4).

[2]周勇,张赛,孙伟伟,陈竞.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畜牧业建设路径研究——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09).

[3]欧一智,黄国勤.论鄱阳湖区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04).

作者:王启席

畜牧生态经济论文 篇3:

发展草地畜牧业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并存

摘 要:由于晴隆县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势态良好,2002年9月,晴隆县人民政府成立草地畜牧中心,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通过整合多项项目和多方资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晴隆县草地畜牧业在生态治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创造了南方草地畜牧业的新篇章,被有关专家总结为“晴隆模式”,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了晴隆县农业产业的主导产业,指导晴隆县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为该县“100万只”肉羊基地县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畜牧业;草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1 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减少,生态效益明显提高

晴隆原来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山高坡陡,生态脆弱,被评为全国最贫困县之一的行政县,通过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进行人工种草,保护了地方生态环境,发展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户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水土流失逐渐减少,生态明显改善。通过各种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精心规划,合理设计,采用多种优质牧草混播组合,合理载畜,细心管理,让草地达到草畜平衡、营养平衡、季节平衡。

近年来晴隆县共建设人工草地45万亩,改良草地20.5万亩,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草地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效果,草地四季常绿。经测算,该县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减少,每年要减少10平方公里以上,25°以上坡度的耕地种植人工草地,每年每亩减少泥沙流失平均为1.26吨,15°以上坡度的耕地种植人工草地,每年每亩减少泥沙流失平均为0.62吨,种植人工草地施用羊粪追肥,土壤有机质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草地改良每年增加土壤有机质0.79个百分点,据田间试验,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当年可形成植被覆盖,覆盖率可达85%,泥土冲刷量减少77%~90%,第二年即可基本防止水土流失,其保持水土的效果比树更好。在相同条件下,草地土壤含水量较裸地高出90%以上;种草的坡地与未种草的坡地相比,地表径流量可减少47%,冲刷量减少77%;草地的土壤侵蚀只相当于农田的11%。

该县石漠化蔓延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逐步从“环境脆弱—生活贫困—掠夺资源—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陷阱中挣脱出来,做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得到了较好的生态治理效果,晴隆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2 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为了能有效提高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该县将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上,主要是引进优良品种、先进繁育技术、饲养管理方法和牧草种植技术。实行科学配种、进行纯种繁育,应用三元杂交组合对比试验,选育适合该县及周边县市饲养的晴隆羊新品种,具有个体大、出肉率高、肉质细嫩、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能繁母羊年产2胎,成活率高,双羔率达86%,每户饲养20只,一年可增加到50只左右,8月龄后每只体重可达80斤,纯收入800元左右。近年来,种草养羊为农户创造的总产值累计达37271万元,养羊农户每年户均单项收入1万元以上,最高的达16万元。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从2002年的1156元增长到2014年的5620元,养殖农户脱贫致富。

3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構调整,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的实施,该县通过企业给农户提供草种、肥料、种羊,养殖农户自己购基础母羊,政府提供羊舍补助,由县委、政府统一安排技术员进行技术服务,组织羊群销售等,养羊农户主要是进行日常管理和放牧,养殖户无后顾之忧,参与积极性高。

该县共解决了2万多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经过种草养羊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掌握了草地畜牧业种植、生产、销售等方面科技知识,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农民技术人材、造就了一批农村经纪人。近年来,该县自发和组织受聘到外地进行养羊指导的农民技术员就有138人,年薪在24000元以上。

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该县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有利于各民族安居乐业,家园美好,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35%提高到2014年的58%,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这些,为该县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凡东.我国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系统分析[D].青岛大学,2012.

[2]王俊能,许振成,杨剑.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发展模式研究——从环保的角度[J].农业经济问题,2012,08:13-18.

[3]颜景辰.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4]史光华.北京郊区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

[5]杨武,曹玉凤,李运起,李建国.国内外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草食动物,2011,01:65-68.

[6]李青丰.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2,09:39-44.

作者:赵礼刚

上一篇:金融监管研究论文下一篇:园区党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