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空调系统方案设计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能源消耗的加剧推动了节能减排的深入施行,在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是耗费能源巨大的一个部分,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立足于此,针对既有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和意义做出了简单的分析,然后针对当前节能改造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实现节能改造的具体思路方法,以供参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既有建筑空调系统方案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既有建筑空调系统方案设计论文 篇1:

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空调工程课程教学初探

摘 要 从教学思路、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介绍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空调工程课程的教学探索。作为一门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将一系列实际工程问题穿插在课本各章节知识点的讲授中,以实际问题带出基本原理及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及知识点后再返回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建立实际工程问题与基本原理及知识点的关联性。以工程实践为导向,引导本科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

关键词 工程实践;空调工程;实验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actice;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experiment

1 背景

近年来,改变建筑高能耗运行状况已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建筑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及其节能潜力还有待继续挖掘与提高。相关的大学专业教育是提高我国空调系统设计、运行水平的重要基础。

空调工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受课时的限制,以往教学中对空调工程的原理技术及应用仅能作简要的概述,由于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及讲解,学生往往对其一知半解。空调工程涉及热工基础、系统设计、设备结构、环境测量、工程管理等许多学科的内容,如何将原理、技术以及设备这三个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面介绍建筑空调系统及其运行调节,并突出实际工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建立实际工程问题与基本原理及知识点的关联性,是空调工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课题组尝试一套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以实际工程案例配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本文将从教学思路、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介绍教学思路和过程。

2 教学思路

传授与空调系统相关的知识是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如果按照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的传统教学思路,先从抽象理论入手,依次介绍各个相关章节的知识,在48学时中各个相关章节都难以深入,也容易脱离实际。这样只是知识和技术的简单罗列,没有突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路,学生难以融会贯通。在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学生依然不知道应该采用哪项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近年来空调系统及其设备等相关领域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真正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当初所学的相关领域知识有可能与实际问题脱节。因此,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相结合,以实际工程问题为例,配合专业知识的讲解,是空调工程课程更重要的教学任务。

根据空调工程课程的传授特点,空调工程的课程教学可以以一系列具体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引线,配合教学内容的讲解。工程案例选取典型工程问题以及目前常见的实际问题,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步步深入进行。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一系列实际工程问题的探索过程:为了将课本与工程应用结合,学生需要了解实际工程中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就需要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从而有的放矢地掌握相关章节的知识[1]。由于解决的是实际工程问题,学生会接触到常用的送风末端、冷热量输送系统、空气处理设备、冷热源机组等硬件设备并进行实验模拟,锻炼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所面临的主要环节及难点问题。

文章给出以工程案例为主线的四个教学内容,以说明上述教学思路的具体实施。

1)旅馆风机盘管系统新风处理[2]。由不同星级旅馆的空调系统入手,为解决不同星级旅馆室内除热除湿的问题,介绍风机盘管+新风系统不同的空气处理过程,加深对风机盘管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灵活应用的理解。风机盘管系统中新风送风状态的确定直接影响新风机组及风机盘管的选择,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能耗和室内的温、湿度的标准。通过对旅馆风机盘管系统夏季新风处理的四种典型工况进行分析,从节能和卫生要求等角度比较这四种新风处理方案的优劣。加以i-d图的原理分析,使学生对风机盘管系统空气处理过程的实际应用有了深入的认识。同时,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通过对该系统的设计,加深对系统处理空气过程的理解,训练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路。

2)大型连锁商场空调系统设计及运行调节[3]。借助大型连锁商场这一工程实体,给学生讲授集中式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基本原理,介绍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实现并设计这种典型空调系统,以及如何解决该系统全年稳定运行的问题。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并加以i-d图的原理分析,使学生对该空调系统冬夏季新回风混合运行和过渡季节全新风的实际运行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在此基础上,跟进介绍几种可降低此类空调系统运行能耗的节能措施如二回风和变风量系统等,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此类系统节能运行的认知程度与灵活运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利用i-d图描述系统实际运行过程。

3)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气流组织设计[4]。借助体育场馆气流组织设计,讲解各种气流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使用场合。体育馆内的气流组织形式是空调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在课程讲授时,将体育场馆内房间按照不同用途分门别类地介绍各种气流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使用场合。例如:场馆内比赛大厅采用近、远程喷口相结合的方式侧送风,看台回风形式;热身场气流组织为射流喷口两侧送风、百叶风口两侧回风;单个面积较大的房间如媒体工作区、场馆运行人员用房、检录大厅、门厅等采用散流器上送风,百叶风口集中回风。通过一个体育场馆的不同场所气流组织设计的讲解,使学生清楚地区分出各类送回风方式的特点与使用场合,既省去了枯燥无味的书本式、罗列式介绍,又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直观且深刻的印象。

4)苏州工业园区A-1#展厅建筑过渡季节室外自然冷源应用节能潜力分析。课上借助苏州工业园区A-1展厅建筑空调系统设计这个工程实例提出问题:在过渡季节如何利用自然通风推迟夏季制冷机开启时间,达到节能运行的目的?以工程中的实际问题配合讲解课本中“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调节”这部分内容。通过i-d图的原理分析,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途径,并通过CFD模拟计算,分析这个节能措施达到的节能效果,如图1、图2所示。通过这一案例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全年运行调节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实际工程问题与基本原理及知识点的关联性,并通过这一节能案例,培养本专业本科学生对“节能”这一社会概念的认知和在此方面的科学素养。

3 实验内容

48个学时的课堂时间侧重空调系统基本原理、技术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讲授,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所面临的主要环节及难点,与课本各章节知识点的关联性,而学生对空调系统中的设备结构及其运行还是会感到陌生和茫然,缺乏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为补充这方面内容,目前安排的教学实验内容主要侧重对系统设备的认知及其性能测试。

文章给出三个教学实验内容,以说明上述教学思路的具体实施。

1)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运行性能测试实验。通过在实验室实际空调系统运行中的空气处理设备风量、冷量和热量的测试,使学生了解空调机组的基本结构和基本问题,同时接触相关的设备,掌握表冷器和加热器的基本原理,消除对机组、对设备的神秘感。学生将接触到理论计算和实验两种认识系统的方法,并且将两种方法对同一问题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通过简单的操作问题,使学生对空气处理过程有了最初的认识。同时,使学生通过对空调机组的设计,了解机组处理空气的工作原理。

2)风机盘管热工性能测试实验。通过风机盘管在设定的空气环境室内焓差测试实验,介绍风机盘管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根据分析的结果认识风机盘管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原理。学生在实验中掌握风机盘管水侧和空气侧冷量测量方法,体会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风机盘管工作过程、设备的认识和理解。

3)空调用制冷设备容量的测试实验。通过对实验室实际运行的冷水机组的冷量、冷凝热量和功率的测试,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制冷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计算设备能效比。学生可体会到设备运行中的实际过程和难点,可再配以实际工程案例的讲解,提高学生对空调冷热源设备的认知程度。

4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以实际工程案例为引线,对教学中的基本原理、技术、设备,配以案例讨论与实验分析。学生可以在图3所示模型实验台上,深刻体会到空气处理的几个典型过程,进而学习不同空气处理方法在各种可能工况下的运行效果,获得真正适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方案。

1)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说明同类典型工程问题的共性,结合工程讲解此类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不深入讲解此类工程问题的各项相关知识和各种解决方案,而只需要在介绍某种常用方案的基础上指出其相关研究方向,并鼓励引导学生对其感兴趣的方向深入学习。课堂讲授的任务之一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2)课后,学生要完成相关的课程设计,即解决某个与课堂内容相对应的工程问题,设计出空气处理过程及其空调系统。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作业。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请教指导教师等方式,形成一套较完整的设计方案。指导教师应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其设计进展并指出其中误区和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并可以鼓励与引导学生对相关领域进行深入探索。

3)设计答辩环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对空气处理过程、系统方案设计进行交流的平台。首先以学生为主,各小组依次介绍自己的方案与想法,其他小组与自己的方案进行对比,提出质疑。学生的方案汇报是教师授课内容的检验,可以就这一方面内容在课堂上因没有时间展开,而在此时进行深入开展讲解,再次强调空调工程重点。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对问题的错误理解,并在学生对工程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同类工程问题的共性。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空调工程课程教学方面的探索。笔者认为空调工程课程教学应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工程案例配合,以合适的实验教学为辅助,以明确的课程设计为检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今后这套教学思路和方法将在历届教学探索中不断丰富、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江亿,姜子炎.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建筑自动化教学[J].暖通空调,2011,41(5):32-35.

[2]张登春,陈焕新.旅馆风机盘管系统新风处理工况分析[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1(3):32-34.

[3]李延魁,祝金.某商场空调系统设计及运行调节分析[J].暖通空调,2010(10):42-45.

[4]张阳.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暖通空调设计[J].暖通空调,2009(8):9-11.

[5]陈祖铭,钟朝安.体育馆空调系统优化设计与节能分析[J].暖通空调,2009(8):36-39.

作者:王昕 陈剑波

既有建筑空调系统方案设计论文 篇2:

既有暖通空调系统中节能改造的方案分析

摘 要:能源消耗的加剧推动了节能减排的深入施行,在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是耗费能源巨大的一个部分,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立足于此,针对既有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和意义做出了简单的分析,然后针对当前节能改造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实现节能改造的具体思路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暖通空调系统 节能改造 必要性 存在问题 思路方法 方案

根据千家网等网络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建筑能耗构成主要分为暖通空调、照明、电梯、办公设备和公共设施等,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比超过了60%。由此不难看出,暖通空调系统导致了过多的能源消耗,有必要对既有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减少其能源消耗。

1 既有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1 必要性

第一,能源消耗加剧对经济发展形成了阻碍,经济发展若是减缓又必将反过来影响实体行业。所以减少能源消耗,也是为各行业自身的发展进步提供助力。而且根据前文所说,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超过了60%,若是对其实现节能,必然可以大大节省建筑运营成本。第二,根据相关经济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4.5万亿元的规模,其增长态势更是惊人。由此不难看出,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了未来的一大支柱型产业。第三,高能耗背后所潜在的问题是系统运行的低效,也就是说在暖通空调系统上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1.2 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大量的电力消耗,其背后是高额的费用支出,给建筑运营增加了很大的成本。实现节能改造,就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支出,从而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其次,可以提高系统性能。能耗高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技术水平不高,因此在节能改造中,势必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创新优化,促进暖通空调系统整体技术水平的上升。最后,可以促进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节能环保意识。

2 当前既有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

2.1 改造的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而言,节能改造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4个方面。第一,对监测控制改造。智能控制可以监控设备合理运行而节能,对室内温度、风系统以及水系统控制中存在故障的控制部分进行改造,优化监测控制手段,提升系统运行效率。第二,对冷热源的改造。冷熱源就是空调系统当中负责制备热媒或冷媒的部分,对其进行改造,主要是对相关的制热或是制冷设备进行改造,以及对制热或制冷的技术原理进行改造。第三,对管网进行改造。管网就是空调系统中实现热媒和冷媒传输的管道,对于一栋建筑而言,规模越大,管网铺设的总量也就越大。而管网铺设形式、铺设长度等都会影响到热媒、冷媒的作用发挥。在进行节能改造时,就需要对管网铺设实现改造。第四,用户系统。用户系统就是指空调系统末端对用户分配冷媒或热媒的部分,这一部分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需要加强改造的力度。

2.2 存在的问题

节能改造势在必行,但是若是改造不当,那么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在节能改造中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对于空调系统的能耗调查不全面,导致节能改造存在遗漏,没有最大程度实现空调系统的能耗降低。第二,在改造过程中对于改造方案设计不合理,要么没有实现能耗的有效降低,要么就是在节能改造之后使得空调系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三,节能改造的时机不合理,部分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选在冬季或夏季进行,导致建筑不能实现正常的供热或是供冷,影响到内部居民的生产生活。

3 既有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的方案建议

3.1 监测控制改造

监测控制是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的必要手段,在节能改造中,主要也是从这一个方面进行,优化监测控制手段,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具体而言,监测主要集中在室内温度、风系统以及水系统这3个方面,通过对其现实状态的测量,从而调整优化系统运行状态。在节能改造中,一方面要对测点进行合理布设,并且确定合理的测点数量。比如对于室内温度的监测,不足16 m2需测量中央一点,在16~30 m2时,需要将居室对角线进行三等分,以等分点作为测点。另一方面,监测控制要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即通过合理的传感设备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

3.2 冷热源节能改造

冷热源是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个能耗重点环节,因此在对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时,应该重点对冷热源进行改造。在空调冷热源的选择上,需要对能耗、成本、寿命、安全性、环境友好性、能源结构等多方面的指标进行考量。从节能的角度来看,首先应该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能耗的具体规定,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节能改造。具体而言,在冷热源的选择上,应该对自然冷热源优先考虑。由于是自然冷热源,因此其成本方面会大大降低,而且也省去制热和制冷的能耗,可以实现节能。就自然冷热源而言,太阳能、寒冷地区的天然冰、地下水、土壤等都是可供选择的对象。比如新近出现的地源热泵技术,其就是利用了土壤所蕴藏的自然源,实现了能耗的降低。在冷热源的选择上,就可以参考该技术进行改进。在冷源改造上,由于既有空调系统在冷凝热上存在很大的浪费,因此需要加强对冷凝的回收利用,即在制冷的同时对产生的热源进行回收利用,可以将其提供给热水系统,如此就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3.3 管网改造

管网是暖通空调系统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其负责将热媒或冷媒传输到用户端。管网的布设需要对系统造价、运行经济性、建筑结构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而在节能改造中,则需重点把控其节能特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节能改造。第一,可以进行多路并联布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缩减风管的长度,从而降低风管中气体的流动阻力,提高其流动速度,从而使用户端的冷气或热气效果更佳。第二,可以进行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就是将干管以对称的形式进行设置,其一般尺寸较小、管路较短,在水力平衡保持方面的优势更明显,可以减小水力损失。第三,在运行条件不好的管路上,尽可能减少会增大其局部阻力的附件,最大程度保证其运行的顺畅,减小因为阻力造成的能源损失。

3.4 用户系统改造

在用户端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新风在进入室内时,必然会有等量的室内空气排出。要保证用户端室内空气的品质,又想要实现节能,就必然不可以通过削减新风量来进行节能,如此就不能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因此,要在用户端进行节能改造,将以往无组织的排风改造为有组织的排风,即将室内需要排出的空气通过一定的设备进行回收,如此可以实现能源节约。比如在夏季,向室内排入冷风,那么就可以对室内的热量进行回收用作他途。在冬季向室内排入热风,那么就可以对室内的冷量进行回收另作他用。所以,要在用户端设置回收系统,在向室内进行热媒或冷媒输送的时候,同步实现冷量或是热量的回收,将其集中起来,必然可以在其他方面发挥作用,从而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整体能耗。

4 结语

对既有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是当前社会发展下的一大趋势,只有降低能耗,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发现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改造方案,确保节能改造工作落到实处,在实际的节能改造中,需要明确具体的改造内容,以及当前存在于改造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监测控制、冷热源、管网以及用户端这几个环节切入,减少能源支出,做好能源回收,在“减支增收”的过程中,达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凤英,兰志东,芦洋.基于既有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的分析[J].科技传播,2013(17):86,95.

[2] 孙斌辉,田喆,朱能.既有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的能耗分析方法[J].煤气与热力,2012(12):9-13.

[3] 楚新欣,王党飞.暖通空调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现状与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89.

作者:邹大康

既有建筑空调系统方案设计论文 篇3:

提高建筑暖通空调能效的方法研究

摘要:能源问题是全球的热点问题,低能效的空调使国家能源消耗过快以致都威胁到了能源的安全,因此提高空调能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建筑暖通空调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建筑暖通空调用能特点,讨论了包括对百叶窗翅片换热器进行改进等一些提高建筑暖通空调能效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暖通;提高空调能效;方法分析

1.引言

建筑的暖通空调(Thermal Comfort)三个主要功能是暖气、通风及空气调节,三者相互关联。建筑物暖通空调的目的是为室内提供舒适温度,适当的室内空气品质,提供建筑的通风功能,减少空气渗透,维持室内外或不同房间之间的压力关系。暖通空调系统是大中型工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暖通空调在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其自身的一些缺点。

根据笔者的工程经验和实际调查,暖通空调在耗能方面可算是大户,其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 15%以上,图1为笔者对某地的商场酒店等的空调能耗统计分析,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暖通空调设备的能效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如何在发挥暖通空调的功效实现提高建筑物室内舒适度前提下,实现能耗和环境污染的减少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暖通空调设计才能实现整体热量的最有效利用,减少热量的耗损。

图1某地商场、酒店和办公楼暖通空调能耗比例图

2.建筑暖通空调低能效的原因浅析

首先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经常被忽略不加以考虑,大多数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当他们接手一些工程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建筑本身的设计,暖通空调的设计经常被忽视;其次是暖通空调设计缺乏科学评价体系,虽然现行的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中有不少地方提到应通过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但关于应如何评价比较,设计人员却找不到答案,这就是说暖通空调设计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案;还有就是暖通空调图纸设计以及风冷热泵式冷热水机组和多联机机组的应用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

笔者虽然专业研究水平不高,但是认为我国暖通空调的相关人员没有强烈的技术创新研究意识。笔者在研读相关文献中发现提升空调能效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空调的能效水平与压缩机、换热器、电机、风机、风系统、制冷剂、控制系统、系统匹配等众多因素有非常密切的作用关系,所以这是非常值得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

3.提高能效的几点方法研究

3.1通过空调系统的合理设计

笔者阅读相关文献以及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得知要降低建筑的空调能耗,设计阶段十分的重要,一个设计好的暖通空调系统可以极大地减少运行能耗。在设计阶段,合理确定室内设计温湿度,准确计算建筑冷热负荷,选择合理的系统形式。根据建筑的实际负荷变化合理配备冷水机组装机容量和台数,以及恰当的输配系统等,都将大大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效。

要做好全年逐时动态负荷计算,因为空调建筑的负荷计算是一切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注意控制合理的室内环境设计标准,不应盲目提高室内温度、湿度指标值;提高输配系统的能效,比如在宾馆等公共建筑中,日负荷变化较大并且经常有会议进行,时常会造成短暂的负荷增大,而变频技术在该类建筑空调系统中的节能潜力很大:变水量系统,通过变频调速技术,实现冷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时的高效运行,减少了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变风量系统减少了系统设计风量和相应的空调设备容量,从而节省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既然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很重要,相关人士就要确切的重视到这一点,不断的对于暖通空调的设计给予支持,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也是可以激励其设计人员工作的,这样在暖通空调设计的创新方面是有帮助的。同时要完善暖通空调设计的评价体系,强化设计者的责任意识。

3.2改善运行管理方法提高暖通空调能效

建筑暖通空调的运行管理对空调系统节能和提高能效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却在实际中被经常忽视。笔者认为空调系统运行中的节能控制,可以一定程度弥补管理模式或能源设计本身不合理的缺陷,提高对设备运行的控制能力,使能源更加合理、精确地消耗。如果空调控制系统在全面采用最佳设备投运台数控制、最优启停控制、焓值控制、供水系统压力控制等有效节能运行措施后,可以减少约20%的能耗。有的高层建筑可以借助于楼宇的自控系统,实现建筑运行的节能管理就更加的方便了。不过据笔者了解目前大部分已建建筑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很差,基本上没有空调自控系统,建筑设备运行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成分,所以这方面的改进可以极大的提高建筑暖通空调能效,以后的工程建设和管理应多多注意。

3.3关于百叶窗翅片换热器的简单分析

前面的一些措施无疑是针对广泛存在的问题,笔者研读一些较为深刻的知识后发现百叶窗翅片换热器对提高空调能效有很重要的研究前景。传统的空调换热器一直采用翅片管式结构,其技术已相对成熟,提高其换热性能的途径主要通过下面的几种途径:首先是对其内部结构、尺寸及管排进行改进或调整;然后是改变空气侧翅片形式及其结构参数。但是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但随着家用空调对紧凑、高效和低成本的要求的提高,翅片管式换热器越来越难于满足要求。

我们必须意识到上述改进措施旨在扩大管内外的换热面积,就会导致流动阻力增加、设备体积增大,从而不利于家用空调对低噪声和紧凑性的要求。此外,翅片管式换热器对贵金属铜的依赖性很强,随着全球铜材价格的上涨,空调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所以空调选择一种新型的换热器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百叶窗翅片换热器由铝制百叶窗翅片和扁管组成,具有结构紧凑、换热系数高、质量轻、制冷剂充注量低、制冷剂侧和空气侧流动阻力小、便于安装、坚固耐用、运行安全可靠等特点,必然会成为新一代家用空调换热器的潜力军。虽然作者无法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但百叶窗翅片换热器的研究对提供建筑暖通空调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建筑暖通空调是公共建筑能耗的大头,所以提高其能效的空间和意义都非常大。新建建筑应注重设计阶段,准确动态地计算建筑冷热负荷,合理采用一些节能技术;既有建筑应重点注重暖通空调的运行调控,弥补管理模式或先前的能源设计的缺陷,加强对设备运行的控制能力。此外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热泵技术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也将间接提高建筑暖通的能效。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采用的多种技术措施的能效提高,往往会导致成本的增加,这个成本增加是否值得应从整体效应中加以评价。如果将现在实施的强制型的能效限定值(EER)标准,提高10%,变成节能评价值的能效比(EER),不仅减少了电力需求量,降低了电网峰荷,节约了电力基建投资,节电收益将超过成本增加值,其收益比可达1.43,总的结果是得大于失,利大于弊。总而言之,提高暖通空调能效对于整个建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各方面的考虑因素下不仅要借鉴别国的经验,而且要站在自己的实际的情况之下思考,不断的进行方案和技术上的创新,提高国家的建筑暖通空调能效。

参考文献

[1]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2005.

[2]薛志峰,江亿.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现状与节能潜力分析[J].暖通空调,2004,34(9):8-10.

[3]李峥嵘,彭姣,王宝海等.上海市公共建筑能耗与运行管理现状调查[J].暖通空调,2005,35(5):134-136.

[4]郭林文,白雪莲,孙纯武,等.重庆市酒店类建筑用电量调研与测试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3):96-98.

[5]王洪卫,白雪莲,孙纯武等.重庆市大型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能耗状况及分析[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5,24(4):50-53.

作者:王敏

上一篇:光棍节活动促销方案下一篇:统计工作大会领导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