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软件工程设计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设计经验普遍欠缺的原因,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类专业在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方面的措施与思考,包括制定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顶层规划、完善激励与督促政策、邀请设计专家讲课培训、多与生产企业和工程设计单位交流、团队教师在教学与学生指导过程中互相学习、发挥教学团队“传帮带”作用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校软件工程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软件工程设计论文 篇1:

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能力培养的体系和模式

摘要:围绕当前主流企业级应用软件的工程设计要求,提出“设计平台+设计框架+设计模式”三位一体的知识体系。结合企业级应用软件开发过程的特点,采用基于CDIO的企业级应用软件能力培养模式及连续型“任务+方案”为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主动构思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应用软件;软件设计;知识体系;培养模式;教学实践;CDIO

0 引言

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不同于系统软件,是专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软件系统。企业级应用软件适用于整个系统的应用需求,相比于一般的应用软件,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级应用软件开发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领域之一。与此同时,与中低端的“蓝领”程序开发人员不同,各种复合型、应用型、能胜任高中端应用软件设计开发的毕业生成为各企业(特别是名企、大企)的争抢对象。因此,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专业背景角度看,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能力都应成为每一个计算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必备专业技能之一。

然而,传统的培养方案往往只关注编程方法和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以程序为基础、面向整个应用软件工程体系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研究如何提高大学生开发大中型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开发能力并加以实践,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社会各界急需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中端软件开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近20年来,发达国家都在系统和综合的视野下,从观念、目标、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对软件工程教育进行整体改革。例如,南加州大学通过设置面向本科生的软件工程课程,允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发真正的客户项目。鉴于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与软件行业需求的差距,Subrahmanyam提出一种新的包含7个智能模块的合作框架,使得学生更具有挑战能力并且接近软件行业需求。CDIO工程教育模式则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其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标准。

在国内,CDIO工程教育模式正被逐步引入高等工科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成果有汕头大学提出的EIP-CDIO人才培养模式,广州大学提出的融合知识、能力、社会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清华大学提出的基于CDIO的知识传播和创造模式等。在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国内也有一些高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例如,华中科技大学的肖来元等人提出软件人才工程实践能力成熟度模型STP-CMM;南京大学根据IEEE-CS/ACM SE2004设计出本科生软件工程课程设计NJU-SEC2006,该课程设计关注3个主题,即知识专递序列用以匹配不同的软件开发规模、通过本科项目将专业实践融入课程、根据中国国情改革传统的计算机科学课程教育。

1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知识体系设计

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属于当今软件工程界的前沿应用领域,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一种主流的应用软件设计方法或工具往往在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可被边缘化。从有利于学生未来长期的职业实践角度出发,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着眼于长期能力培养,而不是追求短期应用效果的核心课程体系。一个有利于学生应用软件设计能力育成的课程体系应该能反映当今主流工业界对于应用软件设计技能的长期的、核心的和与时俱进的需求,而过于陈旧的知识体系、工具性和操作性的内容则不利于学生提升应用软件设计能力。

鉴于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开发涉及的知识点众多而且分布散乱,我们以“设计平台+设计框架+设计模式”的方式重新梳理涉及现代主流开发过程的知识体系,并以跨课程整合、综合型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实现各个知识点的有效覆盖和衔接。其中,设计平台表示软件开发架构,决定所应用的技术路线,一般可分为JavaEE/J2EE和NET等;设计框架是整个或部分系统的可重用设计,是可被应用开发者定制的应用骨架,如模型一视图一控制框架;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则是可复用的设计范例,是在一定条件下针对某些软件开发问题的可重用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也是设计框架在详细设计层面的细化。从设计平台到设计框架,再到设计模式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逐步具体化过程。

以JavaEE/J2EE设计平台为例,相应的设计框架包括模型一视图一控制框架、异步JavaScript和XML(AJAX框架)、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述性状态转移)框架、对象持久化框架、控制反转框架等;相应的设计模式则数量繁多,典型的有工厂模式、单例模式、装饰模式、外观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访问者模式等。采用UML表达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知识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上述知识体系中各个知识点分散于现行计算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不同专业课中。例如,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11年制定的《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涉及的核心课程有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概论、网络及其计算、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大型软件系统与体系结构等。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可以穿插讲授相关专业课程,又可以通过一门课程进行集中讲授。

2 基于CDIO的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能力培养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但是迄今为止,其最成功的应用基本体现在机械类、电气类、化工类等专业的工程教育中。事实上,应用软件开发具有抽象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其工程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适合运用CDIO模式。教师在应用软件设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基于CDIO模式,可以应用软件产品的生产周期为实践教学的框架或环境,将综合性学习经验、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对应用软件产品、软件开发过程和应用软件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融于一体。

基于CDIO的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能力培养模式覆盖从企业级应用软件的构思研发到运行改良乃至终结废弃的整个过程。在软件构思阶段,教师要求学生挖掘软件需求,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编写技术文档,积极鼓励学生转变角色,即从一个开发者向最终使用者转变,以体验应用软件的设计关键;在软件设计阶段,教师指导学生给出应用软件的总体架构和局部设计方案,必要时可让学生提出多种可选方案并展示权衡决策过程;在软件实现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各种快速开发工具并引入现代软件测试方法;在软件模拟运行阶段,教师主要采用相互试用的方式对应用软件的可操作性等性能指标作出最终评价。

在CDIO模式特别关注的工程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可采用连续型“任务+方案”方法,启发学生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工程问题的探究。我们把一个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任务分割成若干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对应一项子任务,最初的问题(子任务)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此过程中学习与此方案相关的各个知识点(平台、框架、模式)。一项子任务的完成将引出另一项子任务,完成所有子任务意味着最终完成了整个应用软件设计任务。图2所示的迭代式的支持企业级应用软件开发过程的连续型“任务+方案”方法,不但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构思和自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大实践意义。

3 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能力培养实践

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能力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而且越接近于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越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素养。营造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有利于实行“体验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体验团队协作、激励和沟通带来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构建软件设计平台、项目过程、项目团队和协作平台,模拟真实的应用软件设计环境,可以为“体验式”的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工程实践教学提供基础。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过程环境不仅包括硬环境(如软件设计平台、开发工具),还包括软环境(如设计平台和框架、项目开发过程、项目团队和协作平台),其中软环境的构建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现“体验式”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以设计平台和框架为例,它们是真实场景下开发企业级应用软件的基础,一般采用主流开源软件。一个基于JavaEE/J2EE设计平台的框架选择方案如表1所示。

最后,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能力培养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应用软件设计能力作出合理的评价至关重要。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而应用软件设计能力则是反映个体开发软件这种精神活动的主观条件,一般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测量。然而,对学生软件设计能力进行合理评价是软件设计能力育成路径的关键,也是检验研究结果是否达到预想目标的重要途径。

4 结语

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能力培养对于立志从事大中型软件开发的学生至关重要。以往的教学实践往往只注重编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以程序为基础、面向整个应用软件系统设计体系的设计能力的培养。笔者研究的面向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能力培养可行途径,主要包括知识体系、育成模式以及实践方案3个部分,特别是其中“设计平台+设计框架+设计模式”三位一体的企业级应用软件设计知识体系模型,以及支持企业级应用软件开发过程的连续型“任务+方案”方法,已连续4年应用于面向包括本科生和留学生在内的500名计算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JavaEE平台)”课程教学实践中,并取得良好效果。未来,我们将构建面向“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NET平台)”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工程实践环境,并将其推广应用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期取得多类型、多层次、大范围的教学实践效果。

作者:俞东进 穆海伦

学校软件工程设计论文 篇2:

化工类专业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设计经验普遍欠缺的原因,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类专业在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方面的措施与思考,包括制定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顶层规划、完善激励与督促政策、邀请设计专家讲课培训、多与生产企业和工程设计单位交流、团队教师在教学与学生指导过程中互相学习、发挥教学团队“传帮带”作用等。上述措施较好地保障了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化工类专业

工程设计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创造性、选择性和妥协性等特点,针对工程问题设计出可行的、可实施的方案[1]。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该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一系列设计类课程与实践环节来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工与制药类专业补充标准要求工程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单元设备设计和产品或过程设计。工程设计环节的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工程能力,包括工程概念、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工程教学能力等诸多方面[2,3],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工程设计能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工与制药类专业补充标准要求80%以上的专业教师应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且讲授安全、环保和设计等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然而,目前高校工科专业的大多数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验,工程概念不强,工程意识淡薄,工程设计能力不足,难以胜任设计类课程的讲授与设计实践环节的指导。因此,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尽快丰富青年教师的工程经验与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青年教师工程设计经验缺乏与工程设计能力不足的原因,接下来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能源化学工程两个专业为例,介绍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措施与思考。

一、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1.大多数青年教师是博士毕业后直接到高校工作的,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甚至缺少企业实习经历[4]。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设计”的不足,高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往往看重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在这样的氛围下,青年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不足是非常正常的。而在现行的人事制度下,设计院专家到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渠道并不顺畅,这进一步导致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中缺少工程设计专家人才。

2.高校对工程实践环节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多数985或211高校更加看重学科排名与教师的学术水平,对教学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水平重视不够;而在教学工作中,较为看重的是理论课教学,对包含工程设计在内的实践类教学环节不够重视。这些现象在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考核以及各层次的名师评选中均有体现。以北京市和学校的教学名师评选为例,要求教师每年讲授理论课不低于96学时,其中本科生理论课不低于64学时;而对工科专业学生培养来说非常重要的实践类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没有考虑在内。

3.高校对工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程设计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引起众多高校与二级学院的重视。体现在对工程设计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对教师工程设计能力的培训不够,甚至没有培训规划;对青年教师自身提升工程设计能力的支持与鼓励力度不够,甚至没有。

4.青年教师对自身工程设计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工程设计能力的提升对教师教学和科研均有帮助。但是目前高校内部缺少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土壤,加上青年教师自身的“非工程”、“非化工”趋势明显,从个人实用与事情难易的角度出发,青年教师往往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与文章发表上,对教学工作与教学能力提升不够重视,更不用说去重视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高校对工程设计教育不够重视,高校内部缺少重视工程能力与实践教学的土壤,教师自身工程设计能力提升有限,致使毕业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不足,进一步影响到高校青年师资的工程设计水平,而设计院专家人才又難以进入高校师资队伍。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其解决途径首要是高校管理部门的认识到位与高度重视。

二、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工程设计能力是综合能力,是对化学基础课程、化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培养需要针对教师的教育背景进行规划设计,而绝不仅仅是学习几门工程设计类课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视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实施了较为有效的措施,具体如下。

1.政策激励与顶层规划相结合,督促教师提升自身工程设计能力。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和政策措施作为支撑[5,6]。学校重视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的顶层设计,要求青年教师获得主讲教师资格的前提是完成既定的岗前培训,同时还要完成40学时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课程学习,以及80学时的工程实践学习。这里的工程实践学习就是要求教师跟随专业实习团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在学院层面,协助青年教师制订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指导教师和科研指导教师;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交流,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课培训,支持教师参加校外组织的实践培训等。

尽管学校和学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工程能力提升有相应的规划和措施,但是还没有针对提升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政策。建议学校将要求的“80学时的工程实践学习”包含企业实习和课程设计,对于工科专业的青年教师,要求完成实习与设计两类实践环节的学习。建议学院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包含工程设计能力在内的工程能力培养计划,对于本科非化工类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要求补修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装备、化工设计等课程。

2.邀请设计专家来校讲课或讲座,全方位培养工程设计能力。为培养广大青年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学院积极邀请设计专家来校进行系统的设计培训或举办设计讲座。如邀请东华工程公司退休专家刘铟高级工程师于2013年1月来校进行了为期6天的化工设计培训,邀请中石油寰球工程公司炼油事业部总工程师鞠林青于2014年11月来校为化工专业学生与教师讲授为期3天的“炼油化工设计”课程,邀请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退休专家周丽霞高级工程师于2014年12月来校进行石油化工管式加热炉设计的讲座培训。

邀请设计院专家来校讲学培训是提升广大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邀请的频次需要加大,专家的讲授内容需要合理规划。此外,还可结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过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答辩之际,邀请设计院专家为学生和教师做工程设计方面的专题讲座;也可组织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设计类课程或听设计类讲座。在加强校内邀请专家讲课培训的同时,也需有计划地重点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参加社会组织的工程设计培训。

3.多接触工程设计与生产企业,积累工程设计经验。青年教师通过参与认识实习或生产实习,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特别是针对生产工艺过程学习工艺流程图纸、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纸、过程设备结构图纸等,可以对工艺过程与关键设备形成整体印象。还可以到设备维修车间或设备制造企业参观学习,现场感受设备的主要内部结构,了解设备在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中的特点与注意事项,这些都有助于工程设计经验的积累。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多有着较强的工业应用背景,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开发,或者将研发的工艺技术向企业进行推广应用等途径,与企业建立联系并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了解企业需求与存在的技术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加以研究实施,进而改进企业生产技术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教师在与企业进行接触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工程设计经验,逐步提升自己的工程设计能力。

与生产企业和设计院所的接触,能够逐步丰富教师的工程设计经验。但同时需要看到部分青年教师并不重视与企业接触的学习机会,而是当成必要的工作任务来完成,因而在此过程中不能主动深入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设计能力的提升效果。此外,学校或学院最好能够与设计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将设计院作为师资博士后和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实践基地。

4.团队教师相互学习辅导,在实践中培养工程設计能力。工程设计类专业课程包括化工设计概论与化工应用软件2门理论课,以及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与化工过程设计2个实践环节。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学习与辅导以及讲授设计课程、指导化工过程设计等环节,可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青年教师通过向设计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逐步树立起工程设计概念,掌握基本的工程设计方法,熟悉工程设计案例与常用的设计软件,了解工程设计相关标准与注意事项等。

以化工过程设计的指导为例,教师给定原料和产品,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包含原料处理、催化反应、产物分离、物料循环等部分的工艺流程的构建和设计,使用Aspen Plus进行流程模拟,用AutoCAD绘制PFD与PID图,撰写项目建议书和工艺流程设计说明书,提交设计报告并进行设计答辩。设计分组进行,3-5名学生一组,每组学生的设计题目不同,同一组内学生的设计规模不同,并鼓励小组内学生设计不同的工艺路径。该设计环节采用单个教师重点指导与团队教师集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老师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与辅导,邀请设计院专家作为设计答辩评委并进行现场点评。青年教师可以跟随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指导方式,并在学生指导过程中逐步丰富自身的设计经验,提升工程设计能力。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是国内高校化工专业参赛规模与影响力最大的学生竞赛。我校化工设计大赛的指导采用团队集体指导的方式,青年教师可以参与化工设计大赛的指导并向其他教师学习。近几年还组织团队教师参加华北赛区现场比赛的观摩,学习其他高校的设计作品,倾听专家评委对设计作品的点评。指导学生设计的过程与参赛观摩的过程就是青年教师逐步培养自身工程设计能力的过程。

尽管通过设计理论课程助教以及参与化工过程设计、化工设计竞赛等指导过程能够较快地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但是青年教师主要是化工设计团队的教师,参与人数偏少,受益面不大。针对目前化工设计团队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的问题,建议学院重视并做好设计师资建设规划,鼓励教师(包括青年教师)加入化工设计教学团队并参与设计课程教学或设计实践指导环节。不论青年教师的设计水平如何,只要加入到化工设计团队,团队教师就会主动辅导青年教师尽快提升其工程设计能力。

5.发挥教学团队“传帮带”作用,提升工程设计教学能力。化工设计教学团队承担着化工设计概论、化工应用软件、化工过程设计等课程的讲授和指导任务。教学团队非常重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团队教学活动、教案研讨、集体观摩课程、集体设计答辩、集体讨论设计报告评阅细则等方式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辅导,逐步树立教师的工程设计教育理念。团队教师通过共同开展课程体系与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探索尝试、设计案例收集整理、设计指导书编写、教学研究项目共同参与等方式逐步提升教师的工程设计教育研究能力。通过观摩听课、集体研讨、网上课程学习、化工设计指导、现场观摩化工设计大赛、参加培训交流以及邀请设计专家来校讲学等方式不断丰富教师的工程设计经验,逐步提升教师的工程设计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工程设计经验的积累,较好地保障了工程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教师自身良好的工程设计能力是大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面对高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设计经验普遍不足的问题,学校和学院需要高度重视,与青年教师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工程设计能力提升计划,有规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工程设计培训,积极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提升自身的工程设计能力,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青年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教师自身工程设计能力提升后必将推动大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印升,俞洋,陶为戈,刘晓杰,宋伟.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设计能力培养[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22(6):78-83.

[2]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3]谭天伟,于颖,许海军,刘净净.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的探索与启示[J].北京教育,2015,(4):30-32,49.

[4]张晓伟,张乐勇.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6,(29):56-57.

[5]秦婷.关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147-148.

[6]宋歌.关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5,(9):67-68.

作者:孟祥海 黄星亮 徐建 杜巍 刘昌见

学校软件工程设计论文 篇3: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析

[摘要]文章对国家2011年增设的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和《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进行深入解读,结合SWEBOK、CCSE2004以及2011全国软件工程年会的最新成果,根据贵州省、黔南州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围绕软件工程技术、软件服务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论述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现,实践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并具有一定的特色。

[关键词]软件工程 课程体系 构建 实现

[作者简介]李泽平(1971- ),男,布依族,贵州贵定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和计算机教育。(贵州 都匀 558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贵州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项目编号:黔教科20090048)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1年院级教改项目“民族地区高校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jg-11-02)的研究成果。

[

2011年,软件工程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通知(学位[2011]11号)文件确定增设为一级学科(080835),同年5月,教育部组织开展第四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软件工程专业被列为目录内专业(080902),而后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随之印发,标志着软件工程专业进入了一个规范发展的崭新阶段。软件工程专业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内容、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界定已非常明确,教学方法也比较成熟。本文探讨了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力求既能符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实际,又能凸显贵州省的地域和行业优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

一、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核心,使学生能依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将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为重点培养软件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的创新、创业意识,具有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软件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知识体系

软件工程教育兼具的科学教育属性和工程教育属性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指南。通过对SWEBOK、CCSE2004和《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的研究我们发现,软件工程学科与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发展交叉学科,以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经济管理、外语、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等通识教育和综合教育为基础,以软件工程学科专业知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训练为核心设计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的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10个知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使之在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软件工程技术、软件服务工程、领域软件工程4个研究方向上有所侧重,并体现出明显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适应软件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三、课程体系

根据知识体系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办学条件、就业情况,贵州省的地域和行业优势、生源素质等实际,设计出以工程专业课和工程实践课为主体,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课程为有益补充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框架(见129页图1)。

1.理论课程。贵州作为全国“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之一,软件产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软件人才更为紧缺,目前在应用领域的需求比较旺盛。我校在软件工程理论研究和领域软件工程方向的办学条件尚不成熟。因此主要以软件工程技术、软件服务工程作为专业方向,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素质拓展课和实践教育课六大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如图1。

第一,在通识课程中通过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通过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在简单、普适的环境中进行初步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通过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具体软件设计的能力;通过软件工程方法论课程培养学生在软件工程专门领域解决复杂软件设计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在专业拓展课程中通过数据库系统设计、Java应用技术、中间件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在软件开发技术方向的能力;通过服务科学导论、电子商务系统结构、IT服务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在软件服务工程方向的能力。第四,在素质拓展课程中通过职业发展规划、团队激励与沟通、跨文化管理、创业讲座等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第五,在实践教育课程中通过项目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软件工程人才。

2.实践教育。实践教学作为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工程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建设。我校紧密结合《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对传统的课程实验、综合课程设计、项目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构,精心设计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协作、相互促进、可评价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着重培养学生工具的使用与实验技能、工程设计与实现能力、评审与测试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过程管理与控制能力、面向领域的应用能力。

一是学生在联合实验室进行课程实验和综合课程设计,完成验证性、探究性实验,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多门课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研素质。通过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增加感性认识,激发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二是聘请既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又有较好的教学水平的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与本校教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提供实训项目,开展案例教学。项目实训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的暑期,来源主要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提供,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为企业遴选优秀的软件工程人才。三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解决企业在员工培训中费用高、周期长的问题,实现学生由实训到实战的无缝联结。四是学校专职教师在开展理论、实验教学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并能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逐步积累、丰富“案例库”,成长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五是注重领域知识和企业规范的实践。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领域知识模块和企业规范模块的教学最好由相应的领域专家和技术专家进行讲授,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应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六是适当开展国内外教师讲学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带来国际国内的先进知识、技术和信息,提高软件工程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七是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学习和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和教学紧密结合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由企业、培训机构和校内教师共同命题,学生也可自行拟定题目,时长均超过半年,实施过程中严把选题关、设计关和答辩关,使学生将本科阶段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专业方向的清晰思路和良好的实践能力,对本科毕业生走向社会和进一步深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力求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强调以理论认识实践,以实践推动理论的互动教学过程,逐步形成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的培养体系。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校先后与重庆达内、金蝶软件公司贵州分公司、重庆足下科技、微软、思科、都匀IT工业园区等单位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培养了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软件工程人才和“双师型”师资队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2%,在地方高校中实属不易,可见该方案的设计是科学、合理、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中国软件协会.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2011(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11.

[4]Software Engineering 2004.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EB/OL].http://sites.computer.org/ccse/,2010-10-25.

作者:李泽平

上一篇:服务员演讲稿(精选2篇)下一篇:感恩企业演讲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