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是以当“狱警”或“强制隔离戒毒警察”为理想的,这一择业志愿决定其在校期间对创业的思考不够,也导致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创业教育不易开展。其实,创业有广义、狭义之分,结合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实际,我们在此探讨创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生创业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职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1:

高职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生创业教育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对此,可从调整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等多方面采取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 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

0171-03

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最有效的武器。变就业为创业,通过一人创业带动数人甚至是一群人就业,就能为社会创造几何级数增长的就业岗位。温州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的成功发展,就是温州人用创业促进温州经济繁荣的典型例子。21世纪将有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尝试走创业之路,应利用学校的就业教育平台,加强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素质,为他们自主创业做好准备。这样,一旦有创业机会出现,他们就可以敏锐地抓住机会,展翅高飞。

一、高职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建设不完善

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高校创业教育需要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的创业管理经验的师资力量。但目前担任创业课程的主讲教师主要来自教学与行政岗位,没有自身的创业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其缺点是授课形式单一,只进行空洞的理论知识灌输。

(二)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创业教育课程来实现的。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来看,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另外,缺乏权威的教材体系,也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施。

(三)缺乏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具有陶冶、激励和导向功能。然而,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形成一个完美的创业文化氛围,传统就业观念依然影响着高职生创业,以“保守”、“求稳”为特征的就业型文化在校园文化中仍然是主流,主要表现在就业意识强、创业意识弱。

因此,高职院校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创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中,并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在条件成熟时创办自己的企业。

二、加强高职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调整培养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创业人才

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进行创业教育主要是要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帮助毕业生认识到社会上有许多创业的机会和有利条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要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必须做到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为此,应从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入手,通过活动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营造创业文化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创业人才。

创业教育既然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业素质的人,那么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其教育目标。创业教育应将重点放在强化个人的创业态度、培养创业精神上,如在高年级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的做生意的技能。在设计课程方案时,课程开发者应当有这样的意识:自信、创新、冒险、富有挑战精神、能够容忍不确定性是创业者个性特征中的核心品质。学生是潜在的创业者,学校的创业教育是一个意识形成与创业情感激发的过程,以消除那些妨碍个人自尊、自信、冒险精神及主动性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将这些创业潜质从青年人身上挖掘出来。

(二)融入创业课程,重构课程体系

围绕创业教育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为标准,精选课程,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可在本专业基础上突出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如企业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形成专业课程、创业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课程结构,创建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应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全方位渗透创业教育。首先,加强专业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融合,在学生掌握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创业所需要的经济、管理、法律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课程。其次,让课程设置从“刚性”走向“柔性”,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再次,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探索,从强调知识积累走向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就精神层面来说,应引导形成鼓励创新、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的勇气和激情;容许失败和面对失败;通过校园文化与商业文化相融合,营造创业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励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和支持敢于创业和善于创业的毕业生。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高职毕业生创业应具备的创业知识包括:第一,扎实的专业知识。第二,相关的商业知识,如商品交换、商品需求、商品流通等方面的知识。第三,一定的管理知识,如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等知识。第四,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工商注册登记知识、经济合同知识、税务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知识。

学校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工作阶段都可以而且应该贯穿创业教育在其中。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让学生学习创业的基本知识,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的基本素质。二是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创业计划、创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思维和创业设想。三是先创办一定数量的创业教育试点班,形成一个独具特色、为本院校所适用的创业教育模式。四是确保创业实践到位。一方面,校内采取创业模拟训练,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校外通过教学实习、假期实践活动等,整合专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训练,通过创业开发新的就业途径。

(三)培养创业意识,塑造创业人才

目前,很多高职毕业生认为,就业就是找工作单位,因此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被动局面。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引导高职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的关键。应通过多种形式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创业精神,这里的创业精神包括:对创业知识的掌握、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新世纪的高职毕业生,仅仅具有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创业精神,要创业,必须具有创业的精神。

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具备创新能力,即把创新思想转化为现实的管理和实践应用能力,化解外界风险,取得竞争的优势。创业的项目要有市场前景,独辟蹊径,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学校应进行创业教育、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到企业实地参观实践可以使学生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以此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了解社会、亲身体验市场经济的气息,形成创业意识,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创业奠定思想基础。

(四)提高师资素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大力培养一支具有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队伍来看,“双师型”教师相当缺乏,许多教师都不具备创业教育意识和素质。没有一支具有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引导,创业教育的实施只能是设想。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聘请企业界人士到校兼任教师。实施创业教育必须走校企结合之路,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应当首先着力于全校教师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加强专业教师创业素质的培养,努力锻造一支符合本校创业教育实际、能够勇于探索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五)建设创业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

1.成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推动本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创业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创业实践环境,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既可以是真实的创业环境,也可以是模拟的创业环境,同时也成为学生创业的基地。在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里,学生可以学习到全方位的创业本领,包括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当然,创业方案的设计和完善,创业项目的管理和落实,创业形式的选择和组合,都将在该基地得到矫正、孵化和发育。在这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增强,创业素质升华,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目标。

2.兴建创业园区,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基地。高校在展开校企联合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创业教育模式时,为了便于监控和考核,可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提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地。

3.安排学生参观优秀企业集团。通过参观学生既可以学到创业知识,也可以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和职业道德熏陶。邀请专家、教师及企业家为学生作创业知识报告,既可增长学生的知识也可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

4.每学期举行创业设计大赛,积极组织、收集富有创意的创业点子,并进行评比与奖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班为单位,创建企业公司模拟活动,岗位设置与班级活动参照公司运作。

(六)设立创业风险基金,扶持学生创业

资金问题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创意,还需要资金,创意是花朵,资金是水分,吸引不到资金的创意终将枯萎。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新技术也难以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学生创业,在学生创业的初始阶段给予学生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创业计划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缺少资金是制约高职毕业生创业的瓶颈,也是部分高职毕业生对创业缺乏信心和热情的主要原因。要想走出高校创业教育目前的困境,就必须建立高职毕业生创业风险基金,这是创业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的成本。

(七)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创业

1.建立大学生创业素质认证制度,可以对于书面的考核合格者和创业实践未成功、成功者分出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等级的认定。

2.建立创业学分奖励制度。学校可以根据学校课程设置情况,根据学生公司的评定或答辩,给予学生在相应课程上的折抵,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创业压力,更具有现实性,又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设立成功就业单项奖学金,创业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创业才能突出的同学,学校也应予以奖励。而不能因为公司的经营赢利性质而取消。

4.实施学校后续支持制度。对于学生创业成功,同时又可以顺利毕业的学生公司,学校可以采取“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方法,和政府政策衔接,给予学生公司一定的运营认定,减免相应的费用和手续,在一年或两年内,学生公司可以免费享受学校专家咨询团的援助。

当今的时代是创业者大展宏图、实现创业理想的时代。适宜创业的土壤已逐步形成,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措施和政策也渐次出台,随着创业教育的开展,大学生学识的增长、技能的提高、理性思维的养成、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契机。因此,大学生创业将成为毕业生服务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

【参考文献】

[1]罗美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

[2]朱继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2004(2)

[3]刘洋.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4]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5]司红.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创业教育[J].教育探索,2002(6)

【作者简介】农湘平(1977- ),女,广西天等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研究方向: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责编 何田田)

作者:农湘平

高职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2:

司法警察就业目标下的高职生创业教育刍议

摘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是以当“狱警”或“强制隔离戒毒警察”为理想的,这一择业志愿决定其在校期间对创业的思考不够,也导致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创业教育不易开展。其实,创业有广义、狭义之分,结合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实际,我们在此探讨创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

关键词:司法警察;就业目标;高职生;创业教育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网的数据,从1999年开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大陆地区各高校都在扩招本专科学生(1999年增长率达到47.4%),一些院校甚至盲目扩招。2005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增长率仍然达到12.77%,在校生增长率仍然达到17.12%。2011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增长率尚有2.98%,在校生增长率尚达3.44%。个别警察院校为了增大规模、增加收入及由专升本,也积极跟进。由于忽视人力资源状况,供过于求,比例悬殊,毕业生往往长期不能对口就业。2003年,第一批扩招的本科大学生进入社会,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2013年,我国大陆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含研究生)为699万,2014年将达到727万(含研究生),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的警种很多,警察院校情况复杂,本文只能集中笔墨,主要立足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实际,分析“司法警察”(含监狱警察、强制隔离戒毒所警察)就业志愿前提下的高职生创业的特点,提出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些设想。

一、既有研究成果

笔者以“警校高职生创业”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找到0篇文献。笔者以“文科生创业”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找到0篇文献。笔者以“高职生创业”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找到119篇文献。可见,相关研究尚少,成果不多。

徐旭梅等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警察院校大学生自主性低,教官很少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意,看重结果和分数,轻视过程和能力。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应不同于传统课程,学生将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成主动的知识探究者和实践者。创业教育的宗旨是培育毕业生未来就业的创新、自律、坚毅、诚信、自信和开拓能力,果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1]刘黎明认为,警察院校的学员毕业时多数(■以上)无法进入警察(公安)系统,这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严重失衡。长期的失业一定会让他们感到社会缺乏“公平”,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怀揣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证走上“非常专业”的犯罪道路,这些人给社会治安带来极大的潜在隐患。[2]朱晓红等认为,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需求是不同的。文科专业的技术性弱使了大学生比较缺乏依托专业创业的自信心。[3]孟庆伟认为,创业首先不能被当作一种纯粹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而应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4]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很有参考价值。

二、广义创业与狭义创业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5]在法治社会,对政府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而对市场主体则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创业,博大精深,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比如,在发现“杜蕾斯”等行业巨头由于过分傲慢,把主要精力放在渠道和营销上之后,刘克楠开始创新、创业,开办了大象公司,倾注巨资于产品和服务,并且一举成功。[6]又比如“数字游牧民”。Natalie Sisson是著名的“旅行箱创业人”,她全部家当就一个旅行箱,没有固定住址,但在四个国家有银行账号,17个手机SIM卡,挣钱全部在网上。她做了接近4年的生意,有着6位数的收入。[7]2013年5月30日,根据闽教高[2013]55号文件,福建警察学院被确定为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互联网信息资源辅助研究”等2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为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视频侦查技术实践应用”等3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为2013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企业,特别是小型、新型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既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实现个人抱负,反哺社会。广义的创业,是指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不安于现状,不囿于陈规,不满足于既有工作模式,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想常人不敢想,干常人不敢干,在新的领域、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普通人往往将公务员岗位看作是铁饭碗,其实公务员也存在着创业的需要。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大陆的公务员将要分类管理,职位归入综合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工作将由国家公务员局职位管理司负责。[9]公务员分类管理的试点工作已进行多年。离全国推行已经不远了。高校及毕业生都要有思想准备。一个大学毕业生(含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如果二十五岁考入公务员单位,他将在这个系统工作三十五年。这一历程不算太短,其职位可能会有这样的调换,综合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也可能是专业技术类→综合类→行政执法类,还可能是……理论上讲会有六种调换方式。求稳怕变是不正确的态度。2005年3月7日,任玉岭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官民比已达到1∶26,比西汉时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10]2005年4月27日下午,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国家目前所谓的“官民比”应该是1∶197.69。不管具体比例是多少,总之,体制内外的基本共识表明——我国大陆的公务员是冗员较多的,未来定会精简。相当一部分公务员可能要面临转型、转岗、创业。同样的道理,警察也存在着创业的需要。比如,近几年由于《禁毒法》的推行等原因,劳动教养制度出现了很大调整,在部分警察身上出现了以下转型:劳动教养人民警察→强制隔离戒毒警察→社区矫正干部。即使是在相对稳定的监狱系统,考上公务员、进入狱警行列的年轻人也会有岗位的变动,也会有工作性质的转变,比如,“接线生”(办公室文职岗位)→“看守(带班干部)”→“书记员”(内勤)。又比如有的年轻人刚进入监狱时,在防暴队值班,后来到监区当带班干部(分队长),之后又到监区做管教,后来任副监区长,极少数人之后还担任了监狱的领导。有的年轻人刚进入监狱时,在一线带班,之后通过心理咨询师考试,加上自己的钻研、实践,成长为罪犯心理矫治的能手,一直工作到退休。也有极少数年轻人是这样转型的:各市司法局监狱管理科警察→社区矫正公务员。也还有极少数年轻人,在监狱、强戒所的一线工作一段时间后,经过遴选,进入局机关、厅机关工作,不再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执法工作,而是做宏观管理工作。2013年5月3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公布了《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公开遴选,是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公开遴选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报名参加公开遴选的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2年以上公务员工作经历等;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省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报名参加市(地)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有的高职毕业生,其职业定位为大机关,他们早早就参加自考、函授学习,为参加遴选而主动提升学历层次。这既需要创新意识,又需要创业能力。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年轻人的职业生涯是漫长的,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憧憬。我们需要在学生毕业前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规划辅导,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也要早做打算,这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如何渡过——综合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一线工作?二线工作?文字工作?管理工作?与人沟通?与设备打交道?业务工作?还是协调工作?有人认为,在国进民退、市场机制远未发挥应有作用的今天,高职学生的创业成了小打小闹。其实,人的潜能有时是逐渐显露的,年轻人的长处、优点也是会变动的,“穷则思变”、“陆路不通走水路”,每个年轻人都会碰到天时地利人和不完全具备的事情,及时调整,改弦更张确有必要。

总之,创业的意识人人都应当有,对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司法警院高职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司法警察就业目标下高职生创业的特点

1.“行业保护”导致学生创业积极性缺失。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7条规定:录用人民警察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用。在十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监狱管理局、强制隔离戒毒局主动搜集空缺职数(警察退休人数,辞职人数,开除人数),确定拟增补人员的数量,报送人事部门,进而配合人事部门进行省级统一招警考试工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近十几年的招生情况也表明——之所以80%的司法警院学生是农村学生,是因为处于二本线至一专线之间的农村考生对学费一万元以上的民办三本院校不感兴趣,而对学费仅五千元且六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毕业生当年入警的警院“情有独钟”。可见,高中毕业生是因为每年15%~35%的入警比例而报考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司法警察的择业志愿使农村高中毕业生对警院趋之若鹜。在少数省份,仍然存在“行业保护”——监狱管理局与人事部门协调,给予系统内下辖的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政策倾斜,在省统招指标中划出约三分之一,通过限制专业的方式面向下辖警院毕业生。这有利于提高本省警院高职生的就业质量,但同时也导致本省警院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不高,眼睛只盯着那几个公务员指标,一年考不上,第二年再考;第二年考不上,第三年再考;第三年考不上,第四年再考……。我省竟有连续考十一年的个案存在,令人感叹。

2.涉警专业高职生创业自信心匮乏。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思想牢固,择业志愿明确,本来是好事。但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比如,一旦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则工程设计、建筑、钢铁、水泥、装饰材料等相关专业的高职生必然面临“无用武之地”的困境。同样道理,警察院校学员学习的是非常专业的警务知识、技能,除了从事相应的工作外,他们没有多少能力与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一起参与就业竞争。广度与深度的矛盾,博与精的矛盾始终存在。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一旦对口,如鱼得水;一旦改行,可有可无(沦为冗员)。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个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其局限性,有就业优势,也同时存在就业劣势,即使是西医专业的高职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就业困惑。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初衷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就业问题。职业教育的理想化模式是“订单式”培养,类似于“以产定销”的工厂,但是,目前我国大陆的高职院校大多达不到这一标准,一些文科及警察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甚至成了两不像——既不像普通本科高校那样知识面广,也不像工科类高职院校那样动手能力强、一毕业就可上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所开设的课程,除了基础课外,专业课大多为人文科学类。在“刑事执行”、“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专业中,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因为国家法律不允许个人开办监狱。在“涉毒人员矫治”和“行政执行”专业中,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因为国家法律不允许个人开办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法律事务”专业中,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因为高职生也不可能申办律师事务所。在“刑事侦查技术”、“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中,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因为国家法律不允许个人开办私人侦探所,也不允许私人开办保安公司。在“应用缅甸语(法律服务)”及“应用泰国语(法律服务)”专业中,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因为资金、渠道的缺乏,个人开办边贸公司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是“司法信息安全”专业,高职生也缺乏自主创业的底气。因为其专业技术方面的本领尚欠火候,刚刚入门,学到的仅仅是一鳞半爪,多为半瓶子醋,无法独当一面。在新型媒体大举挤占传统纸媒空间的今天(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有五亿),“新闻采编与制作(法制新闻)”专业的高职生若不考公务员(入警),而是到报社找工作,成功者将“寥若晨星”,进入党报系统的几乎没有。在“社区矫正”专业中,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因为国家法律不允许个人开办矫正轻刑犯的机构。去心理咨询中心当助理,又因门槛太高而无法进入,况且心理咨询中心的经济处境也不乐观。

3.创业意识尚属模糊,创业事例鲜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在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模式下逐渐养成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不但行为举止整齐划一,言论整齐划一,甚至思维也几乎一致了。这有利于管理、控制,却不利于创造、创新和创业。“等”、“靠”、“要”的惯性使学生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到目前为止,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较少。曾有极个别在校学生尝试进行文印店经营,但由于场地设在学生宿舍产生了安全隐患及倒卖历年毕业论文电子稿而被院方取缔。

四、对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创业教育的设想

(一)内容

1.创新意识。一百年前,南美洲的阿根廷欣欣向荣,在世界上被普遍看好,然而,由于缺乏创新,受限于民粹主义等原因,现在已大大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种族、民族、国家、地区、行业剧烈竞争的今天,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是自甘堕落,甚至是自取灭亡。同样道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年轻学生来说,创新意识非常重要。绝大多数省份已放开招警条件,面向全国大学生招警。如果哪一天少数几个省份也取消了“行业保护”(学界俗称“断奶”),我们的警院高职学生将面临更残酷的公考(入警)竞争。没有危机意识,没有创新精神,肯定要败下阵来。

2.创新思维。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关系密切。年轻学生除了学习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外,必须逐渐培养形成存疑、批判、探索、革新的思维习惯。摈弃盲从、懒惰、懈怠的陋习。陈寅恪在1929年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现在看来,并未过时。在强调共性、强调集体的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形成创新思维尤为困难。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3.创新能力。创业,就是要创造财富,可以是物质财富,也可以是精神财富。乔布斯的创业史,虽然难以复制,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激励年轻的高职生向书本学习、向新媒体学习、向社会学习,逐渐培养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余额宝”的出现,彰显了马云的创新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勤于修正、勤于改进和勤于调整而逐渐形成的。新加坡致力于增强教育市场与就业市场的关联性。学生在大二结束时才确定具体的专业学习方向,且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同时在两个系选修两个专业,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这一经验,对我国的高职学院特别是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很有借鉴价值。

(二)形式

1.创业课。各高职院校,包括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已普遍开设了创业类讲座。在此基础上,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开设创业类理论与实作课程。教育部在2012年曾发文要求各个高校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经过几年的探索,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分专业、分性别、分来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辅导。

2.实地参观考察创业园区或创业企业。安全防范专业学生可以参观公安局网警支队工作场所、安保公司技术中心。小语种专业可以参观自由贸易区、边贸企业。法律事务专业可以参观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警务专业可以参观法院的法警队、检察院的法警队。

3.观摩他人计划书。虽然,知识不等于技能,经历不等于能力,但是,没有知识的储备是不可能凭空具备技能的,没有干事、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经历,能力也绝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年轻的高职生必须认真对待学习,认真对待社会实践,认真对待创业设计,认真观摩他人制作的创业设计计划书。

4.参赛。积极参加“挑战杯”等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创业艰难,但是学生可以尝试,先迈出一小步,先开始做,再慢慢改进,修改方案。虽然获奖很难,但是经过几年的参与,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可以积累经验,促进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途径

1.个人。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应当通过个人立志,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选定目标,努力学习,刻苦历练,考级考证,实习见习,顶岗实践,不断提高个人的创业能力。

2.社团。可以以高职院校内部的学生社团为依托,相互介绍,相互提携,以团体形式加入创业行列。也可以让学生社团像市场中的小微型企业一样,每天有许多新成立的,每天也有许多关门歇业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在优胜劣汰的大背景下不断推陈出新,螺旋式上升。经营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3.高校。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在现代教育中心勤工俭学、实习,可以培养解决硬件故障、软件病毒的能力。在后勤服务中心勤工俭学、实习,可以培养餐饮管理、销售、烹调等方面的技能。在警官培训处勤工俭学、实习,可以培养操作办公设备及办公软件的能力,避免大三撰写毕业论文时,才发觉自己不了解Word的尴尬。在保卫处勤工俭学、实习,可以培养安全意识,了解技防设备的使用要领。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实习,可以培养书刊经营管理能力,了解我国新闻出版的规律,了解数字信息的利用手段。允许高职生在校园内开店,也是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一条途径。餐厅、咖啡屋、文具店、书店等可以作为选择项。学生规模小的职院,校内“创业街”的建立,会存在不少困难。此外,由于一些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不在大学城内,此路困难重重。值得注意的是——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创业教育,不能与司法警察的择业志愿相抵触。不能通过贬低警察就业目标的价值来开展创业教育。否则,将会伤害农村学生的感情,还会挫伤学生对创业课教师的信任感,得不偿失。

4.社会。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2013年11月12日做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十二部分43条指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可见,创业已成执政党高层的议题。创业教育应当成为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一项活动。当然,不是要其他行业的人员“越俎代庖”,主要的责任属于高职院校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及政府下属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学院所在地的市、区的就业服务机构,省教育厅下属的就业创业服务机构都应该负起责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帮助就业困难的高职生增强创业能力。例如,为方便高校成功开展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华普亿方共同开发了《大学生创业实训系统》。系统将创业知识体系与创业仿真实训紧密结合,形成最全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创业实训系统,分为在线模拟版和就业指导中心版。线上版可供网站用户线上进行创业模拟练习。[11]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高职院校学生会与非政府组织(NGO)的接触、联系、合作,应该说已经有一些尝试了。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这方面尚无进展。职业定位为公益创业的文科(含警察)高职生要注意一个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一些非政府组织,被司法机关及地方政府视为“维稳”的障碍,视为“惹麻烦者”。所以,在加入NGO时,要十分谨慎。

在大学扩招后,一些警察院校在招收警察专业学生时,还同时招收一些非警察专业的学生。从择业志向来看,这两类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是不一样的,创业愿望的强烈程度也不一样。笔者认为,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探索方面,非警专业可以先行一步,让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积极探索。取得一定经验后,警察专业再逐步跟进。

参考文献:

[1]徐旭梅,徐旭林,翟瑶.浅析警察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34-236.

[2]刘黎明.录用人民警察诸问题探析——决不允许2/3以上的警察院校毕业生流失社会[J].辽宁警专学报,2005,6(34):37-40.

[3]朱晓红,柴大鹏,陈吉.文科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基于H大学文科学生创业需求的调查[J].青年探索,2011,5(167):18-21.

[4]孟庆伟.论高校文科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J].齐齐哈尔:理论观察,2007,4(46):120-121.

[5]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309/5176617.htm.

[6]冯寅杰.大象的“性福”生意[J].南方人物周刊,2014,5(378):52-54.

[7]http://news.sinovision.net/society/201402/00285345.htm.

[8]http://www.fjpsc.edu.cn/index.html.

[9]http://www.scs.gov.cn/Desktop.aspx?path=Desktop.aspx?PATH=gjgwyj/gjgwyjsy/xxllym&gid=d7073e0b-

b6a2-4594-bbd8-c88c494ed295&tid=Cms_Info.

[10]http://baike.baidu.com/view/8228246.htm.

[11]http://cy.ncss.org.cn/cysx/.

基金项目:2013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建立高职警察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39)。

作者简介:刘刚(1968-),男,云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教育;刘俊辉(1967-),女,云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教育学;缪祥礼(1968-),男,云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监狱学、教育学。

作者:刘刚 刘俊辉 缪祥礼

高职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3:

基于创业园建设的高职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

摘要:高职院校创业园建设有着特别的价值定位。创业园是新生事物,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失与问题在所难免。基于创业园建设的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应注重创业园建设的“三三制”实施方式、强化创业园的教学基地建设、构建高职特色创业文化。

关键词:创业园;高职生;创业教育;建设;实践指导

一、创业园建设的价值定位

首先,创业园是高职生创业实践的试验田。高职生如何将创业理想、创业宏图变为实实在在的创业实践,将精心策划和反复研究的创业文本、创业企划变为真实、清晰、具体的创业行为,创业园的建设则为这一“历史性转变”提供了试验场所。在创业园里,无论是创业者自视的“伟大的创举”,还是他人眼里的“雕虫小技”,抑或亦真亦幻的探索项目,都可以在这里试探一下水深水浅,“摸着石头过河”,找寻创业的乐趣和艰辛,体悟创新创优的真谛,品尝创业初始的酸甜苦辣。

其次,创业园是高职生创业教育的活教材。高职院校近几年来在探索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些许经验,其中不乏精品教材。但是,任何一门精品教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远不及活生生的创业园里的生动案例。在创业园里,既有成功者的鲜活范例,亦有搁浅者、呛水者、失败者的悲凉史话、典型学材;没有居高临下的课堂训诫,只有同龄人、同道者的心得交流;不是抽象理论的呆板讲授,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理得清、听得进、学得来的真情实感的传递。

再次,创业园是高职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场。高职生经过初步的市场调研及其设计论证的创业项目,是否真正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社会效益,需要创业园的现场培育和检验,需要得到经营之道的指点、经营方向的校正和经营内容的调整。创业园具有孵化的特殊功能,使处于理念状态的创业计划演进为项目雏形,使处于雏形状态的创业胚芽成长为壮硕型植株。创业园如同一方拥有大量“培养基”的堆场,使高职生的创业项目在此得到培育和推进。

最后,创业园是高职生创业创新的示范基地。进驻创业园并能在创业园中立足的高职生,既不是好高骛远的梦幻者,亦不是胆小怕事的守旧人;既不是冒冒失失的“愣头青”,亦不是读死书的“书呆子”。他们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头脑、有主见、有创意、有勇气的弄潮儿,是身边可见、可敬、可学的榜样。他们的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创优态度无疑具有示范效应,激励着其他高职生学习创业、效仿创业、跟进创业。

二、创业园建设的缺失与问题

其一,创业园建设尚未成为学校发展的主战略。高职院校近年来把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将招生就业视为生命线,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还没有将高职生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指导上升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战略,列入要务或者作为大事来抓。其实,创业不仅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就业工作中层次最高的部分,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最具成效的部分。因此,大力推进创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迫切要求和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应像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样全力抓好创业园建设。

其二,创业园效应尚未遍及学校的每个角落。创业园的示范效应,指的是部分高职生创业者在创业园中的成功建树成为带动、影响广大高职生了解创业、认可创业、赞赏创业、学习创业、积极创业的正能量。据笔者对所在区域的数所高职院校调查,在校师生对创业园的了解和认知还不普遍,实地走访过、亲眼目睹和亲耳听闻创业园的师生不在多数,表示愿意像他们那样勇于创业、准备创业的高职生则更少,受访者普遍缺乏创业自信。对那些习惯于学业完成之后择业竞岗、懒于创业的学生而言尚未产生强烈触动和震撼,创业者的业绩和事迹,对于他们而言,“听时亦激动,听后仍不动”,还没有大多数高职生学习、追逐和效仿的榜样的力量,创业园建设的教育功能未能较好发挥,对创业园建设的宣传教育还不到位。

其三,创业园规范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创业园作为高职生创业的始发站、实验园或示范区,其规模还不显著,无论从经营场所、资本总量、从业人员,还是市场份额和消费影响力来看,均属“微企”。创业园在准入、运营、质量管理等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利于规模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和完备。

其四,创业园项目尚未实现高点定位。创业园的许多项目虽然瞄准了市场占位的“缝隙”和社会需求的“亮点”,但多为餐饮、物流、培训等服务性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一些项目与学生所学专业没有衔接性、对口性,或者说吻合度不高,科技含量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高职生初创使然,资金、技术、资源、视阈等受限,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专业拓展、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导致创业园项目的低位运行,做大做强尚需时日。

其五,创业园教育尚未成为主渠道、主阵地。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学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文本讲授、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虽有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和师生互动,但基于创业园的现场教学仍不是主战场,黑板(或白板)上“创业”还是教学的主要模式。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创业园作为创业教育教学的主要基地,聘请创业者为讲师,让未曾有过创业历练而大讲特讲的那些“主讲者”退至“助教”位置,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基于创业园建设的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策略

首先,注重创业园建设的“三三制”实施方式。一是就利益相关者而言,三方共赢的地方政府、学校及高职生创业者应各谋其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创业政策、软硬环境、项目设计、经营管理、利益双赢等方面唇齿相依,包容会通,自觉担当。二是就功能效用而言,应将创业实践、创业教育、服务社会统一起来,三位一体、三足鼎立,做到创业者的事业发展、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创优现场教学的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三是就建设内容而言,三点统筹。应以规模、效益、制度建设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实现规模适度、效益显著、机制创新的建设目标。

其次,强化创业园的教学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创业园不仅是部分高职生创业的实践之地,而且应当是广大高职生接受创业教育现身说法的生动课堂。其涵义包括:(1)创业教学的基地。是关于创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教学现场,创业者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员。(2)专业教学的基地。是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拓展、链接的实训场所,专业以及与此相关的技能在这里得以检验、展示和补充。(3)创新教学的基地。是关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等创新知识体系教学的不二论坛,这里所揭示的“奥妙”就是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4)社会责任感的教学基地。是关于服务社会、讲究诚信、推崇质量、维护公平思想教育的德育场馆,教育学生必须懂得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家责任道义的关系。我们如果忽视创业园的教育教学功能,就会犯本末倒置的错误。

最后,构建高职特色创业文化。“全球创业管理大师”拉里·法雷尔(Larry Farrell)指出:“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经济,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文化,同时引导创业资金有序流动并培育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人才。”[3]反思以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文化。所谓高职特色创业文化,就是在高职院校所形成的以创业精神、创新品质和创优态度为灵魂和统领的创业环境、创业制度和创业行为的总和。高职教育以服务社会为本,以实践技能、技术革新为要,理应拥有创业文化的长期积淀,拥有创业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因此,必须使创业文化成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使创业精神成为学校一切活动的主题曲,使创业诉求成为广大高职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形成众多高职生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创业不是简单的事情,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指导,其目标在于让大学生具备创建事业、创造财富的聪明才智,具有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不仅如此,还要使大学生拥有科学正确的可持续的财富观、发展观与和谐观。”[4]我们可以在加强创业园建设的同时,以此为契机,大力构建和弘扬创业文化。当然,创业园建设不应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和水平上,它应该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如进一步强化创业园的科技含量和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创业项目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率及其就业质量、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进一步增强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等,应使创业园成为推进高职教育全面改革和科学发展的“开发区”。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2010-05-04)[2013-08-11].http://baike.baidu.com/view/3615511.htm.

[3]佚名.2010年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在江苏南通成功举办[EB/OL].(2010-03-31)[2013-08-11].http://jjxy.jlu.edu.cn/?file=info&act=view&id=2914.

[4]马斌.环境学视域中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责任编辑:陈向阳)

作者:马斌

上一篇:学校德育工作思路(精选2篇)下一篇:变电工作要点(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