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数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但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本文主要对河北省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整个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对策进行研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1:

音乐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摘 要: 创业是一个复杂、艰辛的历程,本文作者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探索如何帮助音乐专业大学生主动培养自身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的教育方法和途径,进而提高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 音乐专业 自主创业 创业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机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支持和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自主创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音乐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历史背景

近几年音乐专业毕业生成倍增长,社会需求从过去的“供大于求”到现在的“供过于求”,矛盾凸显,但不少毕业生并没有很好地意识到潜在的就业困难,盲目地等待工作机会。就我校而言,音乐专业的一次就业率只有近10%,通过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等待,年底就业率虽能突破90%,但协议就业率仍然非常低。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发生了改变,由原先的“统包统分”转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2)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音乐教师逐渐饱和,愿意接受畢业生的只有一些基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但这些地区,工资待遇较低,条件比不上大城市,毕业生大多不愿意去,如此“高不成低不就”导致了“有业不就”的现象大量出现。(3)高校培养模式对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校在音乐专业大学生身上的硬件投入、教师引进与培养模式都跟不上时代需求,导致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弱。

全面素质教育的改革思路已深入人心,许多大学围绕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展开讨论,注重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上海交大叶取源副校长曾指出:“今天的大学生如果不能以自己的创新成果为社会作出有益的独特贡献,就算不上一位优秀大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校园环境下,各种大学生社团结合自身专业实际,积极举办创新、创业活动,部分活动得到了企业的响应和赞助,这些与众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不仅增强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丰富了他们对市场的了解度和设计、分析、预测等市场生存能力,无形中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实习环境。

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许多高校音乐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开始走创业之路,社会上纷纷出现各种各样的音乐工作室、演艺公司、音乐培训机构等,这些大部分是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成果,利用自己的所学,服务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多样化,这些新兴行业的美好前景也日益展现出来。

二、音乐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较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已有近十年的研究探索过程,但师资力量和创业教育科研资源仍相对不足,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和问题。对于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教育的现状亦是存在诸多问题。

(一)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观念滞后。

由于在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注重强调专业对口和毕业后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对学生过多地强调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视对学生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不够,导致创业教育长期严重缺乏,学生自主创业的观念淡漠。

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观念亦是如此。经调查显示,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大多数没有树立良好的创业意识,缺乏自主创业的蓝图规划和艰苦创业、敢拼敢闯的心理准备。他们在关于毕业后就业的潜意识中还过多地依赖学校、家长,自主创业的意识较淡漠,而自主创业意识的缺乏增加了创业的难度。

我通过对本校和江苏省几所开设音乐专业的综合院校调查后发现,一、二年级的音乐专业学生,很多人认为就业、创业离他们很遥远;三、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受社会层面影响,大部分人知道就业很难,但提起创业,要么从未想过,要么想过却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只对创业有着理论层面的认识,真正打算毕业后创业且已付诸行动的学生少之甚少。

(二)针对音乐专业大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尚不成热。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创业教育项目,注重创业实战教育,如创业课程体系KAB、SIYB等。但我国大学创业课程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或系统的创业课程群;没有适应创业教育的灵活学制。创业能力并不等同于就业能力,它是一种能够及时、准确识别机会、带动他人就业、具有独创特质的社会实践能力。

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基本停留于理论层面,如我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一个章节,主要讲解创业的定义、性质等理论知识,但对于一些真正想创业的学生来说,我认为应多讲解一些当前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创业程序,并邀请成功的创业者来谈自己的创业经历。并且,应该结合专业来讲解大学生的创业实际情况,创业教育的内容必须被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敢于体验、敢于挑战的胆识和创业的能力。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创业环境,鼓励他们走多方位的自主择业、创业之路,使他们体验创业的艰辛,提高创业的真本领。

而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创业教育更应有针对性,学校应鼓励其将学业与创业结合起来,跨系科、跨学校拓宽选学课程,构建富有个性特点的知识结构,树立教师职业品行所必备的、进行就业和创业所必需的超前意识。如对于想创业的音乐专业学生可选修经济、营销、商务类课程,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构建完备的创业知识体系。

(三)所学音乐专业知识不能达到自主创业的水平。

伴随普通高校扩招,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要求要比专业音乐院校低,所以很多考生在报考学校时选择音乐专业,该专业的招生从一届十几人到近百人,近十倍的增长速度使原本没有音乐教育专业的院校兴办音乐教育专业,一些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报考其他专业无望,也将目光转移到该专业上来。他们通过专业课考前的临时突击训练,基本也能被一些高校录取。这部分学生文化课和专业基础都较差,入学后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的学习都很困难。这样的现象使得高校生源质量急剧下降,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社会对高校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产生了怀疑,导致每年都有大量的该专业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

如此这般音乐专业水平的学生,想要开办自己的音乐工作室、音乐培训中心等,业务水平的确不能使社会信服,如聘请高年资的教师来教学,由于没有庞大的创业投入,不能提供较高的待遇,故成功创业者为数甚少。

(四)大学创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对于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不够重视。

由于公用经费不够,一些高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明显不足,部分高校办学条件紧张,有的高校甚至不具备正常办学的基本条件。这就使得大学创业教育所需基本物质条件难以得到有力保障。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教学上需投入的硬件就要比普通专业多,琴房、舞蹈房、电脑音乐制作室等,样样都是需要大投入,很多学校在教学硬件上已经很难保障,不要提再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投入了。故创业教育投入不足,导致了音乐专业学生的创业的不够重视。

(五)没有良好的大学生创业大环境,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相对困难。

当前,由于就业大环境不容乐观,大学生创业教育迫在眉睫。据了解,我省许多高校都举办各类创业计划大赛,鼓励大学生创业。可是,大学生创业融资相当困难,许多优秀创业计划难以付诸实施。

我采访了几位有意向创业的音乐专业大学生,他们无一例外地感觉到创业初期的迷茫,完全摸不着头脑,只有一腔热情和一份自己认为会很有市场的创业计划书,却不知道要将计划付诸实施需要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于是,反复前往学校就业创业中心和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社会机构进行咨询,结果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却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加上他们刚刚踏出校门,没有资金,没有经验,创业最终还是成为一纸空谈。

三、音乐专业创业教育的前景展望

面对新的就业形势,高校应出台一些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管理规定,从政策、资金上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这样,既能促进大学生的学、研、用结合,又能使大学生得到充分的市场磨炼。通过不同形式的創业活动,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大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大市场。

(一)开发以市场为主导的就业与创业服务项目。

积极开发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就业与创业项目,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积极开发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就业与创业项目十分重要。毕业生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的主要缺陷就是缺乏工作经验,许多用人单位因而放弃或减少了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计划。学校开发与建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项目的,毕业生参加各种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既能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又能为自己的就业与创业积累宝贵的经验,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竞争优势将十分明显。

音乐专业大学生通过各类社会实践,能够看清当前社会上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情况,明确当前社会需要的艺术类服务项目有哪些,什么样的项目受到社会的青睐,从而有目标地积累自身经验和人脉资源,为毕业后准确地选择创业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找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切入点。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将是高校介入市场的第一切入点。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从招生到教学等环节均处于“生产观念”状态,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目前高校切入市场的重要工作环节。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两难的境地,既要按市场制约机制的要求检验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又受制于学校内部非市场化的教育系统。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高校就业与创业服务内循环系统,可以极大地促进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同时,对学校招生、培养、教学、就业与创业服务等各项环节从输入到输出进入良性循环发展将会有极大的促进。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更是非常有必要,学校可为学生联系社会上的各类演出、录音等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成功的演艺公司、音乐工作室。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尽早征求学生意愿,对于有意向创业的学生,了解其创业意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理论知识、音乐业务知识与市场调研等方面的培养,甚至可以在二、三年级就允许他们在学校内部开设小型创业工作室,面向学校其他专业学生进行真正创业前的实战演练。通过如此有针对性的培养,创业将慢慢贴近大学生。

(三)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保证。

创业教育的开展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为保证,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师资力量、教学改革和激励机制。

要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有相关能力的教师,高校应选聘一些具有创业和实践工作背景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除前面提到的教学内容上加入一些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外,在教学方式上应更多强调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激励机制的建立在创业教育的开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各项工作的目标都集中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工作上来,形成合力,各部门和环节都以创业教育为导向,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完成好学校的创业教育。

音乐专业学生创业有其特殊性,我认为高校在选派师资方面,可考虑有音乐专业背景的教师,他们不仅可以从创业理论上进行指导,而且可以精准地指出学生音乐业务上的不足。运用激励机制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将非常奏效,音乐专业学生大部分活泼开朗,表现欲望强烈,有股不服输的精神,案例教学、创业成功学长现身说法,将非常有利于激励他们创业成功。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大发展的今天,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知识型人才的重要机构,为构建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尽快在人才培养价值的各环节上实施创业教育。音乐专业作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专业,更是要找准市场契机,积极鼓励音乐专业大学生走创业之路,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开放理念和脚踏实地的精神,使创业教育具有时代特征、针对性;同时结合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实际进行相关创业教育能力素质的培养,把创业、创新、创造教育结合起来。只有高校通过一系列举措切实改善高校音乐专业的就业创业现状,才能使音乐专业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谈教师教育音乐专业学生学业、就业、创业的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8.

[2]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3.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在职研究生)

作者:潘莎莎

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2:

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分析

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数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但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本文主要对河北省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整个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对策进行研究。

音乐专业 就业现状 就业前景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提高,音乐专业的学生群体不断增加,在毕业时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音乐专业就业不同于普通的专业,具有其艺术行业的特殊性。

一、河北省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河北省地方高校的音乐毕业生当前的就业面临较大的瓶颈,一方面,高校的不断扩招,音乐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需要的工作岗位较多;另一方面,音乐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相对来说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因而就业率相对来说不高。具体来说,当前河北省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现状主要有: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就业渠道比较狭窄,就业竞争压力较强。

第一,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通过在河北省地方高校的横向调研和了解,发现近年来,河北省的地方高校音乐学院不断扩招,其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普遍音乐专业教师比较缺乏。一方面,由于学院对音乐教师的要求较高,除非具备较高的学历和国家级大赛奖项的教师,一般都是合同制的代课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由于音乐专业的数量急剧增长,但是拔尖的人数相对来说不高,因而难以招聘具有高水平的音乐教师,因而导致学校的学生整体专业素养难以提高。另外,音乐专业作为一门具有独特性的艺术性专业,在授课形式上有其特殊性,声乐、钢琴等课程要取得较好的效率需要进行一对一的特殊训练,而在扩招计划的影响下,不仅师资力量成为教学瓶颈,教学设备同样受到限制,在河北省地方高校中,音乐教学演变成为一对小组式的授课模式,学生的实践和学习时间相对减少,音乐教学由于受到设备的限制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团队趋向大众化水平,因而导致高校的毕业生综合能力不高,整体质量下降,用人单位对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成绩有一定的不满,因而就业率不高。

第二,就业渠道相对比较狭窄。这是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造成的,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比较狭窄,虽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普遍是面向文艺团体或者艺术教师等。但是原来的大型的文艺团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转变为民营参与、市场运作的新型文艺团体,对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数量却越来越少,文艺团体由以往的三四十名每年降低到十名左右,而且大部分的文艺团体采用的是合同制,稳定性不高,因而更加降低了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而音乐教师需要的专业要求更高,需要具有相当的学历或者奖项,因而就业的压力比较大。

二、提高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策分析

通过对河北省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了解,当前高校的音乐专业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率明显低于普通教育的就业,特别是比经济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低很多。而造成当前高校音乐专业的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二是当前社会经济转型的就业压力造成的。因而要提高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强化就业指导工作。

第一,提高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其就业率的根本途径,随着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音乐专业的生源不断提高,对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提高,才有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取向的针对性,在提高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根据对河北省地方高校的调研,发现当前河北高校音乐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强,而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是直接挂钩的,当前高校的音乐教学存在着脱节的现象,音乐教师普遍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实际的技能训练相对较少。当然主要是由于受到教学设备的限制,但是教师的理论也应当发生转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下,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面向市场,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提高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

2.转变教学方式。随着音乐专业学生数量的增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音乐人才,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对高校的音乐教学进行改革,实施动态教学,根据当前的时代需求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增加学校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实训机会。第二,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了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根据市场发展需要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力,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从而从根本上转变音乐专业学生就业率不高的现状。

1.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和网络结构

现代社会是网络信息社会,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需要积极的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并建立相应的就业指导机构。当前高校的音乐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有一定的指导。因而高校需要有计划的进行学生扩招,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机构,教育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在分析当前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从而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就业观念。并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与用人单位直接对接,了解当前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就业机会。

2.拓宽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

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建立比较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面临就业的时候能够有比较稳定的心态,通过强化自身实力,争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从而获得更多的就业资格和机会。根据对当前河北省高校音乐毕业生就业现状的了解,当前学生的就业地区普遍分布在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和发达地区,但是这些地方相应的阻碍较多,因而在就业中学生可以适当的分布到其他的地区,工作岗位可以扩展到文化系统、青少年宫、企事业单位和艺术馆等地区,从而拓展就业范围和渠道。

三、结语

综上,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不是很乐观,就业面不广,毕业生的质量达不到要求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因而需要积极的转变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制定音乐人才培养计划,在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范围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培养,从而提高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陈超.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解析[J].文教资料,2011,(22).

[2]帅海波.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成才之路,2008,(04).

作者:朱佳宇

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 篇3:

新就业环境下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思考

[摘 要]2020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放肆席卷中国,中华大地同胞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经济市场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双重影响,各个社会用人单位纷纷裁员,各大高等教育院校也纷纷扩招,毕业生累计总人数连年增长,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势可说是更为严峻,多种困难愈发凸显。本文以突如其来的社会危机下高校和音乐专业毕业生之间存在的就业矛盾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社会、学校及用人单位对音乐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和当下音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提出音乐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方向,以期为当前音乐毕业生就业带来帮助,进而为高校音乐毕业生及各高校和企业单位提供整改思路。

[关键词] 高校音乐毕业生;就业问题;国家政策

[基金项目][ZK(]2020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科研项目;2020年度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20jqy-w11;JJKH20200093SK)。

[作者简介] 王艺凡(1997— ),女,北华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汪 健(1968— ),男,北华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 132113)

一、高校音乐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 社会影响因素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总人数为874万人,创历年来新高,并有逐年上涨的趋势。而在音乐专业方面,随着高等音乐教育逐渐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音乐专业群体迅速扩充,导致音乐专业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这使得音乐专业的人才就业市场由以往的供不应求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供大于求,因此造成了当下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国高校各专业都加大了扩招力度,学生的整体素质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下降。较其他专业而论,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其授课方式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模式,而全国所扩招的院校中,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素质、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难以满足这一教学特殊性,更难达到教育部所要求的师资、教学设施配备的平均水平,因此所招学生在毕业后都将面临难以满足社会就业需求的问题。在就业市场受市场经济体制影响的现今,许多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双选的就业机制,而这些机制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快速调整与社会需求同步,长此以往,必会对就业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二) 自身影响因素

近年来,部分不善学习却又想被一所好学校录取的学生纷纷加入艺考的行列,致使音乐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工作岗位变得越来越少,就业也越来越困难,但社会需求并没有随着音乐毕业生的人数同比增长。随着艺考升温,其门槛越来越低,部分高校为了创造收入,盲目开设音乐专业,招生人数众多且逐年增长,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就业环境造成影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低在职时间、高离职率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之后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主要原因是毕业生自身期望和自身能力与实际社会需求不符。大多数毕业生现有的知识深度与广度严重不足,更缺乏自身职业规划,除自身所学专业之外,对其他热门知识、常用办公软件和技能一无所知,更无法掌握同类学科的其他专业知识。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学生如果对市场需求没有充分的了解,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没有更加主动性的学习能力,毕业后在社会上肯定会吃亏。

大学生在校期间是自我意识急剧增长并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大学生刚刚从封闭式校园步入开放式校园,年方弱冠,初遇世事,人格、品性、心理素质等都还不够完善,时常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定位,面对得失不能客观对待,若不及时加以纠正,不良的自我认知对学生的现在与将来,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当前社会环境对高校音乐毕业生的影响

(一) 突如其来的社会危机给高校音乐毕业生就业带来冲击

2020年刚刚开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企业停工停产,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放眼国外,新冠肺炎肆虐更为严重,全球人民都处于求学难、工作难、生活难的境地。据相关媒体报道,从2020年1月1日至4月15日,国内企业宣布破产的达6272家。为解决国民就业问题、培养高学历的技术型人才,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此来缓解就业压力。据估计,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将超过400万人,但同年本科毕业生人数只有1000万人。不得不说新冠肺炎疫情给即将面临就业的毕业生带来很大挑战。同时,自2003年以来,我国就业率逐年下降,甚至出现了“零”就业率的专业,逐年累计的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总数已无法估计。这意味着就业经验薄弱的应届毕业生不仅要面对残酷严峻的就业环境,更要与因疫情回国求学、谋生的往届毕业生竞争紧缺的工作岗位,多方压力,多方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应加大关注

2011年,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我国将探索并建立完善的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行业人才制定供求情况的年度报告,对于持续两年就业率不高于60%的高校专业,规定降低招生计划,直至该专业停止招生。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指出,对于就业率低于60%的高校、高职专业予以整改,低于50%的专业予以停课。但目前为止,没有一所高校的音乐专业因此原因被迫停课。其实,并不是所有高校的音乐专业都符合国家的标准,而是这个评判结果是根据各学校每年上报的就业情况来评定的,学生是否真正从事音乐行业、有没有被录用,还需要进一步落实。

(三) 学校课程体系要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推行招生计划,致使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社会需求量快速下降,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教育资源囤积造成浪费。若将毕业生当作商品,任何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商品都将被积压或滞销。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遏制,对整个高校以及就业市场都将产生难以预估的后果。较其他学科而言,中小学音乐教师并不是稀缺的,一所学校通常最多有两個编制,而在发达城市中,学校对音乐教师的要求则更高,他们必须毕业于985或211重点大学,或者有海外留学经历,因此音乐专业毕业生正面临着就业范围窄、就业岗位少、岗位要求高等诸多挑战。

从课程设置视角来看,音乐专业共可分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两大类。音乐学专业的课程更偏向教育,虽包含多科目内容,但其学科特点却决定了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得“宽而不精”,相比之下应用性较低,这就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在竞争非师范岗位时缺少专业能力支持和专业自信,缺乏就业竞争力。音乐表演专业顾名思义是指从事于表演方向的专业,如声乐、器乐、键盘、合唱与指挥方向等,音乐表演专业的就业方向相比于师范毕业生要宽,他们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是歌剧舞剧院、电视台、艺术工作室等。在现今社会体制下,传统的大型文艺团体正在转型,由原来的大整体逐步变成现在的独个或单个,表演方面的人才需求大量减少,多数艺术组织开始采取合同聘用制,音乐表演类专业符合的就业岗位无形中也大量减少了。仅剩的有含正式编制的企业部门要求更是苛刻,除专业能力、语言之外,还有更为严格的形象审查,使得大量毕业生被拒之门外。

(四) 学生的自我认知度

1.就业观念不切实际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大学是他们进入社会工作之前的最后学习阶段,刚刚脱离高中的大学生,长期在他人督促下行进行学习,必定缺少作为当事人对周围事物最直接的判断,刚开始也很难平衡生活中的多个因素。大学是独立学习的开端,更是接下来人生路的第一步。此阶段,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计划往后的学习、工作安排,发挥强项填补短板。即将要毕业时可提前半年参与实习,增长工作经验。但也有不少学生将工作作为大学的首要任务,那必将忽略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应届毕业生的高期望值会使学生就业时产生择业挫折感,严重打击学生的就业积极性,这就是通常说的眼高手低,更严重的是可能会错失就业机会。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有正确的认知、在自身方面有正确的方向与目标,尤为重要。

2.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主能动性

高中阶段,学生会将高考作为目标,督促自己努力学习,而进入大学之后,学校的教学模式、学习环境及生活模式均与高中有所不同,这个阶段学生必定要明确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大学是发挥自主能动性的关键时期,时光短暂,若学习目标不明确,初入校门的大学生尝过颓废的滋味就很难回到正轨,等发现不对时已临近毕业。部[KG(01mm]分学生便有拿到毕业证一切都好、万事大吉、得过且过的心理。受当前大环境影响,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压力巨大,被各科目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家长天天督促安排学习任务,而大学生普遍处于刚刚成年的阶段,学校和老师都会将他们当成大人看待,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大学生活由学生自主决定,若其对接下来的生活、学习没有一个良好的计划或安排,大学生活将会变成“混日子”。

三、当前高校音乐毕业生就业的建议策略

音乐专业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当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时,音乐的魅力逐渐展现。当前的就业情势不容乐观,但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自身因素,首要任务是消除高校不断扩招、社会需求与课程体系不相适用带来的就业隐患,在提高就业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与改革,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而打造一个合理的就业环境。

第一,国家在应对当前就业分布不均的情况时,应跳出以往的就业指导思路,从国家层面进行调控,倡导“自主择业”的新模式。把社会需求作为依据,加强高等教育改革,协调学科设置并优化人才培育机制。坚持以提高音乐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推动音乐毕业生就业为宗旨。

第二,各高校需打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本学校的自身特点,精准定位,突出培养有特色的专业。高校课程体系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已经引起各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在课程设立的过程中,需着重优化学科专业内容和课程体系,重点把握好“全面与专业”的对应关系,培养创新型、综合型的人才,以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各大高校还应当持续跟踪、调查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不断更新和改进办学以及辅佐学生就业工作的不足之处,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第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然成为社会重点关注问题,从当前环境来看,各社会群体用人要求越来越高,能够站稳脚跟的一定不会是综合素质单一的大学生,素质低、能力差的人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这就给当前的高校教育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学校要以社会就业环境的需求为目标不断优化课程和教学体系,更应鼓励音乐毕业生自主、自发学习。学习也不仅仅限于本专业,培养综合型、全面发展型人才是目前社会的主要倡导。引导和鼓励音乐专业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综合创新、创业比赛,激发音乐与其他专业结合的魔力,例如人工智能、电商、文学等专业,延伸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及自主学习能力,使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以此来适应未来多变的职场和社会需要。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广大毕业生正确对待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认知度,同时呼吁更多的高校教育者积极投身于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工作中去。在揭示毕业供给与就业不匹配的情形下,要实现与社会需求的协同,达成社会使命,高举独立创新的意识,形成开辟创新的思维,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更多贡献。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做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毕业生更好地就业。顺应社会的发展,也将对国家和社会带来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样,在就业观和择业观方面,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认知,如何有效地开展和开设不同课程,是当前音乐教育学者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未来的音乐骄傲将向谁绽放,永远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结 语

在当今社会,高校音乐专业就业难的问题已然引起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是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保证。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仅牵扯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还关系到社会人才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是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就业之后,社会及学校应大力引导音乐毕业生用正确的认知和态度面对就业问题,紧跟社会需要的步伐,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看待就业选择问题,树立良好的就业价值观。以期本论文能给音乐毕业生和各高校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學[2020]2号)[Z],2020-03-05

[2]郭欣 中国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吉林大学,2017

(责任编辑:庄 唯)

作者:王艺凡 汪健

上一篇:师德建设演讲稿下一篇: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