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之初中德育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值得广大初中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推广。在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基础上,从凭借礼仪教育开展传统文化德育,凭借生活实例开展传统文化德育,凭借班级流行文化开展传统文化德育这三方面论述传统文化在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渗透。[关键词]德育班级文化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德育工作之初中德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育工作之初中德育论文 篇1:

探索幸福教育之初中德育工作的方法

摘要:基于幸福教育的德育工作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幸福教育相关的德育实践研究虽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仍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文章以德育中的幸福教育方法为研究对象,探究初中教师如何开展德育工作,以期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育提供方案。

关键词:幸福教育理念;初中德育工作

初中教育阶段是一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当中,初中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要有效地渗透幸福教育的理念,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当前初中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学生具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较难在学习与生活當中较好地感受到幸福感。而在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实现幸福教育,是教师必须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在德育中,应使学生能够较好地体会到幸福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获身心健康成长。

一、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

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工作范围较广、任务较重,并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教师可通过德育工作,在班级当中有效地实现学生的优势互补,促进班级学生获得整体提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在初中教育阶段,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初始阶段。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的过程当中,必须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重要引导作用,并将所有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时,不能完全按照自我的意愿,要求学生亦步亦趋地进行学习与生活。教师必须充分尊重所有学生,让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如此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让学生能够对德育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够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真切地感悟到德育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到社区,通过开展社区卫生大扫除、开展公民守法宣传、环境保护宣传、疾病预防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通过这样的德育方式,让学生懂得如何将所学的德育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运用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到如何在社会当中进行无私奉献,从而真正做到充分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时,不能进行空洞式的德育,必须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到德育学习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并使其能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如此一来,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获得个性化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成长,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幸福教育是当前教师德育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教师必须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理解能力、道德水平,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开展德育。通常而言,教师德育工作是面向所有学生而进行的,教师必须尊重与爱护所有的学生,而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较为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也较为缺乏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自我管理。例如,针对一些中学生具有网瘾,喜欢玩网络游戏、看网络小说,教师可在班级中开展“如何做好自我管理,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主题班会,在这一班会中,教师可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通过师生共同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让学生懂得在现实生活当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网络进行学习,如何有效地克服网瘾,真正做到守法上网、文明上网。通过这样的德育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另外,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失误,或出现不足之处时,教师和其他同学应适时地给予其指导与提醒,让其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在整个班级当中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全体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德育学习,并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有意识地学习与接受德育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德育当中不断进行学习与实践,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德育学习的信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

教师在开展多样化的德育学生活动时,必须做到下述几点:一是教师必须较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依据初中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二是教师可要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帮助,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并让学生懂得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三是教师可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内外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幸福感。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注重组织协调与团队合作,对于初中德育而言,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例如,教师在组织班级学生参与学校运动会时,可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积极参加班级的校运会的班级“宣传小组”“比赛小组”“后勤小组”等各个小组。并让班级学生从参加运动会的组织策划、参赛夺冠、宣传激励、后勤保障进行全程的安排与管理,同时在整个组织策划、实际推行的活动过程当中,班级的各个小组要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并在班级全体学生的协作共进当中,让班级学生都能够较好地体会到幸福感。并要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有效地渗透幸福感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参与合作活动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获得幸福感的体验,同时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收到良好的德育熏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在开展合作时,能够让学生深入地体会到无处不在的幸福感。

总之,初中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有效地渗透幸福教育理念,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德育工作,必须围绕下述几个方面进行:充分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应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从而行之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包仲令.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探讨[J].才智,2019(28).

[2]葛爱春,葛昌跃.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实践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2).

作者:陈晓敏

德育工作之初中德育论文 篇2:

论传统文化在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渗透

[摘要]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值得广大初中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推广。在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基础上,从凭借礼仪教育开展传统文化德育,凭借生活实例开展传统文化德育,凭借班级流行文化开展传统文化德育这三方面论述传统文化在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渗透。

[关键词]德育班级文化礼仪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时期,还在校园学习,思想意识也比较幼稚肤浅。因此,初中阶段教育效果的好坏,对初中生将来道德素质水平提高、道德观念形成、人生未来发展状况都有重要的影响。可以看到,初中德育比其他时期的德育工作更为重要。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特征,有利于对学生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意识教育、创新精神、社会感、世界观、人生观等各个方面教育,这也是初中生所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与基本文化素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建设德育文化,建构和谐健康的人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在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传统文化在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渗透。

一、凭借礼仪教育,开展传统文化德育

中国是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在春秋时期,大哲学家孔子编撰了《周礼》一书,向百姓推行礼仪,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就是说,人一旦克制自己,根据礼的规范要求去行事,这是仁,天下一切就自然归顺在你身上了。它说出了礼仪的力量。通过礼仪,能规范人的活动,达到协调人际关系之目的。

为此,教师可以在德育过程中,开展礼仪教育。如可以在学校里开设一门专门的礼仪课程,在传承传统文化礼仪基础上,对学生讲述现代文明礼仪。在礼仪学习课程上,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会有学有所用、学有所获的感觉。通过学习现代文明礼仪,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经验更为丰富,人情练达,同时,学生也获得知书达理方面的熏陶,个人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自然会承担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未来的责任,自然为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去努力。

二、凭借生活实例,开展传统文化德育

德育只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最终落实。农村孩子从小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体验的也是乡村自然生活。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孩子生活背景,开展传统文化德育。如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对学生讲述古代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等对乡村田园风光热爱的诗句,激发学生对农村家乡壮丽的山河、肥沃的土地、广阔的原野等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这也是传统文化德育的一个良好途径。

教师还可以借学生生活实例,实现传统文化与德育的互相结合。如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可以把这句话用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是强调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硬加到别人身上,在做事情的时候,要照顾别人的心里感受。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迅速增长,家庭比较富裕,在父母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习惯当小公主、小皇帝,以自我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在为人处世方面不懂得换位思考与体谅别人,在生活中只想所需要的,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时,教师更应该教育这一类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培养他们利他、善良的道德品质。

三、凭借班级流行文化,开展传统文化德育

班级流行文化,对学生校园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农村学生追逐明星,追赶时尚与潮流,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追逐时尚文化,运用班级流行文化开展传统文化德育,达到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与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为此,教师应该学会捕捉班级流行文化的因素,根据学生喜欢的文化倾向,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德育,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俱进。在电视剧《芈月传》热播的时候,班级都形成了一种热爱看电视剧的风尚。教师可以捕捉这一信息,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剧情。如讨论剧情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反映的是战国时候诸侯国争斗的历史,可让学生探讨其中传达的人生哲理与现实意义。根据芈月与芈姝这两姐妹的争斗,学生可以得出如此感悟:人与人之间应该谦虚相处,彼此之间有礼貌,切忌攀比互相嫉妒。芈姝遭遇失败,芈月获得逆转成功的结局,学生获得启示:自强不息、明确奋斗的目标,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生活中、在事业上发展自己,应该学会全面认识自己,同时应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探索创新,才能获得成功。这样,通过积极引导班级时尚文化,达到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德育的目的,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责任编辑陈剑平)

作者:尹娟

德育工作之初中德育论文 篇3: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我见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加强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是必要的。本文对初中生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及成因

1.初中生素質参差不齐,厌学情绪比较普遍,进取心缺乏,得过且过现象较普遍。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入学考试取消了,不管成绩如何一律进入初中就读,这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留守儿童的比例较大,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由于父母亲情的长期缺失,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3.一些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淡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4.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部分学生和家长都不重视读书,认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算了。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缺乏动力。无心读书,上课开小差,课后抄作业这类行为就司空见惯了。

5.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不强。一些学生追求时髦,染头发,烫头发,穿奇装异服,戴首饰,行为古里古怪。有些学生对抄作业、考试不及格等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或不以为然,泰然处之。

6.由于受网络的冲击,学生的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网络对青少年的诱惑力是可怕的,一些学生甚至会得“网络心理障碍”,上网成瘾,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7.社会不良环境的腐蚀,玷污了学生的心灵。在家庭里、小巷中的聚赌场面和黄色报刊、书籍、影视作品等等都严重腐蚀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德育工作的对策

1.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使“八荣八耻”真正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必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挖掘“八荣八耻”的教育内容,如民族精神、学雷锋、诚信、责任感、感恩等教育活动。还可以把“八荣八耻”与日常行为规范的评比、文明班集体的评比结合起来,使荣辱观教育在学校扎根、开花、结果。

2.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课程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则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课程,是渗透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这些学科都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课程的内容,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传统、文明习惯的养成、诚实守信等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3.建设校园文化,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创设合理、健康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加强学校“三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景点”、“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三好学生”、“先进班团干”、“先进团支部”、“先进班集体”、“学雷锋标兵”的评选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

4.重视学生性格的塑造和意志的磨炼,引导学生树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胜信念。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可利用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5.加强法制教育,邀请法制副校长上好法制课。法制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综治部门为学校安排的法治副校长,都是公、检、法部门的领导、干警,他们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把发生在辖区或附近地区的案例拿来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例子,以例子来进行思想教育,比单调的理论更有说服力。

6.加强对学生网民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为避免学生上网成瘾,可以利用校会、班会、团队活动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让学生及时了解“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怎样预防诸如上网成瘾、信息焦虑和人际孤僻等,做到防患于未然,使网络时代的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使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责编 雷 艳)

作者:莫振归 陈家彬

上一篇:下一步工作思路优选3篇下一篇:大众文化与语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