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目的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课堂是练习英语口语最主要的场所。因此,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口语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论文 篇1: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文体学途径

摘 要:现阶段我国英语专业课的教学手段上仍然存在着传统,单一现象,依赖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教育者越来越意识到应用文体学理论来指导语言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教师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文体学教学方法,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语言基础层面探索出文体学教学途径,寻找文体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切入点,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文体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专业;文体学;途径

引言

通过分析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目前的教学重点始终局限于语言形式上,未能掌握培养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学习一门语言的共核知识(语音,语法和词汇)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然而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是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将语言形式与使用环境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交际的目的。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根据情景需要选择适合的语言形式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解决这个问题,文体学知识可以提供有益的帮助,它在语言形式与语用效果之间搭建起了桥梁,使二者真正的融合起来,达到真正的交际目的,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目前英语专业课教学中普遍缺少文体分析方法的應用,缺乏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因此,掌握文体分析的方法,培养文体意识,学会恰当表达,在理论指导上和教学实践上都有其重要的价值。利用文体学指导教学在理论上实现了文体学与语言教学跨领域的衔接,使两种学科都得到了有力的补充;将文体学运用于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和总体水平,促进科学语言教学方法的建立。

一、文体学概念和研究范围

要实现有效地运用文体学知识来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清楚文体学及其相关的概念。文体学是语言学的一个独立分科,研究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的原则,以及语言使用的规律,即语音、词汇和语法在具体语境中是如何运用的,现代英语文体学研究包括文学文体在内的各种文体,如广告文体,新闻文体等。为了更好的了解文体学的定义,还必须了解跟文体学紧密相关的其他几个概念:文体、文体特征以及文体意识。文体属于语言使用研究的范畴,有狭义和广义上的区分,狭义上指文学风格,比如某一特定时期的文学创作风格,或者某个作家语言使用的特点和习惯等;广义上指各种体裁文章的语言使用方面的特点。文体特征通常叫文体风格,不同类型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对书面语而言,这些文体特征通常是由词汇,句型结构,修辞等多方面体现的。文体意识是指对文体基础知识建立起来的感性认识发展成为对语言运用的有意识的把握,是对文体选择的一种感悟。因此,学习各种类型的文体特征,培养正确的文体意识,才能保证语言准确有效的运用。

二、国内外文体学教学研究述评

国外的文体学研究十分丰富,现代文体学创始人是法国文体学家Bally,他的《法语文体论》的出版标志着文体学的诞生。〔1〕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语言学迅猛发展,文体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些流派,涉及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研究领域,由于文体学与不同领域边界衔接融合的性质,促使其与多个不同学科互相交叉和渗透,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对多个领域的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文体学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Lang和Toolan认为文体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建议将它应用于外语教学中。〔2〕Windowson等(1975)创立教学文体学,将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引入英语语言教学中。〔3〕

文体学理论在我国教学领域的应用也受到广泛的重视。王佐良对英语语言的文体与风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英语工作者要开展文体研究的建议,他强调中国学生有必要掌握并应用文体学知识进行外语学习。〔4〕在我国首次召开的文体学研讨会上,胡壮麟、刘世生(2004)指出文体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外语教学。〔5〕此后有诸多学者探讨文体学理论在英语专业多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但均未能提出一种完整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并加以论述。刘世生(2006)将文体学应用于外语教学认定为本世纪文体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主张将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应用到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6〕申丹(2008)探讨了教学文体学,并指出教学文体学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7〕此外,近年来也有教育者尝试建立某一特定学科的文体学教学模式或者谈论文体分析在某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等,但应用范围并不广泛。

三、文体学方法引入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大多针对课程本身,以讲授词汇、语法结构等培养语言基本功的内容为主,对于学生的文体意识、语言应用能力、语言运用场合、规律等关注不足。英语专业课教学中普遍缺乏文体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识别不同文体特征的能力,语域概念缺失或语域误用现象严重,只局限于对语言形式进行机械操作。而文体学则注重交际,研究语言的表达方式,把文体分析方法应用于英语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学会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得体语言的能力,帮助学生不仅了解语言形式的使用规则,而且明白语言形式要适应情景。文体学致力于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得体性的研究,通过对不同语体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体分析的方法,增强学生对语言使用规则以及文化差异的敏感。文体学教学法以文体学分析方法为主要理论指导,同时吸收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成果尤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篇分析,既借助了传统文体分析方法实用性的特点,又因为有现代语言学理论支撑而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文体学分析方法引入英语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重心主要在于培养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语言技能,而对语言学习的更高一层阶段投入不足,在经过了基础阶段学习之后,学生已经打下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口头和书面的交流能力,但是还做不到针对不同场合不同语域使用不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大多不具备语篇的赏析能力和通过文体特征分析作者观点和意图的能力。因此在基础阶段学习结束后,应该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同样进行语言技能学习而且把英语视作一门工具,那么如何区别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换句话说英语专业学生有哪些独特之处,具备哪些其他专业学生所不具备的能力,文体分析和鉴赏能力就是区别之一,也是英语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

四、文体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文体学借助现代语言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语言成分的文体特征,分析方法具有客观性、科学性,避免了主观判断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将文体分析融入课堂教学或者单独开设英语文体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从技能学习阶段过渡到能力素质培养阶段的转变。

(一)恰当得体表达

文体意识和文体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不同语境下选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结构。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讲,仅仅“正确”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更得体,注意选词和语法结构,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目标读者,就应该使用与该场合相适应的表达形式,不能混淆不同语域的用词和句子类型,在口头和书面语篇中都应该保持文体意识,从而能够有效得体的开展交际活动。

(二)拓宽视野,培养思维方式

文体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把视野拓展到词汇和句子结构之外,去思考文体特征所蕴含的意义,关注语篇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综合文化素养。掌握文体分析方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提高语篇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掌握一定的文体知识和分析方法之后,学生可以加深语篇的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这个层次。如前文分析,文体特征是和意义紧密相关的,通过识别这些特征,学生可以推测作者的观点态度,内心世界的状态,写作的背景环境,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发掘字里行间中的隐含信息,对语篇主题能够整体把握;同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之后能够注意到作者的寫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发现词句语篇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逐步获得语篇赏析的能力。

(四)提高英语实践能力

文体学知识和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操作能力。文体学研究方法具有客观科学性的特点,能够提供一套较为成型和较高可行性的分析框架,学生通过分析各类语篇的文体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掌握其中的规律,可以将其运用到英语实践活动中去,使得口语交际更自然得体;各类语篇写作行文更符合文体要求;翻译能力得到提高,译文除了准确之外能够尽量保持原文的文体特色。

五、文体学融入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切入点

文体分析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可以从语言的各个层面入手:语音、词汇、句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层面的突出性的文体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是如何为表达意义服务的以及如何基于这些表面的语言形式去理解背后的深层信息,比如作者观点态度和历史背景等超语篇信息。通过学习各语言层面的文体分析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形成针对各类语篇的文体分析框架,进而提高语篇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也能够加强口语交际,写作,翻译等实践活动中的文体意识。

(一)语音层面

语音手段是加强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体现在诗歌作品或者广告语当中。元音辅音、清音浊音、爆破音、摩擦音以及重读语调等超音位特征通过作者的巧妙运用都可以形成或偏离或者过度规则的文体特征。语音具有象征意义,比如诗歌语篇因受篇幅所限往往会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传达更多的含义,因此常常借助头韵、尾韵以及相同发音方式的辅音重复出现等语音方式去模仿外部世界的声音,带给读者无限的联想,比如清辅音/s/和/f/给人带来轻快灵巧的感觉;多个含有鼻音/m/的词接连出现则会营造压抑沉闷的气氛;爆破音/p/则使读者联想到冲破阻碍的气势。广告语短小精悍,借助韵律的音响效果以寥寥数语就能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课堂授课尤其是讲授文学语篇时,可以实例分析这些语音现象及其带来的文体效果,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会分析这些特征。

(二)词汇层面

词汇的使用不仅仅要能够正确表达思想,还应该注意到是否适应场合的需要。在不同的文体和语境中使用不同的词汇是英语专业高级阶段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意识。在正式的书面语体如合同、公文等中使用口语词汇或者俚语会使语篇失去了严肃性,也让目标读者缺乏信任感或者感到不被尊重;同样,如果日常口语交流中误用书面词也会显得不伦不类,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用词的文体意识。此外,符合规范和场合的用词如果以高频率出现也同样蕴含深意,比如不及物动词占优势的语篇给人的感觉是发出的动作没有明确目的,是徒劳的。不同文体的文章也有各自的用词特点,科技语篇、商务语篇名词化的现象比较常见,名词更强调事实、结果而非动作行为,使得行文更加客观有说服力;新闻语篇中则经常会出现新造词,这和新闻报道时效性有关,新词往往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的新事物和流行趋势;法律语篇中大量使用古英语词汇和拉丁语、法语来源的外来词汇,带来庄重严肃的文体效果。

(三)句法层面

不同文体的文章需要不同的语法结构与之配合。句子结构的倒装,主动和被动语态的选择,句子复杂程度,平行结构的使用,这些都可能成为文体特征,而参考标准就是这些语言结构的特殊安排背后是否为表意服务或者为暗示作者的观点态度所驱动。法律语篇会大量使用复杂句式即复合句,多重嵌套的长句使得语篇更加严谨正式的同时也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量;科技语篇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被动语态可以回避动作发出者,以使文章更加客观,摒弃了主观感情和好恶;诗歌语篇中作者经常使用平行结构以达到吸引读者,激发读者思考深层含意的目的;广告语篇因其受到篇幅和读者阅读时间的影响,多使用简单句和省略句配合修辞手法力求快速抓住读者注意力并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语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特殊的句法结构,去理解这些结构与该类文体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会在写作中加以合理运用。

结论

本文依托文体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外语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问题。将文体分析的方法应用到本科英语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目的是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文体教学方法促进外语教学效果。运用文体分析的方法能够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结合起来,使学习者更好地认识语言形式的使用效果和规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外语总体水平和综合能力,乃至研究语言的能力。因此,将文体学知识和方法引入到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文学等英语专业课的课堂讲授中是十分必要的。

运用文体学指导语言教学实质上是用一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另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实现了不同的科学方法和不同的对象的有机结合。将文体学渗透到教学研究领域,促进了看似相互独立,彼此分离的学科建立起衔接面,打破了学科间的传统疆域,不仅促进了原有学科的发展,也使得与之交叉的学科面貌焕然一新。因此,应用文体学理论指导外语教学,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实现了文体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使得外语教学方法研究找到了更科学的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1〕杨雪燕.文体学与外语教学〔J〕.外交学院学报,2000,(4).

〔2〕刘世生.系统功能理论对现代文体学的影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1):14-18.

〔3〕Widdowson. H.G. Stylistics and the Teach

ing of Literature〔M〕.London: Routledge,1975.

〔4〕王佐良.英语文体学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胡壮麟,刘世生.西方文体学辞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申丹.西方文体学的新发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杨 赫〕

作者:谢德静

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论文 篇2: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目的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课堂是练习英语口语最主要的场所。因此,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口语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南阳二中高一师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的困难、教师在组织课堂口语活動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影响英语课堂口语活动的因素,最终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提高高中英语课堂口语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课堂;口语活动;策略

【作者简介】丁立立,南阳二中。

引言

对中国的高中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参加考试,而是为了与世界交流沟通。然而受限于一些客观因素,高考英语大纲并未把口语测试列入其中,所以大部分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在平日学习训练中仅仅重视读写提高,而忽视了口语的练习。因此导致很多中国学生虽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却无法准确流畅地沟通交流。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高学生表达、交际和合作的能力。但事实上,在教师有效组织英语课堂口语活动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方面,依然遇到了不少困难。

一、理论基础

1.交际法语言教学。交际法语言教学也被叫做交际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世界外语教学领域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向,其核心思想是教授语言应当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以达到交际为目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记住一套语法规则和琐碎的单词用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它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法。结合对意义和交流的强调,以及发展学习者交际能力的目标,交际法语言教学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教学方法,并且逐渐替代了之前的语法-翻译方法和视觉语言法。交际法语言教学并不是一种单一和锁定的教学模式,它的内容在于“为学而用、为用而学。”

在交际法语言教学中,有两种原则对中国的英语教学比较重要。首先,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交际法要求教师居于课堂第二位,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并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完全的自发学习过程,并给与学生谈论、表演和表达他们自己想法的机会。通过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会逐渐变得紧密和融洽。其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生活场景。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强调情景教学,既定的对话和机械的问答缺少灵活性和应变性,而情景教学中的交互式交流中却能弥补这一不足。

2.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是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思想、感觉或想法的协同交流,相互影响。互动将不仅仅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输入理解能力,也能够促进语际的产出和修改。斯温纳的“可理解输出假说”中提出外语学习者通过说话来学习说话。语言输出和交互之间的关系与语言输入与交互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输入可以在没有交互的情况下进行,然而产出的概念以对话者或对话者为前提。通过互动,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储存,这些存储来自于他们听和阅读的语言材料,甚至包括他们的同学在讨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和对话中的语言输出。

课堂互动有多种形式,口头交流就是其中之一。例如,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回答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同伴互动是指学生向他人学习,在一个群体中分享他人的观点。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达到英语口语学习的效果。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笔者工作所在学校的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针对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教师在开展课堂口语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影响师生英语口语教与学的因素,以期探索出英语课堂口语活动开展的有效方法。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和真实,不同层次班级师生参与了本次研究。根据学生中招考试成绩由高往低安排,分别为圆梦班、英才班、培优班和加强班,并且会根据学生阶段性表现做出相应流动调整。

三、研究发现

英语课堂口语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影响课堂口语活动的的因素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角度来阐释。

1.学生缺乏语音训练。很多学生反映不敢开口说英语参与课堂活动的原因是自己发音不准确,担心被别的同学嘲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注意英语知识,忽视发音训练。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从基础开始语音就存在问题,这给他们后续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更严重的是,音标读不准单词就读不对,进而造成记单词过程中的障碍,死记硬背效率低下。另外,大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在高中课堂上带领学生们重新从音标学起,一些学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自己错误的发音,不敢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

2.学生基础词汇掌握欠缺。基础词汇的欠缺在加强班学生里表现尤为突出。许多学生在小学或初中没有为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没有掌握基本单词和简单的语法。如果学生没有词汇和语法知识为基础,就很难说出正确的英语。当有些人想用英语表达自己时,他们不能脱口而出,而要花时间去思考想一想哪个词是合适的,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这会推迟交流。

3.学生缺乏口语训练。由于应试教育体制,英语口语还没有被纳入考试范围,许多教师为了教学成绩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他们几乎每一堂课都是用来解释课文或做练习,重点放在词汇、句型和语法上。学生可能记得大量的词汇和习语,阅读简单的英语文章,但他们不能在交流中适当地使用它们。课堂上属于学生的时间被知识所占据,导致学生没有机会练习口语。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没有机会用英语与他人交流。

4.学生缺乏口语表达自信心。不论基础好坏,只要勇于开口练习就会不断进步,但很多学生表示缺乏自信心。一方面是因为基础薄弱,词汇不足,英语口语交际又富有灵活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有些学生缺乏口语练习的意识,他们认为不必花时间在与分数无关的联系上。与其承担在课堂上当众表达不出的尴尬和表达不清的风险,他们宁愿保持沉默。

5.教师不重视口语活动。影响高中英语课堂口语活动的另一个因素是教师。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花费大量的时间生词、句型、语法等,他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取得高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一些英语教师强调表达的准确性,他们习惯于在课堂上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及时给学生纠正错误,而这却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焦虑,致使学生在英语课堂口语活动中发言的兴趣越来越弱。

四、解决的方法

1.建立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积极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强调交流的过程,而不是强调结果。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害怕犯错,不敢说英语和参加课堂活动。

2.重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性。交际法语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可以被忽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不能发挥中心作用,而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扮演多重角色。教师指导课堂活动,设计交流场景,并担任学生顾问,同时老师也是学生沟通的伙伴。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重视教师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征服英语口语流利的学生,展示英语口语的魅力。其次,老师要经常用英语与学生交流,并鼓励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英语。此外,教师还应该用心组织课堂活动,创造新的活动形式,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虽然口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口语表达的提高,但是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处理好示范、指导和自学的关系。科学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将对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适当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兴趣、成就感、自信心和交际动机都会得到发展。角色扮演和小组作业是高中英语课堂中的两种口语活动。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自己的话语。角色扮演活动不仅面向优秀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从而让每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角色扮演在英语教学中有许多有用的功能。首先,角色扮演活动创造了一个轻松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足够安全。其次,他们和小组中的同龄人一起工作,在每个角色扮演活动中,他们在开口之前都会互相帮助,做好充分的准备。再次,角色扮演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冒险的机会,这反过来也有助于他们超越课本。角色扮演教学会给师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就。

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互动。例如,老师将全班分成六到七组,并提供各种短读;小组成员交换意见,讨论他们所读到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获得一种心理安全感,并通过合作来产生情感成就。学生们在交流和讨论中建立一种真正相互依存的关系,所有团队成员都致力于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小组作业可以将语言知识可以转化为语言能力,从而使语言使用的基本概念转化为实用的教学方法;能刺激学生的自我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作业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语言实践,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也可以营造出活跃的氛围,加快课堂的节奏,并能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机会发言。教师在新的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4.设计合适的口语测试。口语能力是任何语言学习者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交际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但因目前高考中没有口语考试,因此教学中存在忽视口语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口语测试的种类很多。例如,老师可以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课文,以便纠正发音;同桌可以根据图片进行对话;老师可以选择一篇短文供学生复述学生小组都可以根据当天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每种类型的考试都可以检查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五、结语

英语口语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应该设法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改进高中英语教学。

References:

[1]Warschauer,M&Kern,R.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ncepts and Practice[M].New York:Cambridge UP,2000.

[2]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S.M.Gass&C.G.Madden(Ed.),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

[3]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Wilga,M.R.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Cambridge UP,1987.

[5]Allwright,R.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4(5):156-171.

[6]戴軍熔.英语口语实践的基本方法[J].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 2001,2:15-16.

[7]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作者:丁立立

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论文 篇3:

独立学院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浅议

摘 要: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语法基础高低不等且普遍薄弱,这使原本枯燥的语法教学更加陷入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分级教学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办法,英语语法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分级教学这一优势,采用“i+1”的语言输入理论,并结合各级各专业学生的自身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设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法 分级教学 教学方法

1 独立学院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目前,独立学院英语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英语水平很低,甚至还有少部分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仍停留在初级以下,而部分来自城市或重视英语的学校的学生英语已达到较高水平。相应地,学生的语法知识也存在高低不等的状况,而且语法知识普遍薄弱,因此很多教师在教授语法时不知道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语法知识点已经不是难题,他们急需提高的是语法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的综合能力;而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大多数学生,语法知识必须重新梳理,甚至从零开始。枯燥的语法使学生们头痛不已,学生们高低不同的语法基础更使教师们手足无措,无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或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因此分级教学成为了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

2 分级教学

分级教学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在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理论上独立学院的英语分级教学可以依据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提出的“i+1”理论实施。根据此理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人,用公式表示,就是“i+l”。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l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学习者就不能获得可理解性的输入。只有充分理解含有“i+1”的语言输入,并按照自然序列,才能从i层次过渡到“i+l”层次。也就是说,在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之上,教师要给学生输入比其自身语言稍多一点的语言信息,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所讲的内容要注意关联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由于独立学院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在一个自然班保证所有的学生能获取最够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能避免这个问题。

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已经进行分级教学多年,并且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分级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分级教学确实可以使处在不同英语水平层次上的学生都能提高英语水平。

3 基于分级教学的英语语法教学法

经过分级考试并依据个人意愿,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级别,分别进入A班、B班和C班。那么教师可以根据i+1的语言输入理论对各级各专业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课堂设计。

与B和C班学生相比,能够进入A班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要么通过CET4、CET6,要么考研或出国留学。而且大部分A班的学生都已经适应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对于英语都比较感兴趣。另外,他们英语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学习习惯也较好,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这里我们推荐的A班语法教学法为:浸入式教学法(Immersion)和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由于A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听说能力也较强,我们可以尝试采用浸入式教学法传授语法知识。这种方法是指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直接教学语言的基本教学模式,即将学生“浸泡”在目的语言环境中。也就是说,英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工具。课堂上的听课以及与教师的交流就是使学生耳濡目染并自然地学习语法的过程。

对于英语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有学习自主性的A班学生,除了浸入式教学法以外,任务型教学法也是值得尝试的效果明显的语法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就是以任务为中心,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这不仅需要学生的课上参与,更需要学生在课后做总结性的工作。例如:当讲授虚拟语气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任务给学生:用虚拟语气讨论“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教学步骤如下:(1)教师介绍出国留学的热潮,并将虚拟语气引入其中。(2)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代表支持高中毕业后马上出国留学者,主张如果很早就出国留学将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一组学生代表反对者,主张应该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如果太早出国留学会带来很多弊端。两方相互辩论,而且每位学生的发言至少要使用一次虚拟语气。(3)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全程监控,可以用提醒的方式纠正学生在虚拟语气方面的使用错误。(4)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全过程,并记下讨论要点,以及使用虚拟语气的常犯错误。(5)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资料,用虚拟语气完成一篇作文。(6)下次上课,教师选出两篇优秀作文向全班朗读。

B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处于一般水平。有些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是决心不大,并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还有一些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大,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而且多数学生认为英语语法学习枯燥乏味。在B班授课,教师应该多采用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传授解题技巧,适当讲解语法,增强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让他们融入课堂情景设计,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授B班学生语法时,教师应多采用交际法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和情景教学法。

因为B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交际法语言教学对于B班的学生较为适用。交际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著名应用语言学家Brumfit曾提出的交际法教学模式为:Communicate(交际)—present language (呈现语言点)—drill practice(句型练习)—communicate(再交际)。我们就以现在进行时为例,呈现这一模式的使用。教师在课上可以对学生说:I am standing, and you are sitting. I am talking, and you are listening. 同时,将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让一位同学擦黑板,一位同学扫地, 一位同学倒垃圾,并让全班同学描述这三位学生正在做的动作:He is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He is sweeping the floor. He is emptying the trash box. 由此可以让一位同学总结现在进行时的语法点。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人表演动作,其他同学根据他做的动作猜测他正在做什么。用这种方法可以非常直观地呈现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有趣。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语言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场景,从而使语法学习真实化和直观化。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教师的用心设计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例如:当教师讲“be going to do…when”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用flash制作这两幅图片:一幅是女孩开门出去,另一幅为电话铃响的情景。教师先解释图片含义,然后说:“The girl was about to go out when the telephone rang.”学生理解之后教师展示句型结构,再通过几组情景活动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的目的,这样就把枯燥的语法鲜活地展现出来了。

C班学生的特点尤其鲜明,他们大部分来自于艺术专业,英语基础非常薄弱,甚至无法将初级水平的文章顺利读下来,对于英语已经自暴自弃。那么对于C班的学生,教师应抓住他们的特点,安排些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那么,对于C班,尤其是艺术专业学生的语法教学,本人认为活动教学法和上面提到的情景教学法尤为适用。

学习英语语法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更是味同嚼蜡,教师可以利用他们思维活跃这一特点来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燃起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例如,在练习“if”引导的虚拟语气时,教师可设计“接龙游戏”,即一个学生说完一个由“if”引导的虚拟语气的主从复合句后,下一个学生所造句子的从句内容必须是前一个学生所说的主句内容。比如:If you took part in the party, you would know the truth. If you knew the truth, you would change your mind. If you changed your mind, you would trust me. If you trusted me, you would be wrong.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幽默感给课堂增添欢乐气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一举两得。

当然,英语语法教学不仅限于以上几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尝试其他的教学法以及多种课堂设计。为了达到掌握英语语法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 于海燕.浅析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76.

[2] 王敏芳.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探新尝试[J].学科空间,2010(11):22.

[3] 雷敏.“浸入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 (5):176.

[4] 甘阳.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中国学生英语虚拟语气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34.

[5] 刘卫东,吉绍锋.浅析交际法与英语语法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6(2):105.

[6] 胡雁群.谈用交际法讲授英语语法[J].职大学报,2003(1):138.

作者:邢舫 高秀石

上一篇:大学竞选演讲稿(3篇)下一篇:社区工作方案(3篇集合)